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说 >

说说发的文艺点的话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3    阅读:

《文艺青年》
说说发的文艺点的话 第一篇

文艺青年”现象试析:一场精神上的自我意淫

“我觉得我对索菲的爱仿佛处在一种新的光明之中。索菲会过得越来越好。我只需要愈来愈多地活在她之中。只有想念她时,我才真正感到快乐。我必须更加坚强地对待自己——相信自己会像个男子汉——定不能像小孩一样胆怯,显得软弱并悄悄躲避起来。我得学会更好地承受痛苦和悲哀。”

“谁逃避痛苦,谁就不愿再去爱。”

——“蓝花诗人”诺瓦利斯

当我们谈论文艺青年的时候,是否心中已得出了文艺青年的特质?是“生性薄凉、岁月静好、冷暖自知”?是喜欢旅游美食拍照发朋友圈?是爱上豆瓣交流读书心得与影评?

有人说,“文艺青年”既不懂文学,又不懂艺术,却整天怀揣一颗玻璃心,无病呻吟,矫情得要死,他们把没教养当个性,把纵欲滥交当心灵解放,做事不靠谱不负责任。“文艺青年”,竟如此不招人喜欢!

“文艺青年”作为一个标签,已被用来描述当下中国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看待这个群体的出现?文艺青年是颓废的一代,还是时代的新青年?其实,在19世纪的德国,也有一个拥有类似特质的群体,他们叫做浪漫主义作家。

18世纪末,“浪漫主义”开始在欧洲蔓延,至19世纪,几成时代主旋律。尼采对此现象做了如下描述:“一种病态的的疏离在欧洲各民族之间诱发了民族性的疯狂”。而作为浪漫派主力军的德国浪漫派作家中出名的包括诺瓦利斯、蒂克、艾欣多夫以及作为政治浪漫派代表的施莱格尔兄弟、缪勒等,其中当数诺瓦利斯最为有名。

德国著名公法学家、政治理论家卡尔·施米特在《政治的浪漫派》中,对浪漫派作家做了详尽的分析。

他写道:

“有人正在城市街道上散步或在集市上闲逛,他看着农妇在兜售自己的货物,家庭主妇在买东西。这些十分投入地交易着鲜果佳肴的人,令他大为感动;可爱的小孩、专注的母亲、生龙活虎的年轻人、身板笔挺的男人和庄重的长者,都让他着迷。此人就是个浪漫派。” 从这里我们可以瞥见浪漫派的气质,那就是对生活怀有幻想、渴慕、梦呓、怀旧、遐想。浪漫派大多怀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乡愁,在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物,在浪漫派那里就成了审美与抒情的对象。

不难看出,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与我们所熟悉的中国“文艺青年”有着许多相同的精神气质。中国“文艺青年”被许多人视为无病呻吟的矫情分子,歌德也曾将德国浪漫派叫做“病院诗人”。但德国浪漫派各个才华横溢,大多在德国著名大学受过高等教育,多数拥有博士学位,可谓有真才实学。中国的“文艺青年”却不是真正的文艺青年。

文艺文艺,文学艺术,中国的“文艺青年”却大多数既不懂文学也不懂艺术。在中国,“文艺青年”的概念已经成为带有讽刺意味的称呼。“文艺青年”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穿着一双匡威帆布鞋搭配棉麻上衣,就感觉自我是如此地清新脱俗;他们每日PS过的自拍在朋友圈能获得数十个赞,他们还要自我欣赏几个小时;他们自我标榜爱读书爱旅行,读的却是张小娴、张爱玲之类只会无病呻吟的作品,他们的书架上,逼格高一点的也就是韩寒、村上春树。

他们喜欢听左小祖咒、谢天笑等人的歌曲以标榜自己的个性。当然,我并不是否认村上春树与谢天笑等人的成就,但他们并不能算一流作家或歌手,我只是厌恶以标榜喜欢这类作家歌手就显示自己逼格的优越感罢了。

他们喜欢读网络脑残爱情小说什么霸道总裁之类的,然后意淫感伤遇人不淑,却可能连《少年维特之烦恼》《复活》《简·爱》等作品都没听说过。且不说托尔斯泰、歌德他们是否读过,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他们是否听过,梵高的画作他们能否叫出名字。就算是作为文艺青年中装逼战斗机的村上春树的作品恐怕也没几个人安静地读完,只是随意攫取其中几句话来装装样子罢了。

文艺青年爱好旅游,可在他们眼里却只有丽江、大理、西藏、厦门等地才是旅游胜地。“我迷失在鼓浪屿”,亲,你眼瞎不会看路标吗?亲,你哑巴不会问人路吗?“没有去过丽江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亲,你的人生被耗子啃烂了吗?“去过西藏才知道心灵被洗涤纯净的感觉”,亲,你的心灵布满灰尘吗?

