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6    阅读:

人事调整一览表
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第一篇

人事调整一览表 职务 姓名 年龄 籍贯 学历 主要原职 前任

刘云山

(中央政治局常委)

刘奇葆

(中央宣传部部长)

张高丽 中央宣传部部长 刘奇葆 59岁 安徽 在职研究生学历 四川省委书记 宿松 经济学硕士学位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辽宁 中央党校研究生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委本溪 学历 员、办公室主任 四川省委书记 王东明 56岁 天津市委书记 孙春兰 62岁 河北 中央党校研究生福建省委书记

饶阳 学历

浙江 在职研究生学历

慈溪 经济学硕士学位

山东 研究生学历

荣成 农学博士学位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央政治局常委) 俞正声 (中央政治局常委) 张德江 上海市委书记 韩正 58岁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重庆市委书记 孙政才 49岁 吉林省委书记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央政治局常委)

李源潮 中央组织部部长 赵乐际 55岁 陕西 中央党校研究生陕西省委书记

西安 学历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委员

公安部部长

总警监

王岐山

(中央政治局常委) 周永康 中央政法委书记 孟建柱 65岁 江苏 在职研究生学历 吴县 工学硕士学位 北京市委书记 郭金龙 65岁 江苏

南京 大学学历 北京市市长

中央办公厅主任 栗战书 62岁 河北

平山 在职大学学历 高级工商管理硕

士学位 贵州省委书记 令计划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央统战部部长)

中央统战部部长 令计划 56岁 山西 在职研究生学历 中央书记处书记

平陆 工商管理硕士 中央办公厅主任 杜青林

历任上海市委书记
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第二篇

上海历任书记

建国后——

【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俞正声 浙江绍兴人 2007/10-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习近平 陕西富平人 2007/3---2007/10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韩正 浙江慈溪人 2006/9---2007/3 代理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陈良宇 浙江宁波人 2002/10---2006/9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黄菊 浙江嘉善人 1994/9---2002/10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吴邦国 安徽肥东人 1991/4~1994/9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朱镕基 湖南长沙人 1989/8---1991/4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江泽民 江苏扬州人 1987/11---1989/8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芮杏文 江苏涟水人 1985/6~1987/11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陈国栋 江西南昌人 1980/3~1785/6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彭冲 福建漳州人 1979/1~1980/3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苏振华 湖南平江人 1976/10---1979/1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张春桥 山东巨野人 1971/1---1976/10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陈丕显 福建上航人 1965/11---文革前夕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柯庆施 安徽歙县人 1954/10---1965/4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陈毅 四川乐至人 1950/1---1954/10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饶漱石 江西临川人 1949/5---1950/1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建国前——

(注:建国前中共江苏省委设在上海市,主要负责上海地下党的领导工作) 刘晓 湖南辰溪人 1937/6---1949/5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上海局书记

王尧山 江苏溧阳人 1936/12 中共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

黄文杰 广东兴宁人 1934/10 中共上海中央局书记 王明 安徽六安人 1931/1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李维汉 湖南长沙人 1930/9 中共江南省委书记

李立三 湖南醴陵人 1930/7 中共江苏省总行动委员会书记

邓中夏 湖南宜章人 1927/8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陈延年 安徽怀宁人 1927/6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兼上海市委书记

王荷波 福建闽侯人 1923/9 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徐梅坤 浙江萧山人 1922/7 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书记

陈望道 浙江义乌人 1921/11 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

216

| 评论

上海历任市长和书记
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第三篇

上海历任市长:

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时期

黄郛 浙江绍兴人 1927年7月7日--1927年8月14日

吴震修 江苏无锡人 1927年8月15日—1927年9月16日以市政府秘书长代理职务

张定璠 江西南昌人 1927年9月17日--1929年3月31日

张群 四川华阳人 1929年4月1日--1932年1月6日

吴铁城 广东香山人 1932年1月7日--1937年3月31日

俞鸿钧 广东新会人 1937年4月1日--7月26日代理 7月27日-11月12日真除

日本占领时期政府市长

苏锡文 台湾人 1937年12月5日--1938年10月15日

傅筱庵 浙江镇海人 1938年10月16日--1940年10月11日遇刺身亡

苏锡文 1940年10月11日--1940年11月19日以市政府秘书长代理职务

陈公博 广东南海人 1940年11月20日--1944年11月11日

吴颂皋 江苏吴县人 1944年11月12日--1945年1月14日以市政府秘书长代理职务

周佛海 湖南沅陵人 1945年1月15日--1945年9月12日

中华民国光复(国民党政府)时期

钱大钧 江苏吴县人 1945年9月12日--1946年5月19日

吴国桢 湖北建始人 1946年5月20日--1949年4月30日

陈良 浙江临海人 1949年4月1日--4月30日代理

赵祖康 上海淞江人 1949年5月24日--1949年5月28日以工务局长身份代理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市长(文革前)

陈毅 四川乐至人 1949年5月28日--1958年11月

柯庆施 安徽歙县人 1958年11月--1965年4月(去世)

曹荻秋 四川资阳人 1965年11月--1967年2月

(革委会主任)(文革)

张春桥 山东巨野人 1967年2月--1976年10月

【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苏振华 湖南平江人 1976年10月--1979年1月

彭冲 福建漳州人 1979年1月--1980年3月【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市长(文革后)

汪道涵 安徽嘉山人 1981年4月--1985年7月

江白白 江苏扬州人 1985年7月--1988年4月

朱镕基 湖南长沙人 1988年4月--1991年4月

黄菊 浙江嘉善人 1991年4月--1995年2月

徐匡迪 浙江桐乡人 1995年2月--2001年12月

陈2鱼 浙江宁波人 2001年12月--2003年2月

韩正 浙江慈溪人 2003年2月-今

上海历任市委书记

建国前——

(注:建国前中共江苏省委设在上海市,主要负责上海地下党的领导工作)

刘晓 湖南辰溪人 1937/6---1949/5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上海局书记

王尧山 江苏溧阳人 1936/12 中共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

黄文杰 广东兴宁人 1934/10 中共上海中央局书记

王明 安徽六安人 1931/1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李维汉 湖南长沙人 1930/9 中共江南省委书记邓中夏 湖南宜章人 1927/8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李立三 湖南醴陵人 1930/7 中共江苏省总行动委员会书记陈延年 安徽怀宁人 1927/6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兼上海市委书记

徐梅坤 浙江萧山人 1922/7 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书记

陈望道 浙江义乌人 1921/11 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 王荷波 福建闽侯人 1923/9 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建国后——

俞正声 浙江绍兴人 2007/10---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陈良宇 浙江宁波人 2002/10---2006/9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黄菊 浙江嘉善人 1994/9---2002/10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吴邦国 安徽肥东人 1991/4~1994/9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朱镕基 湖南长沙人 1989/8---1991/4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江泽民 江苏扬州人 1987/11---1989/8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芮杏文 江苏涟水人 1985/6~1987/11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陈国栋 江西南昌人 1980/3~1785/6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彭冲 福建漳州人 1979/1~1980/3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习近平 陕西富平人 2006/12---2007/10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张春桥 山东巨野人 1971/1---1976/10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苏振华 湖南平江人 1976/10---1979/1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陈丕显 福建上航人 1965/11---文革前夕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柯庆施 安徽歙县人 1954/10---1965/4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陈毅 四川乐至人 1950/1---1954/10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饶漱石 江西临川人 1949/5---1950/1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解放前市长简介:

黃郛(1880年-1936年),原名紹麟,字膺白,號昭甫,浙江上虞人。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春入浙江武備學堂,後留學日本,在东京振武學校與蔣介石、張群結識,參加辛亥革命上海光复、杭州光复、和光复南京之役。1913年7月,与陈其美在上海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輾轉赴美国。1916年护国运动起,返回上海,参加策划浙军反袁活动。袁死后,移家天津,称“闭户读书,潜心研究”,著《欧洲之教训与中国之将来》、《欧战后之新世界》两书。1918年10月,徐世昌出任北洋政府总统,受徐委托代编《欧战后之中国》一书。

