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曾国藩格言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6    阅读:

曾国藩格言篇一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人生哲理名言

●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曾国藩

●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曾国藩

●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曾国藩

●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曾国藩

●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曾国藩 ●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曾国藩

●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曾国藩

●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曾国藩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曾国藩

●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曾国藩

●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曾国藩

●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曾国藩

●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曾国藩

●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曾国藩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曾国藩

● 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曾国藩 ●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曾国藩

●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曾国藩

●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曾国藩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曾国藩

● 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曾国藩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曾国藩

●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曾国藩

●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曾国藩

●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曾国藩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曾国藩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曾国藩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

● 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曾国藩 ●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曾国藩

●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曾国藩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曾国藩

●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曾国藩

●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曾国藩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曾国藩

●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曾国藩

●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曾国藩

●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曾国藩 ●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曾国藩

● 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曾国藩

●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曾国藩 ●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曾国藩

●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曾国藩

●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曾国藩

●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曾国藩

● 行事常思退一步。 ——曾国藩

●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曾国藩

●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曾国藩

●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曾国藩

●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曾国藩

●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曾国藩

●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

道矣。 ——曾国藩

●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曾国藩 ●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曾国藩

●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曾国藩

●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曾国藩 ●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曾国藩

●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曾国藩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曾国藩

●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曾国藩

●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曾国藩

● 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曾国藩

●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曾国藩

● 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曾国藩

●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曾国藩

● 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曾国藩

● 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曾国藩

●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曾国藩

● 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曾国藩

●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曾国藩

●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曾国藩

●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曾国藩

●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曾国藩

●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曾国藩

● 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曾国藩

●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曾国藩 ● 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曾国藩

●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曾国藩

●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曾国藩

●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曾国藩

●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曾国藩

● 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曾国藩

●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曾国藩

● 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曾国藩

●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曾国藩 ● 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曾国藩

●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曾国藩 ●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曾国藩

●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曾国藩

●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曾国藩

●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曾国藩

●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曾国藩

● 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曾国藩

● 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曾国藩

●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曾国藩

● 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曾国藩

●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曾国藩

●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曾国藩

●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曾国藩

●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曾国藩

●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曾国藩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曾国藩 ●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曾国藩

●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曾国藩

●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曾国藩

●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曾国藩

●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曾国藩

●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曾国藩

●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曾国藩 ●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曾国藩

● 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曾国藩

●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曾国藩

●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折”去“斤”加“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吾将书绅带以自警,刻盘盂而思防。岂若长存于座右,庶凤夜之不忘。 ——曾国藩

●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曾国藩

●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曾国藩 ●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曾国藩

● 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曾国藩

●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曾国藩

●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曾国藩

● 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曾国藩

● 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曾国藩

● 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曾国藩 ● 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曾国藩 ●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曾国藩

● 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曾国藩

● 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曾国藩

● 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曾国藩

●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曾国藩格言篇二
《曾国藩名言警句》

曾国藩名言警句

◎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侍亲以得欢为本”。

◎ 人德八本:“习勤、崇俭、 谦谨、敬恕 、毋贪、去私 、专一、有恒”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 甘苦自得。

◎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

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人伦明,则礼乐兴。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曾国藩名言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流水高山心自知

这些年来与官场内部以及与绿营的争斗,其实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 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它要做到全无形迹之嫌, 全无斧凿之工。” ——这是在唐明浩先生的书里找到的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

家有万金,不如进德修业可靠

人 之质 由于天生就有 本性难改 唯有读书可以改变★★★→→→曾国藩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

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家业之兴在于“勤”“敬”二字。

能“勤”能“敬”,虽在乱世,亦

有兴旺气象,能“勤”能“敬”,

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曾国藩

这是曾国藩对他弟弟增国荃说的

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术,天亦不能为贤主更生异人!!!

苟能读书者,则无地不可。

框扶社稷,功高盖世!

一日无进境,则日日渐退矣!

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

107)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曾国藩

108)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

109)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110) 谦则不招人忌,恭则不招人侮。--曾国藩

111) 人才何常?褒之则如甘雨之兴苗,贬之则如严霜之凋物。--曾国藩

112) 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曾国藩 113) 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

114) 诚则金石所穿。--曾国藩

115) 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曾国藩

116)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曾国藩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中华完人!!!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二着修业

☆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曾国藩格言篇三
《曾国藩格言名言 人生第一是行善积德》

曾国藩格言名言:人生第一是行善积德

曾国藩,成就大事业的榜样,堪称近代圣贤。他总结一生的经历,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你要成就大事业,你就必须志向远大、行善积德。所以,曾国藩时刻告诫家人,多做善事、救助贫困等,所以曾国藩整个家族得以旺盛发展。行善积德,不仅让一个人家庭幸福、成就事业,而且会让一个人开心快乐、心想事成。你要经常反思,你做了多少善事?.....

