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共同劳动表现了什么制度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8    阅读:

共同劳动表现了什么制度篇一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体现企业与劳动者在共同劳动》

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成功的企业只有制定相关的适应公司发展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公司的管理,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公司全体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规章制度的制定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个别现象,而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效果是使企业运行平稳、流通、高效,并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规章制度的主要功能是:

(1)规范管理: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将纠纷降低

到最低限度,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2)针对性强:规章制度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职工来讲

服从规章制度,比服从主管任意性的指挥更易于接受,制定和实施合理的规章制度能满足职工公平感的需要;

(3)提高管理效率。规章制度能使员工行为合矩,不偏离公司的发展方向。通过合理

的设置权利、义务和责任,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奋斗。

“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展示自己的才华,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公司发展为重任,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制约并保护自己,也为企业未来贡献力量!

共同劳动表现了什么制度篇二
《2015劳动规章制度》

2015劳动规章制度

第1篇:劳动规章制

第一章:劳动规章制度在劳动合同法上的意义。该章回答了劳动规章制度是什么。劳动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制定的旨在保证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享有劳动权利的规则和制度。劳动规章制度既具有民法性格。又具有社会法性格。其民法性格表现在: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以权利为中心;其具有较强的任意性;其有私法的性格和实体法的一性格;其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平等协商确定,体现"意思自治"。其社会法性格表现在:劳动规章制度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劳动者。因此,劳动合同法不能将劳动关系完全甩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去实行私法上的"意思自治"。要保护劳动者,使其获得有尊严的劳动,须通过法律强制来弥补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因此,侧重保护劳动者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与生俱来的使命。

此外,本章对劳动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的几种主要学说做了介绍和分析。对此学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契约说、法规说和折衷说。契约说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劳动合同既已成立,劳动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合合同,只要合法,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法规说认为劳动规章制度发生约束力的根源在于劳动规章制度具有法律规范的性格,而与劳动者主观意思表示无关。折衷说认为契约说和法规说均失之偏颇而不合理。劳动规章制度之所以发生法律效力,既是由于法律的确认,也是由于当事人双方的合意。通过分析,笔者赞同折衷说,因为该说符合我国国情和立法实践。

第二章: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的关系。该章比较分析了劳动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共同点是两者,都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意志的表达。同时,劳动规章制度既是劳动合同履行的重要保障,又是劳动合同内容的具体体现,两者相互作用。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成立时间不同、表现形式禾同、适用人数不同、强制程度不同、终止条件不同。

第三章:劳动规章制度对劳动关系的调整。该章回答了劳动规章制度为什么可以成为当下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补充。劳动关系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微观是指个别劳动关系,它由劳动合同调整;中观是指集体劳动关系,它由集体合同调整;宏观是指社会劳动关系,它由劳动法调整。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模式,当下我国调整劳动关系主要以劳动合同为主。笔者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集体合同还是劳动合同,该两种方式对调整我国的劳动关系均存在严重不足,而劳动规章制度可以弥补两者的不足。因此,笔者提出,劳动规章制度可以并应当成为我国当下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补充,这正是本书的核心观点。

第四章:对我国当前劳动规章制度中几个常见问题的研究。该章从实务中选择分析了劳动规章制度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每个问题独立成节。这几个问题分别是:人事担保问题、"虚假学历"问题、处罚权问题、"严重违规"问题、"末位淘汰"问题、兼职劳动问题和违约金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建议。

第五章:对加强劳动规章制度法律规制问题之思考。该章回答了怎么办。劳动规章制度应成为我国当下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补充,那么应当如何对劳动规章制度进行法律规制以实现调整劳动关系的目的?笔者认为,规制的内容应当包括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以及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由于我国劳动规章制度、劳动合同以及集体合同三者并存,相互冲突不可避免,如何解决?该章还提出了冲突的解决原则。

第2篇:公司劳动保障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规范单位和员工的行为,维护单位和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2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单位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对特殊职位的员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3条员工享有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劳动权利,同时应当履行完成劳动任务、遵守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等劳动义务。

第4条单位负有支付员工劳动报酬、保护员工合法劳动权益等义务,同时享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劳动用工和人事管理权、工资分配权、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权等权利。

第二章员工聘用与培训教育

第5条聘用员工实行男女平等、民族平等原则,特殊工种或岗位对性别、民族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6条聘用员工实行全面考核、择优录用、任人唯贤,先内部选用后对外招聘的原则,不聘用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员工。

第7条单位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根据员工素质和岗位要求,实行职前培训、职业教育或在岗深造培训教育,培养员工的职业自豪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第三章劳动合同管理

第8条单位招用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自员工入职之日起30日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由双方各执一份。

第9条劳动合同统一使用劳动局印制的劳动合同文本,劳动合同必须经员工本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的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方能生效。劳动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时成立并生效定。

第10条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的员工,可以与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但单位不同意续延的除外。

第11条单位与员工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由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法申报劳动部门失业登记备案,符合失业待遇条件的,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变更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劳动报酬、违约责任等。

第12条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单位规章制度的;(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3)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4)被劳动教养的;(5)单位依法制定的惩罚制度中规定可以辞退的;

(6)女职工在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7)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单位依本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不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

第13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的(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2)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的;(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单位依本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按国家及本省、市有关规定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

第14条非单位过错,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员工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尚未处理完毕的,不得依前两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第15条员工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女职工在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的期限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为止。

第16条劳动合同期满单位需要续签劳动合同的,提前30天通知员工,并在30日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第四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第17条单位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

第18条员工每天正常工作时间为: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根据季节时间相应调整)

第19条员工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制度。

第3篇: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企业将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最小化的有力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规章制度是把双刃剑,要依法制定,严格执行。只有合法有效并且可以严格执行的企业规章制度,才能有力支撑企业业务发展,有效防范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否则,不合法律规定的规章制度就将成为企业管理的障碍。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中的一类,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既是用人单位的权利又是用人单位的义务。

无论从用人单位的运作、发展和强大来看,还是从履行企业法定义务的角度说,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都有必要性。

要想富先修路,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得先立制建章。路修得越好车跑得越快,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优良的规章管理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的主要功能

(一)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企业合法有序地运作,将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好的企业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

(三)规章制度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职工来讲服从规章制度,比服从主管任意性的指挥更易于接受,制定和实施合理的规章制度能满足职工公平感的需要;

(四)优秀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设置权利义务责任,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奋斗。

《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规章规定之解读

根据新《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同时,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法律限制更趋严格,如果企业不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就可能会失去法律效力,存在严重的法律风险,企业也将为此承担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法律责任,所以,弄清形成法律风险的主要原因,找出规避或防范这些风险的方法,是我们制定出行之有效且符合法律规定的规章制度,防范劳动用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重要基础。

在《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潜在的法律风险包括:1、规章制度因内容不合法或程序不到位,或与劳动合同、集体劳动合同相冲突,导致无法律效力而失去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依据的作用;2、企业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或行政责任;3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可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4、使企业失去抵御劳动争议风险强有力的手段,在处理劳动争议时陷于被动局面,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规章制度制定的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实体内容方面,二是程序方面。一些规章制度看似非常详尽严谨,却在内容和程序上与法相悖,这是存在法律风险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规章制度制定主体不适格;内容不合法、不合理;与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相冲突;违反公序良俗;程序不合法等。

