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说 >

生活本来没有痛苦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25    阅读:

篇一:《追寻幸福导论韦正翔课后题带答案》

共家学派(一)已完成

1

毛泽东思想属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儒家思想自秦始皇起就在中国社会占据统治地位。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秦始皇时期尊崇并推行的哪一家的学说?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汉初“文景之治”的出现主要采用了哪一家的学说?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共家学派是由谁倡导的?

A、毛泽东

B、韦正翔

C、马克思

D、葛兰西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汉初之后为什么采用了儒家的思想作为统治的思想

A、它有利于经济发展

B、它有利于安抚劳动人民

C、它有利于构建等级社会

D、它当中倡导着一种很高尚的精神追求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7

共家学派的研究对象是

A、共产主义是什么以及如何逐步实现共产主义

B、共产主义是什么以及如何快速实现共产主义

C、共产主义是什么

D、如何实现共产主义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秦始皇时代使用那家的学说作为统治思想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小才大用没有问题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0

共家学派的追求目标中要培养的人才不包括

A、学术大师

B、治国大才

C、天才儿童

D、艺术大师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1

我国当前仍然是严重的缺乏人才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2

汉初的统治者采用了道家学说治理国家。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3

物质上的富足定能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4

秦始皇统治时期采用了哪种学说治理国家?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5

共家学派的追求目标是如何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6

共家学派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共家学派(二)已完成

1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借鉴了很多中华传统文明。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共家学派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对马恩原典著作的研读。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以下不属于练习颜体书法所具备的特性是?

A、正

B、大气

C、长寿

D、坚忍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以下不属于古代文人四艺的是?

A、书

B、画

C、琴

D、猎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下列关于共家学派的知识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它包括对中外哲学经典的阅读

B、它包括对马恩原典著作的阅读

C、它不要求掌握古代汉语知识

D、它要求对格律诗、书法的掌握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大道只存在在那个学科里

A、数学

B、物理

C、哲学

D、文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7

我们练书法是在练我们的

A、字

B、为人

C、品行

D、意志力生活本来没有痛苦答案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

练习颜真卿的楷体书法需要的特性不包括

A、正生活本来没有痛苦答案

B、圆

C、大气

D、长寿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共家学派的知识结构不包括

A、马克思作和中外主要哲学经典著作的阅读

B、马克思主要经典著作的原版阅读

C、中外主要哲学经典著作的原版阅读

D、古汉语、颜真卿楷体书法、格律诗、篆刻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0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的奠基人,共家学派只需要研究马克思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框架来整合中国的资源,在马克思主义的体系中,让中国的传统重新复活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2生活本来没有痛苦答案

下列哪些不属于共家学派的知识结构?

A、颜真卿楷体书法生活本来没有痛苦答案

B、篆刻

C、格律诗

D、网络语言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

古汉语是共家学派知识结构的内容之一。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4

哲学能够为我们生活提供大“道”。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5

共家学派的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框架下使中国传统文化复活。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6

共家学派的鼻祖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斯大林

C、列宁

D、孙中山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共家学派(三)已完成

1

一般人在进入共家学派时最好掌握哪门语言?

A、中文

B、英文

C、德文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下列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共家学派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一种学术的视角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具有长远性和前瞻性

C、共家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在学术领域的一种体现

D、共家学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一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3

下列对修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修道的“道”指的是道家

B、修道要求人们有毅力,耐烦

C、修道无法在小事上体现

D、修道的见效快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4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在学习一种文化。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共家学派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

学术和政治的关系是

A、互相矛盾

B、一鹰两翼

C、完全对立

D、最终目的一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7

学习各种语言的时候都是在学习一种文化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8

目前我们所做的一切,好多没有为了我们的人生未来的幸福奠定基础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9

共家学派创始者需要掌握的10门语言包括

A、中、英、德、法、俄、希(希伯来)、希(古希腊)、拉、阿、梵

B、中、英、德、意、俄、希(希伯来)、希(古希腊)、拉、阿、梵

C、中、英、德、法、俄、希(希伯来)、希腊、拉、阿、梵

D、中、英、德、法、俄、希(希伯来)、希(古希腊)、拉、阿、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0

