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中方宗教建筑窗教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7    阅读:

中方宗教建筑窗教案(一)
中国古建筑教案

美术欣赏课教案-中国宫殿建筑欣赏

作者:贡加兵

中国宫殿建筑欣赏

——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材第十四讲“宫殿建筑”教学设计

邗江区公道中学 贡加兵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就意味着,我们首先要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 就是要求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通过美术作品,可透视古今中外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民族习俗以及宗教、神话,乃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真可谓大千世界无所不包。这样,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及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

基于上述理解,并结合教学实际。本文对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材中国美术欣赏部分第十四讲“宫殿建筑”的教案设计进行了探索。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对故宫的欣赏,在教学设计中,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先模拟游览故宫,通过平面示意图路线的指引和大量实景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古代宫殿建筑形式和设计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第二步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宫殿建筑艺术特色和中国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以及古代建筑结构设计在现代建筑上的重大意义,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第三步总结归纳宫殿建筑艺术特色,并布置课后思考题。在教学中,为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我在教案的设计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课件),同时穿插传统的教学手法,如板书、出示挂图等,使课堂上的教学形式更多样,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的: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故宫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以故宫为代表,分析中国宫殿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以及它的建筑艺术特色。

3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主要特色。

教学难点:欣赏故宫的宏伟壮丽,体会其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1学生方面:布置学生课前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方面的知识。

2教师方面:①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并对所需图片、文字等资料输入计算机运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处理。②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提问、讨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部分:

通过欣赏录像、提问,导入新课。

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思考:中国古代建筑从功能上分为哪几个种类?(宫殿、坛庙、寺观、民居、园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代表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成就的宫殿建筑。(板书课题――宫殿建筑欣赏)

二. 新授部分:

中国宫殿建筑是古代帝王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我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始建于距今3700年前的商代,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宫殿,如秦代的阿房宫、汉代的长乐宫、唐代的大明宫等。而北京的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同学们有没有参观过?下面就让我们模拟参观故宫吧!

1. 模拟参观故宫

①简介故宫历史及布局等概况

这是故宫鸟瞰图,天安门为皇城的正门。我们穿过天安门、端门,走过一道狭长的御街,便来到故宫的正门――午门。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取天上紫徵星象征帝居之意),四周是护城河,整个面积占地72万平方米,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 ②“参观”主要建筑(边欣赏、边解说其建筑形制和功能用途)

a午门

让我们先从午门进去,由南往北行进。午门是一座凹形的城门,站在午门下,左右是高大的宫墙和城楼,试想皇帝居高临下,在上面颁诏、阅兵是何等的威严,这种建筑形制体现了什么?(极大地渲染了封建帝王的无上尊严)。

b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过了午门,走过金水桥便来到太和门,两边是朝房,古代帝王有“前朝后寝”的封建礼制,这就是外朝三大殿,它和太和门组成一个院落。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主体建筑,即民间所说的“金銮殿”,这是举行隆重的朝会大典的地方,它占据了紫禁

城最中心的地带,最高最大,高居众宫殿之上,仰望宏伟的殿宇,背后是广阔无垠的蓝天,更加威严无比,造成了一种威慑天下、唯我独尊的气势。

这种建筑形制象征了什么?(高高在上的皇权,体现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可见建筑的形式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c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后三宫比起三大殿来,整体布局一样,但规模略小。东西两侧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所、西六所,即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这反映了什么?皇帝的荒淫腐朽。(注:乾代表男子,坤代表女子,如坤包。)

d御花园

再往北是御花园,供帝、后们游玩、休闲的地方,园中“弯曲的甬道”玲珑的叠石和秀丽的亭台,加上花草树木营造出一种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氛围,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e神武门

出御花园就是北门――神武门,到此故宫参观便结束了,下面请同学们讨论总结中国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2. 提问、讨论中国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①问:从整体上看,故宫整体布局有什么特点?

a以“四合院”为例,作适当提示

四合院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为主安置主要建筑,对面再建一座次要建筑,在横轴线上以两座次要建筑相对峙,四角通常用走廊或围墙连起来,形成一座封闭性较强的整体,主人住大屋、仆人住小屋,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有了明显的区别,这体现了什么?(长幼有序的封建礼制)

b学生讨论回答

c教师总结

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庭院式组群布局,反映了庄严肃穆的森严的封建等级思想。 ②问:从个体上看,单体建筑有什么特点?

a介绍中国木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台基、梁柱、屋顶)

b分析木建筑结构的特点【中方宗教建筑窗教案】

特点之一:防震;

