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习建国前老党员心得体会

编辑:zhangyanq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25    阅读:

  党员,即政党的成员,使赞同某党的纲领和政策、遵守党章、自愿加入该党的成员。党员是构成政党的基石和细胞。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习建国前老党员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建国前老党员心得体会

  淡泊名利清心律己

  ---本色教育参观心得体会

  5月12日,我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招贤镇?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进行了?本色精神?现场教育,学习老党员?五心?本色精神,参加活动的全体党员干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红色群落、本色之源和精神传承三个主题展厅,聆听了革命先辈王尽美、吕鸿宾、张相录、王玉璞等感人事迹,观看了本色专题片。一幕幕场景,一幅幅画面,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使全体人员深刻感受到了建国前老党员?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本色精神,感受到了理想信念所绽放的耀眼光芒。

  一、严格自律,心地清静

  清静的心地来自于刻骨铭心的严格自律,来自于已经融入血脉的纯洁党性。

  ?依着老子的身份安排工作,沾老子的光是不光荣的。?当家人让碁山镇三庄村老党员吴正范找上级照顾一下孩子时,他断然拒绝说。吴正范参加过抗日战争、辽沈、平津、淮海、渡江、抗美援朝、对印反击战等战役战斗,转业后成为国家干部,1966年患不典型性麻痹症后主动回乡,上级多次询问有无困难,他总是说没有,要帮他翻新一下房子,他

  也婉言谢绝。直到现在,吴正范仍然住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房子里。采访时,他流着眼泪:?我没有啥可光荣的,多少战友牺牲在战场上,要是他们活着该多好。?

  城阳街道东关三街的老党员董永明,在部队三次负伤。建国后他回到村里务农,担任村干部,他说:?那时候什么待遇也没有,但是对党有信心、有热情。?组织上多次找到他,把他安排到银行、供销社上班,他婉言拒绝。他的老伴杨秀芬是莱芜人,抗战期间入党,当时在华野15院当护士,复员后随董永明到了莒县,因种种原因,组织关系未能在莒县落下,成为?口袋党员?。近几年国家对建国前老党员进行生活补助,有人劝他怎么不向上级找找,他说:?找什么?现在有待遇了就找,那算什么?我们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已是万幸了。?

  二、坚持原则,行为清正

  清正行为是清静心地的外在表现,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老党员们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讲原则、不贪占,行得正、坐得端。

  夏庄镇李家抱虎村老党员李春田在部队时多次立功,建国后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后又担任会计。近三十年的时间,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合理的开支决不下账,想占便宜的决不让占。他常说:?群众的血汗钱,咱要是乱花、浪费,那就等于犯罪!?

  峤山镇庙东头村老党员张锡文,建国后先后担任过县供销社主任、县商业局局长、县物资局局长等职。他一生党性原则极强,从没有利用自己职务之便为亲戚朋友办过一件私事,临终时对子女说:?我这一生不贪图荣华富贵,从没占过国家集体的便宜,我问心无愧。?

  三、淡泊处世,甘于清贫

  清贫既是老党员们的生活状态,也是他们的价值观念。长期无私的奉献和对纯洁党性的坚守,也使相当一部分老党员生活清贫,甚至不如普通群众。但他们甘愿承受生活的清苦,始终自食其力、艰苦奋斗,以达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过着宁静简朴的生活。

  碁山镇天成寨村的刘太源,曾经当选为山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多年担任村支部书记。在他任村支部书记期间,村里曾先后推荐1名大学生、1名技术员、2名社办教师,每次他都是开会研究,推荐别人家的孩子,没为自己的孩子考虑过一次。由于家庭困难,缺乏劳动力,刘太源的儿子早早辍学在家务农,他自己却因为忙于村集体的事情而很少顾得上家里。有一次,妻子病了,家里无钱治疗,儿子看着躺在病床上母亲,对父亲说:?你是咱村的支部书记,就不能先借点村里的钱给俺娘看病??刘太源说:?要是每个党员有困难都向组织伸手,那国家怎么承担的起,有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最后刘太源把自己家里的房梁锯下来卖掉,才

  勉强凑了点费用,将自己的妻子送去了医院。直到2014年7月去世,刘太源还是住在只是经过简单加固而没有房梁的房子里。

  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年代,老党员们在物质不丰裕、生活不如意的时候,仍始终保持一种昂然向上的精气神和乐观从容的心境,他们没有抱怨,把所有经历的苦痛都化为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

