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件 >

声现象教案ppt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7    阅读:

声现象教案ppt(一)
声现象教案

声现象教案ppt(二)
声现象 课件

第1课时 声现象

题组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图C1-1

1.[2014·淮安] 如图C1-1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2.[2010·安徽] 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题组2 声音三大特性的识别

图C1-2

1.[2014·南京] 如图C1-2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2.[2015·安徽] 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________会降低。

图C1-3

3.小明利用音响播放歌曲《千里之外》,妈妈一听就说:“这是周杰伦唱的”。她做出这个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小明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如图C1-3所示。拨动钢尺,可以听到钢尺发出声音。接着让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长,用相同的力度再次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动频率变________,音调变________。

题组3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响度大小的因素

图C1-4【声现象教案ppt】

1.[2015·常州] 如图C1-4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图C1-5

2.[2015·宜昌] 如图C1-5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生不同的声音,这“不同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3.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C1-6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图C1-6

题组4 声的利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动物能听见

B.次声波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C.通过监测超声波,可以监测火山爆发

D.用超声波照射过的种子发芽期会推迟,生长期会延长

2.如图C1-7所示,用超声波测速仪能准确测定快速飞行的网球速度,测速过程中传播信息的超声波是由________(选填“网球”或“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测速仪是用了超声波________好的特点。【声现象教案ppt】

图C1-7

第1课时 声现象

题组1

1.A [解析] 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点评] 物体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应用了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

2.空气柱

【声现象教案ppt】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发生振动时,都会发出声音。“柳笛”做成后,人从吹气口吹出一条又扁又窄的气流,使笛子里的空气柱振动,笛子就发出声音了。

题组2

1.A [解析] 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

2.音调 [解析] 声带振动的频率高,其声音的音调高,声带振动的频率低其声音的音调低。

3.音色 小 低 [解析] 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伸出越长,振动频度越小,产生声音的音调越低。

题组3

1.B [解析] 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A [解析]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由于瓶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玻璃瓶的振动快慢不同,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

3.D [解析] 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塑料尺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地滑动均可改变振动的快慢;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也就不同;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动幅度不同,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探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题组4

1.A [解析]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人耳听不见,但有些动物能听见,A正确;次声波对人体有害,但一些大型的自然灾害中都伴有次声波产生,可通过对次声波的研究来预测自然灾害,B错误;火山爆发时伴有次声波产生,监测次声波,可以监测火山爆发,C错误;用超声波照射过的种子发芽期会提前,生长期会缩短,D错误。

2.测速仪 反射 [解析] 网球不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是由测速仪发出的;声和光一样能进行反射,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经网球反射到测速仪,测速仪接收,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进行测速。

声现象教案ppt(三)
声现象教案

【声现象教案ppt】

声现象教案ppt(四)
声现象教案

声音的特性

整体设计

本节是学生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乐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知道决定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对声音有进一步认识,也为今后的声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基本上分为音调、响度、音色三块分别研究与学习,设计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教材在探究“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时,实验器材使用学生身边的钢尺,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

(2)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中安排了“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实验,相应提出了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的要素,让学生逐步熟悉探究过程。实验中还提出了改变自变量多次实验的思想,有利于今后更好地进行实验研究,明确探究方法。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相应表格,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知现代技术手段对分析物理问题的作用。教材对不同音叉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以及不同乐器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采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认识,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 知道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声现象教案ppt】

1. 过程“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实验,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数据处理方法;

3. 学习从探究实验中归纳简答的科学规律,并能尝试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从探究声音的特性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初步领略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热爱、亲近自然的情感;

3.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研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感知声音特性之间的区别;

2. 设计表格进行数据处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钢尺、铁架台、细绳、乒乓球、音叉、音叉锤、梳子。

演示器材: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话筒、示波器、放音机、录音带(上面分别

有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月映泉》)、吉他、二胡、笛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引入→

播放自然界动物及各种乐器的声音:鸡叫、狗叫、马嘶、狼嚎,小提琴音、吉他声、钢琴声等。

学生欣赏音乐并思考问题:

为什么这些声音有大有小、有尖有粗,又各不相同?声音的这些特性由什么因素决定?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辨几种声音的区别,并播放几种声音:a.琴声C大调1,D大调1;b.鸟鸣声音量小,鸟鸣声音量大;c.本班甲、乙两同学的声音(事先录制)。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辨声音有大小的不同、有高低的不同,为进一步了解音调和响度打下基础。

推进新课

一、音调

情景设置:为了让学生体验什么是音调,可以用乐器展示

方案1:将硬纸片从梳子齿上划过,第一次较慢地划过,第二次较快地划过,注意听它两次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不同。

方案2: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两个盛水量不一样的水杯。

提出问题: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让学生由实验中音调的不同,知道声音有高低之分,自

【声现象教案ppt】

然进入声音特性的教学。

实验探究:

方案1:观察锯条(或钢尺)露出桌面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的不同。

实验时把锯条紧紧地压在桌面上,分别将锯条1/4长和3/4长伸出桌面边缘,用手按住锯条在桌面上部分,拨动桌外部分,使其振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尺子露出桌面长短不同时,振动的快慢不同。实验时按锯条的手要用力,使锯条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思考:①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短跟振动快慢有何关系?②声音高低跟振动快慢有何关系?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可让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 按照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锯条的音调与锯条振动快慢的关系

小实验:教师出示截成两段的圆珠笔(可视为高矮不同的笔帽),请同学吹出声音。

提出问题:笔帽是靠什么发声的?音调有什么不同?教师再联系生活中的管乐器—笛子。

方案2:如图实验:将橡皮筋一端绷在直木板上,另一端与纸杯相连且将纸杯固定在直木板上,用手按住橡皮筋的不同部位(如A点,B点),学生聆听弦长、弦短的拨动,听音调的变化,从而得出音调跟橡皮筋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归纳总结:弦的长短不同,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不同。教师再联系生活中的弦乐器—吉他、小提琴等。

请同学阅读教材,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以上问题事先写在小黑板上)

归纳总结:

1.振动快慢——频率 1秒内振动次数 单位:赫兹(Hz)

2.声音高低——音调

3. 二者关系

(1)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听起来尖细;频率越小,音调就越低,听起来低沉。

(2)音调的高低跟发声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大弦小声,小弦大声”的记载。弦越短、越细,张得越紧,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弦乐器和管乐器就是通过改变振动弦或空气柱的长度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3)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儿童和妇女的声带短而薄,所以成年男子的音调比儿童和妇女的低,男低音频率约为65Hz,女高音频率约为1100 Hz,我国战国时期铸造的编钟有65个大小不同的青钟组成,大的钟音调低沉,小的钟音调高亢。

二、响度

情景创设:用手指摸自己的喉头,试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感觉一下喉头的振动幅度哪次变化大?

做一做:用手轻轻地按在自己的喉头上,先小声说话再大声重复。仔细体会两次声带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丁香结的阅读答案]丁香结阅读答案
  • [丁香结阅读题答案]丁香结阅读题及答案
  • 《丁香结》原文|《丁香结》阅读答案
  • [花之歌]《花之歌》 阅读答案
  • 乌鸦喝水课件
  • 核舟记课件
  • [阅读课教案]小学生阅读课件
  • 群文阅读策略|小学群文阅读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