《劳动合同法》强调了法律对制定、修改或者决定规章制度的程序规定。企业在制定规

章制度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程序要件。只有经过平等协商、民主制定、公示告知劳动者这一法定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才具有法律约束力。否则,规章制度会因制定程序缺失而无效。

另外,在规章制度合理性方面,《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何谓"严重违章"、"严重失职"、"重大损害",法律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一般来说,企业规章制度不得违反正常的常规判断标准,应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企业应合理确定员工行为严重与否,准确把握本企业违章和损失的"度",如果规章制度被企业的大多数员工所认同,那么它就是合理的。

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不仅实体内容要合法合理,还要注意程序要合法到位。企业需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组织,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与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充分协商,讨论确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内容;实施时,要尊重职工个人或代表及工会的修改建议,完善规章制度相关内容,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监督作用。 针对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存在的法律风险,建议如下:

1、成立职工代表大会,健全工会组织,发挥工会桥梁和监督作用;

2、依法制定,确保合法有效;

3、严格执行,依章治企;

4、清理现有规章制度,及时修改、重建与《劳动合同法》不一致的内容,完善各项制度程序;

5、提升企业文化内涵,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如何降低企业规章制度撰写中的法律风险

相当多的劳动争议案件都是由于用人单位依照规章制度对劳动者作出相应的处理,劳动者对处理不服而引发。在此类案件中,企业的规章制度往往会成为案件审理的焦点。 第一,规章制度的有效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4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此规定实际上确定了规章制度有效性的三个条件,即经过民主程序、内容合法、向劳动者公示,三个条件缺一就可能会出现规章制度无效的后果。

第二,规章制度的实用性。以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为例,一名职工连续旷工10天,企业的制度规定是"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0天,或者1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15天,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作为处罚的基础,企业有义务证明员工旷工事实的存在。这时考勤记录就会成为案件的焦点,它可能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考勤制度是否符合内容合法、民主制定和公示告知制度三个要件;2、考勤制度所依托的工作时间安排是不是合理合法;3、考勤制度所确定的考勤范围是否包括所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4、考勤制度有没有真正实行。

如果单位所制定的考勤制度经不住以上推敲的话,败诉的风险将大大增加。企业规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企业约束员工的"游戏规则",只有原则性的条文是很难起到作用的。

第三,规章制度应当注意法律法规的强行性规定。例如《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6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工资支付制度应当主要规定下列事项:(一)工资支付的项目、标准和形式;(二)工资支付的周期和日期;(三)工资扣除事项。对于这些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企业在规章制度中包括的内容,都有可能成为企业举证责任的一部分。这类规定往往是针对比较重要也容易起纠纷的制度而增加的一些额外条件,这些条

件与制定规章制度的三个条件合并在一起,成为衡量规章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和依据。 第四,规章制度不要规定本应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事项。规章制度是企业单方面制定的,虽然有很多程序上的限制,但企业仍然享有比较大的自主权。所以在衡量规章制度是否合法有效时,司法机关往往会综合考虑企业用人自主权与保障职工权利的平衡点,凡是应当由双方协商确定的事项,如果没有经过协商,而由单位单方面在规章制度中进行规定时,一般情况下都不会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

可见,企业在撰写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当谨慎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以降低风险,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企业规章制度如何与劳动合同有机衔接

企业的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一样,都必须在动态的管理模式下由企业管理者实施掌控,在企业与员工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应当体现"劳动者必须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这一内容,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现有新的情况而规章制度中尚未明确的问题应当立即予以修订。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人力资源价值区别,在内部管理规章中应采取普遍适用的原则性条款,而在各自的岗位职责中要将奖惩制度拉开距离,以便在实际操作中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样,劳动合同中应当体现员工具体的工作内容,如果无法分门别类地起草制订多种劳动合同,可以援引企业规章制度或岗位职责的相应条款,如在工作内容后填写"参见公司规章第X章及XX岗位职责"等。劳动合同文本制定的各项权利义务条款再详尽,都无法取代规章制度的作用。作为"内部宪法",规章制度既要体现公平的价值内涵,又要成为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的实用工具;既要有技术性、原则性,又要给企业管理留有余地。例如,某公司聘用两个驾驶员,一个为总经理开车,一个为部门经理开车,某月两司机同时出现闯红灯记录,使公司受到罚款处罚,基于管理需要,公司欲与给部门经理开车的驾驶员解除劳动合同。翻开《公司内部管理规章》"奖惩制度"一节,可以使用的条款规定为"因工作不负责任或麻痹大意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给予警告、罚款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罚",这条规定就是原则性规定;再翻开《公司小车管理暂行规定》,适用条款为"因违反交通法规而遭受国家行政机关处罚的,第一次扣除本人一个月奖金(与违反交通法规的罚款金额相当),第二次扣除本人一季度奖金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此规定即为有针对性的处罚措施。真正体现区别之处的是各部门工作人员不同的岗位职责,为总经理开车的驾驶员属于公司小车班,为部门经理开车的驾驶员一般归类于公司后勤人员,两者的岗位职责应当有所区别,按照不同岗位职责进行管理和要求,既可以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又可以体现管理的灵活性。

管理手段仅凭劳动合同文本的约制是无法反应出来的,因此,内设机构框架较大,分层管理严密的企业,各种配套制度越细致越全面,规章制度原则性和概况性就越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就越高。

《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劳动法》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

共同劳动表现了什么制度篇三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测评答案》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测评答案

共同劳动表现了什么制度篇四
《劳动的概念和特征》

劳动的概念和特征(P1)名

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P1

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劳动者必需具备的四个要素(P2)

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 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P2

劳动的社会结构(P4)

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及其他结构

韦伯主义(P6)名

韦伯论述了资本主义现代生产的组织原则——科层制。

现代劳动社会学(它分为两个阶段)(P8)

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前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P8

冲突理论(P10)名

冲突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特质 和社会特质。

社会调查法常用的有哪四个调查法(P17)

1、实验调查法;2、文献调查法;3访问调查法(访谈法);4、问卷调查法;

社会统计法(P19)名

社会统计法是运用统计学原理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

劳动的概论(P22)名

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的服务活动。它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要求:(1)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劳动;(2)经过交换(不论是与资本交换,还是与收入交换)的劳动;(3)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劳动。

劳动的社会职能(P23)

①劳动创造社会财富②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③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 发展需要 劳动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P23)

①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②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③劳动成果的社会化

三方性结构(P27)名

是指在制定劳动法规、调整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政府、雇主和雇员代表共同参与制定,相互影响和制衡,这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

我国三方协调机制的职能主要是什么?(P29)

(1)制定并监督实施涉及调整劳动关系的法规和政策

(2) 推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双方已达成一致意见的集体合同草案需报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充分体现了政府对集体合同订立的干预,也体现了三方原

则的精神

(3) 对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共识

(4)研究并组织实施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指导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在劳动争议处理 活动中,应当充分听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综合管理部门和工会组织三方的意见,反映三方的意愿,真正做到合法公正

(5)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对《劳动法》《工会法》等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包括最低工资率的确定-----实行政府、工会、企业三方代表民主协商的原则;社会 保险费用的承担---养老保险费、疾病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劳

