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教书育人中的育人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6    阅读:

教书育人中的育人篇一
《浅谈如何教书育人》

浅谈如何教书育人

重智育,轻德育,重双基训练,轻思想教育,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工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因此,教书育人是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搞好教书育人呢?下面浅谈一下我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加强思想教育

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必须有意识地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结合教材,融化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预期效果。比如: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时,我们可以举“在某某运动会上,我国金牌的枚数是某国的几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体育事业;”或者把我国的粮食增产问题等放在百分数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针对新时期学生特点启迪学生心灵

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呢?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感,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

三、通过教师自身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能否在学生心目中塑造好自身的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关键是能否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

教师要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必须具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教书育人还要求教师具有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着力提高自己的品质修养,以影响学生行为品质的发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科学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教管导,教导合一。

教书育人中的育人篇二
《怎样在工作中教书育人》

怎样在工作中教书育人?

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光荣使命。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说育人已成为教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教书与育人是个有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教书是目的,育人是关键。教书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越高,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就越深刻,为今后如何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育人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将在其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着动力、引导和定向等重要作用。这是一种潜在的、有很强的爆发力的内在力量,如何正确地激发、引导、利用并培养它,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实践起巨大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教书育人的具体实践者,教师能否适应并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必须深化认识,端正态度,狠抓落实

教书育人是个有机整体,要靠教师来具体实施。只有教师都提高了对教书与育人相互关系重要性的认识,才能使教书育人在思想上有位置,行动上有方向,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把它落到实处。为此,必须加强学习,从理论上明确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敦促自己去深化理解,主动克服糊涂观念,用实际行动去落实。要多读书,勤思考,用人类数千年积累的智慧来武装自己,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注重全方位捕捉教育、教学和科研信息。予以认真研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取长补短,完善自我,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综合索质,真正成为知识渊博、情感丰富、掌握教学艺术,有高度责任感的教育者。用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手段、现代思维方式,讲授好所任课程。持之以恒做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用理想的火花,照亮学生前进之路,使自己成为教书育人的最佳实践者。

二、必须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

教师真正的本领,不仅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探索、独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保持教材体系的原则下,不断选择与课程相关的新内容、新技术,更新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施教。要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读书活动、讲座、社会调查等等,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活跃了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实际工作能力、集体观念和荣誉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研究社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协调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培养社交能力。

三、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成为他们的诤友

教师具备广博精深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是影响学生世界观和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注重道德修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地敬职守业、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以自己的举止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对学生世界观和人格形成有积极影响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上要结合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去塑造学生的心灵、人格。在课外,教师要抽空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关心他们的成长。同他们交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进行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教育,发现问题,与之交谈、沟通、引导、使之明辨是非。如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问题,教师要立场坚定,观点鲜明,对学生晓以大义,启发他们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对学生中存在的疑问,要及时化解,防止积重难返。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给学生带来的多层次的冲击,教师要充分了解研究。针对问题,主动出击,实行超前引导,打预防针。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和做人的道理,增强道德意识和集体观念,激发其爱国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清除思想上存在的一些糊涂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选择好人生道路,确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的决心和献身精神。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优雅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总之,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远大理想,使之成为道德品质好、专业能力强、身体健康、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教书育人中的育人篇三
《对教书育人的几点思考》

对教书育人的几点思考

所谓教书育人是指学校通过教师教书这种方式和途径达到为一定 社会、一定时代培养人才的教育过程。教书是指教师的全部教学活 动和教学过程,不单指授课。育人是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古今中外 的思想家、教育家对教书育人都赋予了比较完整的概念,我用唐代 文学家、教育家朝韩愈把教师的任务概括为:“传道、授业、解 惑”。所谓“传道”就是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授业”是传 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解惑”是解决和回答在德育和智育方面遇到 的疑难问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书育人曾精辟地概括为:“千 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一名教师,只有忠诚于自 己的教育事业,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事业努力工作,才能产生极为强 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只有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才能全面履 行各项职业道德规范。

教书育人是教师道德的最高境界。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 诚,才会对教育事业产生无限的爱,而且把这种爱付诸教书育人的

