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红岩江姐名言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6    阅读:

红岩江姐名言篇一
《红岩--江姐》

红岩江姐名言篇二
《江 姐》

江 姐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红岩江姐名言篇三
《红岩》

《红岩》读后感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其实,只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我的心就开始沸腾了。

《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或许这就是真正的革命,牺牲才能换来胜利;或许这就是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心中最美的真理,他们早就置生死于度外。

读《红岩》时,我一直就有一个心声:“烈士们,当雄浑的国歌慢慢响起的时候,当五星红旗渐渐升起的时候,那一刻就证明你们是中国民族的骄傲,是中国民族的象征!”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姐。她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里,钻心刺骨的疼。敌人想通过逼供,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甚至没有一丝丝呻吟,反而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江姐说:竹签子是竹子做得,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泪眼婆娑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钢铁铸成的江姐站在面前,我需要仰起头才能看到她的全貌。

面对这些英雄,敌人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的我,在他们面前,感到深深的愧疚。想想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的我很容易就会被打败,总找借口说自己只是个小孩子。读了《红岩》之后,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以前常听老师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少先队员佩戴的红领巾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我几乎没有什么感受。现在,我的心震撼极了,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我把胸前的红领巾捧到鼻子前闻了又闻,仿佛真的嗅出了鲜血的味道。

《红岩》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迪,它为我树立了榜样,促使我成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我永远相信:在东方的土地上,红岩精神将放射出万丈光芒,普照全世界!

红岩江姐名言篇四
《江姐》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

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红岩江姐名言篇五
《走进红岩,了解红》

红岩江姐名言篇六
《128江竹筠》

江竹筠 在革命斗争年代牺牲的诸先烈之中,有这样一位女性,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尊称她为“江姐”。吟唱她高尚品质的歌曾经成为特定时代的流行曲,她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更深入人心。这位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女烈士的名字,就是江竹筠。■在大学读植物病虫系,却为扫除社会上的“害人虫”而献身■虽出身贫寒,但记忆力超群,狱中因没有学习材料,江竹筠便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被捕后受到手指钉竹签的毒刑,却坚贞不屈;牺牲时年仅29岁,被敌人用镪水毁尸灭迹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

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

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红岩江姐名言篇七
《小学语文复习填空练习》

1、我们做事要争取一气呵成,不能半途而废,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每块玉都有瑕疵,每块金都有杂质,每个人都有缺点,就像《墨子》中的一句话:(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3、一个人的品德是最重要的,就如树的根一般,正如《传习录》中的一句话:(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4、老师在思品课上经常用:“ (正直是道德之本。)”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

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理想和希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人活着的价值所在。“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这句话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6、《红岩》一书中的江姐、华子良、许云峰等人让我想起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

7、形容节日欢庆气氛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8、小明平日不用功学习,临近考试才临阵磨枪,考完试后追悔莫及老师启发他:“(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小明听后决心(痛改前非)

9、小明乐意与人交往,可却总是违约,大家劝他说:“ (言必信,行必果)。”

10、老师常告诉我们要多实践,多试验才能得到真理,我由此想到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圣人孔子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你还学过类似的成语有:(发愤图强)、(温故知新)、(坚持不懈)。

12、辩论会上大家激烈地展开了博弈,而候补队员们也在拼命的出主意,这可真是:(群策群力)、(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13、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如(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推陈出新)。

14、在困难面前,我们不应该垂头丧气,请用几个成语勉励自己(坚持不懈)、(坚韧不拔)、(重整旗鼓)、(迎难而上).

