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苏教版八年级晏子使楚选择题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2    阅读:

苏教版八年级晏子使楚选择题(一)
初中八年级苏教版《晏子使楚》笔记

晏子使楚

一、内容注释

晏子将使楚。

解析:

1、翻译: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2、晏子(yàn),名晏,字平仲,今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 2、使:出使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解析: 1、翻译: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今天他将要来,我想要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2、楚王闻之:代词,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个消息。

3、谓左右曰:①对手下说。②谓„„„曰:对„„„说。③左右,古义:近旁人,这里指近侍。今义,方位词,左右。

4、齐之习辞者也:①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②习,形容词,熟练。③辞,言辞。④本句是文言文的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⑤晏婴,齐之习辞者也,说明晏子善辩,名气很大。之,结构助词,的。 5、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①方,将要。②吾欲辱之,代词,指晏子。③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何以,即以何。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解析:

1、翻译:手下回答说:“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2、左右对曰:对,回答,应对。

3、为其来也:当他到来的时候。为,介词,相当于“于”、“当”。

4、臣请缚一人:缚(fù),捆绑。

5、过王而行:从大王你的面前走过。而,连词,表顺承,不译。

6、何为者:做什么的人。

7、何坐?:犯了什么罪?坐;古义,犯罪,今义,坐下。

8、曰,坐盗:盗,偷窃。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解析:

1、翻译: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

2、晏子至:至,来了、到达。

3、楚王赐晏子酒:赐,赏赐、给予、请。酒,名词,酒。 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酒,名词作动词,喝酒的意思。酣,hān. 5、吏二缚一人诣王:诣(yì)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6、缚者曷为者也:①文言文句式(倒装句),缚者曷为者也(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缚者为曷者也”)。②曷(hé),通假字,同“何”,什么的意思。③为,动词,做。 7、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视,看着。固,本来。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善于、擅长。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解析:

1、翻译:晏子离开了坐席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2、晏子避席对曰:①避,古义:离开;今义:回避。②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古代把席子铺在地上坐,所以座位叫“席”。

3、橘生淮南则为橘:文言文句式(省略句,“生”后省略了“于”),

4、生于淮北则为枳:zhǐ 5、叶徒相似:只。

6、其实味不同:其实,与现代汉语不同。其,代词,它们;实,果实。

7、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

8、水土异也:异,不同。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解析:

1、翻译:现在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于,在。

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①得无,莫非。得无„„„耶,莫非„„„吗。②之,助词,的。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解析: 1、翻译:楚王苦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圣人非所与熙也:①圣人,才德极高的人。②与,同。③熙,通假字,同“嬉”,开玩笑。④⑤⑥⑦⑧

3、寡人反取病焉:①病,辱。②焉,语气助词,通常用在句末。

4、王笑曰:这里的“笑”是:尴尬的笑、羞惭的笑、难堪的笑等,有掩饰自己的尴尬和难堪,有自嘲和无奈,有对晏子佩服的心态。

二、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记叙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蔑齐国人为盗的阴谋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三、课文串解

1、“晏子使楚”的意思:

是晏子出使楚国,题目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全文围绕“晏子使楚”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2、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机智巧妙地挫败了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

3、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楚王对齐国人极大污蔑的句子是什么?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齐人固善盗乎。

4、“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楚王规定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楚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你有何启示?

尴尬的笑、羞惭的笑、难堪的笑等,

有掩饰自己的尴尬和难堪,有自嘲和无奈,有对晏子佩服的心态。

凡是想卖弄聪明、向捉弄他人的人,到头来只会自食其果。

5、文中楚王和晏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的形象?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傲慢自大、知错能改、顾全大局。

晏子:爱国、机智善辩、具有义正词严、不卑不亢,从容镇定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度。

6、楚王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文中那些句子可以反映?

针对晏子:文中“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句子可以看出是针对晏子的。

针对齐国:①晏子是齐国的使臣,侮辱了晏子就是侮辱齐国②文中“齐人固善盗乎”矛头指向了所有的齐国人。

也可以说:既是针对晏子,也针对齐国人的。

7、晏子是如何反驳楚王的?

