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2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7    阅读:

2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一)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已整理好

2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二)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书本整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一)2015.1

班级( )姓名( )学号( )

1、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

2、

3、在( )里填“米”或“厘米”。

4、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7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5、找规律填数。

6、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7、数一数右图中一共有( )个四边形。

8、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三角形,最少分几个。

9、

10、【2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

11、

12、4个6比3个6多( ),比5个6少( )。

13、列式计算【2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

6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是8,商是多少?

2个6相乘的积是多少? 6和2相加的和是多少?

14、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 ),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

是( )。

15、有一堆糖,比20块多,比40块少。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人分得的块

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可能有( )块糖?有( )个小朋友。

【2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

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二)2015.1

班级( )姓名( )学号( ) 1、

2、下面的汽车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3、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4、连一连

4、

5、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填一填。

2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三)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的书上题目

1.农民阿姨摘西瓜,上午摘了38个,下午摘了46个。(1)一共摘了多少个?

(2)运走60个,还剩多少个?

2.食堂里原来有45棵大白菜,吃了37棵。

(1)还剩多少棵?

(2)又买来28棵,现在一共有多少棵?

3.二(1)班栽杨树36棵,松树28棵。其中的31棵是男生栽的。

【2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

(1)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

(2)女生栽了多少棵?

4.

5.

6.

7.刘芳与李宁玩飞行棋,李宁已经走了32格,刘芳比李宁少走6格。刘芳走了多少格?

8.白兔拔了25个萝卜,灰兔比白兔多拔7个,灰兔拔了多少个?

9.冬冬浇了36盆花,小玉比南南多浇4盆,比冬冬少浇12盆,小玉浇了多少盆?

10. 11.

12.

13.数一数图中一共有( )个四边形。

2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书本整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一)2015.1

班级( )姓名( )学号( )

1、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

2、【2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

3、在( )里填“米”或“厘米”。

4、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7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5、找规律填数。

【2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

6、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7、数一数右图中一共有( )个四边形。

8、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三角形,最少分几个。

9、

10、

11、

12、4个6比3个6多( ),比5个6少( )。

13、列式计算

6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是8,商是多少?

2个6相乘的积是多少? 6和2相加的和是多少?

14、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 ),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

是( )。

15、有一堆糖,比20块多,比40块少。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人分得的块

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可能有( )块糖?有( )个小朋友。

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二)2015.1

班级( )姓名( )学号( ) 1、

2、下面的汽车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3、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4、连一连

4、

5、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填一填。

2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五)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

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四、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6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

表内乘法(一) 13课时

表内除法(一) 9课时

厘米和米 4课时

我们身体上的“尺” 1课时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4课时

观察物体 2课时

期末复习 4课时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8+9+5 7+3+6

19-6-7 17-9-5

2、用竖式计算

19+27 90-25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

28+34+23

2、探索新知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28+16 92-44-23

2、9+4-6 16-7+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出示试一试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白事邀请函范文十一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关于收受礼金违纪检讨书收受礼金礼品...
  • 部队万能检讨书5000字【七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6篇)
  • 白事邀请函5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