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件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7    阅读: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英才班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55分)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逶 迤 磅 礴 压 黔 境 蜷 骨 碌 呜 咽 愠 怒 焦 灼 ............

2、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5分)

Pãng pài niān jǔ juã liàng qiàng ái ái cù chù

( )( ) ( )巴 ( )( )( ) 雪( )( )( )然 ( )立 3、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并仿写划线的句子(8分)

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 )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

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 )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乡情是一杯yànyàn 的茶、chúnchún 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 )一品,.

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yīnqiâ 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 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4、默写填空(16分)

(1)《七律 长征》一诗中运用了夸张修辞的颔联是: 。 (2)《四渡赤水》这首歌词中,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表现红军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词句是: 。

(3)《过雪山草地》这首歌词中,揭示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难的根本原因的词句是: ,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困难处境的词句是: 。

(4)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 , , ,像山泉在呜咽, 。

5、词句解释:(12分)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在诗中的作用是: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诗中的“更喜”二字表现了 ,“尽开颜”写出了 。

(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两句歌词表现了 。

(4)“金沙水拍云崖暧,大渡桥横铁索寒。”现金句中的“暧”字写出了: , “寒”字写出了 。

6、有人曾以红军长征翻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写出下联:(2分)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尽千苦

下联:

7、《老山界》一课在写夜宿雷公岩里写到夜的寂静是以声写静,更显夜的“寂静”。古诗文中有类似意境的语句吗?请写出一两句来。(2分)

8、关于长征,人们有很多评价,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评价文字,从这些评价文字中你也许会对长征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请结合你已学知识谈几点认识。4分

(1)毛泽东在他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2)《中国历史》则说: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字;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3)也有人说:长征是中国人民坚强的革命意志的体现。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长征组歌》第六乐章《飞渡大渡河》,回答后面的总是总是问题(13分)

飞渡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显,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流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1)谈谈你对下面两个词语的理解。

峭耸: 兼程:

(2)上面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

(3)这首诗主要赞扬红军战士,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歌的前四句“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对表达中心起什么作用?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所写的主要事件。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23分)

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以忍受。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

“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

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的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动不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而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 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文章讲述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壮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2分)

(2)无名战士已是生命垂危之时,可他却能先发现卢进勇,为什么?(2分)

(3)从无名战士的外貌描写中,你能想象他头天夜里是怎样过来的吗?请写一段想象文字,注意对人物的刻画。150字左右。(5分)

(4)从文段中找出两处刻画人物的描写,分析这些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品质的。(6分)

(5)这段文字多处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处来分析其作用。(6分)

(6)选文最后一段,写卢进勇的眼睛“模糊了”,而在他的泪眼中,为什么“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2分

(三)阅读《面对草地》,回答问题(14分)

面对草地

张庆和

面对草地,面对红军走过的草地,仿佛面对历史深处的一簇风景。

那些盛开的花,那些衰败的草,那些挺拔的枝,那些枯萎的叶„„( ),无不成为撼动心魄的一种力量。

长征选择了草地,这是草地的幸运。

革命曾经在这里吃苦受难,革命曾经在这里辉煌灿烂。因而,这里才生长出崇高,生长出景仰,才生长出那许多的伟大与不朽。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那《金色的鱼钩》吗?它让先烈的精神闪光,它让稚嫩的童心向往。 这里是历史的档案馆,这里是革命的资料库。这里珍藏的不只是忠骨、传说和故事,这里还珍藏催人奋进的鼙鼓金号,这里还珍藏照彻心灵的熊熊火光。

如果仅仅是为了寻找先辈的足迹而来,如果仅仅是为了采集诗句词章而来,那就不要来。因为,这样会踩痛历史,会惊醒自以为装满思考的头颅,会惊诧自己的心灵成为一片空白„„甚至会让人觉得,喧嚣的尘世于这里是一个太不和谐的音符,会让人发出千百个感慨或者叹息。

