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习武跺脚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4    阅读:

习武跺脚第一篇
《习武心得》

习武跺脚第二篇
《习武心得》

本人习武多年,在对武道的探索及认识过程中,也像众多的武友一样,经历了一 些诸如“梦想一夜成高手,或花了钱什么东西也学不到的挫折”,并走访了全国 较多“名师名拳”。经过多年对武学真谛的执著追求,也曾经历失败的痛苦与抉 择的迷茫,现在对武道略有感悟,对武术的求学历程也有所心得,为了让更多的 武友能清醒地选择求学,正确地认识武术和学习武术,今将我个人多年习武的体 会呈现大家。 我真诚希望自己在三个方面粗浅的见解能对武迷朋友们及武林后学 能有所启示,让他们在习武的道路上能少走弯路。这是我的初衷。 武 术 篇 社会在进步,开放、文明,但在当今武林中门派之见还是比较深的,这主要表 现在:都说自己好,老子天下第一。另外还有不少的新门派、新功法也正在“创 新”之中等等。朋友们,这样多的古拳、新功、异派,你是不是有点眼花缭乱了 呢?那么, 什么是真正的武术?到底哪家功夫第一呢?下面就这两点谈些个人看 法。 1、什么是真正的武术? 学武术的最终目的是为实战服务。 武术的不断发展, 已形成了集表演 (套路) 、 健身(气功、养生操类)、技击(实战自卫,擂台搏击)等多种形式。这些内容 相互交融,本应该是武术的一大幸事,但又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混为一谈。因为 初习武术的人大多数都是一些青少年, 他们大多数受到武侠片或者传说中的影响 (因为现代的武侠片被影视的艺术渲染,功夫都很神的、很高的、很好看的), 想学神功绝技。 某些人即抓住年青人的这种心理, 大吹、 特吹什么传授神功绝技, 又七天半月速成,多么的吸引人啊!学得一些实用的技击,通过习武来提高自身 实战防卫能力或实现个人理想,是每个习武者的初衷。可是练了很久,其练习的 武术只不过是一些健身、表演之类的武术,这样还算幸运,更可怕的是练了很久 的“武术”,既不能表演(如果能,也仅限于劈砖碎石之类的玩意)、健身,又 不能实战,还把身体练坏了(可悲啊!某些大师们的错)。所以,我要说真正的 武术是技击,打人术,真正的武术应该是以技击为主,包容健身、表演。那么, 什么是真正的武术(技击)呢?那就是精简、实用、不花哨。李小龙的截拳道是 不是精简、实用、不花哨?李小龙的影片中,他用的最多的也就是我们常练的直 拳、摆拳、边腿、侧踹等技,有没有追魂腿、夺命掌之类的“神功绝技”啊?没 有吧!那么,你再看看,武术散打王比赛的那些运动员们,有没有哪一场比赛用 的是神功绝技了,有没有见到哪一场比赛出现过“降龙十八掌”,有没

有哪场比 赛不接触对方就用隔空拳把对方打出丈外的, 没有吧。 所以真正的武术是既简单、 又不花哨的。 因为: 精华的就是简单的, 简单的就是实用的, 实用的就是精华的。 所以,广大的武迷朋友们,在你们学习武术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想学什么样 的武术(是学表演还是健身或是技击呢?),什么样的武术才是你要学的武术。 真正的武术是:拥有精简、实用的内涵和不花哨的外形,并能用最简单的方法 训练出你的原始爆发力和教会您正确的发力动作, 训练出您良好的本能反应能力, 训练出真正用于实战搏击及街头巷尾的格斗技巧。 2、到底哪家功夫第一? 很多武迷朋友们都在想:我一定要找一门最好的功夫去学,因为这样,学成之 后就可以成为高手,就可以实现理想。于是便在众多的武术刊物里寻找或网络里 搜寻,看哪家功夫介绍得最多,介绍得最玄,做了大量比较后,便选择,我就学 这门功夫了,因为这门功夫厉害,练成之后可以发人丈外什么的。我个人认为, 选择一门功夫专心去练是很好的,也是很正确的。但有些武友是今天听说截拳道 好就练截拳道,明天听说大成拳好又学大成拳,甚至三天大成、七天形意、半月 散打的,都认为这门功夫才好,才是第一的。试想,这样能学好功夫吗?那么, 到底有没有天下第一的功夫呢?相对的来说,我认为:有。但并不是说某某门派 的功夫第一, 而是你有没有用心去练那个门派的功夫 。 因为, 任何门派的功夫 , 不管它是多么的科学, 多么的实用, 你如果不去刻苦练它, 不用心去认真学习它, 是第一的也要变成最差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你不要奢望“第一”的门派,第 一的功夫就能造就你成为第一的高手,任何一门功夫,不管它是大成、形意、散 打、截拳道还是其它,只要你用心去练了,把它学精了,它就是“第一”。现在 我们做一个假设,假定大成拳比截拳道厉害,现在有 A 和 B 两人都没有任何武术 基础,先天素质也基本相似,拜的也都是名师,他们从同一天开始分别习练大成 拳和截拳道,而 A 因为听说大成拳功力非凡,练成之后,可以具备这样那样的功 力,但自身比较懒惰,只是在名师的指导下才认真习功,而 B 非常勤奋,不仅在 名师的指导下刻苦练功, 而且自己又刻苦钻研, 汲取更多的知识付出更多的汗水。 那么, 我们试想一下两年以后, 和 B 的功夫, A 是大成拳厉害还是截拳道厉害呢? 我想,不说大家也明知。 说了这么多,到底哪家功夫才是“天下第一”呢?我要说的就是,任何一门功 夫,只要符合:“什么是真正的武术———即精简、

