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2012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纪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案

编辑:zhangyanq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8    阅读:

  人类古文明发祥地: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和希腊,都诞生在这片陆地上。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2012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纪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12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纪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案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吴春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文明孕育的主要区域及各区域的文明成果,知道文字出现、阶级、国家的形成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探究大河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填图学会懂得图说历史的方法,提高信息的摄取能力,在文明起源的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起源中的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领略文化遗存感悟人类文明的沧桑巨变,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列举表明文字出现,阶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难点:理解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谜语游戏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猜出国家的名称

  师:根据考古学家证实人类早期文明就是孕育在这些国家所在的地区。历史真的像

  考古学家所说的那样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来揭开人类文明孕育的奥秘。

  请学生打开课本103页,看前言部分,解读本课学习的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要求)

  活动二:鸟瞰大河流域

  呈现图(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

  1.请学生在课本中圈出四大文明发祥地

  2.观察课本图8-17,说说这些文明的发祥地在自然环境上有着怎样的共同特征。

  3.在学习任务单对应的图中填注河流的名称

  师:那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分析交流:

  材料:据史料记载,古埃及位于尼罗河谷地势低平,周围的高山阻挡了外界的骚扰。温暖而又安定的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之后,留下了肥沃的耕地,带来一年又一年的丰收。这样古埃及文明持续了3000年,光辉灿烂,从而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

  (1)从图一中能看到哪些事物?图中人物在从事什么生产?(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农耕文明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

  呈现历史学家分析让学生了解判断文明的起源的依据(标志性事物)

  人类文明起源包括以物化形态要素为标准和以社会形态要素为标准两种。物化形态要素如文字、城市、青铜器、复杂的礼仪中心等,其中有的也隐含着社会形态因素,特别是城市。社会形态要素如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组织等。

  活动三:文明迹象大搜索

  阅读课本和图册,找一找这些地区其他的文明迹象,并完成表格的内容。合作探讨农耕文明的出现与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形成、国家形成有着怎样的关系?

  活动四:感悟文明

  师:这些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而源远的文化,但它们是否都一样的流长呢? 现在让我们将目光停留在文明发展的今天。

  师:看到这样的结果,你最想用什么词来表达此时的感受?

  小结: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灾害、入侵、内乱等)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人类利用依赖和利用自然,创造和发展了缠烂的文明,但由于人类没有遵循自然规律,过度开发和破坏,又会导致文明的衰竭。所以我们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有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课堂小结:请学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总结形成完整板书!

  板书设计:

  大河流域: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温和 水源充足

  影响:

  孕育文明:农耕文明 文字出现 阶级分化 国家形成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本节课以“早期文明孕育在哪些地区,为什么文明会出现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出现了哪些文明迹象,文明发展的怎样”为教学主线,教学思路清晰,由浅入深,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基本完成预设的目标。同时采用游戏、读图、填图,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多种学习方法,丰富了学生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体现了以生为本,已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2.不足:仅凭课本文本资料和学生的积累来探讨农耕文明的出现与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形成、国家形成有着怎样的关系还是显得有些抽象、困难,需要教师在总结的时候给予补充说明。

  3.改进预设:课前可以印发一些补充的材料,让学生在课本之余找到一些事实的依据。

  第八单元第二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

  1-1-5 概述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主要区域文明及影响范围,认识其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2-1-3 列举表明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进代的标志。

  2-1-4比较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一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教材编写的特点本课只讲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为止,内容较简明,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的农业的发展为本课《早期文明区域》奠定了基础。而整第八单元又是为八年级的历史部份的学习起了启下的作用,同样是文明表现的《汉谟拉比法典》、金字塔、青铜器等都是八年级才学习。

  教材编写的意图是分析自然环境对社会生活、人文环境的影响。任何区域特点的形成有其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原因起作用。

  2.教材结构体系:(最好有一张结构体系图或表)

  从空间看,本课旨在表明,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多元的并具有区域特色,从时间看,本课只讲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为止。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一定要体现能力目标,尤其要关注学习方法)

  1.能利用地图和图表,知道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能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文字的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2.掌握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的技能。

  3.知道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代表性的文明成就,如象形文字、古城等。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2.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学会列表归纳、对比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民族和区域的人文特色。

  2.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3、提高学生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对待自然的态

  • ·最新教案模板格式(2015-07-07)
  • ·【范文】幼儿园春游主题教案(2015-07-07)
  • ·幼儿园教案塑料瓶宝宝找妈妈(区角活动)(2015-07-08)
  • ·2015教师招聘试讲说课经典教案模板(2015-07-09)
  • ·初一数学《代数式的值》基础教案版图(2015-07-09)
  • ·音乐教师面试经典教案模版(2015-07-09)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