感慨吧,草地的空旷已经投影成宽阔的广场;叹息吧,草地的寂凉正在佐证着红军的艰难。

草地是一座庭院,从这里走出的人,即使走成了贫穷,精神也富有;即使走成了清瘦,灵魂也健壮。从这里走出的人走成了一群前辈,他们的名字,有的被漫步广场的人吟诵,有的靠了电波的力量,被传播成遥远和永恒„„

这一条路,弯:是红军走出的一张弓;这一条路,直:被红军走成了弓上的弦。红军意志是拉弓的力,红军理想是弦上的箭。

挟着滚滚风云,裹着遍地花草,理想被放飞了,草地亦被抽出了一条线。从此,这一条线就把草地和天安门扯在了一起,和整个中国扯在了一起。于是,这里的风云便成了簇拥时代的浪潮,这里的鲜花便开成了一种笑容,这里的绿草便摇曳成那里的旗帜„„

为了寻求甜甜的日子,红军才咀嚼苦苦的草根。这里的草根有功劳,苦涩的汁曾经营养了民族精神,曾经挽救了中国革命。草根却从来不炫耀自己,依旧过一种隐居而平凡的日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便是不衰野草的可爱,这便是一种伟大的哲理。所以红军才选择荒草遍布的野地,让野草检阅他们的阵容,让野草验证他们的品格。

最后,野草为红军打了满分。

这里植下许多年轻的生命,这里所以才如此地青翠碧绿;这里埋下的忠骨永不变质,这里所以才永远地肥沃。这里还要生长现代化呢,生长崇高和不朽的地方,怎么会生长渺小和没落呢?

(1)在第2段()中填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或疑定,或摇曳,或芬芳,或苦涩 B、或芬芳,或疑定,或摇曳,或苦涩

C、或芬芳,或苦涩,或疑定,或摇曳 D、或芬芳,或苦涩,或摇曳,或疑定

(2)“长征选择了草地,这是草地的幸运。”联系全文,说说“幸运”的具体内容。4分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因为,这样会踩痛历史,会惊醒自以为装满思考的头颅。

②这里珍藏的不只是忠骨、传说和故事,这里还珍藏催人奋进的鼙鼓金号。

(4)作者把红军走出的弯路和直路比作弓和弦,说一说这一比喻的妙处。3分

三、写作(55分)

以《我从来没有这样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二)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55分)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逶 迤 磅 礴 压 黔 境 蜷 骨 碌 呜 咽 愠 怒 焦 灼 ............

2、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5分)

Pãng pài niān jǔ juã liàng qiàng ái ái cù chù

( )( ) ( )巴 ( )( )( ) 雪( )( )( )然 ( )立 3、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并仿写划线的句子(8分)

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 )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

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 )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乡情是一杯yànyàn 的茶、chúnchún 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 )一品,.

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yīnqiâ 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 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4、默写填空(16分)

(1)《七律 长征》一诗中运用了夸张修辞的颔联是: 。 (2)《四渡赤水》这首歌词中,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表现红军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词句是: 。

(3)《过雪山草地》这首歌词中,揭示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难的根本原因的词句是: ,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困难处境的词句是: 。

(4)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 , , ,像山泉在呜咽, 。

5、词句解释:(12分)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在诗中的作用是: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诗中的“更喜”二字表现了 ,“尽开颜”写出了 。

(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两句歌词表现了 。

(4)“金沙水拍云崖暧,大渡桥横铁索寒。”现金句中的“暧”字写出了: , “寒”字写出了 。

6、有人曾以红军长征翻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写出下联:(2分)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尽千苦

下联:

7、《老山界》一课在写夜宿雷公岩里写到夜的寂静是以声写静,更显夜的“寂静”。古诗文中有类似意境的语句吗?请写出一两句来。(2分)

8、关于长征,人们有很多评价,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评价文字,从这些评价文字中你也许会对长征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请结合你已学知识谈几点认识。4分

