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说 >

余秋雨人生哲言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03    阅读:

余秋雨人生哲言 篇一:《余秋雨人生哲言》

善和爱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自身需要---自塑生命的需要。

善和爱拆除了生命之间的藩篱,接通了向外吞吐的渠道,使生命从紧张敏感走向舒展自由。

善和爱改变了生存的目的,使生命结束了自耗状态而物我两忘、意气风发。

善和爱优化了个人和群体的生命环境,是自己对世界对人类充满了信心。

善和爱为了照亮别人而不能磨砺了自己的生命光泽,是自己变得更加温煦而又透明,提升了被欣赏、被趋近的可能。

而且,善和爱永远是互相的事,因此必然是自由互馈、信心互增、光辉互照,这样构建起来的整体氛围,几乎就是天堂的降临。

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

(余秋雨人生哲言)

在黑灯瞎火的恐怖中,人们企盼它的光亮,企盼的如饥似渴、望穿秋水;但当光明降临的时候,它又被大家遗忘,就像遗忘掉小学老师、早年邻居,遗忘得合情合理,无怨无悔。

在夜雨中想象最好是对窗而立。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玻璃窗冰冷冰冷,被你吐出的热气呵成一片迷雾。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风不大,轻轻一阵立即换成淅沥雨声,转换成路上更稠的泥泞。你用温热的手指划去窗上的雾气,看见了窗子外层无数晶莹的雨滴。新的雾气又腾上来了,你还是用手指去划,划着划着,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

喜剧作家大多避免喜剧人物与观众的情感相勾连,因而常常用夸张手法把他们表现得反常、怪异,让观众面对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疏远感和自身优越感,能放心地嘲笑他们。一切能够诱发观众对讥讽对象情感趋近的行为,常常被喜剧作家故意打乱。在悲剧中,情感的地位首当其冲,而在喜剧中,理智和思想的地位十分显赫。(余秋雨人生哲言)

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传染性,有可能产生浓烈的剧场效果,但也可能干扰演出。人在剧场中,比在生活中更加灵敏和脆弱。观众是比较轻信的,对于剧情和邻座的反应都是如此。一个在生活中像顽石般坚定而木然的人,一旦置身于帷幕前、池座间,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邻座一声轻轻的抽泣,可以使他的心弦一颤,而邻座所发出的不信任的一哼,也可以在他的目光中蒙上一层疑虑。

余秋雨人生哲言 篇二:《经典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一、 中国文化名著

1 《老子》 2 孙子兵法今译 3 《庄子》 4 《论语》 5 《荀子》 6 《吕氏春秋》 7 中华传统美德 8 《孟子》 9 《墨子》 10 孙中山全集 11 世界十大哲人 12 苏菲的世界

(余秋雨人生哲言)

13 中国思想家名著精华 14 人性与自我修养 15 于丹《论语》心得 16 于丹《庄子》心得 17 自卑与超越

18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

19 建筑自己的幸福城堡 20 世界著名思想家论人生 21 余秋雨人生哲言 22 《简明东方文学史》 23 生活的艺术

二、 中国文学名著 1 《诗经选》 2 《汉魏六朝诗选》 3 《楚辞选》

4 《唐宋词选释》 5 《唐宋词选》 6 《古文观止》 7* 《宋诗选注》

8 《梦溪笔谈》译注:自然科学部分 9 呐喊 10 牡丹亭 11 三国演义 12 水浒传 13 西游记 14 红楼梦

15 朱自清作品欣赏

16 聊斋志异 17 《儒林外史》 18 《经史百家杂钞》 19 历代名家词赏析 20 鲁迅选集.杂文卷 21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 22 围城

23 《曹禺选集》 24 艾青诗选(余秋雨人生哲言)

(余秋雨人生哲言)

