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找规律听课体会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9    阅读:

找规律听课体会篇一
《找规律听课心得》

听了《找规律》这一课,感觉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用灰谐幽默的语言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度过一节课。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联系生活与运用创造让学生体会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刘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了“认识和研究主题图中的排列规律——创造有规律的排列——寻找身边有规律的现象——应用规解决问题”这一系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活动,力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有规律排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教学时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欣赏规律,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最后引导学生运用规律为联欢会做好准备:如先画出教室的布置图稿,或是在才艺展示中画一幅有规律的图案,或是自已设计一些有规律的舞蹈动作,或是编一组有规律的声音等等。

这样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力量,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听了《找规律》这一课,感觉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用灰谐幽默的语言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度过一节课。

找规律听课体会篇二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听课心得》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听课心得

上周四上午,在学校教务处的组织安排下,我有幸听了刚刚在西南大学参加 “国培计划”培训归来的杨丽娟老师的一节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的公开课。杨老师的这节课,从总体上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基本展现出了她的个性与特色。通过听课,对我触动很大,我也从中受到了许多启发。

1、首先就是精美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森林运动会”情境,针对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熊大、熊二,并将其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熊大、熊二的摆气球活动,初步对“有规律”和“无规律”的两组图形形成了直接体验,体现出了规律的优越性,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3、对于规律的概括总结很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是直接的给出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己进行总结,教师及时规范数学语言,并积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每组图形的规律,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内容得当,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道理。

5、教学语言亲切,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消除惧怕的心理并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还有老师语言要有激情,学生的学习气氛才会很浓。

6、教学中做到要留给学生多一些思考、讨论、操作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结与协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小组合作的力量。

7、教师做到了变“教”为“导”,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也就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知道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感受到学习东西不一定要到外地去学,到较高的学府去学,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宣威中心学校/赵宗财)

找规律听课体会篇三
《听课心得》

听 课 心 得

中官小学:陈志华

2009年9月1日

听课心得——如何上好一堂课

通过听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做好这么几点:

一、 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小孩子,课堂上孩子们天真的语言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老师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和处事不惊的态度。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空课堂的能力要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事态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 必须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

三、 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听课中我发现上课的老师都对教学的内容都进行了充分准备,有的还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

总得来说,通过这次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听课是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今后我将通过这条捷径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来帮助我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2009、9、3

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 能保真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善于利用多媒体,演唱,画画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多媒体英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扩展课堂信息的交流容量,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集声、光、色于一体的课件,图文并茂,为学生创建了形象、生动、有趣、 地道的英语语言环境。

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 术性;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2009、9、8

英语听课心得

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此次活动,老师们都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的形式比较新颖,优美的歌曲、美丽的图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很活跃。

2009、9、14

《找规律》的听课心得

《找规律》这节课开头设计非常新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听课后,被老师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她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 (2009、9、22)

听课心得3

这次学校组织教师听课学习,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众所周知,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通过听课学习培训,虽然已间接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作为教师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获得教学经验,那就是听课。通过听课能给我带来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听课活动,让我看到课堂上上课的那些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语言,这些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觉到要提高自身素质,赶上新课改步伐的紧迫性。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2.教学过程精致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小孩子,课堂上孩子们天真的语言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老师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和处事不惊的态度。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空课堂的能力要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事态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了解学生

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小朋友,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也发现这些特级教师在课前跟孩子培养一定的感情,让学生放松.在课中运用丰富的肢体,加上幽默的语言,适时的鼓励常常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专心.

总得来说,通过这次的听课,它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2009、9、29)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近期,我到天水听了几位骨干教师的课,这样朴实,有趣的课,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每一节课都让我大有收获。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语文的魅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新课标中提到:学生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性有所感,理有所悟。“感悟”贵在悟,而教师的引导是第二位的。着眼于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读后教,先读后导”的过程。三、处理把握教材。四、评价语言。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贴切,到位,如运用这些语言“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天水的孩子真是个宝”。还有 “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总之,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7

