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编辑:zhangyanq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4    阅读: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口语交际及习作》围绕着不同的民族不同德风俗这个主题进行,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的风俗风情并形成的作文。《回顾•拓展二》提供了学生了解到的不同的风俗风情及对课文写作方式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围绕本组课文进行交流。日积月累中的两首古诗也展示了不同的风俗风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趣味语文以《清明》这首诗为题,告诉了学生标点的不同标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可以以这个为一个点,拓展一些另外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教学目的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民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俗民风的兴趣。

  3、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措施

  阅读抓住重点段落是本组的难点,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一起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所以建议老师做到以下几点:

  1、老师要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抓住重点段落,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3、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4、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与“品德与社会”“艺术”学科内容或学科老师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有机整合起来,统筹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比如,课前搜集民俗的材料,兼顾4篇课文的不同方面;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制作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6、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对于课文中涉及宗教、建筑艺术、戏剧艺术等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

  五、教学课时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1课时,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主题丛书阅读汇报交流课1课时

  6、北京的春节

  导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导学重点:引领学生随着坐着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导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导前准备

  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古今文人苗雪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导学课时: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二、我知道:课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从_______写到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__.

  三、我的疑惑

  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讨论。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出示探究内容:

  (1)默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内容,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2)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完成下表:

  时间 风 俗 习 惯

  2.学生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画出相关语句,并完成上表。。

  3.小组内交流:学生分小组边读课文边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朗读品评,了解北京春节的特点,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深入探究:

  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教师点拨,并和全班同学深入探究

  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课外作业: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我会写 我能写得又工整又漂亮。

  fěi cuì guàng jiē áo zhōu biān pào

  ( ) ( ) ( ) ( )

  zá bàn chū xún là bā suàn

  ( ) ( ) ( )

  2.我会比 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傲( )栗( )醋( ) 拌( )

  熬( )粟( )错( ) 绊( )

  3.课内阅读

  回顾课文精彩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叮叮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啊。

  1. 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写下来,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意思相近的词:

  这样写得好处:

  2. 作者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从哪句话中能看出来?读这句话时应体现什么样的情感?

  3. 短文中哪句话能概括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二、主题丛书阅读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二组《走进民俗村》第一部分《欢乐节日》,阅读要求:

  1、在这一部分中,你又了解了哪些节日风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节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举例说说。

  2、你印象最深的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印象深的原因。3、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看谁积累得多。

  课后作业: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年前 忙碌

  过年 热闹 喜庆、欢乐

  年后 平静

  7、藏戏

  导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形象生动的描述,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导学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导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二、我知道:(1)课文从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藏戏,它有三个方面的粉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不懂:把在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介绍:藏戏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出示探究内容:

  (1)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2)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并画出相关语句。

  3.小组内交流:学生分小组边读课文边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朗读品评,了解藏戏的特点

  三、深入探究:

  对小组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点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

  四、领悟写法

  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五、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二组《走进民俗村》第二部分《多彩云裳》,阅读要求:

  1.在这一部分中,你又了解了哪些地方的哪些服饰特点?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的服饰?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举例说说。

  2.你印象最深的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印象深的原因。

  3.把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吧,看谁积累得多。

  课堂检测

  一、我会选 我能用横线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咆哮(jiào xiào ) 婀娜( ā ē ) 演绎( zé yì ) 招徕(lái lǎn ) 吞噬( miē shì ) 哄笑(hōng hǒng)

  二、我会补 我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的容貌 ( )的舞姿 ( )的唱腔

  ( )的牛皮船( )的江水 ( )的激流

  两( )三( ) 行( )积( ) ( )( )不已

  随心( )( )不一( )( ) 师( )身( )

  上面的成语中,形容人性格或做法双重的成语是

  形容花样繁多、数量很多的成语是

  和“自由自在”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课外拓展

  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7*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导学目标

  1、 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国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导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导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根据课后资料袋的提示,准备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一、 我会读:点缀、奇葩、酷热、和睦相处、蜂拥而至

  二、 我知道: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位置、作用、材料、结构、和文化特征。

  三、 我不懂:把在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出示探究内容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问题自由通读全文。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1.学生快速自由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三、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二组《走进民俗村》第三部分《特色民居》,阅读要求:

  1、在这一部分中,你又了解了哪些地方的哪些民居特点?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举例说说。

  2、你印象最深的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印象深的原因。

  3、把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吧,看谁积累得多。

  课堂检测

  一、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崇山峻岭(cóng chóng) 夯实(hāng háng )

  粤东北 (Yuè ào ) 竹篾(miè mè)

  侵蚀 (qīn  jìn ) 奇葩(pā bā)

  二、你知道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1、他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

  2、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

  三、你能说出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吗?

  课后作业

  找一找关于少数民族民居方面的图片、影视或者文字资料,和小组同学交流 。

  板书设计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9、和田的维吾尔

  导学内容

  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特点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

  导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导前准备

  在地图上找到x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资料。

  导学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1、我会读: 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2、我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方面介绍和田维吾尔的,写了哪些特点。

  3、我不懂:把在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交流对维吾尔的了解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三、小组读议结合,合作探究,感受民族民族特点风情。

  1.出示导学内容;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田维吾尔的?

  (2)写出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

  2.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根据上面的问题自读自悟,并画出有关的句子。

  2、根据上面的问题与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朗读品评,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3)爱美的维吾尔族

  (4)漂亮、俊朗、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三、精讲点拨:

  对小组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点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

  五、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2、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六、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二组《走进民俗村》第四部分《风土人情》,阅读要求:

  1、在这一部分中,你又了解了哪些地方的风土人情?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的风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举例说说。

  2、你印象最深的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印象深的原因。

  3、把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吧,看谁积累得多。

  课堂检测

  一、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撕扯 ( )的眼帘 令人( )( )地欢迎

  ( )的沙漠 热情( )

  二、我能填空,再做好下面的句子练习。

  1、密密的眼帘,深邃的(   ), 妩媚的(   ),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这句话把维吾尔的姑娘比作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 ),形态( )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这句话中的“抽象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吾尔的姑娘小伙漂亮,能歌善舞。

  把这个句子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再读一读。

  课外作业:

  搜集其它民族饶有风趣的民俗,课下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9* 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

  热爱生活 乐观豁达

  主题学习丛书《走进民俗村》汇报交流课

  导学目标

  1、把握本书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对本书的内容有更深得了解,交流学到的读书方法,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

  导学重点

  交流学到的读书方法,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

  预习学案

  1、我读懂了

  2、我最感兴趣的课文

  3、我积累的好词

  4、我积累的好句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汇报交流读书情况

  出示要求:

  1.书中讲到了哪些地方的民风民俗?你对文中那篇课文印象最深,并说说你的理由。

  2.文中哪些句子你印象最深,选几处谈谈你的体会。

  3.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民风民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4.你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在小组内交流。

  5.通过读书,你有哪些收获。

  三、小组合作,完成以上问题。

  四、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习作二

  导学目标

  1、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导学案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口语交际

  导学目标

  1、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2、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导学重难点

  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1)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2)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3)表达是否流畅;

  (4)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回顾.拓展二

  导学目标

  1、交流对本单元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案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教案(2016-01-09)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2016-01-09)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2016-01-09)
  • ·2015年九年级英语第7单元教案(2016-01-10)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2016-01-10)
  •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百度文库(2016-01-1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