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秋思是七言什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6    阅读:

秋思是七言什么篇一
《七言诗秋思》

秋思——陆游

秋思是七言什么篇二
《秋思》

《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演讲: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词。

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2、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再读课题。

二.初读知意。

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2、(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

3、(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

4、(投影出示生字“洛”)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

5、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6、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7、谁来展示你的朗读?

三.入境悟情。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生自由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

Δ见:

·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

·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

·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 Δ意万重:

·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 ·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

Δ恐: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Δ“又开封”

·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指导。)

四.情感朗读。

1、(播放音乐,课件演示。)秋风瑟瑟,秋意浓浓。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枯黄。花谢了,草枯了,大雁南飞了,老槐树那茂盛的绿叶,也化作片片蝴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是呀,又到了落叶归根、全家团聚的时间了,可是„„诗人心头泛起一阵酸楚,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一切都可安好?诗人提笔要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师范读古诗。)[教学意图]:理解诗意,体会诗魂,创设情境,引导读诗。

2、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并评析)

4、古诗以它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就让我们记住这精美的语言。合上书,看板书提示齐背这首诗。(生齐背)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想像融情入境与诗人进行情感的对接,从诗句中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呢,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5、这首诗作者因见秋风引发了意万重,又复恐说不尽,所以又开封。整个这个过程是一件完整的事,可见这首诗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板书:叙事抒情)

五、对比阅读。

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

相聚难啊!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你们看!(课件出示《天净沙·秋思》)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能体会到什么?我们自己读读。(生自由练读)

2、谁来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结合注释想想这首描写了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

3、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说出大概就可以)你能体会到什么?

4、仔细观察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生回答)

5、异:张籍的秋思是叙事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张籍的秋思是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是小令。(也是一种诗体) 同:都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6、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再读一读这首动人的诗篇。

六.积累延伸。

1、默写《秋思》。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当作练笔。

3.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

《秋思》教学反思

1、课前注重到学生中去了解学情。每一堂课在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的同时,我都要提前、深入“基层”去了解学情。问问他们明白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这堂课也是一样。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及时再次修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已经弄懂了的就不说,节约教学时间;需要说的重点讲,集中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学生的学情是我教学生长的土壤。

2、课中遵循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学情来定教,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在整体感知时,我先问孩子“你们读懂了些什么?”,在他们的发言中很多问题就已经自行解决了。然后我又问“那你们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

呢?”,继而通过梳理小结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开始我接下来的教学思路与方向。

3、从整体入手,围绕诗题解读文本。在学生解释诗题后,我在“思”字下做一标记,问:“围绕这个字你有什么想问的?”,通过学生的一一回答,我们梳理出三大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思什么?为何思?如何思?这既是问题也是古诗的脉络,捋清了“教与学”的思路。

4、体现高年段古诗教学特点,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围绕“思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去默读古诗再次思考“意万重”的丰富内涵。并在小组交流讨论。通过反馈学生说出了很多动人的场景和内容。有对年迈母亲的担忧与思念,有对弟妹的询问,有对家乡一草一木询问,有对亲人的节日问候,还有对家人说的宽慰的话语„„

秋思是七言什么篇三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本课重点在于品味诗句,背诵和语言积累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思”的意思,思家乡思亲人,从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片断--写家书体会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演讲: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词。

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2、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再读课题。

二.初读知意。

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学生反复练读)

2、(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指名朗读)

3、(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

4、(投影出示生字“洛”)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生自由回答)

5、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生观察后回答,师指导书写)

6、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7、谁来展示你的朗读?(指名朗读)

三.入境悟情。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自读自悟再交流)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生自由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

Δ见:

·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

·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

·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 Δ意万重:

·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

·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

Δ恐: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Δ“又开封”

·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指导。)

四.情感朗读。

1、(播放音乐,课件演示。)秋风瑟瑟,秋意浓浓。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枯黄。花谢了,草枯了,大雁南飞了,老槐树那茂盛的绿叶,也化作片片蝴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是呀,又到了落叶归根、全家团聚的时间了,可是……诗人心头泛起一阵酸楚,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一切都可安好?诗人提笔要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

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师范读古诗。)[教学意图]:理解诗意,体会诗魂,创设情境,引导读诗。

2、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并评析)

4、古诗以它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就让我们记住这精美的语言。合上书,看板书提示齐背这首诗。(生齐背)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想像融情入境与诗人进行情感的对接,从诗句中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呢,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5、这首诗作者因见秋风引发了意万重,又复恐说不尽,所以又开封。整个这个过程是一件完整的事,可见这首诗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板书:叙事抒情)

五、对比阅读。

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你们看!(课件出示《天净沙·秋思》)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能体会到什么?我们自己读读。(生自由练读)

2、谁来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结合注释想想这首描写了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

3、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说出大概就可以)你能体会到什么?