实践。教师会把自已的工作与祖国和人民的未来联系起来。

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教师的人生价值只有在教 书育人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是人通过劳动创造活动,满足社会和 他人需要的积极属性,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自我价值是 自我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关系,是自己通过劳动满足自身需要。社会 价值是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肯定关系,是个体通过劳动满足他人和 社会的需要。教师正是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 值,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另一方面为社会培养人才, 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

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道德义务。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 是社会培养的结果,教师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教 师也应该为社会有所付出。能否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义务, 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

何谓‘教书”?教书指的是教师所从事的各项具体的教育教学工 作,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要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大学是以培养人才

为基本职责,培养什么人至关重要。怎样“教书”?教师要了解教 育教学的科学。如果不懂“怎样教”,其结果是言不及意,事与愿 违。教师要做到严与爱的结合。

何谓“育人”?育人是指培养符合我国教育方针要求的合格人才。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师全部教书育人活动的灵魂。怎

样“育人”?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是学生成长的阳光, 教师的身教,具有较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 力量和手段。身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使学生懂得 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身教 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信念,加深学生对接受教育的感受, 从而转化为他们的本领和技能。正确处理言教与身教的矛盾,要认 真把握三点:第一,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必须率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带头不做。第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就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 灵魂来塑造灵魂,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言行要有很强的典范性,教师 要用自己的人格能力去影响、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贯穿 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教 师要有一种为人师表的形象,以便让学生鉴别和模仿。我们把它概 括为这样几句话:坚持原则、作风正派;思想敏锐、品德高尚;治

学严谨,谦虚好学;待人和气、文明礼貌;仪表端庄、朴素大方。 这幅形象好像一面镜子,教师要经常对照检查自己,做一点,积累 一点, 便会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第三,严于律己,勇于自责。高 明的教师也不可能事事通,精明的脑瓜也不可能样样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

之处。教师做错了事,要敢于承认,善于改正。这样不但不降低威 信,反而会提高威信。教师知错改错,勇于自责,也能给学生以具 体生动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事物具有双重性以及错误一旦被认识和 改正就可以转化为正确的客观真理。

“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书是教师育人的基本手段,育人

是教师教书的根本目的。如果仅有空头的育人目标,却不去探索、 创造和优化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那么全部教书育人活动就没 有了载体,就失去了依托,当然也谈不上坚持教书育人的正确方向。 只强调育人,而不认真教书,培养出来的有可能是“废品”。如果 只教书不育人,培养出来的不仅是“残品”“次品”,而且甚至是 “危险品”。因为一个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人, 掌握的知识越多,对社会对他人的危害可能会越大。每个教师在教 书育人过程中,必须既重视育人,也不忽视教书,把二者有机地结 合起来。教书育人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教师要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就要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是一个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的过程。它包括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 坚定职业道德信念、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实践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职业道德习惯。

认真学习,把握自我。认真读书,进行自我修养的第一要旨就是 学。通过读书获取理论知识,正确地把握自我。只有掌握了科学的 理论知识,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懂得美丑。虚心求教,《论 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 之”。学习榜样,教师用自己教书育人的状况和水平同先进人物、 优秀教师对照,找到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从自我做起,从小事 做起,循序渐进,不懈追求,正确的认识自我。自我认识,就是教 师对自己教书育人的状况和水平进行认识和评价。正确的自我认识, 可以使教师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估价,既不妄自尊大, 又不自卑丧志。

勤于实践,塑造自我。实践是自我修养中的最重要环节。在实践

教书育人中的育人篇四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一个的神圣岗位,要为人师表,时时处处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在政治思想上起引导作用,在师德上起示范作用,在智能上起培育作用。实际工作中,教师以学生为本,勤奋工作,乐于奉献,锐意进取,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不仅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体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德才兼备。

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但是,应当清楚的认识到:“育”是根本,因为它包含着人们的希望,体现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所以,“教”是技术层面的,“育”是价值层面的,后者赋予前者以意义。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要求和衡量学生,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为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提高思想修养,强师德铸师魂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教学业务知识、课改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时俱进,走在学习的前列,做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和培养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当我们把爱撒向每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会回报更多的爱,爱加爱就是爱的平方。 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教学业务知识、课改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时俱进,走在学习的前列,做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和培养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当我们把爱撒向每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会回报更多的爱,爱加爱就是爱的平方。