特点之二:便于分隔空间;

特点之三:适应不同气候条件。

梁柱起支撑作用,墙壁、门窗起围护作用,有“墙倒而屋不塌”的说法,“顶梁柱”、“栋梁之才”由此而来。

c欣赏“飞龙”、“飞檐”、“兽吻”等建筑装饰

单体建筑变化不大,但它上面的建筑装饰却很丰富美观,如“雨华阁”的飞龙舞凤。如飞檐(形如鸟翼伸展的檐角),曲线非常优美;屋檐上的兽吻,这些装饰千变万化。

d欣赏古代建筑屋顶外形式样

从建筑的造型上讲,中国古代建筑外观最显著的特征便体现在屋顶上,它是“大屋顶”的特色,屋顶比屋身大,式样也很丰富。

e学生讨论回答

f教师总结:结构精巧、屋顶优美。

③问:从内部空间看,室内布局有什么特点?

a以太和殿内景为例,了解其室内结构和功能(立柱、天花、藻井等)

用六根蟠龙大柱、天花(藻井)、皇帝宝座等分隔空间。此外,故宫在建筑物理和使用工艺上也是十分杰出的,在明朝的时候,冬季为了取暖,就开始砌地下火道,只要在殿外台基外大洞里焚烧木炭,热源就可以从外传入殿内,类似于现代的暖气。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b学生讨论回答

c教师总结(强调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④问:从色彩上看,故宫给我们的整体色彩感觉怎样?

a观察墙壁、立柱、屋顶的色彩

红色的墙、黄色的屋顶,营造了一种热烈祥和的暖色调,显得很辉煌,有富贵之气。对色彩的使用,在封建社会里有着严格的规定,黄色在古代是最尊贵的,如明朝官服的等级就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一品是红色、二品是紫色、三品四品依次是蓝色、绿色,所以民间有“大红大紫”一说,意思是升官发财。而老百姓用什么色彩呢?一般是“青衣小帽”“布衣”“白丁”。

b欣赏古代建筑彩画

什么是建筑彩画?这些画在屋檐下及室内的梁枋、斗栱、天花及柱头上的彩绘图案叫建筑彩画。所谓“雕梁画栋”,也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色彩有蓝色、青绿、红色、金色,根据用色、纹饰的多少,分为三大类:旋子彩画(花卉)、苏式彩画(人物、山水、花鸟)、和玺彩画(金碧辉煌)。

彩画有什么好处?答案:①防腐,起到保护木架建筑的作用;②美观,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

屋檐下的色彩和屋顶、柱子上(阳光照射到的地方)的色彩有什么不同?(提示:从冷暖上分析)答案:形成了冷暖对比,起到视觉愉悦的作用,整个色彩感觉,五

彩缤纷,金碧辉煌,在蓝天的映照下,整个故宫显得格外庄观。

c学生讨论回答

d教师总结

3. 总结归纳中国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①整体:组群布局

②个体:结构精巧

③空间:灵活多变

④色彩:绚丽多彩

4. 课后思考题:北京的宫殿建筑是怎样体现出中国封建文化思想的?(提示:从建筑的布局和色彩这两方面来考虑故宫的设计思想)

教师总结: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表现了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严气势。其设计思想突出了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这就是宫殿建筑的思想内涵。

由此可见,建筑和工艺美术一样,也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它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教学小结:

1. 本教案只是一堂课的设计思路。美术欣赏,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由于学生的经历、文化基础、个性、情感等因素的不同,他们对同一件艺术品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因此 ,教师要避免结论性的评价,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讨论的氛围。

2. 美术欣赏还可适当增加“美术评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以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中方宗教建筑窗教案(二)
《东西方的建筑》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东西方的建筑》教案

【中方宗教建筑窗教案】

辽宁省凌海市雷锋小学杨红

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各国的著名建筑,体会其中所蕴涵的伟大;通过欣赏教堂建筑,体会宗教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通过欣赏中国园林建筑,感受其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2,学生通过了解人类文明的遗产,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3,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4,了解世界著名的建筑,体会世界各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教育学生热爱人类文明的成果。

活动准备:

收集东西方古建筑的图片,收集古今中外建筑的艺术成就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初步感悟东西方建筑:

1,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积淀着人类的历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东西方著名的建筑,欣赏和了解他们。(板书:东西方的建筑)

2,那么,什么是东方建筑?什么是西方建筑?(请同学们看书31页的文字资料。)

活动二,自学感悟,小组交流各个建筑的艺术特点:

各国的建筑都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先认真自学31页到32页的内容,然后把这些建筑的特点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活动三,集体交流,讨论各个建筑的建筑特点:

1,(课件逐个出示): 雅典卫城的帕提侬神庙,柬埔寨的吴哥窟

思考:你知道这些建筑为什么举世闻名吗?

