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对农村美丽乡村护拦有什么管理制度措施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19    阅读:

美丽乡村措施类
对农村美丽乡村护拦有什么管理制度措施 第一篇

主题:美丽乡村

措施类

题目:搭建平台、理顺关系、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村庄整治、新社区建设、农房改造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何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切实给农民带来实惠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与实践,下面就几点建设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搭建有机衔接的工作架构,主要是“建设目标、总体规划、指标考核”的有机衔接。

一是明确四项目标。即“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项目标涵盖了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字要求,既是工作目标,也是考核指标,并以此为大类细化了36项考核标准,指标标准均高于全国、全省,空间上全覆盖到全县187个行政村。安吉县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前两年抓点成线打出品牌,中间三年延伸扩面产生影响,后五年完善提升全国领先。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在四项目标指导下,安吉县以“立意上求高度、平面上求广度、类别上求纬度、推进上求经度”为架构,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坚持规划为引领,研究制订《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完成《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安吉乡村风貌特色研究—营造技术导则》,为全县农村风貌的营造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适宜的技术指导。同时,安吉县要求各创建乡镇、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

三是推行联动考核。坚持“一个标准、三个档次、捆绑考核、动态管理”。“一个标准”包括4大方面36项指标,根据工作权重,实行百分制考核;“三个档次”指根据考核分值高低,划分为精品村、重点村和特色村三个档次,达到考核分值给予相应奖励补助;“捆绑考核”指创建村考核结果,与所在乡镇发展贡献奖考核、与结对部门创新发展奖考核相挂钩;“动态管理”指实行每月督查通报、半年会议推进、年终总结考核。

(二)健全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主要是“年度计划、个性设计、项目管理”的有序推进。

一是科学安排计划。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分年度安排推进计划。坚持指令创建和自主申报相结合,沿线、沿景村庄采取指令办法,循序渐进、串点成线;偏远、散落村庄采取自主申报办法,经过审核、以点扩面。

二是凸显个性设计。坚持不规划不设计,做到不设计不实施,因地制宜,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根据精品线风格和片区风貌,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形成特色小气候;根据每个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人本文化的不同,做到移步换景、看景辨村;同时,美丽乡村建设要结合土地整治、林地流转等其它工作,整体布局、一体推进、防止反复和浪费。

三是严格项目管理。制定考核指标与验收办法,采取“5+X”的办法清理整合建设项目,即由县农办、发改委、财政局、规划与建设局和审计局等五部门牵头,会同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着力提高项目绩效。同时,配套设计执行情况检查、跟进项目资金运行审计等办法。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共建模式,主要是发挥了“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个积极性。

一是坚持以党政为主导。安吉县成立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四大工程组;实行县级领导、县级部门与创建村结对创业共建制度;聘请顾问,成立专家指导组;建立各级工作督查制度,加强工作考核;逐步完善修订《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指标与验收办法》。

二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召开全县推进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万人动员大会,开展“美丽家庭”创评活动,举办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培训班,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发挥主体作用。

三是坚持以社会为补充。安吉县15个重要经济职能部门与乡镇、125个部门与132个建设村、179家企业与169个行政村开展了结对共建工作。同时,安吉县省发改委建立了项目对接长效工作机制,与省财政厅建立了对美丽乡村建设为期五年的专项补助机制。同时,安吉县与复旦大学共同成立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深入推进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项合作。

(四)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主要是“基本建设、长效管理、村庄经营”的整体联动。

一是坚持建管并重。安吉县研究制订了县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意见,明确具体实施范围及责任主体,按照“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总体要求,着重强化经费保障和监督考核。县财政专项安排400万资金用于长效管理,安排600万用于村级干部报酬三级统筹,安排200万用于考核奖励。

二是着力提升经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发展和长效管理的关键。为此,安吉县在建设过程中,提前考虑经营要素,抓好产业培育和发展,发展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与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抓好村级资产的盘活和开发,引导村级通过规划和建设,增加土地、房产等资产性收入;抓好农业改革与发展,将创建工作与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土地复垦等工作有机结合,推进创建从“建设村庄”向“经营村庄”提升。

(五)建立了多元支撑的投入体系,主要是建立了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群众参与的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一是财政加大投入力度。两年来,安吉县财政累计投入三农资金2.36亿元,占全县可用财力的13.3%,2010年的预计投入资金2.46亿元,约占全年可用资金的19%。远远超过周边3—6%的平均水平。在财政投入方向上,除了确保以奖代补资金外,还重点突出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使用,实现垃圾、废水处理系统网络化,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路灯、清洁沼气广泛使用,地源(水源)热泵技术建筑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