实用、不花哨”。你刻苦去 练了,专心去学了,投奔了一个好老师(关于选老师在下面内容中再讲)。它对 于你来说就是“天下第一的”, 绝对不要去相信那些所谓的“神功绝技”或“速 成大法”。求 学 篇 学习武术,也有一个求学的过程。而今门派纷呈,武馆林立,名师众多,如何 求学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每一个初学武术之人的首要问题,由于初学武术的大多 数是一些年青人,因而在迈入武术殿堂之前知识、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局限性,使 很多人都陷入武林迷营中不能自拔,甚至习练一生也未明真谛,或者花掉大量财 力、 时间什么也学不到。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被一些过大宣传或表演 (特 别是武侠片)所迷惑,再加上那些极具有“眼光”的“大师”宣传的“神功”或 速成。 下面笔者根据经验围绕这两个问题谈谈怎样正确理智地选择求学的个人之 见。 1、正确的选择武馆和名师 根据目前习武的现状,原则上习武有三条途径。即上武馆、拜师、自学。自学 一条将在下节中专门讲到,这里只讲一讲上武馆和拜师。目前中华大地上的武馆 林立,可谓成千上万,光我们所接触的武术杂志上的武馆广告也就不少,而这些 武馆的广告是一家比一家说得好,什么从包分配工作还拿高工资,什么某某大师 亲自执教,什么这个拳的总部那个的拳的基地,教学内容除了武术之外,还涉及 到军事、影视、商务等专业,这么美妙动听的广告词常常吸引了那些痴迷于武术 而又头脑发热的年青朋友。于是,很多朋友书也不读了,父母的教训也不听了, 就去花高于正常读书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学费上武馆学习 (笔者早年也有此经历) , 期望武馆能给他们带来好运。朋友们,尤其是一些学生朋友们,你们被这样的广 告所打动实不应该呀!你们想一想,你们在学校读三年书能学多少东西?而这些 武馆所开设的班级才是一至二年, 甚至半年, 就学这又学那, 可能吗?就算可能, 能掌握吗?光武术一项,一般武馆的教学方法?排队操练式,一两年就不见得能 学到什么;再说高工资吧,这一点你们要相信就太不应该了,根据国家政策,现 在的大学生都不包分配工作,你们可以想一想国家正规学校都不包分配工作,何 况一些私办武馆呢?它们有这个能力吗? (但有些保安培训班是可以推荐工作的, 但也不是包分配,而是推荐,就这样,用人单位还是有很多要求的,并不像广告 所说,你参加了培训就可以上班)难道,武术会在当今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里占 就业主导地位吗?还有广告上所说的那些大师、传人、总教官亲自执教,号称总 部的,

你们也要擦亮眼睛啊! 一般稍微具规模的武馆, 他们的大师就不可能执教, 很可能你们在那呆个一年半载的连大师的人影都见不到, 因为大师们要忙学校管 理(实际上是经营)呀?哪有那个时间来亲自教学,不可能!再说号称总部、基 地的,是谁允许他们叫总部(想一想,总部意谓着什么?)的,是国家吗?我想 都是那些有远见的“馆长”,“大师”们自己起的名字。朋友们,也不要被馆名 所迷惑呀! 再来说说拜师吧,拜师学武是我较赞成的一种,但在选择“师傅”时也要仔细考 虑如下几个因素: A、不要舍近求远,远的不一定比身边的好,要知道古诗中有一句话:不知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选择师傅,一定要选择“明师”,而不要着迷于“名师”会给你带来好运。 但这并不是说“名师”就不是“明 师”了。我们就要防着是有“名”无“明”的呀! C、不要以为师傅就一定是搏击高手,是拳王,或他必须拿了这个奖那个奖什么 的,试想一下,马俊仁能培养出来 王军霞等世界冠军,但他本人并不是世界冠军呀!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就是 马俊仁先生有一套科学和明白原 理的方法。再看看中国的散打教练佟庆辉老师、管建民教练、翟寿涛教练等是 世界冠军、大师、掌门人吗?但 他们是真正培养出来了世界冠军的。所以我们选择老师时,要知道,只要师傅 对武术有正确的、科学的认识, 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并有一定的格斗经验和从严的教学态度,他就可以是 师傅,是明师,我们就可以毫不 犹豫的拜他为师,跟他学。 说了这么多,那么怎样正确地选择武馆和明师学习呢?那就是:不要被一切的 表象所迷惑,对那些实在非常让你心动的广告要进行正确和现实的分析。我个人 认为如果你只是单纯的为了学习防身之法,或只是为了学习武术而学习武术,没 有必要去选择那些大型武馆,相反,一些广告词较为朴实无华的小武馆或个人教 学却非常值得我们去看看。如果你真的经不住那美丽的广告词的诱惑,我建议您 先去实地考察一下(重点是看教学质量和教学条件),也可先报一个月左右的学 习班学习看看。 其次, 选择拜师学艺, 我们要看其是不是明师, 即明白武学哲理, 明白武术道理,明白科学武术教学的老师,不要一味追求“名师”“冠军”或大 奖赛的得主之类的老师。还要看其是否有良好的武德,我们拜师习武不仅要学他 的武,更要学他的德。 2、正确地选择要学的武术 关于这一点实际上我已在上节《关于武术》中详述,在此就不多说,再重申一 点的就是:选择武术时一定要认清自己是想学哪种类

型的,是表演、健身、还是 技击。如果是为表演,我建议你去学国家规定套路或体操;如果为健身最好练练 太极拳或干脆早上起来跑步 (要想身体好,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 , 如果是为学技击格斗,那就一定要选择精简、实用、不花哨的东西。绝不要也不 能被广告上的神功绝技所迷惑!朋友们,记住喽!自 学 篇 自学武功是当今武术求学者当中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求学方式了,在当今这 个比较现实的社会里, 不少热爱搏击功夫的朋友们由于工作或者学习乃至经济等 特殊因素的限制, 无法上武馆或拜师学艺, 所以, 只能参照一些武术杂志、 光盘、 武术图书、 函授教材来自己学习, 这就产生了自学。 不可否认, 学到实用的武功, 达到强身健体、 防身自卫的目的, 应该是每一位习武者的心声, 同时也不容置疑。 自学武功,只要方法得当,是完全可以达到这一心声的。笔者也是自学者,下面 就谈谈本人多年来习武的体会和看法: 1、自学武功要讲实际:首先我们应当明白,在我们这些自学武功的朋友当中, 有很多人,在精神上已经把武术当作一种寄托,便在经济上大概也并不宽裕的情 况下,但为了理想中的武功,仍然会毫不犹豫地去购买我们喜欢的武术杂志和武 功书。我个人认为,买武术书刊充实对武术的认识及武术理论的研究是应该的, 同时,也是对自学武功有所益处的。但,在我们的学习当中绝不能朝三暮四,这 山望着那山高,我们一定要讲现实,讲科学,要上了一座山顶后,再上另外一座 山顶,也就是说,当我们选择一门函授课程,并认为它是科学、可行的之后,一 定要持之以恒的学完、学精之后,再学另外一门,不要因为今天看了这个广告介 绍他的功法如何如何,你又去花那不应该花的钱去学他的。如果你老是这样,肯 定会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也只会成为一个著名的“武术图书收藏 者”。同时,我们还应该明白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自学的 武友当中,师傅就意味着图书(函授教材),修行就是练习,老师(图书)以科 学的方法教你怎么做,是为你提供练武的方法,能否成功就要靠我们不懈的努力 及刻苦用功、持之以恒的坚持了。如果你不能这样做,即使你拥有再多的秘笈也 只能是个眼高手低的理论高手,而不可能学精武功,实现您远大的理想。再说的 一点是,根据笔者的认识和接触,实际上国内大多数函授教材都是大同小异,转 来抄去的,要知道现在是市场经济啊! 2、自学武功要有计划:计划是干任何事情的基础,无论是习武,工作,还是学