(生回答,师补充,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性评价)

2,课件出示:印度的泰姬陵

思考:人们称他为“大理石上的诗”,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它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呢?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讲故事,师补充,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性评价)

3,课件出示: 梵蒂冈的圣彼得堡大教堂, 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思考:这些宗教建筑各有什么特点?(谁能介绍,师补充,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性评价。)

你居住的附近有教堂么?你知道教堂用来做什么的呢?

师小结:教堂是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宏伟的宗教建筑反映出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活动四,课件展示,感受我国园林韵味:

我们再来欣赏一些中国的园林建筑,(电脑播放图片:1、承德避暑山庄2、山西晋祠圣母殿3、苏州退思园4、上海豫园)

你能看出这些园林建筑有什么特点呢?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谁能说说,其他同学做补充。) 师小结:可以说中国园林建筑达到了情景交融,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正如书上33页对中国园林的评价一样:“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声的画,有形的诗,凝固的音乐,流动的建筑。(指名读,齐读)

活动五,再欣赏其它著名建筑,体会建筑的艺术魅力:

世界上精美的建筑有很多,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他们吧!(课件出示,共同欣赏)

活动六,归纳总结,情感升华:

1,同学们,本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呢?

生谈感受:(了解了祖先的建筑成就,体会了世界人民的智慧,更加热爱人类文明的成果/我们欣赏了古代的建筑,受到了艺术美的教育。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谈自己的理想,将来也想成为建筑师。/只有现在学好知识,将来才能创造出这样美的建筑)

2, 师总结:我们了解了不同风格的东西方的建筑,感受到了建筑的艺术魅力,这些建筑是各国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我们应该热爱人类文明的成果。

板书: 东西方的建筑

东方建筑

西方建筑 以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 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

中方宗教建筑窗教案(三)
教案: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教案设计【中方宗教建筑窗教案】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马旭春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教案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课程 课题名称: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类型:鉴赏 教材分析:

宗教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它也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人类的历史上宗教曾占据重要地位,本节教材围绕世界三大宗教先后产生的顺序,对它们的建筑特征加以总结归纳。课程中从美术作品的欣赏入手,在用美术语言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了解宗教美术的特点。本课还是以美术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在增加学生认知宗教建筑层面的同时,教材对学生在宗教信仰的感受层面也加以影响。把宗教美术作为人类文化来学习,其中包含着人类的追求和信仰,也渗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宗教美术也是劳动人民创作的,其艺术珍品是人类文化的宝藏。我们尊重宗教,尤其尊重宗教文化,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本课的学习中,了解世界文化,确立多元文化的观念。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的,同时理解三大宗教建筑的特征。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了解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根据本科特征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包括三大宗教建筑的图片和相

关视频材料。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践法,讨论归纳法,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并巧妙导出本科课题。 教学过程:

中方宗教建筑窗教案(四)
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

教案-中国古代建筑

教学课时:1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3、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同学回答:是故宫。)

(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同学回答,讲述。)

(教师归纳)引入: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教师讲解):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5分钟)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从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割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15分钟)

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录象片)(图示)

(问?)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

(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

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幻灯片,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

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幻灯片)

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幻灯片)

保和殿: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

午门:紫禁城的大门,它是当年封建皇帝颁布诏书和战争后举行“献俘”的地方。所以在整个紫禁城建筑群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幻灯片)

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太和殿的大门,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

【中方宗教建筑窗教案】

(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建筑彩画的分类:(板书)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幻灯片)

B、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幻灯片)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幻灯片)

欣赏:北京天安门和玺彩画(幻灯片)

故宫宁寿宫西庑的旋子彩画(幻灯片)

故宫遂初堂厢房的苏式彩画(幻灯片)

3、中国古代园林(板书)(10分钟)

(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

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板书)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板书)。

欣赏:(电脑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濯缨水阁”是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三、课后回顾(8分钟)

问?):刚才同学们已经欣赏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故宫和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苏州园林,下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回顾一下,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同学们讨论)

(同学们回答)

四、小结:(2分钟)