1921年出国游历,在美国被聘为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中国代表团顾问。1923年2月任张绍曾内阁外交总长。9月出任高凌霨内阁教育总长,并在北京大学讲授军制学和北师大讲授世界政治地理。1924年9月出任颜惠庆内阁教育总长。同年10月参与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被任命为代理内阁总理。11月3日又以代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权。11月24日段祺瑞再次上台,被迫辞职。寓居天津意租界。

1926年被蒋介石邀请南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被任命为上海特别市市长。后北上运动冯玉祥、阎锡山附蒋。1927年武汉七一五事变后,蒋介石下野,随同辞职。1928年1月蒋重新上台,又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1933年5月,任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对日签订《塘沽协定》。1936年9月,任国民政

府委员。12月6日,因肝癌病逝上海。其妻沈亦雲,著有《亦雲回憶》。

-----------------------------------------------------------------

張群(1889年5月-1990年12月14日),字岳軍,中國四川華陽(今屬於雙流縣)人,中國國民黨元老。 早年就讀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1908年赴日本,就讀振武學堂,與蔣中正為同學,其後曾參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法運動等。1927年起先後任兵工署長,上海特別市市長(1929-1930),上海市市長(1930-1932),湖北省政府主席。1935年12月到1937年3月,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之後歷任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1938。1-1939。12),四川省政府主席等職位。

抗戰勝利後作為國民黨方面三個代表之一參與國共談判。1947年4月到1948年5月曾任行政院長,後任西南綏靖公署主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後至台灣,1954-1972年期間任總統府秘書長,生性奇儉,曾有意與蔣介石競選副總統,為蔣所勸退。1972年後長期擔任總統府資政。1990年12月因腎功能衰竭病逝台北,壽102歲。著有《中日關係密錄》等。

------------------------------------------------------------------------

吴铁城(1888年-1953年11月19日),中国国民党籍,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吴铁城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三乡镇平湖村,出生在江西九江(父亲吴玉田在此经商),并就读于九江同文书院。1909年经林森介绍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九江军政府总参议官。后被推举为江西省代表出席南京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参与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失败后随孙中山出走日本。入明治大学攻法律。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8月5日奉孙中山之命前往檀香山主持党务,并任华侨《自由新报》主笔,力倡反袁。

1917年回国,任孙中山军政府大元帅府参军。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后出任总统府参军。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吴铁城在香山组织地方团警支持孙中山。1923年任讨伐陈炯明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军司令、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兼警务次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十七师师长兼广州卫戍司令。

1927年6月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翌年游说张学良易帜。1929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南京总理陵管理委员会委员。1931年任警察总监,1931年委员,仍兼任国府委员。1932年1月任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1937年调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38年冬,广州沦陷,省政府移往连县(现连州)。因战事失利,由广东籍将领李汉魂接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39年开始主持国民党港澳党务,翌年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长,1941年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

1947年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48年,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部长[1]。1949年随国民政府撤退至台湾,转任总统府资政。1953年在台北病逝,享年65岁。

-----------------------------------------------------------------------------------

傅筱庵(1872年-1940年),名宗耀,字筱庵,浙江鎮海人,清末民国企业家,抗日战争时期任职于汪精衛政府,被认为是漢奸。

抗戰時任汪精衛政權擔任大道市今上海市副市長。1940年10月10日晚,在家被兩代義僕朱升源以菜刀斬首,朱在铁血锄奸团掩护后逃逸无踪。

------------------------------------------------------------------------------------------- 陈公博(1892年10月19日-1946年4月12日),广东南海人,中国民国时期政治人物。

曾为中国 共 产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大会中央执委。抗战开始后随汪精卫任南京政府立法院长,是汪政府内第二号人物,亦被视为“汉奸”。汪精卫死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代主席,行政院长。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流亡日本,最后被捕解回中国,审讯后被枪决。

陈公博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曾为广西提督,后罢官居于广州。陈于广州出生,1917年于广州法政专校毕业,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五四运动时接受各种新思潮。1920年于北大毕业,回广州后开始接受社会主义,创办了宣传新思维、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群报》。1920年陈独秀受聘到广州,与陈公博、谭平山等组成共产党广州支部。1921年中共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公博代表广州出席。1922年,陈与共产党关系破裂,宣布退党,并出洋到美国留学。