4、仔细观察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生回答)

5、异:张籍的秋思是叙事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张籍的秋思是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是小令。(也是一种诗体)

同:都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6、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再读一读这首动人的诗篇。

六.积累延伸。

1、默写《秋思》。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当作练笔。

3.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

七、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

见----意万重 思乡情

恐----又开封 (叙事抒情)

秋思是七言什么篇四
《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设计理念: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本课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两重”:重诵读品悟,重内化积淀。即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景描述、对比阅读等策略丰盈诗歌意象,立足“诗言”,理解诗意,体悟诗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的内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演讲: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词

[教学意图]:不仅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和已有的知识,更引出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渲染秋天凄涼的氛围。

2、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再读课题。

二.初读知意。

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学生反复练读)

[教学意图]:明确读诗要求,引出本堂课的中心问题。

2、(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指名朗读)

3、(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

4、(投影出示生字“洛”)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生自由回答)

5、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生观察后回答,师指导书写)

[教学意图]:扫清读诗障碍,识记生字。

6、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7、谁来展示你的朗读?(指名朗读)

[教学意图]:结合本堂课的中心问题,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练习读出诗的韵味。

三.入境悟情。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自读自悟再交流)

[教学意图]: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生自由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

Δ见:

·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

·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

·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

Δ意万重:

·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

·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

Δ恐: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Δ“又开封”

·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指导。)

[教学意图]:在见”与“不见”的对比中,以具体的景来感知内心的情,以有形的物来映衬无形的思。在一遍遍说话、朗读中,将学生带入了古诗的意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把诗人那种千言万语诉之不尽的复杂心情,在反复的阅读中进行揣摩、体会。

四.情感朗读。

1、(播放音乐,课件演示。)秋风瑟瑟,秋意浓浓。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枯黄。花谢了,草枯了,大雁南飞了,老槐树那茂盛的绿叶,也化作片片蝴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是呀,又到了落叶归根、全家团聚的时间了,可是……诗人心头泛起一阵酸楚,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一切都可安好?诗人提笔要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师范读古诗。)[教学意图]:理解诗意,体会诗魂,创设情境,

引导读诗。

2、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并评析)

4、古诗以它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就让我们记住这精美的语言。合上书,看板书提示齐背这首诗。(生齐背)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想像融情入境与诗人进行情感的对接,从诗句中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呢,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5、这首诗作者因见秋风引发了意万重,又复恐说不尽,所以又开封。整个这个过程是一件完整的事,可见这首诗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板书:叙事抒情)

[教学意图]:了解写作特点。

五、对比阅读。

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你们看!(课件出示《天净沙·秋思》)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能体会到什么?我们自己读读。(生自由练读)

2、谁来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结合注释想想这首描写了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

3、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说出大概就可以)你能体会到什么?

4、仔细观察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生回答)

5、异:张籍的秋思是叙事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张籍的秋思是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是小令。(也是一种诗体)

同:都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教学意图]:迁移延伸课文内容,课内外有机结合,通过对比了解诗歌的不同体裁,感悟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6、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再读一读这首动人的诗篇。

六.积累延伸。

1、默写《秋思》。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当作练笔。

3.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

七、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

见----意万重 思乡情

恐----又开封 (叙事抒情)

秋思是七言什么篇五
《秋思 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思》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浓浓的乡情”。设计的目标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本课共三首诗词,包括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我用三课时教完本课。第一课时学习《泊船瓜洲》,渗透乡情主题,揣摩写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品悟诗歌的语言特别是“绿”的妙趣。第二课时学习《秋思》,主要透过平实的文字体会诗人叙事细节中表现出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和细腻的情感。第三课时学习《长相思》,重点是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秋思》语言平实而情韵绵长,诗歌的语言、意境方面有很大的挖掘、发挥的空间,为了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情感积累,感悟诗人复杂深沉的乡情,我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共同学习《秋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会背诵、默写《秋思》。

