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三体摘抄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03    阅读:

三体摘抄(篇一)
《名言摘抄》

恋爱中的男人爱的只是他的自我。爱他渴望成为的那一切,他应当成为的那一切,也就是他最真实、最深刻、可被认知的本性,它摆脱了一切羁绊和必然限制,摆脱了人世间一切污点。他把自己的理想,即一种具备绝对价值的存在的理想,一种无法在自身找到的理想,投射到了另一个人身上。——魏宁格《性与性格》

世上没有偶然的行为,我们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你无法将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分割开来,就像风和微风紧密相连一样;没有一个故事是孤立的,它们有时在拐角相遇,有时一个压着一个,重重叠叠,就像河底的卵石。——米奇·阿尔博姆《你在天堂里遇见的5个人》

恋爱本来便是去体味人生,肯定存在的意义,在独特的对方身上所投射的独特欲望,看清楚自己的限制、弱点和人性真面目,从中学习成长,体验来访此生的意义,也从付出的过程中,学习自我进步和感恩。——素黑《好好爱自己》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

没必要过多解释在意图明确的前提下做出来的事。就像西藏的转经筒一样。转经筒旋转时,位于外侧的价值和情感就会忽上忽下,忽而闪光忽而黯淡。但真正的爱情始终固定在机轴上,永远不会变化。——《1Q84》

要进入另一个人的孤独,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真的可以逐渐认识另一个人,即使是很少的程度,也只能到他愿意被了解的程度为止。当一切都无迹可循,与世隔绝、全无踪影的时候,人们能做的就只有观察了。但人们能否从所观察到的东西里找出意义,则全然是另一回事。——保罗·奥斯特《孤独极其所创造的》

如果我们爱一个人,我们就是爱他的那个样子,我们不想影响他,因为一旦成功,他就不是原来的他了。宁愿放弃这个爱人,也不要改变他,不管那是一种善意还是一种控制。——亨利-皮埃尔·罗什《祖与占》

很长时间以后我才明白,痛苦是一回事,而痛苦所带来的心灰意冷又是另一回事。——石康《晃晃悠悠》

实际上,我们规划自己的一生为的是让自己去相信不存在的事情,因为我们是不想遭受苦难的生物。——妙莉叶·芭贝里《刺猬的优雅》

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碎片,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 米切尔《飘》

当爱不再像胎儿似的朦朦胧胧地母体内部痛苦地涌动,而是能呼吸,有嘴唇,敢于自己命名、敢于自己承认的时候,这才真的变成爱情。尽管这样一种感情如此执著、顽强地伪装起来,这个迷乱的幽灵,总有一个时刻会突然打破屏障,然后从九天之上跌进万劫不复的

深谷,以加倍的重量落在猛然惊醒的心上。 ——茨威格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自己无人可爱,所以只能爱你。我为这种爱情而羞愧。……假如无路可走,那不是罪过。但我也不想睁着无辜的双眼看着你,你既不在此岸也不在彼岸,你在河流之中。大多数人的年轻时代都被毁于某种东西。我不再为这种爱情而羞愧。——路内《少年巴比伦》

因为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全新的过去。——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有些时候如果情绪低落了,我就好想到动物园里去。 它们其实都很乖巧,不会多说话。我也不说话。于是经常,我们就像很熟悉的朋友一样,隔着不远的距离,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却不尴尬。待四散而去时,就好像完成了一次轻描淡写的倾诉。——《陌生的城市》

只有当痛苦在可以承受的时候,我们会自怨自艾;当痛苦无法承受,我们就只会一笑置之。——卡洛斯·鲁依斯·萨丰《风之影》

那个爱你的人,会守候在你回家的路上,一言不发地注视着你经过;会突然出现在你常去的面包房,以及任何意想不到地方;会在想念你的时候拼命地给你打电话,不分时间和场合,让你狼狈不堪;会在半夜里不停地给你发短信,上面净是肉麻的字眼,叫人痛苦又甜蜜,倍受折磨却又无法抗拒。——《丑闻笔记》

人生中有些事是不得不做的,于不得不做中勉强去做,是毁灭;于不得不做中做的好,是勇敢。——叶弥《成长如蜕》

当你说你不自由时,不是指你失去了做什么的自由,而是你想做的事得不到别人足够的认同,那带给你精神上或道德上的压力,于是你觉得被压迫,被妨碍,被剥夺。马蒂,翅膀长在你的肩上,太在乎别人对于飞行姿势的批评,所以你飞不起来。——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

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罗素

有时候,在孤独境界中,也有一些极其幸福的时刻,对它们的回忆,比起任何来自外界的回忆来,更能在危机的情况下把你从绝望中拯救出来。因为在这一情况下,人们知道自己曾是幸福的,独自的幸福,没有理由的幸福。人们知道这是可能的。——弗朗索瓦丝·萨冈《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人,一旦真诚必然残忍。以未来的名义还有什么没被说过和做过呢?要知道未来总是在某个他人的手中。——马丁·麦克多纳《枕头人》

我无法拥有你的时候,我渴望你。我是那种会为了与你见面而错过火车或飞机的人。我会打车穿越全城只为见你十分钟。我会彻夜在外等待,假如我觉得早晨你会打开门。如果你打电话给我说“你是不是愿意……”我的回答是“是的”,在你的句子说完之前。对我而言,想象和欲望非常接近。————《欲望》珍妮特.温特森

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 ……我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写诗,预言或作画,任何人生存的意义都不应是这些。这些只是旁枝末节。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玻璃球游戏》赫尔曼•黑塞

古代中国人把星辰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

司马彪《续汉书》候气之法:“于密室中以木为案,置十二律琯,各如其方。实以葭灰,覆以缇縠,气至则一律飞灰。”

小数点以下为「十退位」,名称依次为分、厘、毫、丝、忽、微、纤、沙、尘、埃、渺、莫、模糊、逡巡、须臾、瞬息、弹指、刹那、六德、空虚、清静。

阎罗王说:“人皆追求善良与快乐;但善良是一回事,快乐是另一回事,两者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追求善良的人会执著于自己的目标,而追求快乐的人会失去自己的目标。 善良与快乐总是围绕在人们的身边,但聪明的人能够对它们加以判别,他们会选择善良而不是快乐;而愚蠢的人则贪婪地选择快乐。 ———《奥义书》

