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演讲稿 >

敬畏人生命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13    阅读:

篇一:敬畏人生命
敬畏生命演讲稿

敬畏生命

唯有鲜活的生命,才能在浩瀚的宇宙中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唯有健康的生命才能承担起所有的责任、为社会造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生命之舟时常会遇到暴风骤雨和滔天巨浪的摧残,无数的生命面对着一次次生离死别的严峻考验。安全――这个沉重的话题,带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太沉重了!

据有关资料证明,在我国的各种安全事故中,煤矿生产伤亡人数远大于其它行业。煤矿那高耸的井架,猎猎的红旗,如同煤矿工人刚直的性格和坚韧的信念,给了我们无限的憧憬和向往;那暴怒的黑泉、断裂的岩壁狞笑着用肮脏的黑手扼杀无辜矿工兄弟的身躯,制造着痛苦。难道我们为之奋斗的这方圣土的兴衰,必然伴有矿工兄弟肢体的残破、亲人无辜的丧失吗?我不愿意。我想,在座的大家也愿意。让我们认真地思考吧!

愿望与现实是并存的,但却相差万里。愿望可以不用付出就得到,那是海市蜃楼般的虚无飘渺的美。现实的美则是需要努力才能获得,这就需要有拼搏和奉献精神,正所谓“天上不会掉馅饼”。翻开中国煤矿前进的辙印,却总有人在做“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梦,并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一页页翻去,满篇都是带血的文字,隐隐透出妻儿寡母嘤嘤的抽泣。那排列的竖起的鲜红的文字,向一座座人生浮雕,展现的悲壮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不逊于“三大战役”的苍痍,我们看到,那隐于黄泉路中的魂魄,用怎样的哀怨诉说满心的不甘,给我们警示。那是谁用“三违”作颜料,构涂的人间悲剧,我们也许

无从考证,但那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凄惨景象却总也抛之不去,教人心寒。在四十年漫漫征程中,年年有事故,岁岁有哭声,这是多么不和谐的一种音符。但我们同时也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先进技术的应用和矿山人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形势越来越好,事故率越来越少,沿着三十二处生命的年轮慢慢度去,它的历史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重视安全生产,就有好的安全形势。否则,天怒人怨就形成必然。这使我们又想到一句流行了很久的“名言”-不违章不生产。为了小集体的暂时利益,为了个人那点微不足道的收入,就出现了那麽一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看阿,1999,河南平顶山韩庄矿务局二矿“8.24”特大瓦斯煤尘爆炸,死亡55人,重伤5人;2000,徐州大黄山矿“1.11”透水事故,死亡20人;2001,吉林某矿冒顶透水,死亡21人,江苏某矿井下爆炸,死亡92人‥‥‥诚然,事故责任者分别受到应有的处分处理,而父母丧子之痛,妻子失夫之悲,儿女无父之苦,又岂能因此告慰。

关心中国煤炭建设的人,常读《中国煤炭报》的同志,应该记得这样一个现实:每年开采百万吨煤炭,中国平均死亡人数约10人,俄罗斯约0.66人,美国约0.038人。可见,我国煤炭生产的安全形势是多么严峻。我们应该经常地,很好的反思自己,牢记前车之鉴,莫待“亡羊”后才想到“补牢”。近年来,集团公司把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出台了强制性的“现场工人六项权力”及一系列规章制度,矿党政和各级组织也以坚决贯彻党的安全第一生产方针为己任,采取了切实的办法落实“安全第一方针”及“现场工人六