习武跺脚第三篇
《习武心得》

十多年前,不知是何种原因,我去了武校,开始我的习武生涯,就这样在稀里糊涂之时我成为了一名习武者,后来逐渐地也稀里糊涂被武术所吸引。直到现在,还由衷于武术爱好,不敢言,武术对我有多重要,且敢说,我跟武术有着一段渊源。

从小就爱蹦乱跳,后来受到影视的影响,又爱打打闹闹,影视里的飞檐走壁,各种功夫,变成了孩子之间的闲言,那时的渴望即是成为一名大侠,能够扶危济贫、声张正义。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受到了这个影响,直1999年初就转学到了武校,从那时起我的武侠梦就开始了。

十多年的习武经历也让我浅尝到了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武术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

我们都知道,武术,是一个永远处在变化中的动态的概念,不可能是永远固定不变的。中国武术在华夏土地上延绵了数千年,历史悠久并植根于民间。它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军事战争和社会活动,在中国文化的长期熏陶哺育下,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色,世代相传,历久而不衰,逐渐成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直到现在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刚开始接触武术,也许不知道从何学起,而一个校长曾经问过我们,习武之初要学习什么,那时的我们都很茫然,斗胆才说了一句,先学基本功,而校长讲这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之后缅怀深情的告诉我们,习武之人,必先习德。直到后来我们才恍然大悟,或多或少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来自于儒家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宽厚待人的入世的道德观念,而武德则是习武之人做人做事的基本依据;鼓舞人们要发奋图强,要仗义行侠要报效国家要立功立德,以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不断练习,也认识到了武术的博大精深。学了这么多年武术,觉得学到的东西还是屈指可数,内容极其丰富,门派拳种各有特色,想要学到精神统一,将不是一时之计,也不是一世之需,而能达到身心统一,感到身心轻松愉悦,豪爽舒适,也正是达到习武之功效。习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之自身的不断提高,对武术内涵和文化的认识也会不短加深,或许在不断专研的过程中忽然间有了新的发现:武术需要长期锻炼和深造。而且习武更是一个培养品质的好方式。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思想意识早已深深熔铸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自强首先要求自主,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与一味依附别人的奴化心理彻底决裂,与依赖别人恩赐的侥幸心理划清界限,把争取个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得失荣辱应归因于己,不能怨天尤人,而要从自身方面找原因。中国文化赋予传统武术的这种以自己为对手的自强意识,是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与发展而

展开的。当今社会提倡武术习练者的自主意识,强调中华武术的自强追求,重提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仍然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不论是自强、自主还是自责,在不懈训练中,教会我做人要坚持不懈,处事做人要学会包容。也可以讲武术的修炼也正是塑造了人的性格,或许有的人会感觉到,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这正是习武的奥妙吧。

武术的历史很悠久,而武术的发展也将很持久,不管处在什么年代相信武术展示给世人的并不仅仅是它本身的外部形态,而是它固有的文化内涵。虽然我不敢轻言把武术终身所用,但感言一定会视为武术为终身所好,因为它塑造了我的性格,也造就了我的人生。

习武心得*1 ————了解你自己——————

武术之所以称为术,它是一种对你身体的锻炼,你不必为了羡慕别人的好体力、好身段, 但你经过习武的磨练同意可以做得到,这可以叫做无心插柳。但习武者千万不能停留在这 一个层面就浅尝则止。武术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是争强好胜的欲望,更不是吓唬人 、满足你虚荣的架势,武术运动是对人身体和思维的挑战,在身体上你需要极其敏感地觉 察自己的每一个动作的细微变化,你需要及其灵动的反应,控制自己的重心的升沉起伏,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你就会在运动中受伤,在格斗中失败。

了解你自己,这样你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知道进退,自知则明,知止不辱,所以习武首先必须修德,这不是故弄玄虚,只知道进攻的个性永远不可能向武术的巅峰近接!

习武心得*2 ————改变你的思维——————

武术的每一种运动都是一种的思维的表达,使用二节棍的思维不能拿来使用长棍,使用枪的思维不能拿来使用刀,同样的南拳北腿、九节鞭、斧钺钩杈十八般武器就有十八种思维 ,所以习武的人最忌自高自满自大。需要明白:贵大患若身,及吾无身,何患之有?我们无论如何都是有缺陷的,不可能常驻不败之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将自己的身体和思维推向极限,最终达到无限的圆融,这就需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改变旧思维,形成新路径。

另外,练习和实战也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实战的时候面临不同的对手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应变思维和技击状态,所以习武之人还有一个最忌——那就是呆板一成不变。在练习时叫做悟性,在实战时叫做心如止水,不要心浮气躁。

总结起来,我们的身体和思维应该调整到象水一样的状态,无形无相而能成任何形相。 习武心得*3

————切忌急功近利————

我看到过有的习武者,他们习武很是勤奋刻苦,早练晚练,不怕吃苦不怕受累,这种精神是好的,习武就要有“没有做不到,只又不想做”的这种心理认识。不过有的习武者走进了禁区,有的希望速成,急功近利,比如现在的散打界,他们多数都是在十五六岁才开始 ,练四五年就开始出赛。这样子也许会出一些成效,但是很不利于运动员的身体。另外, 他们也不大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融合吸收众武术文化中精粹的东西,他们成名后也最多只 能感到自己是一个打架选手,而不是一个中国武术家,因为他们没有这种心理素质和内涵 。再则,中国武术中有很多待开发弘扬的健身竞技思维,比如抓筋拿脉点穴等,急功近利都不能做到这一些。

还有的习武者想把自己练成金刚不坏之躯,练拳头,练臂膊,结果把自己的身体都练畸形了,这是不好的。金刚不坏之躯是没有的,练拳头,练臂膊可以有很高的成效,但是急功近利就会练畸形。习武一定要一点一滴,不急不躁,要慢慢积累,积微之著。这样才能把 强身健体和技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练苦功难挨

那时候练拳练的很苦。传统的太极拳有一种形式的练法叫定式。比如揽雀尾分六个动作,按每个动作去练定式。定着不动要多少时间呢,定六个呼吸,然后再换势。揽雀尾要用三十六个呼吸,差不多两分钟才能定完。正常人每分钟十八个呼吸,依此类推,全套拳有二百六十八个动作,你看要定多少时间?所以那时“定”的我筋疲力尽,汗流浃背。到冬天天气严寒,练完拳穿的鞋像趟过水一样,一脱掉可以倒出汗水。 练拳要练抻筋。提起抻筋好厉害,找一棵树,叫我背靠着树,身体扳直,老师在前面用脚把我的底腿勾住,树上有一滑车,有一皮兜兜住我一条腿的脚后跟,往上拉,把脚趾拉到脑门,再把拉绳拴住,定住不动。这样还好些,往后抻筋要把脚心拉贴在后脑勺上,这个罪真够受的,那时我做梦都怕它。如此类推,什么下腰、踢腿、铁板桥···等等,先折腾出来弄好了才开始练拳。过去练拳不像现在这样,一开始就去摸鱼。要把上面说的功夫练出来,其实人人都能练成,就看你练不练。