近期,我参加学校组织的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聆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 ,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 课应该教育学生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课必须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找规律听课体会篇四
《《找规律》评课心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我区课程改革实验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那么在数学课上,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是我们进入课改以来一直关注和研究的主要问题。我区宣师一附小赵娜莎老师上的《找规律》一课,力求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活动中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节课在如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观察,自主学习。赵老师从一进入课改实验就开始尝试着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赵老师发现“数学日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也为她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来自于学生的信息和资源。将学生的数学日记做为学生学习的素材,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大肯定与赞赏。本节课,赵老师以张晨雨同学为老师设计的围巾为学习例题,让大家来共同分享现实生活中的题材,从而促进学生学会主动观察,自主学习。二、创设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中学会学习。 本节课,赵老师组织学生参与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在学生探索规律时,赵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泛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在共同交流中分享学习成果。对于教学中“图形排列的循环变化”规律,赵老师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表演——请4名学生分别扮演4个不同的图形,在全班同学的指挥下,通过位置的移动变化,在活动中理解掌握了“图形排列的循环变化”规律。在填一填的活动中,教师在不经意中将一些数字卡片掉落在地上,在学生们的热心帮助下将整张图补充完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规律轻松的解决了问题。在最后“设计地砖的活动”中,学生们充分的动手、动脑,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并将自己的设想展现出来,共同铺出了漂亮的地面。整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等多种活动中进行学习,由过去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现

在的主动参与。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热爱学习。 本节课,赵老师从生活中的漂亮围巾引入,由学生寻找围巾图案中的规律,又帮助老师将散落的数字卡片按规律摆放好,最后又共同合作完成了学校地砖的设计。在帮助老师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了规律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并让学生在感受欣赏数学美的同时,又运用这些规律去创造美,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更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使他们更加热爱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永恒话题,我们只是做了初步的研究与尝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

找规律听课体会篇五
《刘德武找规律学习心得》

刘德武《找规律》一课,设计非常精彩,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横纵连贯,同时刘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数学思想训练,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充分体现了数学从双基转向四基的课标精神,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这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启发最大的就是引导探究,认识规律这一环节。

首先是刘老师注重学生对规律的语言描述,带学生“读规律”。 把本课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讲得通彻易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整节课的整个流程设计看似简单却深含韵律,尤其是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由简单“红球篮球”挖陷阱到“红球篮球篮球红球红球篮球篮球红球”重新认识异同,发现“一组、重复出现”,每个环节紧密相扣,层层推进。

刘老师注重学生对规律的语言描述,以什么为一组,重复出现。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通过有节奏地读出规律,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规律,充分让学生认识规律。在用规律环节,刘老师还注重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还要让学生说是怎么找到规律的。让学生规律猜测第几个是什么,为今后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做了伏笔。

同时在该环节,刘老师巧秒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从图形颜色变化规律到图形的形状变化规律,再到小圆点在图形的位置变化规律,提高了难度,强化了训练。

总之,刘老师有效地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利用各种有效因素,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出追求

掌握知识的精神力量。

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规律,在师生互问中唤起了学生的思考意识。

找规律听课体会篇六
《找规律听课和评课案例》

《找规律》听课和评课案例

2007年11月23日

一、《找规律》听课记录: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听课时间 :2007年10月17日

教者:吴老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师谈话后,出示两幅图片:图A的三种物品无规律摆放;图B的三种物品按书上的摆放规律出现。

提问:如果你是公园设计师,你准备选择哪一幅呢?为什么?

揭示课题并板书。 (2分钟)

(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教学例1

(1) 课件出示例1题目后读题

(2) 学生猜测

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3) 全班汇报交流

①画图:生有画圆的、有画三角形的„„

②列举: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师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③计算:15÷2=7(组)„„1(盆),提问:15、2、7、1,各表示什么?要想知道第8组第一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只要看第一组的第一盆花,每组都是一样的。

(4) 比较:你比较喜欢什么方法呢? (20分钟)

(三)独立尝试,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1、试一试第1题(出示彩灯图)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起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1)学生做后展示不同的想法。

(2)计算方法的思考:17÷3=5(组)„„2(个),每几个彩灯可看作一

组?余数2是什么意思?第18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18÷3=6,没有余数说明什么?

(3)比较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4)师又提出: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用什么方法较快?

(5)如果彩灯的顺序是紫、绿、红,那么余数是1是哪种颜色的灯?

2、做书上试一试第2题。

(1)生独立解答。

(2)评讲:为什么用4作余数?怎样根据余数来判断彩旗的颜色?

(3)对列式计算的方法进行总结。 (12分钟)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做书上第60页练一练第1、2题。

(1) 学生独立练习

(2) 评讲 (6分钟)

(五)组织欣赏

1、课件播放:欣赏图片 (到这里已没有时间,下课了)

2、你还能举例说明这样的现象吗? (3分钟)

(六)课外延伸练习

1、用计算器计算1÷7,计算器会显示0.142857142857„„,你知道小数点后面第21个数字是几吗?

2、今年5月22日是星期二,6月1日是星期几?8月1日呢?