  通过本次教育活动,我深深为红色群落的本色精神所打动,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认真传承老党员们的?本色精神?,以老党员为榜样,增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地工作态度,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老党员心得体会

  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在全县开展学习康富民同志先进事迹,大关法院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向全院干警传达学习精神,现就学习老康精神主要体会如下:

  康富明同志是一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当了34年村官,18年的木杆镇党代表,15年的木杆镇人大代表,12次荣获**市委、大关县委、木杆镇党委“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奖励。他一生做过好事无数,先进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过。如今这位“大山之子”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人们心中的老康一辈子忠于党、一辈子坚持学习、一辈子做好人好事的动人事迹和感人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感人肺腑。在他身上闪耀着的情怀,就是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他是创先争优的时代典范。他精神诠释出了“云南精神”和“**精神”内涵,是我们开展“四群”教育活动的标杆,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楷模。

  一是学习老康“一生坚持学习,操守共产党员精神家园”。老康家陈旧的串架瓦房天楼上,是布置极为简陋的“老康书房”。哪里有一张用一块大门板当桌面,一个大缸钵作支撑的书桌和一根长条板凳。只有小学文化的康富明同志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长期在这张“特制书桌”上读书学习,写下20多本,20余万字的“老康笔记”,并将自家堂屋布置成为“老康文化墙”。特别是“老康文化墙”,以独特的学习载体,巩固了农村党员学习阵地,给广大农村党员学习党史和党的方针政策提供了一个好学、好懂、好记的学习平台。虽然他人离我们而去了,但人民依然想念他。从他生前点滴,不难看出,他虽是一名普通党员,但勤奋好学,时刻都展现了他那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是学习老康心中无“小事”。康富明同志自小家境贫寒,在偏远大山里生活过得极为艰辛,由于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从小就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康富明担任“村官”以来,始终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从关乎群众切实利益的小事做起,在行动上向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他的一生,把群众当亲人,主动帮助困难群众,为五保老人挑水、砍柴、修房造屋,直到老人安然离世;义务抚养孤儿近十年,直至其长大后成家立业;为困难户背粮食、犁地,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这样的鲜活实例一桩桩举不胜举。老康同志生前常说:“只要我还活着,作为一名党员,我就要为群众多做点事,尽我的全力去做。”康富明同志还说:“自己做的都是些小事,应该做的”。也许在别人看来没什么,谁都能做到,可贵的是老康的坚持,他一干就是34年,34年来,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它那博大的情怀,滋养着红坪村的土地,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一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深受群众的爱戴。

  三是学习老康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老康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坚持一生为群众做事,并且是外人看来是一件件“小事”,然而正是这一件件小事成就了康富明同志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40多年来,始终不渝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上世纪60年代就坚持学习,坚持记笔记达20余万字,20多本泛黄的笔记本,还有很多零散的记录,从学习毛主席语录到开展创先争优、“四群”教育活动的内容,紧跟形势,学习政策,从不间断。坚持党性原则,严把入党关口。在他心中,能为党的事业奉献是多么光荣和崇高的事。为此,他把发展党员当成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但他发展党员有自己的一套衡量标准——“三看”:一看发展对象是否爱学习,二看思想是否先进,三看是否助人为乐。村里人调侃地说,能被老康看得上不容易。“老康考察你,少一天都不行”。从入党那天起,他就开始履行起一名普通党员的义务,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带领群众开荒、修路、修桥、拉电线,始终为家乡的发展而尽力。在他的影响下,当地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核桃、竹子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增收致富步伐明显加快,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他的这些事迹,无不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探索脱贫致富的党员形象。

  四是学习老康的雷锋精神。1982年9月初的一天,他赶集路过木杆镇老街,看见一个小女孩儿掉到河里,他毫不犹豫甩掉身上的背篓,迅速跳入河中,即使头部撞在石头上,鲜血直流,仍然忍住剧烈的疼痛救起落水的小女孩,立即送往卫生院进行救治,由于他的无私帮助,小女孩的生命得以挽回,事后小女孩的家长牵上家里的牲口,拿上家里的积蓄,特意来对老康表示谢意,老康直接谢绝,还说道:我身为一名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我收,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吗。如今,他的这句话,深深地影响着左邻右舍。从1992年开始,他就义务担起对3公里多银吉公路的养护,不要公家一分报酬。

  老康说:“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下定决心尽我的力量把这条路义务养护好……”。由于怕被别人说他爱出风头等闲话,基本上都是天不亮就赶到公路上修路,人多时先躲起来,等人走后,他又着手修补路面。2008年**大地震发生后,老康在家庭十分困难的背景下,依然带头、默默地率领支部全体党员交纳“特殊党费”500余元。他这些“微小”事迹,体现了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如今,他的许多事迹被广大人民群众铭记,无疑将鼓励许许多多的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有效地加快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他先后多次赢得了多种荣誉称号。2012年4月,还被大关县委、县政府授予“十佳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他不就是当代的活雷锋吗?不正是我们党最忠诚的儿女吗?

