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读书心得300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28    阅读:

篇一:《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有感》

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有感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叫《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感触良多。里面有中国现代的许多作家,包括臧克家,艾青,余光中,傅雷,巴金,冰心,老舍,史铁生等等。其中,有我们认识的,也有我们没有听说过的。但他们的作品,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陶醉。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臧克家的《有的人》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那么的精辟,尖锐地指出了当今时代部分人精神状态的空虚,有的人躯体还在,但他的灵魂早已消亡。而有的人可能死了,但他的精神,仍长久的流传在世上,仍被歌颂着,被赞美着,如岳飞,文天祥等。与“人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人生,不在于他的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宽度。有的人活在世上,得过且过,浑浑噩噩。从来没有想过什么目标,理想,只是过一天算一天。有的人活在世上,过得有意义,每天都奋斗着,不懈着,去为实现自己的目标。

郭小川的《闪耀吧,清春的火光》,写出了青年人的激情与活力。“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真珠/石头要化成黄金;青春的所有者/也不能总在高山麓、溪水旁/谈情话、看流水,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大胆的想望/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行进,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以浪漫的手法写出了青年人应有所作为,有理想,去使世界更美好。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六部分中,“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

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是的,至少这是很关键的因素。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是了,死是每个人必经过的事,但又有多少人思考过死的含义,及怎样去应对死呢?史铁生在经历双腿瘫痪后,给出了答案。在《我与地坛》第一部分中,“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在经历了一次次思考后,终于对人生有了感悟,反正死是必须的,那我们现在就有积极面对人生,把自己过好。通《我与地坛》,我感悟了史铁生他那经历了种种困难后,仍对人生的热爱,他21岁时候双腿瘫痪,30岁时患严重的肾病,从21岁后,一直与疾病为伍,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很多人沉迷在欲望横流的社会时,史铁生却一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的精神所在,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

吕锦华的《总想为你唱首歌》中,“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死后仍高举着一条条痉曲的干枯的丑恶的胳膊一齐对着蓝天,仍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密密麻麻粗粗细细的胳膊汇成了一个可怕的方阵,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多么勇敢与坚强的胡杨,他们活着的时候,奋力与残酷的环境作斗争。死去的时候,仍不忘让自己的身躯,筑起一道道防线,保护着人类与他们的后来者。胡杨用自己的行为,书写出一首首壮歌。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以优美的句子,写出了台湾惊过后,春寒的雨季。

老舍的《茶馆》,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篇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书笔记》

《受戒》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1980年汪曾祺发表的《受戒》使人耳目一新,人们惊异地发现汪曾祺文化小说的别一样风格和别一样的情趣。其代表作《受戒》的语言更是别具一格的,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受戒》的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明快,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不拘世俗、热爱自然的人生追求。

1.汪曾祺小说《受戒》的语言艺术特点:

(1)方言和文言的借鉴与融合;

《受戒》是以汪曾祺的故乡苏北水乡为背景,小说强烈地传达出了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化效果,阅读《受戒》犹如在欣赏一幅美妙的风俗画。《受戒》中运用的俗字、方言、俚语,以及口语化的语句,使小说的地方色彩更加浓厚,对小说的风俗效果化功不可没。“车”、“薅”、“打”、“捋”等,苏北水乡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这些词语对于我们来说很新鲜,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小说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时,也使用了大量的苏北方言或俚语。例如在对赵大伯形象描述时。“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 全把式".在小说语言上,汪曾祺还注重对文言的借鉴和运用。比如现代汉语中,“开蒙入学”就是“上学读书”,“直呼之为”即“叫” 或“喊”,“家道”即“家境”。汪曾祺避开现代汉语中一般的书面语言,而采用古代汉语的词语,使得文章语言更简洁、凝练。

对方言和文言的借鉴和融合,使小说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2)、叠言的运用;

“汪曾祺曾自称„通俗抒情诗人‟。所谓„通俗‟就是要语言贴近民众,贴近生活,口语化,所谓„抒情‟ ,除了内容之外,在语言方面则要求有美感,包括音律美。在汪曾祺的小说里,叠言使用频率高,与他的艺术追求和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是他的语言风格的具体体现。在小说《受戒》全文中使用叠言达到了30多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汪曾祺惯用叠言,也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比如:“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

这一句写小英子在田埂上赤脚留下的脚印,“小小”、“平平”、“细细”三个叠字,将脚印描绘得如此美妙, 表现出一种轻轻淡淡的物象美;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这一句是对赵大娘形象的刻画,“滑溜溜”、“格挣挣”描写了赵大娘衣着整齐、干净,打扮得得体,说明她是个爱漂亮的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叠言的运用,使《受戒》的语言既富有音乐美有亲切自然,具有和谐的音韵美。