二、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当自己每天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一点耐心的时候;当三岁儿子每个月高兴地拿着幼儿园发的《全勤宝宝奖》的奖状向我炫耀的时候;当孩子发烧住院几天自己不能照顾看着老公熬红的眼睛的时候,我曾经流过无数次心酸的泪水。但是当我踏上神圣的讲台时,所有的心酸和苦楚全部抛到了九霄云外,看到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总是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怎能不面带微笑的对着一个个可爱的学生们,同事们总是说我是阳光型的教师,每天乐呵呵的,我要让我的每一缕阳光洒向每一名学生,将我的每一份爱都献给学生和我钟爱的教育事业。

三、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和课间穿插时事内容,和学生一起为中国的快速发展而感到骄傲,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热情。其次,以饱满

的工作热情和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引导学生乐于奉献、吃苦耐劳;以自己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品德要求学生待人热情、友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再次,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每次都是提前来到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能够耐心的回答和解说;上课从不迟到和早退,至今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请过一次假、调过一次课,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后,对学生不说贬低人格的语言,不说侮辱性的语言,在说话的方式上尽可能符合学生们的接受心里,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多替学生去着想;授课时基本保持紧张、活泼。

四、牢记神圣使命,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教育兴则国兴、教师强则国强,在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饯行着教师这一神圣使命。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五、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课上或课间,我会有意识的去和同学谈心。比如,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标;如何与其他同学进行相处,尤其是异性同学之间;如何看待学习与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以后的毕业和就业等等。对于这样话题,学生都很感兴趣,这个时候我感觉我们不仅是师生关系,同时也是学长与学弟、学妹之间的关系。这就使得在我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很融洽,学生能够愿意去学习,有了困难、困惑也能想到我,对此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但我仍时刻关注高职教育的发展,时刻关心学生的发展,有一种保持“上进”的精神。我愿意把爱心献给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力争做教书育人的先锋。

六.实际教学中注重细节

1、在第一课堂中做好知识的传授工作

笔者此处所说的“第一课堂”,是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能的基本环节。

认真钻研教材,博览群书,精心备课,做到胸有成竹教师备课是对教材再创作的加工过程,而不应是对教材的机械重复。

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应该是深入研究、透彻理解、全面消化过的、系统化的课本知识。这样,在课堂上才能讲得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做到讲授的内容祥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讲清。为此,首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第一步。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所讲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了解教材的章节体系和基本内容,才能精通教材。在精通教材内容基础上,博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和有关资料,把课外书籍内容与教材内容相比照,去粗取精,着重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注意有争议的问题,一定要把它搞透搞准。

在认真钻研教材,博览参考书和参考资料之后,就要编写好教案,形成教师讲课的基本思路。可以说,教案应该是所讲课程的精华本,是课本知识的合理概括和总结。当然,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还应尽可能地准备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但又高于课本、能启发学生思路的课外内容,这样就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会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视野开阔。

编写教案除语言简练、逻辑缜密、内容新颖外,还应讲究格式。不仅要写明单元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还应写明单元难点、讨论题以及参考书,最后还要对整个单元作以总结,指出本单元与上下单元的内在联系。这样做可使授课内容浑然一体,有系统性。 编写好教案并非是备课工作的终结,编写好教案不等于就能讲好课。要想取得好的讲课效果,还需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功夫。讲课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工作,只精通教材、默记教案是不够的,还要备教学语言、教态、教具等等[1],准备充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讲究科学、规范的教学语言,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现行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罐”做法。这种教学方法无法给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总是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每位高校教师都应该本着改革的精神,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摄取,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有

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立学生在学习中应有的主体地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作过这样的尝试:对某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在教师(笔者)讲授之前,先向学生布置“备课”任务,让学生对这一重点内容认真钻研,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整理、写出讲稿,在课堂上像教师一样站在讲台上认真讲述一遍,而教师则甘当“学生”在下面听讲,待学生讲完后,教师再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和总结,并组织课堂讨论。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抓住学生难于掌握的地方,抓住学生缺点,而且更主要的是给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等。实践表明,参加“讲课”锻炼的学生,学期末对所学课程内容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曾经讲过的有关章节。笔者认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很关键的。