25 《沈从文小说选》 26 茅盾小说选集 27 红岩 28 皖南事变 29 骆驼祥子 30 家

31 《茶馆》 32 《舒婷的诗》 33 青春之歌

34 王朔文集:1978-1992 35 京华烟云 36 《金锁记》 37 平凡的世界

38 《许三观卖血记》 39 《务虚笔记》 40 《长恨歌》 41 《创业史》 42 《笑傲江湖》 43 《活着》

三、世界文化名著 1 《理想国》 2 《形而上学》 3 论语一日一读 4 孔子箴言录 5 论语解说 6 白话四书五经 7 中国命研究 8 修身名篇

9 人为什么犯错误:真理的探索 10 人生理想二十讲 11 《小逻辑》(余秋雨人生哲言)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案例教材 13 《物种起源》 14 青年困惑的哲学畅想 15 建国以来哲学问题讨论综述(余秋雨人生哲言)

16 《哲学史讲演录》 17 生活与哲学 18 谁能追得上乌龟? 19 雷锋人生哲学漫谈 20 孟子与百姓生活 21 荀子:进取人生 22 道德经译释 23 老子智慧心解 24 庄子智慧心解 25 墨子选译 26 孙子 27 韩非子 28 鬼谷子 29 吕氏春秋 30 论衡选译

31 诸葛亮文选译 32 史记选译

33 大学生必知的场景语言技巧

如何赢得友谊及影响他人:有效交流34 的30个技巧 35 职场竞争心理咨询手册 36 社交心理学

余秋雨人生哲言 篇三:《余音不绝 品味人生》

余音不绝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分享的书是余秋雨先生的《余秋雨人生哲言》,大家都喜欢哲言是因为我们能在这类书中了解并学习到别人通过一生所总结出来的富有深意的话。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个感悟就是这里面的话太经典太引人深思了,下面呢,我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下我读后的感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准则,对自己有这样那样的要求,在这本书里余秋雨先生告诉了我们很多,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人格尊严这一章,他说“看重自己的尊严,一定看重他人的尊严。”无论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在当今这个金钱社会中,相互尊重都是交往的前提,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在获得他人的尊重,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余老为我们阐释了相互尊重的意义,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和在没有受到别人尊重时,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面对诬陷,不可暴跳,也不可隐忍。面对别人的脏言恶语,我们大可不去理会,不要自贬身价以同样的语言回复他们,我们不去理会,不要去消受。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固守自我而品尝尘嚣,无异众生而回归一己,保持尊严而融入人潮。彼此无所求的朋友,才可能是真正的朋友。在现在这个到处都充满欺骗的社会中,要交到真心朋友是很难的,在学生时代我们交到的朋友可能是我们一生中对我们最真心的朋友了,学生时代我们纯真,待人真诚,没有心机。但出了校园跻身于社会,我们交的朋友或多或少都会带一些其他因素。一些珍贵的缘分都稍纵即逝,而一堆无聊的关系却在不断灌溉。所以我们有时要慎重,在我们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我们也要时常清理友情,把对我们很虚伪的朋友或者说是损友清除出去。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回归,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相互呼应和确认。它只需要我们彼此把对方放在心里,它使人们独而不孤,相互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获得更加温暖、更加自在的那些人。朋友们,请这些珍惜人。

抛开束缚 即刻出发

人的一生会间接的了解和学会很多东西,其实有些东西只有切身去体会才能理解到它真正的意义,我们才会对它得更深刻。我们要尽量去旅行,旅行能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社会阅历,也能让我们改变对有些事的看法。不要找借口说没有空闲的时间,没多余的金钱或精力,只要我们想旅行,那就收拾行李,明天就出发。

其实这本书还给了我很多感悟,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话,大家也可以去体会一下他笔下的人生。