项权力”,并使之成为条文化的管理体制。不可否认,“六项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对维护安全生产良好局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好精念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并造成严重的后果,翻开公司矿井事故的档案,当不难发现其中的根由。来自集团公司的统计表明,今年三季度,公司发生5起伤亡事故,死亡5人。5起事故,都是忽视安全生产造成的,北宿矿“7.27”盲巷窒息事故和“8.8”带电检修触电事故,均因专业人员在自己的专业内发生;兴隆庄矿的“9.1”单体柱伤人事故和我矿的“9.14”运输事故如出一辙。我并不想用这些压抑的数字再伤自己的感情,也无意使在座的同行们情感沮丧,我只想用这些带血的事实告戒今天的煤炭人和我自己,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自欺欺人的地在铺满火药的鲜花草坪上过那侥幸的生活。如要避免“亡羊”之痛,应该怎么办?我想大家一定会告诉我,“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不可大意麻痹,掉以轻心”。是的,意识很重要,这是一切安全工作的基础,要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方针的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仅仅局限这种意识还不够,还要有科学规范的运作体系。因此,要在健全完善各项安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安监机构和群监网员、民兵哨兵、青年监督岗等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形成纵横交织的群众安全网络,消灭安全死角。 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职工群众,在安全问题上,都应该负有相同的责任,共同承担应有的义务。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努力实践科学化的安全之路,减少事故,减少伤亡。善待生命,对你、对我,都是对党和国家及亲人的负责。愿矿山的生

之花常艳不逊。

安全意味着责任。责任是一种要求、一种义务、一种保持企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庄重使命。因为有责任,我们才可以从不断变换的安全问题上积累进步的经验。细细体会各项措施处罚,这些看似繁琐、苛刻、不近人情的制度条款,这不正是企业对员工负责任的一种体现吗?不正是员工生命保护重要举措,不正是对员工的最大关爱吗?

安全还是一种态度。在众多企业之中,煤矿行业是公认的高危行业,作为一名煤矿职工更应该将安全放在首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就是我们的态度。安全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只把“安全第一”停在口头上,挂在墙壁上,而是要实实在在把“要我安全、我要安全”转变为“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行动。当侥幸心理闪现、麻痹思想抬头时,请想一想:父母双鬓的白发,妻子牵挂的眼神,孩子睡梦中那甜甜的微笑。这时,我们还能置安全于不顾吗?

【敬畏人生命】

安全也是经验教训。可以说所有的安全规程是一部血书,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甚至用生命的代价写成的。我们只要牢记,无须再次亲自【敬畏人生命】

去验证,更不能犯规程中同样的错误。我们靠规程来保证我们的安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谁在安全问题上打折扣,谁就会付出代价。 安全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话题,是企业生产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根基。安全工作无止境,“更细”、“更严”是一项艰难却有效的工作,安全生产需要我们的责任,安全生产更加依靠我们的责任。让我们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让我们在苦过、累过以后,绽露幸福的笑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爱生命,安全从我做起!

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安全在我心中》,2003年12月24日,随着一声沉默的巨响,某某公司某某某立井发生了箕斗坠落事故,这次事故虽然没有照成人员伤亡,却造成井底设施全部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2、5万元。12、5万元呀!这几乎是我们一个煤矿工人在井下埋头苦干十年的工资呀!安全!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篇二:敬畏人生命
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

法国思想家史怀哲曾在《敬畏生命》一书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

到几只河马在河里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

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

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

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会

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水

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

下坠的刹那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

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

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

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处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

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史怀哲在《文明与伦理》一书中说:“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

命实现其最高价值;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这是绝对的伦理原

则。”人们应当“敬畏自我和我之外的生命意志”。一个人只有当他把所有的生命都视为神圣

的,并尽可能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生命的时候,他才是有道德的。生命之间相互依存,每

个生命都来自其他生命,每个生命都有价值。生命休戚与共、共生共荣。生命神圣,不允许

我们主观任意划分生命的高、低、贵、贱,不允许我们漠视生命,更不允许我们肆意践踏和

杀戮生命。

敬畏生命是生命伦理的价值核心,是人类各种文明的逻辑起点或是终点,是我们人类文

化符号中最重要的意义表达。敬畏生命应当是一切文明人、道德人的基本理念和心性。作为

以“拯救生命”、“维护生命”、“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者,理所当然应当是一个对一切生命深