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固然重要,但使用科学规范的教学语言,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教师的知识再渊博,智力水平再高,如果语言不规范、不科学、不生动,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师讲授的知识和内在的思想感情,是以语言为中介传给学生的,学生只有理解和领会了教师的语言,才能获得知识,才能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和教育。所以运用科学、规范、生动的教学语言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中,语言、语调、语速要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接收语言信息,要声情并茂,富有幽默感和趣味性,既要通过诙谐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通俗易懂地把知识讲授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

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恰到好处地运用动作语言(即人体语言),这也是使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适当运用表情、手势等动作语言协助口头表达,可起到烘托气氛、增强语感的作用,对增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2、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大学生的特点。传统的智育活动,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纵向深入,强调系统性、严密性,内容偏多偏难,忽视了实用性和趣味性。这与培养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是相悖的。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使学生感到学习乏味,也使学生无暇顾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在适当减轻第一课堂负担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就要多多给与

教书育人中的育人篇五
《浅谈教师如何教书育人》

浅谈教师如何教书育人

所谓教育,即教书育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教书,更要明确如何在教书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迅速发展的形势,正在引领着现行教育体系进行一场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这就对作为教师的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1.明确新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共有十大理念,分别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教育的意义,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了要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关注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开发和挖掘自身的潜能,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全面发展的理念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教育过程中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主张能力与素质比知识更重要;创造性理念提出了认得创造力潜能是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要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加强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个性化理念认为丰富的个性发展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源泉,要在教育实践中创设和营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

条件,因材施教;开放性理念是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目标和资源的开放性等等,开放性理念认为,民族教育要广泛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我所用,要打破单一的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样化理念要求教育呈现需求多样化、标准多样化、目标多样化等;生态和谐理念和系统性理念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的教育体系。这些教育理念虽然角度不同,当互不冲突,作为教师需要深层次的进行理解,从中提取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中,在不断积累经验、改正方法的过程中,理解新理念。

2.以真诚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作出这样精辟的论述:“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与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影响是有选择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爱是影响学生认识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热烈而积极的期望时,他就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往往能激励起学生对教师的信心和乐趣。除了真诚的关爱学生,还

应尊重并听取学生的意见,有的学生自我认同感低,很容易感到自卑,在与这样的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可以鼓励他们多发表意见,对于好的意见积极地采纳,以此培养他们的自尊。最后要学会欣赏学生。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就很难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会对他们产生否定情绪,在心理上也会排斥他们,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师生教育沟通的深度就会有很大的限制。一个人只有自己被别人肯定后,才会进而肯定别人,所以作为教师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看到学生的优点才能真正的尊重他们,事实证明,一个教师如果能看到全班每个学生的优点,师生沟通一定会很顺利,随之而产生的教育教学效果也一定会很好。 良好的教育是学生成才的根本,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是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教师成功与否不是在于他的职称,而在于他培养了多少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他使多少学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追求。教书易为,育人难为,我们都要试着放开心胸,接纳和投入这份工作。

教书育人中的育人篇六
《对教书育人的思考》

针对建筑学专业的教书育人

摘 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职责。本文从教学过程出发,结合专业特点,提出教师应提高自觉性和专业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实现育人。

关键词:教书育人;责任;自觉性

一、认清教与学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只有“教”与“学”的结合,教师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实际技能和思想品德转化到学生身上,使之成长、成才。

教师要从事一门学科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讲清知识内容本身;一是要讲清学了它怎样运用以及学习的重要意义。两个目的要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完成,不能截然分开,但又不能相互混同。

教师对所授内容讲的越清楚越深刻,就越有利于达到育人的目的,就越能显示出知识育人的威力。比如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园林涉及的内容广泛,包含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以及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蕴藏在所授知识中深刻的思想性内容,并加以正确的提示和阐述。只有将这些思想方面的东西说清楚,课程才能将明白,才能具有说服力和趣味性。不可设想,教师对建筑史课程所授内容的理解一沓糊涂,却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重点。教师的讲课犹如喝“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苍白无力,学生只会浑浑欲睡,连专心听都做不到,也就谈不上什么教育性。这样重复的教学只能刺激起一种逆反心理,绝不可能达到预想的教育的动机与效果。因此,只有在讲清楚的基础上才能谈及育人。

