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件 >

英雄凯旋歌音乐课件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6    阅读:

英雄凯旋歌音乐课件(一)
英雄凯旋歌

喜河九年制学校教学设计

英雄凯旋歌音乐课件(二)
音乐教案

《英雄凯旋歌》 教学设计

单位:枣庄七中

科 目:音乐 课 题:英雄凯旋歌

授课教师:高西强

授课班级:初二(2)班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柯达伊教学法为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活动,进行《英雄凯旋歌》的歌唱教学。

(二)理论依据 柯达伊指出:音乐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歌唱,不是靠强制性地学习某种乐器。尤其合唱的训练不应该依靠键盘带领,而应该教会合唱队员自己读谱,视唱旋律。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英雄凯旋歌》是人音13册第五单元“巴洛克风格”中德国著名作曲家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犹大.马加比》中的一首大合唱中的节选片段。 这部分旋律由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而成。第一乐段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旋律平稳而庄严,情绪明朗自然。第二乐段(9—16小节)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旋律流畅而细腻,情绪亲切自豪。第三乐段(17—24小节)是第一乐段的再现。 尽管歌词只是叙述了英雄们凯旋归来时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场面,而颂扬英雄业绩的内涵是显而易见的。 整首歌曲,节奏简单,旋律平稳,适合用于柯达伊教学初期的歌唱训练。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识谱歌唱。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不具备识别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但经过前期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训练已有明显转变,尤其在音准方面。

(三)教学方式

1.钢琴带领学生听音、模唱。

2.柯达伊手势带领学生构唱。

3. 引导学生体验二声部合唱。

(四)技术准备

1.《英雄凯旋歌》音频资料。

2.学案。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其对策

1.对于相对关系唱名法中7个音的音高记忆需不断巩固。通过手势的辅助去唱准音,感受音高位置。

2.对于正处于变声期中,或马上要进入变声期的初中学生,要不断提醒,养成轻声用高位置歌唱的习惯,遇到高音要运用假声唱的方法解决。

三、教学难点、重点:

(一)难点:

1.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2.大小二度变化音的演唱。

3.一字多音的演唱。

4.二声部的合唱实践。

(二)重点: 和谐、自然、音准准确的二声部视唱《英雄凯旋歌》。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主学唱歌曲《英雄凯旋歌》,产生对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兴趣并乐于参与到音乐实践中。

2.通过二声部合唱,产生对和声的美继续追求的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构唱→听音→实践→总结”自主学唱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形成首调唱名法中7个音的音高概念。

2.能够音准准确的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3.音准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英雄凯旋歌》。

4.能够视唱简单的二声部。

五、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

新课讲解

拓展实践

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间反复播放《英雄凯旋歌》音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无意间融入对音乐旋律的初步记忆。

【英雄凯旋歌音乐课件】

(二)新课讲解 1.复习C大调音阶。(3分钟) (1)教师用钢琴弹一遍,上下行。学生听,在心中默唱。(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钢琴的音色及音准。) (2)学生模仿钢琴的音色、音准跟琴轻声唱。 (3)学生模仿钢琴的音色、音准无琴轻声唱。 (4)运用柯达伊手势辅助唱音阶,通过手势的提醒,进一步提高音准。

【设计意图】巩固音阶,唱准每一个音。

2.学唱歌曲旋律。(20分钟) (1)根据老师所给手势唱音名。 (2)给第一个音,挥拍视唱《英雄凯旋歌》旋律。 (3)解决视唱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例如:变化音、节奏、宽音程等) (4)给第一个音,挥拍完整、流畅的再次视唱《英雄凯旋歌》旋律。 (5)学生自己加歌词演唱歌曲。发现一字多音的演唱难点,教师进行引导解决,并提示演唱时的声音位置、咬字、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柯达伊手势练习构唱音高、完成歌曲旋律视唱,达到音准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目的。

(三)拓展实践

3.听音练习,简谱填写学案中的二声部唱名。(5分钟) (1)第一遍听。 (2)第二遍检查。 (3)请一位学生唱出自己所听答案,教师在演唱过程中,用手势公布正确答案,其他同学较对这位同学正确与否,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耳,加强音高记忆。

4.给第一个音,挥拍演唱听写的二声部。(2分钟)

