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说 >

内涵说说学校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21    阅读:

篇一:《试论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

试论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

陕西省府谷县华阳九年制学校 朱青绿

[ 摘要]课堂、课程、教师、学生、文化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学

校内涵发展要以人的成长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本、以形成学校文化为本。

[关键词]内涵发展;高效课堂;校本课程;自主管理;学校文化; 内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体现的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品质

与特征。学校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就在于其构成要素有着显著的不同,正是由于课堂这样一个学校最基本、最普遍细胞的存在,由于课程这样一个独特形态的载体存在,由于教师与学生这样的人物角色和特定行为的存在,由于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人的成长潜移默化的濡染作用,才使得学校成其为学校。而与之相关的学校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一、学校内涵发展必须从课堂出发

育人为本,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学习是人的天性,

现代孩子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我们教育者必须明白他们的需求。教学就是教师牵引学生自己去学,学习就是边“学”边“习”,“生活即教育”,我们的课堂一定要着眼于人,着眼于生活。教育是人的事业,不是知识的事业,课堂教学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战场,十年课改焕发了课堂生机,

去年新修订《课程标准》出台,学校就更需要把注意的焦点进一步转向课堂,使新课程理念深化为课堂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调空、自我创造、自我评价,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有效的学习共同体。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内涵发展是不实在的,没有引发课堂行为变化的课改是浅表化的。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很多,甚至于泛滥,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所有课堂模式必须要服从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独立思考、勤于实践,否则,就是形式化。我始终认为实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双重转变是课改之根本,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训练为主”的高效课堂。

二、学校内涵发展要着眼于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内涵发展要以课程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以校为本

整合学科课程、开发活动课程,建设校本特色课程。只有拥有了自己的课程,才具备了特色,因为独一无二,才能彰显个性。内涵说说学校

课程是学校施教的主要载体,是师生互动的中介,在学校管理中举足轻重。

林语堂先生曾说:教育学研究哪些内容,我闭上眼睛也能想得出,不外乎谈谈课程,说说教学之类。这说明课程其实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成分,没有了课程,失去了教材,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高质量地开设国家课程,并不是说让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必须完全一致,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增减、合并、重组,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促进心智的成熟,更能引爆思维的发生,是当代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能力。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一个具有教材重组能力的教师,更容易站稳讲台,

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从素质教育的实施结合新课程的要求看,关注课程开发,进行教材重组,不只是要将校本课程开发和地方教材的使用落到实处,而是要从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形成出发,将“二次课程开发”当作教学的日常行为,为学生提供结构性的学习内容,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一次课程”是由学科专家、教育心理学专家根据教育方针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科特点开发的,是以教材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二次课程”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教学的特定条件开发的,是以教案或学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同时教师对于学生作业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创设也是对课程的再开发。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每次备课和每天对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活动的设计当作是自己的一次课程开发,当作是自己对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要在设计与开发中反映新课程的要求,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三、学校内涵发展要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服务

课堂是学校的具体场景,课程是学校的基本载体,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最重要

的管理资源。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最基本的价值观,作为教育过程的逻辑起始则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没有教师观念的更新,行为的转变,角色的调整,就谈不上学校的内涵发展,因此学校必须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

成就教师是学校的职责。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管理教师从“心”开始,学校要建立教师常态学习制度,营造学习氛围,创设交流平台,立足校本培训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长只有致力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才会有学校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校长要引导教师学会研究,巧搭楼梯助教师登上专业发展之楼。正如苏霍内涵说说学校

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之路上来!” 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追求的是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专业人员,而不仅仅是学会各种教学方法和技术,因此,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即教育智慧由低到高的升级过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

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的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魂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所以,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 “一流的教师成就一流的学校”,反之,一流的学校管理也会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塑造和发展,二者相依相伴,共同促进。

四、学校内涵发展目标是引领学生自主管理与发展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内涵发展的落脚点是学生,是通过发现和

挖掘学生潜能带来学生身心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在学校内涵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应该更多地走进学生心理世界,理解学生成长特征,体验学生生存状态,把握学生的生活方式,使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课程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德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师生交往与对话更进一步深入。

教育就是把不同的学生变得更加不同,而不是把不同的学生变得更加相同。

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在社团活动中、在生活体验中、在人际交往中、在社会实践中都可以学习。心灵手巧,手巧心灵,让学生对事物多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辩一辩。“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自己深刻的体验”,认为学习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只是考试有用的东西,这是对教育的无知和误读!