1925年陈公博于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到广州。即被国民党内左派延揽,加入国民党,并出任国立

中山大学代理校长。受廖仲恺、汪精卫的重视,先后任党部书记,国民政府广东省工农厅长。1926年国民党第二届全国大会上党选中央执行委员,进入国民党领导核心。北伐开始后,作为蒋介石随员北上。宁汉分裂时支持武汉的汪精卫。   宁汉合流后到广州,联合张发奎驱走李济深,准备迎接汪主事。之后共产党发动广州**,陈公博等受各方责难,于1927年12月逃到香港。

1928年陈到上海,出版各种书刊提出改组国民党的各种主张,成为国民党内改组派的宣导者。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谋求和解,蒋介石及汪精卫再度合作,汪任行政院长,陈亦任国民政府民众训练部、实业部长等职。1936年2月,汪辞去行政院长,陈亦辞职。

1937年抗战爆发。之后,汪精卫与日本暗中交涉谈判,于1940年3月到南京,成立其与日本合作的“国民政府”。陈公博初时对汪的投日有所保留,最后却选择追随,任南京汪政府的首任立法院长,后兼上海市长。1944年汪往日本治病,陈公博任代“国民政府”主席。汪死后,兼任行政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45年初,中日战事胶着,陈亦开始透过军统向重庆暗通款曲,故意包庇军统的行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陈公博宣布解散南京国民政府。最初陈还望能得到重庆接受,但最终逃亡日本,试图在当地隐姓埋名。中国政府发出对陈公博的通缉令,并在南京受降后即向日本提出引渡要求。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无法保护陈公博,只能将其交出。陈被押回中国,交由军统看管。1946年4月在苏州狮子口的江苏高等法院受审,以通谋敌国罪成立,处以死刑。4月12日行刑枪决,尸体葬于上海公墓。 ------------------------------------------------------------------------------------------- 周佛海(1897年-1948年2月28日),湖南沅陵人,本名周福海,為中國近代重要的政治人物。他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為建黨的一大代表之一,後成為國民黨高級官員,抗日時期是汪精衛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的領導人之一,被視為漢奸。

周佛海早年留學日本,曾經留學於第七高等學校,並且於此時接觸共產主義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經於1921年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以日本代表身份出席;之後回日本完成學業並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經濟系。1924年,周佛海回國任國民黨宣傳部秘書,同年退出中國共產黨。

周佛海在寧漢分裂時支持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1926年他曾擔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祕書長兼政治部主任。蔣介石清黨後周佛海改投靠蔣介石,1927年任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總教官。1929年出席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任國民黨政府訓練總監部政治訓練處處長兼總司令部訓練主任。1931年當選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1935年任中央民眾訓練部部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周佛海又出任蔣介石侍從室副主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代理部長等職。 這段期間周佛海與汪精衛有所接觸。周佛海當時「見國際上對中國除了道義上的援助和精神上的同情以外, 沒有實際的援助,同時中國的國力,當時也趕不及日本,所以我自己對抗戰也 沒有信心」,於是與汪精衛夫婦於1938年9月投向日本。

1940年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周佛海出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公博為院長。周佛海另外兼任財政部長、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儲備銀行總裁 、上海市長、上海保安司令、物資統制委員會委員長。1939年12月和1940年11月,兩次與日本簽訂賣國條約。

周佛海雖然在南京國民政府屢次出任要職,但是周佛海於其自述中都表示他本人其實是在傀儡政權的位子上全力爭取占領區人民的利益,而且他也於1943年透過戴笠、杜月笙等人連絡重慶國民政府要求「戴罪立功」。不過,後來史學家從過去淪陷區的市民回憶及從他的日記、財產記錄發現,他在成立中央儲備銀行之後,強行要求淪陷區的人民以二兌一的價錢從市民手上強行兌換重慶發行的法幣,再利用得來的法幣出外購買,從中獲利。

