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感想(50字)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9    阅读:

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感想(50字)(篇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复习及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一)不必说_____的菜畦,____的石井栏,_____的皂荚树,____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_____的黄蜂 在茶花上,_____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按课文内容填空,并选择两个所填词语说说它的作用。

“光滑”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在此玩耍抚摸。“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 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 植物 ,后写 动物 ,再写 植物 ;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 整体 ,再写 局部 ;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听觉 、 触觉 、 味觉 。

3. 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中心句)有无限趣味。

4.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 拟人 生动准确的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叫声,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①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

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②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写出了叫天子的敏捷,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二)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6.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是什么样的感情? 这段文字起过渡作用。对百草园喜爱、留恋的感情,对三味书屋有所畏惧的感情。

7. 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在后边加上“们”? 加上“我的”,表示与“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

8.三个“也许”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三)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____一块雪,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便罩住了……养不过夜的。排比,三个“也许”是表示猜测、估计或不能肯定的语气,流露出我的依恋和无奈。

9. 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准确的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流露出童年鲁迅的兴奋、欢快之情

三.探究发现

12.评价一下文中的先生和“我”,并说说我对老先生的态度。博学、方正、开明 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自然的少年儿童形象。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13.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作者在这里说“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否吻合?(2)“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句中“只”这个词表达了怎样的意思?(1)这里是和百草园的春夏秋相比较的结果,这种说法是实事求是的,另外下文所写下雪后在百草园可以捕鸟,照样乐趣无穷,这和全文感情基调是吻和的。(2)“只”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教学内容的单调

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感想(50字)(篇二)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相见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_,是我国著_______ 、______ 、________。 2、本文段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体是________,全文选自散文集______ 。 3、本文段对百草园做了初步介绍,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各句介绍的内容: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4、从本段文字可以看出“我”对百草园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 5、把“似乎”和“确凿”这两个意思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为什么作者却说“那却是我的乐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不必说______的菜畦,_______的石井栏,_______的皂荚树,______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书叶里长吟,________的黄蜂伏在菜花上,_______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去了,但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小块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7、按课文内容在文段的空缺处填上修饰性的词语。 8、本文段中的两个“这里”,具体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三个词语在表达上其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的景物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不必说”侧重于事物的__________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___,“也不必说”侧重事物的_________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__。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____________的描写,“单是”则是_______________性的描写。

11、这段文字从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写出百草园里动物、植物的特色,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多姿多彩,乐趣无穷。 12、文字淋漓尽致地描写百草园的动人景观,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8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_____一块雪地,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便___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

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也许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③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们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伏在古书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④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13、在文段中的横线填上恰当的动词。 14、“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天的百草园枯燥无味。B、冬天的百草园很有趣味。C、冬天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少了趣味。D、冬天的百草园比春天、夏天、秋天的百草园的趣味少,但还很有味。 15、作者以简明生动的句子写捕鸟过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上文段第二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上文段属说明的文字是第______段,记叙性的文字是第_____段。 18、用简洁语言分别概括上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能超过6 个字)。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22题。

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这里却依然一片苍翠的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说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得嫩黄淡绿得芽孢,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19、以上文字中所写的地点是鲁迅先生所描绘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表现园中景色总的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人们崇敬的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用拟人手法,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把棕榈比拟成__________的人。

22、在文中用横线标出直接抒发作者总的感受的语句。

答 案

(一)1、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散文,《朝花夕拾》3、位置、名称、下落、景物4、热爱和怀念5、不相信园子里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表明了“我”对园子的特殊感情6、因为园子里的事物丰富多彩,幼年的鲁迅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二)7、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 8、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9、既写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风物,又突出了“单是”的局部景观,让人体会百草园到处皆有乐趣 10、静态;由低到高;动态;由高到低;整体;局部 11、颜色、形态、声音、动作、味道 12、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与下文叙写三味书屋所揭示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13、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14、D 15、表现了对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16、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7、③、④18、冬天捕鸟、告别百草 园、简介三味书屋、介绍先生

(四)19、百草园

20、苍翠葱茏;瞻仰

21、"伸开巴掌";"数说";"向瞻仰者数说家珍" 22、最后一句

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感想(50字)(篇三)
《重点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重点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本文出自 先生回忆性散文集 ,他原名 ,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

级 、 、 。

2、(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从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2)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趣事:

3、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____ ___;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

根突出它们的___ ____;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___ ___;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_ __。

4、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_______,由植物到________,由静景到___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