学术和政治中,那个更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

A、两者都有

篇二:《语文七年级下册作业本答案(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作业本答案

ttr制作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撒 秕 啄 罩2.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3.不必说她名人辈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不必说她物产丰富,有享誉世界的西湖龙井、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单是她那优美的自然风光,江南水乡的秀美神韵,她——浙江就足以令人向往。4.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5.不能。“伏”、“窜”比“停”和“飞”更形象生动。“伏”字生动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可爱形象;“窜”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的轻捷机灵,也写出了儿童的羡慕之情。6.示例: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蜻蜓在这里表演空中杂技。7.对百草园各种景物和活动的喜爱、怀念之情,并以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的喜爱对比衬托对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生活的不满。(言之有理即可)8.表现出“我”对樱桃树的溺爱。为下文“我”护住樱桃树和树最后的酷似做铺垫。9.“我”: 哈哈,太好了。我保护了樱桃树使它免受灾难,现在它长得多好啊。妈妈当初怎么那么傻去鞭打它呢?妈妈: 哎,这孩子怎么就不明白未经抽打的树结不出好果子来呢?也罢,就牺牲棵树让他明白这个道理吧! 10.母亲告诉“我”要学会取舍。贪心最终会导致我们不堪重负、两手空空,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一样只能枯死。适当的舍弃,其实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11.“抽打心中的樱桃花”形象生动地寓意了人们要懂得舍去,要及时祛除心里过多的欲望与贪念。这个题目别具一格,意味深长,让读者深思,留下深刻印象。12.示例:(1)鲁迅(1881—1936),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出版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坟》等。(2)示例:《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之作,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3)示例:闰土:旧社会深受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的典型农民形象。

2爸爸的花儿落了

1.徘 徊 涯 零2.D 3.摇 碾 托4.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不再是小孩子。5.不能改。原句采用反复手法,强调了“我”当时焦急、急迫的心情。6.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我”急切的心情恐怕也是一种预感,暗示父亲即将离世。“我”进家门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也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更是预示着父亲将要永远离开未长大的“我们”了,充满着无限的悲伤。7.这句话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爱花的爸爸的离世。此句含而不露,哀而不伤。8.哭展现了女人失去亲人,面临困难的悲伤,难过,伤心,害怕; 笑展现了女人为了孩子勇敢战胜困难的乐观的态度。9这是一个小肖像描写,形象的展现了女人受到的困难之大,痛苦之深,也衬托 了女人为了自己的孩子勇敢战胜痛苦和困难的伟大的母亲和坚强的意志。10.师父先前为女人遇到挫折和困难只会题库,所以发出感叹:“女人是弱者。”后来看到收拾得仅仅有条的院落和女人的笑容后,他不得不发出赞叹:“母亲是强者”。 11.人不能停留在自己的阴霾中,应该勇于面对,洒脱的正视一切。不要一遭遇挫折就放弃,学会在逆境中迎难而上。不怕失

败,学会坚强。就像文中的女主人公一样,为了自己爱的孩子,一定要挺过去! 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只要你勇敢面对了,就是强者。12.略(言之成理即可)

3丑小鸭

1.潮—嘲 伦—沦 曲—屈 横—恒2.示例:“呼呼”“哗哗”“滴滴答答”“唧唧喳喳”3.示例:苹果树上缀满了小白花,星星点点的,像天空中的明星在闪烁。4.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5.示例:洁白的/美丽的/高贵的/受人喜爱的等6.因为丑小鸭向往美好,追求幸福,所以他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宁可在对美好的不懈追求中死去。7.示例: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目标努力奋斗8. 1.就是指贵重的金属;2.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财富。9. “抱、攥、抢”表现牧童占有金子时激动、紧张、兴奋的心情。“埋”表明牧童在经历厄运之后,心灵中美好品性的回归。10. 要抛弃不劳而获的思想。要谨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踏踏实实过日子12.示例:《海的女儿》故事梗概略小美人鱼表达了对“人”的灵魂的高度肯定。

4诗两首

1.涉足 尴尬 困惑2.(1)屹立(2)耸立(3)肃立(4)伫立3.提示:能写出幽寂的意境即可。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5.那些在生活中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的人。6.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它告诉我们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即使是痛苦的)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7.示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气馁,不要消沉!失败的日子里需要奋斗:相信吧,成功的日子将会来临。8.寻求自由,追逐理想;把懦弱和平庸遗弃在故乡。 9.展现了,在淡蓝色的大海中,有一片孤帆在游弋。它闪着白色的光,刺眼的白光。这白色的帆似乎在承受着极大的折磨。它在遥远的异地漂泊,波涛汹涌,夹杂着呼啸的海风。它们要打翻这精灵,要让这孤独的反叛者葬身在自己威猛的打击中。而帆,在狂风骤雨中顽强前行,向着理想和光明,与风暴斗争的情形..