15、可不要小看水的力量,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他的诗集《飞鸟集》中说过(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16、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 ,迎来光明 。)

17、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8、(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19、运用修辞,能使诗词灵动,“(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借用拟人,寄予了(曹丕)对兄弟相残的凄婉感慨;“(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巧用比喻,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请你也写出一句运用修辞方法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3、“(邯郸学步)”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丢掉了,像这样由寓言故事演变的成语还有很多,试着再写两个(生搬硬套)、(鹦鹉学舌)。

24、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总理站起来对我说,他要去休息了。他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互动,还让我也回去睡觉。)

25、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周总理、(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李大钊、(淡泊名利、美丽端庄、大公无私、追求真理)的居里夫人、(名运悲惨、生活痛苦)的凡卡。

26、课文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匆匆》一文中有令人回味的语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

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从这诗一般的语言中,我们领悟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填一句名言警句)

27、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8、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记忆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杜甫笔下似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悄无声息;是唤醒孟浩然的“(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歌燕舞。

33、杜甫在《春望》中写花、写鸟别有一番悲凉的情感,这两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4、(舍)本(逐)末一词的反义词是(追根求源)、(追本求源)。这个词的近义词是(舍近求远)。

3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

36、苏轼在《浣溪沙》中借景表达不服衰老、旷达乐观性情的诗句: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7、节日从历史烟尘中走来,浸满了丰厚的文化韵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是春节团聚的欢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清明祭亲的寂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佳节思乡的愁苦。

38、《学奕》使我明白了(学习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39、《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我还读过他《丑小鸭》这篇童话作品。

40、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41、写出“之”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一人虽听“之”(代指弈秋的教导);虽与“之”俱学(代指前一个人);思援弓缴而射“之”(代指鸿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前往)。

42、写出作者:《匆匆》(朱自清);《北京的春节》(老舍);《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一夜的工作》(何其芳);《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凡卡》(契诃夫);《鲁滨孙漂流记》(笛福);《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43、鲁滨孙遇到了不幸的处境,他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他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个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

44、《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在小说中当撒切尔法官告诉汤姆山洞被封死了时,汤姆为什么脸变得煞白:(因为印江〃乔埃还留在洞里。).

4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孰”的意思是:(怎么)。“惑”的意思是:(疑惑) 。

46、“五一”期间,旅游胜地人来人往,热闹拥挤。请你写出体现人多、热闹情景的成语:(熙熙攘攘)、(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4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中的“固”的意思(本来),“或”的意思(有的),“于”的意思是(比......)。这句话的意思:(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人的死比羽毛还轻。)写出你所知道的死重于泰山的人有(李大钊)、(杨靖宇)(写人名)

48、写出两组像“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这样前后意思相反的八字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49、见(微)知(著) 万(象)更新 无(缘)无故 (卓)有成(效)

50、做学问就应该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既要有(多闻阙疑)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又要有灵活有效的方法,善于(标新立异)、(革故鼎新),方能学有所成。

5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海明威的名句:“(人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它,可就是打不败他。”)。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52、“歌以咏志,诗以传情”。王维的“(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传达出一种娴静恬淡的心情;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抒写了诗人听到叛乱已平的捷报后,喜极而泣的心情;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抒发了其革新变法,开创时代新格局的思想感情。

53、“之”在文言文中有多种含义,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解释为(前往),在“杨氏之子”中解释为(的),在“思援弓缴而射之”中解释为(代指鸿鹄)。

54、《元日》这首诗是宋朝(王安石)的佳作,描写的是每年(正月初一)的欢乐气氛,描写节日习俗的古诗名句还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5、我来到阅览室,看到同学们正在专心地读书。我不禁想起了一句与读书有关的格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6、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刚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名人名言)

58、“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弄丢了。像这种由寓言故事演变的成语还有很多,再写两个(拔苗助长)、(亡羊补牢)。

59、看看和你一起考试的同学,想到的两个成语:(并肩作战)、(你死我活)。

红岩江姐名言篇八
《红岩不朽,红梅常开——简评新版民族歌剧《江姐》的创新点》

红岩江姐名言篇九
《名言警句》

珍惜时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帮助他人:经常帮助别人,但不能让别帮助的人觉得理所当然。

