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西师版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4    阅读:

西师版克,千克的认识教案(一)
三年级数学上册 千克的认识教案 西师大版

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台秤、电子秤、体重秤、两袋500克的盐、大米、水果糖、苹果、萝卜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上一次的体检中,你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当一个学生说出体重之后,问一问,谁比他重?还有谁更重?咱们班上谁最重?

教师随机作记录:30千克、32千克、40千克、46千克„„

教师:我们班最重的同学都没有老师重,我的体重是50 000克。

板书:50 000克

教师:看了老师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说出的数大,同时启发学生说出老师用的单位和同学们用的单位不一样。 教师:为了便于比较,也为了记录简便,老师用来表示体重的单位应该与你们的一样,都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克。(板书:认识千克)

[点评:“学源于疑”,本课通过教师的体重50 000克,引起了学生的疑问,老师怎么会这么重呢?这样的大数有力地冲击了学生的头脑,激发了学生思考的愿望。学生很自然地去观察与比较50 000克与30千克、32千克等,从中发现所用的单位不同,进而产生统一单位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来源于他们自己提出的要求,来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这样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主动而有意义。]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1千克

(1)出示一袋500克的碘盐,用手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

请学生读出包装上的数据。

再出示一袋同样的碘盐,问学生:两袋这样的碘盐重多少?

启发学生说出两袋是1 000克,500克+500克=1 000克。

告诉学生1 000克就是1千克。

教师板书:1 000克=1千克

千克用kg表示。1 kg=1 000 g

(2)将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请学生看指针所指的刻度是1千克。【西师版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重1千克?

将学生说到的一些物品放到台秤上称一称。(每组至少一种)

(3)学生一只手拿一枚2分硬币,另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掂一掂,说出自己的感受。

(4)讨论:你认为通常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

结论: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点评:感受1千克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要帮助学生牢固地建立千克的概念,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操作。学生在称一称、掂一掂的活动中获得了直观的动作体验,切实地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通过对1克与1千克的对比感受,学生真真实实地体验到1克很轻,1千克比1克重得多,为今后学生选择单位,估计质量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二)操作活动,称物品

每组拿出自己准备的秤。

(1)称出1千克盐、3千克大米、2千克水果糖。(也可以用作业本、数学书等代替)用手掂一掂。

(2)称8个苹果、3个萝卜,掂一掂,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有多重,再称一称。

学生交流:你用什么工具称?怎样称的?

(三)克与千克的换算

(1)这袋大米重3千克,如果用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千克是1 000克,3千克就是3 000克。

3 kg=3 000 g(板书)

这3个萝卜重2 000克,如果用千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 000克是1千克,2 000克就是2千克。

2 000 g=2 kg(板书)

比较这两个式子:3 kg=3 000 g2 000 g=2 kg,你发现了什么?

千克与克的进率是1000。把用克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要去掉3个0;把用千克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克作单位的数要加上3个0。

(2)填一填。(教科书第3页)

(3)老师的体重是50 000克,真的比全班所有的人都重吗?

50 000克就是50千克,全班最重的是48千克,老师比全班的同学都重。

[点评:对于克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教师既考虑到将千克换算成克,同时又将克换算成千克。这样的设计更能让学生真切把握克和千克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活动

(1)对口令。(教科书第5页)

(2)填一填。(教科书第6页:第3,4,5题)

(3)分组活动,称一称。

选择一件你想称的物品(例如书包、椅子、桌子、学生„„),估计一下有多重。

用台秤、电子秤、体重秤等,与同学合作,称出物品有多重。(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全班交流:你用什么工具称出什么物品有多重?

四、课后延伸

小猪重30千克,小猫重5千克,大公鸡重3千克,母鸡重2千克,两只小鸡分别重500克。它们要坐船去游玩,大木船规定不能超过33千克,小木船规定不能超过9千克。它们怎样坐船?