二、在教学中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与“学”双向结合,双边活动的过程。

要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除了课堂讲课之外,还有辅导答疑、考试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应当把它作为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机会和有力手段。在这些环节中,既能够表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广程度,又能够看出他们的智慧和才华,教师可以启迪他们独立思想、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还能在实践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示范,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都有很大的好处。

寓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之中。建筑学课程的特殊性决定,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较多,在交流设计方案的同时也是在进行思想的沟通。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谈心交流思想观点,对事物的看法,增进师生感情。另外,可以加强日常的交往与沟通。师生可以通过友好的交谈,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以诚相待,达到课堂上难以得到的良好效果。针对学生关心的就业、考研等大的选择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都将得到学生的认可。 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书育人,做到有的放矢。在讲授知识时,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弄清楚从哪里作起点,最高要求应达到什么程度;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明确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性要强,所讲授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有用的、先进的;所进行的思想教育内容应当是有说服力、感染力、鼓舞力的。

身教重于言教。身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身教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信念,加深学生对接受教育的感受,从而转化为他们的本领和技能。建筑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只有不断地参与新的项目,有新的设计体会,才能

给学生更为实际有说服力的辅导。因此,作为建筑学的教师,要不断参与建筑投标、施工图设计等项目的工作,提高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水平,才能提高言传身教的的力度。教师职业的特点就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言行要有很强的典范性,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能力去影响、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甚至可以说影响学生的一生。就专业态度来说,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事事通,精明的脑瓜也不可能样样懂。教师也会不足之处。因此,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勇于提高、不断学习。这样不但不降低威信,反而会提高威信。这样也能给学生以具体生动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专业不是学一次可以吃一辈子的,要不断补充,吸收新鲜的养分,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 育人先育己

教师对自己教书育人的状况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教师用自己教书育人的实践结果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来对照,找到主观愿望同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特别是针对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单位的工作情况,用人单位的反映来评价、反思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有说服力。教师用自己教书育人的状况和水平同先进人物、优秀教师对照,找到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

在自我认识基础上,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教学是周而复始、多次反复的过程,如果不提出新的要求,往往陷于乏味疲沓的境地。因此,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教书育人的新目标,常教常新,而不能在封闭的圈子里打转。,用社会上对毕业生的肯定性评价来鞭策自己,从而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满足感、欣慰感和成功感,觉得自己的事业有奔头进一步把教书育人的效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社政司.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教书育人中的育人篇七
《教书育人的理解》

问:教书育人统一性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本质属性的核心内容。请谈谈你对此的认知。

答:

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质属性的核心内容:教书、育人。《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书:教,就是教授、教导;书,就是知识、技能。所以教书即为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等。育人:育,就是培育、养育;人,就是学生、学习者。所以育人即为培养学生。而教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育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身心都能健康健全的成长。

教书与育人,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整体。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既需要教书,也需要育人,二者的重要性不分高低,即时性不分先后。在教育工作中,无论是脱离了育人的教书,还是脱离了教书的育人,都是不完整的教育过程。只讲教书不讲育人,则教出来的学生,即使是知识渊博,无所不懂,但是很有可能缺乏了做人的最基本技能,严重的甚至出现偏差。诸如此类的例子,马加爵、药家鑫、刘海洋等,举不胜举。而只讲育人不讲教书,则丢失了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样的方式就不能被成为是教育了。因此,教书与育人,是一个统一的属性,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中的核心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应该同时进行。

把教书育人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教书专业化,是一个由来已久,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未实现的问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不再赘述。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爱。有爱就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师这个职业,是个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和教师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把德育教育贯彻到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教育中去。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应当积极响应《纲要》的规定。在教书的同时,不仅仅能教会学生文化知识,也要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在这方面给与他们帮助,使他们在学到应该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作为一个社会人,健康健全的成长。

而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对教书育人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重智育,轻德育。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从认识根本上改变这个误区,再从实践中,贯彻教书育人。

首先,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必须有意识地把要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内容结合教材融化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预期效果。其次,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活动,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经常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再次,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点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千方百计组织好教学,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教书育人统一性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本质属性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给与两者同等的重视,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得,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成才成功,培养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新人才。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房屋特困申请书

下一篇: 班长任职申请书

最新成考报名

  • 白事邀请函范文十一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关于收受礼金违纪检讨书收受礼金礼品...
  • 部队万能检讨书5000字【七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6篇)
  • 白事邀请函5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