体到____ ____,又由动物到____ _____。

5、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根据内容举

例填空。(每空至少举一个例)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找出运用下列修辞手法的句子。

(1)比喻: 。

(2)拟人: 。

(3)排比: 。

7、第二段中可以表述全段主要内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9、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10、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

(二)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作者写了冬季在百草园捕鸟的情景,在表述上主要运用了( )

A.描写 记叙 B.描写 说明 C.记叙 议论 D.记叙 说明

3.作者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手法是( ) A.铺垫 B.对比 C.欲扬先

抑 D.象征

4.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 ,“张飞鸟”用引号的作用是 。

5.这段文字写捕鸟的 、 、方法和收获,其中写捕鸟方法只有 句。

6.选文第一段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7.指出选文第二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

8.选文第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阅读:《最后一课》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

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______“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______“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_____“散学了,——你们走吧。”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祈祷( )( )惨白( )哽住( )

2.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3.“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什么?

5.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7、语段从 、 、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 的 思想感情。

8、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

9、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10、“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 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11、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12、语段中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 。

13、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明了他和法国人民 。

14、“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

重点阅读:十一 邓稼先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家什么事情?

3、从选文来看,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5、邓稼先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所喜欢的“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是什么?(原文的词语回答。)

6、“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我不能走》片断、回答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曛( ) 铤( ) 黯( )

解释:马革裹尸:

2、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4、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5、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

6、"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 _______

7、本文段运用的修辞,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 引用 B、引用 排比 C、比喻 排比 D、对比 引用

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9、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十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3、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他潜心关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6、解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之”指代

7、你知道“目不窥园”的来历么?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8、结合全文看7、8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9、“这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10、请找出闻一多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11、简要概括闻一多的形象。

12、第七段以前闻一多先生的成果有哪些?

13、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特点是什么?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

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

最不可思议的事„„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

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

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

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 ;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 。

2. 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

什么?正确答案是( )。

A.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B.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C.拟人,烘托挪威人第一个到达的成功。

D.对偶: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3.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6.“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

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

《斑羚飞渡》阅读理解

1.“彩虹”三次出现各起什么作用?

2.文章中详细描述了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试用自己的话加以复述。

3.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

5、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6.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

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

是“用死亡做桥墩”。

7.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

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

惊?

“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8.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不只是指那道彩

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5.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答案

1、略2、(1)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

表示完全肯定的。 (2)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

3、色彩;形状;声音;味道。低处到__高处_____,由植物到___动物_____,由静景到__动物_ ;由整体到_局部___ ____,又由动物到____ 植物 _____。

5、6、略7、单是 乐趣。8、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9、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10、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二)1.动词略 作用: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我”热爱百草园的思想感情。2.C3.解释说明4.从时间、条件、方法、收获这几个方面来写的。5.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6.心理活动 排比 拟人7.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五、(一)1.qí dǎo cǎn gěng 2.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3.“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增强了悲怆的气氛。5.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D 6.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7.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语言;动作;神态;爱国主义

8.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 9.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10.心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 11.他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12.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 13.哽住;呆;靠

14.强烈的爱国精神。 15.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十一、邓稼先

答案:一、1。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3。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4。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5。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6、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二、1(略)

2、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请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3、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4、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5、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6、 邓稼先

7、 B A、比喻 引用 B、引用 排比 C、比喻 排比 D、对比 引用

8、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9、充满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 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十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感想(50字)(篇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配套练习册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配套练习册

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桑葚(shân)蟋蟀(shuaì)秕谷(bǐ)拗过去(ǎo)鉴赏(jiàn)蝉蜕(tuì)攒成(cuán)确凿(záo)觅食(mǐ)倜傥(tì)盔甲(kuí)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收liǎn(敛) yōng(臃)肿 脑suǐ(髓) 人迹hǎn(罕)至 人声dǐngfâi(鼎沸) 锡bó(箔)

3,借助课文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窗:旧事称同学为“同窗

确凿:确实

方正:正派

消释:消溶、融化

4.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5.D

6.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1.万花丛中闻香舞蝶弄风流,流连忘返。

2.三味书屋读书摇头打手掌,郁闷无聊。

3.三味书屋折花喂蚂蚁,快乐无边。

二.阅读鉴赏

(一)7.示例:五彩缤纷的“乐园”

8.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9.提示:文段写景注意动静结合,色彩的调配,高低错落的掩映,将美丽的景色与儿时趣事相结合,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趣味无穷的画面。

10.示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岭、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无限的乐趣。