西师版克,千克的认识教案(二)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一)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了解质量单位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1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工具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2.介绍天平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盐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三、课堂活动

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克、千克、吨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 2.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西师版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当一个学生说出体重之后,问一问,谁比他重?还有谁更重?咱们班上谁最重? 教师随机作记录:30千克、32千克、40千克、46千克„„

我们班最重的同学都没有老师重?看了老师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

为了便于比较,也为了记录简便,老师用来表示体重的单位应该与你们的一样,都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克。(板书:认识千克)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1千克

(1)出示一袋500克的碘盐,用手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 请学生读出包装上的数据。

再出示一袋同样的碘盐,问学生:两袋这样的碘盐重多少? 告诉学生1 000克就是1千克。 教师板书:1 000克=1千克 千克用kg表示。1 kg=1 000 g

(2)将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请学生看指针所指的刻度是1千克。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重1千克?

(3)学生一只手拿一枚2分硬币,另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掂一掂,说出自己的感受。 (4)讨论:你认为通常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 结论: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二)操作活动,称物品

(1)称出1千克盐、3千克大米、2千克水果糖。(也可以用作业本、数学书等代替)用手掂一掂。 (2)称8个苹果、3个萝卜,掂一掂,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有多重,再称一称。 学生交流:你用什么工具称?怎样称的? (三)克与千克的换算

(1)这袋大米重3千克,如果用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千克是1 000克,3千克就是3 000克。3 kg=3 000 g(板书) 这3个萝卜重2 000克,如果用千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比较这两个式子:3 kg=3 000 g2 000 g=2 kg,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的体重是50 000克,真的比全班所有的人都重吗?

50 000克就是50千克,全班最重的是48千克,老师比全班的同学都重。 三、课堂活动 (1)对口令。 (2)填一填。

(3)分组活动,称一称。

选择一件你想称的物品(例如书包、椅子、桌子、学生„„),估计一下有多重。 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小猪重30千克,小猫重5千克,大公鸡重3千克,母鸡重2千克,两只小鸡分别重500克。它们要坐船去游玩,大木船规定不能超过33千克,小木船规定不能超过9千克。它们怎样坐船?

克、千克、吨的认识(三)

教学目标 11吨物品有多重,建立吨的概念。

2

3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21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2吨、4吨„„

教师发现了一辆长安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 000千克,另一辆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吨,哪辆车的准载量大?

引发学生的争议,进而引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吨。(板书:认识吨) 二、建立概念 11吨

(1)请一个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学生站上体重秤。告诉大家,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 同桌互相抱一抱,或者背一背。说一说对25千克的感受。

(2)请4个学生上台,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样?100千克重不重? (3)请40个学生起立,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这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 000千克重不重? (4)1 000千克就是1吨。1吨重不重? 板书:1吨=1 000千克。 21吨的认识

(1)出示重20千克的一桶水,放在体重秤上。请学生用手拎一拎,说一说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桶水重1吨?

(3)出示重50千克的1袋米。请学生用手提一提(先请一个学生提,再请两个学生一起提,然后请三个学生一起提),说一说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袋米重1吨?

3

启发学生举例:如大象约重4吨,大黄牛约重1吨,家中上月用水约5吨„„

教师举例:城市家庭每月的排放污水量,城市家庭全年生活垃圾量,每人每年消耗的食品量„„从而进行环保教育。 与克、千克相比较,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吨作单位? 结论: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三、认识进率

1吨=1 000千克。

(1)出示两辆车的图片,其中一辆车身上写着2 000 kg,另一辆车身上写着4吨。 填一填:2 000 kg=()吨4吨=()kg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 000千克是1吨,2 000千克就是2吨;1吨是1 000千克,4吨是4 000千克。

吨与千克的进率是1 000。把用千克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吨作单位的数,要去掉3个0;把用吨作单位的数换算

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要加上3个0。 (2)判断。 (3)解决问题。

①看图,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②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

③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遇到了什么情况?怎样思考的?

