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闾丘露薇的名言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8    阅读:

闾丘露薇的名言篇一
《闾丘露薇的励志故事》

闾丘露薇的励志故事

艰难岁月

闾丘露薇于1969年出生在上海。在她两岁时候,父母就离异了,由奶奶带着她一起生活。没有父母的呵护,闾丘露薇从小就自立自强。小学毕业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最好的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在校期间,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参加了上海中学生记者团,并担任了团长。1988年,闾丘露薇又以高分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让闾丘露薇变 闾丘露薇得开朗了许多。她学会了打网球,还做了学校音乐之夜节目的主持人。 可不久,她就感受到了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她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以减轻奶奶的负担。颇费了一番周折之后,闾丘露薇才在一家外企找到了一份钟点工。为了做到学习、打工两不误,她一边竭尽全力地做好工作,一边分秒必争地看书,做作业。往往一天下来,她累得浑身都快散架了。

不久,闾丘露薇又在复旦大学学生经常出入的蓝心咖啡屋找到了一份做招待员的工作。到这家咖啡屋来喝咖啡的客人中,大部分是复旦大学的教师和同学,他们都认识闾丘露薇。当他们发现闾丘露薇竟然在这里端咖啡和饮料时,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有的同学甚至当面问她:“像你这样优秀的人,怎么干这种伺候人的工作呢?” 刚开始听别人这么说时,闾丘露薇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渐渐的,她变得坦然了。她觉得自己是凭劳动挣钱,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于是,她不顾别人的议论,坚持每周去那家咖啡屋打工。

一切从头做起

上大学半年之后,失去联系已经整整16年的母亲突然找到了她。当时,她的母亲已在海外定居了。为了补偿这些年来对女儿的愧疚,母亲此后开始定期给她寄钱。因此,闾丘露薇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她有了充足的时间去听各种讲座;读北岛和海子的诗;看三毛和李敖的作品;听齐秦和罗大佑的歌……

1992年7月,闾丘露薇毕业了。这时,她的母亲已从国外回到深圳,并开了一家外贸公司。闾丘来到了深圳。到深圳后,闾丘才发现,母亲公司的经营状况很不好。尽管她极力帮助母亲,但最终公司还是垮了。沮丧的母亲重新去了国外。

这时候,闾丘露薇清楚地意识到:必须靠自己,一切从头做起。当时,与她一同去深圳的还有她的一位同班男同学。两人决定继续留在深圳,共同发展。

好不容易租到一套农民房,交了房租后,他们的身上只剩几十元钱了。当时,海南的一家汽水厂想在深圳打开市场,面向社会招汽水推销员。闾丘应聘了这份工作。

当天下午,他们拎着汽水样品,来到街上叫卖。可是那种汽水是个新品牌,加上大热天的,他们又没有冰柜,所以根本无人问津。为了节省钱,他们每天只吃一顿饭,但工作还坚持干着。后来,有一家商店的老板好心地说:“汽水都是要冰镇的。口感不好,怎么会有人要呢。”他们赶快买来冰块放到汽水箱里,汽水果然好卖多了。

一天,闾丘和同学用自行车驮着汽水在大街上走,突然下起了大雨。由于路滑,他们摔倒了几次,不仅损失了不少汽水,闾丘的胳膊也摔破了,流了很多血。看着摔伤的胳膊,闾丘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坐在雨中大哭起来。回到住处后,闾丘发起了高烧。同学说要带她去医院看病,她怕花钱,说什么也不去。第二天,同学让闾丘在家休息,自己出去推销汽水。可她仍咬着牙从床上爬起来,和同学一起出去。

那天,他们来到一家大酒店推销,酒店的总经理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给他们一份几万瓶的进货订单。闾丘和同学一下子赚了几千元,数着来之不易的钞票,她激动得哭了。

闾丘露薇清楚,仅凭自己所学的哲学知识一时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多学一些知识。

1992年11月,她凭着流利的英语和参加会计师培训班的经历,被一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聘用。1993年,闾丘露薇和一位香港青年结了婚。之后,她就随丈夫移居到香港生活。因丈夫猜疑,以及生活上二人的隔膜,后离婚。

爱拼才会赢,成为凤凰卫视名记者

当然,闾丘露薇不甘心永远给人打工,她一直都在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虽然工作很忙,但她还是抽出时间,参加了一会计师培训班。她清楚,凭自己所学的哲学知识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多学一些知识。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后,经过一年的培训正式上班。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期间,初始工作是负责行政,在参加并通过了注册会计师专业资格考试,她升为高级审计员。

1992年11月,她凭着流利的英语和参加会计师培训班的经历,被一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聘用了。1993年,闾丘露薇和一位香港青年建立了恋爱关系。半年后,他们便结了婚。之后,她就随丈夫移居到香港生活。

到达香港的第二天,闾丘露薇便出去找工作,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台湾电视台招聘编辑的广告后,一直萦绕在她心里的记者梦一下子被激活了。她当即跑去应聘。

招聘人员让闾丘露薇现场翻译一份英文资料。她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那份资料翻译好了。招聘人员看了连连点头叫好。几天后,电视台就通知她去上班了。到电视台工作不久,闾丘露薇就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她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在工作中,她时常会遇到不懂的问题。

为了尽快赶上去,闾丘露薇决定继续学习深造。不久,她考取了香港浸会大学的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白天,她要拼命地工作,晚上和周末,她还要去上课,甚至在怀孕、生女期间,她也没有放弃学业。经过不懈的努力,闾丘露薇终于在业务上赶了上来,并成为了佼佼者。1997年,这家电视台的负责人跳槽到了香港凤凰卫视。他很欣赏闾丘薇的能力和敬业精神,就把她带了过去。闾丘露薇深知,要想在凤凰卫视站住脚,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俗的实力。她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一天发稿四五篇,是公认的发稿大户。为了赶稿子,她常常要熬通宵。为了抢她每天在台里都是小路着干这干那。渐渐地,闾丘露薇从众多记者中脱颖而出。她独特的柔美的声音,成为了凤凰卫视的一个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喜欢她。得知台里要办一个经济类的栏目,为了弥补自己经济知识的欠缺,她又在繁忙之中抽出时间去读财经硕士研究生。读完了财经硕士研究生后,凤凰卫视刚好要开办一个财经节目《经贸周刊》。台长指令闾丘和另一位主持人一起主持这个节目。此节目一播出立即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闾丘薇新颖的报道风格很受观众欢迎。她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并获得了不少随国家领导人出访的机会。

一朵最耀眼的战地玫瑰

加盟凤凰卫视5年,闾丘露薇渐渐成长为一名名记者。她先后赴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访过多名世界正要和中国入世、中国申奥成功、布什访华等重大国际事件。2002年,她自告奋勇,和3名男性同行踏上了危机四伏的阿富汗土地,成了第一位进入阿富汗做战地