  通过学习康富民老党员的先进事迹,让我学会了要把思想精神和工作实际融会贯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康富民同志为榜样,以老康精神为导航,学习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日照莒县建国前老党员“本色精神”系列报道:一心向党 矢志不移

  “是党的人,就要听党的话!”“宁可离婚,也不离党!”“革命一辈子,死也是党的人!”……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铮铮誓言,经过岁月风霜的砥砺打磨,经过几乎是一辈子的执着坚守,如今,从这些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党员口中说出,愈发激昂铿锵,荡气回肠!

  他们虽不富裕,但很满足;他们初衷很朴素,但坚定而执着;他们的入党动机很简单,但是纯粹而久远!

  人民忠仆,国之长城

  在莒县小店镇蟠龙山革命烈士陵园,有一座纪念塔,上面题词曰:为人民忠仆,乃祖国长城。这是为了纪念毁家纾难、捐躯报国的小店镇前山头渊村革命烈士王玉璞。

  王玉璞幼时家境比较富裕,除田产之外,父兄还经营药铺、酒店、油坊、钱庄等,堂号叫“福兴东”,在当地工商界中很有名气。王玉璞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发展党员,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救亡,成立自卫常备队,变卖全部家产为八路军主力部队筹粮、筹款、输送队员,亲送儿子和侄儿投身革命,当时全家共有10名党员,其中2人牺牲、1人失踪,王玉璞同志也于1941年8月在与敌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莒县招贤镇大罗庄村的革命烈士宋寿田,中共山东早期党员之一。他幼年入村塾,常以钱物济助困穷,1925年2月,经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入党后,服从党的安排,配合党的工作,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秘密做了大量革命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宋寿田多次申请,要求到抗战第一线。党组织派他回家乡组织和发展抗日武装,他卖掉了家中部分好地,筹集资金,组织抗日队伍。1937年初冬,宋寿田到济南秘密购买武器返程途中,被敌人逮捕。在狱中,他守口如瓶,拒绝回答敌人的审问。由于受刑太重,生命垂危,经党组织多方营救保外就医。但终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于1938年春逝世,年仅39岁。1987年11月25日,莒县人民政府将宋寿田同志的事迹上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宋寿田为革命烈士。

  像王玉璞、宋寿田这样的烈士数不胜数,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但是他们以生命诠释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念。

  信念坚定,毕生事之

  “是党的人,就要听党的话!”这是龙山镇杨家沟村85岁的建国前老党员卢翠秀经常说的话。她17岁入党,是日照市年龄最大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

  卢翠秀上过敌人的“暗杀团”黑名单,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保护全县十七级以上老干部档案受尽折磨,但她始终不悔,总是在党需要时挺身而出。她经常说:“是党的人,就要听党的话!”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她带领群众治山、治水、修路、致富,一干就是60多个春秋,1990年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光环再多,信念依旧。直至今日,她依然为村里的事奔忙,受到村里党员群众的爱戴拥护。

  他们从入党那一刻起,经历了战火纷飞、饥困交加、文革之乱、改革阵痛,他们依然紧跟党的步伐,用一生证明了对信念的坚守。

  小店镇山疃村老党员薛贞翠,建国前带领村里妇女学习识字、破除封建思想,给八路军做军衣、做鞋、送情报,做了大量支前工作。建国后仍忙于村里事务,顾不上家,丈夫不理解,逼她退党,她斩钉截铁地说:“我就是跟你离婚,也绝对不会退党,我这一生坚决跟党走。”后来,经过她耐心说服教育和其他人的劝解,丈夫理解了她并全力支持她的工作。

  重重考验,矢志不移

  在他们心目中,党是一个无上神圣的字眼,党员是一个无比光荣的身份!无论怎样艰苦的斗争与考验,他们始终站在党的一边,不曾退缩、不曾动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铿锵有力的誓词声中,81岁的建国前老党员刘太花重温了入党誓词,那紧握的右拳和眼角的泪水,见证着她入党66年来革命生涯的历史沧桑,见证着她“革命一辈子,死也是党的人”的坚贞信念。