动者个人三方合理分担;促进就业,提供职业培训-----国家发展职业培训事业,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培训制度,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三者结合

(6)实施和贯切劳动就业方针,实行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三结合”就业方针

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过程有哪四个阶段?(P24)

①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②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 工业阶段③机器和大工业阶段④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

职业的含义(P39)名

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职业不仅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

职业结构概念(P41)名

是指不同职业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中的比例。职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劳动者社会地位与社会境遇的反映

劳动力性别结构(首先、其次、再次、另外)(P45)

首先,女性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只有当机械化和自动化在相当程度上消灭了重体力劳动,妇女才能大规模地参与工业生产劳动。

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

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 年龄结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P47)

(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劳动力是构成劳动生产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人口老龄化会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3)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劳动保护的概念(P49)名

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

劳动群体的特征(P55)

(1)劳动群体是一种组织,既劳动力的组织

(2)劳动群体是一个体系或系统,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结构

(3)劳动群体是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4)劳动群体间形成一定的组织文化,成员间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具有 一套共同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传统的典型组织正式结构有如下几种类型?(P56-58)

① 直线制结构;②职能式结构;③直线—职能式结构;④水平结构;⑤矩阵结构。

劳动者的特征(P73)

1、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2、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3、处于劳动岗位的人4、参与实际的劳动过程。

劳动者的素质(P75)名、多

包括自然素质(体力、智力、心理因素)和社会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企业文化的含义(P85)名

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企业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它既反映着企业职工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化特征,又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它是一种以全体职工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具

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精神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增强对内的向心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企业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6点)(P87)

1导向功能;②约束功能;③凝聚功能;④激励功能;⑤效率功能;⑥协调功能。

劳动者行为的类型(P89)

(1)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社会行为 (2)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性行为(3) 正式行为与非正式行为 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P95)

①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②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 ③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

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5点(P97)

1、家庭教化;2、学校教化;3、社会教化;4、网络互动;5、劳动组织教化。

现代意义的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P09)

① 社会性;②差异性;③层次性;④时代性。

“职业概率”是择业者获取某项职业的可能性,职业概率的大小取决于哪四个条件?(P119) ①某项职业的需求量②竞争能力即择业者自身的工作能力与求职能力③竞争系数即谋求同一职业的劳动者的多少④其他随机因素

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P122)名

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计划、发展和评估的过程,既包括个人的管理,也包括组织的管理。P122

“职业猫”的五种类型(P126)

①技术/职能型;②管理能力型;③安全/稳定型;④创造型;⑤自主、 独立型。

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概念(P134)名

也叫职业规划或职业计划,指的是一个人制订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

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4点(P141)

① 职业的社会功能;②职业要求;③职业报酬;④职业环境。

社会分层的意义(P153-155)

①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A有利于理解社会;B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内容。 ②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 ③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④对调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职业流动的个人特征(P158)

年龄与职业流动、文化程度与职业流动、性别与职业流动

劳动组织的含义(P173)名

广义:泛指人们的社会生产组织,劳动的分配和组合,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以及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关系。狭义:基本上是生产力的概念 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P179)

1)有较强的凝聚力(2)规模小,结构松散(3)自发形成核心人物。(4)满足成员心理的需要 (5)信息沟通灵

3、韦伯的三种权力(P183)

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力

4、劳动组合的类型(P187)

指令组合;任务组合;利益组合;友谊组合;委员会。

劳动关系的概念(P200)名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工会的职能(P218)

代表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服务功能。

报酬及其理论(P223)名

薪酬分为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前者是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等,后者是员工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或良好的工作气氛等。从狭义上来说,薪酬指的是经济薪酬

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P227)

①制约收入分配的体制因素:

A分配受所有制形式的制约a.所有制性质制约分配体制的特征b.所有制结构制约分配关系的结构。

B分配方式受企业经营方式的制约。

C.分配受宏观调控体系的制约。

②制约收入分配的经济因素:

A.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B.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分配的不公平。

C.技术结构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制约收入分配的经济因素(P228)

②制约收入分配的经济因素:

A.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B.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分配的不公平。

C.技术结构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具体来看,我国改革中的政府劳动管理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P236)

①转换管理机制; ②培育劳动力市场;③进行社会服务;④加强宏观调控;⑤建立保障体制。

劳动争议的概念(P240)名

指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而发生的争议 社会保障的内容(概念和主要内容4点)(P250)

①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

②社会福利:偏重于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囊括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保障内容。

③社会救助:是公民享受的一种基本权利,一般包括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自然灾害救助、孤寡病残救助和城乡困难户救助等项目。

④社会优抚:其对象主要是对革命事业和保卫国家安全做出贡献和牺牲的特殊社会群体。 社会保障的功能(P251)

① 稳定的功能②调节的功能③补助的功能④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P252)

(1)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2)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3)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4)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5)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具备的条件(P261)

(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养老保险的四种模式(P265)

①普遍保障的养老保险模式②收入关联的养老保险模式 ③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 ④强制

储蓄的养老保险模式 ⑤私营管理的储蓄积累养老制度。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P275)

(1)国家和单位对医疗费用包揽太多,致使医疗费猛增。(2)医疗费用浪费与部分职工得不到基本医疗问题并存。(3)社会化程度低、覆盖面窄,不利于劳动资源合理流动。(4)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滞后。

弹性就业(P279)名

是指不限时间、不限收入、不限场所的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相对全日制就业形式而言的 摩擦性失业(P284)名

处于转换职业之中,或者刚进入劳动力市场,正在寻找职业,或因用工需求的随机波动引起一些人不得不暂时处在工作交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之中。

周期性失业(P284)名

是指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所造成的失业。

隐性失业概念(P285)名

是指存在于企业中的“在职失业”。这种失业主要是正值在计划经济时期出于需要,通过某种制度造成的具体来说,就是就业—保障一体化政策

失业治理的途径(P286)

① 提高经济活动水平 ②培育劳动力市场③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力转移的类型(P293)

①排挤型转移②控制型转移③自主型转移

自主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现代社会转型有着哪几种积极的功能?(P294)

(1)支援了吸纳地的经济建设(2)方便了城市群众生活,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勃兴。(3)反哺了流出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4)推动了农民的“第三次解放”

特殊劳动群体的分类(P298)

①女性劳动群体 ②残疾人群体③未成年工及童工④移民劳动群体

影响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因素(P305)

1、就宏观而言,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小,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就更小;

2、由于历史和社会性别歧视行为的存在,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少于男性;

3、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由于生理上的差异,妇女因生育、照料子女等原因暂时退出劳 动力市场,等她们重返劳动力市场后,原有的人力资本会因“生锈”而减少甚至失去作用。

4、工作经验和职业变换是人力资本增加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女性选择工作的范围 窄,人力资本增加的途径受到限制,决定了她们大多数集中在技能含量较低或先前从事过的职业中,改变职业地位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可能性明显少于男性,使女性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存量少于男性,造成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

提高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4点(P306)

①提高女性劳动力的文化素质②加强女性劳动力职业培训,建立终生教育体系 ③发展高层次女性劳动力教育 ④家务劳动社会化

移民的成本分析(P314-315)