采访的华人女性。在阿富汗,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发回了许多富有震撼力的新闻报道。

望着闾丘露薇柔弱的身姿,你很难把她与战地联系在一起。很难想像她在阿富汗的25个日日夜夜是怎样度过的。她和3个男同事在一间没有热水、没有电、没有暖气的屋子里睡了将近一个月地铺。风吹得皮肤已经不能再化妆了,眼睛干得无法戴隐形眼镜。这还不算,还必须随时面对地雷和其他危险。由于连年内战,阿富汗境内留下了数百万颗地雷,平均每8个阿富汗人中,就有1个人被地雷炸伤。

2001年12月13日,为了拍到卡尔扎伊拜祭北方聪明已故领袖马苏德墓地的镜头。采访组在险象环生的潘杰希尔谷地飞车两个多小时,终于赶在拜祭仪式开始前架好了机器。并由闾丘露薇成功地把凤凰卫视的话筒伸到了卡尔扎伊的面前。

为了准时赶回驻地作卫星连线,闾丘露薇把一百美元拍到司机面前,像个心机老到的生意人那样说:“如果你能在两小时里赶回我们住的地方,这一百块钱就是你的了。如果赶不上的话,一分钱也没有!”结果司机二话没说,踩着油门就往回赶。在四周说不准哪儿就有地雷、根本称不上路的地方。把车开到了120迈。等他们赶回驻地时,离凤凰卫视的直播时间只剩下了10分钟。

闾丘露薇话筒的一端是政要,另一端则是平民,是最普通的阿富汗百姓。她去难民营采访难民,去医院采访被炸伤的孩子,去联合国粮食营地采访向难民派发粮食的情况。记者的态度应该是中立,一次,闾丘露薇去一个贫民家庭采访。这一家8口,挤在一间不足15平米的泥屋子里。便宜惟一的经济来源,是靠男人在外边打散工。一块馕,就是便宜一天的口粮。作为记者的闾丘露薇,虽然明白自己只是在采访,并不是来访贫问苦,但是她在放下话筒的时候,还是决定做一点女人应该做的事情;临走的时候,她拿出一叠换来的阿富汗尼递给那位母亲,虽然不到10美元,但是对这个家庭来说,已经够3个月的生活费了。

在伊拉克形势日益紧张之时,凤凰卫视准备派记者去伊拉克采访。闾丘露薇得知这个消息后,再次主动请缨,要求奔赴伊拉克采访。

尽管亲朋好友纷纷劝阻她,她却异常坚定:“生命是非常宝贵的,但作为一名记者,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职业。我热爱记者这个职业。所以,我要为它负责。”

随后,闾丘露薇告别女儿,来到了前线,成为了伊拉克战场上一朵最耀眼的“战地玫瑰”。

闾丘露薇说:一次出错就会葬送个人发展的空间,只有做好每一件事,把握每一个小机会,才有可能去赢得大机会,做成大事。

闾丘露薇的名言篇二
《闾丘露薇分享一份我的书单》

因为每个星期要推荐一本书,过去几个月过得相当充实,看了不少新书,也重读了不少旧书。阅读是愉快的经历,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小说,写的好的,哪些人物还有场景,总是能够在脑子里面活动起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1。林达:《带一本书去巴黎》这是一本老书,也是一本好书。好书的意思是,多年之后,当你再拾起的时候,依然不想放下。革命是一个老话题,也让法国成为一个有别于美国的地方,很多时候,我总觉得法国和中国更加接近,气质上。而这一点,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对于作者有意无意的题记,总能产生会心的一笑。而那些出自作者的写生,则让这些回想起来都有些沉重的事情终于有了巴黎特有的浪漫。当你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你似乎可以听到,玛丽王后走上断头台时,对侩子手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2。《姐姐的守护者》 Jodi Picoult很早过了看那些纯美爱情小说的年纪,现在能够吸引我的,是那些描写生活的复杂,人性的脆弱还有坚强的文字。我不想透露太多的情节,只想说,这本书讲述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感情还有责任,姐妹之间的情感,以及那些明知道自己生命短暂,却还是不顾一切要去相爱的年轻男女。当我合上书本的时候,奇怪的居然没有悲伤,因”那个最终离大家而去的姐姐是幸福的“,因“她一直被自己的家人深爱者不会忘记,而如果真有天国的话,她可以在那里,和相爱的人一起,永远”。3。《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上英文小说课的时候,老师拿出奥斯汀的作品作为范本,对于来自十个不同国家的学生来说,谁也不感到陌生,因为,年轻的人都读过她的小说,感受过那种看似平淡,却又相当微妙和细腻的男女情感。这些爱情故事不算纯美,甚至有的时候有很多的小算计,特别是女性,特别是当想改变人生,却似乎只有婚姻一条路的时候,爱情又如何保持它的单纯?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让很多人迷茫的问题。4。《eat pray love》 Elizabeth Gilbert在外人看来,她有收入丰厚的工作,美满的婚姻。但她自己感觉,婚姻没有带来快乐,工作没有带来满足,或许生活还需要别的东西。于是,她放弃了工作、婚姻,一个人去了意大利、印度、还有巴里岛。透过饮食、瑜珈修行,感悟人生,并且再次恋爱了。听上去是小说的情节,但却是一个女人的真实生活。其实谁都可能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只是,愿意放下,愿意尝试的,又有多少个?也因为这样,她不单单

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也成为无数女性的偶像,因为人们在她的身上,幻想自己的另外一种人生。顺便说一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已经上映了,我喜欢的Julia Roberts 主演,香港要等到这个月下旬。5。《细味》 李子玉一直喜欢那些懂得并且欣赏美食的女子,因为我总是在猜测,能够静下心来,和美食进行交流,需要怎样的一种心态,和人生的态度。至少,应该是悠闲的,而且是被宠爱着的,懂得欣赏生活中各种美的,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种悠闲,其实是很奢侈的事情,因为我们总是要的很多。我总是相信,作者的这份闲适很大部分来自于她的家庭,能够被自己的另一半公开称为真心女人,那是多麽幸福的事情。6。《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我一直觉得,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对生命的想象力,你的人其实去不了那么多的地方,但是你的想象力却可以有多远走多远,你可以听到你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如果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力。我常常被那些残疾的人感动,因为他们当中太多人,没有哀叹自己的不幸,而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黑暗的世界,变得那样的多彩。和他们相比,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7。《1984》乔治-奥威尔村上春树的《1Q84》看来很流行,不然不会出现在北京街头公共汽车的广告牌上。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这本《1984》,虽然村上春树说,他的新作,是向乔治奥威尔致敬。但是如果真的要比较的话,我只想说,传世的作品,是可以放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年代,阅读的人,就算不觉得似曾相识,也会发出会心的一笑,没有地域限制,不分种族,因为在这些作品里面,我们只看到了人性好和不好一面。《1984》就是这样。8。《The book of awesome》 Neil Pasricha从小大人就被大人们教导,金钱是买不到快乐的,不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自己,很多时候金钱还是能够买来不少快乐的,一场旅行,一本好书,一件漂亮的衣服。但是有很多的快乐确实是不需要金钱的,比如面包房飘出的香气,窗外的雪景,甚至是在已经快要绝望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找了半天的钥匙,原来一直挂在门上。这本书里面列举了太多不需要金钱的快乐,就在我们的生活细节中,关键是要有这样的心去好好留意。9。《The Accidental Billionaires》 Ben Mezrich这算是一本传记,讲述facebook是如何诞生的,但是有趣的地方在于,里面的很多对话还有场景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因为作

