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丰碑的体会20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18    阅读:

《丰碑》
丰碑的体会20字 第一篇

《丰碑》说课稿

朱孝斌

一、说教材

《丰碑》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本文的选编意图:一是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说教法、说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根据学学生实际情况,我将采取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练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同人物共鸣、入情入境、抒发崇敬之情,揣摩写作方法,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我设计了了解丰碑、感知丰碑、走近丰碑、丰满丰碑、树立丰碑等五大块内容。

直接导入课题《丰碑》后我便引导学生对课题咬文嚼字,通过质

疑“碑”字含义,用组词法理解“丰”的含义,初步了解课题含义是:记载着丰功伟绩的石碑,然后顺势抛出问题:本文中的丰碑是指什么呢?学生很容易找到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第7自然段。在这个自然段的教学中,我一抓“塑像”,配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其“形”,同时又巧妙地穿插天气描写的句子。再抓“塑像”,感悟其神时,我便以文中矛盾处引导学生思考: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通过边朗读边思考军需处长的内心活动,进一步带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世界,并顺势引导学生分别带着震惊、愧疚和崇敬的感情反复朗读“将军愣住了„„敬了一个军礼。”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积淀,当教师引领学生在军需处长的精神和将军的情感变化中走了个来回时,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对这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充满了崇敬,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重读引导学生关注“晶莹”这个词,先从字面上理解指光亮而透明,再挖掘到深层——军需处长为了革命的胜利而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接着又通过课件出示一组“英雄”形象,进一步丰满人物形象,提升“丰碑”含义。那么最后诵读碑文,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也将是课堂的一个高潮

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舍已为人(无私)、勇于献身(无畏)的不朽精神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我便对学生说:“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坚定了这只队伍的信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碑永远牢记在心中吧!

《小学语文十册第8单元29《丰碑》》
丰碑的体会20字 第二篇

课 题: 29 丰

课 型:精读

授课时间:6、14

教学目标: 碑

知识目标:学会5个生字,认读1个字。

能力目标:1.理解描写军长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对军需处长表现的认识,写自己的感受。

情感目标: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军长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意思。

查阅资料: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数:2课时。

板书设计: 29 丰碑

舍己为人 军需处长

严峻考验 沉重坚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5’)

师: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教师板书课题)

师板书:29 丰碑

提示:注意“碑”字右半部分的写法。

师:丰碑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结合预习中查字典的解释说一说。(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业绩、精神等。)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8’)

三、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27’)

1.指名读课后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出示课件)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艰难(艰苦) 率领(带领)

【丰碑的体会20字】

覆盖(遮盖) 装备(配备)

开辟(开拓) 思索(思考) 抖动(颤动)

严峻(严肃)

反义词:

严寒(酷暑) 镇定(惊慌) 湿润(干燥)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学生自由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先各自读课文,读完后,左右两人一组,互相听取意见,商量如何分段及概括段意。讨论出结果后,举手发言。

5.明确课文结构,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3~13自然段):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第四段(14自然段):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6.学生按分好的段读熟课文。

自由组合4人小组,每人读一段,一个同学读时,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的好与差的地方,提高对方的熟练程度。同时,了解、感受文章四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详略之分,进一步体会军需处长的感人之处。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入新课。(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丰碑”正是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他是因为没有棉衣而被冻死的。可军需处长自己就是负责发棉衣的工作的啊。大家又为何称他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二、学习第一段。(10’)

现在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一段。请一位同学来读。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告诉我们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学生大致说出类似“冰天雪地”、“艰难”的词即可。

(板书:冰天雪地)

请同学们轻声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冰天雪地”的词句,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个大冰坨。“冰坨”的意思是成堆的冰

分析这一段的天气描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请大家朗读这一段,重点分析的词要大声读或重读。

学生自由练习读一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时的恶劣环境,理解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分发给战士,关心、爱护战士的心情。为下一步体会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打下基础。