【设计意图】巩固锻炼学生识谱视唱能力。

5.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6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仅锻炼识谱视唱能力,还锻炼学生二声部的听觉,感受和声效果,初步体验合唱的美。

(四)归纳总结(4分钟)

1、用选择题的方式选择所学歌曲的曲式结构。 A. A+B+B B. A+B+C C. A+B+A

2、学生回顾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3、起立,有感情的演唱《英雄凯旋歌》结束本节课

七、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英雄凯旋歌音乐课件】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如根据老师手势唱唱名;听写二声部旋律。学生自评主要体现为经过性学习评价,最后是否能正确演唱歌曲及二声部合唱。

(二)评价量规 在构唱、听音、演唱等环节中,根据学生表现给予肯定和奖励。 80%的同学在学案的二声部听写中全对。

八、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教学设计紧扣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主旨,脱离钢琴、老师的主导,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以及肢体等各方面建立音高位置的意识,自主掌握一些学唱技能。

九、教学反思

(一)转变思想,改变师生教与学的旧模式以前课上总是我滔滔不绝,提问几秒就会忍不住“引导”学生说出答案,甚至直接说出答案。自我感觉学生都会了,其实不然。本课,我的说的少了做的多了,语言也以鼓励表扬为主,引导依靠更多的是柯达伊手势及听辨等学习手段。

(二)别让钢琴成为依赖 以前上课是离不开钢琴的,学生唱的时候,老师习惯性的弹琴伴奏。在钢琴的带领下,学生唱的很尽兴,也很动听。可离开琴之后的效果,则很少去检验。其实离开琴之后清唱的效果才是真正的水平。本课,钢琴失去了其主导地位,只是成为了一个教学辅助工具使用,给音、听辨、较对等。

(三)不仅要会唱还要会听辨以前的教唱课,除了唱还是唱。就算听,也是简单的听而已,没有辨。会唱一首歌的旋律,不代表会听辨一首歌的旋律。会唱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表达,而会听辨则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譬如音是高是低?是强是弱?是快是慢?唱的音和钢琴弹的音是否一致等?本课,采用了听辨、及合唱

二声部的手段,除了锻炼 7 学生的演唱能力,还加强了听辨训练。唱的时候要听,听的时候更好的唱。建立了学生理性的音乐学习思维。

英雄凯旋歌音乐课件(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英雄凯旋歌》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英雄凯旋歌》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主学唱歌曲《英雄凯旋歌》,产生对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兴趣并乐于参与到音乐实践中。

2、通过二声部合唱,产生对和声的美继续追求的愿望。【英雄凯旋歌音乐课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构唱→听音→实践→总结”自主学唱歌曲。【英雄凯旋歌音乐课件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形成首调唱名法中7个音的音高概念。

2、能够音准准确的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3、音准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英雄凯旋歌》。

4、能够视唱简单的二声部。

教学重点:

和谐、自然、音准准确的二声部视唱《英雄凯旋歌》。 教学难点:

1、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2、大小二度变化音的演唱。

3、一字多音的演唱。

【英雄凯旋歌音乐课件】

4、二声部的合唱实践。

教学准备:

1、《英雄凯旋歌》音频资料。

2、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英雄凯旋歌音乐课件(四)
音乐七年级上册

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1、《蓓蕾之歌》的词曲是李岚清 ;

2、《跨世纪的新一代》词作者李幼容;曲作者刘磐声;

3、《中学时代》词作者王晓岭;曲作者戴于吾;

4、《飞来的花瓣》词作者望安;曲作者瞿希贤;是1982年为新成立的教师合唱团而作,作曲家用合唱形式渲染了一个美丽而又耐人寻味的意境,动听的旋律如诉地抒发了莘莘学子对老师发自内心的挚爱。

瞿希贤代表作:《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红军根据地大合唱》、无伴奏合唱《牧歌》等。

5、《校园的早晨》词作者高枫;曲作者谷建芬;

声乐演唱的形式包括:独唱、齐唱、对唱、重唱、合唱等。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神州神韵

1、《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这首民歌曲调自然、质朴,歌词生活化、口语化,是凤阳花鼓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作曲家瞿维曾在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花鼓》中采用了这首民歌的旋律。 花鼓是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表演者通常为一男一女,一人执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

2、《赛龙夺锦》是广东音乐;

乐曲通过描述端午节民间举行龙舟赛,勇夺锦标的欢腾热闹场面,表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丝竹音乐,以高胡和扬琴为主要乐器,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