学各样推手,练三步功夫

就这样我把定式练拳练完了,再练打手。打手就是推手,那时叫打手,后来传到上海以后才改叫推手。练打手先练单手推,两人谁也弩不住谁之后再练双手推。由平推、立推、斜推,好像个女字型,把这些路子推纯熟以后,两个人身体渐渐向下矮,边往下矮边推,一直到身体擦着地面去推。有用手一履对方,自己的身体向后擦着地撤回去,等向前出去时,

身体又擦着地出去,如同蛇一般左右回旋。各位听起来容易,可练起来就难了。记得有一次老师跟我说:你拿个筐去砖瓦铺买二斤疙瘩炭去。我以为老师有用处。就到砖瓦铺买了三斤,多买了一斤,交给老师。老师说:我跟你说笑话,叫你把炭烧红了,好烤一烤你的筋。经过苦练,不动步的推手才算练成了,再练动步的推手。不动步的推手是正的,叫绷履挤按四个正方;动步的推手是斜的,叫採挒肘靠四个斜角。当然不是绝对的,正与斜是相互牵涉的。老师教你时,他站在中央,身子一转用手一採,你在外圈要随着紧跑,跑了多少步,刚追到头,他一转身又回去了,你又紧跑再追回去,所以练的满头大汗。后来我研究易经才知道,这就是得其圆中不支离,意思是围绕着一个圆心去跑外圈时,要不支也不要离。听着也很容易,但这劲头很难掌握好的。总之这仅是素材,也就是才练了个大概,然后才开始练功。

练功首先要练松功,这松功可难了,要由脚趾、脚腕、膝盖、腰、两肩、上臂、小臂、手腕、手指、脖颈的七个头椎除了头颅之外全要松开。这么一练差不多把人给拆散了。然后再练太极拳的三步功夫:第一步叫着功,太极拳毕竟是个拳种,这么一来干什么使,那么一去干什么用,如揽雀尾是干什么用的,单鞭为什么要那样一转,一招一式,二百六十多个动作都弄熟了,都会使了,但还不算成,因为你只知道死谱,不知道变化,故此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变化。第二步功夫叫劲功,为什么叫劲功不叫力功呢,因为它不尚拙力,都是柔柔软软的,但这里边东西很多,等把劲功练完了,往下练更难了。第三步功夫叫气功,我说的气功不是外边练的气功,我说的是太极拳里边的气功,它的练法可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运气,运气使把气运到周身,想叫它到那里它就到哪里。周身内外由五脏六腑到四肢百骸,无一处不能运气,身体也无一处不能打人的。你如不信可以试试,我用手指指你的手心,你会感觉有气的,你也可以随便往那里按我。我那里就能打你。另一部分是使气,既然能做到运气了,如果能使气处于你的身体之外,而又能达到对方的身体上去,然后要使你的气跟对方的气沟通,两个人变成一个,这个时候就可以运用自如了。你想叫他跪下他就跪下,你想叫他躺下他就躺下,他这个人就受你控制了。这个功夫很不好练,我前后练了十二年,十二年的时间很长了,我再愚鲁也不至于糊涂,为什么跟它干上没完呢?其中必然有它的兴趣与滋味。就如同吃橄榄一样,初食很涩,愈吃愈清香可口。这时我练出甜头来了。身体也强壮起来了。

习武跺脚第四篇
《习武者应该有三问》

习武者应该有三问

刀枪剑棍拳武行天下,砚墨纸豪书文载古今。武术初始于原始社会的人兽攻防,发展于传统社会的军事运用,丰富于现代社会的竞技健身。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瑰宝,武术也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演变,现已作为中国向世界推出的一个文化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之不深,行而不远;知之深切,方能行之自觉。作为习武者,我觉得首先应该有“三问”,那就是武术是什么?学武练什么?习武干什么?以此对武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促使习武者结合自身实际学练武术,修练武功,研究武学,推进武术文化建设。笔者不揣浅陋,漫谈分析如下:

第一,武术是什么。2009年7月9日至11日,中国武术协会在

河南省登封市召开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标准化研讨会。对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武术定义为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的传统体育,而不是单一的运动项目。武术是一部历史。从“折戟沉沙铁未销”到“扬眉剑出鞘”,中国的历史长河是卷带着武术的浪花向前奔流的。没有火药以前,战场上靠的是刀枪剑戟,掌握好这些兵器就得练武术。数不清有多少历史人物都是武术大家,关羽、秦琼、杨业、岳飞、戚继光„„多少创业

君王被称作“马上皇帝”,霸王的枪、刘备的剑、宋太祖的棍、元太祖的弓、乃至康熙的拳脚„„。历史记载了武术,武术也记载了历史。武术是一种精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武术的侠义精神;伸张正义,除暴安良,这是武术的豪杰精神;为国捐躯,视死如归,这是武术的民族精神;身怀绝技,不露真相,这是武术的谦逊精神。于是拳打镇关西的鲁达,斗杀西门庆的武松,练军抗倭的戚继光,修文参禅的妙兴大师„„便成了人们传诵敬仰的楷模,代表着人们心目中武术的形象。有人说,自从有了机枪、导弹,武术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这是把武术仅看作技击之用的狭隘观念,练武之人的豪气、正气、阳刚之气,恰恰是一个民族最不可缺少的精神。武术是一种文化。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是中华儿女感情的寄托,更是华夏人民精神的支柱。作为一种文化它 “见证”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作为一种技能它又“传承”着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武术是四大国粹之一,既是国粹,它首先具文化内涵。大文豪郭沫若说:“文化有二种传承方式,一是文字典藉(如:四大名著、史记、四库全书等);二是物体建筑(如:长城、故宫、少林寺等)”。孙中山同志1910年为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精武特刊题词:“尚武精神”。毛泽东主席1917年4月在《新青年》杂志第三卷二号上,以“二十八画生”为署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 其中折射和蕴