怀敬畏的慈爱的人道主义者,不仅要以敬畏生命的心性感染、呵护生命,更要以敬畏生命的

行为深深打动人们的心灵。

对生命敬畏,是一种无限的责任和义务的承诺。它和博爱一样,是不能规则化的,它以康德

式的绝对命令的样式出现。敬畏生命不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而是一种内在的德性追求,

是对人性中形而上的蕴涵的揭示和展开,它使人的存在更有意义,因为人不仅因自己而存在,

而且人为了更多生命而存在。

敬畏生命需要对生命保持敏锐的感受性,要去体验和同情生命。对其他生命的体验和同情一【敬畏人生命】

定会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感受和充满人性光辉的精神升华。这是一种能获得内在幸福的过程。

敬畏生命,使人把自己对他物的自然依存关系,上升为一种彼此依偎的精神关系,建立并昭

示生命的意义之链。

校长说过,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单一的自然科学,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统一。

医学以科学的知识与技术探索生命的奧秘,维护健康之完美,挽救生命于危难;医学也以人

文的理念与精神培育人类的良知,滋养人群的和谐,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说,没有人文的

医学不是真正的医学,没有医学的人文也不是完整的人文。

医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怀。人与人的关怀既包括了深刻的生命与健康的科学属性,

也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社会人文属性,而医学的终极价值正是敬畏生命珍重健康的人文价值理

念,这一医学终极人文价值理念在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得以震撼性地展示。

医学不仅仅是在病房、在门诊、在实验室、在课堂中感悟到的有形的医学事物,更应该是在

人类社会中敬畏生命和珍重健康的医学理念之集合。

敬畏生命

近些年来,我们先后经历过大大小小数十次灾难,去年又通过电影《唐山大地震》,回望、感受了唐山大地震灾难,而历次灾难中,最震撼人、感动人,最具凝聚力的,就是“生命高于一切!”

“生命高于一切!”是在非常状态下,从人性与良知中自然爆发出来的人性美、意识美、精神美。“生命高于一切”,就是“生命至上”。

“生命至上”本应是一个自然、神圣的普世价值观,但在“阶级斗争”年代直至“文革”期间,却是一个忌讳提及的话语,直到“改革开放”后,直到重大灾难频繁发生后,才被人们先是谨慎、忐忑,后是率性地提到一个明确的高度。“生命至上”是以数万死难者、数十万受伤者的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的。因了这个代价,人们才确信了生命的至高、至尊价值。敬畏生命,正是基于“生命至上”的基本理念。也因灾难的“洗礼”,我们才毫不含糊、毫不犹豫地将“敬畏和尊重生命”,作为一个基本的普适性价值观确立下来,并形成广泛共识。

生命是坚韧的、内敛的,也是脆弱的。生命是一个个生动、鲜活,有血有肉有

思想有精神有行为的动态个体。

生命是平等的。无数次的灾难,为生命提升了一个本不是新概念的新概念:生命是平等的。“生命平等”的意识,也因此成为我们追求社会公正、公平的理论依据,成为我们善待、尊重生命的基本观念、基本态度。

生命是相互依存的。生命不只是肉体、生理意义上的,也是思想、精神和人格(道德)的。于人而言,更是思想、精神、人格的,是灵性生命、精神生命。若干次的灾难,我们救治的,不仅是生命、身体上的伤痛,更是精神、心理、心灵上的伤痛,是对人的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救治,是身心的救治。

因此,生命也是一个“共同体”。生命需要彼此依承,彼此扶助,彼此关爱。依承、扶助与关爱,不仅是对肉体生命的救治,更是对精神生命的救治。无数次的经历、经验证明,生命处于危难之际时,首先需要的,是心灵、情感、精神上的关怀;缺失心灵、情感、精神上的关怀,生命就会消沉、绝望,甚至会离去。不少孤独者为什么会自杀,首先是身体、情感、精神和心灵孤独了,失去了生命之间的彼此依承,彼此温暖。