(1)毛泽东在他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2)《中国历史》则说: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字;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3)也有人说:长征是中国人民坚强的革命意志的体现。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长征组歌》第六乐章《飞渡大渡河》,回答后面的总是总是问题(13分)

飞渡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显,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流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1)谈谈你对下面两个词语的理解。

峭耸: 兼程:

(2)上面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

(3)这首诗主要赞扬红军战士,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歌的前四句“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对表达中心起什么作用?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所写的主要事件。

(二)阅读《面对草地》,回答问题(14分)

面对草地

张庆和

面对草地,面对红军走过的草地,仿佛面对历史深处的一簇风景。

那些盛开的花,那些衰败的草,那些挺拔的枝,那些枯萎的叶„„( ),无不成为撼动心魄的一种力量。

长征选择了草地,这是草地的幸运。

革命曾经在这里吃苦受难,革命曾经在这里辉煌灿烂。因而,这里才生长出崇高,生长出景仰,才生长出那许多的伟大与不朽。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那《金色的鱼钩》吗?它让先烈的精神闪光,它让稚嫩的童心向往。 这里是历史的档案馆,这里是革命的资料库。这里珍藏的不只是忠骨、传说和故事,这里还珍藏催人奋进的鼙鼓金号,这里还珍藏照彻心灵的熊熊火光。

如果仅仅是为了寻找先辈的足迹而来,如果仅仅是为了采集诗句词章而来,那就不要来。因为,这样会踩痛历史,会惊醒自以为装满思考的头颅,会惊诧自己的心灵成为一片空白„„甚至会让人觉得,喧嚣的尘世于这里是一个太不和谐的音符,会让人发出千百个感慨或者叹息。

感慨吧,草地的空旷已经投影成宽阔的广场;叹息吧,草地的寂凉正在佐证着红军的艰难。

草地是一座庭院,从这里走出的人,即使走成了贫穷,精神也富有;即使走成了清瘦,灵魂也健壮。从这里走出的人走成了一群前辈,他们的名字,有的被漫步广场的人吟诵,有的靠了电波的力量,被传播成遥远和永恒„„

这一条路,弯:是红军走出的一张弓;这一条路,直:被红军走成了弓上的弦。红军意志是拉弓的力,红军理想是弦上的箭。

挟着滚滚风云,裹着遍地花草,理想被放飞了,草地亦被抽出了一条线。从此,这一条线就把草地和天安门扯在了一起,和整个中国扯在了一起。于是,这里的风云便成了簇拥时代的浪潮,这里的鲜花便开成了一种笑容,这里的绿草便摇曳成那里的旗帜„„

为了寻求甜甜的日子,红军才咀嚼苦苦的草根。这里的草根有功劳,苦涩的汁曾经营养了民族精神,曾经挽救了中国革命。草根却从来不炫耀自己,依旧过一种隐居而平凡的日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便是不衰野草的可爱,这便是一种伟大的哲理。所以红军才选择荒草遍布的野地,让野草检阅他们的阵容,让野草验证他们的品格。

最后,野草为红军打了满分。

这里植下许多年轻的生命,这里所以才如此地青翠碧绿;这里埋下的忠骨永不变质,这里所以才永远地肥沃。这里还要生长现代化呢,生长崇高和不朽的地方,怎么会生长渺小和没落呢?

(1)在第2段()中填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或疑定,或摇曳,或芬芳,或苦涩 B、或芬芳,或疑定,或摇曳,或苦涩

C、或芬芳,或苦涩,或疑定,或摇曳 D、或芬芳,或苦涩,或摇曳,或疑定

(2)“长征选择了草地,这是草地的幸运。”联系全文,说说“幸运”的具体内容。4分【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①因为,这样会踩痛历史,会惊醒自以为装满思考的头颅。

②这里珍藏的不只是忠骨、传说和故事,这里还珍藏催人奋进的鼙鼓金号。

(4)作者把红军走出的弯路和直路比作弓和弦,说一说这一比喻的妙处。3分

三、写作(55分)