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

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我们要鼓励、引领、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增长智慧,在实践中关注生活,在感悟和成长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人始终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都会走向自我教育”。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通过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德育课程育人、评价育人、课堂育人、团队育人、人际关系育人、榜样育人、民主管理育人等各种不同育人方式和路径引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进而达到自我成长与发展是教育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五、学校内涵发展最终要成就自己的文化

学校文化是办学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一所学校没有自己

的文化标识就没有了根基。校园文化反映着学校的品位追求和精神气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鲜亮符号,也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一流的学校管理靠文化讲的就

是这个道理。学校特色由学校文化来体现,校长的责任在于培育学校优秀文化。

文化认识和文化认同是凝聚学校、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促进人、

塑造人、发展人是培育校园精神的文化坐标。对于一个学校来说,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证,行为文化是目标,精神文化是灵魂。我校以民族“孝道文化”为主题,以向日葵为“文化图腾”,以“成长会思维的学生,成就能思想的教师,成功有文化的学校”为归宿,努力构建“博闻、知行、致远”的华阳文化体系。围绕“厚德、崇礼、尚学、励志”的校训,营造“自尊、自律、自信、自立”的校风,实践华阳学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见善思改,见贤思齐”的成长箴言,成就华阳尽心尽责的制度文化、健康雅致的环境文化、知行统一的行为文化、民主和谐的教育文化是我们的愿景。

学校文化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经形成,就影响和左右着这所学校的发展,改变着一届届学生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一代代新人的成长,并且,这样的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因校长的离任而变化,不因时间的更迭而改变。

篇二:《说说我们的学校》

《说说我们的学校》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一 课题 说说我们的学校

年级 三

教材版本 山东人民版

课程内容 我们的学校生活2:认识学校的主要设施及作用。初步了解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以学校生活为基础构建学习主题,延伸到社会生活,体现综合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教材分析 “说说我的学校”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个学习主题《熟悉的学校》第一个活动主题。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加深对学校的了解。教材充分考虑到刚进入中年级学生好动、爱说的特点,从“说”入手,鼓励儿童以自己的语言说出他们所观察、感受到的学校。 画面内容以表兄妹对话的形式展开,这样的切入较新颖,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兄妹两参观学校情境,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教学的范例,激发学生介绍学校的意识,书中设置了“我的资料卡”,指导学生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去填写,加深对学校的认识。 美文欣赏引导学生回忆、感受自己学校的美丽,增加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除了对自己学校的了解之外,学生还会知道一些其他不同性质的学校,都有些什么学校呢?设置讨论情境图,分别列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校,并且配以学生讨论时头脑中的想像图,增加感性认识,这部分内容,一方面让学生从更开阔的角度认识学校:另一方面,设置的“我还知道„„”作为拓展性的内容,给学生留有想像的空间。 学情分析 学校是学

生学习成长的地方,虽然孩子们每天都和学校里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打交道,但是对他们了解的究竟有多少呢?刚进入中年级学生好动、爱说,要帮助其转变学习方式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各种活动,并能作简单的介绍。 2.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查了解学校的主要设施及用途。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校,从而喜欢学校,对学习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 4.初步了解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5.通过口述学校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各种活动,并能作简单的介绍。 2.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查了解学校的主要设施及用途。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校,从而喜欢学校,对学习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2.通过口述学校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思想 以学校生活为基础构建学习主题,延伸到社会生活,体现综合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在学习主题的内容呈现上,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以问题解决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为主,倡导个人研究和小组分工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本课可以首先从学生的经验、兴趣入手,问:“同学们,我们的