二是引导金融资金支持建设。安吉县财政局在县信用联社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风险专项资金”1200万元,用于乡镇建设资金的融资担保。县信用联社按基准利率下调10%为建设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两年来累计授信贷款2.4亿元,有效的解决了建设资金压力。

三是激励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得到了全县上下的高度肯定,也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主动投入的自觉性。两年来,安吉县村级集体共投入1.5亿元,农户个人投工投劳1亿元,主要用于村内环境改造和农户庭院美化。

总之,就如材料中提到得那样(引用原材料几句话,此处省略若干字)

建设美丽乡村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实事,是利在当代、功在后代的好事。我们要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更加自觉地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强化组织领导、要素投入、宣传引导、管理服务,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

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维护管理办法
对农村美丽乡村护拦有什么管理制度措施 第二篇

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维护管理办法

多年来我镇通过实施美丽乡村、镇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但是在工作中,也出现了重建设轻管理、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后续管理资金难以为继、长效监管机制亟待完善、一些新农村村点“脏乱差”反弹等现象。为进一步巩固我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确保已建成的项目工程设施正常运转并长期发挥作用,让农民群众长久受益,现就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后续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目标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以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为目标,通过建立乡村道路、水利项目、绿化工程、垃圾处理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机制,确保农村道路设施平安通畅,农田水利设施功能实现长效、可持续发挥,绿化植物生长良好,镇村环境整洁有序,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建管相结水平。

二、工作重点

1.确保道路养护到位。加强道路养护,落实养护费用和工作责任,确保村内道路路面平整,无坑洼破损和积水,桥涵、盖板等道路设施完好,道路两侧宜林路段植树绿化、排水畅通。不得在路上堆放物品、倾倒垃圾、阻碍畅通。

2.实现水库水塘水渠水陂等水利设施正常使用,水质清洁。要加强水利设施管护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水塘水渠水陂疏浚加固;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三区划分规定,确保畜禽养殖零排放,做到水塘水渠河道无垃圾和杂物,小二型水库水质三类以上。

3.确保绿化管护良好。保护村庄上的古树名木,爱护花草树木,村内公共绿化有专人负责养护管理;村庄道路两侧、公共场所、房前屋后等具备绿化条件的地方结合井冈蜜柚老乡工程做到应绿尽绿,无枯株、缺株,美化农村生态环境。

4.实现垃圾定点处理。建立“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体系。镇成立垃圾清运队伍,配备清运车辆,负责收集转运各村点垃圾,要明确保洁员和清运人员责任,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不乱倒垃圾,不乱飘垃圾,不留垃圾死角。

三、主要措施

(一)明确工作责任。按照“权属清晰、分级管理”和“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严格落实分级负责制。镇政府负责全镇农村基础设施维护日常督查指导。各行政村作为实施运行维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负责,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村民参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的齐抓共管机制,同时组织村民对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维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要以资金作保障,既要努力争取各级财政扶持,更要千方百计拓宽投入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多渠道筹集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管理”的原则,主要由村级集体收入或由受益群众按“一事一议”方式筹集资金解决;要将承包、租赁、拍卖、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等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乡镇(街道)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经费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大力争取上级项目支持。二要加大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投入力度。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发挥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的作用,动员群众主动筹资投劳,用于基础设施维护工作,真正做到“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办、自己管”。三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谁损坏、谁付费”的原则,对建房、林木采伐等损耗基础设施事项通过制定村规民约适当收取公益事业维护费用,弥补村级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和农村环境治理资金不足问题,使农村基础设施逐步走上“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的良性轨道。

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对农村美丽乡村护拦有什么管理制度措施 第三篇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对农村美丽乡村护拦有什么管理制度措施】

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

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

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对农村美丽乡村护拦有什么管理制度措施】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

美丽乡村资金管理办法1
对农村美丽乡村护拦有什么管理制度措施 第四篇

美丽乡村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和规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函〔2014〕66号)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2〕130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若干意见》(浙委办发〔2014〕2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2〕38号)、《浙江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浙委人〔2011〕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11〕82号)、《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浙财农〔2014〕289号)等法律和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是省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用于支持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农民素质水平等方面政策的资金。