“金盏花开了,非常少的小鱼尾菊,一些矢车菊 ——只有烟草花和罂粟,以其汹涌的粉色在这恶劣的夏天泛滥开来。 但最后会有可摘的东西,也会有值得为之摘花的人…… ” ——梅·萨藤 《独居日记

情种爱得热烈,但不专一;君子爱得专一,但不热烈; 此事古难全。不过,偶尔有爱得专一的情种,却注定没有爱得热烈的君子。 ——周国平《爱与孤独》

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好比果实上的粉霜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保全的。然而,人与人之间就是没有能如此温柔地相处。 ——梭罗徐迟《瓦尔登湖》

那些你的容颜散发出的光芒,那些被掩饰的甜蜜的微笑,那些深夜时分对坐在咖啡馆里加速的心跳,那些伤心的记忆,全都回来了。

如今你们已经明白,像我这样的人,也就是以爱情、悲伤、快乐和苦痛为借口,维持着永恒孤独的忧郁之人,对我们而言,生命中没有大喜与大悲。 ——《我的名字叫红》奥尔罕·帕慕克

我曾在自己把自己问倒的追问里迷失了。如今,迷失依然,但何须多问。

我愿效善男信女每天把金刚经念几遍,不必知道经义,只是念在铿锵,绵密的声腔音节中,念到死,像血液打著拍子流过人的身体而舞者逐之浮沈一生,炼渡彼岸。 ——朱天文《荒人手记》

他不再是一个望着没有指针的钟的人了。他不孤独,他不反抗,他不痛苦。这些天来他甚至没有去想过死。他不是一个垂死的人——没有人死,人人都死。 ——卡森•麦卡勒斯——《没有指针的钟》

现实主义总是对理想主义不置一词。当我试图支配他时,便感受到他的顽强。我知道他的绝望。

如此漫长一眼望不到头又不可省略的人生真叫人不堪重负。 ——《看上去很美》

经历过孤独的日子,我终于喜欢上自己的无知,与它们相处感到惬意,如同它是一炉旺火。这时就该听任火焰的缓缓燃烧,不说一句话表示自己对无论何事的看法。必须在无知中自我更新。 ——杜拉斯《抵达太平洋的堤坝》

这个世界之大能让你完全把自己洗没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我可以重新塑造一遍我自己,没有什么是不会改变的,我上一个角色已经演完了,这是我接的新戏。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

“女人应该像水一样,什么样的地方都能淌过去啊!”

“他认为,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病变,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与癌细胞的飞速扩散相当,最终的结果都是耗尽有机体的养分,破坏器官,导致其寄宿体的死亡。”

“物理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均匀的。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物理学理论,从阿基米德原理到弦论,以至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科学发现和思想成果,都是这个伟大定律的副产品,与我们相比,爱因斯坦和霍金才真是搞应用的俗人。”

“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从石器时代到今天都没有什么重大变故,真幸运。但既然是幸运,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在理论物理这个领域要想有所建树,需要一种宗教般的执着,这很容易把人引向深渊。” ——以上出自《三体》

“只要我们的眼光够犀利,从天真无邪的婴儿、释迦牟尼、孔子、耶稣基督身上都能找到各种变态心理。” ——《脑髓地狱》

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 个情感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 这是

一 个信息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聪明理智的时代, 这是一 个脚踏实地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我们有太 多的东西要学,我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 我们有太 多的要求要满足.爱情是蜡烛,给你光明, 风儿一吹就 熄灭.爱情是飞鸟,装点风景, 天气一变就 飞走.爱情是鲜花,新鲜动人, 过了五月就 枯萎.爱情是彩虹,多么缤纷绚丽, 那是瞬 间的骗局,太阳一晒就蒸发.爱情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 ——廖一梅《恋爱的犀牛》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 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同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双城记》查尔斯・狄更斯

“我已经厌倦了嫌恶别人、憎恨别人的生活,厌倦了无法爱任何人的生活。我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哪怕是一个。最重要的是,我甚至连自己都爱不起来。为什么不能爱自己呢?是因为无法爱别人。一个人需要爱某个人,并且被某个人所爱,通过这些来学习爱自己的方法。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不会爱别人的人,不可能正确地爱自己。” ——《1Q84》

爱恋无非就是欣赏一样东西,与它联合而为一。

因此爱恋来自我们对于一件东西的观念和认识,那件东西显得越伟大,越荣耀,我们的爱恋就相应地越伟大。

有两条途径可以使我们解脱爱恋:一条是对某种东西取得更好的认识,另一条是发现爱恋的对象虽然被我们认为是某种伟大的,荣耀的东西,却接着带来更大的苦恼和灾难。

爱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让自己摆脱它。

我们的本性不能通过爱恋和联合这些东西而得到加强,因为它们本身就虚弱,一个残废人是背不动别人的。

——斯宾诺莎《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理健康》

无论什么人,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但同时,你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和

三体摘抄(篇二)
《园论-摘抄》

如果说西方的营造活动是大刀阔斧的改造自然的话,中国的建设活动则是模仿自然、适应自然。这一切可能源于东方人的谦虚吧。

《园论》——童寯

中国园林

一位法国诗人说:“我很爱野趣弥漫的园林。”。这恰当点出了西方与中方园林的差异,后者毫无山野气息。中国园林实非旷地一块,而是分成走廊和庭院,是房屋而非植物在那里起支配作用,中国园林建筑师如此悦人地洒脱有趣,以致即使没有花木,他们也成为园林。

二者各与所在地的艺术、哲学和生活谐调,二者都同样伟大。

中国园林从不表现宏伟,造园是一种亲切宜人而精致的艺术。

中国纪念性建筑甚至居住建筑都含对称性,然而在园林布局中全然不用,因为决定的因素是寻求悠闲而不是理性。

游人是“漫步”而非“径穿”。

这里不是逍遣场所,而是退隐静思之地。

中国园林旨在“迷人、喜人、乐人”。

日本园林具有与西方相似的“原始森林”气氛,但它赋予“原始森林”以神秘含义并成功地构成一个微缩的世界

中国园林往往带有洛可可色彩。

精美的漏窗,奇异的门洞以及千变万化的铺地,日本园林森林般的质朴,与中国园林形成强烈的对比。

中国南方园林中的墙面总是要刷白,这可巧妙衬出日月所射的竹影,白墙、绿叶、青瓦、木作,组成中国园林的基调。

中国园林,艺术不是炫耀,它的墙掩藏内秀,而以门洞花格XX一瞥以召唤游人。空白的粉墙富宗教含义。对禅宗来说,这就是终结和极限。整座园林是一处隐居静思之地。就此而言,日本园林中保留有大量源出禅宗哲理的宗教习俗。