(3)、短句的使用

在《受戒》的语言句式中,短句占了统治地位。大量短句的使用,使句式变化多样,避免了行文节奏上的呆板与单调,而且句子短就形成了文体的干净,无拖泥带水之病,且跳荡活泼,富于生气。例如:“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 ‟这些句子以短句为主,最长的一句也不过九字。句子字数时多时少,长短不齐,抑扬顿挫,好似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轻快而平缓,将江南水乡的人情世故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南方

群众的热情及友爱。汪曾祺《受戒》中对短句的使用还体现在对人物对话的描写。小说人物对话往往两三字一句,既简洁又生动,而且极富诗的韵味。如明海烫戒后与小英子隔河对话式的场景:

“明子!”“小英子!”“你受戒了吗?”“受了。”“疼吗?”“疼。”

这些语句看似平淡,然而细细回味,却又韵味深长。不仅精到地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而且从文本中我们可以觉察到英子和明子之间的爱慕之情。

2.《受戒》一篇散文化诗意化的小说

主题:《受戒》的主题意蕴通过一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描写了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表达了对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的批判。

3.《受戒》的风格特色。

在文体风格上追求小说与散文、诗歌的融合,淡化情节和人物性格心理,将散文笔调和诗歌的意境营造手法引入小说创作,以纯朴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原始浑朴的南方水乡生活的诗意化图景,形成了一种清新独特的田园抒情风格。

4.简析《受戒》是怎样以平淡含蓄的方式表现主题的。

这种平淡的方式,也是一种含蓄的方式。佛门世俗化,和尚也像俗人一样地生活,和尚也只是人的一种职业,和尚也有七情六欲,会有爱情的追求。作者以平淡含蓄的方式叙述和尚们的这些故事,叙述明子和小英子的爱情。叙述和尚们作为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这就含蓄地表达了对原始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和赞美,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

5.《受戒》的艺术特点。

A文体风格上追求小说与散文、诗歌的融合

B淡化情节与人物性格心理

C将散文笔调和诗歌意境营造手法融入小说创作

D以纯朴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原始淳朴的南方水乡生活的诗意化图景,形成了一种清新独特的田园抒情风格

《黑骏马》

张承志,中国当代穆斯林作家、学者。祖籍山东济南,1948年生于北平。回族。早年文风如铁,慷慨硬朗,充满大漠荒原气息。90年代后宗教情感增重,文字开始神秘诡异,甚或偏激。作品多处涉及宗教,遂引发争议。已出版各类著作30余种。197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多次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代表性作品有小说集《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等。张承志具有独立不羁 ,庄严深邃,冷峻热烈的审美品格。以一种独白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精神哲学,以一种自信坚定的姿态捍卫着一种神圣价值观,以一种熔铸诗歌、音乐、绘画、历史和哲学的复杂形态创造着“美文”。其具有燃烧性和震撼力的新语言和思想显示着中国当代文学的独创性魅力。

1.主题思想:《黑骏马》小说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朴质、勤劳的美德。

2.故事梗概:白音宝力格幼年丧母,父亲无暇养育,把他托付给伯勒根草原上的老额吉(母亲的意思)抚养;少女索米娅(春天的新芽的意思)是个孤儿,因同样的原因也被老额吉收养。额吉没有亲人,把两个孩子当亲生儿女一样抚育成人。两个孩子渐渐长大,额吉想让他们结为终身伴侣,但心怀抱负的白音宝力格一心想到外面读书,将来做一名兽医。白音接到通知,要他到苏木(乡镇)参加兽医培训班,这正是他所期盼的。索米娅送白音去培训班,搭的是一辆运羊毛的货车,因驾驶仓已坐满,两个人坐在货箱的羊毛堆里,货车夜晚出发,

深秋的寒风透骨,两个年轻人相互依偎着,直到天边露出曙光。

在朝霞的见证下,两人立下誓言,要结为夫妻,永世相爱,并约定培训班结束后就回家结婚。白音学成回到伯勒根草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发现索米娅总是躲着他,并以异样的目光惊惶的注视白音。在一次年轻人的聚会上,酒后的白音宝力格得知,索米娅已经怀上了黄毛希拉的孩子,黄毛希拉是个远近闻名的恶棍。白音宝力格的精神几乎崩溃,在巨大的打击下,他决定出走。