去趟星巴克必发自拍,否则等于没去过;总喜欢上网摘抄名人名言结果尼玛被有学问的人打脸说这是冒牌货某名人根本没说过,偶尔吃顿海底捞居然还要直播刷屏给朋友圈刷到爆炸。撸个串豪言壮语,说不拼搏的人生是不精彩的,然后撸完串继续去KTV喝酒通宵第二天呼呼睡到天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努力奋斗不过是说说罢,却骗得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我特么怎么这么努力啊。

俗话说的好,缺啥就爱炫啥,读到两句文艺点的话就要发出来以表现自己满腹经纶读书破万卷十有八九是没读过书的,吃一次海底捞就刷爆朋友圈的估计是一年到头只能吃一次的,在星巴克发照片的估计真的是每次都拍好装作经常去的样子(笔者并非炫富,其实笔者更屌丝海底捞一辈子只吃过两次,星巴克还没去过呢)。

当下中国的文艺青年现象,有其特定社会背景。当初德国浪漫主义兴起亦然。浪漫派反理性反启蒙,言必及上帝宗教中世纪,是对现存社会功利主义、拜金主义、道德沦丧的不满,他们怀念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感情,怀念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浪漫派的“浪漫”是消极的,是逃避现实的。他们遁入内心的城堡,放弃对外在世界的关怀,在形而上学中作为最高存在的上帝“死去”之后,他们将自我作为中心,谢林式的“自我”占据了过去上帝占据的那个位置。

中国“文艺青年”的出现,折射出中国社会在转型期贫富分化、社会矛盾加剧、精神空虚引起的小市民阶层的焦虑与伤感。为何“文艺”的都是青年?因为青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渴望获得优质的生活,却难以实现,他们在现实中找到不到出口,于是转而在精神上自我意淫来麻痹自己,以缓解精神上的焦虑。

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传统,早已被一浪高过一浪的革命打得稀巴烂。现实生活的重压以及拜金主义所营造的浮躁氛围,又注定了他们不会用心去阅读有深度的严肃作品,他们只能消费一些快餐文学,自我安慰说自己还是“文化人”。他们瞧不起乡村生活的人,觉得他们土,但他们其实也被一般人和真正的文艺青年(没打引号)所鄙视。

文艺青年现象,是现代性疾病的症状之一。传统形而上学中,神作为最高的存在,是终极正当性的来源。而如今的世界高度祛魅,唯物主义盛行,没了苦难的锤炼,人的精神就可能侏

儒化;没了作为终极正当性来源的神,人类的精神源泉就将干涸。19世界的浪漫派和21世纪中国的“文艺青年”都是祛魅除魔后的现代世界中精神危机的表征。

施米特批判德国的政治浪漫逃避现实,不能做出真正的决断,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内心中,对一切进行机缘审美以获得满足。中国的“文艺青年”大多亦如此,生活中处处矫情却不愿用努力行动去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自欺欺人地以一些做作可笑的行为逃避现实。他们对现状不满,渴望获得成功,但是他们却缺少与成功匹配的努力与付出,只是装出一副很努力或是生活质量相当高的样子(有好爹的富二代自行屏蔽)。

可以做“文艺青年”吗?可以!只是,逃避现实世界的决断,遁入内心自我,不过是自我麻痹,迷梦终有一天会醒来,只怕那时已经青春不再。

青年朋友们,振作起来,让我们勇敢地直面严峻的生活。是的,即使这个世界愚陋不堪,也要勇敢地走下去,上帝或魔鬼,无论选择哪一方,毕竟,你做出了决断!