二、《找规律》评课: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在教学例1探究花盆的摆放规律时,教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体验,发展了创新意识。通过交流,展示了多种多样的解题策略,让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成果。重点放在计算策略的理解上,借助媒体直观图让学生充分讨论,理解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特别是除数和余数意义的理解,突破了难点。通过比较,帮助学生体会每一种方法的优劣。

在解决彩灯问题(书中试一试第1题)时,教师先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探讨更简便的方法,这时有个学生认为画图简单,教师不是急于告诉学生道理,而是提问:“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让学生体会当数目较大时,画图不能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己想到计算的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研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教师在评价反馈各种解决策略的可能性时,着重指出利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且通过改变每组中的排列顺序,强化了根据除法中的余数确认指定序号的物体或图形的规律,提高了教学的达标度。

2、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

本节课无论是创设教学情境,或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还是动手操作,都能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做到扶中有放、放中有导,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并且学会运用。

3、精心设计练习与知识拓展

练习设计做到了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欣赏“四季”图片及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简单周期现象和课外练习的延伸设计,使学生不仅充分体验周期性现象的规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生活,感受到规律现象的“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主动经历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参与面广,学会了探索的方法,并学会了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节课的改进意见:

1、这一节课教学超时3分钟。可以在教学例1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时少用1-2分钟。

2、教者语言再精练一些,学生已说过的话不要重复太多。

找规律听课体会篇七
《2013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2013铜仁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交流活动听课

心得体会

合兴镇中心完小 苏光凡 2013年6月5日—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铜仁市开展的“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交流活动”。在这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我认真观摩了13位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等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这中,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围绕新课改,新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儿童心理学,抓住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的特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向雪老师的《圆的认识》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喜欢的“小车动画比赛”引入教学内容,又如徐怡的《找规律》采用魔术(摸水果)的形式导入课题等,这些生动有趣的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

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找规律》时,吴婷老师利用联欢会上悬挂的彩旗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规律,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特别重视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向雪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学习半径和直长径的问题时,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操作等形式,让他们从中发现在同圆或等之中,半径有多少条、直径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等,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再如张红艳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中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关系,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杨英俊老师的《秒的认识》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感受1秒和1分钟内能所做的事情,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它们的时间长短,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

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总之,通过这次交流活动的学习学习,让我感受到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等与一般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不相同的,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今后我会将这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成绩。

二〇一三年六月八日

找规律听课体会篇八
《听课心得体会》

听课心得体会

蔡生珠 2009年5月16日至17日,校领导派我和左杰去银川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精品课堂展示教学研讨会”, 参加这次教学展示的是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所讲的课,我在数学组听讲,先后听了四位老师的课。有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刘德武老师讲的《厘米的认识》.《画正方形》,报告《举例漫谈教学中知识性目标与思维性目标的统一》,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华应龙老师讲的《一切皆有可能》、报告《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贲友林老师讲的《找规律》,报告《反思,改变教育生活》。银川市金凤区第五小学辛艳老师的《解决问题》他们的睿智、幽默、对教材独具匠心的理解、朴实简单但内涵丰富的教学设计,深深吸引了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们,我们更被大师们精湛的教学技艺、全新的思想理念、谦逊风趣的做人风格,深受感染。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他们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厘米的认识》是刘德武老师教学低年级的数学课,让我领略了刘老师的风采——一位六十二岁的老师和一群六、七岁的孩童在教室里侃侃而谈,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刘老师称自己“不是最好最好的老师,但可

以说是最老最老的数学老师”,他幽默的话语、亲切的教态在很短的时间内拉近了学生和老师间的距离。听课教师们也时而听,时而记、时而微笑、时而点头……展现在我面前的,不仅仅是一节数学课,更是一幅和谐的“师生同乐图”。 如果说教师出色的教学语言是课堂的财富,那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就是课堂的精彩。这两点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可谓兼而有之。不仅能听到完美的教师语言,更能不时地享受到学生发言中迸发的火花。“两个挨着的数之间就是1厘米”、“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数,就是物体的长度”,这些课堂重点和难点在教师出色的语言引领下,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听起来不禁让人兴奋,更让人感动!因为这里概括出的不仅是学生的语言,更是学生的思维,通过概括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厘米的认识》在低年级教学中是一节比较受欢迎的课,有的教师强调测量;有的教师善于数学文化的渗透;有的教师更注重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在听完刘老师的课后,我最大的感触是,刘老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很简洁、很到位。他紧紧抓住“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强调其作为单位的重要意义 。当然,所有的教学环节也是为这一目标而制定——“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质它是分外的重要,学生从尺子上找到了很多的1厘米,其实,