---- 诸葛长青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毛泽东、蒋介石,都很崇拜一个湖南人。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诸葛长青研究发现,曾国藩的成功,除了他自己奋斗之外,与他祖辈行善积德离不开,曾国藩祖上原本世代务农,没有显达之人。后来,他的祖辈们多做善事、行善积德,所以才有了曾国藩的事业成就。

很多人询问曾国藩,你为什么有如此成就。曾国藩说,无非是祖辈积德、自己奋斗罢了。而祖辈积累的福德,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人行善积德十分重要。

诸葛长青建议大家认真看看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格言,他的一生,只不过是行善积德、勤奋修身、妥善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罢

了。所以,只要行善积德,你就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每天你都要反思自己,行善积德了吗?

诸葛长青认为,行善积德可以让你积福报、有智慧,有了福报、智慧,你还能不成功吗?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无非是祖辈积德、自己积德罢了。

●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诸葛长青:一个人必须有志向、有目标,必须行善积德,否则,你这艘船要行驶到哪里去呢?你这艘船如何安全行驶呢?) ● 君子养心以静。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旁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动,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曾国藩(诸葛长青: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孔子也把修身当做人生第一要务)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的唯一靠山就是多行善积德)

●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曾国藩

●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曾国藩

●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曾国藩

●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一世,当谦虚谨慎、不可张狂,否则必会陷入毫无意义的杂乱之中)

●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曾国藩

●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人皆有优点缺点,要多看别人长处、少看别人短处。)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曾国藩

(诸葛长青:忠孝仁义,符合天道,所以能长久)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曾国藩

●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曾国藩

●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曾国藩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行善事,当默默行动,不可张扬,一旦张扬,那么你就失去了功德)

●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曾国藩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当以谦虚谨慎为本,不可以骄傲自大)

●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曾国藩(诸葛长青:大丈夫当胸怀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曾国藩(诸葛长青:知足常乐)

●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曾国藩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曾国藩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诸葛长青:什么人最有能力最具威慑力?那就是至诚之人)

●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曾国藩(诸葛长青:上天于让一个人有成就,一定会全面考验他,一定会用种种事情磨练他,能够承受磨练,进而继续奋斗的,必定成就大事业)

●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千万不要骄傲)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曾国藩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曾国藩

●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曾国藩(诸葛长青:拜师学艺家朋友,应当与贤德之人、高雅之

曾国藩格言篇四
《曾国藩励志格言》

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曾国藩有很多大智慧,值得我们持续学习、反复思考、认真实践,可以作为终生的老师。

一、读书篇(多读书可以开智慧)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二、治学篇(治学需要坚强的心、博学多才)

1、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2、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励志

3、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4、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三、修身篇(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1、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2、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3、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4、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5、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6、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7、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8、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9、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0、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四、处世篇(在社会,灵活机动)

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五、家教篇(教育家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2、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3、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

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4、谦以保泰,谦以进德——“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劳而逸,谦而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个谦字。”

曾国藩格言篇五
《曾国藩之数字箴言精华版》

曾国藩之数字箴言精华版

曾国藩是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一生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修身

四课: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慎独”指一人独处,无人管束时尚能严格要求自己。曾曰:“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主敬”讲人的精神状态,状态好坏,直接决定事业的成败。“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求仁”在儒家极为重要,曾曰:“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习劳”与勤劳而后憩息同样内涵,即以劳动来换取社会的认同,抨击不劳而获。“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天道三恶: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

为人之道四知:知命、知礼、知言、知仁。

知命,就是懂得命运,告诉人要识时务,面对现实,要了解与顺应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而不应与之违背,明确人生的道义与职责;知礼,就是懂得礼法,维护社会秩序,然后才能立足于社会;知言,就是如果不懂得分析辨别别人的言论,就无法认识了解他人;知仁,曾国藩自己解释:仁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道也。立者足以自立也,达者四达不悖,远近信之,人心归之。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诸人”,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皆恕也、仁也。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故吾于三知之外,更加“知仁”。