1945年日本投降後南京國民政府解散,周佛海曾被蔣介石任為上海行動總隊總隊長。後在輿論壓力下被捕並被判處死刑,後改無期徒刑。1948年2月28日死於南京獄中。年五十一歲。夫人楊淑慧。有一子為周幼海,共產黨員。

---------------------------------------------------------------------------------------------

【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吳國楨(1903年10月21日-1984年6月6日)字峙之、維周,湖北建始人。中華民國的政治人物,曾任臺灣

省主席,是塑造現代台灣的關鍵人物之一,亦以公開大膽地與蔣經國激烈爭執而著稱 。

上海末代市長

抗日戰爭結束後,1946年5月14日,經行政院戰後第一次例會任命,吳國楨出任上海市長[1]。吳國楨從政頗為勤勉,並且與半數以上被捕的共產黨地下人員進行談話[2]。1949年4月,吳國楨因目睹京滬杭警備司令湯恩伯「吃空額」、「盜賣軍用汽油」等腐敗行為而對上海前景失去信心,並因身患瘧疾向時任中國國民黨總裁的蔣中正提出辭職,蔣中正准假一個月,吳國楨乃於4月17日攜家屬至臺灣。一個月後,解放軍攻佔上海,於是吳國楨也就未再次返回上海任上。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图、简历)
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第四篇

韩正兼任上海市委书记(图/简历)

新华网上海11月20日电日前,中央对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进行了调整。俞正声同志不再兼任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韩正同志兼任上海市委书记。

11月20日,上海市召开领导干部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同志在会上宣布了中央决定,称这次调整,是中央从大局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和上海市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经过通盘考虑、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决定的。

韩正1954年4月出生,浙江慈溪人。当过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党委书记、副厂长,团市委副书记、书记,卢湾区委副书记、区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计委主任,市证券管理办公室主任,1997年12月后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副市长,2003年2月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代理市委书记)。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俞正声同志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韩正同志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韩正同志简历

韩正,男,汉族,1954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与世界经济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市长。

1975-1980年上海徐汇起重安装队仓库管理员、供销股办事员、团总支副书记

1980-1982年上海市化工装备工业公司干事、团委负责人

1982-1986年上海市化工局团委书记(其间:1983-1985年复旦大学大专班学习)

1986-1987年上海市化工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1987-1988年上海胶鞋厂党委书记、副厂长

(1985-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夜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学习)

1988-1990年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党委书记、副厂长

1990-1991年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91-1992年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1992-1993年上海市卢湾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1993-1995年上海市卢湾区委副书记、区长【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1991-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与世界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5-1997年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综合经济工作党委副书记,市计委主任、党组书记,市证券管理办公室主任

1997-1998年上海市委常委、市政府副秘书长

1998-2002年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2-2003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3-2004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4-2006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2006-2007年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2007-2008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2008-2011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2011-2012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2-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市长

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
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第五篇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善学善思 善作善成

我们党高度重视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并把“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首要方面加以强调。要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就必须具有“望尽天涯路”那种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就必须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就必须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领悟真谛。从而,以领导干部自身善学善思、善作善成的表率作用,扎实推动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一要求知善读,靠学习丰厚底蕴。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读书特别是读好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既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要有善于学习的本领,切实把“苦读”和“善学”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读书要重钻研,防止不求甚解、囫囵吞枣,避免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现象。要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把握好工作方向;加强对经济、科技、法律、哲学、历史、文学等各领域的涉猎,登高望远,洞察规律。从而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丰厚思想底蕴,切实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战略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协调利益关系能力和务实创新能力。

二要融会贯通,以学风促党风。学风问题历来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在党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知然后行,行起于知。只有把学习搞好了,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才能提高理论素养、掌握正确方法,才能培养起健康的生活情趣,真正提升精神境界,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可以说,形成良好的学风,是解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在学风建设上,我们既要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也要反对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要通过加强学习、端正学风,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牢记根本宗旨,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切实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增强荣辱意识,加强修身养德,学做人,做好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明确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上能够守住底线,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做倡导和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带头人。