1、就业成本偏高;2、生存成本偏高;3、交通成本偏高;4、心理成本偏高;5、风险成本偏高。

共同劳动表现了什么制度篇五
《2013社会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共同劳动表现了什么制度篇六
《社会保障学作业答案》

1、社会保障P2

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2、社会保险P10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指根据国家或各级政府立法,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的企业或社区和国家等共同出资,以便在劳动者及其家庭因遭受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导致收减少、中断或丧失而陷入贫困时,能够使其达到最低限度生活水平或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养老保险制度P72

指由政府立法确定的社会劳动者在年老失去劳动能力或退出劳动岗位时享有退休养老的权利,并依靠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养老保险基金,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4、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P82

是投保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保险机构投保,以保障自己在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的一种养老保险。 三、问答题

1、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哪些?P6答:(1)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2)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3)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2、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哪些制度?P9

答: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及优抚安置等保障制度,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和核心的制度。 3、社会福利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P12 答:(1)社会福利强调国家和社会在实现福利目标过程中的直接的责任性。

(2)社会福利具有显著的普遍性的原则,国家立法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都能普遍地享受社会福利提供的津贴或服务。 (3)社会福利重点提供的是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

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坚持的重要原则是什么?P41 答:(1)政策、机构统一的原则;(2)政事分开的原则;(3)服务社会化的原则;(4)普遍覆盖的原则;(5)城乡有别的原则;(6)逐步建立的原则;(7)多方共办的原则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大致由哪三个方面组成?P41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大致由三个方面组成,其中包含了13个社会保障项目:一是由国家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等四个项目;二是由国家法律强制实行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保障等六个项目,这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三是遵循自愿原则,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包括个人投保、企业投保和互助性保险等三个项目,这是社会保险的最主要的补充形式。6、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存在哪些主要问题?P46-47答:(1)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2)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3)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尚有待建设。

(4)从社会福利来看,各项社会福利事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服务设施老化等问题,社区社会福利服务也正在建设中,如何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更多的关注,是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关键所在。

7、1942年英国发表了一个实行社会保障的计划《社会保险及有关的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它在英国被称为“贝弗里奇革命”,其“革命性”主要表现在哪?P52 答:“革命性”主要表现为:把社会福利作为一项社会责任确定下来;把救济贫困的概念由原来的救济贫民改变为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标准;规定凡是由于各种原因达不到国民最低生活标准的公民,都有权从社会获得救济,使自己的生活水平达到这个标准。

8、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91

答:(1)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2)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3)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4)统一决策,分级管理,实行行政管理与保险基金管理分开的原则

9、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共同特征和经验是什么?P109答:(1)养老保险基金来源的多渠道

(2)筹资模式由原来的现收现付制逐渐变为部分积累制,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以个人积累制为主的筹资模式。(3)形成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4)政府逐渐退出社会保障的实施工作,其功能主要为制定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和计划,以行政、法规和经济的手段宏观调控养老保险的运作,监督养老保险的实施。 10、简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面临的突出难题和问题。P95-97答(1)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偏高,养老保险费拖欠严重(2)老职工养老金来源尚未解决,职工个人账户出现“空账” (3)国有企业养老保险负担加重(4)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效果不明显,基金收益率不高

《社会保障学》作业2 一、填空题

1、非自愿性失业2、《失业保险条例》3、社会筹资(包括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1/34、所有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5、服务提供者(医疗机构)6、商业医疗保险7、直接经济损失 8、雇主缴纳9、补助金10、《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11、属地管理12、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13、1951年

二、名词解释 1、工伤保险P174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基本项目。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工伤劳动者的生活和医疗需要,达到基本或部分消除工伤家庭的经济损害和稳定社会经济的秩序。 2、“无过失赔偿”原则P175

指工伤事故的发生,不论是雇主还是雇员,或是双方共同的过失,雇主都应负责,依照法律给予工伤者补偿经济损失。 3、农村合作医疗P151 农民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按自愿互利互助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集资医疗制度,基金由集体与个人分担。

4、“统账结合” 是指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 5、失业保险P112

是指依据国家法规,通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渠道筹资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失业是给予失业救济以保障其最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问答题 1、现行的《失业保险条例》有什么新的特点和进步?P125-126答:现行的《失业保险条例》与1993年颁布的《国有企业待业保险规定》相比较,在主要的保险内容和管理方式上均有了新的特点和进步。一是扩大了失业保险覆盖面;二是扩大了资金业源渠道,提高了缴费比例和统筹层次;三是把农民合同工纳入了失业保险体系中;四是新颁布的《失业保险比例》明确规定了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应该为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具体规定。 2、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经验是什么?P138 答:(1)失业保险逐步向多重保障发展,建立了复式保障结构。 (2)普遍强调失业保险的给付条件。

(3)约有半数以上的国家要求由企业、个人、政府三方共同承担失业保险费。

(4)给付标准方面。(5)把促进就业作为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

3、建立医疗保险必须遵循哪些原则?P142 答:(1)医疗保险的待遇,应实行机会均等的原则

(2)建立医闻保险基金的专款专用制度

(3)医疗保险必须遵循“风险共同分担”原则,个人必须承担一部分的医疗保险费

4、简述“两江”医改试点的改革主要内容。P155 答:(1)建立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筹集机制;(2)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职工个人医疗账户;(3)职工医疗费用支付程序和负担水平;(4)对离退休人员的照顾政策;(5)医疗费用报销办法;(6)加强对医疗单位的管理和制约

5、疾病保险的特征是什么?P145 答:(1)享受疾病保险待遇的前提条件是由于疾病而导致劳动能力的丧失。(2)致病的原因是由于人体内在的原因,包括细菌的侵入、人体抵抗力的减弱、人体生理机能的失调等,而并非来自外部的、剧烈的伤害。(3)疾病保险承担的是一般的疾病而非由于工作、职业关系而造成的职业病等。(4)疾病保险只限于在发生劳动关系的单位内进行。

6、中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有哪些?P147 答:我国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两部分。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又分为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则是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7、工伤保险制度的特征是什么?P175 答:(1)最具有强制性;(2)具有赔偿性;(3)不受年龄的限制;(4)劳动者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经费全部由企业(雇主)承担;(5)保障项目完备,待遇优厚 8、简述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P184 答:(1)企业缴纳的工伤保险费;(2)工伤保险费滞纳金;(3)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金

9、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P182

答: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所有企业各类职工的,将工伤保险和工伤、职业病预防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 10、工伤保险的原则是什么?P175 答:(1)“无过失赔偿”原则;(2)严格区分工伤与非工伤界限,实行保险待遇的区别对待;(3)工伤保险补偿的金额应以对被伤害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最高限额;(4)工伤保险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保障学》作业3

一、填空

1、有酬产假2、生产医疗费用及其他补助3、人类自身生产4、最低和最基本 基本条件 5、民政部6、互助互7、财产和收进行调查8、标准9、国际贫困标准法10、定期抚恤11、承担责任 广泛参与12、被动性13、一定专长 二、名词解释

1、安置制度P258

是国家和社会为保证妥善安排和处理某些特定社会对象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使其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保障而采取的整套社会制度。

2、优抚制度P247

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项特殊制度。

3、生育保险P198 是指国家针对女性生育行为的生理特点,通过社会保险立法为怀孕和分娩的职业妇女及时提供物质帮助和产假,以保障受保母子的基本生活,保持、恢复或增进受保妇女的身体健康及工作能力的一项社会保险计划。