热爱家乡:宁要家乡一培土,莫恋他乡万两金。

团结友爱:团结就是力量。

勤奋学习:读一书,增一智。

对待机遇的名言

关于对待机遇名言警句

1、所谓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巴尔扎克)

2、要是遇上有利时机,要好好利用,但不可损害他人的利益。(哈吉·阿布巴卡·伊芝)

3、机会之神的头发只长在前额,一旦放她过去,光秃秃的后脑什么也抓不住了。(拉伯雷)

4、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时,你也将错过群星了。(泰戈尔)

5、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趁未来还属于自己的时候,抓住它吧!(雪莱)

6、才智和勇气必定满意地与机遇共享荣誉。(约翰逊)

7、实力就是机会。(汪国真)

8、机遇像一块粗糙的石头,只有在雕刻家手里才能获得新生。(席勒)

9、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

10、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尼科尔)

11、机会造访每一个人,能够及时活用的人却少之又少。(索顿)

12、假如时机来临,你要好好把握,开创你的前程。(松下幸之助)

13、成功的秘诀,是随时准备把握时机。(狄斯累里)

14、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张居正)

15、要是不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莎士比亚)

没有哪个胜利者信仰机遇。 ———— 尼采

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来,而是因为机会过来时,... 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良机。 ——马丁·路德

不要以为机会会第二次敲门。 ———— 桑弗

一个聪明人所创造的机会比他所发现的机会更多。 ———— 培根

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良机。 ——马丁·路德

一个人既有成算,若不迅速进行,必至后悔莫及。 ——但丁

智者创造的机会比他得到的机会要多。(弗•培根)

具体的运用,就不会有进步。自己有好的构想,而不贡献出来,人生就不会改善。 ———— 威廉·詹姆斯

一般人总是等待着机会从天而降,而不想努力工作来创造这种机会。当一个人梦想着如何去挣五万镑钱时,一百个人却干脆梦着五万镑就掉在他们眼前。 ———— 米尔恩

热爱家乡的名言 警句 格言等

名人名言__爱国篇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 —— 《鲁迅全集》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 彭德怀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 《我是匈牙利人》《裴多菲诗选》

不能不热爱祖国……但是这种爱不应该消极地满足于现状,而应该是生气勃勃地希望改进现状,……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 —— 别林斯基

我愿用我作部的生命,从事研究科学,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 —— 巴甫罗夫

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 《巴甫罗夫选集》

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的行动上。 —— 杜勃罗留波夫

我们法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的祖国的。 —— 居里夫人

爱国如饥渴。 —— 班固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帮助他人的名言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生命中最美丽的报偿

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罗夫·瓦尔多·爱默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施比受更有福

1、 经常帮助别人,但是不能让被帮的人觉得理所当然。

2、 真正的助人者,是通过帮助别人,来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真英雄。他们不思回报,人格的完善就是最高的境界。

3、 只有纯粹的温暖才能温暖人心,只有用真诚的情感才能感动他人,那种被金钱和利益包裹着的所谓帮助,只会引人厌恶而已。

4、 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得到过许许多多人的帮助和关心,大家互相帮助才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社会。

5、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如果一个人能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利益,哪怕牺牲的只是一点点,也是难能可贵的。帮助别人常常是帮助了自己。

6、 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因为只有你关爱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才会回报你。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在关爱我们自己,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

7、 自立自助者才能自救,遇到困难时不要首先想到寻求别人帮助,自己可以办到的事情,先自己去尝试,或许问题很快就能迎刃而解了。

8、 在逆境中,只要自己的信心不倒,不利的环境并不能成为阻碍一个人成功饿绊脚石。在逆境中,在得不到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一种更大的成功。

9、 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宽容和帮助。

10、 钱可以兴德,也可以败德。如果我们都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上存在许多比金钱高尚得多,也

珍贵得多的东西。

11、事实上,每个人的朋友中都有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帮助后进朋友,使他进步,切莫跟着他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够朋友”。 ——谢觉哉