11.如“伏”既写出黄蜂体形的“肥胖”,又写出了它娇憨可爱的形象;“窜”简洁形象地表现了云雀的“轻捷”等。

12.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自然的少年儿童形象。

13.描写颜色的:碧绿、紫红 描写声音的:低唱、弹琴 描写味道的:又酸又甜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14.春季: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夏季: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秋季: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

.15.(1)用苇叶、柳条可以做成"乐器"吹奏;(2)假日苇塘边劳动的快乐;(3)神秘的"呱呱迪"的叫声和它的窝;(4)有可供解馋的野草;(5)从苇塘花花草草的变化中欣赏自然之乐。(答出任意4点即可)

16.挑逗、招惹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

17. 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

18.要寻找苇塘,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舍下了;表达了因苇塘的消失而产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启示:围绕"自然之乐"或"童心"谈均可

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感想(50字)(篇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生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3、初步感受文章的主旨

学法指导

1.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作者

2积累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3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探究提升

4 充分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完成拓展延伸

5 当堂检测自己,巩固知识

自学导航

相关链接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后记》,其中前文篇是鲁迅在北京期间写的,后五篇是在厦大期间写的

二自读感知,积累生字生词。

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攒 拗 确凿 菜畦 桑葚 蟋蟀 臃肿 脑髓 相宜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倜傥

2、结合语境理解上面字词的含义,根据你的理解至少用上上面的四个词语说一段话。 探究提升。

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示: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 )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为何,那一段又是过渡段,请探讨。

3、主题探讨: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我的看法

拓展延伸

1、阅读1—8段,以“一个 的童年”说一段话

2、阅读10—24段,以“ 的读书经历”说一段话。

当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检测

菜 qí( ), 桑椹( ),轻捷( ),油líng( ), 斑蝥( ), chán( )络,攒cuán, ( )( )shān hú

高枕( )而卧, 敛( ), 脑( )suǐ,陌生( ) 鉴赏( ),人迹( )至hǎn,觅食( ),竹( ) shāi,( )谷bǐ,传( )

shòu,书( )shú, 确凿( )

二 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出你心中的百草园或者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学法指导

1.明确学习目标

2温故知新,及时巩固上一课时的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探究提升

4独自完成拓展延伸

5 当堂检测自己,巩固知识

自学导航

一、温故而知新:

1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1)有趣的________ ;(2)有趣的________(3)有趣的活动——( )。

2.鲁迅,原名周树人,________(籍贯)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小说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________集《朝花夕拾》,集名的意思是________。课文主要通过________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不满。

二 独立思考 感悟课文

1、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探究提升

1赏读第二段,感悟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从多个角度品读)

2、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了美女蛇的故事。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其余的同学思考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由赤练蛇而写到美女蛇,这是什么表现手法?能否从学过的文章中再举出一两个使用这种手法的地方?

3、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4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实际上百草园其实很普通,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荒园”。既然这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为什么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而且写得这么有趣?

5、学生品读过渡段,探讨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并组内朗读

拓展延伸:

1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教师示例:(体现有趣的景物很多。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

2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请你也用上一系列的动词来介绍你曾参与的一项活动。(如溜冰、跳马、骑自行车、钓鱼等)

当堂检测 相关练习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理解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探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在文中的关系

3讨论文章的主题。

学法指导

1.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2根据自学导航

3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探究提升

4 充分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完成拓展延伸

5 当堂检测自己,巩固知识

自学导航

一 温故知新:

1背诵写景的句子,感受写景的妙处

2背诵雪中捕鸟的片段,体会动词的妙处

二 独立思考

1、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你能用平面图画出来吗?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味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3)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探究提升

1 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还是欢乐的,发表你的看法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你赞成哪一种说明理由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拓展延伸

1、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在一天天的长大,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你有自己的烦恼吗?把它说出来,让我们来给你化解化解。

2、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你认为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改革?试谈谈你的看法。

当堂检测

练习册上的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探究题 答案

1 (1)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让学生分别找出写形、声、色、味,写春、夏、秋景的相关内容)

(2)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分析写景的顺序)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4)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5)善于运用联想。作者由何首乌根联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从而表现了百草园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2: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这是运用联想的表现手法;《天上的街市》也运用了联想,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了天上的明星,再到天上的街灯和街市。

3

4 点拨:作者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是美好的。可见童年

的鲁迅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好奇、天真幼稚的孩子。

5明确:应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表现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