含了其对武术的价值观念,包括:一,武术的强身健体之价值;二,武术在保家卫国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52年6月10日,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对太极拳运动进行题词:“太极拳好”。2004年7月6日江泽民主席到少林寺视察的时候为少林寺题词:“少林文化,人类遗产”,将禅宗少林、少林功夫和少林建筑提升到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2009年2月17日,胡锦涛主席在访问毛里求斯时指出:“学习武术,一可以健身,二可以了解中国文化,三可以增进中毛两国人民友谊。”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武术的价值,代表了我们党和国家对武术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武术的民族情结,这是国家领导人首次对武术概念进行阐述。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可供不同健身需求的人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拳种和技法,无论是公园空地,街心花园,还是学校操场,都是武术健身的乐园。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功能吸引着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传承人、研习者、锻炼者和爱好者,可以说绝大多数中国人在骨子里都有武术意识。中国武术是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结晶,传统的中国武术对中国人而言,更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是“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之学,是一种与生命相伴之技,形成了庞大的学武、做人、励志和出世、入世的学武要诀,凝炼成习武者“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信条。以上事例说明武术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而是一种文化传承,面对这样一种文化,怎样更好的承接他弘扬他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学武练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丰富多彩的武术练习形式,具有着多种多样的锻炼功能。从历史角度看,古代武术技术,主要用于战场格杀,体现的是技击功能,昭示着武术具有保家卫国的攻防价值。发展到清朝的咸丰年间,武术文献中出现了“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练武宗旨,这是武术健身功能引起人们关注的例证。随后,出现了“武术是制人育人之术”的概念,这里强调的是武术的教育功能。如果看看宋代露台争跤、打擂夺魁,武术的竞技功能和娱乐功能早就受到了民众的青睐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此,武术的技击功能与民族的兴亡有关,武术的健身功能与民众的健康有关,武术的教育功能与培育后代有关,武术的竞技与娱乐功能与人们的文化需求有关。不同的习武诉求者,都能在这座宝库中拾得瑰宝,都能在这片百花苑中采得奇葩。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对于健身而言,对于终身体育锻炼而言,运动方式的选择,既要有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西方体育运动形式,也应该有提倡和谐精神、内外兼修的中国武术运动形式。真正的习武者应该追求武术的练形、练气、练意过程。其一就是练形,追求健身、健心、健康状态。“身心兼修 ”、 “形神合一”论是祖国医学理论的养生理论之一,人的形体与精神密切相关。“形”是指人体的组织,包括皮肤、血液、肌肉、骨骼、神经等等,“神”是指精神意识活动,也包括了各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形和神二者密切相关,互为依存,即“形神相因”。因此,健身当身心兼修,以求形神兼备。通过武术外功的锻炼,可以活动筋骨,强壮身体,理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武术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的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

人生哲学。在这种全面发展思想的影响下,武术将练形、练气、练意视为练功的三要素,以外练形体、内练精气神为训练对象,要求“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的身体运动来练形养神,达到强健体魄、完善人格的目的。“形神统一”“内外兼修”,一直是中华武术的宗旨。武术训练中,习武者必经理论学习、活动身体、拔筋压腿、劈叉踢腿、体能操练、拳械训练、对抗对练过程,这是武术训练的初级阶段,也是练协调的必由之路,即便是练架式也要练出美感,练出武术的精气神,进而由初学乍练、马马虎虎、花拳绣腿、渐入佳境、小有所成、崭露头角、行中高手、登堂入室、炉火纯青、独辟蹊径训练步骤进至武术练和谐阶段,达到健身、健心、健康。其二就是练气,追求益寿、益智、益德境界。历经数千年社会发展的中国武术运动合乎哲理(阴阳变化)、溶于医理(祛病延年)、适应生理(开发体能)、体现技理(功法独特)。练武的过程,是一个人精神、气力、神韵彰显的过程。实践证明,学练武术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塑造人的性情、增强人的体质,起到益寿、益智、益德的作用,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的载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武术训练中,习武者讲求功德,追求恬淡,因而能使心神健康。加之练武能使身体气血周流,强化脏腑,内气充盈,精力充沛,故而身强力壮。长久练习自然会使身体各局部得到改善而使中枢神经、大脑细胞得到开发、强化、修补,从而提高大脑的思维、记忆、反应、判断能力以及处理事物的敏捷力,达到耳聪目明,增慧开智。武学具有明显的益智价值。古往今来,高层次的习武者绝对是文武双全的人物。真功凭苦练,奥

习武跺脚第五篇
《习武自助手册》

推荐]习武自助手册之:站桩 ― 带领初学者一步步进入武林之门 一骑绝尘 原创 自助手册之:站桩

习武自助手册――带领初学者一步步进入武林之门

自助手册之:站桩

“入门先站三年桩”,有黄花鱼那年就有这就话了。但很多初学者不知道站桩的目的是什么?通过站桩可以求得什么东西。虽然日日苦站不辍,但功夫却没有长进,就如拉磨之驴,日日前进,最终却是原地打转。

知道站桩的目的是什么,就好像漆黑的海上亮起了灯塔,明确了前进方向,不管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激流暗涌,只要不断前进最终总会到达目的地。

只要有明师的指点,告诉你站桩的目地,那么你根本不用三年就可以练出来。不知道这个目标,怎么站也不会出功夫。

站桩训练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效果,记得我在前面说过,有真功夫的老师不给你摆玄乎的龙门阵,都给你讲实实在在可操作的东西。因为如果把站桩后达到的最终目标直接告诉初学者,那个东西实在是太高了,太厉害的,恐怕很多人都会吓跑了,因为那个东西没法练啊。所以会教人的师傅,都是给你一步步的讲,你先练什么,练成了之后,再练什么。所谓“万丈高台始于累土”,等你把基础的东西一点点都练到身上以后,老师再在你量变转为质变的关键时刻来一个当头棒喝,你的功夫就成了。[cchere.com 西西河 一骑绝尘]

站桩训练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求松,第二个阶段是求静,第三个阶段是求空。其中第一个阶段还可以继续细分。第一步体会肩颈肌肉松、第二阶段体会腰背松、第三阶段体会丹田(腹部肌肉)松,第四阶段体会胯松。

有了这个目标,你就可以一步步按图索骥,练下去了。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我知道要求松了,但是我怎么松不下来呢?如何才能松下来呢?这里我结合我当初练功的体会给大家讲讲如何放松。

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真是玄妙,中国武术中传统哲学的对立统一思想贯彻始终,阴阳、松紧、正奇、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阴阳之间相生相克,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以后看古拳谱中的这些名词就好理解了。正因为松和紧是对立统一的,所以松可以从紧中去求,紧中可以生出松,紧中松为真松,松中紧为真紧,只有真松真紧才能用于实战格斗。因为阴阳互为所倚(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先觉条件),孤阴不常,孤阳不长,所以武术中没有完全的松和紧,完全的松为懈,完全的紧为僵。松中有紧,紧中有松,阴阳变化,奥妙无穷。听着是不是很玄啊,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要你站桩练成了,松紧变化不过是其中的小儿科而已。[cchere.com 西西河 一骑绝尘]

当初我老师教我的时候只是让我按桩架站好,意念中模模糊糊的想着,把自己平时常用的肌肉放松就行了。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平时常用的肌肉是哪几块,老师就说,一会你哪里累了就想着放松哪里就行了。