  1947年7月,16岁的刘太花在碁山镇长宁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她的宣传鼓动下,其父也光荣入党。17岁时,刘太花嫁到碁山镇小河村一个革命家庭。丈夫陈洪民的哥哥已经牺牲在战场上,姐姐在革命工作中因病牺牲。陈洪民才13岁,要上学,也需要人照顾,家庭十分困难。

  公公多次劝刘太花退党无果,干脆闩门不让她回家。刘太花被逼无奈,抄起锄头跟公公大闹一场:“我革命一辈子,死也是党的人!再逼我退党,我跟你儿子离婚!”她的行动震动了公公,从此,他们一家人无条件地支持她的革命工作。

  洛河镇罗米庄一村老党员赵亮昆,两度入党志不移。他1929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莒县第一个党支部——— 浮来山党支部的负责人,他积极带领学生和农民闹革命,利用大刀会、五旗会、三番子等迷信社团组建武装,准备武装夺取政权,后来不幸被捕,在辗转逃脱中失去了与中共的联系。“九一八事变”后,赵亮昆不改抗日救国的初衷,在吉林参加了抗日联军,1933年在海龙县的一次战斗中被俘。营救出狱后回到家乡,面对被日寇践踏的家园,赵亮昆毅然参加了莒县抗敌动员委员会,从事统战工作,先后将两个儿子送入抗日队伍,并于1949年5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两度入党,因为他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国救民,才能建立新中国。晚年,他把老家闲置房屋全部捐献给了村集体。

  信念坚定是根基

  有一种分量,重若千钧;有一种感动,撼人心魄。我们因莒县红色群体对党的无限忠诚的事迹而感动。

  理想信念就是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党员干部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正是因为有了信仰的力量,才会有刘太花的“革命一辈子,死也是党的人”的坚守;正是因为有了理想的支撑,才会有王玉璞的“跟着共产党干革命,这条路咱走定了”的执着……在革命、建设的时期,正是在这种理想信仰的“灯塔”指引,莒县的这些老党员老干部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怕牺牲、勇于奉献、一往无前。

  与莒县这些老党员老干部所处时代相比,当前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思想观念越趋多元化,越需要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充分发挥理想信念的“定盘星”作用,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才能守得住根本,经得住考验,始终站得正、立得牢。

  古人说:“忠诚之心,人之大德。”只要每个党员干部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职责和人民的事业,就一定能够定住心神、站稳脚跟、挺起脊梁,充分展现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记者 林虎)

  学习老党员彭秀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坪地小学四(1)班班主任:刘朝瑞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开展“我最敬佩的时代先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树立学生向时代先锋们学习的志向,天柱县坪地小学四(1)班全体学生,在2012年10月7日下午,举行了以“学习彭秀英同志的先进事迹”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为了让学生了解彭秀英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通过网上的各种材料,使学生知道了彭秀英是河南省淮阳县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党员,她尽管有很多惊人的事迹,除去身份证上的头像,一生却没留下一张完整的生活照片。在退一步生、抢一步死的紧要关头,以67岁高龄奋不顾身冲上去,从疾驰的货车前救下3岁幼童。用舍己救人的壮举,谱写出人生最高亢的音符。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都明白了四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学;二是学什么;三是怎样学;四是学了之后怎样做。此次活动,同学们懂得了要学习彭秀英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党员本色的优秀品质,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永恒的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情操;学习她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崇高境界,做到困难面前不低头,危急关头不退缩,关键时刻冲在前;学习她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挂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学习她任劳任怨、肯于担当的优良品德,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学习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博大情怀,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通过本次活动,要求全体同学要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班上营造出学先进、见行动、做贡献的浓厚氛围。激励班上的同学们振奋精神、创先争优,以饱满的热忱认真学习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 ·合格共产党员心得体会(2015-12-19)
  • ·党员心得体会我和中国共产党 (2016-01-19)
  • ·学习党员心得体会(2016-01-25)
  • ·党员心得体会坚定信念,放飞理想(2016-02-03)
  • ·我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心得体会(2016-02-05)
  • ·党员心得体会(2016-04-06)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教师学习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
  • 护士三抓三促个人心得体会【3篇】
  • 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心得体会范文...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十三...
  • 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心得体会范文...
  • 党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11篇
  • 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学习心...
  • 农技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