以《我从来没有这样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材答案

一1、wēi yí pang bó yā qián quán gū lu yâ yùn zhuó

2、澎湃 蔫 咀嚼 踉跄 皑皑 猝 矗

3、平常,寻常;欢悦;比喻为了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人离开原来的地方;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甜美、畅快地入睡;弯曲绵延的样子;气势雄伟的样子;各种声音都没有。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波涛在澎湃。

5、(1)总领全诗,高度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限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2)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红军战士战胜雪山后的喜悦和胜利在望的喜悦。(3)红军战士在风雨饥饿的考验面前仍保持坚定的信念,乐观精神。

(4)五月春暖的金沙江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景象;烘托卢定桥自然环境,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6、翻高山红军走过万难

7、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万籁此俱静,但余钟磬音。

8、略(从赞扬长征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对红军及党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二、(一)(1)陡峭的山高高地峭高着;指白天黑夜地赶路。

(2)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3)健儿巧渡、孤舟勇、显威风、留英名

(4)从侧面烘托红军的英勇机智。

(5)巧渡金沙江,安顺场渡江;攻打(飞夺)卢定桥

(二)(1)C

(2)) ①红军精神使草地具有了新的意义,这种意义使草地成为人们景仰之地。

②红军使草地和天安门、全中国联系起来。 ③ 红军精神会使草地在新时期仍站在前列。

(3)①如果不是为了真正理解、探究长征意义而来,就不能真正理解这段历史,甚至会玷污这段历史。同时这段历史的意义会使那些自以为有深刻思想的人自惭形秽。

②草地有红军战士的忠魂和许多感人的故事,而这些现在仍是催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

(4)这-一比喻象征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经历和红军对理想的追求。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试卷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试卷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13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蜷( )缩 ②呜咽( ) ③愠( )怒 ④猝( )然 ....

⑤hān( )然入梦 ⑥liàng( )qiàng( ) ⑦万lài( )俱寂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并将错字圈出改正。( )(4分)

A.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期侮瑶民。”

B.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竞不知如何是好了。

C.一个年轻的警卫员牵着一匹驼着文件的战马无力地走来。

D.毛泽东循着歌声走到近前,他驻步静静地倾听。

改正:

3.默写。(5分)

①雪山低头迎远客, 。

②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像山泉在呜咽, 。

③《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当时红军的处境艰难的句子是: 。

二、现代文阅读(42分)

(一)七律 长征(10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4.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 。(2分)

5.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2分)

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2分)

① ; ② 。

7.写出这首诗的韵脚。(2分)

8.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10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9.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3分)

10.本段文字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对这种写法的正确理解应是( )。(2分)

A.前后矛盾 B.以动写静 C.静中有动 D.动中有静

11.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有何感想?(3分)

12.本段文字按触觉、视觉、听觉分为三个层次,试用“‖”在文中标出。(2分)

(三)(11分)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3.首段写景的观察点是 ,尾段写景的观察点是 。(2分)

14.从文段描写的内容看,老山界的山势特点是什么?(2分)

15.文段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2分)

16.“这真是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17.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3分)

第一次: 第二次:

(四)(11分)

卫生员抽噎了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着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吃草,嗯,说得好啊!”周副主席严肃的点了点头,“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更好些!”

“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稍微喘息了一下,他又说下去,不过话却温和多了,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这些话,从那瘦弱的身躯里,从那干裂的嘴唇里发出来,又慢,又轻,可是,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滚过草地,滚过红军战士的胸膛。

杨光激动地听着。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顿时,他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他向着敬爱的周副主席深情地举手敬礼,然后,那紧握着野菜的手猛地一挥,转身向总部所在的方向跑去。

医生向卫生员嘱咐了句什么,也紧抓着那个红十字挎包,向另一个方向跑去。

周副主席望着两个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耳边传来警卫员的话音。话是对着小卫生员说的:“„„看你说的,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

18.对上文中划线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2分)

19.为什么周副主席说:“要记住这些草”,“懂得这些草”?(2分)