①首先“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

②运用内壁的方法进行反驳。由“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推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③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的虚拟用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的关系。

④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言辞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

8、晏子出使楚国,最终不辱使命,保护了自己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

晏子凭借自己爱国热情、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卑不亢、义正词严、从容镇定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度,成功的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9、楚王戏晏子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①善意的:因为楚王只不过是想看看晏子是不是“齐之习辞者也”,而且他被反驳后也没有恼羞成怒。

②恶意的:因为楚王侮辱晏子是经过周密的计划,他是想通过侮辱晏子来侮辱齐国的目的。

③既可以看成是善意的,也可以看成是恶意的。

10、晏子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什么?,把“淮北”比为什么?把“橘”比为什么?,把“枳”比为什么?起什么作用?

其中把“淮南”比为齐国,把“淮北”比为楚国;把“橘”比为品行高尚的人,把“枳”比为作奸犯科的人。

以此来隐喻齐国环境风气好,可以培养出品行高尚的君子,而楚国环境风气不好,再好的君子到了楚国也会品行败坏。

11、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如果用一句成语(谚语)来概括的,你想到的是?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则其本质不同来设喻,从容得体的回击了对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意对即可

一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 或者答:这句话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其道德、品质都可能不一样。

或者答:它强调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但不是决定作用。

1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预先安排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14、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不卑不亢、从容镇定的维护国家尊严。

15、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

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

16、请你对晏子的外交语进行分析,如果是你,你还有更好的回答方法吗?

注意把握分寸,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语气委婉,但义正词严又不卑不亢的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四、课文感悟

感悟1:这则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晏子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风采,赞扬了他捍卫齐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感悟2:无论自己势力、能力有多大,在待人接物方面,我们都要注意以礼待人。无论在什么地点对什么人,都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苏教版八年级晏子使楚选择题(二)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翻译: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晏子的本意是 指责景公,说他重鸟轻人。但是晏子却以 谴责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委婉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叫、派)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使得)③使诸侯闻之(让)

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主鸟而亡之(死或逃走) ②请数之以其罪(谴责)③以鸟之故杀人(因为) ④景公好弋( 射) ⑤寡人闻命( 指教) ⑥为吾君主鸟(主管)

6.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苏教版八年级晏子使楚选择题】

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善于立辞,很会说话

二、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翻译:晏子出使到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晏子朝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是按国家派遣相当的使者,各自都有所担负的使命,贤者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者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晏婴最不贤,所以适合出使楚国。”

7.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延:请 (2)今臣使楚 使:出使

(3)晏子对曰 对:回答 (4)比肩接踵而在 比:并、挨

8.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1)晏子使楚 (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3)使子为使

(4)齐使使各有所主(5)使使贤主(6)何为使子

(1)(2) 出使 (3)(5)(6) 让、派 (4) 使者

9.翻译以下几句。

(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

(2)其贤者,使使贤主。

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10.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用原文回答。略

三、《晏子谏齐景公》

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四、晏子谏祷鱼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译文:

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庄稼干死老百姓都在饿肚子。我命令卜了卦,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准备用些钱,祭祀山神,你们看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能这么做。祭祀山神没有益处。山神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下雨,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他就不想下雨吗?他自身尚且难保,祭它又有何用?”景公又说:“这样不行,我们就祭祀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也不好。河神以水为国,以以鱼鳖为臣民,天久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也就干涸,这时他的国家将消亡,鱼鳖臣民也会干死,他就不想要雨水吗?祭它又有什么用呢?”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曰:‘ 坐盗 。’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译文

①.晏子到了楚国,楚国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楚国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来迎接晏子。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

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到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微臣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捆绑着的人是什么人?’手下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手下的人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来到楚国后,楚王上次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是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的回答说:“我听说,橘生长在淮南就成了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枸橘(枳),只是叶子相同,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致使百姓善于偷窃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同他开玩笑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练习部分——1

【甲】前部分略-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苏教版八年级晏子使楚选择题(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十 晏子使楚同步测试题 (新版)苏教版

第二单元 十 晏子使楚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楚王闻之 ( ) .

(2)齐之习辞者也 ( ) .

(3)今方来 ( ) .

(4)王曰,何坐 ( ) .

(5)吏二缚一人诣王 ( ) .

(6)叶徒相似 ( ) .

(7)其实味不同 ( ) ..

(8)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欲辱之,何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缚者曷为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人固善盗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楚王/赐/晏子酒

B.吏二/缚一人/诣王

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D.圣人非所/与熙也

4.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楚国君臣却想法侮辱他,你认为根本原因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晏子机智诙谐,能言善辩,大智大勇,兼具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采。课文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法来突出他这些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6~9题。

6.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晏子将使楚 ( ) .

(2)缚者曷为者也 ( ) .