方之光:明两利为利,独利必不利

【说说发的文艺点的话】

——重读严复译《天演论》、《原富》与按语

今年2月9日,李克强总理与中央文史馆员、参事座谈。当馆员、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讲到“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写了《国富论》,又写了《道德情操论》,这提示我们,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道德人”时,李克强接着说:“你举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例子,我记得亚当·斯密的教职就是道德哲学教授。他的扬名之作是《道德情操论》,此后10多年才写出《国富论》,这本身也是一个例证:社会发展不仅需要物质基础,还需要精神追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直非常重视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在当今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更需要深入研究传承文化的精髓”。“市场经济是‘法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他特别强调:“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积累,虽然其中有糟粕,更遭受破坏,但其主体和精华仍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①]4月24日李克强在福州参观严复故居时,不仅肯定他译的《天演论》《原富》(即《国富论》),做到信达雅,而且还赞誉他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②]

1763年,亚当·斯密出版其成名作《道德情操论》,认为人是有同情性又是仁慈的,从而提倡伦理上的利他主义。1774年出版的《国富论》,则又提倡经济上的利己主义。那么,斯密是如何解决贸易中买卖双方、公利和私利,即利己和利人这个两难问题的。我重读严复译的《天演论》和《国富论》与按语,想就上述问题谈点粗浅看法,对于理解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也许有点帮助。

严复在1898年出版其译的《天演论》按语中说:“晚近欧洲富强之效,识者皆归功于计学(经济学),计学者首于亚丹斯密氏者也。其中亦有最大公例焉,曰:“大利所存,必其两益。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损公益私非也,损私益公亦非也——笔者)其书五卷数十篇,大抵反复明此义耳。”[③]这就是说,在贸易交换中要公平竞争,尽可能做到买卖双方、私和公、利己和利人平等互利,即双利共赢。事实上,商品交换中卖方要实现自己的利益,首先必须要买方接受自己的商品,买方不接受卖方的商品,卖方就实现不了自己的利益。这就是说要利己首先得利他人。

严复说“自营一言,古今所讳,„„大抵东西故人之说,皆以功利为与道义相反,若薰莸之必不可同器,而今人则谓生学之理,舍自营无以为存。但民智既开之后,则知非明道则

无以计功,非正谊 则无以谋利。功利何足病,问所以致之之道何如耳,故西人谓此为开明自营。开明自营,于道义必不背也。复所以谓理财计学,为近世最有功生民之学者,以其明两利为利,独利必不利故耳。”[④]

对“汉氏以后,俗儒以其言利,动色相戒”[⑤]的观点,严复批判地指出:”民之所以谓仁若登矣,谓不仁若崩,而治化之所难进者,分义利为二者害之也。孟子曰:“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董生曰: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泰东西之旧教,莫不分义利为二涂。此其用意至美,然而于化于道皆浅,几率天下祸仁义矣。自天演学兴,而后非谊不利,非道无功之理,洞若观火”。[⑥]这就是说义利是统一的。“古来儒者立说,无不以利己为人道之大戒,此不近人情之言也,剥丧人权,阻碍进步,实为人道之蟊贼”。严复还指出,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西方之所以富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夫所谓富强云者,质而言之,不外利民用尔。然政曰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各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且乱。顾彼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皆其力、其智、其德诚优者。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⑦]“是故贫民无富国,弱民无强国,乱民无治国”。[⑧]“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⑨]“盖自秦以降,为治虽有宽苛之异,而大抵皆以奴虏待吾民。„„夫上既以奴虏待民,则民亦以奴虏自待。”[⑩]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的“仁政”、“暴政”,正如鲁迅所说,只不过是“做稳奴隶”和“做奴隶不可得”的两个时期。在《原富》按语中严复又说:“吾未见民之不自由者,其国可以自由也,其民之无权者,其国之可以有权也。且世之黜民权者,亦既主变法矣,吾不知以无权而不自由之民,何以能弧行其道以变其夫有所受之法也?„„且深恶民权之说者,不自今支那愚儒大官始也,往者欧洲之勋贵公君,皆恶之矣,„„故民权者,不可毁者也。必欲毁之,其权将横用而为祸烈者也,毁民权者,天下之至愚也,不知量而最足闵叹者也”。[11]