10."故乡"后省略了在故乡停泊时的场景;"作响"后省略了与风暴搏斗的具体画面. 11.帆就是诗人的化身,诗人那孤独、反叛的灵魂象征,那对自由的向往也象征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象征着诗人那一代贵族革命家对自由的向往。诗在描画风景,进而说明发人深省的哲理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水平。那恶劣的社会环境在诗中对大海糟糕场景的描写中得到了贴切的表现;那进取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也在诗的叙述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12.诗句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路”的含义:既可指自然的路,也可指人生的路等。

5伤仲永

1.(1)属于(2)完成(3)感到诧异(4)给予2.(1)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2)泯然/众人矣3.示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4.(1)指书具(2)指仲永(3)指诗句(4)指作诗的才能(或:仲永)5.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6.五岁时忽啼求书具;不学而能书;不学而能诗;“指物作诗立就”而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7.他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9.(1)酷爱 (2)完成10.翻译: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11.示例:学习要勤奋努力,才会成功。12.示例:天资聪颖后天不学小神童沦为普通人 单元复习

1.萌 稚 郁 笼2.(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3)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3.(1)《童年》(2)安徒生(3)普希金4.示例:当今中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有正确的道德观,能自强自立,是积极向上的一代人。5.示例:一碗馄饨/“视而不见”的亲情/大爱无言6.第一次是对老婆婆的感激,以及与母亲吵架后的伤心委屈等;第二次则是感受到母亲的爱之后的感动、惭愧,对母亲的理解等。7.示例:我们在生活中受

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因为熟悉了、习惯了,我们往往忘记去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我们要学会体会并珍惜父母之恩。8.示例:妈妈,对不起。我没有好好体会您的爱,以后,我会珍惜您的付出的。9.(1)承受(2)胜过、超过(3)最后(4)达到10.A11.能够成为普通人就停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12.后天学习对一个人是否能成才是至关重要的。13.略第二单元

6黄河颂

1.魄 豪 磅 烽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3.示例:(1)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2)长城用他高大雄伟的身躯,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4.示例:大禹治水。故事略。5.“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结构上的提示作用,将诗歌分成三个层次。此外,反复出现也加强了抒情味。6.不好。“你”比“她”读起来更亲切,抒发情感更直接。7.选诗从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从历史角度说,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从地理角度说,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从精神角度说,黄河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和毛泽东说的那句话的意思一致:黄河孕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9.从“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读出长江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哺育着我们中华儿女!10.合适,用第二人称你更容易抒发感情,表达了对长江的依恋赞美之情 11.因为长江哺育了各族儿女,使高山大海永远联系在一起。滋润了每一寸土地,推动了新时代的发展 12.抒发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赞美之情。百分之百正确我做过的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端,“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端走来,向祖国的最东端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13.

(1)示例:“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河清海晏”等;原因:黄河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象征,作为一种象征,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文化已经密不可分了。(2)示例:今天我们将生活垃圾扔进黄河,明天黄河将把我们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7最后一课

1.C(1)细心 耐心(2)分心 专心3.示例:(1)语言像开启文化知识殿堂的大门(2)语言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4.“我”是个天真贪玩,既幼稚又有点懂事的小孩子。5.不能。“又”写出了那时战乱频繁,法国败况连连,坏事迭起,人心惶惶。6.提示:能表现出人物亡国时的悲哀、沉痛即可。注意要用描述性语言。7.示例:阿尔萨斯和洛林现归普鲁士所有,明日起,学校只许教授德语。如有违抗,严惩不贷。8. 突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及柏林人们的凄惨。作用是渲染气氛。为下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9. 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一种不屈服与敌人的坚强心理,给了上校生命力。10. 第一句画线句:看出上校的爱国心十分强烈,为祖国的胜利感到自豪。画线句第三句:可看出上校是那么的绝望、失望与悲痛。

11. 法军终于胜利了,柏林胜利了,巴黎人民再也不需要鞠躬于普鲁士兵的脚下,不用生活在被普鲁士兵围困攻陷的苦难之中了,终于可以逃离水生火热的生活,能够安居乐业了。相信祖国会越来越昌盛的。12.示例:文明的断残不是古代城郭的废弛,而是失去对文字的解读能力;一个民族的毁灭,不在于生命的消失,而在于语言的灭亡;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美丽的语言。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叠 泻 峻 横2.(1)A(2)C 3.(1)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不正如旅行一样吗?(2)这种壮美的趣味,只有雄健的精神能够感觉到。4.意思是民族生命的进程也是这样:有时遇到顺利发展的平稳期,有时遇到战乱之类的艰难国运。5.在和平发展的平稳时期,要高高兴兴地向前行;遇到艰难国运时,要敢于向前,享受冒险的美趣以及成功后的喜悦。6.“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7.提示: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这些比喻都体

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9一个女子拖着病死孩子的棺材,冻僵在路边。 列宁格勒人张贴在墙上换取物品的启事。 战事中,剧场天天开演,学校准时开学。 小姑娘丹娘一天天记下亲人死去的事实。 10不好。因为“900天”表达出时间的缓慢,而“两年半”却没有这个效果。反应了人的光芒,战争的艰苦。11指人类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品质。12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在这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教师双臂拉开趴在课桌上,在他身下的事四名学生。这位用生命保护学生的教师就是谭千秋。13.示例:从19世纪初起,英、美等国大量走私鸦片运入我国,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无数金银流出国外,害得我国国弱民穷。林则徐赴广州查办,带领广大人民奋起反抗,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了鸦片2万多箱,共重1100余吨。林则徐命人在虎门将其尽数销毁,给了列强沉重的打击。

