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经典论语名言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2    阅读:

篇一:《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论语》名句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侍奉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孔子教育人们,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以便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子之道。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只有对父母孝敬有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让年事已高的父母无人照顾,还要牵挂远在他乡的子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

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经典论语名言

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经典论语名言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经典论语名言

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篇二:《《论语》经典名句》

一、《论语》中关于儒家思想的经典名句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篇》)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论

语〃卫灵公篇》)

3、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经典论语名言

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篇》)

4、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篇》)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篇》)

6、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

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篇》)

9、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篇》)

10、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八佾篇》)

(八佾(yì):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八八

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六佾,大夫四佾。)

二、《论语》中关于教育思想的经典名句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

(《论

语〃学而

篇》)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篇》)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 (《论语〃为政

篇》)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篇》)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

为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篇》)

7、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篇》)

8、 子曰:‚不愤不汽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愤:心求通

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论语〃述而篇》

9、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

公篇》)

1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篇》)

三、《论语》中关于为人处事的经典名句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

语〃学而篇》)经典论语名言

2、子曰:‚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

仁篇》)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论

而篇》)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篇》)

1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

尔》)

12、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

篇》)

13、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篇》)

(译文: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轻浮。文采和朴实

想适当,这才是个君子。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多用来指人文雅

有礼貌。)

14、 知者乐水,仁这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篇》)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篇》)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篇》)

13、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篇》)

14、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篇》)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篇》)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

18、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篇》)

19、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篇》)

20、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篇》)

2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篇》)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篇》

2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

2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

2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为政》)

26、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

27、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篇》)

2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

四、富于情感生命鲜活的孔子

1、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篇》)

(杇:wū,泥工抹墙的工具叫杇,把墙壁抹平也叫杇。 何诛:责备什么呢?)

2、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篇》

3、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篇》

4、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宪问篇》)

(译文:孔子道:‚没有人知道我呀!‛自贡道:‚为什么没有人知道您呢?‛孔子道:‚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知道我的,知识天吧!‛)

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言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篇》)

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1‛ 《论语〃雍也篇》

(译文:孔子去和南子相见,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道:‚我假若不对的话,老天厌

弃我!老天厌弃我!‛)

篇三:《《论语》经典名句》

一、《论语》中关于儒家思想的经典名句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篇》)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论语·卫灵公篇》)

3、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篇》)

4、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篇》)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篇》)

6、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篇》)

9、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篇》)

10、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八佾篇》) (八佾(yì):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六佾,大夫四佾。)

二、《论语》中关于教育思想的经典名句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篇》)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 (《论语·为政篇》)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经典论语名言

篇》)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篇》)

7、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

而篇》)

8、 子曰:“不愤不汽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愤:心求

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论语·述而篇》

9、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

灵公篇》)

1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三、《论语》中关于为人处事的经典名句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2、子曰:“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篇》)

1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尔》)

12、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篇》)

13、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

也篇》)

(译文: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轻浮。文采和朴实想适当,这才是个君子。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多用来指人

文雅有礼貌。)

14、 知者乐水,仁这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

也篇》)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篇》)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篇》)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篇》)

13、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篇》)

14、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篇》)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篇》)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

18、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篇》)

19、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篇》)

20、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篇》)

2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篇》)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篇》

2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

2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

2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为政》)

26、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

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

27、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篇》)

2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

四、富于情感生命鲜活的孔子

1、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篇》)

(杇:wū,泥工抹墙的工具叫杇,把墙壁抹平也叫杇。 何诛:责备什么呢?)

2、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篇》

3、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篇》

4、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宪问篇》)

(译文:孔子道:“没有人知道我呀!”自贡道:“为什么没有人知道您呢?”孔子道:“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知道我的,知识天吧!”)

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言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篇》)

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1” 《论语·雍也篇》

(译文:孔子去和南子相见,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道:“我假若不对的话,老天厌弃我!老天厌弃我!”)

据说汉人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不知这种说法从何而来,不过现代人取名字确实很喜欢引经据典。这是好事。今人多有数典忘祖的倾向,外国语大学遍布全国,却不曾听说有一个国学学院(据说有还是有的,不过都相当低调)。取名的时候,终于想到祖宗了,于是临时抱佛脚的不在少数。

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5、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炜:光彩。

7、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乱伦,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邦:国家。媛:美女。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12、朝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篇四:《论语经典名句》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经典名句。”——<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淡泊名言

最新成考报名

  • 年轻励志文章
  • 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_人生哲理...
  • 名人自律成功的故事
  • 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6个
  • 成功人士的英文故事
  • 古人失败后成功的故事
  • 变通达到成功的故事_变通走向成功的故事
  • 科比的成功故事_科比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