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劝人行善的名言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7    阅读:

劝人行善的名言篇一
《曾国藩格言名言 人生第一是行善积德》

曾国藩格言名言:人生第一是行善积德

曾国藩,成就大事业的榜样,堪称近代圣贤。他总结一生的经历,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你要成就大事业,你就必须志向远大、行善积德。所以,曾国藩时刻告诫家人,多做善事、救助贫困等,所以曾国藩整个家族得以旺盛发展。行善积德,不仅让一个人家庭幸福、成就事业,而且会让一个人开心快乐、心想事成。你要经常反思,你做了多少善事?.....

---- 诸葛长青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毛泽东、蒋介石,都很崇拜一个湖南人。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诸葛长青研究发现,曾国藩的成功,除了他自己奋斗之外,与他祖辈行善积德离不开,曾国藩祖上原本世代务农,没有显达之人。后来,他的祖辈们多做善事、行善积德,所以才有了曾国藩的事业成就。

很多人询问曾国藩,你为什么有如此成就。曾国藩说,无非是祖辈积德、自己奋斗罢了。而祖辈积累的福德,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人行善积德十分重要。

诸葛长青建议大家认真看看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格言,他的一生,只不过是行善积德、勤奋修身、妥善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罢

了。所以,只要行善积德,你就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每天你都要反思自己,行善积德了吗?

诸葛长青认为,行善积德可以让你积福报、有智慧,有了福报、智慧,你还能不成功吗?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无非是祖辈积德、自己积德罢了。

●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诸葛长青:一个人必须有志向、有目标,必须行善积德,否则,你这艘船要行驶到哪里去呢?你这艘船如何安全行驶呢?) ● 君子养心以静。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旁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动,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曾国藩(诸葛长青: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孔子也把修身当做人生第一要务)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的唯一靠山就是多行善积德)

●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曾国藩

●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曾国藩

●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曾国藩

●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一世,当谦虚谨慎、不可张狂,否则必会陷入毫无意义的杂乱之中)

●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曾国藩

●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人皆有优点缺点,要多看别人长处、少看别人短处。)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曾国藩

(诸葛长青:忠孝仁义,符合天道,所以能长久)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曾国藩

●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曾国藩

●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曾国藩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行善事,当默默行动,不可张扬,一旦张扬,那么你就失去了功德)

●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曾国藩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当以谦虚谨慎为本,不可以骄傲自大)

●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曾国藩(诸葛长青:大丈夫当胸怀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曾国藩(诸葛长青:知足常乐)

●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曾国藩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曾国藩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诸葛长青:什么人最有能力最具威慑力?那就是至诚之人)

●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曾国藩(诸葛长青:上天于让一个人有成就,一定会全面考验他,一定会用种种事情磨练他,能够承受磨练,进而继续奋斗的,必定成就大事业)

●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千万不要骄傲)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曾国藩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曾国藩

●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曾国藩(诸葛长青:拜师学艺家朋友,应当与贤德之人、高雅之

劝人行善的名言篇二
《积德行善格言辑录&励志佳句》

积德行善格言辑录 [/B]

铜梁山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诫子书》)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城隍庙对联)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

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同上)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同上)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

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同上)

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

之人,数亦拘他不定。(《了凡四训》)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同上)

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同上)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

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同上)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夫血肉之身,尚然

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同上)

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同上)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

闲己之邪。(同上)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

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同上)

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

现福;吾何可以不惧?(同上)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

枝而伐,叶叶而摘哉?(同上)

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

即为曲;皆当细辨。(同上)

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同上)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

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同上)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

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同上)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同上)

何谓爱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同上)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同上)

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同上)

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

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同上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六事箴言》)

克勤小物最难。(同上)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士为德,贱以忘势为德。(同上)

陈继儒曰:“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度。”同上)

熊勉庵曰:“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未到处常存好心。”(同上)