9.土地的誓言

1.阑 澜 斓 谰2.① 恰当。年轻人的热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止,那激愤狂放的热情用“泛滥”来描述,更多了几分野性,显示出巨大的力量。3.示例:当我孤独无助的时候,当我精疲力竭的时候,总是有人给予我帮助。提示:能将色彩与意象搭配合适,并有一定的整体性即可。4.示例:我觉得“埋葬”与“欢笑”搭配合适,因为昔日的欢笑确实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埋葬”多了一层故乡沦丧的沉重感和悲愤之情。5.作者把故乡写得如此美好,如此丰饶,能让我们更爱她,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愤。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恢复故乡美好的决心和信念。6.这句话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之情,表明“我”将抗击侵略者,为保卫家乡牺牲一切,并相信最终能获胜的坚定信念。

7.“她”和“你”指的都是“关东大地”,也就是作者的家乡。都改成“她”不好。人称的变化其实是感情变化的结果,随着作者情感越来越激动迫切,人称也从第三人称“她”转为抒情更直接、更亲切的第二人称“你”了。8.家乡东北有丰富的物产,有同胞还有爹娘,幸福,富裕。9.展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东北人悲愤的情绪。10.指的是幸福的日子和民族的自主尊严。11.歌词表达了东北人平易近沦陷后的悲痛之情和要求夺回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要求起来反抗,斗争的决心。12.提示:能写出家乡特色,语言符合要求即可。 10木兰诗

1.南北朝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2.(1)文告(2)通“贴”,粘贴(3)买(4)市集3.(1)征战多年,战斗无数,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终于胜利归来。(2)对着窗前的镜子,整理云鬓,粘贴花黄。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5.句①刻画了木兰不慕荣华富贵的高贵品质;句②展现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和恢复女儿装的天真活泼,表现了她的喜悦;句③从伙伴的反应侧面烘托了木兰乔装之巧妙和作战之勇敢。6.不能删。这个比喻句既解释了伙伴的惊忙,烘托了木兰的乔装之巧妙、作战之勇敢,也可以当作是木兰的回答,展现了木兰的聪明机智与自豪之情,还可以看作是叙事人对木兰的赞颂,为民歌常用手法。(能答出其中一点即可)7.D 9.(1)年少时 (2)更加 (3)买 (4)屡次10.(1)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2)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不一定做不到,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1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2.示例:豫剧《花木兰》。著名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啊,请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啊„„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单元复习

1.源 瑰 雅 摹2.(1)影入平羌江水流(2)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3)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5)示例: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3.(1)A(2)B

4.示例:当我看到柳枝绽出嫩芽的时候,当我仰望晴空的流云,闻着西湖龙井清香的时候,

或者当我听到横笛那悠扬的乐曲的时候,我想起浙江那美丽迷人的风情„„5.祁瑞宣、教员们、学生们。亡国之痛。6.反映祁瑞宣当时内心尴尬茫然,害怕遇见熟人,特别是学生,由此可见他的爱国之情和身为亡国奴内心的痛苦。7.示例:“潮气像雾似的凝结在空中,使人不敢呼吸”,“屋里像坟墓那样潮湿,静寂”。这些环境描写描绘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烘托出人物心情的沉痛。8.以前充满“欢笑与喊叫”,乱闹乱吵;现在,院里没有任何声音。学生上课前的表现的变化,表现了学生们爱国情感的强烈和亡国后的悲愤心情。9.惟但只

10.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11.木兰从军的原因是“可汗大点兵”,而“阿爷无大儿”。可见木兰是一个热爱国家、孝顺父母的人。12.从“旦”、“暮”的时间变化中可以看出行军速度之快,可见战事紧迫;从“黄河流水鸣溅溅”和“燕山胡骑鸣啾啾”中可以看出战争的紧张气氛;从两个“不闻爷娘唤女声”中可以看出木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不要求面面俱到)13.(1)何时才能够(2)跑14.这首诗通过马的自述,表现了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15.略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

1.泣 鲜 愧 裹 瘁 而2.(1)D(2)C3.。,。,??——。4.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