3、《姑苏行》是笛子独奏,作曲江先渭。

它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描绘出迷人的江南风光。

4、《斑鸠调》是江西赣南民歌,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歌舞音乐,其中江西赣南的《斑鸠调》流传较广。

5、《幸福歌》是湖北民歌,民歌欢快、活泼,情绪热烈。

6、《洞庭鱼米乡》词作者叶蔚林,曲作者白诚仁。

7、《赤兔嘶风》选自南音套曲《八骏马》。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

8、《将军得胜令》是浙东锣鼓,表现了人们欢迎民族英雄戚继光平定倭寇、胜利凯旋时的欢腾景象。音乐情绪激昂、气势宏大。

浙东锣鼓是中国传统乐种之一,流行于浙江东部,约在明代中叶时已盛行。乐队中“吹”以笛子和唢呐为主,辅以丝弦;“打”以锣鼓为主。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歌舞青春

1、《青春舞曲》是维吾尔民歌,曲作者王洛宾。

歌词中“别的呐吆吆”是维吾尔“小鸟”的意思。

2、《共青团之歌》苏联歌曲,词作者加里奇,曲作者谢多伊,赵沨译配。

3、《校园圆舞曲》轻快、优雅,徐锡宜作曲。

4、《拉起手》词曲李存。热情、欢快。

5、《青春舞曲》是维吾尔族民歌,王洛宾作曲。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

1、《咿呀呀奥列奥》扎伊尔民歌。表达了扎伊尔人们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和赞扬。

2、《鼓的语言》是科特迪瓦民间音乐。

3、《当太阳降落》南非民歌,盛茵译配。

4、《依内妈妈》古巴民歌,是一首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巴黑人民歌。以四四拍子的切分节奏为特征。

5、《桑巴》特点:大调式,二拍子,短促的滚动性符合节奏。所用乐器有鼓、摇响器等。

6、《探戈舞曲》起源于古典舞曲哈巴涅拉舞。特点:四二拍子的哈巴涅拉的摇曳节奏。通常由两个段落构成,第一段为小调式,第二段为大调式。伴奏乐队由小提琴、按钮式手风琴、钢琴、低音提琴的我难过组成。

7、《红河谷》加拿大民歌,词J〃卫尔。

8、《老黑奴》美国斯蒂芬〃福斯特词曲,邓映易译配。歌曲旋律哀婉动人,作者以老黑奴的口吻述说了对亲人与家乡的思念。福斯特代表作:《噢,苏珊娜》、《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故乡》、《美丽的梦神》、《老黑奴》等。

八年级下

第三单元 西乐撷英

1、欧洲音乐的发源地是古希腊和罗马。自十七世纪文艺复兴后期开始,欧洲先后出现了“巴洛克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等有承递关系的不同音乐风格流派。

2、《英雄凯旋歌》选自亨德尔的清唱剧《犹大〃麦克白》,表现了英雄得胜归来时雄壮威武、万众颂扬、酣畅热闹的场面。

德国作品,词摩列尔,曲亨德尔,译配尚家嚷。

3、《哈利路亚》选自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

亨德尔另有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

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和大合唱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

4、《G弦上的咏叹调》小提琴独奏,曲作者巴赫。德国。是“巴洛克的代表人物”巴赫创作于1729-1731年间的管弦乐作品整首作品速度舒缓,力度起伏大,音调深沉而动人,开头两小节旋律形成一个“问号”形状图案,似在表现作曲家的思索。这首作品抒发了内心激动的情绪,感人至深。

巴赫:德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欧洲近现代音乐之父,代表作:声乐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管弦乐《勃兰登堡协奏曲》。

5、《小夜曲》德国 管乐四重奏,海顿曲。此曲原为《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作品色彩明朗、典雅质朴,表现了无忧无虑的意境。

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交响乐之父”。代表作《皇帝四重奏》、12部《伦敦交响曲》以及大型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6、命运作于1805年,是一部哲理性很强、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一般4个乐章。

贝多芬1770-1827乐圣,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

7、《Q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是莫扎特作于1788年交响乐作品。4个乐章、第一乐章以奏鸣曲式写成。音乐洋溢着欢悦和乐观精神。舒伯特赞扬;你从中可以听到天使在歌唱。

