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亲子共成长心得体会三篇精选

编辑:hongyap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28    阅读:

   亲子共成长心得体会三篇

  说实话,“亲子共成长”比较适合我的观点和想法。因为在有意无意间,从教育指导孩子到欣赏孩子以及向孩子学习,我和孩子总是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快乐!下面是www.chinazhaokao.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亲子共成长心得体会三篇,供大家参考!

  亲子共成长心得体会一

  今年5月份我和脱老师参加了“潍坊市亲子共成长培训大会”,潍坊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高级讲师王静副校长就“亲子共成长”家庭教育为各校教师和数百名家长讲授了生动、精彩的一课。身为班主任的我受益匪浅。

  在报告会中王老师例举生动的例子,为我们讲授了从哪些方面注意如何教育孩子。很多老师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这是因为没有科学的家庭教育的配合,中小学教育已经很难的顺利进行。但家长也在很委屈的说:为了孩子的学习,已经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爱好。是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投入,许多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老师的工作,成了“助教”。可相当一部分家长又会发现,他们管得越多,孩子的自觉性也越差,管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出现“给家长学习”的现象,同时很多孩子还会出现:责任感不强,意志力不强,任性,自私,与家长产生隔阂等,诸多问题。

  家庭教育是终身性的,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绝对不小于学校教育。但许多家长却把自己当成是孩子功课的辅导员,监督员。当然,家长参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师的作用,这也不是不可以,有时也有好处。但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特殊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家庭,孩子根本无法立足于社会;家庭教育的功能发挥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质量。

  教师要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家教态度和方法。管制是很多家长喜欢用的方法之一,他们的思维定势是对孩子的缺点特别敏感。用种树来比喻,不能只顾剪枝,除虫儿不注意浇水施肥,提供营养。孩子当然要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但更重要的是发现他们的优点,发扬他们的优点。使之成材。亲子共成长心得体会

  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及补充,不是“哄孩子”,不是惩罚,不是不停的说教,不是“树大自然直”的淡薄,也不是只“抓孩子的功课”。陶行知先生说:“发现你的小孩,了解你的小孩,解放你的小孩,信仰你的小孩,变成一个小孩。”家长只有保持童心童趣,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教育是一件天长日久的事情,要有铁杵磨成针的精神。

  下午做了几个游戏很好。

  一个是:十个人一组,人与人之间用气球分开,不用手气球不能掉地下,如果谁的地球掉地下重新来,看哪一组先到目的地。一共是12组,我们是第一组,经过我们十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小组得了第一名。

  我的体会是:21世纪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他需要团队的合作精神。一个人成功不是成功,团队的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只要团队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家步调一致、团结合作,一定能共同走向成功。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班级这个团队和谐了,我们的班级一定是和谐班级,冠军团队。

  另一个是:每小组的十个人中,有一个躺在桌子上,其他九个人,用自己的食指将躺着的人抬起。游戏开始时我不敢相信,可是他们把人真的抬起来了。

  我突然体会到,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当他心中有了目标,潜力瞬间就会爆发。所以大家齐心协力让自己的潜力瞬间爆发,用食指把人给抬了起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也成就了大家的目标。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一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位教师都爱自己的学生,家长和老师是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并肩作战的战友,让我们的孩子们撑起未来的天空!

  亲子共成长心得体会二

  通过查阅了各方面关于《亲子共成长》的资料,我觉得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是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良好品行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教育。因此,我认为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关键的一步。我通过认真学习《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在孩子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和转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父母必须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良好的沟通。亲子沟通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父母与孩子之间必须互相真实的倾诉。把爱和关心期望自然的传递给对方。在进行了所有的沟通之后,家长和孩子变得能够理解对方,学会了反思,努力的改变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长处。

  二.培养孩子的坚持不懈的习惯。记得前几天我孩子说班里的XXX古诗背的可多了,只要提出一个题目,她就朗朗上口,看到孩子羡慕的眼光,我问他你呢?你曾经不是也背唐诗三百首了吗?怎么现在……,我孩子就是没有坚持下来,这责任也有大人的一部分,小时候我曾经和他一起背,可自己有时工作忙就没有坚持下来,由此看来,孩子有时候做事半途而废的确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三.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言传身教是最重要的。父母要以身作则。就如同一面镜子,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一定要先做到。你若早上早起床,他也会早起床,你若勤劳,他必不懒惰。你若孝敬父母,他必也孝敬你。教育孩子先教会他做人是立足之本,能够终生受益。