4、社会救助P129

是指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或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

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5、扶贫

是国家和社会对贫困地区或农村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政策、资金、物质、技术、信息、劳务、就业等方面的扶助和帮助,使其逐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走向富裕。 三、问答题

1、生育保险的特征是什么?P200 答:(1)建立和实行时间较晚;(2)生育保险实施对象基本上是已婚女职工;(3)生育保险一般总是阶段性的;(4)生育保险的给付,只发给合法的结婚者;(5)生育期间的保护,着重在于休息和增加营养 2、简述生育保险的意义。P201 答:(1)实行生育保险体现了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价值得到社会的确认。(2)实行生育保险是对妇女及其所生子女基本生活的保障,有利于劳动力的再生产,有利于家庭的稳定,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实行生育保险是保护生育妇女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需要。(4)实行生育保险体现了国家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3、简述生育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P206 答:(1)调整改革进度,制定覆盖计划。(2)对已实行生育保险费用县(市)级社会统筹的地区,要求逐步向地市级统筹过渡。(3)规范各地生育保险办法。(4)降低基金提取率,压缩基金结存量,减轻企业负担。(5)要加快立法力度,完善法规体系。(6)加强生育保险的管理工作。 4、社会救助对象包括哪三部分人员?P220 答:(1)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失去劳动能力者。(2)虽有劳动能力但因客观因互以致失业,无法获得收入或收入中断、收入减少,而且又无法获得社会保险给付者。(3)因受到天灾人祸等因素而导致不接受紧急救助就无法维持生活者。

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规范化程序是什么?

答: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包括:个人申请、居委会调查、街道办事处审核和区民政局审批,最后在市民政局备案。 6、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两大特点是什么?P233 答:(1)必须在公民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生活无着落时进行救助。(2)救灾所提供的资金和物质必须是急需的和能维持灾民最低生活水平的。 7、《国家八五扶贫攻坚计划》对我国扶贫工作提出的总要求是什么?(备注:题目应改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答: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积极创造稳定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的基础条件。

8、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途径,可分为哪两类?P278 答:(1)经过部队培养锻炼具备了两用人才条件的退伍军人。(2)指退伍后经过培训或自学成才的。

9、退伍安置部门在军地两用人才方面的作用主要有哪几方面?P278 答:(1)宣传作用;(2)调查规划作用;(3)推荐与扶持作用;(4)对军队两用人才进行再培训的作用。 10、近几年,关注退役军人安置保障工作,在总结经验和研讨中形成哪些共识?P279 答:(1)要以社区为基础,实现安置工作的社会化;(2)拓宽退伍安置渠道;(3)对军休安置管理制度的改革

《社会保障学》作业4 一、填空题

1、国家财政拨款或由企业提留2、残疾人社会福利3、建筑无障碍4、娱乐性5、便民利民服务6、服务和设施7、征缴社会保障基金8、网络性9、偿还性10、保值和增值11、互

助合作保险12、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13、国家和政府14、1919年15、国务院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二、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P319

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各类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总和。 2、集体福利P288 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农村乡镇集体组织为满足本组织成员的需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在本组织范围内实施的福利。 3、社区服务P296

是通过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社区居民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

4、社会保障法律制度P360

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用法律、法规、命令、条例等形式来肯定,明确、规范社会保障行为规则的总和,它不仅集中体现了国家对需要采用社会保障手段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意志,同时也是实现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必要保证。 5、社会福利P285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为了改善和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种社会服务及其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概念是指在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生理或心理缺陷丧失劳动能力而出现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的服务及其措施。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把它定义为国家、社区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为满足各类社会弱者,遇有一定困难的社会成员或本单位职工的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供或组织实施的带有福利性的服务保障和收入保障。 三、问答题

1、评估社区服务设施的三个指标是什么?P304 答:(1)设施设备的完好率;(2)设施设备的使用率;(3)服务补偿率

2、社区服务评估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301

答: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的发展水平、社区服务的质量、社区服务的效率、社区服务的效益、社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社区居民的参与状况等。

3、社会保障监督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340 答:(1)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权益需要社会保障监督机制加以维护。(2)社会保障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社会保障监督机制纠察。(3)社会保障实行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需要社会保障监督机制的观察和预警。

4、我国保险基金管理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P356 答:(1)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过于分散、缺乏宏观协调平衡机制,因而使社会保险基金难以集中管理,统一动作。(2)政府与社会保障业务机构的职能不分,或行政越权干预,使社会保险基金不能依法管理,有的甚至违法操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单一,运营技术落后,实际收益率较低。(4)法制制度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5)缺乏高水平的保险基管理人才。 5、社会保障基金有哪些投资方式?P348 答:(1)购买政府公债;(2)储存于国家或地区银行、民营银行、信托投资机构,由银行选择借款人;(3)直接以银行家身份出现,向需要资金的公司贷款;(4)成立基金会,购买公司股票,公司债券;(5)投资于不动产,直接取得经营权,以获得收益;(6)对被保险人及其家属提供消费性或借款服务。 6、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提出的主要原则性意见是什么?P343-344 答:(1)受保职工负担的费用,不应超过全部所需费用的一半;(2)要避免低收入者负担过重;(3)要考虑本国的经济状况 7、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渠道?P344-345 答:(1)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支出;(2)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缴纳的资金;(3)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4)各项保险基金的增值;(5)其他来源,如私人捐赠等

8、国家的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具有较大的强制性,这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P365 答:首先是社会保障法规一般由国家立法机构或其授权之行政机关制定,作为法律规范,所有法律关系涉及和调整的对象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其次是社会保障机构依法进行的行为具有强制的法律效力;再次是任何法律主体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职责和义务,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均将承担法律责任,依法处置和受到法律的制裁。 9、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P372 答:(1)社会保障法制还不健全,还未形成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2)现有的社会保障法规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和必要的法律责任制度。(3)社会保障法规的实施机制和监督制度较为薄弱。 10、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的方向是什么?P373-374 答:(1)应当把社会保障立法作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制定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2)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内容应与其他专门立法的内容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和制约,以保证社会保障法规的有效实施。(3)探讨和制定专门的法规,以法律手段解决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问题。(4)规范金融秩序,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5)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社 会 保 障 学 模 拟 试 卷 7203 专业: ――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 在世界性的社会保障法制化过程中,______________发

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2) 2. 社会保障的目的,总体上说是保证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1) 3. 安置工作包括就业介绍、教育培训和_________________

等。(9)

4.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包括:社会基本保险基金和

________________基金的管理。(11)

5. 被称为西方社会救济立法和贫民救济事业史上的一个重

要里程碑是英国政府1601年制定的《__________________》。(2)

6. 英国巴涅特1884年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

工作中的第一个社区服务中心。(1)

7. 社区型安置其精髓在于:用社区内各种社会主体共同承

担和______________代替单一的政府包揽。(9)

8. 社会保障法制系统中的特殊主体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9. 我国失业保险现行实施范围已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的职工。(4)

10. 1998年,国务院新组建了______________部,负责全面

制定和组织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2)

11. 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保险制度中被保险人身份最

稳定,享受时间最长,费用开支最大的项目。(3) 12.实行生育保险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价值得到社会的确认。(7)