2、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领会《秋思》叙事抒情的特点,体会本诗平淡、本色的语言中包含的艰辛的构思过程和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课前读写积累乡情主题的诗歌,积淀语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2、课堂通过读写互动、说写结合来领会诗情、想象意境、品味诗句、丰富和积累语言。

3、通过课后练笔中巩固知识,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体会感悟作者乡情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2、在品味诗歌写作特点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美妙,进一步培养学生喜爱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思乡主题的古诗词3-5首

2、课件(诗句及相关知识链接)背景音乐(二胡曲)

学生准备:课前积累的作业,积累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读写,积累素材

1、学习了《泊船瓜洲》之后,你自己读了那几首关于乡情的诗词,在积累作业上写下来,注明那些是写景抒情,那些是写事抒情。

2、关于张籍,你知道多少?记下来。

3、读一读《秋思》,画出你认为好的词语和诗句。

二、激趣导入,读写词句,感知秋思。

1、背诵古诗,创设氛围。(请3-5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学习了《泊船瓜洲》,我们知道了王安石的乡愁就是那徐徐的春风,遥远的

家乡在明月下显得是那样近,只隔几重山就到了。我们在过去的学习中,在课外阅读中肯定积累了不少关于乡情乡思的诗歌,请同学来展示一下,大家共同分享。

你体会一下,你刚才背的这首诗是写景抒情,还是写事抒情?

2、背诵《秋思》。

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张籍写的《秋思》,这首七言绝句字面上非常简单,没有生字,让我们来齐声背一背。先看一看,记一记,背一遍,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再看一遍背第二遍。

3、解题,感知秋思。

大家知道,张籍是唐代吴郡(苏州一带)人,现在客居洛阳,(课件展示简图,指一指)因思念家乡,写下了这首《秋思》,(板书课题)

“思”字,“心”上一个“田”,作者的“心田”里是怎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呢?是什么引起了张籍的乡愁?(秋风)

秋天有哪些境象可以引起人们的“秋”之“思”呢?把以“秋”开头的两个字的词语在积累练习本上写下来,写成一行,读一遍。

(秋天、秋风、秋霜、秋月、„„)(课件)

这些事物、景物都可以引起我们感受到秋天来临,种种思绪萦绕心头,秋是怎样的景象呢?用四个字的词语描绘一下

(秋风习习、秋风萧瑟、秋高气爽、秋雨绵绵、秋江明净、秋山如洗、秋虫啾鸣、层林尽染、霜气袭人、雾霭沉沉„„)(课件)

这么多的词语啊!老师读读这些词,就想起就感到秋天来临的一股萧杀之气了,就感到了秋的凄凉、寒冷,就想回到温暖的家里。离家在外的人,此时此刻,肯定更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自己的亲人。

你知道古时候把离家在外的人叫什么吗?说一说,品味品味,秋天来到时他们的感情变化。

(游子、客居他乡、漂泊异乡、宦游四海、侨居异国„„)(课件)

4、朗读指导。

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故乡、故国的思念之情就叫做乡情。时光荏苒,岁月沧桑,时间在变,人事在变,这份乡情却一直深深埋在心底,让人梦绕魂牵。因为这份情感太深沉,所以我们变得敏感,春花秋月,草长莺飞,都时时拨动我们的心弦,远在他乡的游子就产生了难以言表的乡愁。哪怕只是一枚落叶,几缕秋风,都勾起游子的乡愁。张籍乡愁就是被洛阳的秋风引起的。我们把自己当作客居在洛阳的张籍,想一想他的心情,我们用张籍的感情和语言来朗读这首《秋思》。

三、读写诗句,进入情境,理解诗意。

1、读完之后,我们一起把这首《秋思》写下来,老师在黑板上写,同学们在作业本而上写,注意把诗歌写在作业本的左边,注意写得整齐美观。

2、结合注释揣摩诗句的意思。把不好理解的词句圈起来,在你认为含义、情感比较深刻的词下面打上重点号。

3、将诗句的意思用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写在诗句的右边。

4、同桌交流,将诗句意思说完整。

5、想象作者复杂的心情,写信、拆信的情景,轻声诵读古诗。

四、品读诗句,把握特点,感悟诗情。

1、品味“见秋风”、“意万重”

作者深沉的乡愁被一阵秋风引起,就想到要给家人写信。秋风怎样被作者感受到的?