凉德三端:闻人有恶德败行,听之娓娓不倦,妒功而忌名,幸灾而乐祸,此凉德之一端也;人受命于天,臣受命于君,子受命于父,而或不能受命,居卑思尊,日夜自谋置其身于高明之地,譬诸金跃冶而以镆邪干将自命,此凉德之二端也;胸苞清浊,口不臧否者,圣哲之用心也,强分黑白、遇事激扬者,文士轻薄之习、优伶风切之态也,而吾辈不察而效之,动辄区别善恶,品第高下,使优者未必加劝,而劣者几无以自处,此凉德之三端也。

课心课身六法:敬、恕、诚、静、勤、润。

曾讲:德成,以谨言慎行为要,而敬、恕、诚、静、勤、润六者,缺一不可。敬,是庄敬,恕,是宽恕、仁厚之意,诚,是诚信,静,是心静,无私心杂念之意,勤,是勤劳,润,无

确切解释,似为圆通之意。

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勤、俭、刚、明”四字皆求诸己之事;“孝、信、谦、浑”四字皆施诸人之事。孝以施于上,信以施于同列,谦以施于下,浑则无往不宜。

欲求养气,不外“自反而缩,行慊于心”两句;欲求行慊于心,不外“清、慎、勤”三字。因将此三字多缀数语,为之疏解。“清”字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勤”字曰: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此十二语者,吾当守之终身,遇大忧患、大拂逆之时,庶几免于尤悔耳。

治家

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宴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不妄语,就是不随便说话,收发有度。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表现出来就是“妄语”,说空话,说探头话,说不着边际话,或撒谎吹牛。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八字家训: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医药,不信地仙。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三召杀:巧召杀,忮召杀,吝召杀。

为政、治事

得人四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治事四端:经分、纶合、详思、约守。

“夜与李申夫论营务处之道:一在树人,一在立法。有心人不以不能战胜攻取为耻,而以不能树人立法为耻。树人之道有二:一曰知人善任,一曰陶熔造就。”

带兵之道四字:勤、恕、廉、明。

将才四大端:知人善任、善觇敌情、临阵胆识、营务整齐。

曾国藩畅论治军的要诀,归纳将才四大端,这四端讲的是行军打仗知人用人、熟悉敌情从而知己知彼、在临阵时的胆识和具体发挥、日常营务管理四个方面。

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曾国藩杂文《格言四幅书赠李芋仙》解释:身到者,如吏则亲验命盗案,亲查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冒矢石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先要擘得开,后要括得拢是也。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是也。手到者,于人之短长,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是也。口到者,于使人之事,警众之辞,既有公文,又不惮再三苦口叮咛是也。

《劝诫浅语十六条》杂文: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州县之道四要:一曰整躬以治署内,一曰明刑以清狱讼,一曰课农以尽地力,一曰崇俭以兴廉让。

将领之道四要:一曰戒骚扰以安民,一曰禁烟赌以儆惰,一曰勤训练以御寇,一曰尚廉俭以率下。

委员之道四要:一曰习劳苦以尽职,一曰崇俭约以养廉,一曰勤学问以广才,一曰戒傲惰以正俗。

绅士之道四要:一曰保愚懦以庇乡,一曰崇廉让以奉公,一曰禁大言以务实,一曰扩才识以待用。

相人

相人之法十二字,六美:长、黄、昂、紧、稳、称;六恶:村、昏、屯、动、忿、遯。长,是指身材;黄,是指肤色;昂,是振奋的样子;紧,是指收束;稳,是指平稳、妥贴、把握;称,是指轻重、协调。六恶中,村,是指粗俗;昏,是指愚昧,惑乱;屯,字意为困苦,此处似指自私;动,静和稳的反意;忿,是指不平衡,易激动;遯,是逃、避的意思。曾相人之法一些口诀抄录: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艺文、求学

读书三要: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致弟信中名言: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读书之法四字:看、读、写、作。曾国藩为学四字: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