对斯密的“人各自营”、“两利为利,独利必不利”,以及“盖真利者公利,公私固不两立”[12]的看法,严复深表赞同,认为“斯密氏此论,实能窥天道之全,盖未有不自损而能损人者,亦未有徒益人而无益于己者,此人道绝大公例也。„„嗟呼;使公而后利之例不行,则人类灭久,而天演终于至治之说,举无当矣。斯密氏之论,岂止商务一端发哉。”[13]可见市场经济不是我们过去认为的那样,是唯利自图、不讲道义的经济,而是买卖双方、公私、利他利己、公平的两利,即合作共赢的经济,是讲诚信的道德经济。那种把市场经济视作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唯利是图的经济,显然是不正确的。这就是我重读严译《天演论》《国富论》与按语的认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

张曙光:自我与他者,天下与世界

提要:传统的天下虽无“边界”但有“边疆”,也就是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分,并且,我们今天己知,人类能够生活的同一个世界就是地球,它不是无限而是有限的。主张天下主义的学者必须正视这一问题。以“跨文化”的视野重新理解现代“世界”,等于在为其注入文化和文明内涵的同时,超越着国家的政治属性,更具现实性和包容性。世界性

cosmopolitan和世界主义cocmopolianism,本来就不同于universalism之普遍主义,而强调四海为家,亦有世界大同的含义。而“天下主义”并未显示出比“世界主义”更大的优越性。

如果说“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或中国思想的“天人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那么,认识“世界”(天)与认识“自己”(人),包括认识这两方面的关系,就成为一项恒久而又当代的工作,即每代人都需要追问的问题。中国大陆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崛起,国力大大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也逐步扩大;而社会的不公、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溃败问题,也变得分外严重。今天,执政者不仅倍感文化价值和道德建设的重要,还着眼于中国与世界及未来的关系,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有学者更是针对现代国际秩序,呼吁并在建构“天下主义”或“新天下主义”。这是否是一种背离“韬光养晦”的锋芒外露,或好高骛远?不能这样说,“韬光养晦”本来就是策略性的,是暂时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当然可以有新的政策主张。何况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早就把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自身的问题也是在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挑战与示范下产生出来或变得激化的,在各民族的互依性越来越加强的情势下,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有远见的表现。问题只是在于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与建构它,也就是今天的世界与人自己及其相互关系,具有了什么样的新形态或新特点?“天下主义”或“新天下主义”较之“世界主义” ,到底有何异同,是否更具建设性?这又密切地关涉着我们 “应当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及其相互关系这一广义的认识论问题。

让我们首先做一个理论上的反思和清理。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或中国思想的“天人关系”问题,有两个需要反思的问题,第一,在上述短语中,“人”为一方,“世界”为另一方,这就暗示了这两方的关系是根本性的,其他都是派生的或无关紧要的。应当说这有某种终极意义,因为“人”的概念本身就意味着每个人的“我”与所有人的“类”的内在统一,人类内部的分裂或冲突是人自己能够克服的;但同时也反映了传统社会的基本特点。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人们虽然以家庭或族群的形式共同生活,但他们的生活多半具有半自然的性质,他们面对的问题也是共同的,即在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如何顺应天时地利,风调雨顺的情况毕竟是有限的,人们总要发挥和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然而,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人们的需要和欲望也会提高,这就会在人与自然之间和群体内部带来新的问题,因而就有了一个如何能让人们的需要刚好符合生产的产物又各得其应得并互不侵扰的问题。这个问题也主要被归结为一个每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即存理灭欲的问题。

但是,这样的归结,也使人们对自身的看法陷入某种简单化,即对于早就产生于人和自然之间的“社会”世界,尤其是社会世界中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利益的差异甚至对立所导致的复杂的关系,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将其二分为人与自然之中。只是到了近代,学者们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才变得多样化并开始重视社会世界了。当然,社会世界终究只能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如同人自身也只能生存于大自然之中。

真正的思想家哲学家固然从来就是以“人”即“人类”的名义思考和看待问题,而不是站在一家、一族或一国的立场上,但是,他们实际上不可能完全撇开他们生活在其中的共同体或族群来理解人,那样的“人”就成了完全抽象化的人了,而只要以经验性的具体个人或群体为其参照,“人”或“人类”就会被打上特定的文化与社会的烙印。有些学者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既思考人的共性,或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规定性,又思考具体的人,即人