5.(1)妇孺皆知(2)不能。因为“竟”有出乎意料的意思,突出了邓稼先创造了“真正的奇迹”。6.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7.提示:抓住两个人物的性格和为人的不同来分析。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是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8、可以表现邓稼先严守国家机密的品质 9、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献身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生活俭朴、严守机密 10、示例:邓稼先身先士卒,冒着受核辐射的生命危险,寻找失事的核弹头并手捧核弹头走出危险区 11、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激励岳飞扫除鞑虏。“岳母刺字”与邓稼先的事迹有异曲同工之处,均可看出他们的爱国精神 12、提示:学会享受过程就能获得快乐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锲 沥 衙 凝 窥 暇2.(1)钻之弥坚 钻得越锲而不舍(2)废寝忘食3.示例: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多行不义必自毙等。4.参加游行;起草传单;大会演说。5.(1)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2)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6.不好。加点的词语抓住外貌特征进行描写,形象生动地突出了闻一多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对闻一多的颂扬与景仰之情。7.含义: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作用:总结全文。8.冰心老人病魔缠身却依然关心老年病人的病况9.冰心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留给我们的是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爱心。季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10.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最后自然地成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11. 示例:我打算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加油拼搏,为将来打下基础,要稳扎稳打得努力!12.提示:“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甘愿作一枚螺丝钉”的雷锋,乃至时刻都呵护着我们成长的父母、亲人、朋友、老师等等。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 磐 躇 槛 捏 晰 荷2.惹 章 堪 默 翼翼 徒3.愁苦 蓬勃 深邃 逼视4.比作密不通风的磐石和不见天日的囚室。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耳聋带给贝多芬的极大不幸。5.(1)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使他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篇三:《作业本答案之七下语文》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撒 秕 啄 罩2.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3.不必说她名人辈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不必说她物产丰富,有享誉世界的西湖龙井、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单是她那优美的自然风光,江南水乡的秀美神韵,她——浙江就足以令人向往。4.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5.不能。“伏”、“窜”比“停”和“飞”更形象生动。“伏”字生动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可爱形象;“窜”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的轻捷机灵,也写出了儿童的羡慕之情。6.示例: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蜻蜓在这里表演空中杂技。7.对百草园各种景物和活动的喜爱、怀念之情,并以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的喜爱对比衬托对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生活的不满。(言之有理即可)8.表现出“我”对樱桃树的溺爱。为下文“我”护住樱桃树和树最后的酷似做铺垫。9.“我”: 哈哈,太好了。我保护了樱桃树使它免受灾难,现在它长得多好啊。妈妈当初怎么那么傻去鞭打它呢?妈妈: 哎,这孩子怎么就不明白未经抽打的树结不出好果子来呢?也罢,就牺牲棵树让他明白这个道理吧! 10.母亲告诉“我”要学会取舍。贪心最终会导致我们不堪重负、两手空空,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一样只能枯死。适当的舍弃,其实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11.“抽打心中的樱桃花”形象生动地寓意了人们要懂得舍去,要及时祛除心里过多的欲望与贪念。这个题目别具一格,意味深长,让读者深思,留下深刻印象。12.示例:(1)鲁迅(1881—1936),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出版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坟》等。(2)示例:《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之作,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3)示例:闰土:旧社会深受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的典型农民形象。

2爸爸的花儿落了

1.徘 徊 涯 零2.D 3.摇 碾 托4.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不再是小孩子。5.不能改。原句采用反复手法,强调了“我”当时焦急、急迫的心情。6.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我”急切的心情恐怕也是一种预感,暗示父亲即将离世。“我”进家门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也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更是预示着父亲将要永远离开未长大的“我们”了,充满着无限的悲伤。7.这句话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爱花的爸爸的离世。此句含而不露,哀而不伤。8.哭展现了女人失去亲人,面临困难的悲伤,难过,伤心,害怕; 笑展现了女人为了孩子勇敢战胜困难的乐观的态度。9这是一个小肖像描写,形象的展现了女人受到的困难之大,痛苦之深,也衬托 了女人为了自己的孩子勇敢战胜痛苦和困难的伟大的母亲和坚强的意志。10.师父先前为女人遇到挫折和困难只会题库,所以发出感叹:“女人是弱者。”后来看到收拾得仅仅有条的院落和女人的笑容后,他不得不发出赞叹:“母亲是强者”。 11.人不能停留在自己的阴霾中,应该勇于面对,洒脱的正视一切。不要一遭遇挫折就放弃,学会在逆境中迎难而上。不怕失败,学会坚强。就像文中的女主人公一样,为了自己爱的孩子,一定要挺过去! 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只要你勇敢面对了,就是强者。12.略(言之成理即可)

3丑小鸭

1.潮—嘲 伦—沦 曲—屈 横—恒2.示例:“呼呼”“哗哗”“滴滴答答”“唧唧喳喳”3.示例:苹果树上缀满了小白花,星星点点的,像天空中的明星在闪烁。4.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5.示例:洁白的/美丽的/高贵的/受人喜爱的等6.因为丑小鸭向往美好,追求幸福,所以他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宁可在对美好的不懈追求中死去。7.示例: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目标努力奋斗8. 1.就是指贵重的金属;2.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财富。9. “抱、攥、抢”表现牧童占有金子时激动、紧张、兴奋的心情。“埋”表明牧童在经历厄运之后,心灵中美好品性的回归。10. 要抛弃不劳而获的思想。要谨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踏踏实实过日子12.示例:《海的女儿》故事梗概略小美人鱼表达了对“人”的灵魂的高度肯定。