九年后,白音宝力格大学毕业,成了自治区畜牧厅的一名技术员。因为作草原牧业调查,27岁的白音宝力格又回到了家乡伯勒根草原。他决定去寻找他的索米娅,而此时,索米娅已经远嫁到诺盖淖尔湖畔的异乡。老额吉死后索米娅带着孩子(此前她生下了黄毛希拉的孩子,给她取名其其格(美丽的小花的意思。))艰难度日。

车夫达瓦仓可怜她们母子,娶了索米娅,索米娅又为达瓦仓生了三个儿子,一家人在诺盖淖尔过着穷困而平静的生活。其其格是个异常瘦弱的小姑娘,继父对她不怎么好,为了给其其格幼小的心灵一丝安慰和期待,索米娅谎称其其格的父亲是白音宝力格,并告诉其其格,她的父亲有一天会骑着一匹叫钢嘎哈拉的黑骏马来找她们。当他们相见时,白音宝力格默认了这个善意的谎言,而其其格真的对白音宝力格产生了父亲一般的依恋„„

小说的最后,白音宝力格骑着黑骏马离开了诺盖淖尔,唱起了这首《钢嘎.哈拉》(黑骏马的意思)长调古歌。

3.《黑骏马》中的故事线索?

真实的黑骏马 蒙古民歌中的黑骏马

4.《黑骏马》中“我”(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形象分析。

白音宝力格:是一个追求文明进步的蒙古青年,象征着现代文明和科技进步。

索米娅:勤劳、善良、淳朴的蒙古人民的象征,她身上既有传统美德,也有古老落后的愚昧思想和逆来顺受的认命。

《百合花》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侠,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 茹志鹃的作品大约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如愿》、 《春暖时节》、 《静静的产院》为代表、注重在对人物心理的探究中勾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触及他们的精神历史;一类是以《百合花》、 《高高的白扬树》为代表、抒情性较强的作品;一类是以《关大妈》、 《三走严家庄》为代表、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

1、《百合花》的主题思想:小说描写了在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扎所里的小故事,通过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平凡人物的精心描绘,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揭示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

2、《百合花》人物形象分析:

小战士:朴实腼腆、纯洁、朴实、憨厚、热爱生活、关心同志,牺牲自我的人民战士 我:大胆,顽皮

新媳妇:羞涩、纯朴、善良

3.抒写出军民鱼水关系和纯洁美好的人性与人情。

主流意识:军民鱼水情;

主观动机:借对战争年代圣洁 的人际情感的回忆和赞美,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 “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 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 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 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4.小说的特点:

(1)善于运用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小战士枪筒中插的树枝和野花;小战士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百合花被。

(2)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生起气来”-- “发生兴趣--“越加亲热”--“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我”怀着崇敬的心情。

(3)小说叙事角的第一人称次要人物设置

小说主要通过叙事者“我” 的眼睛看出来或感受到

5.简析《百合花》在选材角度和刻画侧重上的特色及其作用

《百合花》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选择了前沿包扎所里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的人物作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在选材的角度和刻画的侧重上,都是独具特色的。

6.简析《百合花》运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

作品用对比和衬托的方法,通过对百合花被子、野菊花、馒头、破洞等一系列细节描绘,细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和纯朴优美的心灵。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诗的意味。

7.简析《百合花》中百合花被子在表现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的作用。

百合花被子是连接军民的重要纽带。深刻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主题。百合花被子在刻画人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刻画了新媳妇对子弟兵的无比崇敬的心灵,也烘托了小通讯员的动人形象。百合花被子在作品的情节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借被子到献出被子,构成作品的基本情节。在结构上则前后呼应,卒章显志,使作品结构严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读书心得300字

8.简析《百合花》的结构特点

全篇结构严密,层次清晰,前后呼应。围绕借被子事件,将先后出现的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了生动的刻画。最后通过对新媳妇的集中描写,有力地烘托了通讯员的动人形象。作品巧妙地以“我”贯穿全篇,使情节的发展连贯自然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读书心得300字

《古典爱情》《现实一种》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

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

《古典爱情》

在中国传统文学之中,有许多具有文化色彩的母题原型,这些原型母题维持延续了千年,造就了中国的古典,这些古典中就包括阴阳化合的历史循环论和“才子-佳人悲喜剧”的典型模式,所谓阴阳化合的历史循环论就是指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无所谓更进步还是更退后,进步和退后没有绝对的意义,只有相对的意义,繁盛的极致必然走向衰败,而衰败过后则是繁华的重现,旧时王谢家的燕子,住在普通人家也是一样的;而所谓的才子佳人的悲喜剧模式指的是才子和佳人总要是纠葛在一起的,要么是经典的才子佳人的结合模式,要么是经过悲情考验之后的复合团圆的大结局。这两种典型的模式特征在《古典爱情》里表现的尤为明显。