三、学习第二段。(12’)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这句话,说明将军关心爱护士兵,与士兵同甘共苦。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哪些困难?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可以讨论。

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解将军把马让给重伤员是说明将军关心爱护士兵,这种讲解可以渗透军需处长也是关心爱护士兵,把自己的棉衣让给士兵自己才被冻死,这一点对分析为何称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有帮助。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接着连用四个“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吃不上饭。冰雪封山,没有烧饭的柴火,没法做饭。带的粮食路上吃完了,又不可能找到野菜和野果。

第二种“可能”是睡雪窝。茫茫风雪路,脚下一走一滑,一天不可能走出雪山,过夜是自然而然的事。战士们又累又饿,一停下来,马上就会睡着。连棉衣都很缺乏的情况下,上哪儿去弄棉被呢?只好睡在雪窝里。【丰碑的体会20字】

第三种“可能”是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以稍加计算:每天走10小时,每天走100里,每分钟得走80

第四种“可能”是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红军在长征路上,一直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还有飞机轰炸,敌人的追兵随时都可能到来。

还可能有的战士不小心滑倒摔伤,还可能有的战士不小心滑倒掉进山涧,还有可能遇到雪崩。)

是的。这支队伍在未来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可能存在。无论哪一种可能存在。无论哪一种可能都足以摧毁我们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更何况是几种“可能”一齐出现呢!在这种情况下,将军不得不考虑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正在将军凝神思索时,发生了一件事。

四学习第三段。

前面队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一名同学读3~6自然段后回答。

(有人冻死了,队伍放慢了前进的速度。)

将军看到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马上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因为在冰天雪地里,战士们又累又饿,如果忽然停下来,很容易被冻死。【丰碑的体会20字】

此处要给学生介绍清楚,否则,学生不明白军长为什么要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冻僵的军需处长什么样?请大家画出他的动作、神态、穿着(用不同符号),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可以小组讨论。【丰碑的体会20字】

(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这“倚靠”、“坐”说明老战士

学生在分析时,只要抓住几个重点词说说自己的理解就行了,不够周到和不够深刻的地方,老师可以及时提醒或指导。

这段中有3层意思:动作、神态、穿着,可让学生看插图理解,朗读背诵。

将军看到这里,“脸色”“严峻”,嘴角的肌肉“抽动”,此时他的心情是沉重的,同时也是气愤的。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第8~11自然段,体会军长的感情。

(板书:军需处长)

军长的话声音要大,他的话要重读,体现他发怒的样子和急切的心情;小声说话的人的语句声音要轻、速度稍慢。

当军长知道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时,有什么表现呢?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通过重读句、重点词体会。

军长楞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这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军长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请同学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丰碑的体会20字】

(当军长知道了这人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这句话描写的是军长的神态。说明军长一下子感到很意外,原来这位没有穿上棉衣而被冰雪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原来这位军需处长将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而自己却只穿着一身破旧单薄的衣服在冰天雪地里行军。

“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说明军长面对这样一位克尽职守、舍己为人的冻僵的军需处长,心情很不平静,不愿意离开。

“眼睛湿润了”,说明军长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同时,也为军需处长的牺牲而十分伤心。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表明他尽力地压制住内心的悲伤和激动。

“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是对将军动作的描写。“缓缓地”,表明将军内心很沉痛,动作很庄重。“敬了一个军礼”,表明将军对这位军需处长充满了深深的敬意。而“跟云中山化为一体”这句话,既写出将军对军需处长那如山般伟岸的精神。)

学生能够理解“愣住了”和“敬军礼”更好,如不能理解,老师应适当地点拨,能让学生体会到将军的感情,将军对军需处长的感情代表了活着的广大战士对军需处长的感情,也正是我们对老一辈革命家应有的感情。这句话应让学生多读,有语气有感情地读,先体会军长对军需处长的感情,再读出自己的感情。只有学生自己动了情,这篇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文章的作用才会发挥得好,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边分析一边朗读,在读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背诵。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从样子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光亮透明,坐着的样子的确像一座晶莹的碑。深一层意思是,军需处长那克己奉公、舍己为人、毫不利己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五、学习第四段。(5’)