第三条 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支持政策原则上以三年为一周期,到期后按程序组织综合评价,视评价结果确定政策保留、调整或取消,本周期为2015-2017年。省委、省政府政策有明确时间期限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分配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规范。科学定位政府职能边界,合理组织配置公共资源,积极引入基金制等市场化扶持模式,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

(二)突出重点。合理划分事权与支出责任,集中财力办大事,省级专项资金重点保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工作。

(三)注重绩效。强化专项资金分配以绩效为导向,加强绩效考评结果应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公开透明。按照透明预算要求,全面推进专项资金相关信息公开,增强透明度。

第五条 省财政厅负责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办理资金分配,监督预算执行和组织政策评估等工作。

省农办负责研究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战略,提供专项资金的有关分配因素,提出资金分配建议,预算执行,建立省级项目数据库,制订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负责项目管理和监督检查,组织项目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二章 扶持对象、范围和分配方式

第六条 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扶持对象: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

(二)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村。

(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一般村。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建设档案管理主管部门。

(五)省级农家乐集聚村(原特色村)、精品村、特色乡镇、精品示范区,省级农家乐特色点、精品点,四、五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

(六)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学员。

(七)淳安等26县和婺城区、黄岩区、兰溪市(以下简称“29县”)参加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学员。

(八)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

(九)其他国家或省委、省政府规定须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扶持的对象。

第七条 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支出范围: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户厕改造等各类污水接入、截污管网建设、生态化污水治理终端设施建设、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等。

(二)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微生物发酵、生物堆肥设备设施购置和安装等。

(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古建筑修复、村内古道修复与改造等。【对农村美丽乡村护拦有什么管理制度措施】

(四)农家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改造、装修,服务和接待设施设备购置安装、农耕文化展示、小型景观建设、标志标识制作、宣传推介、规划编制、营销平台建设等。

(五)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学员的学费补助。

(六)29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费补助。

(七)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样本户记账补贴、记账辅导员和调查员补贴、人员培训、调查数据整理分析和必要的相关设备购置等。

(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建设档案规范化收集、保存和检查管理经费补助。

(九)省级农民培训通用教材编印、信息化建设、专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等经费

补助。

(十)其他国家或省委、省政府规定须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扶持范围的内容。

第八条 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转移支付市县资金实行因素法分配和竞争性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资金分配因素包括任务因素、补助标准(比例)、进度因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系数和绩效系数等。资金分配公式为:

第九条 任务因素:

任务因素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测算总投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计划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建设计划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村数,“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计划数,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任务综合得分,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等。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测算总投资按照《关于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调查的通知》(浙农办〔2013〕38号)调查确定的治理任务基数和综合测算单价确定。综合测算单价为,采用村域自建生态化污水治理设施的户均5000元,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户均4000元。

(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计划数,由省农办根据各地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现状、历史文化村落保有数量和项目前期准备等情况,分解到有关县(市、区)(以下简称县市)。

(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建设计划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村数、省级农家乐创建项目、“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计划数的确定:各县市每年9月15日前报送下一年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村、省级农家乐创建项目和“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计划,由各市农办审核汇总后于9月20日前上报省农办。省农办根据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年度工作目标,会同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研究确定下一年度各项计划数。

(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任务综合得分,根据省级农家乐创建项目计算确定。省级农家乐创建项目综合计分方法为每个省级农家乐集聚村(原特色村)、点分别得10分、

2.5分,四、五星级经营户分别得0.5分、1.5分,四、五星级经营点分别得2分、4分,精品项目村、点分别得20分、10分,特色乡镇、精品示范区分别得25分、60分,重点县市得120分(重点县市认定办法另行制定)。

(五)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为按照中央要求确定的开展农村经济社会长期跟踪典型调查的村。

第十条 补助标准(比例):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省补助资金,以县市为单位,补助比例结合省财政转移支付分类分档确定。省财政对两类六档市县分别按照项目测算总投资的40%、36%、32%、24%、16%和8%给予补助。

(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省补助标准:对一类、二类县市的历史文化村落

保护利用重点村,分别平均每村补助700万元、500万元。

(三)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村省补助标准为平均每村补助30万元。

(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实行分级分类分档差别补助标准:

1.县级组织实施的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初级培训人均补助1000元,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人均补助600元。

2.市级组织实施的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中级培训人均补助2000元,高级农村实用人才出境培训人均补助5000元。