古文八言:阳刚之美曰雄、直、怪、丽,阴柔之美曰茹、远、洁、适。

雄:划然轩昂,尽弃故常;跌宕顿挫,扪之有芒。

直:黄河千曲,其体仍直;山势若龙,转换无迹。

怪:奇趣横生,人骇鬼眩;易玄山经,张韩互见。

丽:青春大泽,万卉初葩;诗骚之韵,班扬之华。

茹:众义辐凑,吞多吐少;幽独咀含,不求共晓。

远:九天俯视,下界聚蚊;寤寐周孔,落落寡群。

洁:冗意陈言,类字尽芟;慎尔褒贬,神人共监。

适:心境两闲,无营无待;柳记欧跋,得大自在。

曾国藩说:偶思古文、古诗最可学者,占八句云:诗之节,书之括,孟之烈,韩之越,马之咽,庄之跌,陶之洁,杜之拙。

书法八端

阳德之美四端:曰直,曰觩,曰勒,曰努。

阴德之美四端:曰骩,曰偃,曰绵,曰远。

阳德之美中,有此四种情况:直,就是直笔正直不弯;觩,就是弯笔象兽角弯曲的样子;勒,就是横画须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努,就是竖笔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故须直中见曲势。阴德之美中,有此四种情况:骩,纡回曲直之意;偃,偃卧而有力;绵,连绵不断;远,意态久远,回味无穷。

生平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矣,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一耻也;每作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搁殊多,三耻也。

养生

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

三戒:一戒吃烟,二戒妄语,三房闼不敬。

下手三事:曾国藩:“此刻下手工夫,除谨言、修容、静坐三事,更从何处下手?” 养生六事: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养生四字:“视、息、眠、食”,“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节,“眠”必虚恬。

---------------------------

带兵之道四字:勤、恕、廉、明

将才四大端:知人善任、善觇敌情、临阵胆识、营务整齐

这里所列的带兵之道四字是曾国藩在与表弟彭毓桔谈话时说的,他并且作了记载,这四字意义很明显,领导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勤勉辛劳,宽厚仁爱,清正廉明,明察秋毫,这不仅是带兵打仗的人应具有的资质,而且是每一个领导者应具有的资质。

曾国藩在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晚上写了封信给曾国荃,畅论治军的要诀,就归纳了以上将才四大端,这四端讲的是行军打仗知人用人、熟悉敌情从而知己知彼、在临阵时的胆识和具体发挥、日常营务管理四个方面。可以看得出来,曾国藩绝不仅仅是一介书生,他的兵法也是非常厉害的。

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这五到,出自于曾国藩的一篇杂文《格言四幅书赠李芋仙》,他自己对这五到作了详细解释:身到者,如吏则亲验命盗案,亲查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冒矢石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先要擘得开,后要括得拢是也。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是也。手到者,于人之短长,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是也。口到者,于使人之事,警众之辞,既有公文,又不惮再三苦口叮咛是也。

他的这五“到”不外乎“勤勉”二字,他自己做到了,但他还是兢兢业业地告诫同僚,也要这样去做。在他的另一篇《劝诫浅语十六条》杂文中,他又作了细细述说: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

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州县之道四要:一曰整躬以治署内,一曰明刑以清狱讼,一曰课农以尽地力,一曰崇俭以兴廉让。

将领之道四要:一曰戒骚扰以安民,一曰禁烟赌以儆惰,一曰勤训练以御寇,一曰尚廉俭以率下。

委员之道四要:一曰习劳苦以尽职,一曰崇俭约以养廉,一曰勤学问以广才,一曰戒傲惰以正俗。

绅士之道四要:一曰保愚懦以庇乡,一曰崇廉让以奉公,一曰禁大言以务实,一曰扩才识以待用。

凭以上四个“四要”,说曾国藩是高明的政治家当之无愧,他从文官到武官,从军队到地方,各个方面他都就具体事务作了提炼,而且这些提炼通俗易懂,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在当时,这些条目的实用性是相当强的。

相人

曾国藩是位相人高手,在当时即被人称道,现在流行一本书叫《冰鉴》,这本书的作者其实不是曾国藩,但人们还是认为是曾国藩写的,可见曾国藩相人术的影响。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他的相人术并不是特重于推断吉凶,而是推断人的心术、品行居多。现在很多人根据面相而去测吉凶,这是流于迷信,而根据人的容貌气色去推断他的心术品行却是一种用人绝学。 相人之法十二字,六美:长、黄、昂、紧、稳、称;六恶:村、昏、屯、动、忿、遯

上面这相人十二字,长,是指身材;黄,是指肤色;昂,是振奋的样子;紧,是指收束;稳,是指平稳、妥贴、把握;称,是指轻重、协调。六恶中,村,是指粗俗;昏,是指愚昧,惑乱;屯,字意为困苦,此处似指自私;动,静和稳的反意;忿,是指不平衡,易激动;遯,是遁的异体字,是逃、避的意思。