时代进步的悲剧在于消灭人类珍贵艺术成就之一的园林。

石与叠山

我国古代统治阶级有用玉习惯,并用以陪葬。玉被认为最可宝贵物资之一。但玉之采琢构甚难烦,不得已而求其次,于是用石。

而石之开采加工,又适较玉为简陋,因之用途逐渐推广,最初应用于石刻文字。“寿之贞珉”,以图长久保存。

江南园林

自古就以农立国的中华民族,农在文化上占有崇高地位,并影响着士大夫的思想行为。读书做官忘不了魂归故里,失望愤世的只希图“长为耕者以没也”,武人也以“解甲归田”为最终愿望。田园并称,同属绿化,园只不过是田的美化加工,园一旦荒废,便复位农田,从事生产。

中国园林对东西方的影响

造园意园,在东方是通过林亭立壑,模拟自然而几临幻境;在西方,则是整理自然,便井井有条。

具有一连串画面,穿过一面又一面,就如在中国园庭步入一院又一院一样,具有时间结合空间的清新境界„„自然界憎恶直线。

苏州园林

1、欣赏一卷中国画时,几乎无人会问,如此巨大的人能否屈身钻入此等小小的棚屋,或者一条弯曲小径,几块跨越湍流的薄木板,其憩于驴背的隐士能否安全抵达对岸。对中国画而言,在领悟其美感愉悦前,必须接受这些看来是反常的规则。这种玄虚的做法,同样适于中国园林,唯中国园林实乃三维的中国画。

2、到苏州或任何地方的中国园林游览的人,入园之后在尚未徜徉许久之前应当停顿一下(犹豫是明智的,因为他所从事的无异于一次冒险),投一瞥于无法形容的空间和体量,并把全景投合于一个平面,他会惊叹于园林设计与一副绘画何其相似。

游人会就此十分满足,并转身离去,把未曾得见的景色留待他日再事发现,再次为之嗟呀。因此,昔日中国园林主人极少住于园中,只是一游。保持一定距离是值得的,这能赋予魅力。

3、绘画与造园的关系,正如画家和造园者之间的关系。一样密切,故而二者总是行迹相连。

4、要找到一座没有建筑的园林实属不寻常。棚架或XX亭无疑是基本和无所不在的。„„平面形式各异,屋顶组合多样。厅堂,常四周敞开,大厅有平台或宽广的铺地。书房则是最好占据隐蔽地点。园林建筑之另一形式是有屋盖的游廊,这种柱廊,主要用于连接建筑或设于院落之间,则仅设墙以围堵。墙上按等距以漏窗装饰。若游廊在水上,则成为有屋盖的廊桥。

5、石舫,小谢。园林建筑还有一种十分有意思而又富艺术情趣的成分——墙之漏窗。 墙是园林不可或缺的,既在园周为界,也做内院分隔。围墙并非如平常墙壁那种一片平实或成直角的功能性砌筑结构。它既可平面为曲线,也可在墙顶部作起伏,甚至两者兼之。墙上开以各种形状自由曲线或几何形的窗洞,透过数不胜数的窗洞,人们可获取邻院景色一幅或框景一幅。墙也常与游廊,亭子,甚至假山合为一体,使人不感到墙是一种屏障。白粉墙上可映白光下的竹影,或作为奇石怪树的背景。

6、奇山怪石,半自然半人工,于中国园林有特俗含义,起着由人工向自然过渡的作用,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园林一艺。

园林常见三要素:建筑、植物、假山。

7、并非所有园林皆具前述三要素,或大或小的水系也可称为园林主景。一汪花池,或湖中小屿,轻舟一叶,常常引人入胜,尤其是有鸳鸯浮游其上。

与西方几何式做法,完全对称方式配置,只能令人绝望地祈求目中人仔细品评。

8、然而中国园林也有令西方人感到荒诞不经之处。谁能相信亭子的二层经常是不可登临的?能找到一架可用的梯子就算好运气。狭窄逶迤的步道,两点间的距离极大。溜滑而几平壁立的石山,如此险峻,令攀缘者畏惧。蜿蜒水流从低矮曲桥下流过,而桥的功用,十分奇特,似乎在引人接近水面以被浸淹,而不是越水而过。简直乱了套!喜欢意大利园塑那纪念碑式壮观的人,欣赏荘园式花园质朴怡然的人,对这些缺点和不合理不禁感到困惑。

但是,所有这些出乎意料的手法源出自思想上的不同学派,为古代中国哲学完全相容。如果说笔直的是人行道,漫长的林荫路,充分平衔的花坛等来自西方的数学思维,那么古代中国哲学家正是要摆脱此种集合僵硬的刻板秩序。在其园林中,曲线和有意识的不规则,即所谓“斜入歪及”(Sharawadgi)及其设计特点。空间布局将视界限于某个如画院落,一个大型园林可有许多此类院落(与艾勒汉卜拉的格拉纳达王宫何其相似!),扑朔迷离这一主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游人的迷宫之行也经常偏离正路,但是无须介意,漫游不比直达更有趣

吗?对于极端颓废派艺术家而言,迟到的愉快反而令人倍感欢快,没有一所园林应该从任何一点一瞥而全收园景。此外,还应注意开放与封闭,空间的对比,明与暗的对比,高低洞口的对比,大小平面,大小体量的对比,为了获取形形色色的对景和各种各样的观赏中心,不仅小径幽曲,而且地面标高也常作不规则变化,因而一时的视线只能限于一个局部。欧洲园林则与之不同,其开敞布局使景物一览无余,令人感到厌怠。为此,不得不以迷宫和曲径满足好奇心理和不可捉摸感,为弥补直线形式的单调,凡尔赛的绿丛中也点缀着小小的隐秘花园。