4诗两首

1.涉足 尴尬 困惑2.(1)屹立(2)耸立(3)肃立(4)伫立3.提示:能写出幽寂的意境即可。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5.那些在生活中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的人。6.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它告诉我们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即使是痛苦的)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7.示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气馁,不要消沉!失败的日子里需要奋斗:相信吧,成功的日子将会来临。8.寻求自由,追逐理想;把懦弱和平庸遗弃在故乡。 9.展现了,在淡蓝色的大海中,有一片孤帆在游弋。它闪着白色的光,刺眼的白光。这白色的帆似乎在承受着极大的折磨。它在遥远的异地漂泊,波涛汹涌,夹杂着呼啸的海风。它们要打翻这精灵,要让这孤独的反叛者葬身在自己威猛的打击中。而帆,在狂风骤雨中顽强前行,向着理想和光明,与风暴斗争的情形..

10."故乡"后省略了在故乡停泊时的场景;"作响"后省略了与风暴搏斗的具体画面. 11.帆就是诗人的化身,诗人那孤独、反叛的灵魂象征,那对自由的向往也象征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象征着诗人那一代贵族革命家对自由的向往。诗在描画风景,进而说明发人深省的哲理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水平。那恶劣的社会环境在诗中对大海糟糕场景的描写中得到了贴切的表现;那进取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也在诗的叙述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12.诗句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路”的含义:既可指自然的路,也可指人生的路等。

5伤仲永

1.(1)属于(2)完成(3)感到诧异(4)给予2.(1)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2)泯然/众人矣3.示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4.(1)指书具(2)指仲永(3)指诗句(4)指作诗的才能(或:仲永)5.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6.五岁时忽啼求书具;不学而能书;不学而能诗;“指物作诗立就”而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7.他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9.(1)酷爱 (2)完成10.翻译: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11.示例:学习要勤奋努力,才会成功。12.示例:天资聪颖后天不学小神童沦为普通人 单元复习

1.萌 稚 郁 笼2.(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3)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3.(1)《童年》(2)安徒生(3)普希金4.示例:当今中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有正确的道德观,能自强自立,是积极向上的一代人。5.示例:一碗馄饨/“视而不见”的亲情/大爱无言6.第一次是对老婆婆的感激,以及与母亲吵架后的伤心委屈等;第二次则是感受到母亲的爱之后的感动、惭愧,对母亲的理解等。7.示例: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因为熟悉了、习惯了,我们往往忘记去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我们要学会体会并珍惜父母之恩。8.示例:妈妈,对不起。我没有好好体会您的爱,以后,我会珍惜您的付

出的。9.(1)承受(2)胜过、超过(3)最后(4)达到10.A11.能够成为普通人就停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12.后天学习对一个人是否能成才是至关重要的。13.略第二单元

6黄河颂

1.魄 豪 磅 烽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3.示例:(1)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2)长城用他高大雄伟的身躯,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4.示例:大禹治水。故事略。5.“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结构上的提示作用,将诗歌分成三个层次。此外,反复出现也加强了抒情味。6.不好。“你”比“她”读起来更亲切,抒发情感更直接。7.选诗从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从历史角度说,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从地理角度说,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从精神角度说,黄河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和毛泽东说的那句话的意思一致:黄河孕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9.从“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读出长江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哺育着我们中华儿女!10.合适,用第二人称你更容易抒发感情,表达了对长江的依恋赞美之情 11.因为长江哺育了各族儿女,使高山大海永远联系在一起。滋润了每一寸土地,推动了新时代的发展 12.抒发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赞美之情。百分之百正确我做过的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端,“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端走来,向祖国的最东端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13.

(1)示例:“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河清海晏”等;原因:黄河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象征,作为一种象征,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文化已经密不可分了。(2)示例:今天我们将生活垃圾扔进黄河,明天黄河将把我们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7最后一课

1.C(1)细心 耐心(2)分心 专心3.示例:(1)语言像开启文化知识殿堂的大门(2)语言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4.“我”是个天真贪玩,既幼稚又有点懂事的小孩子。5.不能。“又”写出了那时战乱频繁,法国败况连连,坏事迭起,人心惶惶。6.提示:能表现出人物亡国时的悲哀、沉痛即可。注意要用描述性语言。7.示例:阿尔萨斯和洛林现归普鲁士所有,明日起,学校只许教授德语。如有违抗,严惩不贷。8. 突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及柏林人们的凄惨。作用是渲染气氛。为下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9. 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一种不屈服与敌人的坚强心理,给了上校生命力。10. 第一句画线句:看出上校的爱国心十分强烈,为祖国的胜利感到自豪。画线句第三句:可看出上校是那么的绝望、失望与悲痛。