曾国藩相人之法还有一些口诀,抄录如后: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艺文、求学

在读完曾国藩的全部文字时,我们惊奇的发现,他和毛泽东主席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人都是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战略家,而且还是书法家、文学家、诗人。这其中,因为两人都是湖南人,毛是不是受了曾的影响,不言而喻。

现在我们就曾国藩文人的一面来进行评析,探讨一下他作为学者、书法家、文学家、诗人而对这些领域的见解。同样,他在这方面的数字箴言也不少,并且相当具有代表性、经典性。 读书三要: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的信中说了这段名言: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格言篇六
《我喜欢的曾国藩名言》

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 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 “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

·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 曾国藩名句

· 夫为善易,积善难。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厌,久焉而不倦。幽隐无人知而不间,招世之疾逢时之患而不变。是故根诸心,诚诸言行,与时勉勉,不责其功夫,然后亲友信之,国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积未至,其畴能与于斯乎?

·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 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 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 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 曾国藩语录

·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 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 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 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 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 曾国藩语录

·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 曾国藩名言

·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 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 曾国藩名言

·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 曾国藩名句

·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 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 曾国藩名言

·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 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 曾国藩名句

·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 曾国藩名句

·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 曾国藩名句

·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 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 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 曾国藩名言

· 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 曾国藩语录

·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 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 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 曾国藩名句

·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 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 曾国藩名句

·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 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曾国藩格言篇七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

识己•修身齐家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切身日日用得着的,不过一二句,所谓守约也。

人世艰苦之境,宜以宽字自养。 棘手事,需耐烦。千万忍耐,忍耐千万。

心至苦,事至盛。

精神愈用则愈出,智慧愈苦则愈

明。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难。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得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私心自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渐弱。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凡世家弟子,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

头。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内心清静,自有远大。

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一家俱

有衰象。

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思与学不可偏废。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为人须先立坚卓之志。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

曾国藩格言篇八
《曾国藩名言》

●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曾国藩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曾国藩

●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曾国藩

●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曾国藩

●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曾国藩

●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曾国藩

●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曾国藩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曾国藩

● 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曾国藩

●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曾国藩

●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曾国藩 ●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曾国藩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曾国藩

● 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曾国藩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曾国藩

●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曾国藩 ●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曾国藩

●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曾国藩

曾国藩格言篇九
《曾国藩名言》

曾国藩名言: 2010年10月15日曾国藩名言:曾国藩名起显赫的大奸臣,是历史对他的评价,但其为人处世的成功之处值得后人借鉴. 曾国藩名言:“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家勤则兴,人勤则健”。“侍亲以得欢为本”。 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人德八本:“习勤、崇俭、 谦谨、敬恕 、毋贪、去私 、专一、有恒”,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 甘苦自得。 ◎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

辱。 ◎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人伦明,则礼乐兴。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 人之所学,不

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简介:曾国藩( 1811~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适曾国藩因母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此后用兵更为谨慎。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1860年清军江

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 中国智慧之一:人格修炼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政客最为显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仕功的建立。 曾国藩活了62岁。他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一个偏僻的农民家庭,家里五百年来没有一个人有过科名,父亲考了17次,才在43岁那年中了一个秀才。曾国藩五岁发蒙,23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然后通过三次考试才在28岁那年中进士点翰林。30岁时,由北京城里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起步,只用七年,就官至二品,这在湖南是空前绝后的。两年后,他做了吏部侍郎。一辈子做到这样的大官,已经是祖宗三代集大福了。三年时间他在清朝六个部兼过五个部的副部长,除了财政部,干过吏部、工部、刑部、礼部侍郎,他很会做官,官声很好。他有一回一次升了4级。42岁以一介书生而封万户侯,一大学士,中国男人最大的理想———封侯拜相,他都做到了。 曾国藩的修身,人格修炼对他事业有帮助。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他靠人格的魅力成为卓越的领袖。有极高的威望,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麾下,幕僚多达三四百人,当时第一流人才都是出自他手下。野史记载,许多新科进士不愿意履朝廷之任而愿意进入两江总督的幕府,曾国藩的一个手令就可以使他们千里趋之。 他如饥似渴读很多实学的书,使他一生能够遍兼五个部的部长。培养自己的声望、知名度,当时没有媒体,没有电视,他靠什么呢?靠诗文。三十岁时他自信诗已经达到很高的地步。在北京城里的知识分子圈和他的家乡湖南知识分子圈中建立了自己的声望,回到湖南一呼百应。还有无数反映民生的奏折,老百姓喜欢不喜欢?有政治