者没有能够成功游说Zuckerberg接受访问,也因为这样,他只能依赖Zuckerberg已经决裂的商业伙伴的一面之词。有人觉得,这本书太多放在这些年轻人不羁放纵的校园生活上,不过也因为这样,让这本书被好莱坞看中,电影十月份就会上映。其实,过程已经足够奇妙,一开头只不过一个让大家评论哈佛女生长相的封闭性网站,然后这些年轻人突然发现,自己做的事情原来是颠覆性的,于是有了现在已经有五亿人使用的facebook。10. 《洗澡》 杨绛五十年前的事情,但是五十年之后来看,依然可以把书中的角色放在自己的身边. 这些知识分子的计算,迷茫,野心,欲望,软弱,理想,还有勇气,不同的时代,相同的韧性。要感谢杨先生的悲悯之心,这些人物虽然也有可气的地方,却最终没有可恨。她把自己的好恶放在一边,用白描的手法,让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一所大学里面,来来去去。合上书本,依然无法释怀的是那段爱情,不管怎样的时代,错误的时间,也因为当事人的个性,注定了只能无疾而终,成为心中的一个痛。

闾丘露薇的名言篇三
《闾丘露薇:偶像的人生不可复制》

闾丘露薇的名言篇四
《闾丘露薇: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亲爱的梵梵:

很抱歉,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虽然我们聊天的机会很多,听你讲学校里面的事情,听你讲你喜欢的歌曲还有明星,有的时候给你提供一些建议,当然最多的事情,还是提醒你不要忘记做功课,能不能够读书更加努力一点点。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和你讲一些,我想要让你花点时间多想想的事情,也许是因为那些事情太严肃,也因为不知道如何从何说起。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我不是太着急,就好像知道你考试成绩不好,我也不是太着急的那样,我总觉得,道理,还是要靠你自己领悟出来的。就好像最近你告诉我,你会翻墙了,因为你终于忍受不了,过了深圳河,就没有办法看你喜爱的视频,和朋友在网络上聊天的日子,虽然你只是觉得不方便,也没有去想太多的为什麽,但是至少,你去学和做了点事情,来改变这个现状,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去年夏天,我们去维多利亚公园,虽然你一直在那里低头玩手机,但是我知道,你其实一直在听我和朋友们的对话,你甚至很耐心的听我,简略讲述的一段历史,我想,看到周边那些和爸爸妈妈一起出现的你的同龄人们,你们都明白,为何每年,我们要让你们来到这里,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至少拥有一段记忆和印象,不会对历史茫然不知。

你知道你有多幸运吗?当我写如何才能有安全的校车文章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因为作为一个在职的妈妈,我明白照顾孩子和兼顾工作的难处。这个时候,如果生活的社会,能够有很多便利提供,并且保障安全的话,生活质量会提高很多。但是你知道吗,就像校车这样在你看

来,从来都不是问题的事情,在中国内地的太多地方,却还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存在了太久,每年都有媒体在报道,每年都有学生因为校车安全问题而受伤或者死亡,但是直到今年,在甘肃校车事故,造成二十一人死亡之后,政府才开始意识到,应该用法律的方法,构建一个制度。这当然是一种进步,虽然有点点姗姗来迟,甚至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问题,比如说,很多家长发现,校车不见了。

梵梵,你已经是一个少女了,也因为这样,每次看到新闻上报道,和你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子被强奸或者被内地的官员公务员性侵犯的时候,心里面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性侵犯未成年儿童就是要负上刑事责任,不要拿对方是否自愿来作为法律的挡箭牌,因为你们这样的年轻,是还没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监护的责任,在社会以及家庭。只是,很可惜,在我看来不存在讨论余地的问题,现实结果却不是这样。这让我觉得,这个社会的安全感,又缺乏了一层。就好像每次跨过了深圳河,如果是你一个人,我总是会担心,会不会遇到坏人,就好像每次到内地,周边的人总是要善意提醒,看管好自己的财物那样,有意无意让人产生很多担心和压力。我很多时候反问自己,为何会这样,其实不仅仅是对这个社会缺乏信任,更主要的,是我担心执法部门的不作为,不知道去哪里求助,求助是不是会得到回应。

所有的这些担心,我看得出来,因为你还小,所以也不会太放在心上,这当然是好事情,因为担心太多,防备太多,那会失去童真,和对人性美好的信任。也因为这样,我很多时候很矛盾,还记得我们那年去上海世博

会,那末多人打尖,看着你和你的小朋友被别人一次次挤到后面,我不得不教你们,如何保护自己。同样,看到你的那些内地的同龄朋友,他们在各种技能和学业上是那样出色,是那样的进取,我甚至有点担心你的前途,因为如果未来的社会,讲求的是赤裸裸的竞争,没有多元的生活选择的话,你会被那样的社会看成是一个失败者,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承受?

不过,说到底,你还是幸运的,因为你还是比太多人有选择,我只是希望,你能够有一些兴趣,能够有自己谋生的技能,做一个善良的人,看到小悦悦躺在地上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报警,看到有不公平的事情,或者觉得自己遭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你不会害怕站出来,说出来。那末,未来,在香港这个地方,维持一种简单而有尊严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我的要求不高,对你,甚至对这个社会。我只是希望,其他的那些没有你幸运的孩子,当他们长大的时候,这个社会能够让他们过上有幸福感的生活,就可以了。之所以用幸福感这个词,这是因为,外界只是为幸福创造必要的条件,感受幸福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如果这个社会没有破坏人们感知幸福的能力,那,还有希望。

我总是提醒自己,不要小看孩子,特别是最近,看了不少高中学生的文章,让我更肯定了这种想法,我们大人总是以为很多事情你们不懂,其实,我知道,你还有你的那些同龄人,心里面,其实,清楚的很。

希望这封信只是一个开始。

爱你的阿妈

闾丘露薇的名言篇五
《闾丘露薇 笑蜀 中大讲座》

演讲主题:青年与时代,青年人的社会责任

嘉宾:

闾丘露薇(著名电视记者,现供职于凤凰卫视,因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战地报道被誉为“战地玫瑰”) 笑蜀(曾任南方周末高级评论员,《中国改革》杂志执行主编)

闾丘露薇:

我清晰地感受到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又一种困惑感。哈工大的同学曾经说:有个老师对我说社会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该如何选择。我觉得,首先应该意识到社会是不美满的,老师告诉你社会现实是一种责任。这正是媒体人的责任。知道之后你应该思考你应该怎样选择。

青年人应该做什么呢?我《利比亚》的这本书描述了很多利比亚年轻人的故事。年轻人透过卫星电视知道外面世界时,他会产生想法:为什么我不能与外面社会的人拥有一样的生活呢?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条件那样的差?为什么我说心里话要承担很严重的后果?通过你自己的思考和信息收集,你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当未来你再次遇到选择,你会知道你应该选择麻木还是站出来。当我们说到利比亚,我们会觉得那是很黑暗的。那样的社会为什么会那么快形成。青年人和老年人在那样的城市里会到空的校园里有这样的桌子:上面写着你想要去照顾孩子们可以这样报名或你想要清洁街道可以到那里报名。这些都是自觉的。汶川地震中青年人们很多都是直觉地感到自己要做些什么。广州的青年人会透过网站、街头艺术等等来关注环保。大学学新闻的同学很关注国际事务。我有时会担心一些听我讲座的同学,他们有时聆听我的讲话时很多时候在想“我要不要拿签名?”。我觉得重要的是问题的实质,是讲话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东西。学新闻的应该关心我们身边的事,而不仅仅是利比亚仗打得如何,卡扎菲有没有被抓到。我们面对实在的小事时应该思考怎么办。

最近大家关注小悦悦事情。网上很多人批评十八人。我们看到一些事件时,不应该立刻就形成一种社会印象,应该谨慎思考。就像小悦悦事件,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如果我们是那个司机或者是那个路人会怎么样?

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完整是不只是社会地位,而应该看他的心灵的完整,他的良知。我们会因为他的身份会产生什么讨论?

到大学校园我会感受大学气氛,感受学校水平。中大是十分开放的地方。

到大连,初三学生,签售,签下要光要诚。学生回家后上网收集了很多资料。儿子提早进入了大学生活。孩子会搜寻让自己产生疑惑的资讯,自己去思考。要养成思考习惯、质疑的习惯。有时也不能太愤青。质疑不要只将自己放在抗拒、不接受或从来没听过的地位,这是不好的。当我们认识到世界是很大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变得自大、也不会变得自卑。

笑蜀:

我跟大家是校友,三十年前我跟你们一样也坐在这个教室。我一直为自己是中大校友而自豪,我说心里话,我认为,最近十多年以来中大正在取代北大在中国高校的位置。中大开放、自由、包容的方面北大是比不上的。

青年在我们在这个时代遭遇的最大问题是心态问题。内心无组织、无秩序。这点不改变,我们就不可能进而在社会中建立组织和秩序,那就无法改变社会。

心态问题主要是一种无力感、无助感。主要是挫败感和失败感。导致失望感,绝望感。这不仅是青年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社会形态有一种必然性,所处的时代必然导致这样的心态问题。郎咸平说“这个时代是五千年以来最黑暗的时代”。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我认为这个评价夸张但有合理性。如果只从权力体系本身来说,这个时代确实是权力体系最黑暗的时代。

50年舆论监督第一繁荣期,80年是第二次。今不如昔。一,50年80年权力有充分自信,放开舆论。二,当时的利益没有现在那么巨大。

权力的顽固、权力对利益的疯狂追逐已经没有尽头。我觉得在现在的情况下青年社会的心态问题是一种钟摆效应,是一种极端的心态。这是权力的极端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我理解但不同意这种心态。

一 权力的极端不等于整个社会国家的极端,权力的黑暗不等于整个社会国家的黑暗。在看到权力这个角落的同时要有大的视角,整个社会的视角。社会的力量今年发展起来了。当年权力无孔不入的局面一去不复返。社会的力量一点点成长起来,这是三十多年以来最大的成就。

我的文章《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这个围观是社会的围观,社会力量的生长是基础。我们要看到正面的积极的一面,如果能看到,内心的迷乱和狂暴至少可以平定一点。

关于围观

为什么有人批评围观改变中国的观点。我从来不认为围观是万能的,不可能改变一切。就因如此,我们才需要围观,因为它的确改变了一些东西。相对于现在倡导的直接的公民行动,围观好像没有那么强力。当公民行动需要围观作背景。没有围观作背景,很多东西都会被封杀在权力的黑屋子里。媒体有力量不仅因为媒体的素养,还因为围观的力量。围观力量来自于社会的支撑。社会崛起,这个现实能让我们的焦虑感减少一点。

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李敖:1这是我的国家,我要使它自由。2不要总是去责备环境、体制、制度,永远只去责备不从自己做起,事情不可能改变。

社会在成长,你们是社会的一员。广州有很多公民行动,我提到的公民行动很多是一种较真。从善出发、从爱出发的建设性的公民行动。很多人说在全面管制的社会中无法执行公民行动,这样的人内心对体制的力量过高估计,有恐惧感,低估了自己,低估了善的力量和爱的力量。如果我们更自信,我们的公民行动以爱与善为主题,我们何惧之有。从日常生活中就地出发随时出发做好事。美国有很多NGO,在美国不仅有宗教,还有很多共同体在支持他们的精神生活。

广州的草根NGO非常发达(跟中国其他地方相比),跟管制的关系?我们并非如此无力,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过上我们希望的公民的生活,培养我们的公民素质,在内心建立力量,我们这样做,一定能够成长起来,建立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下权力就不会像现在一样猖狂。

在日常生活中做准备,哪一天社会突然转型,那就是平和的。我们把体制当成垃圾筒,什么都是体制的错,那是没有实质作用的。

改变中国,从自己脚下,从日常生活做起。

最后,大家会怀疑有没有用,要多久才能改变?二十年前我越问越焦虑,我开始调整自己,我不再问了。用放松心态去面对。面对体制,个人太弱小,名言:最后一根稻草可以压倒骆驼。我们未必就是无用的稻草,历史的任务落到你的肩上,也许你就是那根最后的稻草。我们要有这种信念,但不要有这样的期待,因为最后的稻草是由无数无用的稻草累加而成的。我们要做这样无用的稻草,一直累加到成功为止。

互动环节:1(两位嘉宾和主持人)

问:时代最大的特征是青年的无力感,来自于权力的猖狂。从前权力与利益还没有那么深层次的勾结。我们还可以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你有什么评价?