3.省级组织实施的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高级培训,短期班(5天、40学时)人均补助2000元,提升班(8天、64学时)人均补助3000元,研修班(15天、120学时)人均补助5000元。

(五)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补助标准按提升发展任务综合得分计算确定,每分补助额度=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转移支付市县资金总额度×用于支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的资金权重/各县(市、区)提升发展任务综合得分合计数。

【对农村美丽乡村护拦有什么管理制度措施】

用于支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的资金权重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和专项预算安排情况确定。

(六)29县参加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费补助标准参照高职高专学校学费收费标准。

(七)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省补助标准为每个固定观察点4万元。

第十一条 进度因素: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竞争性分配评审结果,对按得分排序前38个县市,2014-2016年分别下达50%、20%、30%的补助资金;对其他36个县市,2014-2017年分别下达20%、30%、20%、30%的补助资金。

(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任务下达时拨付70%的补助资金;项目验收通过后,拨付剩余30%的补助资金。

(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第一年“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年度工作检查后,因素法下达70%的补助资金;第三年“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年度工作检查后,因素法下达剩余30%的补助资金。

第十二条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系数: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系数根据省财政转移支付分类分档确定。

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奖补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补助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系数,一类县市为1,二类县市为0.8。

对县级组织实施的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初级培训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补助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系数,采用两类六档系数。

第十三条 绩效系数:

每年1月底前,省农办组织开展“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上年度工作检查,根据检查评价等次,确定各县

市绩效系数。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对应的绩效系数分别为1、0.9、0.8、0。 绩效系数在分配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和“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的补助资金时采用。

【对农村美丽乡村护拦有什么管理制度措施】

第十四条 对经县级主管部门项目验收并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省级检查验收且超计划(浙委办发〔2014〕2号文件明确的任务数)完成的县市,可作为绩效因素,在分配相关专项整合资金时予以考虑。

第三章 资金分配、下达和使用管理

第十五条 省农办及时组织做好有关分配因素基础数据统计、汇总、审核工作,并于10月底前向省财政厅提供有关分配因素,绩效因素待年度检查结束后及时提供。省财政厅会同省农办按规定提前下达部分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每年省人代会批准预算后,省财政厅会同省农办在规定时间内下达补助资金。

省农办下达年度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和“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任务。【对农村美丽乡村护拦有什么管理制度措施】

第十六条 县市可在本办法规定支出范围内统筹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除省级委托事项外,不得用于财政补助单位人员经费和运转经费,以及楼堂馆所等国务院明令禁止的相关项目建设。

第十七条 依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支出责任,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政策分为公益类、准公益类和竞争类三类(见附件)。县市应按照政策类别,研究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 对公益类政策资金,省级因素法切块下达后,县市应围绕省定政策目标,结合当地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明确补助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

对准公益类政策资金,应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凡条件成熟的,要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按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列出清单和时间表,争取早日到位。 对竞争类政策资金,要积极推行竞争性立项,逐步改变行政性分配方式,加大基金制、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风险补偿、担保补贴等方式运用,防止出现套取补助资金等问题。

第十八条 县市要有效安排使用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专项结余结转资金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规定安排使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对结余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地方,控制安排新增资金。对于有具体任务的结转资金,相应扣减或暂停安排该项任务的资金。

第十九条 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库管理。省、市、县各级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数据库,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一般村数据库,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村数据库和省级农家乐创建项目数据库。省级数据库逐步与省级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信息系统对 接。

第二十条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按省重点项目进行管理。根据经由省农办(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会审通过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对农村美丽乡村护拦有什么管理制度措施 第五篇

XX镇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XX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XX,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并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XX。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

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XX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2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村保洁员优先从低保户、特困户中聘用。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

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巷道,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并逐步向XX老城巷道延伸。

2、实施农村改灶工程。加快调整农村能源使用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秸秆还田,鼓励使用液化气、电磁灶等,逐步解决柴草做饭、烟熏火燎的问题。

3、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旱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双瓮式改厕、水冲式卫生厕所或沼气厕所的建设,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整村推进,争取在两年内基本达标。

(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加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在已有的办公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计划在进村路北、高速夫水出口南建设集办公、村务公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群众活动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要在广场西南角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按照“五个一”(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文体广场、一所农家书屋、一面文化墙、一支农