12、朋友是这么一批人,是你快乐时,容易忘掉的人;是你痛苦时,第一个想去找的人;是给你帮助,不用说谢谢的人;是惊忧之后,不用心怀愧疚的人;是对你从不苛求的人;是你从不提防的人;是你败走麦城,也不对你另眼看待的人;是你步步高升,对你称呼从不改变的人。——崔永元

13、每一个人都必须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因为他在自己的道路上,就会发现能帮助他度过一生的一条或者一种真理。但是他切不可放任自己;他必须克制自己,光有赤裸裸的本能是不行的。——歌德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简略的有 黄继光堵枪口,邱少云被火烧,董存瑞炸碉堡,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上铡刀,江姐宁死不屈,王二小放牛被鬼子杀了,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许云峰-许晓轩(1916-1949)江都人,1938年加入共产党,红岩记载。

许晓轩,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市。幼年时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到本地的一个钱庄当学徒。1931年“九一八事变”,许晓轩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1938年5月,许晓轩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刊物《青年生活》的编辑和发行工作。1939年春,许晓轩担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1940年,调任重庆新市区区委书记,在他的组织发动下,新市区党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

1940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许晓轩不幸被捕,后被押往国民党军统贵州息烽集中营。作为狱中中共秘密支部的核心成员,每当危险的时候,许晓轩就鼓励大家:“越是关键的时刻,我们越要叫敌人知道,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

红岩江姐名言篇十
《试比较_老人与海_与_红岩_中的英雄形象》

第10卷 第6期 铜仁学院学报

2008年 11 月 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试比较《老人与海》与《红岩》中的英雄形象

孙向阳

(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中国 上海 200231 )

摘 要:《老人与海》和《红岩》的作者都同样塑造了具有高傲、意志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英雄形象。本文试图比较两部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从中找出相似处和相异处,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探索人生真谛,发掘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华以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 《老人与海》; 《红岩》; 硬汉; 硬骨头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 (2008) 05-0052-04

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主要的小说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曾创造出一系列风格独树一帜的硬汉人物。而在他的力作《老人与海》里,对桑提亚哥这一男子汉英雄形象的塑造已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渔夫桑提亚哥除了眼睛以外,哪儿都老了,“他那双眼睛还是海一样的蓝,那样令人兴奋,那样不可战胜”,甚至他那干枯的布满老人斑的身体上的伤痕都有崇高伟岸的坚毅品格:“那些伤疤就像没有了鱼的旱海里的腐朽物那样陈旧古老。”桑提亚哥身上显露出的光辉是一种威严,令人敬畏;他的双肩“变形”了,“虽然年迈但仍然很有力量”,他那布满皱纹的饱经风霜的颈项,仍是那么结实,因皮肤里面的那种精神气质而始终刚劲和昂扬。虽然他那可怜的脆弱肌体饱受幽闭之苦,但他是一个凭借决意牺牲的精神、高傲和坚韧不拔的气质升华成具有男子汉气概、令人敬慕和崇拜的人物。无独有偶,在中国小说《红岩》里,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塑造了一批具有无产阶级硬骨头精神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同样有着意志、高傲和坚韧不拔的品格,他们在饱受人间炼狱之苦后,依然一如既往,充分显示出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人格的力量,其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令人荡气回肠,无比崇敬。小说中重庆市地下党的重要领袖许云锋,身陷囹圄,遭受敌人难以想象的酷刑和折磨,但他坚如磐石,巍然挺立,显示出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像海明威一样,《红岩》的作者也对其主角的身体和眼睛进行了对比描写。许云锋被关在漆黑、潮湿、完全与世隔绝的石窟地牢里近一年,“他的