闾丘: 无助感在全球都是很普遍的。香港:十几年前的人是从公屋里努力出来的。而现在不是这样。我们要知道我们都是既得利益者,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焦虑点:社会和政府给我们的年轻人太多许诺。这个现实我们要接受。05,06香港年轻人社会运动没有什么人关注,而现在关注度高很多,这些运动会迫使我们去关注社会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有耐心,要不断地努力,我们要意识到不做改变是不会来的,而做了才有可能。“占领华尔街”的运动让我们很惊奇,要求改变的声音是从年轻人那里产生的。从中东到欧洲到美国,年轻人的改变不一定是意识形态但是普适意义上的。我对年轻人抱乐观态度。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对个性、个体、权力的尊重。我没有焦虑过,我觉得是对的就可以去做,不需要去想我们是否真的能改变。

问: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对中国一些现实问题的不满,放眼世界存在问题,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看似最给人信心的地方。社会付出的一些代价(自然破坏,道德滑坡)在未来是否能修复?

笑蜀:有些破坏是永久性的,无法修复,像是自然。

我并不认为经济发展能笼统概括这些年来经济的变化。经济发展倒逼体制的梦想已经破裂。国进民退。正常市场秩序不会破坏社会秩序,反而它会带动社会秩序和道德发展。如果经济发展反而导致环境破坏道德缺失,这是可怕的。

闾丘:一些人的不满愤怒可以唤起一些人的觉醒。现在越来越多的事情会令中产阶级产生焦虑,每个人觉得社会发生的事情都跟自己有关系,好的方面:人们会意识到这些不好,可以去改变,因为这些不好会威胁自身。

问:围观可以改变现实。闾丘总结送给青年学生的忠告。

闾丘:总有一些习惯能影响你的一身。比如独立思考的能力。

笑蜀:1李敖那句2反求诸己3从自己身上寻找明亮温暖。

问:大学生生活。大学生就应该轻松,谈谈恋爱。看法?

闾丘:我的大学生活就是这样度过的。我不想在大学生活中背负过于沉重的包袱。

笑蜀:我们的大学生活很传统。

问:青年人去寻找自己合意的位置是否很难?建立自己心态平衡,控制自己欲望和心态是否要求很高? 笑蜀:我觉得难度确实很大。

闾丘:我会自己和自己比较。我会有进步就很高兴。用别人的标准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会很难开心,欲望无穷无尽。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没有经历的人生太过平淡。回头看到自己有改变,修正自己,那就很好。

互动环节:2.现场和微博提问 没有麦克风 不能记录

闾丘露薇的名言篇六
《闾丘露薇人大讲座的开场白》

人大讲座的开场白

发表于 2011年03月31日 01:10

这些日子关于大学生的讨论很多,比如非诚勿扰中那个哈佛本科,牛津硕士,伯克利在读博士的安田。看到很多评论,把一个安田上升到代表整个哈佛,似乎哈佛出来的学生都是这个样子的,觉得非常的好笑,也因此在把哈佛教育来和中国的大学教育进行比较,就会觉得,这又是一个简单化和标签化的典型逻辑。甚至,因为自己固有的偏见,有些恶意的揣测,这会不会又是一次炒作,甚至产生一种念头,是不是需要去检测一下这个安田的真实身份。

但是,在看完节目视频之后,所有的的这些揣测,还有念头都没有了,我想,打动我的不是他的学历,而是他的笑容还有眼神。这无关他来自哪个学校,因为即便是他用英文背出来的在哈佛所学到的东西,他的那些同学,他的学姐学长,学弟学妹,从中得到的启发,或者说是否因此对人生观产生影响,都不会一样,这就是为何会一开始觉得,把一个哈佛的毕业生,等同于整个哈佛,实在是太不负责任。因为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毕业生,他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他放弃了到投资银行赚钱的机会,但是还是会有其他的哈佛毕业生,把钱看成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目标。正如最后安田所问的问题,如果中奖有了一千万美金,会怎样去花,不同的哈佛毕业生,一定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但是尽管这样,必须看到这样一点,在哈佛也好,在很多其他的大学,学生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他们对于成功的定义,对于个人的发展,而他们的选择,不会遭到太多的不理解,甚至被认定为是异数,正如安田在舞台上的表现,不会被太多人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是有异于常人的表现,不是因为他的自信而走不同的路,也不是因为他的疯癫而表现不同,大家会觉得,这很正常,因为一个社会,就是有各种不同个性的人组成,各种不同的标准,以及不同的人生成功途径组成。

成功的标准可以很多,可以选择赚钱,也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公务员,或者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也可以去做一个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或者就是期待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而有足够的能力的话,可以收养一两个需要爱的孤儿,或者在名校毕业之后去卖猪肉,去做一个乡村的小学教师。一个社会,对于成功不是只有唯一或者少数的定义和标准,成功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周围人的标准。

当然,这不是中国的现实,对于成功,在中国的标准非常的清晰,功成名就,如果不是这样的标准,我也知道,我不可能出现在今天的这个讲台上面,因为在很多的同学心目当中,我应该是成功者的一分子。也因为这样,这段时间听到太多同样的问题,问我如何才能够成

为一个成功的记者,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在我看来,首先要对这个职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其次需要有对专业的追求,但是即便有这些,都未必能够达到这个社会认定的标准的成功,因为如果缺少机遇的话,会永远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记者,但是这样的记者是否就是不成功呢?我只能够说,因为运气,因为我所在的平台,我才能够有今天的知名度,但是即便没有,即便我依然默默无闻的做着这份职业,而我依然深爱着,也对自己保持着要求的话,在我看来,我是成功的,当然,这样的话现在由我说出来,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因为现实并非如此,我已经是一个既得利益者。

也因为这样,让我觉得,可以去做更多的一些事情,既然如此的幸运,就好像中了一千万的大奖那样,我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还能够为这个社会做些什麽,就好像写文章,写书,如果用功利的方法来看的话,在知识劳动并不值钱的中国,这些时间的付出远远比不上参加一次商业活动。但是,我很清楚的知道,这是我可以回馈社会的一种方法,一种我自己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作为一个已经步入中年,也已经有些影响力的人,至少我做的这些,可以影响到一些年轻人,在座的你们,不管多少,总有人会从我们这些过来人的所作所为身上,发现一些什麽,也因为这样,我总觉得,讨论现在的中国大学生怎麽了,那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如果不去讨论我们的社会怎麽了,我们的这些有话语权的成年人怎麽了,而把责任以及期待放在年轻的大学生身上,那是一种不负责任。

不过在中国,真的只有很多年轻人说的无奈,说的只能够随波逐流吗?我想到一些人。比如韩寒,不是因为他的名气,而是他的经历和现象,他拒绝了社会和官方制定的教育体制,也没有考公务员,到外企,利用他的名气,办流行文化刊物,而是坚持他的独立,用自己的特长来谋生,其实从韩寒的身上可以看到,现在的中国,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可以让大家有另类的选择,当然,韩寒也同样告诉大家,真才实学的对于维持独立性的重要性,而所谓的真才实学,可以是一种技能,也可以是一种专长,或者是一种学问。我也想到了上海的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樊阳,他用自己的时间,坚持用一种传统教学方式以外的教学方法,用文学来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公民,尽管从数量上来说,接受他这种方法的人并不算多,但是那些上过他课的学生,我相信,对于这样的老师会心存感激,但这并不是他坚持的原因,而是因为他坚信自己这样做的价值,对于他来说,就是人生的一种成功。还有很多人,比如那些上海大火之后,在街头演出的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年轻人们,他们不为了什麽,在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前,他们不知道自己会因此而出名,而被媒体关注,他们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要用音乐慰籍这个受伤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人。他们其实不单单做了这些,他们因为对于音乐的爱走在了一起,他们觉得有普及交响乐的责任,因为他们相信,美的东西,应该和更多人分

