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板书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6    阅读:

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板书(一)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5.20-5.23 总课时数66--6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设计意图】故事讲述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课始通过资料交流,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了基础。

【教学策略】谈话法,让学生体会伽利略的时代背景

二、自读自悟、提出问题

1、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同时”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3、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4、自读交流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人物伽利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指出:“略读,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确地读。”略读课文中的初读,不要求逐字逐句的分析,只要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即可。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通过略读促织课文大意

三、精讲释疑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语句,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同学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感悟)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有一个自主阅读的时间和文本,在精读之后,有一个实践的机会,从而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因此实施略读教学我们老师首先要甩开臂膀

【教学策略】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借助课文前“学习提示语”里的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习得略读的方法。

板书设计: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比萨斜塔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铁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通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一、精讲释疑

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板书】

(二)小组交流。

(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

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有着自身的教学任务和特点,不能够面面俱到。略读教学讲究“简”、“略”,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有“精”、“细”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

【教学策略】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和言行,通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潜入文中特别传神的字词、特别精彩的语言深处,在读中体会老班长的伟大精神品质。在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与方法习得上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

二、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读语文经典读本上的《鲁班学艺》一文,领悟中国古代的发明家、木工的始祖--鲁班学艺的执着,以及他对实践活动的热爱与执着。进一步领会体验伟人的不平凡之处,学习他们追求这里的精神。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产生了高度的兴趣,这一兴趣导致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就是语文教学进一步拓展的有效契机,也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更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魁力、唤起学生学习语文产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良方”。

【教学策略】采用总结讨论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方法习得、布置作业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出示插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板书】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5、随文练笔(出示插图幻灯片):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

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设计意图】略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当略读成为一种阅读方式的时候,其指向是为了获取更大的信息。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教学策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书籍、资料,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不迷信权威

科学精神 值得学习

执着求实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落实这一点,我以课文进行“重组”,即以“喜欢谁”(伽利略、亚里多德)作为学生思维和情感生活的主线,让学生从书中或课外资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当我让学生谈谈“你喜欢谁?为什么?”时,我看到学生各抒己见,或从书中或从课外资料中据理力争、旁征博引地侃侃而谈的自信姿态,那不说服对方辩友誓不罢休的决心,让我为之感动,让老师们为之感叹,这才是一节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当学生从书中充分明白到伽利略从试验中证明亚里多德的话有错时,人们的态度也由责备到怀疑到明白,我就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人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改变了,那喜欢亚里多德的同学你们的态度改变了吗?学生这样说道:“我还喜欢亚里多德,他说这句话虽然有错,但他给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人们还称他为‘学问之神’,但我也喜欢伽利略。”这不证明了课标指出的“课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独特体会是多么的深刻精辟啊!此时老师再多的语言都是多余的。

此时此刻我深深的领悟到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

课堂是没有完美的。同样,这一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感受伽利略认真思考亚里士多德的结论的时候,学生还是没有很清楚地理清楚两个推论的意思。课后,我在思考是自己操之过急了,这个推论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复杂,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思维上的混乱,教师期望学生能跟上自己上课的节奏,而不是去适应学生的程度。也许,多给学生点时间思考,多让他们读读文本,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板书(二)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公开课教案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从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成功范例。【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板书】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

2. 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导入。

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请你回忆一下,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一、 感知伽利略

(一) 默读课文D3-5,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划出相关句

子并做批注。

(1) 生:第三自然段,善于思考,读相关句子。(板书:善于思考)

师:这一段写的是伽利略的推理过程,他的推理过程产生了两

种不同的结果,自己先读一读。

(2) 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不懂的可以交流讨论。师巡视,了解

生的交流讨论过程 。

(3) 挑生答:你来说第一种结果。(生说师画图演示)

你来说第二种结果。(生说师画图演示)

谁能把两种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引导生不看

课本,用自己的话说)

(4) 由此可见,伽利略的质疑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

【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板书】

下结论。一起读读D3,读出他思维的严密。

过渡: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话,他仅仅停留在质疑吗?(引入D4)

(二) 学习D4

(1) 生读: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

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引导生说感受)

生可从坚持不懈、执着等方面回答。

(2)“反复”变为“重复”好不好?为什么?

“重复”只是机械的模仿,而“反复”说明伽利略考虑了很多因素,如天气,球的材质等,更能说明他的严谨。(板书:严谨求实)

(3)带着伽利略的严谨,齐读这句话。

(三)学习D5

(1)生:我从第五自然段可以感受到伽利略的勇敢,敢于挑战权威。

(板书:敢于挑战权威)

师:读相关句子。(有的说……有的说……)这是人们对伽利略的冷嘲热讽,谁来再试着读一读?(引导生读出嘲笑)

(2) 全班齐读,师引读。

(3) 当时科学界狂热崇拜亚里士多德,甚至将他的话奉为真理。在

当时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伽利略宣布做这样的试验,承受的可不仅仅是精神压力,我们来看一个例子。(PPT出示布鲁诺的例子)

师总结:由此可见,他承受的不仅仅是精神压力,还有生命危险。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一种为科学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四)学习D6:

(1)伽利略是如何做试验的呢?挑生读相关句子。

(2)“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伽利略说了什么呢?(引导生联系

上下文思考,将D4段相关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3)事实证明伽利略是正确的,那伽利略做完试验从斜塔上下来后,刚才对他冷嘲热讽的同学,你现在有什么要说的呢?(引导生谈感受)

(4)是啊,这时,大家才明白——生接着老师的话读。引导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5)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引导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

师总结:是啊,权威、专家学识渊博,懂得知识比一般人多,这是事实。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并向他们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说的话都是正确的。我们不能盲目迷信,一味崇拜。

二、 质疑。

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他的勇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要质疑的吗?