《说说标点符号》
说说发的文艺点的话 第二篇

说说标点符号

□翟河贵

写作中,标点符号是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问题,以为没有多大作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以为就是起个断句、停顿、换气的作用。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准确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很多,也很重要。鉴于多数人都已熟悉并能正确运用,这里,就简略地谈谈。

一、什么是标点符号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于1996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定义:“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是一个统称,它分别涵盖了标号和点号两种不同功用的符号。具体说,标号有9种,分别是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说说发的文艺点的话】

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点号有7种,分别是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说说发的文艺点的话】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有其严格规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作了详解与规定,也作了示例,非常清楚明了。其标准用法,这不再赘述。

标点符号,尤其是标号与点号之间不能乱用,乱用则造成语意不清,或者让人一头雾水,不明就里。退一步说,就是标号之间与点号之间,也不能乱用与混用,乱用仍然会造成歧意与误解。比如,将标号的引号用成括号或书名号,就会造成语意性质上的错误。又如点号,如果逗号与句号不分,乱点一气,就既让人无法阅读,又造成句意不清,影响对文章意思的理解。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章能清晰和准确表达思想的基本条件。

标号与点号,标号相对容易掌握,点号就相对复杂和困难一些,

【说说发的文艺点的话】

用错与用乱的情况常有,特别是逗号与句号,用错的频率更大。有的人弄不清逗号句号的用途与作用,干脆乱用一气,有时“一逗到底”,有时又“一句到底”,既影响了稿件的阅读,又影响了稿件的质量。

现就最常用的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用法,简单谈谈。

1、逗号

逗号是文章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人人都会用,却又有不少人用不准确或不灵活。需注意的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逗号滥用;二是给长句子标点断句;三是灵活使用。

A、滥用。实际上就是“一逗到底”的简单作法,根本不考虑是否该用其它标点符号。如:

孩子从风尘仆仆的爸爸手中接过提包,翻,失望了,全是企业管理,市场信息之类的书籍。

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孩子从风尘仆仆的爸爸手中接过提包,翻,失望了。全是企业管理、市场信息之类的书籍。

B、给长句子标点断句。遇到意思完整而又不宜标点的长句子,应看是否影响阅读,如果影响阅读或影响到意思的理解,还是应该灵活的点上逗号。如:

玉屏侗族自治县文学艺术联合会于12月28日在玉屏宾馆召开了玉屏文艺界辞旧迎新联谊会。

可以修改为:

玉屏侗族自治县文学艺术联合会,于12月28日在玉屏宾馆召开了玉屏文艺界辞旧迎新联谊会。

甚至还可以在“12月28日”后或“玉屏宾馆”后,加上逗号。只不过加上了过多的逗号,虽然好念了,却因句子变得太破碎,会影响意思的连贯和理解。

C、灵活使用。复句内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辨其语意,有的地方用逗号。句子中有的是叙述性的并列词语,用顿号还是逗号,可视情而看,灵活使用。

2、句号

句号是文章中的常用符号,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具有完整意思的句子的结束。

【说说发的文艺点的话】

A、用在完整意思的句子后面。如果是意思简单的单一短句,一般人都不会用错,但在一个自然段里有几层连贯意思的长句里,就得认真思考与标点。仍如:

孩子从风尘仆仆的爸爸手中接过提包,翻,失望了。全是企业管理、市场信息之类的书籍。

这实际上是有两个完整意思的句子。前一句说的孩子的动作与心态,后一句说的是什么样的书籍。

在文学作品(也包括新闻类的报告文学和通讯)中,有的句子不一定是主语、谓语、宾语等要素齐备,可能只是一个短语,甚至可能只是一个词,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完整意思的句子。当此,也该用句号。

B、用在引文的省略号后面。有人认为在引用别的文章句子时,如果后面的省略了,就该在省略号的后面加上句号。

对这说法和用法,我持反对态度。我以为,省略号的功用,它不仅仅是标号,同时它还有点号的功用,常常在句子中起了断句的实际作用。既然是省略了,那么,后面的任何符号都是蛇足。在所有的点号中,我们不会同时使用两种点号。当然,有时为了表示强烈地责问,也有问号与感叹号同时使用的情况,但这种特殊情况应算例外。