201011014010刘汝圆

余秋雨人生哲言 篇四:《余秋雨人生哲言》

一个人如果被诬陷和起哄闹得晕头转向,那就应该快速脱离简单防守的前沿,去追求一 种真正的精神高度。这种追求放弃了反击,申辩和恢复名誉的权利,看起来很像是躲避。因此,损坏别人名誉的人常常在发出一片喧嚣后找不到预期中的回应,我觉得他们此时应该领悟一点什么,看看自己所攻陷的那些名誉背后,是否还有更重要的名 誉。不要把自己假装成闻过则喜,见恶微笑,听骂点头的伪君子,因为这种假装十分自私。余秋雨人生哲言。必须拒绝一切谩骂,泼污,造谣,咬嚼,,自己在这当口上正好站在第一线,第一线的失守必然会导致人间道义的局部崩溃,因此,自尊,自爱,自卫,都比谦虚的名义临阵逃脱强过万倍。千万不要与他们申辩。原因是 ,辩题是他们出的,陷阱是他们挖的,又不存在真正的裁判,这就像,硬被拉到他们家的后院,去进行一场篮球赛。许多善良的人,总是在别人家的后院一次次败阵下来。恶言脏语是不可忍受的。问题是,谁让你忍受了?喊着你的名字并不是一定要让你忍受,就像集市间的小贩拉住你的衣袖,你可以抽袖而走,快步离去。冲着你的脸面也并不是一定要让你忍受,就像排污口喷出一股异味,你不必停下脚步来细细品尝。余秋雨人生哲言。恶言脏语的功用,九成是自贬自辱,只有一成留给被攻击者消受,但是,又有几个被攻击者真的去消受了呢,难道里边有你一个?世上总有垃圾,对垃圾,我们只处理,不消受。面对诬陷,不可暴跳 也不可隐忍。如果不去法院,则不必陈述真相,因为社会并无裁判,纠缠反生混乱,唯一要做的事是,指出这是诬陷,其余留给时间。当负面声围绕四周时,立即回想自己有没有真的做错什么。如果没有,那么就应该明白,这是对自己重要性的肯定,肯定自己以全新生态构成了对众人挑战,肯定自己生命的超前和优越。对肯定有什么申辩的呢?谦虚地领受吧,把骄傲藏在心底。全部表情是,微笑着,又像是没笑。蔑视是一把无声的扫帚,使大地干净了许多。
 


余秋雨人生哲言 篇五:《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一:读后感——<相约星期二>]

乍一看这标题像是一部爱情小说吧!其实不是!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临终老人和他的学生的故事。老人是社会学教授,他已年迈,患了绝症,他的学生是一名记者、作家,老人每星期给这个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时间是星期二。这便是这本书书名的由来。

这门课上了十四个星期,每个星期学生都如约而至。相约星期二读后感。他们谈论的话题有:世界、自怜、遗憾、死亡、家庭、感情、对衰老的恐惧、金钱、爱的永恒、婚姻、我们的文化、原凉。最后一堂课是老人的葬礼。每上一次课老人的病情就会加重,说话就会更困难。到最后,要靠学生不停地用力地敲打背部才能说出话来。他是一名终生的教师。他留给了人们无限的思考!也许谈人生太大、太空洞,但是人生的确很玄!谁也不知道下一妙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相约星期二读后感。那么还在等待什么、犹豫什么、好好把握今天!每一个今天都是精彩的!

[篇二:读<相约星期二>]

如果明天即将面对死亡,你要如何度过今天?

也许你会说,我一定要找寻到生命或者的意义,一定要做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自己的这一生无悔。

可惜这只是假设。也许只有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活,而忧伤,有时因为当年的调皮而欢笑。我基本上可以想象,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眼泪和笑容是怎样集中在妹妹的脸上。

故事很简单,却透射出了不简单的人格。

直面死亡是一种折磨。从一个人降生那天起,便无可救药地沉入这个轮回。在精力最为旺盛的岁月里,人们讳言死亡,似乎那是一件很遥远的事。只要没有人提醒他或她“你快死了”,人们就一面做出心安理得的样子忙碌着,一面隐藏起心底对死亡的恐惧装出一幅铁汉嘴脸。

人在突如其来的灾祸中死去,或在某个黑夜里莫名地离开,中国人会悻悻地说:好,好,没受什么罪就走了。但是,当得知了自己在某一天会离开这个眷恋的世界时,这时他的心理大概可想而知,有人颤抖,有人饮泣,有人崩溃,也有人未服从命运的安排,自己在大限之前解决了自己。因为,中国人所说的“受罪”不仅是病痛的折磨,更是等待死亡的种种心态。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及的因果报应,如果斯人此生成就了种种善举,那么他最好的结局就是“无疾而终”。