学生2:都变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5吨=5 000 kg,5 000-2 000=3 000(kg)。 总结:可以统一成用吨作单位,也可以统一成用千克作单位。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堂练习

六、课后延伸(可用计算器)

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如果1个人1天吃1个鸡蛋,多长时间能吃掉1吨鸡蛋?

西师版克,千克的认识教案(三)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克和千克教案

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2页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和1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和1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唤醒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1收集数学信息

教师谈话: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你们去逛超市,调查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生活用品分别有多重,现在,你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分享吗?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即把学生说的物品质量写在黑板上:如食盐350克一包,味精100克一包,大米20千克一袋······

3揭示课题

克,千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计量单位,也是我国法定的公制质量单位。

西师版克,千克的认识教案(四)
三年级数学上册 克、千克、吨的认识 1教案 西师大版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

2. 能力目标: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

3. 情感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填一填等,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简单的推理、计算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萝卜等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

预习提示:

1.计量轻较物品的重量通常用什么做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

2. 计量轻重物品的重量通常用什么做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西师版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3. 称量物品轻重的工具有哪些?你会用吗?

4. 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

5. 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常用克表示?哪些物品的的重量常用千克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引入新课。

出示课本1页上边情景图,提问:

1. 同样说苹果的重量,为什么有的用克?有的用千克?有的用吨?

2. 1克有多重? 1千克、1吨呢?

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出示课题:克、千克、吨的认识(一)

二、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1. 自主阅读,感受新知。

(1)出示预习提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注意指导学生划出重点语句,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全班汇报。

一人汇报,其余学生补充,对课本上的重点语句,指导学生多说,多记,帮助理解。

2. 动手称一称,体验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师问:“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它的重量。

(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学生举例,当场验证)

(4)分组称一称2个鸡蛋,一个苹果和五本数学书的重量,并填写在2页下的横线上。

(5)拿出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重量,再用天平称一称,提高自己估计重量的能力(薯片、苹果)。

3. 引导学生体验1千克有多重。

(1)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指出:表示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kg表示。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3)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重1千克?

【西师版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4)掂一掂:比较1克和1千克的重量。

(5)称一称:

称3千克大米,2千克水果糖。

称8个苹果、3个萝卜。

(6)说一说:在超市或菜市场称这些物品通常用什么工具?你还见过哪些称量工具?

(7)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的重量,在小组内说一说。

【西师版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8)拿出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重量,再用天平称一称,提高自己估计重量的能力。

4. 克与千克的换算。

(1)出示:5000g=( )kg 3kg=( )g

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汇报小结。

完成3页下的填一填。

三、巩固练习。

师:认识了克、千克,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5页课堂活动1、2题。

(2)完成课本练习一1-----5题。

四、质疑问难,再一次阅读课本,总结全课,谈收获。

课后练习:

1. 课后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的重量。

2. 填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妈妈的戒指重4(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三个西红柿重约500( ) 一个西瓜重5( )

3.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6kg=( )g 9000g=( )kg ( )g=4kg

西师版克,千克的认识教案(五)
三年级数学上册 克的认识教案 西师大版

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过程与方法:

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了解质量单位

课前,老师请大家到超市、农贸市场、药房等地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工具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启发学生说出:电子秤、台秤、磅秤、天平、杆秤、地秤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点评:通过布置课前了解,组织课上交流,学生对质量单位及其工具有了感性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介绍天平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盐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

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分组活动:用精度高的电子秤称一称。(也可以就用天平称)

例如:一小块橡皮、一团棉花、一大粒花生、一小段粉笔、10粒黄豆„„

称完之后,用手掂一掂。

引导学生感受:同样都是大约1克重的物品,有的看上去大,有的看上去小。物品的轻重,不能只看大小。

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结论: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点评:建立“克”这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一般没有“克”这个概念。通过组织“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克”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建立“克”的概念。]

三、课堂活动

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

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课后延伸

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简易天平。以2分、5角、1元的硬币作砝码,称一些轻的物品。(注:5角的硬币重约4克,1元的硬币重约6克。)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