11. 法军终于胜利了,柏林胜利了,巴黎人民再也不需要鞠躬于普鲁士兵的脚下,不用生活在被普鲁士兵围困攻陷的苦难之中了,终于可以逃离水生火热的生活,能够安居乐业了。相信祖国会越来越昌盛的。12.示例:文明的断残不是古代城郭的废弛,而是失去对文字的解读能力;一个民族的毁灭,不在于生命的消失,而在于语言的灭亡;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美丽的语言。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叠 泻 峻 横2.(1)A(2)C 3.(1)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不正如旅行一样吗?(2)这种壮美的趣味,只有雄健的精神能够感觉到。4.意思是民族生命的进程也是这样:有时遇到顺利发展的平稳期,有时遇到战乱之类的艰难国运。5.在和平发展的平稳时期,要高高兴兴地向前行;遇到艰难国运时,要敢于向前,享受冒险的美趣以及成功后的喜悦。6.“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7.提示: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这些比喻都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9一个女子拖着病死孩子的棺材,冻僵在路边。 列宁格勒人张贴在墙上换取物品的启事。 战事中,剧场天天开演,学校准时开学。 小姑娘丹娘一天天记下亲人死去的事实。 10不好。因为“900天”表达出时间的缓慢,而“两年半”

却没有这个效果。反应了人的光芒,战争的艰苦。11指人类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品质。12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在这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教师双臂拉开趴在课桌上,在他身下的事四名学生。这位用生命保护学生的教师就是谭千秋。13.示例:从19世纪初起,英、美等国大量走私鸦片运入我国,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无数金银流出国外,害得我国国弱民穷。林则徐赴广州查办,带领广大人民奋起反抗,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了鸦片2万多箱,共重1100余吨。林则徐命人在虎门将其尽数销毁,给了列强沉重的打击。

9.土地的誓言

1.阑 澜 斓 谰2.① 恰当。年轻人的热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止,那激愤狂放的热情用“泛滥”来描述,更多了几分野性,显示出巨大的力量。3.示例:当我孤独无助的时候,当我精疲力竭的时候,总是有人给予我帮助。提示:能将色彩与意象搭配合适,并有一定的整体性即可。4.示例:我觉得“埋葬”与“欢笑”搭配合适,因为昔日的欢笑确实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埋葬”多了一层故乡沦丧的沉重感和悲愤之情。5.作者把故乡写得如此美好,如此丰饶,能让我们更爱她,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愤。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恢复故乡美好的决心和信念。6.这句话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之情,表明“我”将抗击侵略者,为保卫家乡牺牲一切,并相信最终能获胜的坚定信念。

7.“她”和“你”指的都是“关东大地”,也就是作者的家乡。都改成“她”不好。人称的变化其实是感情变化的结果,随着作者情感越来越激动迫切,人称也从第三人称“她”转为抒情更直接、更亲切的第二人称“你”了。8.家乡东北有丰富的物产,有同胞还有爹娘,幸福,富裕。9.展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东北人悲愤的情绪。10.指的是幸福的日子和民族的自主尊严。11.歌词表达了东北人平易近沦陷后的悲痛之情和要求夺回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要求起来反抗,斗争的决心。12.提示:能写出家乡特色,语言符合要求即可。 10木兰诗

1.南北朝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2.(1)文告(2)通“贴”,粘贴(3)买(4)市集3.(1)征战多年,战斗无数,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终于胜利归来。(2)对着窗前的镜子,整理云鬓,粘贴花黄。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5.句①刻画了木兰不慕荣华富贵的高贵品质;句②展现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和恢复女儿装的天真活泼,表现了她的喜悦;句③从伙伴的反应侧面烘托了木兰乔装之巧妙和作战之勇敢。6.不能删。这个比喻句既解释了伙伴的惊忙,烘托了木兰的乔装之巧妙、作战之勇敢,也可以当作是木兰的回答,展现了木兰的聪明机智与自豪之情,还可以看作是叙事人对木兰的赞颂,为民歌常用手法。(能答出其中一点即可)7.D 9.(1)年少时 (2)更加 (3)买 (4)屡次10.(1)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2)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不一定做不到,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1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2.示例:豫剧《花木兰》。著名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啊,请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啊„„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单元复习

1.源 瑰 雅 摹2.(1)影入平羌江水流(2)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3)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5)示例: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3.(1)A(2)B

4.示例:当我看到柳枝绽出嫩芽的时候,当我仰望晴空的流云,闻着西湖龙井清香的时候,或者当我听到横笛那悠扬的乐曲的时候,我想起浙江那美丽迷人的风情„„5.祁瑞宣、教员们、学生们。亡国之痛。6.反映祁瑞宣当时内心尴尬茫然,害怕遇见熟人,特别是学生,由此可见他的爱国之情和身为亡国奴内心的痛苦。7.示例:“潮气像雾似的凝结在空中,使人