中国园林实际上正是一座诳人的花园,是一处真实的梦幻佳境,一个小的假象世界。如果一位东方哲人并不为不能进入画中的一亭一山而烦恼的话,那么无疑地,他也得认为这一点是他的花园中所绝对必要的。日本古代园林中没有任何小径,这与现代思维而言完全不可思议„„日本造园师的确具有构筑“枯山水”的才智,能只用砂,青苔和几块石头造园。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即为佳证。中国造园设计原则之一是小中见大,实中有虚。由此,凭借中国传入的佛教学说而产生了日本的“枯山水”。这一禅宗教义对布莱克的信念相稳合——由一砂可见世界,由一野花可见天堂。

罗伯特·福琼:要懂得中国园林风格,就必须懂得那种使小的事物显得巨大,使大的事物显得微小的本领。

中国园林的入口也不显眼,做得平平常常,游人无需冠冕堂皇地进入,而欧洲园塑大门则常常被修饰得堂而皇之,臻使东方游客在离园时,也许会怀疑他是否正回归到自然中来。

如果,园林寓意更胜于绘画,的确富有诗意,那么这些装饰的题咏,正是为提高诗意目的而服务的。

中国园林与任何其他地方的园林一样,是真正和平的艺术。

造园史纲

一、造园三大系统

在气候温和,植物繁盛的地方,人们经常同山川草木接触而不觉其可贵,但如长时间烈日当空,干旱少雨,居住问题虽然能解决,所缺乏水泉树荫作为调剂,就会感到除为生活必需而栽种果蔬,还需借助庭院绿化来满足心理欲望,以有助于感情安宁和观赏要求。

二、波期:回教水发

蓄聚盆地,再穿地道或明沟以延伸到每条植物根株。

十、中国

中国有关园林的最早记载,始见于殷、周之际的“囿”和诗经所咏的“园”,都在3000年前。那时园囿是栽种果蔬,捕猎禽兽有关生活的生产单位。春秋时(公元前722-481)晋国鉏慶“触根而死”,《论语》载“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乎园囿”。都说明当时不特国君有同亭之乐,即非士大夫之庭,其中也有树木,粗具绿化端倪。战国(公元前413-221)王翦向秦始皇“请美田宅园地甚众,为子孙业”,更具体指出当时官僚地主园庭规模。帝王御苑,始自秦,汉“上林”。“苑”即早起所称的“囿”。

叠山乃中国园林特点之一,而石又是叠山主要材料。

36、枯山水

日本庭院自成系统,具严谨法式,并随朝代而演变,既按地势分为平庭、筑山庭,又按手法分为真、行、草三体,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一系列造园派别,如平安朝(公元8-12世纪)皇室贵族的离宫寝殿式神泉苑,镰仓时代(13世纪)佛教方丈庭,室町时代(14-15世纪)

称为归庭黄金时代禅宗枯山水;桃山时代(16世纪)茶庭;江户时代(17-19世纪)因明遗臣朱舜水渡日本讲学而兴起的文人庭。文人庭在中国是剥削阶级表示清高的标志,被日本作为模仿对象,日庭命名以及建筑物题额,都用汉语,表达冈雅根源。日本造园艺术普及各处,寺院民居,天井檐下,虽宅隙门前,仅容拳勺,也点缀花木,或袖珍式“箱庭”。

十二、东西互映

39、对比

东西方古典园林各有特点。欧洲与回教园庭布置标准,是整理自然甚至征服自然,使之就范,平面轴线对称,花木“分行作队”,有时修剪枝叶成鸟兽形状,但基本还不离真境。中国的蓬莱仙岛,百仞一拳,城市山林,洞中天地,既作为真境的一部分,又蓄意逃避现实,在真境之外,别辟幻境。日本则更参以禅宗,用枯山水与茶道为媒介,期待游观者能发挥想象力,对象征性艺术加深理解,取得反应,以达到佛教所追求的的语境,把造园艺术推到唯心的顶峰。东方园庭具有封闭特性,回教园也同样,只容少数游人,全属内向范畴。建筑用料,简易原始,不甚耐久。相反,凡尔赛宫园石墙铜饰,经久不坏,面积广阔,能容大量游众,具巴洛克园林外向无尽特点。但东西方也不乏共同点。希腊罗马古代文人园,在中国西汉以后是常见的。

法国吉拉丹夸称其英国式自然风格园庭具有“诗心画眼”The Poet’s Feeling and the Painter’s Eye,这同申时东和计成的观点十分巧合。宋明两代山水卷轴在日本15世纪被摹成水墨画作为造庭粉本,用淡雅色调,配合丹枫紫藤樱花,这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园鲜明壮丽,以及回教园金壁交辉形成强烈对比。自从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西塞罗对其郊园岩石表示欣赏,几乎同时,西汉袁广汉私园就“构石为山”,作为中国叠山的开始;到18世纪,英国惠特里Thomas Whately1770著《近世造园管见》Observations on Modern Gardening,列举造园要素水木建筑之外,又肯定石在园庭的艺术地位,而日本禅宗枯山水,更把组石提高到抽象唯心极限。

40、造园巨匠

如果说,建筑反映使用人的性格,则园庭又是建筑的引申。中国自从经受西方思潮和物质文明侵袭以后,建筑艺术既走向西化,在绿化环境上也不可避免建设西式公园。而西方造园艺术较中国更能随时代演变。造园与建筑在艺术创作上气息相关;造园风格不能落后于建筑形式,否则难以协调。

42、抽象园艺

时间+空间的造园艺术称为“现代巴洛克”Modern Baroque

江南园林

三个显著特点:

1、叠石理水

2、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

其安排原则大致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腊梅、秋菊等)。

3、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三体摘抄(篇三)
《《周易阐真》摘录》

《周易阐真》摘录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体述  后之学人,不得真传。勿被丹经术语所误。以“坎离”为心肾。以“震兑”为肝肺。以“屯蒙”为子午抽添。以“复姤”为心肾气生。以“既济”为心肾交合。甚至以阴阳为男女。以彼我为采战。以锻炼为炉火,以金丹为服食。以有为为搬运。以无为为空寂。皆以后天有形有象之物。不知先天无形无象之真。是以一盲而引众盲,埋没古人度世之婆心矣。真功正法。总以穷理尽性至命为学。先穷性命之理。后了性命之功,性命具了。浑然天理后见本来面目。在儒则谓明善复初,在道则谓还元返本。再加向上功夫,阴阳混化,无声无臭。在儒则谓义精仁熟,至诚如神。在道则谓九还七返形神俱妙。金丹之道尽,性命之功毕。  五行顺行,自然无为之道,孔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盖天地造化之道,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又生金。从中而始,从中而终,始之终之,无非一气,无非一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五德者,仁、义、礼、智、信也。五德者,五行之性,生于先天,藏于后天。所谓未出生者,古人教人穷取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者,即此也。魂者,历劫轮回之种子。为人为鬼是他,为圣为贤是他,为善为恶也是他,披毛戴角也是他,身未生时他先来,气未绝时他先去。魂之为物,迁移不定,离此去彼,离彼去此,轮回不息,历劫不坏。后天五行与先天五行,两而合一,一举一动,皆先天主宰,后天不过为役从耳。动静皆是先天用事,间有喜、怒、哀、乐之迹,俱出无心,喜而不留,怒而不迁,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和也,是为无欲,无欲则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听其先天主宰。先天后天,阴阳相交,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真不离假,假不离真,真赖假以全,假赖真而存,浑然一体,无伤无损,圆成具足。惟圣人有先天之学,能于先天未极之时而保阳,于后天将生之时而退阴,借后天养先天,以先天化后天,行无为之道,直入圣基。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盖心为一身之主,具有仁、义、礼、智之德,以心而运仁、义、礼、智,纯是天真。性即是命,命即是性,性命一家,阴阳浑化,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根心生色,不言而喻,自然而然也。天地之心,所谓元牝之门者是也。无方所,无定位,拟之则失,议之则非,不可以言传,不可以笔肖,开阖有时,动静

自然,不偏不倚,至虚至灵。因其此心为天地之根,为性命之源,高明者使人自醒自悟。以神契之耳。是心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三千大千容不得他,释氏五千四十八卷藏经说不像他,儒家六经四书论不及他,道家丹经子书千帙万卷形容不尽他,以言其无,则又活活泼泼,以言其有,则又杳杳冥冥,有无不立,动静不拘,有此心,则出死入生,失此心,则出生入死,生之死之,只在此心得失之间耳。仁、义、礼、智皆此心之变化也,因其能变化仁、义、礼、智,又有信之名。信非外而言语之信,乃阴阳合一,真实无妄之信。真实者,妙有也。无妄者,真空也。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仁、义、礼、智皆在其中。以道全形,即以信而统仁、义、礼、智也,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信也,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心也,亦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中也,信也,心也,中也,总一气也,先天气,后天气两而合一,了性即可了命。  阴阳错综,五行逆运,有为变化之道也,错中有综,借阴复阳,后天中返先天之道。有生以后,阳极阴生,五行错乱,阴阳不交,彼此戕害,真者埋没,假者张狂,七情六欲,般般俱有,五蕴八识,件件皆全,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以苦为乐,以假作真,本来面目全失。天有好生之德,借神龟泄露返还之道,使人人归家认祖,所谓元牝之门者。这个门,生之在此,死之在此,顺之在此,逆之在此,盖此处有天地之根,有仁、义、礼、智之信也。因其有仁、义、礼、智之信,错之能以综,散之能以合。失此信,仁、义、礼、智之性,变而为喜、怒、哀、乐之性。守此信,喜、怒、哀、乐之性,变而为仁、义、礼、智之性。信于仁则能仁,信于义则能义,信于礼则能礼,信于智则能智,一信而仁、义、礼、智无不随心变化矣。变化之道即后天中返先天之道,二五之精,妙合而一之,二五合一,总是阴中返阳,一五攒簇,浑浑沦沦,循环无端,无声无臭,后天中返先天之道,即于阴五行中,返还阳五行,复归于一气耳。返天之道,莫先返乎信。老子云:“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信即先天来复之信,此信一复,内有主宰,万缘皆空,诸虑俱息,则不哀而生智,信中生智,智不妄用,无贪无求,心平气和,则乐真而有礼。智中出礼,非礼不履,燥气悉化,则不怒而成义。礼中出义,义不过偏,通权达变,循规蹈矩,则喜善而藏仁。义中生仁,仁不过懦,至善无恶,诚一不二,则无欲而有信,仁中行信,止于其所而不动不摇,喜、怒、哀、乐皆归无欲

,仁、义、礼、智皆归一信。五气朝元,五行一气,三五合一,结成圣胎,浑然天理。人欲不生,还原返本,归根复命,依然是生初本来面目。错中有综,阴中返阳,金丹有象,在儒则谓明善复初,在释则为摩诃般若波罗蜜(摩诃者华言大也;般若者华言智慧也;波罗蜜者华言登彼岸也),以大智慧登彼岸,亦明善复初、还元返本之义。三教圣人,皆不外此逆运妙理。金丹有为之道全以逆运,故曰七返九还、金液大还丹。仁、义、礼、智本于一信,金、木、水、火归于中土,五行攒簇,后天还先天,有为事毕,无为事彰,再加向上工夫,先天无为自然之功,可以神化不测矣。修道者,能于错综变化处,钻破个孔窍,立定脚跟,逆而修之,何患五行不能攒簇,阴阳不能和合,金丹不能凝结,性命不能俱了乎!  无为者纯阳未破,上德之人修之,有为者后天已交,中下之人修之。特以上德之人,五行合一,先天祖气未伤,性命一家,无待返还之功,只用天然真火,以温养之,不为后天所伤,神全气足,诚则能明,由中达外,露出法身,永久不坏,历劫长存。道家谓之身外有身,释家谓之跳出轮回,儒家谓之圣而不可知之谓神。至于中下之人,或为气质所拘,或为积习所累,先天破而后天用事,性命分为两处,若无有为之道,则已失之而难返,已去者而难还。虽有志士,不能成功,圣人图之以留世,使人深玩其义,各了性命也。  人之本来真心,空空洞洞,不挂一丝毫,至虚至无,即太极“○”也,“○”此机名曰先天真一之气,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虚无中含此一气,不有不无,非色非空,所谓有名万物之母。一本于虚,虚者气之始,一者气之母,虚无为体,一气为用,体用如一,这个秘密,迷之者,顺其阴阳,有生有死,万劫沉沦,悟之者,逆其阴阳,出死入生,立跻圣位,故曰圣人能究本源,人能于无卦生卦处究其本源,忽然见其本来面目,则知这个虚无一气物事,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无形而能变化,是以变化无穷。  谷神不死,是谓元牝,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无声无臭清净法身,儒名义精仁熟不知之神。释名最上一乘涅槃大觉。道名七返九还金液大丹。逆则生,顺则死,顺中之生有限,逆中之生无穷,有生则不生,无生则长生,一逆一顺,天地悬远。古经云:“五行顺生,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世之尽性至命者,舍此先天逆道,别无他术矣。有生之初,性命一家,性不离命,命不离性,性即命,命即性,所谓天命谓之性,当此之时浑然天理,流行不息。先天主事,后

