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3    阅读:

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一)
沪科版生物第二册第三节《 减数分裂》word教案

第三节 减数分裂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极其抽象,主要描述的是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与已经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等密切相关。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也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受精作用的实质,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b、 理解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 c、 联系有丝分裂,掌握两者的区别

d、 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进一步巩固对减数分裂的理解 (2) 能力目标:

a、 通过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分析的能力

b、 通过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3) 情感目标:

a、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加深学生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

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a、 减数分裂的过程 b、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

a、 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的理解 b、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二)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三节《 细胞呼吸》word教案

第3节 细胞呼吸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

能力方面:进行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课件或挂图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

⑴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⑵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解决方法:精心组织相关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实践出真知。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通过探究,思考和讨论启发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和过程等。 七、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拉瓦锡曾把生物的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拉瓦锡的这一说法有道理吗?呼吸作用能够像燃烧那样剧烈吗?

C6H12O6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

耗能,C6H12O6作为主要能源物质是如何被细胞利用的呢?

如果我们在空气中燃烧C6H12O6,其能量将一下子释放出来。细胞生活在常温、常压下

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能量,但应有一个类似的过程。由于生过程是持续不断的,需要C6H12O6中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科学家发现确有这样的过程,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讲解细胞呼吸作用的概念)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细胞呼吸是否需要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 1、作出假设

2、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实验 4、分析与结论 5、表达、交流和应用【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

(上述具体内容详见书P91——92)

学生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中教师要提出下列问题: 1、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生物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 2、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3、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检测实验结果? 4、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后回答。 二、总结

通过探究实验使我们知道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

,产生大量的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三、布置作业 1、写好实验报告

2、⑴在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往往要进行对比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能设置两个实验组,互为对比实验

B、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没有对比实验 C、进行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D、只要实验现象明显,有没有对比实验对实验结论都没有影响

⑵酵母菌广泛用于发酵,为验证酒精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1号、2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BTB溶液至蓝绿色(水为较强酸性时,BTB液呈黄色)。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A、1号管可以去除,应将1号管中BTB液换成澄清石灰水 B、该装置无法检验酒精的生成,仍需再补充其他装置

C、温度偏高,导致发酵管内O2少,酵母菌繁殖速度减慢,不利于发酵

D、为使发酵管中尽量少的含有O2,应先将葡萄糖液煮沸,待冷却后加入鲜酵母,再加少许

蜡油,使之浮于混合液表面 四、板书设计

第3节 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细胞呼吸(概念)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作出假设→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交流和应用 3、细胞呼吸的类型

第2课时

引言:通过酵母菌的探索活动,同学们发现了酵母细胞可以利用环境中的C6H1206进行生命活动,且这个过程在有氧气和无氧气的环境中都能完成。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细胞呼吸是一个由多种酶参与催化,多步骤的过程。细胞呼吸通常在有氧的情况下进行,但是某些细胞也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呼吸,有氧呼吸是主要形式。 一、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细胞中进行的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重要生命过程。它的总化学反应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

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降解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b. 过程:在酶催化下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c. 产物:丙酮酸、少量[H]和少量ATP。 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线粒体的基质内。

b. 过程:在酶的催化下,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 c. 产物:二氧化碳、[H]、少量ATP。

第三阶段:[H]和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线粒体内膜上。

b. 过程:在酶的催化下,前两阶段释放的[H]和氧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c. 产物:水和ATP。

此处一定要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中间产过程和产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情况,将有氧呼吸的主要过程(三羧酸循环)较详细地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 二、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可以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它的总反应是:

酶C6H12O6 2CO2+2C2H5OH(酒精)+少量能量 酶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

通常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降解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中。 b. 过程:与有氧呼吸相同。 c. 产物:丙酮酸、少量ATP。 第二阶段:丙酮酸继续分解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b. 过程:在不同酶的催化下,丙酮酸继续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c. 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少量能量。

最常见的无氧呼吸发生在微生物身上,常常称为“发酵”,如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人和高等动物细胞内也有类似乳酸发酵的过程。人在剧烈运动时,或从平原进入高原时,身体的局部组织缺氧,产生的丙酮酸不能及时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氧化,于是丙酮酸可以通过乳酸发酵的途径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只能形成少量ATP,与有氧呼吸相比相差很大。

有条件的学校,老师可以进一步分析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的去路,以便加深学生对这一过程的理解。例如,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最终可以进入肝脏,在那里形成丙酮酸再次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氧化;同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中还可以进一步刺激呼吸,加快氧气的供应等。

【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对照书P95——96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

重点小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六、布置作业。

P96练习 七、板书设计。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2、过程

⑴C6H12O62C3H4O3+4[H]+能量 (细胞质的基质) 酶⑵2C3H4O3+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 酶⑶6CO2+24[H]  12H2O+能量 (线粒体) 酶总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2、过程【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

⑴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⑵生成乳酸或酒精和CO2。

酶总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 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

3、发酵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三)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1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一、本章教材分析: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能量维持,生物体必须不断地与环境交换物质,不断地驱动生物体内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以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产物。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通常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在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等生物体静态组成后,本章通过几组基本的生命化学反应过程,展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各类生物体细胞获得能量的过程以及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认识生命,了解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理解生命的本质,并能与自身生活需要相联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四个主题。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其中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是最常见的。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使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平稳而有序。光合作用时地球上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合成糖类的过程,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提供能量,是生物圈能量流的起点。细胞通过氧化分解,从化合物中获得能量,这些能量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部分由ATP传递给生命活动需能部位,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是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具体体现,它们使生物体与外界实现了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换,同时也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整个章节的内容着眼于普遍存在于生命世界的新陈代谢过程,诠释了生物体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上的“动态”规律。这一章的学习将让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深化,从而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同时还为以后进一步认识生命活动信息流本质和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打下基础,因此本章在整个高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具有基础意义。

