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件 >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4    阅读: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一】:流动的画教学设计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

刘寨中心小学 史慧敏

教材简介: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首儿歌主要讲“我”坐在火车的车窗边看到窗外的风景随着火车开动而“动”起来,更加美丽,禁不住发出赞叹,并且在妈妈的帮助下以实际行动爱护它的事。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情趣。它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而且没有注音,学生读课文有一定的困难,要鼓励同学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词可采用猜读或问别人的方式解决。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比较复杂,指导学生多观察,在此基础上练习书写。

教学目的:

1、通过“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流动的画”,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用实际行动爱护它的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二】:流动的画教学设计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

渊泉小学 马 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流动的画”,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用实际行动爱护它的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9个字,会写9个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难点:理解“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 (生发言)

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

(利用谈话,让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来谈感受,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使生活积累与文本之间搭上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三】:小学语文流动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流动的画”的含义

2、会认14个生字,写“流、动、哪”三个字,掌握多音字“哪”

3、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祖国的秀美山川。

教学重点:

1、理解“流动的画”的含义,感受祖国的美丽

2、会认14个生字,写“流、动、哪”三个字,掌握多音字“哪”

教学难点:

1、借助多种手段引导孩子入情入境地朗读

2、仿照课文的样子续写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词卡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

1﹑谜语诗激趣。

师:我出一首谜语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诗题目什么?(课件出示谜语诗)

板书 画(竖折彩笔写)

师:我们美术课画过画,可是有这样一种画:板书流动的画。注意“流”第六笔撇折,第7笔点(﹑)最后一笔是竖弯勾。(彩笔写)“画”的竖折要一笔写成。齐读你见过吗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流动的画?

生2:我想知道这幅画里都画了什么?

生3:我想知道这幅画是真的吗?……

师:那我们赶快走进这幅流动的画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播放范读

师:朗读小诗,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画出生字学习。

学习生字,同桌交流。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字情况

师:师:看这些字,你们还有什么发现或是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1:我发现“呜,啦,哦”啊都是口字旁。

师:对,这些带有口子旁的字多数是拟声词,语气助词或叹词,

生2:我提醒大家“好似”是似是平舌,还念似的的似是翘舌shi。生:认识。

三﹑体会意境,朗读感悟。

1﹑认识了本课生字,你能把课文读的更流利吗?

思考:流动的画指的是什么 ?画里都有什么? 从诗中画出有关句子

生1:我知道了这幅流动的画不是真正的画,而是小朋友坐在火车上看到窗外祖国美丽的风光。 生2:我读懂了因为小朋友坐的火车在动,所以看到的景物好像也在动,所以题目是流动的画 师:怎么知道的。对,一个标点符号用了3次,这就是“!”以前老师讲过“!”是抒发感情的,在这里抒发了谁的什么感情呢?

生:写了小朋友和妈妈高兴和激动的心情。怎样读呢?练读

师:啊,真的!火车开动了,看到了美丽的景物……到底是什么美景让妈妈和小朋友如此感叹呢? 生:小河弯弯曲曲……

师:在这句话中有一个AABB形式的词,谁找到了?(出示: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四】:流动的画 教学设计9.3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能分析字形,学写“流”“动”“哪”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逐渐感受诗的韵律美,语言美,感受祖国山川的秀美。

3.展开想象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诗歌预留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教学“流”字

1.老师知道我们班有许多小朋友都坐过火车或者汽车!那你们坐在车上透过窗户看到过哪些美丽的景色?

2.你们在车上往外看的时候,窗外的风景是动的(向后退),一闪而过的房子、小山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

3、这样会移动的风景就叫做流动的画。(ppt出示课题,观察字)

4.我们去欣赏流动的画之前,共同把“流动的画”这四个字写到黑板上好吗?师示范并教学生把字写得漂亮。

5.全班齐读课题。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五】:北师大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流动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9个。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性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重点:自主识字9个。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形成的朗读,感受诗的内涵。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坐过汽车吗?在汽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今天我们就和一位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

1.标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看看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2.你读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什么?