天未发,万有皆空,诸尘不染,阴阳浑化,空空洞洞,中悬黍米宝珠,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所谓率性之谓道也。道者何?真空妙有,至善无恶之谓。所谓未生出者也。未生出者,天真在内,未散于外,即本来面目,即圣贤种子,即仙佛胚胎,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圣凡同途。古来圣师,大慈大悲,以抱一无为之道,留于后世,盖欲人人成道,个个了真耳。所谓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元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灵光永不离也。有谷则神存,失谷则神亡,生之在此,死之在此,阴生在此,阳长在此。古人号曰生门死户;儒曰道义之门;释曰不二法门;道曰众妙之门。若有上智者,得遇明师指示这个端的,逆而修之,直登彼岸,再加向上工夫,炼神还虚,逆于父母未生以前面目,打破虚空,跳出阴阳之外,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矣。顺去死,逆去活,往往教君寻不着。不遇真师,逆之一字,岂易知哉!  是道也,天地自然顺行之道,阳极必阴,阴极必死,亦人之无可如何者。但圣人又有逆运之道,善能窃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死里逃生。此中天机,非师难知,若能虚其心,则人心化,人心化,必返其真矣。道心生,水归于源矣。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一点者,丹元也,黄庭者,中央也,丹落中央,阴阳一气,还我娘生本来面目,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既返成先天,从此再立鼎炉,用无为逆运之道,借阴以全阳,温之养之,用天然真火烹炼,消尽一身后天阴浊之气,锻成一个金刚不坏之物,从虚无中透出,入于无声无臭之境,还我未生身以前面目,方是大解大脱,逍遥自在于无拘无束之天矣。  数得理而始明,理得数而有本,先天为后天之体,后天为先天之用,体用俱备,理数兼该,性命双修之道无余蕴矣。以道全形者,圆成无亏,防危虑险之功,诚之者性也。阴阳错综,返本还元之道,明之者教也。自诚而明,无为而抵有为也。自明而诚,有为而归无为也。无为了性,有为了命,了性所以成后天之功,了命所以复先天之气。  儒曰执中,道曰守中,释曰虚中,中之一字,乃三教圣人之心法。所以修性命而成大道,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只说的这一字。是中也,不偏不倚,无前无后,无背无面,无头无尾,非有非无,非色非空,虚圆不测,无象而能主宰万象,无形而能造化有形,生天生地生人物。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亘古圣贤仙佛,皆从此中生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悟之者立跻圣位,

迷之者万劫沉沦。盖此中乃性命之根,在先天性命如一而为中,在后天中分而为性命,其实后天中返出先天,性了命凝,性命归根,仍是一中。谷神即中也,元牝为阴阳,即性命也,谷神不死,中含性命,元牝立基,性命成中。守此中者圣人也,失此中者凡人也,圣凡之分,只在得失之间耳。三教圣人,以中为本者,欲人执守此中,保全性命耳。中之一字,为修道者始终之要着,这个中,人不易见,亦不易知,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守。有心求之,则落于色相,无心守之,则人于空寂,均非中道。真正之中,非有非无,即有即无,非色非空,即色即空,不落○偏,于恍惚中求,于杳冥内寻,庶乎近焉。儒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又曰:“不偏不倚之谓中”。道曰:“前弦之后后弦前,乐味平平气象全。”又曰:“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释曰:“吾有一物,上柱天,下柱地,无头无尾,无背无面。”又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凡此皆言中之实落处也。若人能于此等处留心,极深研几、就正于真师,认得真正之中,将柱杖子穿在牛鼻孔内立登彼岸,绝不费力。经云:“得其一,万事毕。”岂虚语哉!  悟真曰:“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所谓虚无一气者,乃天地之根,阴阳之宗,万物之祖,即金丹是也。世人不知金丹是何物事,认假作真,故学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殊不知金者,坚久不坏之义,丹者圆明无亏之义,丹即本来先天真一之气。此气经大锻炼,历劫不坏,故为金丹。古来圣贤,慈悲度世,设金丹有为之道以觉人,盖欲人人归根复命,还其当初一个原物而已。世间迷人在皮囊上强扭捏,自以为修持性命,非修性命,乃是伤性命也。金丹者,性命之别名,不知性命,焉能修持性命,不识金丹,焉能凝结金丹,故穷理工夫,最为先着。性由自悟,命假师传,不得口诀,徒自猜量耳!  惟人也,资天之气而始形,人之健德,即本来之良知,先天之正气,名曰真阳,儒曰精一,道曰抱一,释曰归一,无非教人修此一点刚健正气耳。是气也,本于先天,藏于后天,处圣不增,处凡不减,有生之初,不垢亦不净,不生亦不灭,不色亦不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处于万物之中,不为万物所屈,皆在无心中运用,不待勉强,出于自然,所谓天人者是也。一交后天,气质发而外物诱,性相近而习相远,弃真认假,良知有昧,神昏气浊,性乱命摇,身虽动而阳气消,不死岂能之乎。故圣人有造命之学,于后天

三体摘抄(篇四)
《摘抄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来源: 熊超超的日志

1、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

一区域形成拟核。如: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

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4、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5、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6、染色体组: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

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

7、一倍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雄蜂。

8、单倍体: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如,植物中经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物。

9、二倍体: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大多,数植物均属此类

10、二价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配对的图象。

11、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12、染色质或染色体:指细胞间期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洋红、苏木精等)染色的纤

细网状物质,现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RNA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

13、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也称为B染色体。

14、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主要成

分是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central element)向两侧伸出横丝,使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

15、姊妹染色单体: 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16、反应规范:遗传型对环境反应的幅度(某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反应的范围。)

17、交叉的端化: 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于末端的过程叫做交叉端化。

18、受精: 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1个合子过程。

19、双受精: 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另1

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20、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21、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另称为果实直感。 22、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认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 23、细胞周期: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开始的时期。