积德累功,莫若居官为易。所谓顺风之呼,响应自捷,往往有一善可当千百善者。(同上)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之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同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围炉夜话》)

见人善行,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同上)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同上)

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功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积阴德。(同上)

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

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当须自信。(同上)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

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同上)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

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同上)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治家格言》)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迂言百

则》)

人人说好话,个个听好语,不道不善言,不说不实话,这样好话连连,净语绵绵,是非人

我即可免!(大方光网站)

向善向贤的美德,人人皆有。善学者能以“见贤思齐”来勉励自己,以“见不善如探汤”

来惕励自己!(同上)

作恶,不必形于外,举凡内心起了恶念,就已经是为恶了!更何况有心去造恶!(同上)

礼赞善事,善益加善;张扬恶事,恶益加恶。常说善语,与人和气,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

的距离。(同上)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

随之。」此诚至理也夫!(《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则为圣贤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暗室不欺。」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是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同上)

训曰: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

母而得其欢心,其可谓真孝者矣。(同上)

心命歌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格言联璧》)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同上)

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已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已之过。(同上)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已不是,万善之门。(同上)

住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同上)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姓耕之有余。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

点,子种孙收。(同上)

存一点天理心,不必责效于后,子孙赖之。

说几句阴骘话,纵未尽施于人,鬼神鉴之。(同上)

勿谓一念可欺也,须知有天地鬼神之鉴察。

勿谓一言可轻也,须知有前后左右之窃听。

勿谓一事可忽也,须知有身家性命之关系。

勿谓一时可逞也,须知有子孙祸福之报应。(同上)

作践五谷,非有奇祸,必有奇穷。

爱惜只字,不但显荣,亦当延寿。(同上)

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说苑》)

积德无细,积怨无大,多少必报,固其势也。(同上)

为善者天报以德,为不善者天报以祸。(同上)

言善毋及身,言恶毋及人。(同上)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亡伤也;

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同上)

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也。故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至。」戒

之慎之。(同上)

圣人之立教,欲人为善而已。其不能为者,则诱掖以成之;不肯为者,则驱策以迫之,于是乎刑赏生焉。能因慕赏而为善,圣人但与其善,必不责其为求赏而然也。能因畏刑而为

善,圣人亦与其善,必不责其为避刑而然也。(《草堂集》)

好色者必病,嗜博者必败,劫财者必诛,杀人者必抵,此中之消息微矣。其间功过互偿,

或以无报为报,罪福未尽;或有报而不即报,毫厘比较,益微乎微矣。(同上)

虎不食人,惟食禽兽。其食人者,人而禽兽者耳。大抵人天良未泯者,其顶上必有灵光,虎见之即避。其天良澌灭者,灵光全息,与禽兽无异,虎乃得而食之。勉修善业,当有后

福。(同上)

忠孝节义,感天地、动鬼神。(同上)

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问心有愧,即阴律所谓恶。公是公非,幽明一理。(同上)

夫因缘,无无故而合者也。大抵以恩合者必相欢,以怨结者必相忤。又有非恩非怨,亦恩亦怨者,必负欠使相取相偿也,如是而已。虽然,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故释迦立法,许人忏悔。逆来顺受,尽其在我,而不问其在人。庶几可以挽回乎?信心行持,无不有验。

(同上)

福以德基。非可祈也。祸以恶积,非可禳也。苟能为善,虽不祭,神亦助之。败理乱常,

而渎祀以冀神佑,神其受享乎?(同上)

劝人行善的名言篇三
《劝人珍惜光阴名言》

1).劝人珍惜光阴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励志描写

下一篇: 为人处事名言

最新成考报名

  • 年轻励志文章
  • 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_人生哲理...
  • 名人自律成功的故事
  • 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6个
  • 成功人士的英文故事
  • 古人失败后成功的故事
  • 变通达到成功的故事_变通走向成功的故事
  • 科比的成功故事_科比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