收稿日期:2008-04-13

身体被折磨得衰弱不堪了。脸色苍白,隆起的颧骨,在他瘦弱的脸上,显得十分突出。比起当年的许云锋,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可是,他的两只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带着永不熄灭的威力,直视着任何危险与威胁,毫无畏缩。”那双永不熄灭的炯炯目光透露出一颗跳动不止的丹心,它伴随着强有力的生命节律,永远焕发着对革命火一般的热情。从桑提亚哥和许云锋的形象刻画上来看,其作者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对人物肌体与眼睛的对照描写,弱与强,可怜与遒劲;老人衰老的肌肤与海一样蓝的眼睛;许云锋衰竭的肢体与威力永不熄灭的炯炯目光。相同的对比艺术手法又使作者们达到一个相同的目的:渔夫人老心不老;许云锋身衰志坚。即主人公们的身体可以被毁灭,但他们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老人与海》中有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硬汉的精神。《红岩》中的硬汉陈岗这样写到:“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另一位女英雄江姐,她的十个手指头被敌人钉入竹签子,十指连心痛,但她毫不屈服,她说:“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就是无产阶级硬骨头的精神。由此看来,《老人与海》和《红岩》的作者都同样塑造了具有高傲、意志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英雄形象。人的生命作为个体是有限的,而作为人类的整体却是无限的。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追寻永恒的生命价值,一旦他们确定生命价值的永恒和不朽存在于生生不息的人类生命的发展和延续

作者简介:孙向阳(1976-),男,铜仁学院中文系教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52

孙向阳:试比较《老人与海》与《红岩》中的英雄形象

中,他们便全力以赴,去追求超越自己生命的、永恒的人生价值,把自己和“不朽”联系起来,让人类的崇高精神千秋万代地传下去,激励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走向理想的未来。正因为如此,人类历史上才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死亡征服不了的伟大灵魂。

海明威把生活理解成一场永无休止的“竞技场”,一个人要与自己难免一死的命运抗争,他必须保持一种“体面的外在形式”而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是勇敢、坚毅和高傲的男子汉气概,它代表了不可战胜的精神和永恒的价值。因而桑提亚哥们都没有从危险、残酷或现实中“退却”。他们都勇敢地接受现实;他们凭借自己的意志力量塑造现实,赢得胜利。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Château de Montaigne)写道:“一个人的价值和评价在于心灵与意志;他真正的荣誉正在于此。英勇是精神气魄的力量,而不是四肢的力量;它不在于我们坐骑或武器的精良,而在于我们自己。战死沙场的人是以顽强不屈的英勇气概战斗的,如果他们腿断了,他就跪着战斗”。的确,在桑提亚哥与大鲨鱼的搏斗中,他的鱼叉打丢了,用刀子,刀子断了,用短棍,短棍被打掉就拽下舵把去打、去砍、去劈,舵把打断又用裂开的桨把去戳——只要还有一口气,他都要战斗到底,因而他能够赢得赋予人的短暂一生以意义的存在形式的真实和尊严。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与那些没有意志力或者乏味无知的人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当一个人面对并迎接自己的命运时,他可能为自己受难而遭受极大的痛苦,同时也能赢得光荣。”同样当一个人要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时,会感到无尚的光荣。海明威信奉的是表现神圣的男子汉气概的宗教仪式,在他的宗教仪式中,“男人的真正祭坛,就是他自己肉体的祭坛”。在《红岩》中也有类似的祭坛,一批信仰共产主义的硬骨头们以死和牺牲作为奉献的仪式,他们体验到自己的灵魂在炼狱中得到净化;在告别战友、走向刑场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为此他们感到无比骄傲和无尚光荣。当江姐明白自己最后的一刻到来时,“她异常平静,没有激动,更没有恐惧与悲戚”,像平常一样从容地对着镜子梳理头发。她换上蓝色旗袍,又披上一件红色毛衣,习惯地拍拍衣服,拉拉旗袍上的褶痕。她微笑地问同室战友:“明霞,你看我头上还有乱发吗?”作者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真实地阐明共产主义斗士面对死亡的态度:“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江姐以分外平静、从容不迫、无比庄重的姿态实践了这一诺言。因为她要面对的不是死亡而是一种献身的仪式,她 53