内涵说说学校

学校叫什么学校?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调动起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很自然的引入问题的探究“你还想了解有关学校哪些方面的知识?”师生共同交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学校时期和地区的不同,确定古代学校、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外国学校等几个不同研究课题,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自主选择课题,确定研究计划;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调查、参观自己的学校,收集有关信息,小组自行设计介绍方案;最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班内展示、交流。这些活动无不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突出强调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典型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化、集体化的特征。同时,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资料补充,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利用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在体验、探究中获得新知。本次活动中,关注了学生的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究过程,进行了有效指导,而且给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调查活动的结果以“广播站”“资料卡”“画画”“录音采访”“主持人”等多种方式呈现,无疑是对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的体现,活动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调查的足迹遍布学校的角角落落,让学生获得一次难得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体验、探究中获得新知。 教学策略与方法 在学习主题的内容呈现上,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问题解决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为主,倡导个人研究和小组分工内涵说说学校

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如,“我还知道„„”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作为一次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书报、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以及向家长、老师询问等方式获取学校方面的信息,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并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条件的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不同的学校,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的情感。 教学环境与媒体 1.城市学生可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上网收集资料、询问父母等长辈 2.也可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并在生活中观察、收集第一手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及多种媒体资料。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说说我们的学校 一、 观看视频《枣庄文化路小学风貌》,导入主题 1. (这里是一方沃土,孕育了无数花朵,成长了千万树苗。这里是一片大地,洒满阳光,把希望的种子酝酿。这是一艘起锚扬帆的航船,满载莘莘学子,驶向知识的海洋;这更是一只展翅的雄鹰, 翱翔蓝天,展望未来。) 2.提示主题:《可爱的学校》之《熟悉的学校》(出示课件课件中显示有关文化路小学的地理位置的信息) 让学生说说片子中的文化路小学是不是自己熟悉的学校,如果有什么与现在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说出来。 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学校是我们熟悉的地方,它与我们朝夕相处,就像是我内涵说说学校

们的家,我们的甚怒哀乐都与她息息相关。今天,大家想不想更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学校,了解古今中外的学校,以期将来能够圆自己一个大学的梦想? 二、共同探讨 1.告诉大家本单元要更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进行搜集资料,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主题为

1.我们的学校( ) 2.不同的学校( ) 3. “我的大学梦”( )4.其它( ) 2.请同学讨论搜集资料的方法: A到网站百度百科搜索 B调查、访问身边的人 C查阅相关书籍 【设计意图:有些学生懂得些搜集资料的方法,但是却不能积极、有效地使用搜集资料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效地接合,更很少有同学能够提前预习这门课程。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能够得到一个学习方法的指导。】 3.对主题1进行探究示范 小组交流资料1:(课前发给每个小组一份有关文化路小学的资料) 文化路小学始建于1980年,是市中区所属的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优良校风、学风的全日制小学。总占地近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共有5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56人,教职工181人。 小组成员每人交流一部分资料的内容。并说一说,自己还了解学校哪些方面的情况。 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过程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 4.主题2的探究示范。 师:怎样了解古今中外的学校,今天让我们从学校的名称开始我的探索吧!我们的《体验与探究》这本书中,就有丰富的资料,打开它去寻找宝藏吧,看谁第一个找到问题的答案:学校在古代被称作什么? 学生阅读《体验与探究》相关资料 “学校”一词的来源 西周称学校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

篇三:《学校内涵发展的含义初探》

学校内涵发展的含义初探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内涵发展”一词屡见屡用,似乎大有了然于心之慷慨。

但今日猛一激灵,对于“学校内涵发展”真是地道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惭愧囫囵吞枣之余,对于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甚为迷惘语塞。

今夕落定,网上学习一个时辰强,对于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解,起码是略为进步。在此谨罗列这样几层——

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发展的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是秉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原则的,是将学校中教学、德语、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的,是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的。

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以上四个方面的含义,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指向。重视学校内涵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反映方式,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能真正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微信悲伤

最新成考报名

  • 学习中心组开展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 主题教育党史新中国史知识题库
  • 2021年单位开展控烟宣传工作总结
  • 完整版思政课教案
  • 预备党员培训
  • 党员工作职责及责任区划分方案模板
  • 赞美护士的七律诗
  • 思想汇报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