第三课时 探究提升

1学生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或者认为这里的生活也让人难忘也有欢乐的,只要紧扣文章内容来谈,言之有理都可,应给于肯定。如,认为枯燥无味,可从繁琐的礼仪、教学方式的单调、不允许学生提问、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等方面来谈。认为欢乐,可从老师较为开明、老师知识渊博、有机会便跑出去玩、老师读书入神可在座位上做游戏画画等角度来谈。

2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①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②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③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3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感想(50字)(篇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备人:吴丽华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揣摩而理解、掌握第2自然段对百草园里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3、本文的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对封建教育的批评否定是融汇在这种学习生活的描述中的,应通过分析具体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4、长妈妈讲的故事、私塾先生读的文章,并非重点内容,点到即可。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⑴ 学生复习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⑵ 介绍《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3)检查生字词

二、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记叙了那些事情?(梳理文章层次)

(1—8:在百草园的生活 9:过渡 告别百草园 10~24: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2、重点研读:

问题:作者在百草园体会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学生思考、讨论不必强求答案。(为课堂的进行做铺垫)

⑴ 学生默读(1~8段),用一个词概括百草园在“我”心中的地位?(“乐园”) ⑵ 思考“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与“乐园”是否矛盾?

(不矛盾 似乎确凿──大人的眼光,乐园──小孩的眼光)

⑶学生齐读第2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①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菜畦 石井栏 皂荚 桑椹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②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见幻灯)

③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百草园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明确:”用手按住斑蝥的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

④ 在“我”眼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点?

明确:用“不必说”“单是„„就„„”句式表达高度赞美之意。这用拟人的手法,“低唱”“弹琴”流露出“我”对它们的喜爱之情等等,都让我们感受到“我”对百草园的热爱。

⑤ 作者根据景物的特点和人观察的规律,用了两个“不必说”和一个“单是”。连词的作用是什么?它和下文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把诸多的景物连在一起,将“春、夏、秋”三季中百草园的各种动、植物都描绘下来。先写整体的绚丽多彩,后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每个层次条理顺序也很讲究。

⑥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明确: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⑦ “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明确: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是“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⑧ 文章中是如何描写在雪地上捕鸟的?

明确:“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生动的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可见,童年的“我”对捕鸟十分感兴趣。

⑨ 是谁教“我”捕鸟的?

明确:闰土的父亲。

三、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 1、朗读第九自然段

完成课后练习三

2、默读10-24段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

极方正、质朴、博学(估计答案:和蔼 开始严厉 后来就可以不用戒尺 只瞪眼睛 有些迂腐 不愿回答“怪哉”的问题,读书入神的神态、动作)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就两者“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比较

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溜到花园去玩 偷着画画 读书的乐趣)

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二、总结:作者正是在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中,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而又欢乐的心理。

三、布置学生讨论:

1、你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2、模仿第二段,描写你童年的一个“乐园”。 3、通过对神态描写,刻画一位老师。

一、基础、积累与应用

1、给下列词语注音:

缠络( ) 渊博( ) 确凿( ) 纳凉( )

秕谷( ) 珊瑚( ) 菜畦( ) 倜傥( )

2、根据拼音书写相应的汉字:

人声 dǐng 沸( ) 无人 jiàn 赏( ) 骨 suǐ( )

yōngzhǒng( ) 竹 shāi( ) 收 liǎn( )

3、文学常识填空:

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体裁_________,这种文体的最重要特点是 ,文中的“我”指__________。

⑵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___________,作者用“朝花夕拾”为这本集子取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是浙江__________人。他是我国 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选自散文诗集《 》的散文《 》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的题:

不必说______的菜畦,______的石井栏,______的皂荚树, ______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 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

A、碧绿 高大 光滑 紫红

B、碧绿 光滑 高大 紫红

C、紫红 高大 光滑 碧绿

D、紫红 光滑 高大 碧绿

2、对“不必说……与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3、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 )。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

D、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

4、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______,后写______,再写______;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______,再写______;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的哪句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6、仿写“不必说……与不必说……单是”。

三、拓展延伸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 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啮掉,空剩着两 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 留着这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人都在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漂亮的贝壳!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 它;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的,他说不出来。

他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他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旋涡( )( ) 啮掉( ) 围拢( ) 瓦砾( )

2、贾平凹曾写过另一篇文章《丑石》,写一块大石头平时没人注意,人们干各种活都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白事邀请函范文十一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关于收受礼金违纪检讨书收受礼金礼品...
  • 部队万能检讨书5000字【七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6篇)
  • 白事邀请函5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