以本章内容为载体,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生理生化实验技能,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感悟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将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命世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始终处于不断地变化,形成生命世界永恒变化与发展的观点,从而进一步建构生命本质的观念,认同并欣赏生命的“巧然天成”,形成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爱。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形成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并将使他们在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分析推理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二、课题: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三、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4章的基础,以具体例子介绍了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类型与特征,酶的本质和特性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ATP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与ADP相互转变的特性,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为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糖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这两个最基本反应过程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本质。在介绍化学反应的同时,引出酶的概

念。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特点是催化效率高、转移性高。生物体内重要的化学反应是通过酶调节控制的,为此酶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酶的应用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高中学生对酶的名词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酶的性质及其作用机理并不了解。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归纳总结出酶的特点,并指出了酶的专一性与酶分子结构的关系。

教材中的“小金鱼”、“广角镜”、“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为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素材,利用好这些学习资源可以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有关的生物制品,了解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生物技术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体现“STS”的教育理念。

关于ATP分子结构的特点,教材先结合前几章的知识,指出细胞内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都储存有大量的化学能,但是这些能量只有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

关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变,课文不仅讲述了ATP水解与合成的过程,讲述了这种相互转变是十分迅速的,而且讲述了这一特点所具有的重要生理意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ATP是细胞维持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提供者。教学中可以采用比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ATP的生理功能,以及ATP和ADP相互转变的生理意义。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能叙述酶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关系。

能解释环境因素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的原因。

通过酶与普通化学催化剂的比较,说明酶的作用特性。 理解ATP是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2、过程与方法:

回顾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归纳酶的作用特点及应用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探索、发现、合作、分享的乐趣。

关注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认识生命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科学的热情。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 酶的作用和特性。

【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 酶的专一性。

ATP与ADP的相互转变与生物供能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用具:自制PPT

九、板书: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一、新陈代谢

1、定义:生物体不断地与瓦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流和能量转换并自我更新的过程。 2、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二、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 1、合成反应: 2、分解反应:

水解反应:高分子物质分解为单体的过程需水参与

氧化分解反应:有机小分子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不需水参与。 三、生物催化剂——酶

1、定义:有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 2、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温度 PH 辅酶

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 4、酶的特性:

专一性:由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决定 高效性: 5、酶的用途:

生产 生活

四、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

1、结构: 2、作用:

十、评价:

1、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

A、0 ℃ B、15 ℃ C、 35℃ D、 25℃

2、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值由10降至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3、为什么双氧水可作消毒剂?

4、生物组织中广泛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催化双氧水分解,形成新生态氧,形成新生态氧,杀菌。

蛋白酶使蛋白质水解为多肽,但不能使多肽水解为氨基酸,这一事实说明了酶的( )

A、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稳定性 5、能水解大多数酶的酶是(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肽酶 6、下列叙述中哪项不是酶的特征( )

A、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 D、酶在催化反应中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E1 E2 E3 E4

7、在一个合成连锁反应X—A—B—C—Y中, 如果E4酶失效,在此情况下,要使细菌能正常生长,至少应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 )

A、C B、A C、X和C D、Y

8、右图表示温度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表明 。

【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

(2)曲线中的B表示 。 (3)曲线BC段表明 。

9、如果A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该物质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称为( )

A、腺嘌呤核苷酸

B、鸟嘌呤核苷酸

C、胞嘧啶核苷酸

D、尿嘧啶核苷酸

温度(℃)

10、在ATP中,大量的化学能贮存在( )

A、腺苷内部 B、腺苷与磷酸基之间 C、磷酸基之间 D、磷酸基内部

11、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能量、储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 )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

②第二个磷酸根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

③第三个磷酸根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

④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根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

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四)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二节《 光合作用》word教案

第2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过程(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水被氧化成氧气)。但实质上包括一系列的光化学步骤和物质、能量的转变问题。通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机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品质,在比较两个过程的学习中认识到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综合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它涉及了大量的抽象的化学变化的过程,这在初中的学习中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与老教材相比,在光合作用的机理和过程的内容中,它对于过程的描述更加细致,比如反应的场所,变化中物质的来源和去路以及能量转化的方式、最后对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实质的描述等。特别是对于“ATP生成”的这一内容,它利用了“化学渗透假说”来解释,而这是在大学教材中出现的,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比较。 3、教学策略

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动态显示、图表等,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最终得出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综合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从未涉及过,尤其是其中很多的化学变化。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有机化学知识”方面是近乎空白的,同时在物理的“能量转换和守衡”知识方面也没学过,这些都要求我能够尽量运用浅显的语言、直观的过程以及贴近生活的比喻,可采取图解、表解和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亲眼看到”物质的微观化学变化,这可降低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的难度。尽量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并对其进行比较。 2、更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过程能够更深体会“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同时性”以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过程的学习,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命世界是永恒变化与发展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为“认识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五、教学媒体设计

光合作用相关动画、PPt、板书。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教师板书:

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五)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2-1《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教案1

第2章 第1节 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 一、设计思路

水,无机盐的知识点是生物体中的化学反应等知识点的基础,因而本节的重点内容在于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本课的知识点难度相对不高,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本课有较大空间组织学生活动,学生活动主要涉及新课题的导入和重点内容的讨论和归纳。另外,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和课堂活动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处理科学数据和信息,知道水和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和功能,并初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保护水资源有一个更真切的认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初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 难点: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资料。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