预设: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试验?

(严格来说,伽利略做这个试验并不是十分严谨,不能排除空气阻力,按照比萨斜塔的高度,从物理公式中可以计算得出,铁球下落时间大约为3.4秒,在16世纪,由于当时的科学条件所限,只能挑选一个比较高的地方来试验。现在此实验都是在真空管中做的,一个铁球和一片羽毛同时着地)

三、 PPT出示,以伽利略的名言结尾,生读。

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

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板书(三)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1【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板书】

2

3

4

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板书(四)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金牛小学 杨遐

一、单元主题

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二、设计理念

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本组

承接了四上教材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这一专题,通过继续学习名人、伟人、普通人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学习其优秀的品质,从而使自己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本单元教材又承接了五下教材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专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在六下教材第五单元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通过完整的体系使我们充分理解科学的精神,张扬科学精神,激发人们探索求新。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体

现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作为本组的第一篇文章,要围绕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这是语文教材首次出现以表达为特点的单元训练要求。在以往写人

的文章中,例如三上、四上,都是以整体感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重点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优秀品质,积累语言。在第八册第二单元中,语文课本上设计了这样的要求: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五下教材中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作家笔下的人”这一组的训练重点是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使教材上挂下联,形成一个大的有机整体。

本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

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课文后面,编排了两个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相关联的练习题:一是“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别人有哪些反应?”这个练习题是要求我们通过人物的动作的分析感悟,体会这些动作的含义,同时通过感悟围观人的语言、神态,通过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表现了伽利略的品质——崇尚科学,坚持真理,不屈不挠。这是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二是选做题中这样设计:“课文中有一些反义词,我们来找一找,再抄下来。”这一练习设计即可以让学生感受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积累,利于学生学习表达的技巧。

四、师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异域人物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不是很了解,这会给学生的阅读和体会带来一定难度,课前可要求学生搜集关于亚里士多德和伽略的生平传记或图片资料,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对人物有一定感性认识。学生对于伽利略的伟大精神往往因为认识水平和文化的差异理解不够深刻,这时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是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即科学界对权威的崇拜与盲从。二是结合人物言行,使伽利略的形象鲜活起来。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五、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七、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两个一大一小铁球及一个小磁铁球

八、教学过程:

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板书(五)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凤庆县第一完全小学 杨维桂

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认准目标,不懈追求”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承受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们信奉了两千多年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他经过反复求证,用事实捍卫了真理。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首先采取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先写伽利略,再描写亚里斯多德。其次抓住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写出了伽利略同这位理论权威挑战的全过程,最后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照应文题,结束全篇,形成了一个圆合自如的完整结构。

设计理念: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被点燃的火把。”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争做学生思维的激活者,情感的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采用了“猜想导入,创设悬念——初读课文,总领文意——围绕提纲,合作学习——答疑解惑,补充点拨——拓展深化、深华情感”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读、悟、说、议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将实物演示,图解法,列举法,推理法等运用其中。抓住“信奉、怀疑”等关键词,感悟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紧扣文章的“矛盾推进进程”展开教学,深入浅出的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感悟、理解、品味、积累、运用,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得到

思想的启迪、思维的发展,同时获得语言的增量。

引入有关哥白尼和布鲁诺的资料,使伽利略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加丰满,并从中体会到伽利略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用伽利略的两句名言:“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作结,既是对学生心目中的伽利略形象的一次质的提升,又是对课始的一次呼应,还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的一股巨大的动力,可收到“一咏三叹”的效果。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板书】

2、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旨义。

3、能理解伽利略实验过程,他是怎样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公式推理、演示实验、图示法等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难点:

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预习提纲:

1、

2、

3、 自学生字,组词。 画出并试着理解文中的近义词、反义词、成语、多音字。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猜想导入,创设悬念

老师手中有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假若我把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放下,你们猜猜谁会先落地?学生猜想、发言:重的先落、轻的先落、同时落…到底谁先落地呢?口说无凭,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继续同跟大科学家们探索其中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总领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自学生字,交流记字方法,重点交流难记字。

3、检查朗读,说说课文大体讲了什么?

三、围绕自学提纲,合作学习

1、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2、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信奉到什么程度?

3、读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推出了两个怎样的结论?用不同方法进行演示讲解。

4、他打算怎么做?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

5、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当人们看到试验结果时,态度有什么变化?

6、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7、课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展示交流,点拨追问,答疑解惑

1、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着地:落在地上的意思。并强调着的读音)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信奉是指相信,并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 (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不容许:不许。更改:改换、改变的意思。责备:批评的意思。违背: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理解下面词语的

意思。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寻常:平常。

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推出了怎样的结论?用不同方法进行演示讲解。

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①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②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他打算怎么做?(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经过多次试验) 2 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都、许多、反复。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关系)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白事邀请函范文十一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关于收受礼金违纪检讨书收受礼金礼品...
  • 部队万能检讨书5000字【七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6篇)
  • 白事邀请函5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