其实余华命名这个小说为《古典爱情》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是在有意地翻腾出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这两个经典模式来表现人世间某些不变的永恒的法则,这法则就是一切都是会变的,人生和时代总是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很多,荣辱和功利总是不可靠的,我们

永远都无法改变很多东西,只有被浮躁的时代和戏虐般的人生所抛弃;人生的爱情是美好的,但总是架不住岁月和世俗的纷扰,人总是会老去,我们的爱情是永恒的,但却总是给人带来更多的凄凉伤痛。这些法则用什么来说合适啊,就用经典的古典爱情吧,这个爱情是典型的,我们已经言说或传唱了千年,但是却还在继续着。

余华的小说总是这样,在繁华中透出些许的悲凉,人生都是无常的,活着也许就是所有的目的和意义,因为我们活着才能感受世间的沧桑变化和无限悲戕,这不是生活的常态,但是却是人生的根本。正如在《活着》中所表现和展示的一样,《古典爱情》只不过是我们在活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最美丽的一个篇章吧了。在这个小说中,柳生几次踏上黄色大道,有着明显的隐寓色彩,那意味着生活在路上,生活在常态中,黄色大道上的行走就是他整个人生的必然。黄色大道旁的姹紫嫣红、金碧辉煌是他人生的美好时光,但走的最急的总是最美丽的时光,时光流转,我们就走到了时代更替的没落时代,时代总是交替的,在苍凉的吃人时代之后,我们总是能在血腥上建立起所谓的更好的道德、秩序和富庶。柳生走过了黄色大道三次,时代就更替了三次,一次繁华,一次没落,一次富庶,时代和历史总是这样,一直生活在繁华和富庶中的人和一直生活在悲凉痛苦中的人是无法完全解读和理解经过了大起大落生活历程的人的复杂心绪的,那就这样吧,我们总是要生活的。

一个小说在解构和打垮某些东西的时候总要建立起一些东西,那样我们的阅读才是平衡的,才是有快乐的。余华的小说又是坚持一些东西的,他坚持了爱情的崇高和生命的坚韧,坚持了内心情怀的感知和情绪的游走。柳生和惠小姐的爱情就是这种坚持的写照,才子和佳人是般配的,在文章的开始,展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经典场面,柳生和小姐的感知,相逢,相惜,相爱,总是那样的熟悉。但是悲喜出现了,在更替了时候之后,小姐却别人放在刀俎上成为鱼肉,平衡模式打破了,悲剧产生了,但是小姐被柳生象征性的解救了,起码保持了身体发肤的完整,最终小姐被他所牵挂一生。小说中柳生的情绪和感怀贯穿整改小说,往昔的繁华和与小姐的相知相爱总是出现在他的心绪和意识中,从来不曾丢弃过,这应该也是一种别样的团圆吧。但时代总是不一样了,往昔才子已变老,往日佳人已长眠,最后的复生也在草草的阴差阳错中远去了。

小说读来,让人有些许感慨,其文字功力甚强,景物描写如白描一般,入目三分,入心七分。同时运用了部分意识流的描写手法,这种意识流动了柳生的一生,也流过了整个时代。

《现实一种》

书中收录了三部中篇小说,均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尤其是其中的《现实一种》,以纯粹零度的情感介入,异常冷静理智、有条不紊地叙述了一个亲人间相互残杀的故事。哥哥山岗的儿子皮皮杀死弟弟山峰的儿子,山峰复仇杀死皮皮,山岗虐杀山峰,山峰的妻子最后利用公安机关杀死了上岗。

3、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读书心得300字

山峰山岗兄弟:山岗和山峰在仇杀过程中已经将兄弟之情完全抛弃,兄弟间的残杀将他们各自人性中残忍丑陋的一面展现出来,他们冷漠得令人不寒而栗。山峰毫不留情地一脚踢死山岗的儿子,山岗处心积虑的谋害了山峰。小说将这个残忍的故事、血淋淋的仇杀过程展示出来。山岗把山峰紧紧地捆绑在树上,接着,山岗“蹲下身去脱山峰的袜子”,“往山峰脚底心上涂烧烂的肉骨头”,让小狗去舔山峰赤裸的脚底,使山峰奇痒难忍。在山峰奄奄一息的时候,山岗“揭开盖子往里抓了一把,又涂在山峰的脚底。那条狗立刻扑了上去继续舔了。”这次,山峰彻底大笑而死。种种暴虐残忍的场面将山岗和山峰血腥暴力的一面展露无疑。