20.“又慢”“又轻”与“像沉雷一样隆隆地”矛盾吗?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21.听完了周副主席的话后杨光为什么“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2分)

22.简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奕 秋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选自《孟子》)

注:奕:下围棋。 奕秋:秋是人名、因善奕,所以称奕秋。

23.给下面的字注音。(2分)

奕( ) 诲( ) 鹄( ) 缴( )

2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夫: ②数:

③通国: ④诲:

2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26.“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一句中有三个

“之”字,试分别解释它们的含义。(3分)

① ② ③

27.两个人一同学习下棋,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2分)

四、写作(30分)

28.人生变数很多,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晴天;没有人能预知草莽中是否潜藏毒蛇猛兽;没有人能勾勒出命运的风刀霜剑„„然而,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却可以产生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来自坚强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当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渡过难关,取得成功。

请以“信念与成功”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600字左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一、1.①quán;②yâ;③yùn;④cù;⑤酣;⑥踉;跄;⑦籁 2.D;改正:欺、竟、驮3.

①草毯泥毡扎营盘;②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波涛在澎湃;③敌重兵,压黔境

二、(一)4.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眼:“不怕”。 5.示例:

“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暖”“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感慨。 6.①巧渡金沙江;②强渡大渡河。7. 难、闲、丸、暖、寒、颜。 8.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二)9.冻醒了或是饿醒了等等;因为太疲劳,所以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0.B

11.要点:⑴感受到红军战土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⑵联系自身实际谈如何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军精神。 12.半夜里面„„睡不着。‖天上„„像一口井。‖上边„„睡着了。

(三)13.山脚;半山腰 14.陡峭、高峻 15.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16.用赞赏的口吻,抒发了豪迈的情怀。 17.第一次写火把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跟星光相接,暗示路陡山高。第二次写火把,展示了“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

(四)18.略 19.其实是周副主席要杨光他们知道,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知道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20.不矛盾。因为周副主席刚从昏迷中醒过来,身体极度虚弱,所以说话声音“又慢又轻”又因为周副主席的话意义深远,带给杨光和其他战士巨大的力量,所以“像沉雷一样”。 21.因为周副主席的崇高精神给了他巨大的鼓舞,周副主席的伟大的人格给了他巨大的力量,因此觉得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 22.为革命虽吃苦、流血牺牲,但同志们的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高尚的,伟大的,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战胜的。

三、23.略 24.①句首语气词;②技艺;③全国;④教导 25.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

一心只听奕秋的话。 26.①代鸿鹄②③代专心致志学习的那个人 27.因为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而另一个人却心不在焉。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四)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智 慧 源 双 语 学 校 八 年 级 上

语文(1单元)考试卷

总分:150分(含五分卷面分) 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请自信地握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55分)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逶 迤 磅 礴 压 黔 境 蜷 骨 碌 呜 咽 愠 怒 焦 灼 ............

2、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5分)

Péng pài niān jǔ jué liàng qiàng ái ái cù chù

( ) ( )巴 ( )( ) 雪( ) ( )然 ( )立 3、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并仿写划线的句子(8分)

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 )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

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 )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乡情是一杯yànyàn 的茶、chun chún 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 )一品,.

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yīnqiè 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

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4、默写填空(16分)

(1)《七律 长征》一诗中运用了夸张修辞的颔联是: 。

(2)《四渡赤水》这首歌词中,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表现红军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词句是:

(3)《过雪山草地》这首歌词中,揭示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难的根本原因的词句是: ,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困难处境的词句是:

(4)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 , 。

5、词句解释:(12分)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在诗中的作用是: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诗中的“更喜”二字表现了 ,“尽开颜”写出了 。

(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两句歌词表现了 。

(4)“金沙水拍云崖暧,大渡桥横铁索寒。”现金句中的“暧”字写出了: , “寒”字写出了 。

6、有人曾以红军长征翻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写出下联:(2分)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尽千苦

下联:

7、《老山界》一课在写夜宿雷公岩里写到夜的寂静是以声写静,更显夜的“寂静”。古诗文中有类似意境的语句吗?请写出一两句来。(2分)

8、关于长征,人们有很多评价,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评价文字,从这些评价文字中你也许会对长征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请结合你已学知识谈几点认识。4分

(1)毛泽东在他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2)《中国历史》则说: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字;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3)也有人说:长征是中国人民坚强的革命意志的体现。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长征组歌》第六乐章《飞渡大渡河》,回答后面的总是总是问题(13分)

飞渡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显,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流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1)谈谈你对下面两个词语的理解。

峭耸:

兼程:

(2)上面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

(3)这首诗主要赞扬红军战士,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歌的前四句“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对表达中心起什么作用?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所写的主要事件。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23分)

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以忍受。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

“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的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动不了。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而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 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文章讲述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壮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2分)

(2)无名战士已是生命垂危之时,可他却能先发现卢进勇,为什么?(2分)

(3)从无名战士的外貌描写中,你能想象他头天夜里是怎样过来的吗?请写一段想象文字,注意对人物的刻画。150字左右。(5分)

(4)从文段中找出两处刻画人物的描写,分析这些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品质的。(6分)

(5)这段文字多处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处来分析其作用。(6分)

(6)选文最后一段,写卢进勇的眼睛“模糊了”,而在他的泪眼中,为什么“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2分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三)阅读《面对草地》,回答问题(14分)

面对草地

张庆和

面对草地,面对红军走过的草地,仿佛面对历史深处的一簇风景。

那些盛开的花,那些衰败的草,那些挺拔的枝,那些枯萎的叶……( ),无不成为撼动心魄的一种力量。

长征选择了草地,这是草地的幸运。

革命曾经在这里吃苦受难,革命曾经在这里辉煌灿烂。因而,这里才生长出崇高,生长

出景仰,才生长出那许多的伟大与不朽。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那《金色的鱼钩》吗?它让先烈的精神闪光,它让稚嫩的童心向往。 这里是历史的档案馆,这里是革命的资料库。这里珍藏的不只是忠骨、传说和故事,这里还珍藏催人奋进的鼙鼓金号,这里还珍藏照彻心灵的熊熊火光。

如果仅仅是为了寻找先辈的足迹而来,如果仅仅是为了采集诗句词章而来,那就不要来。因为,这样会踩痛历史,会惊醒自以为装满思考的头颅,会惊诧自己的心灵成为一片空白……甚至会让人觉得,喧嚣的尘世于这里是一个太不和谐的音符,会让人发出千百个感慨或者叹息。

感慨吧,草地的空旷已经投影成宽阔的广场;叹息吧,草地的寂凉正在佐证着红军的艰难。

草地是一座庭院,从这里走出的人,即使走成了贫穷,精神也富有;即使走成了清瘦,灵魂也健壮。从这里走出的人走成了一群前辈,他们的名字,有的被漫步广场的人吟诵,有的靠了电波的力量,被传播成遥远和永恒……

这一条路,弯:是红军走出的一张弓;这一条路,直:被红军走成了弓上的弦。红军意志是拉弓的力,红军理想是弦上的箭。

挟着滚滚风云,裹着遍地花草,理想被放飞了,草地亦被抽出了一条线。从此,这一条线就把草地和天安门扯在了一起,和整个中国扯在了一起。于是,这里的风云便成了簇拥时代的浪潮,这里的鲜花便开成了一种笑容,这里的绿草便摇曳成那里的旗帜……

为了寻求甜甜的日子,红军才咀嚼苦苦的草根。这里的草根有功劳,苦涩的汁曾经营养了民族精神,曾经挽救了中国革命。草根却从来不炫耀自己,依旧过一种隐居而平凡的日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便是不衰野草的可爱,这便是一种伟大的哲理。所以红军才选择荒草遍布的野地,让野草检阅他们的阵容,让野草验证他们的品格。

最后,野草为红军打了满分。

这里植下许多年轻的生命,这里所以才如此地青翠碧绿;这里埋下的忠骨永不变质,这里所以才永远地肥沃。这里还要生长现代化呢,生长崇高和不朽的地方,怎么会生长渺小和没落呢?