任何长度都是由一个一个的1厘米组成的;“这条彩带有多长?”紧紧抓住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是在巩固和应用“厘米”的单位意义;基础练习很简单,但重点突出,就是搞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是从应用的角度巩固“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从另一方面说明“厘米”这个单位的意义; 刘德武老师,他的《画正方形》让我们意识到一个简单的动手操作却可以引出深层次的探究。他在上课前给每人发了一张网格纸,问孩子“画正方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的回答当然是简单。学生很快画出了面积是1、4、16、25、36的正方形。学生又经过努力斜着画出了面积是2、8、18、32、50、72的正方形。学生觉得难了一些。紧接着刘老师让学生再次画正方形,这次的面积不能与前两次相同。在他的指导下又画出了面积为5、10、17的正方形。学生在他的练习设计下画了 4次正方形,但随着要求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欲望被一一激发,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智慧真得很棒。最后,刘老师把学生画出的正方形的面积一一写在黑板上,经过整理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的面积不但可以用S= a 来求,还可以用S= a +b 来求。

“学习知识要有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要有知识意识。”是刘德武老师送给学生的一句话,这也是刘老师课堂中的一种理念一种思想。《画正方形》这节课无时无处都能给人留下222

那种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平实而不俗,新颖而不秀的教学风格,无处不在渗透着数学的内在美和数学文化的趣、妙、奇。处处体现着教师教学设计的博大而精深,于细微处尽现他们独到的匠心和纯青的教学艺术。

华应龙老师的《一切皆有可能》这节数学课仿佛渗透着人生哲理:凡事没有绝对!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整个课堂从一对父子、一张门票、一个啤酒瓶盖开始,学生猜测用啤酒瓶决定得到门票是否公平,然后动手实验,整理数据,发现用啤酒瓶来决定的不公平。思考为什么不公平?你觉得用什么来决定更公平?这两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学生自然想到了硬币、骰子之类的,如果用骰子来决定谁得门票应该怎样规定?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规定是公平的?进一步体会事件的等可能性。如果让学生体会等可能性确实很困难,然而华老师避开了这个难点,通过让学生体会不公平的游戏从而去体验公平的游戏(等可能性)。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太多的是确定思维,缺少随机思维,让学生去体会“一切皆有可能”何其难,但是从华老师的课堂中给了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富有哲学味的数学课堂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

华应龙老师的课前慎思,我特别佩服,让我真正看到了一名数学教育专家对教学执着的精神,和深厚的备课功底。教学是给不明白的人以明白,那对于已经明白了的人,是否

能给他一些不明白呢?”

华老师的课充满灵性、富有灵气;他在课堂的语言富有童真,令人回味无穷;笑声充满磁性,很独特,能给孩子放松的感觉,更洋溢着对孩子无私的爱意;他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以等待,等待学生思考的结果。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与玩的有机结合,真正让学生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华应龙老师的《一切皆有可能》,让大家看到简单的“公平”两字背后蕴含着如此深厚的统计学知识,更让大家钦佩的是华老师的执着与睿智,就为抛一个小小瓶盖的实验他竟记录了十几张纸,而课将结束之时的“一切皆有可能”、“游戏是公平的,结果怎么不公平?”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无穷的启迪。

听了贲友林老师的《找规律》一课,非常佩服贲老师的教学智慧。无论是他的教学基本功,还是他的课堂教学各方面都值得我好好去学习。一开始,贲老师就用画▲、●让学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来探索和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数学规律。课堂上,他让学生用“▲、●”等图形来画一画,经历观察、思维、想象等过程,来感受一一对应。课堂里有一大亮点是:指导学生把三幅示意图合并成一副图:“●▲●▲●▲……●▲●”,教师提问:“现在,你的想法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发现●比▲多一个。随即,教师将▲全部去掉,只剩下●,又

找规律听课体会篇九
《听课心得》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简介: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正文开始>>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的同课异构活动,使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

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

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两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两位老师在课

件里呈现游戏,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

的情境。两位老师联系游戏----激发兴趣----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

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

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

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

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

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

学情境。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

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

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

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

的教学理念。

----------

2010年11月16日 ,我和同事赶到合肥安农大听课。这是 “华东六省

一市第十二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

摩了来自上海市、山东省、江西省等六位小学数学老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

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讲学风采,

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

教学服务。例如: 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 张丽 老师上的《圆

的初步认识》, 张 老师首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

现?然后让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为

课堂学习做

物品作为工具来画圆。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

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

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六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

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

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

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路程、时间与速度》一

课的 汤其鸣 老师,就是抓住了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创设 “猜

动物”的情境。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

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

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 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

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

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

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

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

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

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

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

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三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参加赛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

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

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一天学习,共听了6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

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

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

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

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

示自我的平台。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

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

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来自:长大导航文字网【

考:国培计划实习听课心得体会

[

来源:网络 |

整理:股票学习网

收藏本文

]