(二)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

(1)出示小黑板:读词。你会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

(2)认识生字:看看你是否还认识我们这些生字朋友?认读生字。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悟

1.师: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找一找诗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提出来,请大家帮忙。

生:我发现课文中有许多不认识的符号。

2.师:我也发现了,现在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标点符号。(再此特别点拨一下省略号的用法)

生 1:为什么说:“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

生2:“我忽然看见”是看见什么了呢?

生3:为什么说“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这个娃娃是谁?

3.分小组讨论大家提出的问题。

4.指名汇报。

生1: “一幅流动的画”不是真的画,是车窗外美丽的景色就像画一样。这画中小河在动,汽车在动,云雾也在动,所以说是流动的画。

生2:“我忽然看见”可能是看见妈妈责备的脸了。

生3:“我”看到的景色这么美,就不忍心破坏它,所以妈妈夸我是个懂事的娃娃。

5.指导朗读。

(学生不懂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在这里给学生提供的质疑的机会,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 师:作者把祖国的景色描写得这么美,这么迷人,那你们能不能读出祖国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大家感到美丽的景色就在我们眼前。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六】:流动的画 教案设计

流 动 的 画 教 学 设 计

文学与传媒学院 级汉本二班 秦晓红 10 100114128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七】:《流动的画》教学设计

http://www.cqvip.com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八】:亢西小学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流动的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流动的画》

教学设计

亢西小学 张海青 教学目标:

1、 会认17个生字,会写6个字,继续复习巩固学过的部首。

2、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流动的画”的含义。

3、 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祖国的秀美山川,并使学生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她。

4、 想象母子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有创意的表达,写话。 教学重点:

会认17个生字,会写6个字,入情入境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流动的画”包含的内容及写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识课题。

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坐过火车吗?(生:坐过)“呜——”火车鸣笛的声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生:火车声)这时出现火车画面。师:同学们快坐好,我们今天将乘坐这列火车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实际为组织教学。) 2师:火车开了!同学们快看!(给学生放流动的画面。)看完后师生共同小结:这真是一幅流动的画。

二、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诗歌“流动的画”,(屏幕课题)“流动”是这节课需要学习写的词,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课题。(“流”字用红笔写。)读课题,指“流”字问: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点拨学生:用部首帮助理解这个字的意思,然后记住它,这真是一个好方法。)指导:写这个字的时候注意不丢:点。老师板书。(学生练习)

2、“动”请你观察,怎么才能将字写漂亮?书写动字。

3、请你们观察,怎么写才能将这两个字写漂亮?

4、学生书写,学生写字,评价。(把学生的字展示)

5、展示学生作品,然后补充完整

三、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打开书20页,读全文,看看和小作者一起看到了什么。遇见不认识的字,借助课后识字表的拼音争取读正确。

2、谁想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读音是否正确,一会儿来评价。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如果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较流利,就掌声送给他。

4、男女生分小节读,想一想和作者一起看到了哪些景色?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九】:流动的画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流动的画》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流动的画》。它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小诗。诗中,“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美丽的“画”是流动的,“我”的情感也随之灵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流动的画,热爱祖国。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

我从三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过程。

一、教学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其字里行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因此,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我把引导学生审美作为重点,把这节语文课上成一堂美的欣赏课。“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这就是我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实“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2、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为学生创设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二、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教学目标: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通、读顺、读美课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丁香结的阅读答案]丁香结阅读答案
  • [丁香结阅读题答案]丁香结阅读题及答案
  • 《丁香结》原文|《丁香结》阅读答案
  • [花之歌]《花之歌》 阅读答案
  • 乌鸦喝水课件
  • 核舟记课件
  • [阅读课教案]小学生阅读课件
  • 群文阅读策略|小学群文阅读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