(1)在第2段()中填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或疑定,或摇曳,或芬芳,或苦涩 B、或芬芳,或疑定,或摇曳,或苦涩

C、或芬芳,或苦涩,或疑定,或摇曳 D、或芬芳,或苦涩,或摇曳,或疑定

(2)“长征选择了草地,这是草地的幸运。”联系全文,说说“幸运”的具体内容。4分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因为,这样会踩痛历史,会惊醒自以为装满思考的头颅。

②这里珍藏的不只是忠骨、传说和故事,这里还珍藏催人奋进的鼙鼓金号。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五)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

1.给汉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4分)

猝( )然 抽噎( ) 愠( )怒 焦灼( ) 蓦( )地 .....

liànɡ qiànɡ( )( ) 荟cuì( )

2.下列词语中有八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人表中然后订正。(4分)

千锤百练 徒峭 气势磅薄 翩翩起舞 端祥 酣然入梦

3.按原文填空。(共6分)

(2)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

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今年“五一”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黑马:指出人意料

的获胜者)

B.“豆腐渣”工程往往是腐败的孪生兄弟。 (豆腐渣

:形容质量差)

C.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

D.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指绿颜色

的蔬菜)

5.仿照示例,从竹子、彩虹、落叶、橡皮、压路机五种物象中任选一个,写出意思褒贬相

对的两句话,使之有哲理,有意蕴。(4分)

牛 褒扬: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

批评: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

6.仔细观察下面的一组漫画,写出自己的发现.(至少写

出两点)(2分)

7.根据下面几位家长的说话内容,完成①~④题。(3分)

甲:现在,真正不打孩子的家长不多。

乙:是啊,俗话说得好:“不打不成才。”

丙:那可不行,我是从来不打孩子的。

丁:本来嘛,孩子是不该打,可一时气急了,就顾不得那么多了。那天,

我那小子摔破了邻居家的两个瓷玩具,就挨了一顿揍。

丙:克制自己嘛。我认为父母和孩子应打成一片,绝不能动拳头!

甲:孩子上小学时,应该打,上中学就不要打了。

乙:我认为,为了孩子的明天,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巴掌!

丙:话不能这样说嘛,要尊重孩子,好好说服教育,孩子会听你的。

甲:嗯„„

①家长们谈话的焦点是 。

②认为“孩子该打”并且态度坚决的家长是 ,他的理由

是 。

③认为“孩子不该打”的家长是 ,他的理由

是 。

④假如你当时在场,你将如何对家长们说?(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当时

的场合)

8.读红歌会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红歌,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历史时期的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它

不但净化了人们的灵魂,鼓舞了人们参与改革开放的热情,还能启发人们健康向上、乐观大

度、勤奋工作、热爱生活,积极投入到创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行动中去。

材料二:目前社会风气浮躁,现实中信仰的流失,使人们觉得需要信念、需要理想、需要进

步,而红歌表达了这种情感和需求,这也正是红歌能够红起来的主要原因。

(1) 根据上边材料语境,辨析下面加点字的含义。(2分)

而红歌表达了这种情感和需求,这也正是红歌能够红起来的主要原因。 ..