之心的知识分子喜欢不喜欢?真正想为国家做一点事的官员也不会反对。这些奏折副本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使得曾国藩建立了很高的社会声望。 中国智慧之二:韬光养晦曾国藩的事业成功之道,再一点,就是大功不举。翻开中国的史册,常见这样的一些故事,与人相处共患难易,共成功难,功高震主。尤其是在拥有生杀大权的君王面前,你有大的功劳更是很难。还有同事的眼红嫉妒,从古以来建立大功又得善终的不多。 54岁他经过十几年的千辛万苦打下南京,朝廷在封赏之余,又对他手下的十几万湘军保持高度警惕。一面在颂扬,一面又在挑拨离间,恨不得一棍子打死。曾国藩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是处于很险恶的政治局面中。 曾国藩很清晰地洞察到这样的局面,他淡化自己头上的光环,尽可能地缩小自己被射中的目标。他将功劳归之于朝廷,归之于友军,而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声称做得不够。大量裁撤湘军,90%的湘军被裁撤。他恢复乡试,赢得了世人的称赞,渡过了表面风光,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险恶的政治阶段。 中国智慧之三:阴阳之道曾国藩最大的成功原因,指导曾国藩思想理论基础,是中国的哲学阴阳调和。曾国藩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将易经读通了,他多次在家书中说到自己在易经里读通了一个道理“削息赢满”,也就是易经说的一阴一阳为之道。 易经集中了中国古代最高的智慧,阴和阳两个符号来代表宇宙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立而相关的现象。比如说天和地、白天和黑夜、生和死、男与女或者是雄与雌、公与母,还有进与退、人生的顺利与坎坷。还可以推导出人之心与理、科学与艺术,宇宙间和人类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对立但是互相又不能够离开的现象,这是我们中国古人一个很伟大的发现,而且很聪明用阴和阳来代表。 曾国藩从此悟出什么东西呢? 他认为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富贵、地位、权势,一切好的东西可以把他比之为放在阳的范畴,那么一切坎坷、不利、退让、宽容、厚道别人、自己压抑,这许多方面归为阴的范畴,这样两个东西要互补、要调和。曾国藩很早就认为自己阳的方面很多了,他说已经做了中级官员之后,祖父、祖母、父母都在,而且还有儿子女儿,兄弟姊妹也都有,所以他就提出了要求缺,自己的享受、自己的功名享受要不够,这就是偏重阴的方面,来进行平衡。到晚年他干出很大的事业,阳已经不得了,所以他时时刻刻有一种恐惧之感,深怕因为阳刚太盛使自己陨灭,所以他说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长寿的少,所以

曾国藩格言篇十
《曾国藩励志名言录》

曾国藩励志名言录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禁大言以务实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8、无好小利

2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7、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9、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0、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6、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7、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9、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5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5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2、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53、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5、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6、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57、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8、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59、特患业之不精耳

60、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6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62、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3、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64、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65、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66、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67、人以气为主

68、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6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0、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7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7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73、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74、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75、须先立坚卓之志

76、家和则福自生

77、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78、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7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8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82、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83、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8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85、知足天地宽

86、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87、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88、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89、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9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9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9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9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94、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9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96、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97、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9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9、广其识则天下大

100、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101、小仁者,大仁之贼

102、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103、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104、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105、凡事豫则立

106、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107、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108、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109、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110、有其功,必有其效

112、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113、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14、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115、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1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17、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18、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119、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20、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121、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122、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123、勿过多怜悯

124、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25、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126、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

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127、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128、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29、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130、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131、人不可无缺陷

13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33、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134、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135、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3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37、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138、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139、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140、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141、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142、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143、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144、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45、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146、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14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48、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149、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50、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151、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152、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153、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154、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155、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156、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157、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158、思与学不可偏废

159、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160、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161、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162、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163、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164、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16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166、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67、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168、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169、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170、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171、处事宜决断

172、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173、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174、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75、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76、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177、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78、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79、好谈己长只是浅

1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8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82、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8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84、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85、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186、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87、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188、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89、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190、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191、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192、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93、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94、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195、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196、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9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198、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199、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20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年轻励志文章
  • 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_人生哲理...
  • 名人自律成功的故事
  • 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6个
  • 成功人士的英文故事
  • 古人失败后成功的故事
  • 变通达到成功的故事_变通走向成功的故事
  • 科比的成功故事_科比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