(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以木结构为主,平面铺开式的古典式建筑,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在建筑中大量的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思想,体现在建筑形式上就是等级制的运用,无论是屋顶的建筑样式还是建筑彩画的图案,都着重体现皇权威严的主题;而中国古代园林由于有文人参予,所以在建筑中追求诗情画意和建筑的结合,这也是中国园林的独特之处。

同学们以后在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时要有意识的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来欣赏,同时也要注意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如何体现民族性特征的。

板书设计(略)

教案2、《中国古代建筑》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中方宗教建筑窗教案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2、通过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实例的欣赏,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内容的局限,多寻找一些例子来充实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去过北京吗?北京不仅是我们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他有相当多的名胜古迹,比如故宫、长城、天坛、圆明园等等。(可由学生举例)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我国古代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象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古代建筑同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伸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欧洲古代建筑延续的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二、讲授新课: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故宫(宫殿)、天坛(坛庙)少林寺(寺观)、佛塔、江南民居(民居)和苏州拙政园(园林)等(出示类别,学生举例,并指出成就最为突出的两种),尤其以宫殿和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1、(板书)带问题观看录象《故宫记录片》:(1)故宫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2)故宫在布局上采用什么形式?(3)故宫外部色彩主要是哪两种?(出示图片,简介故宫)故宫是我国古代明清的皇宫,是保存的最完整,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宫殿建筑,现存的大部分为清朝所建,但在总体布局上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纵深961米,宽753米,拥有9900多间房子,分中、东、西三路和几十个院落,旨在表现封建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其中中路也是旧北京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故宫的主要建筑都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如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即被称为"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还有皇帝和皇后,太子等生活的地方称为"后朝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其御花园等。从而形成了以南北纵向排列的中路的建筑群。这些建筑体量雄伟,外形壮丽,主次分明,建筑形象统一而又有变化。如前朝三大殿,体量不同,且分别采用不同的屋顶形式: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这不仅是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如重檐庑殿顶只能用于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上,而且是为了使这三座紧密相联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有明显的区别,使它们在相互对比中显得更鲜明。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丰富多姿的屋顶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极显著的特征之一。游完了故宫以后,我们再回到刚才的三个问题。(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2、欣赏故宫图片着重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见中国建筑木构架)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先在石头的基础上建立柱子,然后在柱子上架上梁,再在梁上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立脊瓜柱,构成了一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承重和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使建筑物上的重量都由柱子承受,而墙壁只起围护和分割的作用。由此门窗的配置不授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除此之外,这种结构还有其他优点,如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随意安排房屋的高度、屋面的材料、窗户的变化);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各接点有一定的收缩余地);材料提供方便。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见示意图分析特点)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主要表现两种方式:一种是三合院(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再在院子两侧安排次要建筑相对峙,形成H形或T形)和四合院(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在主要建筑对面建造次要建筑,构成矩形的形式,通常用走廊围墙将四座建筑连接起来,成为封闭性较强的整体);一种是廊院,(在纵轴线上造主要建筑,并在对面造次要建筑,然后用走廊连起来)。(见故宫全景)让学生来回答故宫是属于哪种形式,并讲出原因。

(3)色彩的运用是古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木结构体系所决定的。本来是为了木头防止腐烂,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了俗话所讲的"

雕梁画柱"。(见故宫和玺彩画)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屋檐下处于阴影部分的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分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贵堂皇。在建筑上使用如此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这种以龙凤为主题,以青绿色为主要底色,并使用大量的沥粉在彩画上画突起的线条,上覆大量明亮的色彩和贴金,立体感非常强,达到富丽堂皇的效果,称为"和玺彩画"。不过,在封建社会当中,色彩的使用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问什么颜色最尊贵,皇帝用什么色(黄),次之是什么色(绿)?回忆一下,故宫的两种颜色(红黄)。正是这种封建制度的等级制度,在山明水秀的江南,因为非帝王所在地,另外,为了与自然环境协调,多用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色的梁架、柱、装修,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江南民居欣赏(见图片)

3、观看《故宫记录片--片段》观看的同时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三个特点,巩固知识。

4、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中国古代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园林他不仅具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西湖、北雁的观音洞)。(出示园林名,学生指出类型,并说出哪两种艺术成就最高)其中是前两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 欣赏图片并分析特点(由教师简介图片,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特点):