24、无性生殖: 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这一方式也称为

营养体生殖。例如,植物利用块茎、鳞茎、球茎、芽眼和枝条等营养体产生后代,后代与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组成。

25、无性生殖: 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这一方式也称为

营养体生殖。例如,植物利用块茎、鳞茎、球茎、芽眼和枝条等营养体产生后代,后代与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组成。

26、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7、单位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

28、显性性状: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

29、隐性性状:子一代未出现的另一个亲本的性状,即子一代处于隐蔽状态的性状。

30、基因位点(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1、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32、纯合体(homozygote) : 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上的两基因成员完全一致(双

显或双隐) ,具这种基因型的个体为纯合体。如:CC、cc。

33、杂合体(heterozygote):等位基因中的两个成员又一致的个体称为杂合体。

34、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

35、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

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作完全显性。

36、不完全显性(imcomplete dominance):是指F1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类型。

37、共显性(co-dominance):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

38、显性转换(reversal of dominance):显性性状在不同条件下发生转换的现象叫做显性转换。

39、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

40、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41、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effect):当两对基因中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个体

表现为一种性状,当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基因为显性或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个体表现为另一种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

42、返祖现象:是指在后代中出现祖先性状的现象。

43、积加作用(additive effect):指当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互作时,显性基因对

数累积愈多,性状表现愈明显的现象。例如,南瓜果形遗传。

44、重叠作用(duplicate effect):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

只要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中存在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显性性状,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个体表现隐性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

45、上位作用(epistatic effect):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

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

46、显性上位: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

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起遮盖作用的是显性基因称为显性上位。

47、隐性上位: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

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隐性基因,则称为隐性上位。

48、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指一对基因本身不表现性状,当其处于显性纯合

或杂合状态时,却能够使另一对显性基因不起作用。

49、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50、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现象。

51、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51、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52、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53、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54、干扰(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55、符合系数: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56、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

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

57、连锁群(linkage 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58、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59、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60、性连锁(sex linkage):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

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61、交叉遗传:父亲的性状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的现象。

62、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

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63、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

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64、缺失(deletion或deficiency):是指染色体本身丢失了一段。

65、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因而引起变异的现象。

66、位置效应:基因由于交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的改变现象。

67、剂量效应:即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就越显著的现象。

68、倒位: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某一区段发生颠倒,而后又愈合的一类染色体变异。

69、易位(translocation):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节段转移的现象。

70、假显性:(pseudo-dominant):和隐性基因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

失了,个体就表现出隐性性状,(一条染色体缺失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便会表现出来)这一现象称为假显性。

71、假连锁:两对染色体上原来不连锁的基因,由于靠近易位断点,易位杂合体

总是以交替式分离方式产生可育的配子,因此就表现出假连锁现象。

72、染色体组(Genome):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每个

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连锁基因,构成—个完整体系,缺少任何一条均会造成不育或变异。

73、整倍体(Euploid):指具有基本染色体数的完整倍数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74、单倍体: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75、同源多倍体:由同一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含有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76、异源多倍体[双二倍体] (Allopolyploid):指染色体组来自两个及两个以上

的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的杂种经染色体加倍而来的。

77、非整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上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的细胞,组织和个体,称为非整倍体。

78、超倍体;染色体数多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如:三体、四体、双三体等。

79、亚倍体:染色体数少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如:单体,缺体,双单体等。

80、缺体:缺掉一对或一对以上同源染色体的个体,2n-2或(n-1)”表示。

81、单体:缺失掉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82、“Turner氏综合症” (性腺发育不全):性X染色体单体,45,X0。

83、三体:指二倍体的染色体组中多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84、先天愚型 (Down 氏综合征) 21 三体型: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

病,核型为47,+21,患儿的核型中比二倍体(46)多了一条第21号染色体

85、影印培养法: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常用方法。把长有许多菌落的母培养皿

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圆木柱上,然后把这一“印章”上的细菌一次接种到一系列选择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

86、原噬菌体(prophage):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菌

染色体中。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称为~~。

87、溶原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胞,也称溶原体。

88、转化(transformation):指细菌细胞(或其他生物)将周围的供体DNA,摄入

到体内,并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89、感受态(competence):细菌吸收外源DNA时的生理状态。

90、接合(coniugation):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91、性导(sexduction):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92、F’因子(F prime factor):整合到染色体上F因子,在切除中分离出携带

部分染色体片段,这种带有染色体基因的附加体称为F’。

9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即细菌

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

94、普遍性转导:能够转导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

95、转导体:具有重组遗传结构的细菌细胞。

96、共转导(并发转导)(cotransduction):两个基因一起被转导的现象称。

97、流产转导: 转导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既不与受体基因组发生交换,

又不随细胞DNA复制而复制,而是很稳定地存在于细胞之中现象。

98、局限转导:由温和噬菌体(λ、)进行的转导称为特殊转导或限制性转导。

以λ噬菌体的转导,可被转导的只是λ噬菌体在细菌染色体上插入位点两侧的基因。

99、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供体,提供遗传物质。

100、F- 菌株:不带有F因子的菌株,只能作为受体,接受遗传物质。

101、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102、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既可转移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又可转移F因子。 103、正超螺旋:两股以右旋方向缠绕的螺旋,在外力往紧缠的方向捻转时,会

产生一个左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力捻转造成的胁变。这样形成的螺旋为正超螺旋。

104、负超螺旋:两股以右旋方向缠绕的螺旋在外力向松缠的方向捻转时,产生

一个右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力捻转造成的胁迫。这样形成的超螺旋为负超螺旋。

105、复制子(replicon):在每条染色体上两个相邻复制终点之间的一段DNA叫做复制子。

106、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核苷酸顺序,特定的氨基酸是由1

个或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

107、简并(degeneracy):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108、中心法则(centraldogma):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

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DNA的复制过程。

109、转录:以DNA为模板形成mRNA的过程。

110、转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111、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

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应关系。

112、正向突变(forward mutation):野生型基因经过突变成为突变型基因的过程。 113、回复突变(back mutation):突变型基因通过突变而成为原来野生型基因。 114、复等位基因( multiple alleles ):由同一基因位点经多方向突变产生的三个或

三个以上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位内不同位点改变形成许多等位基因,即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基因内部不同碱基改变的结果。