张籍在 (街上、院子里、大树下 )看到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感到__________(课件)

(体会作者因秋风而敏感地产生的思乡之情)板书“见秋风”

张籍“见”到秋风,引起了那些“秋思”?

张籍见到秋风,(立刻、马上)想到了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课件)

(体会作者因思乡而敏感,千愁万绪萦绕心头的“意万重”)

于是,张籍就铺纸执笔写家信。

“家”字有三个意思:(本义和引申义)妻子或丈夫、家庭里的亲人、家族及亲人。说一说:张籍想给妻子 写信,告诉她 ________________„„(课件)

张籍想给父母 写信,告诉他们_________________„„

张籍想给亲人们写信,告诉他们_______________ „„

……

这就是萦绕在作者心头的“意万重”。板书“意万重”

然而,作者的“意万重”都是由于这轻轻拂过的秋风引起的,作者没有明写想到了什么,思乡,只淡淡写到“见秋风”,可见这平淡的“见”字包含着多么丰富的蕴含啊!再一次品味平淡之中饱含的深情。

2、作者怎样写好家信的?听音乐,想象,写一段话(背景音乐、课件) (分组练习)见到秋风,张籍伫立秋风之中,提笔写到___________„„(课件)

夜深了,张籍徘徊反侧,在灯下写到__________„„

张籍一夜没睡,清晨在窗下深情地写到_______________„„

3、品味 “复恐”、“又开封”。

信写好后,张籍找到捎信的人,将信交了出去,这时他感到___________(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课件)

这时,他_________(突然、猛然、犹豫不决„„)地想到___________„„ 是啊,短短的一封信怎能写的(全、完、尽、清„„)张籍那浓浓的乡情啊! 他急忙将信要回来_________(匆匆、慢慢)地将信封打开,改了改„补了一段„,看了看„摇摇头„点点头又放了回去„„(课件)(选择并思考为什么)

4、领会诗歌写作特点

是啊,作者有太多的话要对亲人们说,可是短短的一封信怎么写得完张籍对家乡的思恋、对亲人的思念、怎么写得完它飘落异乡的惆怅与寂寞,怎么写得完秋风吹进心田的这份纷繁缭绕的乡愁!在诗歌当中,作者没有明写乡情,读者却通过描述捎信时“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读懂了作者浓浓的乡情。现在回过头看一看,全诗没有特别突出的词句,我们没有觉着那个字显得特别好,可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陶醉了。这就是本诗的写作特点:抓住细节,于平淡、本色的语言中抒发深厚的情感。王安石曾这样评价张籍的诗 “看似寻常最奇绝,成如容易却艰辛”。 (课件)

5、美读《秋思》。 (背景音乐、课件)

秋风拂起了张籍的秋思,这首本色、平淡的绝句也打动了我们每一位读者。那些风声雁鸣、月圆月缺时常把我们的思绪带回故乡、带回家里,将亲人的音容笑貌带到我们的眼前。不管我们在哪里,亲人总在心里,家总在心里,故乡总在心里,如果在异国他乡,祖国总在心里。然而,这点点滴滴汇集在一起,却成了抹不去的乡愁。等同学们长大了,就会有了与唐代的张籍一样深沉的,一样的,

一样复杂的,拥有一样丰富美好的情感世界。

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一次品味《秋思》蕴含在平淡的语言中浓浓的乡情,试着把这首小时刻在心上,把张籍的复杂的深情读到脸上。(课件)

五、课后读写,拓展延伸,积淀能力。

1、课后练笔:请同学选做一题,当天完成。(课件)

①将本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自拟一个特别的题目,写清楚作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注意多用形容词。

② 想象张籍会在信中写些什么,代他写一份完整的信。

③替张籍的家人写一封回信。

④如果你是这位捎信的人,给张籍写几句话。

⑤作为一名现代人,给唐代的张籍写几句话,交流乡思的体会。

⑥写一篇读后感,谈谈《秋思》叙事抒情、平淡的语言之中饱含深情的写作特点

2、比较《秋思》与《泊船瓜洲》、《长相思》的异同。

3、在两周内积累5首表达乡情的诗歌和歌曲,在学习回顾与拓展(二)时交流展示。

秋思是七言什么篇六
《秋思教学设计》

唐·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李 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激趣导入,读写词句,感知秋思。