(1)(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所以,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这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颐和园)颐和园同学们比较熟悉,原名"清漪圆"。建造于乾隆十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是,该园几乎被付之一炬。1888年修复后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毁坏。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图中的万寿山和耸立在万寿山前山的佛香阁,以及山前的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区。该园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所谓"借景" 则更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见图,他借用了万寿山右面的玉泉山,和后面远处层层叠叠的西山,似乎他们都是颐和园的一部分。与圆内的景物结合的浑然一体,使游人的观赏范围大大扩大,颐和园的规模和气魄显得更加宏大壮丽。(见图)例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附近锡山的景。其实我们拍照也是借景。该园的另一特点是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将全园划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如宫殿区、前山前湖区、后山后湖区和西湖区四大景区。这四个景区性格各异,组成相得益彰的整体。其中前山前湖区是它的重点景区和精华所在。正是这种重点景区构成了每个园林的主要特色。-----合理划分,善于借景

(3)(网师园)是苏州的一个有名的园林。因为当时园林所在底巷名为"王思巷" 取名"网师园"是其谐音,并托渔隐之意。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

中方宗教建筑窗教案(五)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教案

课 题: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

教材分析: 本课有四个小模块组成,在前面的一课中,使学生们对建筑这一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开始探寻如何科学地评价和欣赏一座建筑。然而,专业水准欣赏眼光的培养、艺术品位和审美修养的提高,都是要建立在对大量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不断地实践、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正是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因此,本课的建筑艺术欣赏对学生在欣赏建筑作品时的审美取向有重要作用,旨在尽量多地介绍给学生一些优秀建筑实例,开阔大家的视野,充实大家的知识。这对于建立高层次的欣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中外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宫殿、庙堂、陵墓、民居等主要建筑类型的产生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欣赏世界各地经典建筑图片,分析其代表建筑,给学生一个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概括认识,并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此课的学习培养起学生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逐步提高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领略建筑之美,培养锻炼学生对建筑艺术的认可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紧密结合教材,对大量建筑实例进行介绍。了解中外主要建筑类型的艺术风格特征,同时,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理解和掌握各种类

型的建筑艺术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不同类型建筑的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由于世界各地建筑纷繁复杂,均受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影响,历史原因较复杂,思维逻辑要求较高;积极掌握如何着力于学生审美感受的体验,欣赏能力的提高;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建筑艺术,达到鉴赏之目地。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欣赏、提问、总结。

2.学法:欣赏、观察、讨论、做笔记、理解、评述。

教具准备:教材、粉笔、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教材、作业本、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组织听讲情绪,组织课堂纪律。

二:引入新课:(5分钟)

课程的导语是凝固的音乐,(设问:)集美最典型的建筑,那么,你们最喜欢、认为最优美动听的音乐是什么? 教师与学生互动,以音乐入课,介绍一些当地、当市、学校等身边师生都熟悉的的建筑物,共同讨论其共同点和区别。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

1:宫殿(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贯穿了整个城市。整个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

特点:①:木结构: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

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从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只起围护,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2.法国凡尔赛宫镜厅(17世纪):独特的凡尔赛宫建筑群从1682年至1787年是法国政府的所在地,它使法兰西王国在世人眼中,在政治与文化上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起初,这里是国王路易十三打猎用的行宫,路易十四因嫉妒尼古拉·福凯的沃·勒·维贡的华丽城堡而决定扩建这座行宫。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从1661年至1665年,画家勒布伦和建筑师勒沃满足于进行一些装饰性的工作。从1668年开始,随着路易十四对王室作用的思考,工程也更加宏伟了。1690年,阿尔杜特·芒萨尔成为权力极大的工程总管。除了屋顶的式样是阿尔杜特·芒萨尔设计的之外,他还规划了镜厅。那是一个长72米、宽10.6米、高12.8米的长廊。17扇窗子俯瞰花园,对面墙上装有巨镜与之相对,全是当时能够制作的最大的镜子。这里有勒布伦作的画,都是奉承路易十四在1661到1678年间的统治的。这些颂扬国王的艺术增添了皇位上的光环。这就是路易十四刻意要追求的。

(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繁荣庙堂建筑

1.意大利古城佛罗伦萨

在埃特鲁斯坎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在15世纪和16世纪的美第奇时代开始呈现出它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首先从它13世纪的大教堂中就可以看到佛罗伦萨那600年来非凡的艺术创造力:菲奥里的圣玛利亚、圣十字教堂,乌菲齐宫以及皮蒂宫等都是焦托、布鲁内莱斯基、博蒂切利和米凯兰杰诺这样的大师的杰作。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亚平宁山脚下,阿尔诺河盆地的山