平常人没有练过武术,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上哪里松了,哪里紧了,属于阴阳未分的混沌之体,刚站桩的时候可以把站桩理解为通过保持自己身体的静态结构来慢慢体会自己身体里的松紧的过程。薛颠说“桩功以慢练入道”,真是大道至简至易,言简意赅。没练过武术的人身上肌肉是紧的,肩膀是端着的,只不过多少年的生活习惯使自己根本就注意不到这些了。

但站桩的时候,为了保持架子,就会用肌肉力去对抗地球的引力,那些肌肉就是你平时常用的肌肉,地球引力会用肌肉的酸痛来提醒你身体的这些部位是紧的。放松这部分肌肉,这就是站桩的第一步。

在这里我给正在站桩的朋友推荐,一定要看看“卢氏结构”。在结构里对站桩给出了不少好的指导。多说两句,卢氏结构绝对是好东西,卢氏结构以宋氏形意为基础,是卢宗仁先生和天津一批武林高手心血的结晶。在结构中第一次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传统武术进行科学阐述,破除了武术中很多玄而又玄的迷信神话,将武术功法系统化,理论化。卢氏结构绝对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cchere.com 西西河 一骑绝尘]

卢氏结构中就有用自己身体感受地球引力的论述,感觉到哪个地方肌肉酸痛了,就说明那里僵了,需要进行放松。也许有人会问,肌肉放松了,没有力去支持,那人不就倒了吗?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猴子、猩猩这些灵长类动物。他们的肩是溜的,胸是平的,没有人类那样发达成块的胸、肩、臂肌。猴子的身体异常灵活,拥有发达的背肌,脊椎骨和肩胛骨的活动量很大,蹲在地上缩成一团的猴子,腾空跃起之时身形能够暴涨一倍,猴子的前臂能伸出很远。脊椎骨就行一根突然挺直的弹簧,将身体射出去。 人和灵长类动物是近亲,人类祖先未直立行走之前也一定拥有类似的能力,只不过由于人类直立行走后,原本经常使用的背肌、腹肌不再常用,而肩、臂、胸肌由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如果把灵长类动物的身体运动模式称为先天用力模式,人类的身体运动模式可以称为后天用力模式。先天用力模式用于在自然界生存,后天用力模式用于在社会中生活;先天用力模式用于动物间捕猎或逃生,后天用力模式用于人与人之间工作;先天用力模式力量灵活多变,后天用力模式力量呆滞单一;先天用力模式整体协调发力,后天用力模式单一局部用力。[cchere.com 西西河 一骑绝尘] 站桩时把常用的肌肉放松了不用力,这就迫使那些平时不常用的肌肉受力(在健美训练中,把这些肌肉称为惰性肌肉),通过地球引力的作用,第一步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平时不常用的肌肉的存在,第二步让这些平时不用的肌肉能够动起来,第三步让这些平时我们不用的肌肉变得和我们的臂肌一样灵活好用。所以站桩后肌肉放松却依然能够屹立不到的原因就是让那些平时不用的肌肉发动起来,维持身体的平衡。站桩的功夫越深,放松的越彻底,不常用肌肉所受到的刺激就越大,这些肌肉就越能发挥作用,最终替代常用肌肉的功能。以前武术中有个术语叫“换劲”,说得多神秘,其实只要明白了站桩的道理,就知道其实换劲就是身体肌肉用力模式的改变,让身上平时不常用的肌肉去负担以前常用肌肉的功能。只要把用力模式改变的道理明白了,那么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主动用自己的惰性肌肉去干各种工作,这就是前辈说的行走坐卧均可练拳,把拳化进生活里了。传说“煤子马”马贵(八卦门的高手,在李仲轩先生写的论点穴的文章中提到过他,但没有写出他的名字)他练功就是摇煤球。别人都是端着肩膀,举着笸箩,用肩膀摇煤球。马老则是沉肩坠肘,拎着笸箩,将其靠在腰上,鼓荡丹田来摇煤球,别人干活累个臭死,马老却越干活越精神,功夫还长了。[cchere.com 西西河 一骑绝尘]

快半夜了,今天先写到这,后面我再写如何应付站桩最为痛苦的筋骨关,如何克服站桩中出现的肌肉酸痛,大汗淋漓。Ok,睡觉。

习武自助手册之 ― 带领初学者一步步进入武林之门 一骑绝尘 原创

自助习武手册之――筋骨关

站桩训练其实是很苦的,至少有两关要过,第一是筋骨关,肌肉酸痛,大汗淋漓,两股颤颤,肩臂酸痛;第二是心理关,心猿难伏,意马难收,人心思动,心浮气躁。

初学站桩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筋骨关,因为很多人还没有练到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已经累的无法坚持了。

如何过筋骨关?此关虽然难过,但并非不能过,不可过,又不是葵花宝典的入手第一式,只要方法正确,有明师的指点,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筋骨关第一处为肩颈拙力,由于普通人的用力习惯都是端着肩膀让肩颈肌肉用力,所以松肩颈为站桩入手第一步。记得我刚开始站桩的时候,最累的不是腿而是肩和脖子,腿累了会发抖,但我还可以坚持,毕竟腿的力气要大,而肩膀累了却酸痛难当,忍不下去了。此关如何过?无他,放松。将这些酸痛的肌肉放松,让肩胛后背的肌肉发挥作用,去支撑肩膀的重量。肩胛的力量上来了,肩膀的力量就可以放松了,这样肩膀就不累了。在“卢氏结构”中,这一步叫做落肩回胛,所谓落肩指的是肩膀放松,将原来端着的肩膀放下来,肩膀放下来了,就形成了所谓的“熊膀”,你看那大狗熊人立起来的时候,那个肩膀是什么样子的,那就是我们追求的状态。我们如何检查松肩的效果呢?那就是看自己锁骨的位置,普通人的两根锁骨,位置大概相当于10点10分时分钟和时针所指的位置,锁骨斜向上耸的。锁骨上耸,则肩耸,肩耸则气浮,气浮则身体紧张。只有放松,肩才能落得下来,两根锁骨的位置由10点10分向9点15分转变,“卢氏机构”中将其称为平锁,平锁要领很关键,不能平锁则肩和胸无法放松。所谓“回胛”,就是肩胛骨紧贴后背,后背肩胛处没有起伏,两片肩胛骨的距离拉开,整个后背肌肉外展,普通人的肩胛骨是向外支出来的,站桩的时候要把指出来的肩胛骨收回去,整个后背成为一个平面,这样后背的力量才能向上传递,肩才能松得下来。[cchere.net 西西河 一骑绝尘]

