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习篆书的一点体会

编辑:lin13459411179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16    阅读:

  学习篆书的一点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明园文化大讲堂”首期中国书法审美与创作高研班的学习,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聆听了言恭达、华人德、黄惇、李昌集、李刚田、张旭光、穆棣、刘灿铭、李啸等多位全国著名教授、专家讲授的书法史、书法美学、古代书论、书法考鉴、各类书体的临摹与创作等课程。有理论、有示范、有评点、有观摩。教学计划安排的周密、科学,授课教师严谨、负责,使我不仅掌握了书法艺术的基础技法,同时也建立了正确的书法文化理念。根据教学的安排,我就学习篆书谈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十几年前我开始学写篆书,当时是为了学习篆刻的需要,我选择了篆书中有石刻文字之祖之称的《石鼓文》做为范帖进行学习。《石鼓文》为先秦石刻,是大篆和小篆过度时期书体,笔法为典型的平动中锋,起收藏锋,显得圆融浑劲,结构空间匀称,章法上字字独立,整篇“书写”速度匀称、节奏平缓,展现出规整而又朴茂的氛围,大师王福庵,吴昌硕,邓散木等都有临写石鼓文存世。吴昌硕以石鼓笔法入画成为了一代宗师。我认为学习篆书,临摹《石鼓文》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从临摹《石鼓文》中特别是临摹吴昌硕书《石鼓文》中得到快乐并享受《石鼓文》之美,《石鼓文》展示了书法艺术中石刻样式的线条之美。其线条直接体现出毛笔工具使用中的丰富变化,是我们研究师法古人笔法的主要对象,是传世最早的石刻性文字,书写《石鼓文》,首先要把形体写像,然后才能谈到追求神采、趣味之美。孙过庭《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因此,在初学其帖时,应注意细心体会观察其线条变化,力求临像,只有熟练地把握了《石鼓文》帖中字的形质,才能进而求风神。《石鼓文》只有弧线和直线两种,《石鼓文》的点作短直笔,转折也多在方圆之间有弧线意,线条基本无轻重提捺变化,求圆融匀停内含筋骨,其起止处藏锋,圆润中含而不见笔触,行笔欲左先右,欲下先上,用笔苍劲中见畅达,秀润中见骨力。

  我在临写《石鼓文》中,做到第一认真读帖,明白其成文背景,从中体味当时撰文和刻石者的心境,为临写奠定思想基础,同时,读字法、章法,体会其点画形态和字体特点,感受其歌功颂德书体之雄浑厚重。第二反复释帖,《石鼓文》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加之战乱,东挪西移,使原有文字剥落残缺,字迹模糊,难以辨认之字不少,更不能掌握其结构和用笔特点,不仅影响通篇释文,也对临写造成更大困难,我一方面对照昊昌硕临本,尽可能补齐模糊之字,对照《书法字海》补齐笔画不全之字,对照不同版本,弄清读音不一之字;另一方面参照《石鼓文解读》等有关书籍核实文字,力求准确,为临写奠定文字基础。第三坚持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修课,其功夫深浅是学习书法长进的体现,把临帖作为日课。一是临笔法,笔法是临帖的基础,也是临帖的难点,对照原帖,把横、竖、弧等笔法的起、行及收笔反复临写,为临好整个字打下基础;二是临字法,即字的结构,是临帖的核心,用古人的法度来约束我们的写字习气,坚持一丝不苟,养成习惯。三是采取重点临,突破难点,如“三点水”、“木字旁”及特殊字形等。

  我认为学习篆书还要克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克服识篆难的问题,随着篆书这种古文字退出人们的视野,可识性就比其他书体更为困难,我们只有多看、多记、多思才能不断克服识篆难的问题。二是书篆难的问题,篆字大多都是在金石上刻制而成的,无笔墨之情趣,这种饰性极强的书体,很难摆脱“描”、“画”的束缚,真正用毛笔在宣纸上“写”的难度就可想而知,我们可以多看看当代书法大家的作品,多注意笔墨情趣,克服僵硬的毛病。三是用篆难的问题,现代汉字有的无篆,有的与篆书差异很大,有的在不同地方用法各异,如“里”、“云”、“后”等,用篆的准确性难于把握,稍有不慎,就易出现错字硬伤,所以我们要多查、多记、常用。鉴于此,要想学好篆书必须以古为徒,取法乎上,精通一家,博采众长,通晓篆理,持之以恒。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教师学习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
  • 护士三抓三促个人心得体会【3篇】
  • 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心得体会范文...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十三...
  • 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心得体会范文...
  • 党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11篇
  • 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学习心...
  • 农技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