8、《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根据青海民歌改编而成。表达了真挚的感情。王洛宾著名音乐家。有西部歌王之称,代表作:《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等。

9、《大漠之夜》属于混声合唱,作词邵永强,作曲尚德义。

10、《玛依拉》哈萨克民歌。歌和马是哈萨克斯坦人的两只翅膀。

11、《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小提琴独奏,作曲陈钢。是在新疆塔吉克族典型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创编而成,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富于变化,表现了塔吉克人真挚、质朴的思想感情。

12、《牧歌》蒙古族民歌。蒙古族民歌大体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13、《万马奔腾》属于马头琴独奏,作曲齐、宝力高。

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2006年,蒙古族马头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乌夏克木卡姆》。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族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格独特的大型古典音乐,有十二套之多,所以又称为十二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是第八套。2005年,中国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15、《半个月亮爬上来》属于无伴奏合唱,是新疆维吾尔族民歌,该曲以级进、回绕的旋律音调和平稳、舒缓的节奏编织了一幅优美、真挚、抒情的画面。王洛宾词,蔡宇文、杨佳仁曲。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曲苑天地

1、《前门情思—大碗茶》阎肃作词,姚明作曲。这首歌将我国的传统曲艺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创作当中,曲调亲切自然,富有韵味,深受人们喜爱。

2、《重整河山待后生》,歌曲以京韵大鼓音乐为素材,语言质朴,韵味醇厚,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抗争,堪称我国优秀的电视歌曲之一。林汝为词,雷振邦、温中甲、雷蕾曲。洛玉笙,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击鼓骂曹》、《红梅阁》等。 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东北一带的说唱艺术形式,伴奏乐器主要有大三弦、四胡,演唱者自击班鼓并站立演唱。代表有刘宝全、白云鹏、洛玉笙等。

3、《蝶恋花〃答李淑一》,属于苏州弹词,赵开生曲。

苏州弹词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表演者使用苏州方言自弹自唱,有一人、二人、三人以上的表演形式。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唱腔优美动听,流派纷呈。代表曲目有《三笑》、《白蛇传》、《林冲踏雪》、《新木兰辞》等。

4、《布谷鸟儿咕咕叫》四川清音,黄伯亨词,熊青云编曲。

四川清音流行于四川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由明、清时调小曲和四川民歌、戏曲音乐融合发展而成。演唱时女演员左手击板,右手敲击鼓。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与中胡。

5、《有话好好说》北京琴书,关学曾词曲。

关学曾,代表作《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长寿村》。

北京琴书,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种之一,形成于20实际40年代,以三弦、四胡、扬琴等为伴奏乐器,一人击鼓站唱。它“说似唱、唱似说”,唱腔中夹用说白,突出表现北京方言土语。

6、《武松打虎》,孙镇业表演。

山东快书,山东。一人手执铜板站唱,语言节奏性强,风趣幽默。

第六单元 中国流行风

1、《让世界充满爱》,为1986年国际和平年而作。

2、《黄土高坡》,陈哲词,苏越曲。歌曲以鲜明的陕北民歌风格旋律,结合流行音乐的节奏、配器,使之充满了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唱出了生活在黄土高坡人民的质朴、勤劳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1986年刮起的“西北风”以《信天游》、《黄土高坡》、《心中的太阳》等为代表。

3、《青藏高原》,张千一词曲。浓郁的藏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气息,音域宽广,旋律动听。

4、《弯弯的月亮》,男生独唱。李海鹰词曲。

作者将古典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流行音乐中,旋律深情悠长,是中国当代流行【英雄凯旋歌音乐课件】

歌曲的代表作之一。

5、《故乡的云》,小轩词,谭健常曲。

6、《乡间的小路》,叶佳修词曲。台湾校园歌曲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音乐结构短小,旋律清新自然,歌词朴实无华,具有浓郁的民谣乡土气息。代表作有《外婆的澎湖湾》、《龙的传人》、《橄榄树》。

7、《光辉岁月》,刘卓辉词,黄家驹曲。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百卉含英

1、《茉莉花》,江苏民歌。

2、《花之圆舞曲》俄罗斯 柴可夫斯基作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管弦乐合奏。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民间舞曲,由于舞蹈时需要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其节拍特点是三拍子,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旋律流畅。