三要学以致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的就是学以致用这个道理。学之思之、闻之见之,领导干部对一方情况才有发言权。领导干部作决策、下指示,往往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需要向实践求知,善读社会这部书,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在耳闻、目睹、足践之中见微知著、管窥全豹,获得真知灼见,形成正确思路,作出科学判断。当前,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进程中,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更要围绕这些实际问题,注重理论的运用,注重规律的把握,注重现实的研究,注重实践的探索,努力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和行动都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真正“干在实

处”,努力“走在前列”,为全国大局做出贡献。

2016市委书记基层党建述职报告
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第六篇

20**年,我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坚持抓党建、改作风,严管干部、善待群众,推动基层党建强基固本,促进全市转型跨越发展。

一、履行职责情况

(一)主动履职尽责抓基层党建。把抓党建作为首要职责,围绕推进先锋引领行动,建立落实党建联系点、党建例会、部门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专题报告、考核奖惩等制度。13次主持召开常委会、推进会,研究部署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完善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估办法,5次约谈县区和市直部门党委书记传导压力,明确要求不抓基层党建、抓不好基层党建的党委书记不能继续任职。制定《关于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从强化组织功能、建强骨干队伍、加强基础保障、从严落实责任等7个方面提出具体推进措施。

(二)紧扣转型跨越发展抓基层党建。突出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和富民产业培育,推广民勤县沙滩村“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经验,创建党员示范岗4170个、示范棚2.4万亩、示范林6.5万亩。开展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和“项目一线党旗红”活动,带动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10项,新建设施农牧业19.2万亩、特色林果基地33万亩,完成“下山入川”移民2.27万人。狠抓非公党建,新成立3个园区党工委,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109个。全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协会)+致富带头人模式,新建产业党组织43个。

(三)着眼城乡统筹发展抓基层党建。注重与双联行动紧密结合,把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列为双联行动的重要任务,开展“双联干部帮建暖棚温棚”活动,投入资金13.97亿元(含贷款),各联村单位党组织兴办实事13865件,解决民生问题23.43万件。抓住武威被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重要机遇,实施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示范区项目,推动城乡党组织融合共建、队伍融合共管、资源融合共享、工作融合共进,组织100个市直部门与融合发展核心区100个村结成对子,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1个。

(四)从改进干部作风入手抓基层党建。强化基层纪检工作,乡镇全部单设纪委书记,每个乡镇配备2—4名纪检干部;在全市设立16个乡镇片区纪工委,每个纪工委配备5名纪检干部。开展“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严厉惩治乡村干部“贪假懒庸”问题,批办乡村干部涉纪涉法等信访举报37件,查处“两委”换届违纪违法案件35件、执行惠民政策优亲厚友等问题34起。两轮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02个,处置不合格党员86名。全面建立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中心,完善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一审两监督”机制。组织24532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领岗,开展集中服务18613人次,解决难题6332个。

(五)强化基础保障抓基层党建。加大基层党建投入力度,市县筹资5563万元,新改建活动阵地196个,建设乡镇“五小工程”项目18个、街道数字管理平台1个;增加村干部报酬2000元、达到1万元。突出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派120名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完成1121个村的换届工作,轮训党组织书记4364名。实施村级带头人队伍梯级培养工程,建立致富带头人——党员——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链,力争2016年底每个村至少培养储备2名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对基层党建工作研究不深。对党的基层建设新理论、新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对基层党建工作存在问题掌握不透。特别是在如何紧密结合市情,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抓党建促进抓发展方面思考谋划少,工作中安排部门落实的多,自己深入研究、督促指导的少。

(二)抓基层党建的职责落实不到位。对基层党建强基础、解难题工作投入时间、精力不足。向党委书记交任务、压担子少,没有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落实体系,从严治党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基层。

(三)对党内政治生活不严格问题解决不够。对一些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不正常不经常不严肃,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虽然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信访反映问题都能及时批转查办,但对如何从面上、根源上解决问题,健全长效机制,思考研究不深,没有做到标本兼治。

(四)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突出。全市1121个村中有87个村的阵地不能正常使用,60个社区中12个社区租借办公场所,47个阵地面积在200m2以下,社区民选副主任工资较低(月人均1183元),农村、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没有党员教育培训专项经费。