德蕾莎修女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大会演讲中,有一段令我至今难忘的话:“人类的爱是贫乏的、不够的,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和理解爱的渴望,让人类普遍感觉到爱的温馨。爱的温馨,就是生活的温馨、生命的温馨。”

【敬畏人生命】

鲁迅处在一个非常年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苍凉、孤独感的。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和我有关”,是一厢愿景,是一种因寂寞、孤独而产生的愿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对理解和爱的渴望。 因此,生命是有视野,有境界,有理性的。生命因有灵性,因而也有了视野、

境界和理性。视野辽阔、深远的生命,看到的是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境界弘大、浩然的生命,看到的是一个天地无极的境界;理性的生命,看到的是“度”的智慧,以及进得去亦出得来的寥廓空间。

生命有小视野、小境界与大视野、大境界之分。小视野、小境界的生命,看到的是小利益、眼前利益,并为之趋之若鹜,韬光养晦,殚精竭虑;大视野、大境界的生命,看到的是社稷、民族、人类的利益,并为之含辛茹苦,卧薪尝胆,呕心沥血。小视野、小境界的生命,只为自己的存在活着,只对自己负责,只对自己有意义;大视野、大境界的生命,是为人类进步、人类文明、人类福祉而存在与活着,比如竺可桢、袁隆平,比如甘地、曼德拉、昂山素季等。后者的生命,一如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博士所说,他们是“为意义而生”的,是人性真善美、人类崇高精神的伟大“闪光”。“为意义而生”的人,必将永远供奉在人类尊敬的高处,引领人类认识自己,省察人生,明确生命意义,走向光明与美好。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当你眼里只有自己时,这世界很小很小;当你眼里有了他人时,你的视野以及生命境界,就很大很大了。”他引用日本参议院议长的话说,“这次中国四川的震灾,可谓‘全球之痛’。”汶川、舟曲灾难时,无论制度和意识形态与中国有什么不同,全球都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没有大视野,大境界,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在全球化时代,营造一个相互理解、宽容和彼此尊重的大环境,是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

《人类文明之旅》作者赵鑫珊教授说,“生命是有层次之分的。”我赞同这个观点。生命至少有真善美与假丑恶之差异,有大视野、大境界与小视野、小境界之差异。人的生命本质之所以会发生异化,是因为人的生命思想、生命灵魂发生了嬗变;这固然有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的原因,但生命主体的原因是至关的。生命的

思想、生命的精神、生命的人格、生命的行为,都在生命主体里。

生命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对待生命的不同立场和态度。因此,敬畏生命不能一概而论;对不同的生命个体和品质,人们会自然而然表达出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比如对自私、功利、贪婪、邪恶、损人利己的生命,会表现出冷淡与鄙视;对真诚、善良、本质、正义、“为意义而生”的生命,会表现出钦佩与景仰。因此,敬畏生命是有原则的。原则就是“扬善抑恶”。没有原则,光辉的生命难以“闪光”,邪恶、丑陋的生命难以遁迹。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善恶是非之分,不“扬善抑恶”,迟早必会酿就悲剧。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蕾莎修女期望敬畏、尊重所有生命;但前提是:所有的生命都应以虔诚之心,坚守、秉持好“生命至尊”的优美品质。

敬畏生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

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看弘一法师的

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彻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敬畏人生命】

动。

高中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

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有没有死,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

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

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

下的白斑,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

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

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龌

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对我来说,就是从那个时

候起,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份量。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

篇三:敬畏人生命
2016煤矿三敬畏心得体会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正己演讲稿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书记党课讲稿范文六篇
  • 2023年学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范文...
  • 学校支部书记廉政党课讲稿范文(精选12篇)
  • 妇女权益保障法讲座讲稿范文六篇
  • 廉政党课讲稿: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十六篇
  • 廉政教育党课讲稿(通用5篇)
  • 支部书记大比武演讲稿【八篇】
  • 作风建设党课讲稿范文(精选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