(3)齐人固善盗乎 ( ) .

(4)寡人反取病焉 ( ) .【苏教版八年级晏子使楚选择题】

7.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楚王”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4题。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

①②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

③④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

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

⑤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专门迎接招待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lǘ):古代的社会组

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④袂:衣裳的袖子。⑤不肖:不贤,没有德才的人。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 .

(2)晏子对曰 ( ) .

(3)何为无人 ( ) ..

(4)比肩继踵而在 ( ) .

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晏子使楚 .

B.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苏教版八年级晏子使楚选择题】

C.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贤者使使贤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中晏子使楚的成绩是什么?表现出他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8题。

①②晏子之御者

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

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

④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

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①晏子:(?~前500),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曾任相国,掌管齐国政治,

以“节俭力行”等著称。②御:驾车。③门间:门缝。④志念:志趣和态度。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晏子为齐相 ( ) .

(2)从门间而窥 ( ) .

(3)既而归 ( ) ..

(4)夫问其故 ( ) .

16.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御者之妻为什么要离开她的丈夫呢?请填下表。

18. 短文中的三个人物的品行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御者之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1)代词,指晏子使楚这件事 (2)熟练 (3)将要 (4)犯罪 (5)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6)只 (7)它们的果实 (8)莫非

2.答案:(1)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2)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3)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4)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

(5)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6)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解析】选D。正确的划分应为:圣人/非所与熙也。

4.答案:当时楚强齐弱。

5.答案(示例):课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来突出他的这些特点的。他的比喻非常巧妙,既回击了楚王的诬蔑,又不失外交礼仪。同时,文章还把楚王作为晏子的陪衬,构成对比,更显出晏子的机智勇敢。

6.答案:(1)出使 (2)同“何” (3)本来 (4)辱

7.答案:(1)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

(2)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8.答案:自作聪明,仗势欺人。

9.答案: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10.答案:(1)迎接,引进 (2)回答 (3)怎么说 (4)并、挨

11.【解析】选D。A、B、C三项中的“使”是“出使”的意思,而D项中的“使”是“让”的意思。

12.答案:(1)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肩挨着肩,脚挨着脚,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2)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

13.答案: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4.答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个人的尊严,打击了楚国的气焰。表现了晏子能言善辩、思维敏捷、充满睿智的特点。

附【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因为他身材矮小想侮辱他,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迎接的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派遣你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肩挨着肩,脚挨着脚,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派我出使楚国了。”

15.答案:(1)是,做 (2)偷看 (3)不久 (4)原因

16.答案:然而你的意气,自以为是,我因此要求离开家。

17.答案:

18.答案:(晏子:)身居高位却很谦虚。

(御者:)知错就改。

(御者之妻:)能给丈夫提出批评,指出不足。

附【译文】

晏子任齐国相国,外出,他的驾车的人的妻子从门缝里悄悄地看,她的丈夫替相国驾车,坐在大伞下,用鞭子赶着四匹拉车的马,很是扬扬自得。

不久(驾车的人)回家,他的妻子要求离开家。丈夫问她这样做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自己做齐国相国,名声在诸侯各国显要。今天,我看他出门,志趣和态度深远,常常故意把自己放在别人之下。现在你身高八尺,是做人家的仆人;然而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家。”从此之后,她的丈夫谦虚退让。晏子感到奇怪而问他。驾车的人把实际情况告诉了晏子。晏子把他推荐为大夫。

苏教版八年级晏子使楚选择题(四)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重点理解 苏教版

《晏子使楚》

研习1.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设计诬陷齐人善盗,晏子用橘枳因水土不同而导致味道不同的事例,类比推理出齐楚民风不同而导致人民品质不同。如此巧妙的挫败了楚王了阴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研习2.如何评价晏子和楚王?

晏子: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机智善辩、具有爱国情怀、勇于维护国家尊严,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

楚王: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自作聪明,同时还具有自知之明,较为坦率的性格特征。 研习3.晏子在楚强齐弱的情况下出使楚国,遭到楚王栽赃诬陷,他是怎么样做到既捍卫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呢?