12. 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和标准是有限的,超范围标准的

医疗费用,通过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决。(5)

二、学科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五保户”(8)

2. 医疗保险(5)

3. 无过失赔偿(6)

4. 儿童社会福利(10)

5. 社会保险(1)

三、问答题(每题6分,共54分)

1.近几年,关注退役军人安置保障工作,在总结经验和研讨中形成哪些共识?(9)

2.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包括哪些?(12) 3.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5) 4.社会福利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1) 5.国外事业保险制度的经验是什么?(4) 6.工伤保险的原则是什么?(6) 7.社会福利有哪些特征?(10) 8.简述生育保险的意义。(7)

9.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措施有哪些?(11) 四、分析论述:

试以前年我国抗击非典为例,阐明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2000字。

(说明:各题后面所标的数字即为所在答案的某章,没把握可循此查找)

、什么说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论述题

1) 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人们的生活保障也随之要由社会通过行使社会职责的政府来解决;

2)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可避免会出现两极分化,产生社会不公,导致社会矛盾,为了维护社会安定,政府必须对那些在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给予物质帮助,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

3) 市场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在经济膨胀时期,生产规模扩大,会吸纳大批劳动力;在经济收缩或停滞时期,会出现企业破产和大量工人失业;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期,也会有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的存在,对这些失去收入的社会成员,必须给予生活保障; 4) 市场经济是以在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并且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为特点的,在生产中需要劳动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劳动者也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这种高质量的劳动力培养已经不能跟以往一样由家庭负责承担,社会给予保障成为必要;

5) 人们由于灾害造成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群,或由与生俱来的疾病而不具备劳动的人群,以及无依无靠的人们,社会对他们有进行帮助的义务。

2、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之间有什么区别: 1) 属性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行政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商业保险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

2) 对象和作用不同。社会保险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在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时按规定标准给予物质帮助,商业保险是以个人或全体人民为对象的,按照其所缴保险费的多少和事故发生的种类,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3) 权利和义务对等关系不同。社会保险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商业人身保险强调投保人所缴保险费的多寡决定保险金的多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表现为“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

4) 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由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商业保险机构是自主经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体制;

5) 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以投保人所缴保险费多少为标准; 6) 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合同双方权益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3、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几个基本要点: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1)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3) 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4、社会保险的特点:(P24) 1) 强制性。通过国家立法来推行

2) 互济性。实行风险分担,互助共济

3) 储蓄性。按规定纳费形成基金,储存待用

4) 补偿性。给予参加者的物质帮助,限于收于损失的补偿

5、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P33)论述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在于,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社会经济的有序性,使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有机体得以持续、稳定、均衡、协调地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稳定机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社会稳定机制是指社会的有序发展和良性运行,突出表现为社会环境的和谐及政治局面的安定团结。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具有稳定机制作用的“安全阀”和“稳定器”;

2) 保障功能。使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收入中断或减少的社会成员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使每个公民都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 3) 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保障除满足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还通过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并且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结合,共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

4) 调节积累与消费的功能。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被西方发达国家称为“内在稳定器”,它可以对国民收入在积累投资与消费资金方面进行自动调节分配,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平稳发展;

5)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保障促使了社会成员间的互助互济、团结友爱,有利于社会体制、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延续,可促进社会成员、社会各阶层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6、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方式

1) “统筹分摊方式”。也称为“现收现付”或纳税方式;

2) “预提分摊方式”。也称为“储备积累式”或全基金方式; 3) “混合式”(或称部分基金式),即前两种办法兼而有之。

7、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原则

1) 安全性原则。即必须保证投资本金及时地、足额地收回,并取得预期的收益;

2) 可流动性原则。由于支付保险金等保障待遇的需要,投资要能够迅速地融通、变现和周转;

3)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还应兼顾社会效益。

8、“福利国家”面临的危机?论述题

“福利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完善,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泛福利化和超越国家财力的政府责任,“福利国家”的负面效应日益明显,以至有关人士惊呼“福利国家”出现危机。危机主要表现为:

1) 社会保障开支巨大,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社会保障开支同经济力量的增长不相适应,大部分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开支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人口结构的日益老化,也是社会保障费用大幅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 税收负担沉重,造成社会效率低下,产品成本增加。高税收是福利国家高福利政策造成的直接后果,高税收造成人们不愿提高工作效率、不愿就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降低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阻滞经济的发展。

3) 社会保障制度日益缺乏效益,管理日益官僚化。社会保障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导致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日益庞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手续繁琐,影响了社会保障工作的效益;

4) 失业问题严重。福利国家的过高、过宽的福利政策,阻滞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造成失业的原因之一; 5) 经济实力不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福利国家,是必须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而由于70年代“福利国家”出现了经济衰退、滞涨,实行普遍福利将难以为继。

9、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论述题

1) 保障机制多重化。建立政府管理与私人管理相结合,强制性、竞争性混合的混合管理体制;

2) 从事后补救发展为事先预防。人们已经意识到,事先预防优于事后补救,因此,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制度的实施更着重于消除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3) 从随意的施舍改为有计划的扶持。对那些贫穷和困难的家庭和个人进行分析,找出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现和挖掘其自身潜力,促使其自力更生,即是以济贫为主向扶贫为主转变的标志;

4) 从对少数人服务发展为对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以前的社会保障对象只限于一些遭受生、老、病、残、失业的贫困人群,现在的保障对象越来越趋向于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5) 从少数人参与向全民参与发展。社会保障的各种形式,过去主要由政府机关来从事,如今,社会各界各单位也在协助政府推动这些工作,并大力推动志愿者组织从事社会服务,使社会服务成为全民的事业。

10、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1) 随着人口趋向老龄化,必然导致退休人数增加和退休费用膨胀,加重社会经济负担;

2) 随着人口趋向老龄化,必然增加对社会服务工作的需求(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较高);

3) 随着人口趋向老龄化,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给解决老年社会保障增加了困难。

11、老年社会保障应遵循的原则 1) 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

2) 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3) 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4) “照顾被抚养人口原则”。 12、企业职工老年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程的主要内容?论述题 1) 退休费用社会统筹。是指改变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由原单位自行支付的办法,改为由全社会参加老年保险的企业按照统一的缴费标准统一筹集基金,统一支付的办法;

2) 建立劳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这项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个人缴费的规定,扩大了基金的来源渠道,使职工开始树立自我保障的意识;

3) 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行单一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改革的形势和各类人员的要求,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实行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单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

4) 建立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制度。这项制度体现了职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权利与义务的一致,对于改变职工养老完全依靠国家和企业的观念,树立社会保险参与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主要是记录企业与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情况,并作为发放职工养老金待遇的依据; 6) 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老年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实行城镇统一的老年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的特性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13、筹集老年社会保险基金时,首先要确定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根据国发[1991]33号文件,这一原则应该是:根据支付费用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职工的承受能力,按照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统一筹集。

14、影响老年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因素? 1) 人口年龄结构; 2) 经济发展状况。 15、现代发达国家建立的一套相当成熟的失业补救措施的内容?