1、背诵古诗,创设氛围。(请3-5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学习了《泊船瓜洲》,我们知道了王安石的乡愁就是那徐徐的春风,遥远的家乡在明月下显得是那样近,只隔几重山就到了。我们在过去的学习中,在课外阅读中肯定积累了不少关于乡情乡思的诗歌,请同学来展示一下,大家共同分享。

你体会一下,你刚才背的这首诗是写景抒情,还是写事抒情?

2、背诵《秋思》。

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张籍写的《秋思》,这首七言绝句字面上非常简单,没有生字,让我们来齐声背一背。先看一看,记一记,背一遍,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再看一遍背第二遍。

3、解题,感知秋思。

大家知道,张籍是唐代吴郡(苏州一带)人,现在客居洛阳,(课件展示简图,指一指)因思念家乡,写下了这首《秋思》,(板书课题)

“思”字,“心”上一个“田”,作者的“心田”里是怎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呢?是什么引起了张籍的乡愁?(秋风)

秋天有哪些境象可以引起人们的“秋”之“思”呢?把以“秋”开头的两个字的词语在积累练习本上写下来,写成一行,读一遍。

(秋天、秋风、秋霜、秋月、„„)(课件)

这些事物、景物都可以引起我们感受到秋天来临,种种思绪萦绕心头,秋是怎样的景象呢?用四个字的词语描绘一下

(秋风习习、秋风萧瑟、秋高气爽、秋雨绵绵、秋江明净、秋山如洗、秋虫啾鸣、层林尽染、霜气袭人、雾霭沉沉„„)(课件)

这么多的词语啊!老师读读这些词,就想起就感到秋天来临的一股萧杀之气了,就感到了秋的凄凉、寒冷,就想回到温暖的家里。离家在外的人,此时此刻,肯定更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自己的亲人。

你知道古时候把离家在外的人叫什么吗?说一说,品味品味,秋天来到时他们的感情变化。

(游子、客居他乡、漂泊异乡、宦游四海、侨居异国„„)(课件)

4、朗读指导。

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故乡、故国的思念之情就叫做乡情。时光荏苒,岁月沧桑,时间在变,人事在变,这份乡情却一直深深埋在心底,让人梦绕魂牵。因为这份情感太深沉,所以我们变得敏感,春花秋月,草长莺飞,都时时拨动我们的心弦,远在他乡的游子就产生了难以言表的乡愁。哪怕只是一枚落叶,几缕秋风,都勾起游子的乡愁。张籍乡愁就是被洛阳

的秋风引起的。我们把自己当作客居在洛阳的张籍,想一想他的心情,我们用张籍的感情和语言来朗读这首《秋思》。

三、读写诗句,进入情境,理解诗意。

1、写《秋思》。

读完之后,我们一起把这首《秋思》写下来,老师在黑板上写,同学们在作业本而上写,注意把诗歌写在作业本的左边,注意写得整齐美观。

2、结合注释揣摩诗句的意思。把不好理解的词句圈起来,在你认为含义、情感比较深刻的词下面打上重点号。

3、将诗句的意思用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写在诗句的右边。

4、同桌交流,将诗句意思说完整。

5、想象作者复杂的心情,写信、拆信的情景,轻声诵读古诗。

四、品读诗句,把握特点,感悟诗情。

1、品味“见秋风”、“意万重”

作者深沉的乡愁被一阵秋风引起,就想到要给家人写信。秋风怎样被作者感受到的? 张籍在 (街上、院子里、大树下 )看到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感到__________(课件)

(体会作者因秋风而敏感地产生的思乡之情)板书“见秋风”

张籍“见”到秋风,引起了那些“秋思”?