两只脚踏上人生的起点时,终点就是死亡。人们在态度积极地等死,可是当走近终点时,能够持续积极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他们说:这只有伟人才能做到,我是个平凡的人,我不能不害怕死亡。

可是无论伟人还是凡人,终究是会死去的,就象亚伯拉罕?林肯被约翰威尔克斯?布思的匕首刺中,就象我终有一天会因为被尼古丁侵蚀的肺部要了性命,在这种殊途同归的遗憾面前,莫里老头儿很潇洒地走了,而他为了学生做的备课内容还没有教授结束,他在天国看着人们,看着人们是否在翻看他的备课笔记,也在看着人们是否接受了他教授的精神。

所以,这本书的最后一句,作者留下的文字是:

“这门课仍在继续。”

“我已经踏上了最后的旅程——人们要我告诉他们该怎样打点行装。”莫里说。

[篇四:评<相约星期二>]

我们人类有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

当我们从中学进入高中,我们就会想“生活的风帆啊”只类的句子;当我们看百岁老人时,就会想“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兼有人生阅历和思考水平的人。一般就不谈人生,是因为太浅?显然不是。是因为太深,因素也是有一点。但面对于我们人们,历来都有很请的好奇心,就连克隆拜倒捍索克隆之类的研究对象也沸沸扬扬,为什么就为此而寥落至此?

余秋雨说过:“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远远不是人生上的成功,一个领导者可以在诸多方面训斥下属却必须除开人生。”

那么怎样的人才能谈论人生?

是非常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是饱经风霜的旅行家,探险家;还是…

我们认为应该是老人。

其实老人离自己生命的终点很近,很近,有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会迸发出超常的智慧来阐述人生,虽然是断断续续,却是极其珍贵,人们在挽救他们生命的时候却不知道有更重要的挽救!

在许多家庭中,临终的老人所要讲的话是在儿女哭声,喊声中淡漠的,他们没有留下一丝的安静让老人来说出一些不长的人生话语。

这是遗憾,莫大的遗憾。

于是,冥冥中,大家都在期待看这个老人。他会硬着心肠的说我临终前不要子女围绕,而是让我把自己想说的话讲完,就像老师在课堂里一样。

这位老人名叫莫里身患绝症,是社会学的教授,他述说一系列关于死亡,人生,价值的问题,而听讲者就是他的学生米奇。

老人在给米奇上一堂人生最后的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这样的课程,没有一个学生会拒绝,于是,每星期二,这位学生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病床前去上课。

题目由此而来。

刚拿到这本书,我有些害怕,因为快临死的老人,总会说一些可怕的话以及会说一些他所治病的过程,各肌体病痛等等,也会有可能会装出一副病危状况,我有些胆怯!

但是他没有掩饰他的病痛以及无奈。他会幽默地对他学生说:“看着自己的躯体慢慢萎谢的确很可怕,但也有幸运的一面,因为我可以有时间跟人说再见。”

他们谈论世界,自怜,遗憾,死亡等。

每当米奇抱着他到睡椅上,就感觉到自己与他的时间不多了。莫里就像在铁轨上,听着死亡列车的汽笛,而他心中所震撼出来的对人生的感慨是超出宇宙空间的。

莫里老人知道自己会死,但是也知道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一事实,但是他还是接受了,接受了老天赐予他说“再见”的权利。他用戏谐的态度去面对死亡,非常诚恳,犹如在做人生检讨。他每说一句关于死亡的忠告,是强而有利,一针见血,仿佛每一句就刺痛我的心灵,给我带来强大的震撼力,他让我知道:“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莫里老人用他快要死的慧眼为我们揭示了人生中人们不敢正视的问题,这让我了解到我现在活着的无能,无意义!他让我知道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并没有真正体验到世界,而只是为自己该做的事做,那么该做的事又是什么呢?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而且是一次性的。

“没有死亡,生命就没有价值。”莫里老人说。

他们共上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节是葬礼。

莫里老人走得很安详,舒坦,葬礼也很简洁,知识几个亲朋好友,正如他所愿。

“死亡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不敢接受”这是他临终时说的。

我哭了!