说到狗熊,前天看了萨苏大人的文章,讲到停车场里的狗熊,“那狗熊就是一钻一拱,整个庞大的身子就‘滑’进了车里”,“野生动物的肌肉柔韧个个不亚于最好的武术运动员,他们动物园野生园区护栏被车撞了一下,弄出个三四十公分的缝隙,楞有一头羚羊从那儿钻了出去,这些野生动物只要有头能够过去的缝隙,就能跑”。读到这一段在下深以为然,实际上萨大人已经写出来站桩追求的是什幺。站桩第一步求松,怎样才算松到家了呢?就是松得身上的肌肉和野生动物的肌肉差不多就行了,如果大家还没有直观印象的话(也是,我想大家肯定很多人没有亲眼见过野生动物,大多都在动物园或《动物世界》里看过),你就参考猫身上的肌肉就行了。你摸猫身上的肉,非常松弛,可是猫的力气是很大的,猫爪一拍,老鼠被拍上就跑不了,向上一窜,一米多高的墙就上去了。没事时多逗逗猫,看看它的动作,你对武术的认识会不知不觉的提高。

[cchere.net 西西河 一骑绝尘]

比如说,站桩求松的同时还要求一个整,什么是整?很多人认为“砸之不落,推之不倒„„”是整,当然这也不是错的,这种整是站桩中出功夫的表现,但“整”不仅仅是这些,这样的整是不能上场去格斗的,真正的整应该是把浑身上下练的整体协调,手上有触动,脚下就有感觉,腰胯就有动作,你看那猫的动作,无论何时都是身子整体协调的运动,一处动则浑身无处不动,甚至连它伸懒腰,蹭痒痒都是如此。李仲轩老先生说,“练形意拳的是属蛇的,浑身上下就一块肉”,指的就是把身子练得整了以后,原来身上各自动作的肌肉变成统一协调的运动,就好象身上只有一块肉一样。

站桩日久,功夫加深,身体的形态自然就要发生变化,逐步将原来在站桩时才会摆出来的肩膀和肩胛的姿势变成日常生活中的常态。比如你的锁骨不再象以前那样耸着了,你后背的肩胛骨之间的距离展开了。这些都是能看出来的,记得原来听练舞蹈的说过一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导演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武术也是如此,练功夫和不练功夫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我们的一位师兄,他的功夫很棒,方圆几十里地的人都知道他能打,所以很多十几岁的半大小子都来找我们师兄学拳,他们来学拳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打架时不吃亏,想学几个好用的招式,上手就能用。可是有招式没功力那是没有威力的,纯粹是挨打的拳。师兄也不保守,为了让他们提高功力就教他们站桩,可是那帮小子哪是练功的料啊。一个个全都呲牙咧嘴,站了几次就不站了,为了搪塞师兄,每次问起练功的进度时,他们都说在家站桩了,可是两三个月过去了,师兄一看他们的身子,一点变化都没有,知道他们全都偷懒,一生气把他们全给轰跑了。[cchere.net 西西河 一骑绝尘]

说到这里就要讲过筋骨关的方法了,站桩不是死站着不动,而是要体会身体内部的运动,站得肩膀酸痛,这是假疲劳阶段,一定要挺过去,但硬挺着也不行,容易发僵,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当你站桩站得肩膀酸痛的时候,可以活动肩膀,这个活动范围很小,就几毫米,有个意思就行,别人根本看不出来你在动,活动方向不限,向上向下向前向后随你便,在活动中找你觉得最舒服的活动方向,动起来以后,酸痛就能缓解了,动的时间长了就能体会到体内筋的位置。所以过筋骨关的方法一是:微小运动。

想想我当初刚站桩的时候,也是肩颈处酸痛难当,后来加强意念放松这里,这里松下来以后,锁骨下降,肩胛骨下落,向两边展开,此时就体会到后背“头顶抻拔,尾锥下降,左右展开的十字劲”。现在你看我说的头头是道,但那个时候,我纯粹是傻站,不想其他,我觉得我那时候长功夫是最快的,而且练武讲究“意到气到”,也就是你关注哪里哪里的功夫就长得越快。比如你刚开始关注肩膀,意念中想着肩膀放松,那么你肩膀放松的速度,就会比身体其他的部位快。那时我站桩站得肩膀酸痛,两股颤颤,为了过这一关,我就想着“松肩、松肩”,重点关注肩部,很快肩就松下来了,当然这个意识不能太重,想的模模糊糊,有点就行了,否意念太重会伤身的。肩松下来以后,感觉后背的力量传上去了,就可以在站桩中体会后背的感觉的,将后背松下来。所以过筋骨关的方法二是:意念配合。[cchere.net 西西河 一骑绝尘]

回想当时站桩,确实是累、苦,但我自己并不觉得苦,为什么呢?因为我感觉这个苦有价值,感觉身体有好的反映,所以练起来有乐趣。站桩要站出生气,站出乐趣,有了这个感觉才算是上道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人练拳了,而是拳练人。如果没有这个生气,那就不是站桩而是立了根电线杆子。

以上讲的这些,都是侧重于筋骨的东西,在站桩中还有神意方面的要领需要配合,但这个东西不好讲,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筋骨方面大家都差不多,但精神意识方面的东西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脾气秉性都有关系,而且站桩的不同阶段对神意有不同的要求,必须由明白的老师根据每个弟子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具体的指导。所以这里我就不谈了。

习武跺脚第六篇
《我的习武心得》

习武心得

我自幼爱好武术,在电视上看到那些人飞檐走壁,用内功把人打飞!常常幻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像他们那样成为一代武林高手劫富济贫。经常把自己的零花钱拿去买武术“秘籍”一个人研究!

1991年时,当我遇到吴秀建师傅时。我才真正的明白武术是什么?中国武术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搏斗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体育项目。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武术主要包括套路和散手两种运动形式:武术套路,由风格各异的技术动作组成,具有攻防内涵、蕴含哲理,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武术套路形式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拳术主要包括长拳、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地躺拳等。器械有刀、剑、棍、枪、双刀、双剑、九节鞭、三节棍等。对练项目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以及徒手对器械的三种类型。集体项目是多人进行拳术、器械演练的形式。这些不同的套路形式,不仅体现了武术的攻防格斗内涵,同时又具有优雅美观、节奏鲜明的风格特点。武术散手是徒手格斗运动的一种形式。武术又分为竞技武术、传统武术。让我明白了武术不再是小时候那样!我跟着吴师傅练习了南拳、南棍认识到武术不再是打打杀杀!在跟吴师傅学习这那几年让我进入了武术的大门,在那几年我真真正正的认识到了练习武术的枯燥、乏味、血与汗水的交融!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越来越差,想到了放弃。曾经以为,在大师的指导下,不出几个月我就会成为同龄中的佼佼者,但是没有想到路途却是那么的艰难。不过,师傅及时的看到了我的心里变化,多次找我谈心,解开我的各种疑惑。师傅说:“这种心情是正常的,我从前习武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过程,但是这并不意味这你不行或者在退步,而是一种进步,坚持下去,过段时间你就会尝到甜头的„„”,果不其然,不出一个月,我就渐渐感觉自己的功力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身法、协调性等方面都比以前强了许多。我很高兴自己能有这种进步,也暗自在心里感谢师傅的关心。这说明,每个人只要付出了辛苦,都不会白费的。从那以后,我更加相信师傅的指导,相信自己,每天都勤奋、认真的学习,就会有收获!