享,他们花的时间,精力,在一些人看来得不偿失,因为他们少了其他的娱乐,甚至是赚钱的机会,但是他们因此而满足,而觉得人生的丰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充斥着功利性的这个社会说不。

这些日子,北大又成为了新闻焦点,因为会商问题。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对于大学还有很多的期待,而所有的这些期待,都落在了北大的身上。但是,这样的期待,是否忽略了更大的问题。当年的北大之所有成为一个兼容自由的大学,如果没有包容这样的大学的社会环境,没有容许北大的老师们倡导这样的思想的空间,那怎会有哪个北大?一个大学,如果社会没有足够的包容,怎可能脱离社会,真的成为一座象牙塔?

摘录一个在德国的北大毕业生写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什麽学问也不做,就在北大校园里面熏陶的话,究竟能得到什麽北大精神呢?都知道北大没有校训,最珍贵的特质就是所谓”兼容并包“的精神,如果能在北大熏四年熏出一个这样的精神也不错。然而现在这样的精神恐怕也要消失殆尽了吧。在我03年上北大的时候,同学里面农村的学生还占一部分比例,据说现在几乎都要没有了。夸张的形容,校园生态仿佛已经被城市中产阶级的话语霸权所占领,包括现在要搞的所谓自主招生,正是这种文化歧视的一部分。在北大兼容并包的精神背后,我感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价值单极化,舆论单调化。最近的会商制度又掀波澜,然则,既然思想偏激的学生应该是被包容的,那校长信箱里面要求取消其学位的校友却被大家认为一定是装逼呢?有人可以辍学去写诗,有人可以找不到工作到北京的棚户区去弹琴,有人可以做一个所有人眼中的怪人却依然得到尊敬-而不仅仅是有人可以刚一进校就去公司实习,或者可以参加五花八门的文艺汇演,更不应该是顶着北大学生的光环自以为是,甚至肆意借用北大精神来鄙视,排挤和批判自己看不惯的任何事情-这样才真正算得上兼容并包呢?”

其实大家都看到这样一个现实,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个时代要强,更加的敢做敢当敢闯,但是在这些特质的背后,需要培养价值观,多元的价值观,而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只允许某一种价值观,某一种所谓的成功途径才有在社会上上升空间的话,那麽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自然会打磨掉年轻人的棱角,而社会也就不应该对现在的年轻人有所抱怨。

因为北大会商的这个话题,同样引申出关于我们要怎样的年轻人,或者说,我们要怎样的大学生这样的一个老话题,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中,有不少大学生的加入,而从他们的观点当中其实可以看到,有让人担忧的过于功利,不讲是非,也有很多的独立思考。而这样的讨论如果能够持续,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的加入,让他们有足够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在我们这些过来人把控的话语权里面分享一些位置,那麽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其实我最

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相关的讨论在还没有讨论出一个眉目的时候,嘎然而止。

03年的时候,同样也是因为推广书的关系,走了大约三十多所全国各地的高校,很抱歉,和这一次,为了新书推广,但是这是现实,同时也是一个理由,可以走入高校。那一次,我学到了很多,从学生的提问当中,因为太多的提问促使我自己进行思考,对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包括我自己的人生,也因为这样,就在不久前,我兴冲冲的拉着我的朋友去参加清华的讲座,因为那一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清华的学生。但是这次,真的有些失望,因为讲座过于的正式,流程过于的顺利,以至于我和我的朋友在讲座之后感叹,明白组织者的努力和用心,但是感受不到一种真诚。

对于我的失望,一些清华的学生留言说,我也需要反思我自己讲座的内容,因为他们也不满意。我想这是一定会存在的,作为大学里面的讲座,同学们不应该抱着,可以从一个名人身上倾听到感悟人生的名言警句,大学里面的讲座,其实在于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分享别人的一种经验,而在决定是否花这样的时间来听讲座的时候,更需要做一个基本的功课,那就是花点点时间去了解这个人,而不是被一个人身上的标签所吸引。我总是在想,哪怕我的交流,成为大家批评的一个依据,我也觉得,这正是体现了交流的价值,因为我坚信,真城是任何对话和交流的基础,如果没有真诚,大家只是言不由衷,或者一种趋利避害的呈现,那交流和对话只是浪费时间。

闾丘露薇的名言篇七
《第十九章行走中的玫瑰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的名言篇八
《闾丘露薇:我们需要怎样的年轻人》

闾丘露薇:我们需要怎样的年轻人

这些日子关于大学生的讨论很多,比如非诚勿扰中那个哈佛本科,牛津硕士,伯克利在读博士的安田。看到很多评论,把一个安田上升到代表整个哈佛,似乎哈佛出来的学生都是这个样子的,觉得非常的好笑,也因此在把哈佛教育来和中国的大学教育进行比较,就会觉得,这又是一个简单化和标签化的典型逻辑。甚至,因为自己固有的偏见,有些恶意的揣测,这会不会又是一次炒作,甚至产生一种念头,是不是需要去检测一下这个安田的真实身份。

但是,在看完节目视频之后,所有的的这些揣测,还有念头都没有了,我想,打动我的不是他的学历,而是他的笑容还有眼神。这无关他来自哪个学校,因为即便是他用英文背出来的在哈佛所学到的东西,他的那些同学,他的学姐学长,学弟学妹,从中得到的启发,或者说是否因此对人生观产生影响,都不会一样,这就是为何会一开始觉得,把一个哈佛的毕业生,等同于整个哈佛,实在是太不负责任。因为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毕业生,他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他放弃了到投资银行赚钱的机会,但是还是会有其他的哈佛毕业生,把钱看成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目标。正如最后安田所问的问题,如果中奖有了一千万美金,会怎样去花,不同的哈佛毕业生,一定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但是尽管这样,必须看到这样一点,在哈佛也好,在很多其他的大学,学生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他们对于成功的定义,对于个人的发展,而他们的选择,不会遭到太多的不理解,甚至被认定为是异数,正如安田在舞台上的表现,不会被太多人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是有异于常人的表现,不是因为他的自信而走不同的路,也不是因为他的疯癫而表现不同,大家会觉得,这很正常,因为一个社会,就是有各种不同个性的人组成,各种不同的标准,以及不同的人生成功途径组成。