1) 鼓励失业者兴办企业; 2) 组织失业者从事社区工程; 3) 采用“特种雇用方案”;

4) 鼓励失业者进行地区流动; 5) 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16、医疗社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的区别

1) 医疗社会保险具有普遍性; 2) 医疗社会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3) 医疗社会保险采用医疗给付的补偿形式;

4) 医疗社会保险涉及面广,更具复杂性。

17、医疗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给付方式

1) 间接医疗服务给付方式

2) 直接医疗服务给付方式

3) 两种方式的混合体

18、健全和完善我国生育社会保险制度,除应遵循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外,还应坚持什么原则:

1) 保护妇女的特殊权益和保护妇女的基本权利相统一,既为妇女提供特殊保护,也尽可能为妇女创造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 生育保险制度规定要体现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利于贯彻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方针;

3) 对生育价值的补偿应体现社会保险基金三方负担的原则。生育保障的责任,应该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

共同劳动表现了什么制度篇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选择题》

选择题

1.在我国.(

B

)是监督体系中最重要、最经常、最全面的监督。

B.权力机关的监督D.政党的监督

D

)的报酬。D.300%

A.行政机关的监督C.司法机关的监督

2.法定休假日安排公职人员工作的,需给付不低于正常工资(A.150%3.(

A

B.200%

C.400%

)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与现代模式的本质

区别之一。A.持续沟通

B.实施绩效评价

D

C.提供绩效反馈

D.绩效改进指导

4.作为一种常规性工具,(着基础性作用。A.招聘与利用

B.培训

)在人力资源管理和整个组织管理系统中发挥

C.激励

ABC

D.工作分析)。

5.我国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A.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B.中部和西部留不住人才

C.东部地区出现了人力资源饱和现象D.中西部人力资源政策体制环境比较完善

1.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是(ABCD)。A.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还不完善

C.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滞后

D.劳动力市场环境还不成熟B.人力资源政策体制建设环境

2.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交流的方式包括(BCD)。

A.委任B.调任C.转任D.挂职锻炼

3.人员招募与选录的评估主要包括(ACD)。A.数量评估B.收益评估C.质量评估D.成本评估

4.中国古代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故事充分说明了(B大作用。

A.情感激励B.危机激励C.荣誉激励D.目标激励

5.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面临的问题有(ABCD)。A.公务员工资结构不够合理现公平原则

C.工资调整不及时、增长机制不完善用

1、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ACD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A道德

B法律

C

意识形态

BC)。

D风俗习惯

),

D.津贴制度不完善,补充功能难发挥作B.公务员工资总体水平偏低,难以体

)的重

2、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A权威

B公平

C正义

D民主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功能是(ABCDA人力资源规划

)。

B人力资源获取C人力资源开发D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

)。

4、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ABCDA智力

B

技能

C知识D体力

5、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ABC)。A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C劳动力的参与率

B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D人口的受教育情况

6、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ABCD)。A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B

智力

C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D体质

7、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特征的总体状况,包括劳动者的(AD),它是人力资源质量的心理基础。A人格素质

B心理结构素质

C情商

D心理功能素质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BCD)。A前期投资损耗9、员工的(重要途径。A培训

B教育

C激励

D管理

)。

B制度性损耗

C管理损耗

D后续投资损耗

AB)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

10、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ABCA韦伯

B泰勒

C

法约尔

D马斯洛

11、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ABCA公益企业

B公共事业

C非政府公共机构

D国有企业

)。

12、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ABCD)。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

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ABCDA新陈代谢机制

B竞争择优机制

C

)。

D监督约束机制)。

权益保障机制

14、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具体可以表现为(ABCDA人力政策法规环境C人力市场环境

B人力管理环境D人力战略环境

15、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ABC

)。

A罗默的经济增长—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B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C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D贝克尔的微观进步模式

16、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ABCDA人力资本的生产性C人力资本的可变性

B人力资本的稀缺性D人力资本的功利性

)。

17、由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特殊市场合约”,致使其存在着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产权的更为复杂的特殊性质即(ABCDA产权交易的非最优性C产权的强外部性

B产权收益的递增性D产权的相对残缺性

)为基

)。

1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运作必得以(ACD础。

A市场机制B竞争机制C契约机制和D保障机制

19、公共部门人力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必须围绕着公共利益的实现,回答(ABCD

)这些基本问题。

B我们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D我们做得如何

)。

A我们所处的环境怎么样C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20、从规划范围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ABCDA全国性人力资源规划C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B地区性人力资源规划

D某项任务或具体工作的人力资源规划

)。

21、从规划的性质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ABA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C指令性规划

B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D指导性规划

22、根据规划的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ABCDA录用规划

B培训开发规划

C使用规划

)。

D绩效评估与激励规划

)。

23、人力资源数量层次规划主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ABCA分析人力资源的需求C协调人力资源供需缺口

B分析人力资源供给D分析人力资源的分布

)。

24、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预测法有(ABA德尔菲法

B自上而下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D比率分析法

)。

25、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分为(ABCA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B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C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共同劳动表现了什么制度篇八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_习题集(含答案)》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编号为02011)共有单选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简答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 ( C )被誉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A、泰勒 B、西蒙C、西奥多·舒尔茨 D、法约尔

2. 交关环境是指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总合下面不属于交关环境的是( C )

A、政治制度与行政体制

B、行政改革、行政发展与政府组织的目标

C、自然环境

D、组织文化与组织气候

3. 交流调配在用人单位的层面上,受到( A )影响,组织必然要考虑到人才需求状况、职位结构、职位空缺情况和与人才输出单位的协调等。

A、机构编制 B、交流程序和形式 C、任职资格 D、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4. 回避制度是以( D )为中心。

A、公职人员对机构臃肿 B、用亲属不讲原则 C、裙带关系 D、公职人员对亲属回避 5. 挂职锻炼的期限一般为( C )

A、三至五年 B、半年 C、一至两年 D、两年

6. 狭义的保险包括财产保险和(D )两大类。

A、婚姻保险 B、事故保险 C、安全保险 D、人身保险

7. 现代管理中的“权变”思想的人性假设理论是( B )

A、X理论 B、“复杂人”假设 C、“经济人”假设 D、“社会人”假设

8. “引起人们工作动机是社会的需求,即人们有安全、社会交往和社会认同的需求。” 是哪种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 ( D )

A、复杂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 C、自我实现的人 D、社会人假设

9. ( B )是一种以劳动成果计付报酬的工资形式。

A、计时工资制 B、计件工资制 C、定额工资制 D、包干工资制

10. 下面不属于国家公务员法的体系构成的是( D )

A、公务员总法或基本规范 B、公务员的各种配套法规

C、地方公务员法 D、公务员管理条例

11. 津贴一般在标准工资的( A )幅度内浮动。

A、10%~40% B、10%~15% C、15%~30% D、30%~40%

12. ( A )是工资的辅助形式。

A、津贴 B、补贴 C、奖金 D、福利

13. 哪一项不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 A )

A、育才 B、留才 C、求才 D、激才

14. 下面哪种津贴是指为补偿劳动负效用而引起的生理和心理的损失而设立津贴,如高温、有毒害环境下工作的津贴、高空津贴、夜班津贴等。( A )

A、岗位性津贴 B、地区性津贴 C、生活保障性津贴 D、交通津贴

15. 下列不属于在公务员法的实施中的执行机构的是(A )