民文艺队伍)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强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合作医疗标准化卫生室监管水平,建设标准化横阵幼儿园,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上学条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从2014年7月开始至2016年7月结束,共两年。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2014年7月)

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014年8月—9月)

2014年8月底前,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巷道“三堆”、门前杂物、巷内积存垃圾,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2014年9月底前,召开XX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选定合理地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制定村卫生管理及垃圾收集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2月) 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 2014年年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效规范

管理机制,各项创建任务基本达到标准。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2015年年底前,村各项重点建设基本完成,要达到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第四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2016年1月—7月) 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确保两年目标中的四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XX。

四、工作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XX村两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成立XX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党化利

副 组 长:董小峰 薛新华 邓飞虎 白亚团 董华伟

邓建红 王小宁 邓伟社 黄银行

成 员:田宽龙 刘兴华 刘建军 薛建长 邓建民 董文华 黄争妥 牛华柱 黄新民 薛争莲 钱文叶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董小峰兼任,成员有:薛新华、邓飞虎、白亚团、董华伟、邓建红、王小宁、邓伟社。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宣传、信息报送、进行日常督查、检查等工作,指导、督促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

2016交通运输环境综治工作方案
对农村美丽乡村护拦有什么管理制度措施 第六篇

根据2016年省、市、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五大行动计划”工作要求,按照治理办〔2016〕4号文件和宜市交发〔2016〕128号文件关于“环境质量新改善”,“实施建设新突破”,“城镇品质新提升”,“美丽乡村新面貌”,“文明卫生新风尚”五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结合交通部门工作实际,制定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计划”交通运输行业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省市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计划”,巩固全区交通运输系统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全面深化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切实改善群众出行环境,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环境整治,道路畅通。安全便捷,舒适美观”的治理目标。

二、工作目标

(一)持续开展治“五乱、除陋习、树新风”活动。

1、是加大“五乱治理力度,各乡镇交管站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要重点突出公路,河道沿线,公路客运站场,水运渡口码头的治理环境卫生。规范环境容貌,治理道路交通,规范车辆停放。治理公路沿线不规范的广告牌,治理施工乱象,规范道路施工工地管理。

2、持续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以省级文明城市和市级文明单位创建为契机,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求干部职工带头做到“十不”即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倒污水,不乱贴乱画,不乱摆摊位,不乱停车辆,不损坏公共设施,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

3、是努力推进“四建”,即讲卫生,建健康交通,有礼貌,建礼仪交通,护环境,建洁美交通,守秩序,建法治交通。

(二)持续开展“美环境,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为载体。在进机关活动中,要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展:除陋习、美环境、做文明公仆活动。在进企业活动中,要组织动员广大企业职工,开展“我参与,我出力,我分享,创建整治规范,优美和谐的城乡环境”主题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我行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在系统行业中,努力争创文明服务窗口,“文明服务标兵”,“文明服务示范车”。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来引导城乡居民增文明意识,规范行为方式,提升文明城市,共创美好环境,营造除陋习,讲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快基层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交通条件。加大对乡村道路,入组、入户道路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农村居民的出行畅通和安全。结合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加快构建通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西部综合交通的要求,加快我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辖区境内的宜叙高速公路和成贵高铁的施工建设的同时,狠抓公路,河道沿线的及风景旅游沿线和产业园区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和绿化。全面落实《省公路安保工程(路侧护栏)建设实施方案》,《省2016-2016年汽车客运站提升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省2016-2017年农村渡口渡桥建设方案》、《省2016-2016农村公路改善工程实施方案》助推交通运输系统环境综合治理“设施建设新突破行动计划”和“美丽乡村新面貌行动计划”。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意识、精心组织。机关、企事业各单位,各乡镇交管站,要充分认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计划”对全面深化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创建省的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务必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努力,健全工作制,强化组织所引导,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计划”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继续加强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宣传力度,坚持工作开展情况月报制度。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增设流动宣传车,多开设led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挖掘先进模范。即时转报信息简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治理氛围,让更多的司乘人员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完善长效机制,鉴定目标责任书。在推进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上下工夫。重点健全完善责任落实机制,经费保障机制,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促进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管理。

四、加强监督,严格考核

以明察暗访的形式,将结果定期进行通报,加强督查力度,强化问题整改,严肃问责,确保工作扎实推进。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白事邀请函范文十一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关于收受礼金违纪检讨书收受礼金礼品...
  • 部队万能检讨书5000字【七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6篇)
  • 白事邀请函5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