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课件)

(体会作者因思乡而敏感,千愁万绪萦绕心头的“意万重”)

于是,张籍就铺纸执笔写家信。

“家”字有三个意思:(本义和引申义)妻子或丈夫、家庭里的亲人、家族及亲人。说一说:张籍想给妻子 写信,告诉她 ________________„„(课件)

张籍想给父母 写信,告诉他们_________________„„

张籍想给亲人们写信,告诉他们_______________ „„

这就是萦绕在作者心头的“意万重”。板书“意万重”

然而,作者的“意万重”都是由于这轻轻拂过的秋风引起的,作者没有明写想到了什么,思乡,只淡淡写到“见秋风”,可见这平淡的“见”字包含着多么丰富的蕴含啊!再一次品味平淡之中饱含的深情。

2、作者怎样写好家信的?听音乐,想象,写一段话(背景音乐、课件)

(分组练习)见到秋风,张籍伫立秋风之中,提笔写到___________„„(课件) 夜深了,张籍徘徊反侧,在灯下写到__________„„

张籍一夜没睡,清晨在窗下深情地写到_______________„„

3、品味 “复恐”、“又开封”。

信写好后,张籍找到捎信的人,将信交了出去,这时他感到___________(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课件)

这时,他_________(突然、猛然、犹豫不决„„)地想到___________„„

他急忙将信要回来_________(匆匆、慢慢)地将信封打开,改了改„补了一段„,看了看„摇摇头„点点头又放了回去„„(课件)(选择并思考为什么)

4、领会诗歌写作特点

是啊,作者有太多的话要对亲人们说,可是短短的一封信怎么写得完张籍对家乡的思恋、对亲人的思念、怎么写得完它飘落异乡的惆怅与寂寞,怎么写得完秋风吹进心田的这份纷繁缭绕的乡愁!在诗歌当中,作者没有明写乡情,读者却通过描述捎信时“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读懂了作者浓浓的乡情。现在回过头看一看,全诗没有特别突出的词句,我们没有觉着那个字显得特别好,可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陶醉了。这就是本诗的写作特点:抓住细节,于平淡、本色的语言中抒发深厚的情感。王安石曾这样评价张籍的诗 “看似寻常最奇绝,成如容易却艰辛”。 (课件)

5、美读《秋思》。 (背景音乐、课件)

秋风拂起了张籍的秋思,这首本色、平淡的绝句也打动了我们每一位读者。那些风声雁鸣、月圆月缺时常把我们的思绪带回故乡、带回家里,将亲人的音容笑貌带到我们的眼前。不管我们在哪里,亲人总在心里,家总在心里,故乡总在心里,如果在异国他乡,祖国总在心里。然而,这点点滴滴汇集在一起,却成了抹不去的乡愁。等同学们长大了,就会有了与唐代的张籍一样深沉的,一样的,一样复杂的,拥有一样丰富美好的情感世界。

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一次品味《秋思》蕴含在平淡的语言中浓浓的乡情,试着把这首小时刻在心上,把张籍的复杂的深情读到脸上。(课件)

五、课后读写,拓展延伸,积淀能力。

1、课后练笔:请同学选做一题,当天完成。(课件)

①将本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自拟一个特别的题目,写清楚作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注意多用形容词。

② 想象张籍会在信中写些什么,代他写一份完整的信。

③替张籍的家人写一封回信。

④如果你是这位捎信的人,给张籍写几句话。

⑤作为一名现代人,给唐代的张籍写几句话,交流乡思的体会。

⑥写一篇读后感,谈谈《秋思》叙事抒情、平淡的语言之中饱含深情的写作特点

2、比较《秋思》与《泊船瓜洲》、《长相思》的异同。

3、在两周内积累5首表达乡情的诗歌和歌曲,在学习回顾与拓展(二)时交流展示。 板书

秋思是七言什么篇七
《_秋思_教学设计》

《教学与管理》2011年10月15日

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胡修喜

教材内容

选自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

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教学难点

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的惆怅;在诗人张籍的

乡愁又是什么?今天这节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笔下,

就让我们走进《秋思》,去感片断,体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手课,

受张籍的那份思绪绵长。

设计理念

设计意图:从学生耳熟能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宝详的古诗新唱旋律入手,激发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的法。

断——它内涵丰富,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学生—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库中瑰丽的明珠,

复习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意境优美,语言精练,音韵和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泊船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谐。教学时尤其要注意让学生瓜洲》,重温思乡情,为学生学人的深切思念。信短而情长,思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习本课做好情感铺垫。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由、充分的对话,从语言文字入一斑。