丘之间,建在弗拉米亚大道与阿尔诺河交汇处,该大道是穿过阿尔诺河的罗马大道之一。佛罗伦萨建立于公元200年,历史上一直是贸易和艺术中心。

2.法国沙特尔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位于法国沙特尔城,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大教堂坐落在一个土山丘上。教堂的三重皇家大门和其壮观宏伟的罗马尼斯凯像、早期的珠宝光彩的玻璃装饰的窗户,无一不是12世纪法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1600年以来,沙特尔大教堂一直是重要的朝圣中心,同时也是祭祀圣母玛利亚的圣地。远处观看,两个不对称的尖塔特别醒目。走进教堂,又会被教堂中细腻的雕刻、精美的绘画所折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看到罗马建筑常用的青蓝色向哥特式的多彩形式的演变过程。“沙特尔风格”曾经风靡于欧洲各地,成为后来许多著名教堂的样本;教堂自身也成为法国著名的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

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由基督教统治的中世纪时代。从艺术史的角度讲, 中世纪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终止,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在这漫长的一千年里,基督教称为治理国家的精神支柱,整个欧洲完全处于封建宗教的控制之下,文化处于被桎梏的状态,古希腊和古罗马所流传下来的灿烂文明则几乎完全衰竭,以致于后来崇尚古典艺术的人都称中世纪为“黑暗的一千年”。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完全取代了原来的地中海传统,教会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权威和组织者,艺术也完全为宗教服务,非写实的、教条的、充满宗教色彩的艺术风格主宰了中世纪的美术,而古典的自然主义风格和所有古典文明成为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法国是中世纪后期哥特艺术的发源地,沙特尔教堂便是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教堂上大量的装饰性雕像也是哥特雕塑的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教堂门侧的立柱上,雕刻有许多站立的人物形象,有的是表现圣经中的先知和圣徒,有的是表现皇帝和皇后,体现了政教合一的思想。这些大门侧柱上的石雕,虽然有着中世纪典型的被拉长的身材和呆滞的目光,但也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动作也有所变化。其中以教堂南墙的《四圣徒像》最为出色,这是圣经中四个不同时代的圣徒形象,都以圆雕的形式出现,神态生动,富有个性,形体比例也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品准确,他们服装的质感也被雕刻家们细腻地表现出来,有很强的质感。所

有这些雕像都有着安静、平和的神态,体现了基督教信念中的理想形象,具有很强的宗教感染力。是在11世纪时由费尔贝尔主教下令兴建,12 世纪末遭大火烧毁,在重建过程中不断扩建,现在的式样已是第6代了。内殿设有双重回廊,立有l75座雕像,正面大门称为“国王之门”,门上有雕刻极为精细的塑像。著名的彩绘玻璃共有176片,总面积2700平方米,登场人物多达5000人以上,几乎都是十二、三世纪的作品,有“沙特尔蓝”之称(使用一种独特的蓝色原料)。

今天,宗教的任职仪式还在这些中世纪教堂里举行,然而,随着占据统治地位的商业寺庙的兴起,原本壮观的大教堂黯然失色,但从许多方面来说,人们依旧倾心于哥特式建筑的创新、奇特及在中世纪建筑史上的非凡地位。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沙特尔大教堂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山西悬空寺(北魏):悬空寺坐落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5公里恒山下金龙口西崖的峭壁上。恒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号称“北岳”。悬空寺就建在恒山脚下的金龙峡上,距大同市约80公里。根据《恒山志》的记载,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约公元6世纪),据说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后经历代多次重修,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是中国现存极为罕见的一座高空建筑,被誉为“建在绝壁上的危楼”。

悬空寺的建筑构思精巧,设计奇特,施工大胆。其方法是先在山崖上凿出水平的洞眼,然后在洞眼内安设木梁挑出崖外,再于挑出的木梁上铺板立柱,构筑各种形式的梁架、屋顶等,凡是挑出的殿堂楼阁,周围都安设栏杆。当游人从山上往下看的时候,还可以看见一些挑出崖壁较远的殿堂楼阁之下有一根根撑顶在半崖的凌空木柱,这是为保证殿阁的安全而增设的。从全寺来看,南北高低错落,中隔断崖,有飞架的栈道相通,曲折回环;梁架上下呼应,廊栏左右相接,疏密相宜,浑然一体。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视,悬崖若虹;隔峡遥望,如壁间雏凤欲飞。正如古人在栈道绝壁上题刻所云:“公输天巧”。有诗赞曰:“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悬空寺内还有用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手法塑造的大小儒、道、佛像78尊及各种碑刻题咏等珍贵文物。

4. 中国天坛祈年殿:天坛建于15世纪上半叶,它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