2010年,来到大学里面我又跟随赵通强师傅练习松溪内江拳。真真正正的接触到了中国武术的精髓。赵师傅常常给我们说内家拳的特点、攻防体系。内家

拳讲的是内劲,外柔内刚,以柔克刚,注重养生和技击并重,甚至养生高于技击,在练功中就可以养生。尤其注重桩功。而外家拳从外表刚猛,动作灵活,以刚克刚,技击重于养生。松溪内家拳宗秘传于民间,据关于内家拳的文献资料《王征南墓志铭》、《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内家拳法》等记载和本门历代师祖相传,内家拳起于宋之武当张三丰再传至明嘉靖时有浙江宁波技击家张松溪为最著,世称为“松溪内家拳宗”,为武当内家嫡传正脉。张松溪,明代鄞县(属浙江宁波)人。师事孙十三老,自言其法承宋代的张三丰。嘉靖年间以内家拳享名于宁波府。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松溪是张三丰的第四个徒弟,武当七侠之四。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由三峰而后,至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松溪为最著。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厄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为尤善。师傅常给我们说内家拳讲究的是:“圆” 一 动作走弧线处处含圈;“连” 一势势衔接、连绵不断;“慢” 一 练功以慢为本、呼吸自然;“内” 一 内练精气神为主;“柔” 一以柔克刚、借力发人、四两拨千斤。重点追求松、稳、静、圆、均、沉、从外到内,由浅入深的原则,着意于炼体、炼气、炼神。内家拳将道教性命炼养之旨融于拳法中,具有贵柔尚意的特点,以心息相依、运行匀缓、意到气到、动静自如、以柔克刚、灵活婉转、莫测端倪为行拳要领。 内家拳本意 内家拳之为言者,求以柔胜刚之谓也。得其精妙,则虽赤手空拳,而无刚不摧。敌虽有大力,无不披靡。遇任何强悍狂妄之人,勿生怖心;心神沉着不乱,乃能举动得当,气定神全,于此即先胜了一着。内家拳于平时,便须时时静观默察;以参证原则,若能融会要诀,通解其义、则寡可胜众,弱能制强。譬如泛舟于海,乘者虽多,惟司舵驾船者一人,已足司全船之定向。 吾之技艺精详,犹司舵者之*纵船只,成竹在胸,一人足当众乘客,此岂多寡数量上之比较。以寡胜众,以弱制强之理,乃存乎此。习艺之时,必宜潜心体会,若凭蛮力,绝不得窍诀。而须心如垂杨,意随流水,四肢轻灵,中节作主。若能如此,则能捕捉好机,刹那发劲,捷如闪电。人之能者,谚称三头六臂,然必须一心作主。若心有所偏,则此手动,则余手皆弛。手多亦成无用,我如神气布满全身,全身灵劲,毫无间隙,人发而不能制我,我发而即能制人,皆赖神氧满注之功。修习武技,当求练历,故对练之事为习武要事。切勿自以为技术末精而气馁。务于对练锻炼技巧,娴熟技巧,领会要诀,与固定养气定心各耍则,如此身体力行,学会破敌工夫,而后百战不殆。 对练时,如心存惧畏,便已输了七分。往往见技术过人者,竟意外大负,是必心中怀惧故也,过后方悔敌技平常,已无及矣。 故对练时,不宜轻敌,但亦不妨放胆引敌。一着未善,即当变化,力求得势,自信力自能油然而生,恐惧便消,藉此努力修练,不厌不倦,练历既多,境界自高。“夏练三伏,冬练九寒”!

通过这两年对内家功的练习,使我身体变得精力充沛、身法轻盈,通过吞吐纳气可以缓解一天的疲劳。内家拳的腹式呼吸,这一呼吸方法的改变,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吸人,扩大肺活量都十分重要。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将继续跟着师傅练习内家拳,并把中华的传统武术精华流传推广,是我们这一代习武之人的责任和义务!

松溪内家拳:陶 传 杰

习武跺脚第七篇
《习武先习德》

习武先习德

一、古代的武德

明代内家拳法,有五不传:

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毒者、骨柔质钝者。 以心随者为首恶,因为对这种人难望其有武德。

明代太祖拳有三不传:

不忠不孝者不传;

不仁不义者不传;

不知珍重者不传。

心意六合拳也规定了四不传的戒条:

一忤逆不孝者不传,

二贪财好色者不传,

三逞能欺人者不传,

四酒色之徒者不传。

二、武德的基本概念

武魂,是指习武之人的动机,纯正的志向、理想、抱负。它是武术运动的动力、宗旨和灵魂

武魂最基本的是三点:

1、服从国家,往重气节。

2、秉公仗义,不畏强暴。

3、遵守公德,做文明公民。

武德:是指习武之人所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要求。

简而言之,就是习武的道德

武术以德为本

“武以德立”,“武以德先”

如少林寺拳谱中就有《论武德》的专门内容,提出了“习武者尚德不尚力”“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教之武”的门规,长期以来把修习武德作为学习少林功夫的入门功夫,把武德作为挑选、培养和衡量一个练功者功夫深浅的基本条件。少林寺传授武艺时的“十不传”、习练武艺时的“十禁”、“十戒”至今仍在使用。

三、现代社会中的武德

现代武德规范

武 德 守 则 (草案)

一、 热爱人民 精忠报国;二、 弘扬武术 以德为先;

三、 崇尚科学 求实创新;四、 强身健体 文武兼备;

五、 遵纪守法 伸张正义;六、 维护公德 尊师爱生;

七、 爱岗敬业 勤学苦练;八、 团结友爱 谦虚谨慎;

九、 诚实守信 知行统一;十、 仪表端庄 礼貌待人。

习 武 十 戒 (草案)

一、 不准有辱国格人格,危害社会治安

二、不准拉帮结派,搞宗派门户争斗

三、 不准宣传伪科学,搞封建迷信活动

四、 不准搞非法敛财,牟取暴利

五、 不准淫乱赌博,参与毒品

六、 不准打架斗殴,恃强凌弱

七、 不准拨弄事非,破坏团结

八、 不准营私舞弊,唯利是图

九、 不准酗酒滋事,制造事端

十、 不准骄傲自大,出言不逊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教师学习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
  • 护士三抓三促个人心得体会【3篇】
  • 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心得体会范文...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十三...
  • 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心得体会范文...
  • 党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11篇
  • 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学习心...
  • 农技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