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把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研习4.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观点一:我认为是善意的,是因为楚王羞辱晏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习辞者也”且最后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

观点二:我认为是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使经过周密布署的,且目的相借羞辱晏子进而羞辱整个齐国。

【苏教版八年级晏子使楚选择题】

研习5.楚王和臣下的谋划,主要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课文中找出根据。

应该说,楚王的初衷是针对晏子的,可以从“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一句中看出来。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晏子是齐国的使者,侮辱晏子,也就是侮辱了齐国。而且,楚国

的谋划,“齐人固善盗乎”一句,这就是针对齐国了。

研习6.学习本文以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在与人交往中,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能仗势欺人,不能得理不饶人,学会坦诚和

宽容。

(2)在任何时候都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做人要不卑不亢。

(3)和人交流,注意语气委婉,得体大方,讲究语言技巧,使人易于接受。

(4)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能简单粗暴。

研习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

能发生转变。(橘化为枳:由于环境变化而品质变坏;南橘北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研习8.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了什么?

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一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民风

不好,使人喜欢偷盗。委婉而巧妙地反击了“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羞辱。

研习9.晏子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反击楚王的侮辱?

(1)沉着冷静,以退为进; (2)不卑不亢,语气委婉;

(3)态度庄重,礼节周到; (4)睿智善辩,运用类比;

(5)爱国情怀,捍卫尊严。

研习10.历史上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

智慧,同时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试举一例。

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

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这个记者听后,倍感羞愧。

研习12.晏子反击楚王和邹忌向齐王提意见有什么共同点?目的是否相同?从他们两

个人身上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共同点:(1)他们的语言都很委婉含蓄,都是运用了设喻类比,由此及彼的方法;

目的不同:晏子的目的,既反击了楚王对自己的侮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不至于

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邹忌的目的,是为了使齐王认识到自己所遭受的蒙蔽之深,从而使齐王能够兴利除弊,富国强民。

启示:和人交流,注意语气委婉,得体大方,讲究语言技巧,使人易于接受。

研习13.“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结合全文,请你揣摩楚王“笑”

背后的心理活动,写一段60字左右的话。

能抓住楚王的佩服、尴尬、惭愧、自我解嘲的心理即可。

研习14.文章结构。

第一段:写楚国君臣事前的密谋策划。

第二段:写晏子机智的挫败了楚国君臣的阴谋。

研习15.中心思想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陷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研习16.总结全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设计诬陷齐人善盗,晏子用橘枳因水土不同而导致味道不同的事

例,类比推理出齐楚民风不同而导致人民品质不同。如此巧妙的挫败了楚王了阴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苏教版八年级晏子使楚选择题(五)
苏教版八年级上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八(上)文言文练习

一、《晏子使楚》

1.给下列字注音。

酣( ) 诣( ) 枳( ) 耶(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晏子将使楚( )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 ) ....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 (4)今方来,吾欲辱之( ) ..

(5)何以也( ) (6)为其来也( ) ..

(7)王曰:“何坐?”( ) (8)吏二缚一人诣王( )( ) ...

(9)缚者曷为者也( ) (10)齐人固善盗乎( )( ) ...

(11)晏子避席对曰( ) (1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 ) ....

(13)所以然者何( )( ) (14)入楚则盗( ) ....

(1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 ...

(16)圣人非所与熙也( ) (17)寡人反取病焉( ) ..

3.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3)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 寡人反取病焉。

二、《人琴俱亡》

1.给加点字注音。

(1)子猷( )(2)病笃( )(3)索舆( )(4)掷地( )(5)恸绝( ) .....

2.由今及古,辨识多音多义字的字音和字义。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1)中年丧偶(sàng) (1)此已丧(sàng) ..

(2)弃丧回家(sāng) (2)便索舆来奔丧(sāng) ..

(3)了无睡意(liǎo) (3)语时了不悲(liǎo) ..

(4)人影稀疏了(le)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2)何以都不闻消息 ( ) ..

(3)便索舆来奔丧( )(4)子敬素爱琴( ) ..

(5)便径入坐灵床上( )(6)弦既不调( ) (7)月余亦卒( ) ...

4.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

(2)因恸绝良久。

三、《小石潭记》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① 篁( ) ② 坻( ) ③ 嵁( ) ④ 佁( ) ⑤ 俶( ) ⑥ 怆( ) ⑦ 邃( ) ⑧ 翕( )

2.解释下面加粗的双音节词

①水尤清洌( ) ②青树翠蔓( ) ....

③佁然不动( ) ④俶尔远逝( ) ....

⑤往来翕忽( ) ⑥斗折蛇行( ) ....

⑦犬牙差互( ) ⑧悄怆幽邃( ) ....

3.解释下面加粗的单音节词

①鱼可百许头( ) ②空游无所依( ) ..