成功的标准可以很多,可以选择赚钱,也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公务员,或者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也可以去做一个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或者就是期待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而有足够的能力的话,可以收养一两个需要爱的孤儿,或者在名校毕业之后去卖猪肉,去做一个乡村的小学教师。一个社会,对于成功不是只有唯一或者少数的定义和标准,成功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周围人的标准。

当然,这不是中国的现实,对于成功,在中国的标准非常的清晰,功成名就,如果不是这样的标准,我也知道,我不可能出现在今天的这个讲台上面,因为在很多的同学心目当中,我应该是成功者的一分子。也因为这样,这段时间听到太多同样的问题,问我如何才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记者,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在我看来,首先要对这个职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其次需要有对专业的追求,但是即便有这些,都未必能够达到这个社会认定的标准的成功,因为如果缺少机遇的话,会永远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记者,但是这样的记者是否就是不成功呢?我只能够说,因为运气,因为我所在的平台,我才能够有今天的知名度,但是即便没有,即便我依然默默无闻的做着这份职业,而我依然深爱着,也对自己保持着要求的话,在我看来,我是成功的,当然,这样的话现在由我说出来,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因为现实并非如此,我已经是一个既得利益者。 也因为这样,让我觉得,可以去做更多的一些事情,既然如此的幸运,就好像中了一千万的大奖那样,我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还能够为这个社会做些什麽,就好像写文章,写书,如果用功利的方法来看的话,在知识劳动并不值钱的中国,这些时间的付出远远比不上参加一次商业活动。但是,我很清楚的知道,这是我可以回馈社会的一种方法,一种我自己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作为一个已经步入中年,也已经有些影响力的人,至少我做的这些,可以影响到一些年轻人,在座的你们,不管多少,总有

人会从我们这些过来人的所作所为身上,发现一些什麽,也因为这样,我总觉得,讨论现在的中国大学生怎麽了,那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如果不去讨论我们的社会怎麽了,我们的这些有话语权的成年人怎麽了,而把责任以及期待放在年轻的大学生身上,那是一种不负责任。

不过在中国,真的只有很多年轻人说的无奈,说的只能够随波逐流吗?我想到一些人。比如韩寒,不是因为他的名气,而是他的经历和现象,他拒绝了社会和官方制定的教育体制,也没有考公务员,到外企,利用他的名气,办流行文化刊物,而是坚持他的独立,用自己的特长来谋生,其实从韩寒的身上可以看到,现在的中国,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可以让大家有另类的选择,当然,韩寒也同样告诉大家,真才实学的对于维持独立性的重要性,而所谓的真才实学,可以是一种技能,也可以是一种专长,或者是一种学问。我也想到了上海的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樊阳,他用自己的时间,坚持用一种传统教学方式以外的教学方法,用文学来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公民,尽管从数量上来说,接受他这种方法的人并不算多,但是那些上过他课的学生,我相信,对于这样的老师会心存感激,但这并不是他坚持的原因,而是因为他坚信自己这样做的价值,对于他来说,就是人生的一种成功。还有很多人,比如那些上海大火之后,在街头演出的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年轻人们,他们不为了什麽,在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前,他们不知道自己会因此而出名,而被媒体关注,他们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要用音乐慰籍这个受伤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人。他们其实不单单做了这些,他们因为对于音乐的爱走在了一起,他们觉得有普及交响乐的责任,因为他们相信,美的东西,应该和更多人分享,他们花的时间,精力,在一些人看来得不偿失,因为他们少了其他的娱乐,甚至是赚钱的机会,但是他们因此而满足,而觉得人生的丰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充斥着功利性的这个社会说不。

这些日子,北大又成为了新闻焦点,因为会商问题。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对于大学还有很多的期待,而所有的这些期待,都落在了北大的身上。但是,这样的期待,是否忽略了更大的问题。当年的北大之所有成为一个兼容自由的大学,如果没有包容这样的大学的社会环境,没有容许北大的老师们倡导这样的思想的空间,那怎会有哪个北大?一个大学,如果社会没有足够的包容,怎可能脱离社会,真的成为一座象牙塔?

摘录一个在德国的北大毕业生写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什麽学问也不做,就在北大校园里面熏陶的话,究竟能得到什麽北大精神呢?都知道北大没有校训,最珍贵的特质就是所谓”兼容并包“的精神,如果能在北大熏四年熏出一个这样的精神也不错。然而现在这样的精神恐怕也要消失殆尽了吧。在我03年上北大的时候,同学里面农村的学生还占一部分比例,据说现在几乎都要没有了。夸张的形容,校园生态仿佛已经被城市中产阶级的话语霸权所占领,包括现在要搞的所谓自主招生,正是这种文化歧视的一部分。在北大兼容并包的精神背后,我感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价值单极化,舆论单调化。最近的会商制度又掀波澜,然则,既然思想偏激的学生应该是被包容的,那校长信箱里面要求取消其学位的校友却被大家认为一定是装逼呢?有人可以辍学去写诗,有人可以找不到工作到北京的棚户区去弹琴,有人可以做一个所有人眼中的怪人却依然得到尊敬-而不仅仅是有人可以刚一进校就去公司实习,或者可以参加五花八门的文艺汇演,更不应该是顶着北大学生的光环自以为是,甚至肆意借用北大精神来鄙视,排挤和批判自己看不惯的任何事情-这样才真正算得上兼容并包呢?”

其实大家都看到这样一个现实,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个时代要强,更加的敢做敢当敢闯,但是在这些特质的背后,需要培养价值观,多元的价值观,而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只允许某一种价值观,某一种所谓的成功途径才有在社会上上升空间的话,那麽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自然会打磨掉年轻人的棱角,而社会也就不应该对现在的年轻人有所抱

怨。

因为北大会商的这个话题,同样引申出关于我们要怎样的年轻人,或者说,我们要怎样的大学生这样的一个老话题,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中,有不少大学生的加入,而从他们的观点当中其实可以看到,有让人担忧的过于功利,不讲是非,也有很多的独立思考。而这样的讨论如果能够持续,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的加入,让他们有足够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在我们这些过来人把控的话语权里面分享一些位置,那麽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其实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相关的讨论在还没有讨论出一个眉目的时候,嘎然而止。

03年的时候,同样也是因为推广书的关系,走了大约三十多所全国各地的高校,很抱歉,和这一次,为了新书推广,但是这是现实,同时也是一个理由,可以走入高校。那一次,我学到了很多,从学生的提问当中,因为太多的提问促使我自己进行思考,对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包括我自己的人生,也因为这样,就在不久前,我兴冲冲的拉着我的朋友去参加清华的讲座,因为那一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清华的学生。但是这次,真的有些失望,因为讲座过于的正式,流程过于的顺利,以至于我和我的朋友在讲座之后感叹,明白组织者的努力和用心,但是感受不到一种真诚。