C、用在疑问反问句的后面。这种情况不多,主要是一些疑问与反问的语气不是很强烈的情况下使用。如:

我也说不清,到底是爱他还是不爱他。

3、其它符号

用得最多的逗号与句号,也最容易出现标点错误,只要这两个符号大致用准了,其它符号使用起来也就方便了。

A、省略号。又称删节号,标志语言的省略。大致功用是:有的省略引文;有的标志语言的断断续续;有的标志不必尽举的事物等等。省略号是六个点,占两个字的位置。现有的人乱打省略号,有的是连续用六个顿号,有的是连续用六个句号,有的是连打六个点,占了三个或六个字的位置,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省略号的后面,不应再加其它点号。虽说它是标号,但实际上起了点号的作用,再在后面加点号,是画蛇添足,是语病。

B、感叹号。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在表示有赞颂、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强烈感情的句末,都用感叹号。

《话题提示》
说说发的文艺点的话 第三篇

话题提示

1.我的愿望

可以直接表明自己的某个愿望,如:学习方面(考上好学校、

通过某项考试、拿到奖学金、当上班十部等)、生活方面(拥有一套 住房、自驾车旅游、儿子健康成长、老人晚年幸福、炒股赚钱等)、工作方面(当亡先进、多出成果、年年涨工资、职务提升等)。可以围 绕这个愿望展开话题,谈谈产生愿望的原因、具体内容、如何实现、 实现后的设想等等。也可以泛泛而谈过去的或现在的,未实现的 或已实现的多个愿望。【说说发的文艺点的话】

2.我的学习生活

这是一个叙述型的话题,可以讲述学习经历(从小学、中学、大 学等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或某一阶段学习过程中发生的记亿深刻的事情(被老师批评、当上三好学生、参加班级竞选、和某同学争 吵等);或介绍学习某一学科或某种技能(学普通话、学驾驶、学电 脑、学英语、学游泳、学裁剪、学烹任等)时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 感受。

3.我尊敬的人

这虽是一个说人的话题,但在述说时不能仅对人物的外型、性 格等进行空洞地描述,最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值得尊敬的理由以 及给你带来的影响,让内容更生动一些,使听者更感亲切自然。选 择人物时,可选取自己较为熟悉的人来说(爸爸、妈妈、老师、同事、

同学、朋友、领导等),也可说到知名人士,如领袖、作家、艺术家、历史人物等。建议说自己熟悉的人,多准备一些事例。注意情绪绪,防止过喜过悲。

4.我喜爱的动物(或植物)

可说一种或多种较为熟悉的动物(狗、猫、孔雀、长颈鹿、蝴蝶 等)或者植物(梅花、水仙、仙人掌、松树等)。可简单介绍其特征、 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喜好等,再重点说说为什么喜爱它,有由它而 引发的小故事吗?请举一二个事例。以宠物小狗为例,可以说小狗的由来,它的外貌特征、性格、本领,它很调皮(打碎了鱼缸、遇见 小孩大喊大叫),它很聪明(跑丢后找到家、做些小事)。回忆其中

一两件事,话匝就打开了。一些人既没有喜爱的动物,也没有喜爱的植物,抽到了这个题目不知如何说起。因此,更需要作精心准备。建议查问资料,注意结合自己的想法和趣事。

5.童年的记忆

叙述性的话题较易准备,可说童年时代记忆深刻的人(妈妈、

爸爸、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物(电视视、电风扇、菜一玩具、学习用品)或事(做游戏、看电影、菜次出游、过年的记亿、学习、获奖等)。将童年时代进行一次回忆、搜索和整理,一定会有很多值得 ——听的故事。

6.我喜爱的职业

可以说我理想中的职业,介绍职业特征;从事此职业必须具备

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为此我做了田些准备;具备怎样的条件;是

否有可能实现等等。也可以说自己曾经的职业或目前正从事的职

业(教师、公务员、导游、公司职员等),将选择这份职业的过程以及 工作性质、职业要求、工作表现、成果、荣誉一一述说。

建议说从事过的工作,因为熟悉,说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7.难忘的旅行

可以简单介绍多次旅游的经历(包括地点、时间、和谁去的、有哪些著名景点、有何特产等);或重点叙述一次旅行的经历,可从三个方面具体来说:①旅游前的状态,如:采购旅游用品、查询旅游资料、收拾行李、愉悦的心情等;②旅游的过程描述,如;行程的介绍及路途中发生的难忘的事、景点介绍、异地风情、购物等;②旅游后的感想,如:与家人及朋友的交流、纪念品的分配、自己的感受(可与之前的旅游地进行对比)等。