教学目标

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

二、自读自悟,整体入情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2.指名读诗,评价是否读正3.借助注释,尝试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4.提出不懂的意思,小组讨设计意图:读通、读懂是基础,学生只有在读通诗句,对诗的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才

反复品味,反复朗读,让学生读读通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成诗歌形象,感受诗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思乡情绪的诗词。

教学重点

到“入情、融情、升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新唱,激发情趣雀楼》、《锄禾》等古诗新唱的旋

2.指名背诵《泊船瓜洲》。

体会诗人情感,努力做确,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中情境,读通顺。

整体把握诗句大意。1.课前播放《春晓》、《登鹳论,

3.适度拓展,自主积累表达律,学生和着多媒体轻唱。

3.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能深入诗境、领悟诗情。第一次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家。在王安石的笔下,乡愁是那句。第二次读,根据注释,

自己

·56·

胡修喜:《秋思》教学设计

万语千言该从又开封。山高水长隔不断我的推敲诗句的意思,促进学生积愁绪,千言万语、极思维,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何说起呀!用诗中的话就乡情,岁月流逝改不了我的乡小组讨论,每个人提出自己不是———意万重。指导感情诵读音———(齐读全诗)。懂之处,通过其他同学的解说,“意万重”整体把握诗句大意,避免从头到尾讲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

三、对话文本,入境融情1.体悟“见”之寂寥。(1)“见”是什么意思?见到了什么?

)看到“秋风”这个词,你(2会想到什么?

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4)出示“洛阳”繁华的景的繁华,然而在诗人的眼里,见体悟到了什么?里见秋风。

2.想象“意”之万重。

3.品味“开”之深情。经言尽,诗人为什么又开封?不尽什么?

书拆开,诗人心中会想些什么?

)当家书终于“开封”,诗(4

人会怎样做?(添上一笔,补上叹一声,泪眼朦胧……)

)从这个“开”字,你读懂(5

设计意图: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情、情与境的交融,不仅可以让诗人表达的情感,亦可以积累

五、比较阅读,体悟方法1.齐背《泊船瓜洲》、《秋思》。2.同样是表达“思乡”的情达上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

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1)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联想,(2)为什么会恐说不尽?说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精妙,升华受到熏陶感染。(3)临发前,又将封好的家语言,

(3重新合上,只字未动;长感,)秋风能够看见吗?张籍几句:《泊船瓜洲》和《秋思》在表

象图。唐代的洛阳应该是何其了什么?指导朗读“又开封”。

思乡的方式、设计意图:“举像”、“造样的,寄托的对象味。举“秋风”之像,入“寂寥”之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像,见“匆匆”之境,融“游子”之情……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

六、积累诗句,迁移诗境1.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

、“悟情”乃古诗教学之三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思乡的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你从中境”

(5)感情朗读———洛阳城境,品“思乡”之情;举“开封”之悟两首诗表达方法的精妙。

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远是最温馨、(1)杜甫曾说:“家书抵万手,最难以割舍、最令反复朗读,让学生读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一首首思金”。一般人的家书都会写些什反复品味,么内容呢?

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乡曲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

师生激情诵读《静夜思》、

带来款款乡情,浓浓乡意。体会诗人情感,拉近时香,(2)简介:张籍出身寒微。中情境,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家代距离,让诗人成为可知可感

、《水调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的人,而不是遥远的符号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秋》、《天净沙·秋思》等。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语言,让学生的情感和诗人的歌头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情感产生共鸣。郡,后客居洛阳。

(3)假如你就是远离故土、

四、感情诵读,升华情感1.秋风乍起,落叶飘飞,唤

2.课后继续收集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迁移

进一步升华情感,让“乡思念家乡的诗人,你会在这封起我多少思乡的梦。千愁万绪诗境,

—情”这一亘古弥新的文化主题家书中写什么?(学生写话,交难落笔、万语千言说不尽——流。)

(4)是啊,心里涌动着万千

(齐读全诗)

铭刻于学生的心田。

笠责任编辑:王颖2.意万重,说不尽;情难尽,

·57·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留言版

下一篇: 志愿者爱心格言

最新成考报名

  • 年轻励志文章
  • 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_人生哲理...
  • 名人自律成功的故事
  • 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6个
  • 成功人士的英文故事
  • 古人失败后成功的故事
  • 变通达到成功的故事_变通走向成功的故事
  • 科比的成功故事_科比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