对于我的失望,一些清华的学生留言说,我也需要反思我自己讲座的内容,因为他们也不满意。我想这是一定会存在的,作为大学里面的讲座,同学们不应该抱着,可以从一个名人身上倾听到感悟人生的名言警句,大学里面的讲座,其实在于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分享别人的一种经验,而在决定是否花这样的时间来听讲座的时候,更需要做一个基本的功课,那就是花点点时间去了解这个人,而不是被一个人身上的标签所吸引。我总是在想,哪怕我的交流,成为大家批评的一个依据,我也觉得,这正是体现了交流的价值,因为我坚信,真城是任何对话和交流的基础,如果没有真诚,大家只是言不由衷,或者一种趋利避害的呈现,那交流和对话只是浪费时间。

闾丘露薇的名言篇九
《呼呼》

  没有想象中的艰难,但也并未如以往那般容易。毕竟在学这门专业前就已经预料到前路并不平坦。不过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只有继续坚持下去,退缩的借口虽然很容易找到,可是勇气却始终不易获得,所以就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一直到前面没有路为止。  一年半的时间就像未告知家长就擅自出走的青春期少年消失得连踪迹都遍寻不得。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我离毕业又近了一些。看着身边的朋友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自己也觉得似乎到了该为未来考虑的时刻。  大一仍然沉浸在刚刚从黑色高考中解脱的兴奋中,丝毫也嗅不到等待自己的未知是什么味道。  到了大二,似乎被时间一把推到了现实的风口浪尖,就算把头埋在沙土里也无济于事,所以也到了该探出头来看看世界究竟怎么转的时候。  通往罗马的路绝对不止一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条路都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出其不意的危机会在你怡然自得时冲到你面前狠狠地抽你一耳光。  未来在等你,你有什么资格拥有未来?那可是“优秀”啊,不行不行,我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过。接着便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上次只拿了二等奖,这次向一等奖或特等奖进发。话说上次要不是我那可怜贫乏的vocabulary,应该也不会只沦落到这么low的地步,所以这一段时间好好地充足我的词汇量,再多做一些阅读,口语也是必须的,毕竟我的口语只停留在高中水平。  继而便是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了,至于英语一般都是共通的,在准备竞赛时顺便学习六级的词汇等等,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于下半年的计划则有点模糊,不过大方向还是应付两个考试,一个是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另一个则是剑桥商务英语高级的考试。在学习方面,我一向喜欢挑战自我,只要不是过于变态的考试,我还是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考考玩,反正考不上又没谁追着我打。今天把最后的两套数学卷子再做一遍,英语的几套卷子的快速阅读与阅读做完,英语的所有课文再扫一遍。  完成:  1、700个单词复习。  2、英语课本全部单元。  3、数学的两套试卷。  4、机械制图一章。  5、英语试卷阅读(四套)。  6、电工学四章。这一次复习还使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劳逸结合的方法才能将复习的功效发挥到最完美状态。  1、700个单词复习。  2、英语课本全部单元(1~9单元)。  3、数学两套试卷。  4、电工学电子技术(两章)。  5、机械制图一章。要知道想做善于沟通的人,首先

你要做到善于聆听.一个最好的演说家其实就是一个最会聆听的人..  6、英语试卷阅读(最后三套)。为什么上海的有钱人那么多? 浏览次数:1244次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9-1-7 21:21 | 提问者:fzrbwhy 为什么呀,我是外地人。发展上海的有钱人真多。上海为什么这么发达,当年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最佳答案 一位网友这样反驳那些习惯仇富的人 你们就只看到人家有钱人光鲜的时候,没看到人家怎么赚钱的时候!当你拿到工资马上就去泡妞花掉的时候,人家是马上存起来做本钱,当你有点小钱就消遣的时候人家却在冥思苦想赚钱的门路! 人家付出的多,当然比你得的多!我认识很多老板,(小老板几十万的,大老板上千万的)人家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浪费,钱花到该花的地方! 我一个朋友,人家一个月有两万收入,背的包用了两年,破烂的洞有几个,我都叫他换了好几次了,他都说没必要,还能用!我们出去吃饭住旅店,都是找最便宜的。 为什么因为要积累资本!一个台湾老板,她自己有个意大利的品牌,有自己的贸易公司。人家用的手机是300块钱的Nokia!想想你们自己吧,一个月工资才那么一点,把钱存起来不吃饭都要买个一两千!就为了面子!想想自己为什么穷了吧,自己不争气还眼红人家!看你就在这里干吼,也就这么点出息!真的有你想法的不出声就已经去了!我这个人非常看重男人的才华,N年后才明白再有才华的人在现实面前如果不能低下他高贵的头,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还不如一个没有才华但很勤恳的人。 引用 女人一定要靠自己默认分类 2010-07-12 18:22:30 阅读6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shanmoweiyun《女人一定要靠自己》引用shanmoweiyun 的 女人一定要靠自己从100年前克拉拉-蔡特金唤醒女性意识开始,女权主义从弱者的呼声,到对抗者的呐喊,再到和谐共存者的理性声音,女性生存和发展条件不断演变,女性地位不断变迁,性别平等观念逐步主流化。但是,著名的电视记者,凤凰卫视主持人闾丘露薇最近在接受一次采访时却谈到:现在社会是倒退的,女权口号让世界倒退了,不是女人们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依赖的问题。 她认为,女人拥有工作很重要,因为有一天如果我什么都没有,也不能依靠丈夫的时候,你至少有一份工作可以养活自己。女人花风中绽放,百年不凋,历久弥香。女人不能太依赖男人,太依赖爱情。现在生活中,许多女人把寻求可靠的男人作为生活的第一保证。其结果有时正应了闾丘露薇说的那样:如果你已经习惯

了依靠别人,等到没有人能再让你依靠时怎么办?你如何生存?此话的确让人深思。幸福关乎个人的满足感,幸福的女人往往是对生活和身边的事物充满了满足感,且有着良好心态的人。想要幸福,好的方法是:首先,在精神上独立;其次,在经济上独立;最后,才是情感上的独立。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拥有的是什么。任何时候,不要为一个负心的男人伤心,女人更要懂得,伤心,最终伤的是自己的心。 梁咏琪有句名言:“女人一定要靠自己”。即使找到个自己好爱的男人也好,始终缘分不知走到何时就会完,虽说每个人都希望有个伴,但老了仍是要独自面对体力衰弱、健康问题,所以女人当自强,最要紧是经济独立,还要爱自己多一点。所以,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爱和不爱都将继续生活,学会承受痛苦,结束就好好结束,何必苦了自己?没有人值得你用生命去讨好。

闾丘露薇的名言篇十
《“微博记者”的角色分析——以记者闾丘露薇的微博为例》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关于静的名言

下一篇: 佐助语录

最新成考报名

  • 年轻励志文章
  • 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_人生哲理...
  • 名人自律成功的故事
  • 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6个
  • 成功人士的英文故事
  • 古人失败后成功的故事
  • 变通达到成功的故事_变通走向成功的故事
  • 科比的成功故事_科比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