读最后一段,说说你的感受。

六、练笔:(10’)

如果为军需处长立一个碑,你想在碑上写什么呢?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师:能指导学生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学生:能够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不足:理解“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意思有困难。

《16 心中的丰碑》
丰碑的体会20字 第三篇

周旺镇中心学校课时计划专用稿纸电子版

周旺镇中心学校课时计划专用稿纸电子版

《《丰碑》读后感》
丰碑的体会20字 第四篇

<丰碑>一课写一位军需处长将御寒军衣发给战士们,自己却冻死在茫茫雪原上的故事,体现了他廉洁奉公、关怀战士、舍己为人的精神。读后我深深感动了。

老军需处长在缺吃少穿的长征路上,毫不犹豫地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御寒军衣发给了战士,自己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大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而高大的丰碑。军需处长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令人佩服。《丰碑》读后感。他身为军需处长,本应该,也可以多拿几件御寒衣物,而这位军需处长,非但没有多拿一件衣物,还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衣物发了下去,甘愿自己冻死,也要让战士们穿着棉衣行军。他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太可贵了。因为我们今天的当官的,就有不少人因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贪污国家钱物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所以我觉得,我们小学生要读<丰碑>,当我读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右手的手指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神情自若。?时,我激动得都要流泪了。《丰碑》读后感。我体会到,老军需处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士,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我将把这种精神化为力量,让这种力量激励我去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激励我,还有我们大家,从自身做起,从小做起,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长大了做军需处长那样廉洁奉公,舍己为人的官,绝不能做贪官赃官,只想着把国家的东西往自己家里拿。

军需处长是我的丰碑,是我的榜样,是我将的来;我就要做军需处长这样的人。


<丰碑>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学习了<丰碑>篇文章,读完之后,我被书里面主人公??军需处长感动了。因为他那舍已为人的精神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老战士被冻死的经过。他坐在一棵树干上一动也不动,并且还穿着一件破旧的单衣服。将军看到这一切,大声吼到:?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没有人回答他。过了一会儿,有人小声说到:?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与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读到这里,我被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已、专门为人的精神所折服。他是一名军需处长,他有权让别人吃饱喝足,更有权让自己吃饱穿暖,那他为什么又被活活的冻死了呢?他是为了让别人吃饱穿暖,把自己的棉衣发给别人了。他有着一种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还要重要的品质,难道他这种品质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让我学习军需处长那种崇高的品质吧!


<丰碑>读后感(三)

在这学期中,大家学过了很多课文,也有很多感受,可是最令我感动的是<丰碑>这篇课文。

<丰碑>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攀登雪山时,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别的战士,而他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我读完这篇文章,被主人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这个可以掌管红军棉衣的处长,却因把衣服让给别人而活活地冻死,他是傻瓜吗?,不!他是真正的英雄。红军战士就是凭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和舍已为人的高尚品质,才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现在的社会里,也是有很多像军需处长那样的人,还记得在2003年非典流行的时候,那些不顾个人安危挽救病人生命的白衣天使们,在汶川大地震中为救助被压在瓦砾下的同胞,而不幸牺牲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不正是新时代的一座座丰碑吗?在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还记得在学校,一们五年级同学患了白血病,全校师生每人都捐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是这爱心使那们同学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还有那些在大山里支教的大学生老师们,他们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这边远山区的孩子带去了精神食粮,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点亮祖国的未来。

在我们的社会中,正需要许许多多军需处长那样的人,如果大家都能像军需处长那样舍已为人,那我们的社会该是多么美好啊!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心理健康体会

最新成考报名

  • 教师学习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
  • 护士三抓三促个人心得体会【3篇】
  • 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心得体会范文...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十三...
  • 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心得体会范文...
  • 党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11篇
  • 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学习心...
  • 农技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