③凄神寒骨( ) ④斗折蛇行( ) ...

⑤悄怆幽邃( ) ⑥其境过清( ) ..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环:如鸣佩环( ) 四面竹树环合( )

(2)清:水尤清冽( ) 以其境过清( )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

(4)以: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记承天寺夜游》

1.给加点字注音。

(1)怀民亦未寝( )(2)水中藻荇交横( ) ...

2.解释加点的词。

(1)念无与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

(3)相与步于中庭( ) (4)盖竹柏影也( ) ...

(5)寻张怀民(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治水必躬亲》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 躬历山川( )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 好逸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 .....

远嫌而避怨( ) 布袍缓带( ) ..

2.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各写一个成语。

(1)泥于掌故( ) (2)躬历山川( ) ..

(3)好逸而恶劳( ) (4)计利而忘义( )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泥于掌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 ..

(3)势有曲直( )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

(5)不可执一( )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

(7)冒雨冲风( )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 ..

4.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010年中考总复习·八(上)文言文练习

一、《晏子使楚》

1.给下列字注音。

酣( hān ) 诣( yì ) 枳( zhǐ ) 耶( yé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晏子将使楚(出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对„„说)(近旁的人) ....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熟悉) (4)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 ..

(5)何以也(用) (6)为其来也(相当于“于”,在) ..

(7)王曰:“何坐?”(犯罪) (8)吏二缚一人诣王(捆绑)(到„„去) ...

(9)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 (10)齐人固善盗乎(本来)(擅长) ...

(11)晏子避席对曰(离开座位) (1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果实) ....

(13)所以然者何(„„的原因)(这样) (14)入楚则盗(就) ....

(1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让) ...

(16)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 (17)寡人反取病焉(辱) ..

3.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2)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3)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盗吧?

(4) 寡人反取病焉。 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二、《人琴俱亡》

1.给加点字注音。

(1)子猷(yóu)(2)病笃(dǔ)(3)索舆(yú)(4)掷地(zhì)(5)恸绝(tòng) .....

2.由今及古,辨识多音多义字的字音和字义。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1)中年丧偶(sàng) 死亡 (1)此已丧(sàng) 死亡 ..

(2)弃丧回家(sāng) 丧事 (2)便索舆来奔丧..(sāng) 丧事

(3)了无睡意(liǎo) 全,完全 (3)语时了不悲(liǎo) 全,完全 ..

(4)人影稀疏了(le) 语末助词,表示动作变化已完成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都 ) (2)何以都不闻消息 (总,竟) ..

(3)便索舆来奔丧( 要 )(4)子敬素爱琴( 向来,一向 ) ..

(5)便径入坐灵床上( 直往 )(6)弦既不调( 协调 ) (7)月余亦卒( 死 ) ...

4.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 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2)因恸绝良久。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昏过去。

三、《小石潭记》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① 篁(huáng) ② 坻(chí) ③ 嵁(kān) ④ 佁(yǐ)

⑤ 俶(chù) ⑥ 怆(chuàng) ⑦ 邃(suì) ⑧ 翕(xī)

2.解释下面加粗的双音节词

①水尤清洌(清澈)②青树翠蔓(翠绿的茎蔓) ③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 ......

④俶尔远逝(忽然)⑤往来翕忽(轻快敏捷)⑥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

⑦犬牙差互(互相交错)⑧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

3.解释下面加粗的单音节词

①鱼可百许头(表大约) ②空游无所依(依托) ③凄神寒骨(使……凄凉(寒冷)) ....

④斗折蛇行(像蛇那样) ⑤悄怆幽邃(深) ⑥其境过清(凄清,冷冷清清) ...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环:如鸣佩环(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2)清:水尤清冽(清凉) 以其境过清(凄清)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知其源(可以,能够)

(4)以:全石以为底(把)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以其境过清(因为)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是在空中流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形状就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够知道他的源头。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冷清,不能够长久停留,于是就写下文章记下它离开了。

四、《记承天寺夜游》

1.给加点字注音。

(1)怀民亦未寝(qǐn)(2)水中藻荇交横(zǎo xìng) ...

2.解释加点的词。

(1)念无与乐者( 想 ) (2)相与步于中庭(徒步徐行,散步 ) ..

(3)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 ) (4)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 ...

(5)寻张怀民( 寻找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 ..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五、《治水必躬亲》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zhū) 非相度不得其情(xiàng)(duó) 躬历山川(gōng)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