的姿态和一切准备都像是要出席一场隆重而庄严的典礼,她满怀着一种庄严的献身的感情,以一尘不染的姿态迈向她的“祭坛”。

但是,《老人与海》里的英雄与《红岩》里的英雄在思想意识上完全不同。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这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头一部重要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6 年)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这个文学流派的作家们大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目睹战争的残酷血腥、屠杀和死亡,他们饱受了战争的种种苦难,普遍有一种被欺骗、被出卖的感觉,他们的“美国梦”破灭了,不再相信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说教,他们想要冲破传统的思想束缚,但又找不到生活的准则和精神支柱,于是感到迷惘、彷徨、怀疑、悲观和失望,因而在自己的作品中着重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反映战争给青年一代造成的生活上和心灵上的创伤以及理想的幻灭。他们作品中的主人公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心情苦闷,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来表示消极的抗议。海明威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以海明威“准则”——意志高傲和坚韧不拔——来逃避思想上的困惑,并在“混乱无序”的世界中“以形体来塑造自己的现实”,那就是以“重压下的风雅”赋予生命以价值,赋予生活以意义。他们总是在提醒自己:“别考虑”,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一旦无事可“做”,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就要面临无所事事的思想混乱。因此,海明威将他的主人公们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自我封闭的天地里,也就是采取“行动”来逃避思想困惑。这些“行动”便是实践“海明威准则”即男子汉气概的必要途径,也是对男子汉气概的测验。但行动本身可能成为一种麻醉剂,人一旦碰到无可奈何之事就会采取行动来“逃避”现实。《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与马林鱼的搏斗只是为了值得一搏的“捕获”,以另一种仪式从行动上战胜年老和无可奈何。海明威将他的创作限制在“准则”和“行动”的范围内,似乎正如他自己所说:好的散文就像一座冰山,只有一小部分露出在海面上。但是冰山一定得停留在寒冷的北极海水里,否则,就要融化,从这点上来看,如果说海明威散文的“坚实”表现在某些方面令人赞叹,那么,在其它方面就是脆弱而无力的。与海明威英雄困惑的思想意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红岩》英雄们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为共产主义献身的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以共产主义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动。因而他们善于“思考”,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为了达到最终目标,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要以大局为重,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标准衡量和要求自己,好

2008年第6期 铜仁学院学报

比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瞄准方向,永不迷航。共产党员许云锋的情操高尚伟大,为了不让地下党组织遭受更大损失,他挺身而出,以自己的被捕来掩护同志们安全转移。在狱中他泰然自若,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使得貌似骄横内心空虚的敌人见到他就害怕。即使在与世隔绝的地窖中也不停止战斗,他用双手和锈蚀的半截镣铐不断地挖掘出一条脱险的“秘密通道”。然而为了让更多的同志越狱,他宁愿牺牲自己,把“通道”留给大家。他的英雄气概和行动来自于信仰和精神,这是行动的指南、力量的源泉。像许云锋、江姐、陈岗一样,《红岩》的作者还塑造出一批璀璨的英雄形象,他们是“天生的叛逆者”,“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他们——“愿把这牢底坐穿!”他们的信念坚不可摧:“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支撑着他们经受住严酷的考验和无穷的折磨,鼓舞着他们永远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桑提亚哥是孤独无助的个体,而《红岩》英雄是团结战斗的群体。海明威认为:人在与外界势力搏斗中终归要失败,人终归要死亡,这是“人的本质及其不可避免的悲剧性。”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发泄抱怨的名言

下一篇: 苍井空名言

最新成考报名

  • 年轻励志文章
  • 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_人生哲理...
  • 名人自律成功的故事
  • 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6个
  • 成功人士的英文故事
  • 古人失败后成功的故事
  • 变通达到成功的故事_变通走向成功的故事
  • 科比的成功故事_科比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