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所用手法和表达的感情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23    阅读: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授课要点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所用手法和表达的感情(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授课要点

一、方法要点

1、标题切入

2、意象切入

3、写景的角度切入

二、赏析要点

1、试简析首联“吐”和“对”的妙处。

【参考】“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隆重的场面,烘托出友情的深厚,离情的缠绵。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2、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由谢朓《离夜》诗的“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二句化出,相比之下,陈诗该联在意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何表达效果?

【参考】该联即景传情,承首联而引出离别的主题,但比谢诗更显得出语自然和意境深远.优美的意象自然地流露感情,确切地表达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突出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旅途艰险的担忧。比较而言,谢诗比较直露简洁,陈诗则显得婉转而细腻。

3、选择一个角度赏析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参考】这一联“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没在破晓的曙光之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朋友间难分难舍的心绪。

4、简要分析尾联的的表达效果。

【参考】运用白描手法,“悠悠”二字勾勒出了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表现了对前途的隐忧。该联用一个设问句,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5、阅读全诗,思考: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参考】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所用手法和表达的感情(二)

青州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所用手法和表达的感情(三)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陈子昂生平

2、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

3、体会本文炼字艺术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转换表达离情别意的

2、体会炼字艺术

3、理解诗歌表现内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所用手法和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诵法、感悟法、点拨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描写离别的诗句: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记天涯路。

5、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修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译文:白色的蜡烛轻轻的吐着青烟,守着金杯,面对华丽的筵席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译文:在鉴别的厅堂里回忆着与朋友的情意,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译文: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译文: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所用手法和表达的感情】

四、研读诗歌

(一)自由朗读,找出主旨句

明确: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二)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明确:银烛、明月、晓天

2、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别”?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所用手法和表达的感情】

明确:离堂、别路、金樽【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所用手法和表达的感情】

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

明确:夜晚-----拂晓

4、全诗在空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所用手法和表达的感情】

明确:室内----室外

五、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思考:全诗通过什么样的事情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有一场筵席来表达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六、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1)理解诗歌内容

首联写将尽的别筵——青烟独飘,金樽空对。抒发寂寞难耐之情。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空绮筵。”,用一“对”字,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怀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写离堂送别——山高路远,别期漫漫。写的是心潮起伏的动景。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颈联写分别的时间——时光无情,长夜将尽。写分别时的惆怅凄切。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尾联写离别道上的哀思——别道悠悠,思恋绵绵。抒发相见时难别亦难之愁思。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2)体味写作特色: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七、准备背诵—检查背诵—默写全诗。

板书设计: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阅读答案_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翻译赏析_作者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所用手法和表达的感情(四)

<春夜别友人>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诗文如下: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阅读答案_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翻译赏析_作者陈子昂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前言]
<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注释]
⑴银烛:明亮的蜡烛。
⑵绮筵:华丽的酒席。
⑶离堂:饯别的处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阅读答案_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翻译赏析_作者陈子昂。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⑷“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长河:指银河。
⑸悠悠:遥远。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翻译]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赏析]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这组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前首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首联采用对偶句形式,“青”与“绮”相对,都为绿色的意思。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琴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写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尾联两句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问句作结,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作者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这个结尾,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沉郁厚重之美。
第一首诗虽写眼前景,心中情,却有所继承和借鉴。有人指出,此诗“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离夜>即谢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教师学习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
  • 护士三抓三促个人心得体会【3篇】
  • 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心得体会范文...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十三...
  • 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心得体会范文...
  • 党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11篇
  • 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学习心...
  • 农技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