(2)江西卫视“2009中国红歌会”南昌5月23日率先开唱,海外唱区的选拔赛将于2009年6

月20日在湾区拉开帷幕。假如你是活动的热心参与者,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分)

(3)下面是红歌《长征组歌》的歌词,请自选一个赏析。(2分)

①“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②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

泥毡扎营盘。”

选择(),它妙在: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精读《老山界》选段,完成9—13题。(13分)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

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

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9.“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句中的“奇观”指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两段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老山界山势的特

点是:________________。(2分)

12.读第二段景物描写,填写下列内容。(3分)

观察点:________________

观察角度:先________后________

13.这两段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是【 】 (2分)

A.使人们对登山奇观留下深刻的印象。

B.使人们对行军队伍拉得很长留下深刻的印象。

C.使人们对红军不怕山高路险的革命豪情留下深刻的印象。

D.使人们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形势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比较阅读课外短文,完成14—18题。(11分)

(甲)市长和女儿

①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中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盈盈地走过来:“爸,我想跟您请

教个问题。”“有什么事,就直说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

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马市长放下手中的茶杯,

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确实挺差,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想到农村去,

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

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女儿诡秘地笑了笑:“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③“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④“是您老人家呀!”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乙)一个女市长的遗愿

①她仰卧在床上,肩背被高高的枕头垫起,可依旧呼吸困难。她嘴张得老大,脸色惨白。

②床前,静立着看护的人,大夫、护士、秘书、丈夫、上小学的女儿芳芳及揣着笔记本

的记者。

③大夫俯下身仔细地听了她的心跳,然后,缓缓地立起,抬腕看看表,向秘书投去一瞥,

那意思是极明白的。难道她就这样地去了?真有点不敢相信。她本是精力充沛的女人。她还

没有过45岁,在中级领导层中,她是年富力强的。她担任市长两年多来,使这个小小的江

滨城市发生不小的变化:整洁的市容,翻番的产值,还有兴修那为人所不齿却一刻也不能疏

忽的公共厕所„„她为这个城市耗尽了心血。

④她本不该这样早早地离去。倘若不是洪水陡涨,倘若不是堤坝决口„„

⑤她要去了,就这样默默躺在自家的床上,室内,回旋着悲凉的哀思。

⑥她却不肯瞑目,眯缝的眼里透出一种光来,这是一种寻觅和切盼之光。张着的嘴微微

翕动,似有话语交代。

⑦众人一阵迷惘。他们环视卧室,想找些所需之物了却她的遗愿,以此慰藉这颗即将停

止跳动的心。

⑧秘书速给她常年不离手的提包,那里面装有她批阅过的各类文件,她却依然瞪着眼。

⑨大夫递过几粒药片。她还是睁着眼。

⑩是想得到点闪光的言语吧,记者将耳朵贴近她的嘴唇,却一无所获„„

(11)大家失望了,谁能探索到这个市政府最高女官员的内心奥秘呢?

(12)她的丈夫默默地将女儿引至床沿。像是一种回光返照,她脸上突然有了生气,垂

着的手缓缓移动,费力地攥住女儿的前襟,随后她闭上眼睛,溘然仙逝了。

(13)记者轻轻地为她放平枕头。这时,他发现枕头下面压着一个绿皮笔记本。大家打

开一看,里面是她的防汛日记,在最末的一页,醒目地记着一条:今晚要为芳芳钉扣子!

(14)刷——目光射向芳芳的衣襟:上面的衣扣已经脱落了两颗。大家记得,那天夜晚,

女市长倒在洪水中了。

(15)泪,漫过众人的眼眶„„

[注]①溘(始)然:忽然。 ②仙逝:登仙而去,称人死的婉辞。

14.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篇小说的内容。(2分)

(甲): (乙) :

15.小说(甲)文结尾马市长说“这绝对不行!”,“这”指代的是什么?(2分)

16.小说(乙)文⑥段中说女市长“似有话语交代”,结合语境,请你补写出她想要交代的话。

(2分)

17.小说乙12段中用了动作(细节)描写,其中哪个动作(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2分)

18.请你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二位市长的形象。(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3分)

师旷问学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丁香结的阅读答案]丁香结阅读答案
  • [丁香结阅读题答案]丁香结阅读题及答案
  • 《丁香结》原文|《丁香结》阅读答案
  • [花之歌]《花之歌》 阅读答案
  • 乌鸦喝水课件
  • 核舟记课件
  • [阅读课教案]小学生阅读课件
  • 群文阅读策略|小学群文阅读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