三体摘抄(篇五)
《经典阅读》

三体摘抄(篇六)
《寒假阅读书目》

寒假阅读书目

一、 所有人必读之书

《苏东坡传》(林语堂)

二、以下诸书,文科班同学选读2本,理科班同学选读1本。(诸君请择其未读者)

小说类

《三体》 《刘慈欣短篇小说集》

《许三观卖血记》 《活着》

《新参者》 《狼图腾》

《城南旧事》 《北京法源寺》

散文类

《像自由一样美丽》 《黑色的孤独》

《送你一颗子弹》 《让“死”活下去》

《带一本书去巴黎》 《三杯茶》

《瓦尔登湖》 《半生为人》

历史类

《明朝那些事》 《往事并不如烟》 三、成果汇报

然则何以证明诸君细细阅读了呢?以下成果均可以作为凭证:

1.读书报告或读书札记(札记者,有摘抄,有感悟也);

2.拍一段视频,内容是家庭关于所阅读书籍的讨论交流;

3.若喜欢画画,不妨画若干幅连环画来表现书籍内容;

4.做一张精美的手抄报;

5.针对书籍章节内容,出10道选择题并给出答案解释;

6.其他可证明你细细阅读的形式„„

最后,祝诸位假期充实,春节愉快,开学踏实。

北京市和平街一中高二语文组

2015.1.29

三体摘抄(篇七)
《【读书札记】摘抄蒋方舟《大城市里的死与生 》》

【读书札记】摘抄蒋方舟《大城市里的死与生 》

前段时间看美剧《纸牌屋》,男主人公的老婆每天早晨都有晨跑的习惯,有一天,她非常自然地跑入了社区的公墓当中。

这个镜头让我印象很深刻。在国外旅游,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社区周围常常可以看到或大或小的成群墓地,其实也不甚肃穆,很多墓前杂草丛生,但感觉并不恐怖凄凉,反而很自然。我每路过一处墓地,总是进去转一圈,是出于非常自私的目的:在死去的人当中,能非常确凿地感受到自己在活着。

我曾经看过一个建筑设计,德国西部的迪伦镇,镇东部墓园已开放成公共公园,公园的墓地间修了一个咖啡馆,人们在那里或交流,或回忆。咖啡馆四周都是反射玻璃,墓地景观投射在玻璃上,生者被逝者包围,两者融为一体,只觉得清新和温柔。

比起西方国家,中国城市却少见墓地。

可能有人会说这属于中西方文化差距,是西方笃信基督教的缘故。可是在东方的日本,东京随处可见没有围墙的一小片墓地。日本的墓地上立着方柱形的石碑,后面还插着象征佛塔的长条木板。曾经看过旅日作家李长声的文章,介绍日本的丧事都由所属的寺庙操办,丧葬费很贵,全国平均大概为14万人民币,而且墓地不能买,只能租。

我想起中国的坟地。前年年底,我爸打电话,说老家拆迁,把我爷爷奶奶的祖坟给迁了,补偿2000块钱,让我在网上发帖反映一下这件事。我爸一向害怕我惹事,这回反倒是我劝他还是忍让算了。活人被拆迁尚且难反抗,更何况死人。

这是在偏远的小城镇,尚容不下墓地。更毋论大城市了,在中国的大城市,不仅仅看不见墓地,甚至没有什么公共悼念的空间。

我第一次有公共悼念的概念,是去年到爱丁堡的某个公园,看到隔几步就有一个长椅,长椅上刻着“纪念我的爱妻/亡父„„”等字样,这才发现“哀思”这件事不必凄凄惨惨戚戚。死亡为生者提供便利,这事并不晦气。

北京这座城市,除了远郊的八宝山,其他与生死相关的建筑,便只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可它除了虚构的威严,并不给人其他任何感受,政治化的死亡属于政治,不属于人。

城市里的人,距离死亡越来越远了。“死”沦为修辞学的意义,而在日益鲜亮现代的城市里,除了冬夜街头偶现的路有冻死骨,死亡已不见其具体体现。 古人以“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为挽联,天地间的逍遥山水、清流茂林、良辰美景,生者与逝者共享。现在的人,在人死后烧些纸糊的豪宅豪车,

以及劣质得可笑的大面额冥币,与其说是为了逝者,倒不如说是为了欺骗自己:死者生活在另一个比三体星还要遥远而未知的世界里。

人是否觉得死亡可怕,在于与它的亲近程度。作家三毛曾经写过自己逃学去坟场读书,因为坟场安静,她写:“世上再没有跟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他们都是很温柔的人。”越逃避死亡,就越恐惧死亡。

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作家,曾经讲述,“在北京,最怕去经八宝山那个方向。回老家最害怕看见瘫坐在村口晒太阳的老人和病人。”他去八宝山为谢世的老作家送行,回来后连续三个晚上失眠烦恼,“后悔不该去那个到处都是“祭”字、“奠”字和黑花、白花的地方。”

我小时候,我爷爷逝世,我回老家参加他的葬礼。不知出于什么缘故,我始终哭不出来,后来我父亲一把掀开盖在爷爷尸体上的白布,我看着他苍黄瘦削的脸,一下子就哭出来了。这泪水不是出于悲伤,而是出于恐惧。死亡对我来说,因为陌生,所以惊悚。可是,死亡真的陌生么?

它在我们周遭每天都发生,缓慢侵蚀着生的力量,生命的虚弱、干涸、消遁一刻不停地发生。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永远如是。可是我们愿意去想光明的生的情景,而逃避着死亡的念头。我们厌恶思考从“死”里获取对于我们的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而把它缚在压抑的潜意识中。

如何看待死,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生。读日本中世纪武士道的原典《叶隐》,有四个字在我脑中一直挥之不去:“向死而生”。我想,不以延长寿命为目标的人生,大概会有些不同吧。三岛由纪夫对此的解读我谨记在心:“我们汲汲以求生之美的同时,倘若过于倔强于生,我们须了然我们恰可能背离我们生之大美。”

初二:侯翔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无知的谚语

最新成考报名

  • 年轻励志文章
  • 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_人生哲理...
  • 名人自律成功的故事
  • 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6个
  • 成功人士的英文故事
  • 古人失败后成功的故事
  • 变通达到成功的故事_变通走向成功的故事
  • 科比的成功故事_科比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