篇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是高职文秘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它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代表作家作品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掌握和运用,增进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化品位和现代审美情趣,训练学生分析、鉴赏、评论现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现代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三、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感知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训练学生分析、鉴赏现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现代文学修养,陶冶自己的理想、情操和美感。 四、学时分配

五、学分:3分 六、教学内容: 绪 论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掌握其要义与艺术特色,达到对中国现代文学成就的深一层认识,并提高其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学习作品选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研读鉴赏,掌握其艺术特色及文化内蕴,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能 力。

(四)教学内容

本课程按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精选有代表性的若干名篇,组织学生阅读,教师就作品的要义及艺术特色进行评析。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章 《阿Q正传》 (一) 教学目的

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创作思想,掌握《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性格特点、思想意义及重要影响。 (二)教学重点

阿Q形象的性格特征及精神内核。 (三)教学难点

《阿Q正传》主题思想的多义性。 (四)教学内容

一、鲁迅的生平、创作道路及《阿Q正传》的创作背景。 二、阿Q的性格及该形象的意义分析。 三、作品的艺术特征。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 (六)思考与练习题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读书心得300字

1、分析阿Q的性格特征。 2、如何认识阿Q形象的思想意义。 第二章 《沉沦》 (一) 教学目的

了解郁达夫的创作历程,通过《沉沦》把握作家以及该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题材的突破意义以及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读书心得300字

《沉沦》主人公形象及作品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

《沉沦》对传统小说题材的突破。 (四)教学内容

1、郁达夫创作概况及其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点 。 2、《沉沦》主人公形象及意义。

3、文坛对《沉沦》的评价,如何认识《沉沦》题材的价值与意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 (六)思考与练习题

1、以《沉沦》为例,分析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点。 2、分析《沉沦》中主人公的形象。

3、如何认识《沉沦》在题材上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章 《潘先生在难中》 (一)教学目的

了解叶圣陶的生平及创作历程,把握作家创作的主要思想主旨;学会评价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内涵以及作品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点

《潘先生在难中》的主人公形象及作品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

作家创作思想在该作中的体现。 (四)教学内容

1、郁达夫的文学思想、创作概况及其“为人生”小说的特点。 2、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及意义。 3、作品的艺术风格。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 (六)思考与练习题

1、分析潘先生这一形象及其意义。

2、作品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章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一) 教学目的

了解丁玲的生平及创作历程,通过《莎菲女士的日记》把握作家以及该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题材的突破意义以及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点

莎菲形象分析及其意义;作品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

莎菲形象的突破性及时代意义。 (四)教学内容

1、丁玲的创作概况及其女性小说的特点。 2、主人公莎菲的形象分析及意义。

3、文坛对作品的评价,该作的价值与意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 (六)思考与练习题

1、分析莎菲形象的特点及意义。

2、《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思想意义及艺术风格。 第五章 《家》 (一)教学目的

了解巴金的创作概况;掌握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女性形象,觉新、觉慧形象);把握《家》的风格特色;理解《家》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二)教学重点

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觉新、觉慧等形象)。 (三)教学难点

《家》的风格特征以及《家》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四)教学内容

1、巴金小说创作概况和基本风格特色。

2、《家》中的人物形象(觉新、觉慧等形象)。 3、《家》的艺术风格。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讨论法。

(六)思考与练习题

1、分析《家》中的觉新这一人物形象。 2、分析高觉慧这一形象及其意义。

3、《家》的艺术风格的表现。 第六章 《子夜》 (一)教学目的

了解茅盾的创作概况;掌握吴荪甫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了解《子夜》的风格特色;理解作品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二)教学重点

《子夜》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三)教学难点

《子夜》的风格特征作品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

1、茅盾小说创作概况。

2、《子夜》中吴荪甫、赵伯韬形象分析。 3、《子夜》所具有社会剖析小说的艺术风格。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讨论法。

(六)思考与练习题

1、分析吴荪甫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社会意义。

2、《子夜》作为社会剖析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七章 《骆驼祥子》 (一)教学目的

了解老舍的创作概况;掌握祥子、虎妞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了解《骆驼祥子》的风格特色。 (二)教学重点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及作品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四)教学内容

1、老舍小说创作概况。 2、祥子及虎妞的形象分析。 3、作品所体现的“京味”特征。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讨论法。 (六)思考与练习题

1、分析祥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2、分析虎妞的性格特点。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白事邀请函范文十一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关于收受礼金违纪检讨书收受礼金礼品...
  • 部队万能检讨书5000字【七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6篇)
  • 白事邀请函5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