是为在这个地球外的人哭。

不是痛,是震撼,是人生的共鸣!

[篇五:<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花了一天多的时间看完这本书后,深有感触。我就是一个把什么事都放在心里的人。小时候体弱多病,有时还希望自己得病,那样就会得到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但这种照顾随着妈妈的去世也随风而去。因为分不清自己想要的,别人想要你做的,而学会了拖延,逃避。被要求得第一,很少得到,最近得了一次倒数第二。莫里教授说的第二又如何。确实第二又如何。莫里教授向往的完美的一天,是那样简单朴实,但那是一切问题的答案,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知道死,才会生,勇敢的面对现实,好好活者。

[篇六:观<相约星期二>有感]

人与人之间在冥冥中擦身而过,在相聚后便意味着离别,并以自己的方式结束。忙碌的上海早晨,心灵逐渐被生活吞噬的人们,毫无目的地奔走着,似乎活着便无处可逃。从未想过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存在方式,在消失的和经过的时光中,它们就像一条平静而奔腾的大河。我们观望着对岸,等待泅渡,时间凝滞,身体内的灵魂深处却保留了一份巨大的空虚感,抑制了对生命的质疑

与此同时,放在我面前的这本书几乎毫无保留地向外界解释了生命的价值及人生的意义,使人读后逐渐趋于平静,填塞那无限蔓延的空虚……

书中的老人叫莫里施瓦茨,社会学教授。他已年迈,患了绝症,受一家电视台的“夜线”节目采访,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学生,当今的作家、记者米奇阿尔博姆偶尔看到,学生匆匆赶来看望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老师则宣布要给这位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

我仿佛又听到莫里笑着对米奇说:“我们是星期二人。”“我们是星期二人。”米奇重复道。“嘿,米奇,说话别有顾忌。有那么一天,我会让你感到流泪并不是一件难堪的事。”“是啊,是啊,”米奇说。“是啊,是啊。”他们都笑了,因为莫里二十年前就这么说过。大都在星期二说。实际上,星期二一直是他们的聚会日。莫里的课大部分在星期二上,米奇写毕业论文时他把辅导时间也定在星期二——从一开始这就是莫里的主意——他们总是在星期二坐到一块儿,或在办公桌前,或在餐厅里,或在皮尔曼楼的台阶上,讨论论文的进展。所以,重新相约在星期二看来是最合适的,“就约在那幢外面栽有日本槭树的房子里。”米奇准备走的时候跟莫里提了这个想法……

这样的课程没有一位学生会拒绝,于是,每星期二,这位学生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病床前去上课。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从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到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永恒……第十三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最后一堂则是葬礼。老师谢世后,这位学生把听课笔记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题目就叫<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连续四十四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

看来,同样在期待着的人实在不少,而且不分国籍。“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米奇问。“与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

当莫里设想自己的墓地时,他希望学生有空时能去墓地,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学生说,我会去,但到时听不见你的说话了。莫里笑了,说:到时候,你说,我听。

山坡上,池塘边,一个美丽的墓地,碑文是“一个终身的教师。”课程在继续,老师闭着眼睛静躺,学生来了,老师早就嘱咐过:你说,我听。“说说你遇到的一切麻烦问题,我已作过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外作业。”境界,让死亡也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

现在,莫里已长眠于地下,却把课堂留了下来,而且越变越大,已延伸到这里。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但他把人的生命价值真诚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对此,使我们不容置疑。正如亨利亚当斯所说:“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

是啊!虽然莫里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及崇高的生命将得以永恒!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习中心组开展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 主题教育党史新中国史知识题库
  • 2021年单位开展控烟宣传工作总结
  • 完整版思政课教案
  • 预备党员培训
  • 党员工作职责及责任区划分方案模板
  • 赞美护士的七律诗
  • 思想汇报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