这些问题,从思想深处剖析,是我个人政治意识、主体意识、角色意识不强,第一责任落实不力,以上率下作用发挥得不好。

一是对抓基层党建工作思想重视不够。缺乏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认识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主责主业意识不强,存在重发展轻党建的问题。

二是抓基层党建工作落实的力度不够。在工作摆布和力量投入上,思想上依靠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多,看重县区直接责任多,个人直接盯办抓得少,缺乏钉钉子精神。一些工作持续性不强,工作效果打了折扣。

三是基层党建投入保障不足。在处理基层基础薄弱问题上,思想上认为欠发达困难地区财力有限,需要逐步解决,更多依靠争取上级支持和县区自身力量,市本级投入较少。示范带动效应发挥得不好,没有真正树立起重视基层、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我将牢记党委书记的首要职责是抓好党的建设、“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强化“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一)切实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严格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检验党建工作的“五条标准”,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抓基层党建责任制,全面推行《基层党建工作整改任务责任状》。每季度听取一次县区和部门党委书记专题汇报,每两月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带头抓好党建联系点建设。修订政绩考核办法和干部考察使用制度,强化督查问责。

(二)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双联行动与基层党建目标要求、措施任务、工作力量、督促检查、考核验收五个融合,推进“双联结对”共建。开展“提质增效先锋岗”争创活动,大力推广“民情流水线”工程,深化非公企业“立足岗位做贡献、有中生优当先锋”活动。今明两年市县每年分别安排不少于300万元、1200万元资金,彻底解决场所不达标问题。每年各县区分别安排不少于50万元的场所维修改造专项资金,建立党员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列支专项活动经费。抓好乡镇、村便民服务中心信息网络和规范化建设,基本建成市县乡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

(三)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全面推行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强基础明示现状、承诺目标制度,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目标台账,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兑现落实。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常态机制,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倒排整顿对象,强力整改。全年对所有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7天全员轮训,提高带领群众奔小康、依法管理基层事务的能力。

(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选拔任用乡镇党委书记看党建”操作办法,建立巡回轮训乡镇干部机制,探索实行乡镇干部定期轮岗交流。全面完成乡镇“五小工程”建设任务。落实乡镇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增加村干部报酬和社区民选副主任工资,达到全年人均1.6万元。提高村(社区)办公经费补助标准,村级增加5000元、达到2万元,城市、乡镇社区分别增加4万元、1万元,总额分别达到10万元和7万元。

(五)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开展党员日常管理、组织关系管理、党费收缴管理和发展党员质量管理全面排查评估。建立落实发展党员全程推优、履职资格认证、集中培训测试、部门联审、全程记实、重点管理党组织等6项机制,实施先锋引领“天马先锋号”6项争创活动,建立党员“先锋引领创绩评星”制度,制定从严管理党员实施意见和民主评议党员实施办法,促进党员素质提升、作风转变和作用发挥。

2016十八大政治局常委
人事变动,上海市委书记 第七篇

十八大二中全会建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2016年3月)

中共十八届政治局常委(7人):

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

李克强(国务院总理)

张德江(人大委员长)

俞正声(政协主席)

刘云山(党校校长)

王岐山(纪委书记)

张高丽(国务院副总理)

中共十八届政治局委员(18人):

李源潮(国家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组长)

汪 洋(副总理)

刘延东(副总理)

马 凯(副总理)

栗战书(中央办公厅主任)

赵乐际(中组部部长)

刘奇葆(中宣部部长)

孟建柱(政法委书记)

李建国(人大副委员长)

王沪宁(国务委员)

范长龙(中央军委副主席)

许其亮(中央军委副主席)

郭金龙(北京市委书记)

韩 正(上海市委书记)

孙春兰(天津市委书记)

孙政才(重庆市委书记)

胡春华(广东省委书记)

张春贤(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

中共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7人):

刘云山、刘奇葆、赵乐际、栗战书、杜青林、赵洪祝、杨晶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白事邀请函范文十一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关于收受礼金违纪检讨书收受礼金礼品...
  • 部队万能检讨书5000字【七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6篇)
  • 白事邀请函5篇
  • 白事邀请函【四篇】
  • 白事邀请函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