  四.要经常鼓励孩子,保证他的自信心。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家长的鼓励和赏识.尊重和理解,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一点一滴的改变和进步,对待错误不必大声呵斥,甚至是动手,造成不必要的后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应即时指出错误,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以自己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于进取的性格,别吝啬表扬,它能使孩子充满信心。

  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家长学习的过程,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世间的许多知识 ,许多事情,我们永远学习不完,我们只需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学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与父母紧紧相连,所以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学以致用,希望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受益。

  亲子共成长心得体会三

  说实话,“亲子共成长”比较适合我的观点和想法。因为在有意无意间,从教育指导孩子到欣赏孩子以及向孩子学习,我和孩子总是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快乐!

  一年级开学前收到孩子的入学通知书,我这当妈的与孩子一样充满了兴奋和希望。亲子共成长心得体会

  虽然我不是专业教师,但我还是比较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尊、自强、自立能力。锻炼她大胆、外向的性格,鼓励她主动与别人搭话,问路、问价格,最后总忘不了对人家说声:“谢谢”。我告诉她有个词叫“礼尚往来”,就是你对别人有礼貌,别人对你也有礼貌。

  我们楼道有个独居的老奶奶,耳朵特聋,但每次孩子见了她都会大声喊:“奶奶好!”老奶奶每次都高兴地点点头夸女儿漂亮有礼貌。我每次去超市选好菜都是让她去称,服务员就喜欢听她那句甜甜的“谢谢阿姨”。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即使不刻意去娇惯,孩子本身就会从大人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这些,所以我对女儿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穿衣、收拾书包和玩具这些事情肯定是你自己的了,但你还要尽量帮大人干活。”我洗完衣服她踩着凳子负责在阳台上一件一件地晒;每次她吃饭到最后时肯定是她涮碗筷;换衣服时都是她自己打开橱子找衣服,而且不能弄乱。

  另外,孩子小时候我就注意引导她参加各种活动,让她勇于表现自己。比如说在商场和广场的文艺演出,只要上去表演一个简单的节目就可能有个小小的礼物。孩子兴趣广泛,体育运动、画画、跳舞都想学,除了报兴趣班的,我在家给她制作了各种器具:比如拴在门框上的秋千既锻炼了她的臂力又锻炼了她的胆量。所以学校的运动会上她都踊跃参加,而且还得了奖状呢!

  有时候放学后我在路边接她,她大声赶我回家并且直到我先回家她才上楼。她的理论是:“咱家这么近,根本不用你们接我。我知道放了学不能乱跑,先回家放下书包跟你们说一声再出去玩。”

  就如专家所讲:放手让孩子去干她喜欢的事。我从来没有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松对她的要求,这样时间长了她也就没有了小公主的优越感。有时候从外面带着伤回家,她还会反过来安慰我:“没事,妈妈,早就不疼了,是我不小心摔的。”即使是她和别的孩子打闹弄伤的,我从来都是这样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应该对那个小朋友说对不起。”所以她从来不回家告人家的状。因为我知道,孩子之间无所谓对错,只要大人注意点,孩子就会从点滴中学到些常识。

  当然,孩子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她特别爱说话,上课下课总有说不完的话,在家里也是这样,我真不知道她哪来的这么多话,为此也影响了她周围的不少同学。我跟老师交流过多次,最后还是李老师的一招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用鼓励代替批评。”

  所以说,孩子的教育不能单纯依靠家长或者学校某一个方面,只有家校双方密切配合才能收到更佳效果。我说过,女儿上了小学,妈妈也可以跟孩子重新学习,因为现在的课本跟我们以前上学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一个人上学,两个人受益,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因而,在这里我要感谢学校,感谢老师:因为这既是孩子的学校和老师,也是家长的学校和老师。我们做家长的会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孩子,也会积极配合孩子支持老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教师学习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
  • 护士三抓三促个人心得体会【3篇】
  • 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心得体会范文...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十三...
  • 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心得体会范文...
  • 党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11篇
  • 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学习心...
  • 农技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