3、《玫瑰三愿》,龙七词,黄自曲。表达了作者对摧残善良的恶势力的不满,以及对受欺凌的弱者的同情。

4、《梅花引》,韩静霆词,徐沛东曲。

5、《送我一枝玫瑰花》,新疆民歌。

第三单元 西乐撷英

1、《绿袖子》,英国民谣。

2、《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俄罗斯 柴科夫斯基。

取材于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

3、《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交响音画,俄罗斯 鲍罗丁曲。

鲍罗丁,俄罗斯强力集团成员。在音乐、化学领域都有突出成绩。代表作有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歌剧《伊戈尔王》

4、《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钢琴独奏,匈牙利,李斯特。作品采用匈牙利民间舞曲《查尔达什》写成。主要特点:前半部分称“拉苏”,速度缓慢,悲愁的旋律唱出人们的悲痛、民族的不幸;后半部分称“弗里斯”,速度迅疾,常用切分节奏,描绘民间节日中的舞蹈场面。 钢琴之王,代表作《匈牙利狂想曲》,交响诗《前奏曲》、《马捷帕》等。

5、《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它以鲜活、生动的音乐语言,概括了全剧的剧情。管弦乐合奏,俄罗斯 格林卡曲。代表作歌剧《伊万〃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以及管弦乐《阿拉贡霍塔》、《马德里之夜》。

英雄凯旋歌音乐课件(五)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15春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入学教育

教学目的:

1、对学生进行新学期的入学教育。

2、了解学生假期情况。

重点:复习唱上学期的歌

难点:背唱上学期的歌

教具: 录音磁带

课型: 综合课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主要是进行开声,学生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对正确的发声方法已经有些陌生,通过复习让学生慢慢找回正确的发声方法的感觉。

二、师生谈话:

了解学生新年都做了那些有意义的事情,到过哪些地方,并结合民歌教学课题的工作,询问学生有没有回到家乡听过哪些民歌。

三、复习关于新年的歌:

唱《新年好》等歌曲。

四、复习唱校歌:要求人人会背唱。

五、结束新课。

第一课 春天来了

教学内容:春天来了

教学要求:

学会演唱歌曲《表天来了》,了解歌曲的结构形式,并用律动或乐器表现出来。

重点 学唱歌曲。

难点 在歌曲学习中体会重复与对比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导入:我们上节课欣赏了《春节序曲》,这首曲子为我们拉开春季学期的序幕。在今天的音乐课上,我们要再去寻找春天。我们要听听德国小朋友眼里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二:学习歌曲:

1、先听歌曲《春天来了》,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里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2、节奏朗读歌词,主要是解决一字多音的问题。读的时候同时要注意声音的渐强渐弱的变化。

3、识谱学唱:老师唱第一句和第三句,学生唱第二句。比较一下,每句有什么不同。

4、再换过来,老师唱第二句,同学们唱第一和第三句。

5、学唱歌词,歌唱中感受到下面这样的旋律时,随音乐做一种动作。即划旋律线,感受音乐的旋律走向。比较两句不同的音乐旋律走向。

6、整首歌曲唱完后,你共做了几种动作。

7、你感受到整首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部分,与下面的哪个图式相吻合。

!、 A B A

A B B

8、用下面的敲击乐器为歌曲《春天来了》伴奏,大家一起来创编节奏型。提示A部分与B部分要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节奏型。

9、欣赏一幅珍现春天的名画,你也随意地画画你所感受到的春天。欣赏油画〈〈春到西藏〉〉

10、在歌曲演唱中结束新课。

教学内容 春天在哪里

教学要求

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喜悦,通过学习掌握歌曲的知识点。

重点 指导学生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歌曲的第五六乐句的节奏唱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互相致以春天的问候。

二、综合训练:

1、节奏读谱,解决歌曲的第二句和最后一句中的八分休止符。以及第五第六乐句中的前十六后八的节奏。

2、朗读歌词,重点读好第五第六句。

三、发声练习,

用歌曲的第五六句进行发声练习,要求声音要轻巧有弹性,“嘀哩哩嘀哩”每一个字都要唱得很清晰。

四、学习歌曲“

1、欣赏范唱:多媒体展示歌曲《春天在哪里》,请同学们欣赏之后,说说春天都有哪些亮丽的景色?