A、司法机构 、人事行政机构 C、监督检查机构 D、检察机构

16. 短期负伤津贴的给付等待期一般为( A )天。

A、1~3 B、3~5 C、26~52 D、7天以内

17. 短期负伤津贴给付最长期限一般为( C )

A、15周~20周 B、20周~25周 C、26周~52周 D、52周以内

18. 行政机关在立法中的分工,涉及具体的行为规则、标准,一般条例实施细则和办法,由(B )制定。

A、国务院 B、国家人事部 C、地方人民政府 D、国务院各部委

19. ( A )的人员分类比较适合于民主观念浓厚的国家。

A、职位分类 B、品位分类 C、职级分类 D、职等分类

20. 不属于对个性品质的测试的是( C )

A、影射法 B、个性品质问卷调查法 C、普通能力测试 D、兴趣盘存法

21. 排列法的前提是( D )

A、选择训练有素的评估人员 B、工作分析 C、职位描述 D、选择标杆职位 2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变更的法律事实?( C )

A、罢免 B、转职 C、退职 D、升职

23. 在因素比较法中所选择的标杆职位数量一般为( B )个。

A、10~15 B、15~30 C、15~20 D、30~40

24. 管理比较分散,容易出现管理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的现象;行政首长干预人事行政工作的现象较多,尤其是破坏考试制度,妨碍了人才选拔、任用的客观公正性。是哪种公务员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的缺点?( A )

A、部内制 B、折衷制 C、部外制 D、单一制

25. 公务员权利、义务的法律规定由两种方式, 一种是列举法;另一种是( C )

A、分等法 B、因素比较法 C、排除法 D、排列法

26. ( B )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方法,找出某个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及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的过程。

A、职位 B、工作分析 C、职位分析 D、工作说明书

27. 下面哪种需求预测方法是指通过某种因果因素与人员需求数目之间的比率来推测组织未来的人员需求?( B )

A、趋势预测法 B、比率预测法 C、工作负荷预测法 D、电脑软件分析法

28. 对于重复性强、身体外在活动较多的职位,用( A )的方法来进行工作分析,比较简单易行。

A、现场观察法 B、面谈法 C、工作日志法 D、问卷法

29. ( D )是最古老、最基本的人员甄选方法。

A、评价中心 B、面试 C、心理测试 D、笔试

30. ( B )分为普通能力测试、特殊能力测试和成就测试。

A、面试 B、能力测试 C、情景模拟测试 D、评价中心

31. 公共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或职位是( D )

A、人员分类的对象 B、人员分类的前提 C、人员分类的目的 D、人员分类的依据 32. 不属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是( A )

A、估计现有的人力资源 B、预测未来的人力需求

C、预测未来的人力供给 D、制定人力招募计划

33. 哪种面试是指面试人员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与工作有关的问题,且事先已确定应聘者可能有的答案。面试人员依据应聘者的答复,当场作出不理想、普通、良好的结果评价。( B )

A、非引导式面试 B、结构式面试 C、压力面试 D、定型式面试

34. 我国于( A )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明确了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

制。

A、1993年8月 B、1996年2月 C、1983年10月 D、1996年11月

35. 下面哪项指标是指测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就是对同一应聘者用相同的内容相似的测验再去测试它,则所得到的分数也相似。( C )

A、精确度 B、效度 C、信度 D、可信度

36. 考试录用作为政府录用人员的一种制度,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即分科举士,形成于我国的( C )

A、宋朝 B、明朝 C、隋朝 D、唐朝

37. ( B )是工作性质相同的职位汇集,它是对职位的横向划分

A、职组 B、职门 C、职系 D、职位

38. 主要测试应聘者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数字能力、空间关系能力及语言能力等的人员甄选方法是( D )

A、成就测试 B、特殊能力测试 C、个性测试 D、普通能力测试

39. 近几年才在国内出现的一种机构,专门提供引荐高级管理人员或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这类公司大都收费昂贵,但物有所值。它是( C )

A、猎头公司 B、职业介绍所 C、人才交流中心 D、人才市场

40. 我国根据公务员所在职位的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公务员本身的德才表现,年

功资历因素将公务员分为( C )个等级,分别与12个职务等次相对应。

A、12 B、10 C、15 D、11

41. 下列不属于对人员绩效评估中管理者选取的常用的评估标准的是( A )

A、个人喜好 B、个人任务的结果 C、个人特质 D、个人行为

42. 将人员两两配对,然后进行逐一比较,并排定优劣次序的方法。准确性较高,但操作过程繁琐,一般适应人数较少的组织。这种方法是( D )

A、配对比较法 B、强迫分布法 C、关键事件法 D、交替排序法

43. 对新录用、尚正式任职的初任公务员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培训一般是( B )

A、晋升培训 B、任职或初任培训 C、在职培训 D、专门业务培训

44. 不属于工资的职能的是(B )

A、补偿 B、补贴 C、激励 D、调节

45. 不属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教育机构构成是( C )

A、国家行政学院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学院

B、管理干部学校

C、培训班

D、高等院校

46. 不属于确定绩效指标权重的常用的方法的是( D )

A、专家直观判定法 B、排序法 C、层次分析方法 D、配比比较法

47. 对员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工作所给与的附加工资,目的是补偿员工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健康和精神损失,一方面是为了在职人员工作的安心和稳定,另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从事该项工作的工资形式是( A )

A、福利 B、奖金 C、补贴 D、津贴

48. 不属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评估的类型的是( D )

A、培训总体评估 B、受训者反应评估

C、受训者知识、技能学习成果评估 D、培训效果的评估

49. 下面哪种培训方法是普遍受到重视和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根据一定的学习要求和培训目标,将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或事件,加以典型化处理后,供学员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分析,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

A、角色扮演法 B、课堂教学法 C、案例分析法 D、合作研究法

50. 对组织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变化或人力资源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制定前瞻性的培训规划,为培训工作适应组织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 A )层次上的培训需求分析。

A、战略层次 B、个体层次 C、组织层次 D、主管层次

二、名词解释题

51. 人力资源

52. 人力资源管理

53. 工作分析

54. 职位评价

55. 品位分类

56. 职位分类

57. 人员需求

58. 结构化面试

59. 绩效管理

60. 晕轮效应

61. 工资

62. 技能工资

63. 调任

64.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

65. 结构化面试

66. 因素比较法

67. 职位

68. 工作说明书

69. 情景模拟法

70. 辞职

三、简答题

71. 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7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保障支持系统来自哪些方面? 73. 工作分析的程序是什么?

74. 提高公职人员行为规范水准的一般途径是什么? 75. 国家公务员法的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

76. 面谈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77. 人员分类制度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78. 公务员管理机构组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79. 影响组织人员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80. 辞退与开除的区别是什么?

81. 什么是关键绩效指标?有什么主要特征?

82. 什么是面谈法?

83. 采用组织现有人员作为人力需求的供给源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84. 如何使用绩效评估的结果?

85.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86.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87. 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的基本步骤 88. 如何看待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独特性

共同劳动表现了什么制度篇九
《分配制度》

共同劳动表现了什么制度篇十
《分配制度》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白事邀请函范文十一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关于收受礼金违纪检讨书收受礼金礼品...
  • 部队万能检讨书5000字【七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6篇)
  • 白事邀请函5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