不敢呼吸”,“屋里像坟墓那样潮湿,静寂”。这些环境描写描绘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烘托出人物心情的沉痛。8.以前充满“欢笑与喊叫”,乱闹乱吵;现在,院里没有任何声音。学生上课前的表现的变化,表现了学生们爱国情感的强烈和亡国后的悲愤心情。9.惟但只

10.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11.木兰从军的原因是“可汗大点兵”,而“阿爷无大儿”。可见木兰是一个热爱国家、孝顺父母的人。12.从“旦”、“暮”的时间变化中可以看出行军速度之快,可见战事紧迫;从“黄河流水鸣溅溅”和“燕山胡骑鸣啾啾”中可以看出战争的紧张气氛;从两个“不闻爷娘唤女声”中可以看出木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不要求面面俱到)13.(1)何时才能够(2)跑14.这首诗通过马的自述,表现了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15.略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

1.泣 鲜 愧 裹 瘁 而2.(1)D(2)C3.。,。,??——。4.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

5.(1)妇孺皆知(2)不能。因为“竟”有出乎意料的意思,突出了邓稼先创造了“真正的奇迹”。6.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7.提示:抓住两个人物的性格和为人的不同来分析。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是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8、可以表现邓稼先严守国家机密的品质 9、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献身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生活俭朴、严守机密 10、示例:邓稼先身先士卒,冒着受核辐射的生命危险,寻找失事的核弹头并手捧核弹头走出危险区 11、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激励岳飞扫除鞑虏。“岳母刺字”与邓稼先的事迹有异曲同工之处,均可看出他们的爱国精神 12、提示:学会享受过程就能获得快乐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锲 沥 衙 凝 窥 暇2.(1)钻之弥坚 钻得越锲而不舍(2)废寝忘食3.示例: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多行不义必自毙等。4.参加游行;起草传单;大会演说。5.(1)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2)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6.不好。加点的词语抓住外貌特征进行描写,形象生动地突出了闻一多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对闻一多的颂扬与景仰之情。7.含义: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作用:总结全文。8.冰心老人病魔缠身却依然关心老年病人的病况9.冰心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留给我们的是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爱心。季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10.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最后自然地成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11. 示例:我打算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加油拼搏,为将来打下基础,要稳扎稳打得努力!12.提示:“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甘愿作一枚螺丝钉”的雷锋,乃至时刻都呵护着我们成长的父母、亲人、朋友、老师等等。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 磐 躇 槛 捏 晰 荷2.惹 章 堪 默 翼翼 徒3.愁苦 蓬勃 深邃 逼视4.比作密不通风的磐石和不见天日的囚室。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耳聋带给贝多芬的极大不幸。5.(1)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使他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2)罗曼·罗兰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刻画了一位与贝多芬经历相似的文学人物,成就了一部著作。6.观众看到贝多芬指挥不正常而表现出惊讶。7.提示:可以表现对贝多芬遭遇不幸的震惊和痛惜,可以表现对贝多芬音乐生命的热爱和崇敬等。8.登临郁孤台 步出郁孤台

篇四:《哲理故事: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法国纪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只屎売郎,推着一个粪球,在并不平坦的山路上奔走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砂砾和土块,然而,它推的速度并不慢。

在路正前方不远处,一根植物的刺,尖尖的,斜长在路面上,根部粗大,项端尖锐,格外显眼。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屎壳郎偏偏奔这个方向来了,它推的那个粪球,一下子扎在了这根“巨刺”上。

然而,我不禁为它的锲而不舍好笑,因为对于这样一只卑小而智力低微的动物来说,实在是不能解决好这么大的一个“难题”的。()就在我暗自嘲笑它,并等着看它失败之后如何沮丧离去时,它突然绕到了粪球的另一面,只轻轻一顶,咕噜——顽固的粪球便从那根刺里“脱身”出来。

它赢了。哲理故事: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没有胜利之后的欢呼,也没有冲出困境后的长吁短叹。赢了之后的屎壳郎,就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它几乎没有做任何停留,就推着粪球急匆匆地向前去了。只留下我这样的观众,在这个场景面前痴痴发呆。

也许在生活的道路上,它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也许它活着,根本不需要像人一样,需要许许多多的“智慧”;也许在它的生命概念中,根本就不懂得赢输。推得过去,是生活;推不过去,也是一样的生活。

人生感悟:

也许在生活的道路上,它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也许它活着,根本不需要像人一样,要有许许多多的“智慧”;也许在它的生命概念中,根本性就不懂得输赢。推得过去,是生活;推不过去,也是一样的生活。由此想来,也许生活原本就没有痛苦。人比动物多的,只是计较得失的智慧,以及感受痛苦的智慧。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习中心组开展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 主题教育党史新中国史知识题库
  • 2021年单位开展控烟宣传工作总结
  • 完整版思政课教案
  • 预备党员培训
  • 党员工作职责及责任区划分方案模板
  • 赞美护士的七律诗
  • 思想汇报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