文 章来

源股票 学

w w w.8 G

n 7

计划实习听课心得体会

2010年11月份,我们参加国培计划的几位数学教师到洛阳市直二小实习 。在将近三周的时间里,听了15节小学数和专家的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 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几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杜春苗老师上的二年级《找规律》一课。杜老师把教科书中的例图制作成课件,呈现给学五个层面:找规律、发现规律、表演规律、运用规律、设计规律。层层深入,变化无穷,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

就是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灵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杜老师在引领学生进入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杜老师态度和蔼可亲,真正体现了“学生是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蔡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

一天学习,共听了7节课,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如李教授在点评时所讲:“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找规律听课体会篇十
《听课心得体会》

听《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刘勇

2013年10月19---20日,我有幸到重庆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先后聆听了几位专家教师的优质课和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近名师,走进名师课堂,一睹名师风采。每位名师课堂背后的课程理念和精湛的教学技艺,不但开阔了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引领着我对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通过本次学习真的是让我受益良多,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徐长青老师的《烙饼问题》观摩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关于烙饼问题这节课如果放在我没听徐长青老师的课前,我会过多的把教学重点放在找规律上,像众多老师那样让学生侧重于根据规律解决问题,可能的话还会总结一个法则出来,但讲完课后学生只是会解决这一类型的题或者说解这类题的技能提高,实话实说,我听了徐老师的课觉得自己很悲哀,我就是从众的一员,为分数而教书,为教书而教书,没有把数学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心中,没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徐老师的课却把烙饼问题上升了一个层面,整节课渗透一个思想-------统筹优化。一上课徐老师通过一张一张地撕纸引入,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撕得快些?孩子会很主动的为老师想办法,配上徐老师风趣幽默的话语,让整节课变得富有戏剧性开始了。同时,在烙饼时需要的教具“锅来了”(徐老师说他浑身上下都是教具)“刺啦”声的配

音,让学生想象、体会,并借助手上台,不仅培养了孩子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在孩子们的热情参与中,徐老师将问题抛出:哎哟,忘了给爸爸烙饼了,那烙3张饼需要几分钟?孩子们马上推理,动手实践 最后借助集体力量发现交替烙饼。让孩子不断的理解“最优化”的意义所在。同时,徐老师在叙述烙饼方法时,还提到了“同时烙”、“交替烙”两个名词,这对后面学生流畅的叙述烙饼方法做好了铺垫。整个过程孩子们自信满满。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就当孩子们为自己发现烙饼规律沾沾自喜时,徐老师又问,烙1张饼需要几分钟?徐老师又给我们一个惊喜,因为徐老师的这节课围绕着烙饼问题方法的优化,但当烙1张饼时烙饼方法已经不能进行优化了,徐老师提到了当方法不能优化时我们还可以想办法优化工具,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个人感慨,上这种课,孩子学到的是一种思维,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就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张齐华老师的课,

我十分高兴听到张老师《用字母表示数》。这课太美了

刚一开始张老师就与众不同,如一种普通的举手方式,他用了3种版本演绎。张老师的课堂中,学生是那么的轻松。看似很

随意的一句话,是那么富有哲理,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如第三版本的举手能观察学生的兴奋度,加上他幽默的语言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堂课中,师生中时刻充盈着那种亲切融洽的气息,就连犯错的孩子也是微笑着给他两下(是在宽容的提醒)。也许老师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在学生的心里激起不小的关爱的涟漪。

第二环节中有字母表示运算结果,有a +5是表示算式呢?还是表示结果?张老师让学生说说想法,然后出示了a +5= a +5。学生很惊讶的,他们认为左右两边是一样的,老师说他们是不一样的,全班级的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张老师通过读时速度快慢来让孩子顿悟。张老师要出示问号头像时,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出示的年龄是:(出示X-1)让学生猜是谁,有的学生猜是他哥哥,马上被同学反驳,老师看上去随意问一句为什么不是哥哥呢?让学生说说理由,看上去随意但是紧扣主题。简单的一个《用字母表示数》讲得清澈透明,耐人寻味;抓住了课堂上所有能够生成的东西,又是轻松点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顿悟。

听了这些课,让我感触很多、太多的佩服、太多的赞不绝口,我们不仅是思想的禁锢,还有教法的处理和课堂的机智都很欠缺,作为青年教师的我还是太多太多要---------学。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教师学习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
  • 护士三抓三促个人心得体会【3篇】
  • 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心得体会范文...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十三...
  • 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心得体会范文...
  • 党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11篇
  • 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学习心...
  • 农技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