2、演唱第一段,提出要求:歌曲的速度上怎么样的?歌曲的情绪如何?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应该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就像小黄鹂鸟一样)

3、根据第一段音乐继续学习第二段。

4、完整唱好歌曲。

5、揭示歌曲名字:

歌曲的名字是什么?你们能为它起个名字吗?

教师小结:这首歌曲还可以叫做《嘀哩嘀哩》,或《嘀哩哩》等,不管名字怎么样变,都是指这同一首歌曲。

五、教学延伸:创编歌词。

让我们走进春天,找一找还有哪些景色是歌曲里没有描绘到的?

请同学们自己把想到的景色用歌词创作出来。再唱一唱。

学生讨论,选出三组比较好的歌词,用他们创编的歌词替换原来的歌词。

六、小结

在歌声中下课。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歌曲,了解歌曲的重复与对比的结构。

2、通过节奏读拍,掌握前十六后八节奏的运用。

重点 《春天来了》歌曲的复习伴奏及结构的表现。

难点 独立读拍节奏和视唱旋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歌曲复习:

1、跟老师的钢琴伴奏一齐唱歌曲《春天来了》,注意音乐力度的变化。

2、老师用双响筒打击不同的节奏,同学们唱音乐旋律,注意老师打击的节奏有什么变化?体会节奏的宽松和密集的重复与对比。

3、请同学们想想,歌曲的打击乐伴奏还可以有哪些重复和对比。(可以先用三角铁,中间对比用双响筒)

三:复习第二首歌曲《春天在哪里》

1、唱歌曲,读节奏,拍节拍。

2、祝唱歌曲旋律,及第十一页的视唱练习。

3、复习两首歌曲,在歌声中下课。

第二课 风铃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和声音的表现》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来风在不同的力度上的声音。能用打击乐器或探索自然音源模仿不同等级的风力音响。

2、通过学习《风铃》这首歌,使学生感受音乐的自然的关联,进一步巩固节奏x xx xxxx 。

3、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顽皮的小杜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5、3两个音的音名。

教学用具

风铃,旗,

难点重点

1、掌握3、5两个音让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强弱规律

2、能够区分八分,四十六的节奏规律,并且能够准确的演奏出来

教学方法

听唱法,学唱法,创作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老师拿一串风铃给大家看,让学生说一说,风铃的声音是怎样的。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一下风铃的声音。

2、用电风扇让学生感受在不同的风速下风铃的声音在音色、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a)在微风的时候

b)在中等风速下的时候

c)在强风下的时候

3、老师总结归纳三种情况下的节奏特点

a)微风的时候 x x

b)中风的时候 xx xx

c)强风的时候 xxxx xxxx

1、让学生熟悉这三种节奏型。

1)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同样节奏模仿出来。

2)自己创编几种这三种节奏型的节奏,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这三种节奏

2、用风铃的声音来读这三种节奏型。

直接进入课题

二、学习歌曲《风铃》

1、然学生聆听歌曲一遍

2、让学生读朗读歌词,用感情来朗读。感受风铃的特征是轻盈、清脆的

3、感受“风铃”两个字的读音适一高一低的,正好与本课要学习的两个音5 3 符合

4、帮助学生建立3 5的音高,建立我们的小音库要求学生把已掌握的两个唱名出入自己的大脑的小音库中。

5、唱准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的3 5 两个音。

1)练习mi sol 两个音的唱名和手号位置,让学生感受这两个音的手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从手号的位置上区分两个音的音高差别。

2)辨别两个音,听到其中的一个音就用手号打出来,练习手号的反应程度

3)做游戏,当听到sol就站起来,听到mi就坐下。训练学生的反应程度。

4)因为两个音组成的音程是和谐音程,所以让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每一个组唱一个音做个简单的和声训练,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6、学唱歌曲

1)演唱歌曲的时候让学生注意演唱时的状态,如:演唱时气息、嘴型、脸部表情等。

2)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唱,因为三段歌词的内容不一样,根据风的大小强度改变演唱时的情绪。

3)课堂评价,学习演唱的感受

7、课堂小结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丁香结的阅读答案]丁香结阅读答案
  • [丁香结阅读题答案]丁香结阅读题及答案
  • 《丁香结》原文|《丁香结》阅读答案
  • [花之歌]《花之歌》 阅读答案
  • 乌鸦喝水课件
  • 核舟记课件
  • [阅读课教案]小学生阅读课件
  • 群文阅读策略|小学群文阅读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