8.我的朋友

这是一个介绍人物的话题。你可以简单介绍多个要好的朋友,再重点述说一至两位朋友*介绍时,可将朋友的概况(姓名、现状如何、外貌特征、要好等)、如何认识的、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等进行描述。也可以把人生各个阶段有幸认识的朋友一一介绍,引出一些有趣事例进行补充,会使得说话的内容生动,有吸引力。

9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

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包括的内容很丰富,如:文学作品(诗

歌、小说、散文等)、电影电视作品、戏曲、歌舞、书法、绘画、乐器等。你可以在其中找出自己熟悉的、较感兴趣的一至两种形式展开

具体的描述。描述时,重点结合自己的感悟以及尝试的实例。以歌曲为例,可以说出自己喜爱的歌手、歌曲。先概说,再具体说某一位歌手的某一首歌曲,从旋律、歌词大意、风格、感受等泛泛而谈;或者根据歌词内容展开感想。也可以联系自己说说是怎样喜欢上唱歌的,喜欢唱哪些歌曲,结合自己的练歌过程来叙述。

因为此题没有限制说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你可以在末说满指 定时问的情况下,补充述说其他的艺术形式。

10.谈卫生与健康

可直接指出两者之间简单明了的关系,再以大量的生活实例进行正面的和反面的论证。如;环境卫小(道路、校园、家庭、社区、办公室等)、食品卫生(蔬菜、水果、快餐、食品包装等)、个人卫生习惯(勤换衣、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等)。记住多准备鲜活的事例,这应该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话题。

11我的业余生活

业余生活的内容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如学习方面(参加学历培训、学习一项技能b看书、上网等)、运动方面(打球、登山、游泳、跳操等)、生活方面(做家务、逛街购物等)、娱乐方面(看电影、看电视、唱歌、打扑克、下棋等)。你可以先罗列——些自己主要的业余生活方式,并进行简单介绍,然后重点说一至两种你的业余爱好,谈谈感受,关键选择一个生动的事例,这样说话时会比较轻松。

建议先回忆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有趣的故事,根据故事的类型

来选择该说的业余生活的内容。

12我喜欢的季节[或天气)

可以简单介绍四季特征再重点说自己喜欢的季节,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讲述某一季节时可以围绕气候、环境、服装特征,以及这个季节里有哪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方面进行述说,说出喜爱的理由,或者对某季节的幻想和值保。以夏季为例,介绍夏季的气候特征、喜爱的服装有哪些,喜欢怎样的服装搭配,喜欢夏季游泳和旅游,再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展开这个话题。

13.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可以谈谈对普通话的认识,对方言特点的介绍,学习普通话的经历,或日常生活中由于方言的使用带来的不便。如果选择一些记忆深刻的事情进行叙述,会使说话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还可以说说自己学习普通话的方法、感受以及困惑、苦恼,例如目的某一方言系统问题难以克服,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训练以及达到怎样的目标,等等。

14.谈谈服饰

看似一个论述性的话题,而在叙述的时候,可以尽量减少对服饰的评论,我们可以围绕生活中白己对服饰的选择以及对服饰搭配的设想,具体对自己的某套得意的服饰进行述说(款式、颜色、类型、购买时间、地点、价格、购买过程等),补充与这套服装相关的深刻记忆,如,到饭店吃饭弄脏了,被孩子不小心剪破了,上班时得到同事们的夸奖等。这样的细节添加进去,会让你说话的时候更加轻松、自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装比说说

最新成考报名

  • 学习中心组开展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 主题教育党史新中国史知识题库
  • 2021年单位开展控烟宣传工作总结
  • 完整版思政课教案
  • 预备党员培训
  • 党员工作职责及责任区划分方案模板
  • 赞美护士的七律诗
  • 思想汇报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