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小本创业 >

渝香婆重庆小面培训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5    阅读:

篇一 渝香婆重庆小面培训
重庆麻辣小面的做法(附配方)

  东汉时的《四民》一书有“距春秋,毋食煮饼及水溲饼”的记载。这里提到的“水溲饼,,即最早的水煮无馅面食,亦即中国面条的祖先。

  重庆的“小面”,历史悠久。在一付担子上的小面品种有担担面、麻辣小面、酸辣小面、清汤小面、素条面等。据刘金和老师傅说,抗战前后和建国初期,吃担担面的大都是大太、小姐、公务员等,是来吃味品鲜的;担担面的面条少,用精荚的小细瓷碗盛装,佐料讲究。吃麻辣小面等的,大都是经济不富裕的人,是解决填饱肚子的;麻辣小面等面条多,用大土碗盛装,佐料大众化。

  改革开放后,“小面”在质、味上大有提高,其中在小巷内供应的最有特色:一口锅,一个液化气罐,几张条桌几把椅子。佐料齐全,每样佐料中都有专门工具。锅内面汤翻滚,热气腾腾。小巷内的吆喝声、从这里飘来的香味,引起那些过往行人驻足,情不自禁地说声“好香”。早上的小面,是重庆早餐的主打品种,在方便上、味道上、价格上,毫不逊于西式快餐。重庆艺校校长田先生说:“面摊上的小面好吃,简直是一桩秘密,与荚国的可口可乐的配方(是)同一级别。”

  用料配方:

  (制10碗)

  富强粉面条1250克,红油辣椒150克,酱油200克,花椒面10克,榨菜颗20克,碎花生米20克,蒜泥水50克,姜汁50克,芝麻酱20克,小葱25克,味精20克,净蔬菜60克,骨头汤适量。

  麻辣小面的做法:

  (1)制红油辣椒:将植物油500克下锅,烧开冷至七成热,起锅置一钵中,放海椒面200克。根据经营者的理解,有放花椒、葱节增香的,有放紫菜提色的,有加白芝麻增香的等,各有特色。

  (2)制味碗:将红油辣椒、酱油、花椒面、榨菜颗、碎花生米、蒜泥水、姜汁、芝麻酱、小葱、味精依次打人味碗,!根据顾客要求添加适量骨头汤。

  (3)煮面:锅内烧水,开后下面条;待开后打去沫子,放入蔬菜;待再开后,挑起蔬菜放人味碗边;面好后用篾兜挑面人味碗,即成。

  做法诀窍:

  制辣椒油时,要待油稍冷、但还有热气时,放海椒面人钵内(油温以海椒面倒人时,仍在油中翻涨、但不致使海椒焦煳为宜)。花椒面要用好花椒,现办才香,不苦。火要旺。煮完一锅面后,要适当加开水,使煮面水宽裕,面汤酽了,面条不易煮熟。

  风味特点:

  油红面黄叶绿,麻辣鲜香滑爽,食后口留余香,食而思再不倦。

  注:第一段引自发中国烹饪》。“现办”即现做、现加工。

  附:《本草纲目净:花椒,辛、温、有毒。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门,杀蛔虫,止泄泻。

篇二 渝香婆重庆小面培训
胡和记面庄:一碗重庆小面吃出200位百万富翁

   【商界招商网记者/何俊峰】

   20年前,一株“红高粱”从中原崛起。“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红高粱”,乔赢一碗烩面闯天下,揭开了中式快餐黄金时代的序幕。

【渝香婆重庆小面培训】

   “善败者不亡”,红高粱折戟,乔赢的理想却并未倒下。

【渝香婆重庆小面培训】

   10年前,巴渝汉子胡道胜创立胡和记,以一碗重庆小面起步,重拾中式快餐面食品牌大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0年来,胡和记步步为营,突破中式快餐难以逾越的“千户关隘”,发展加盟连锁店铺1098家,成就了200多位百万富翁。

   小面连锁第一人

   2005年5月12日,重庆沙坪坝区师范学院后门,一家重庆小面馆刚刚开张。

【渝香婆重庆小面培训】

   在重庆,“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小面摊摊儿”,新开张一家面馆本来并不稀奇。可这一天,师院后门附近的小面摊主发现,当天的生意比起往日突然冷清了许多,新开的这家面馆门口倒是排起了长龙,看热闹的人越围越多。

   在当时,重庆小面多是“苍蝇馆子”。八九张塑料凳,三四个长条桌,撑起把遮阳伞就是一家小面摊,很多小面馆甚至同时容纳不到5个人,更不消说“门头”、“门脸”。

   然而,这家新开张的面馆,“和记面庄”(胡和记前身)四字招牌大方醒目,店内干净整洁,一条条木桌、木凳码得整整齐齐,一家小面馆“开出了正规火锅店铺的规格”。开业当天“买一送一”的促销意识,更是鲜有小面馆尝试。

   如同一群屌丝中突然走进一位高富帅,和记面庄的成立在重庆小面行当里顿时激起一层层涟漪。开业不久,模仿者相继出现,先是沙坪坝,再后来是整个重庆,大街小巷陆续出现与和记面庄近乎一模一样的装修风格,“冒失者”闯入,重庆小面的VI意识突然集体苏醒。

【渝香婆重庆小面培训】

   对此,胡道胜来不及沾沾自喜,VI改造只是他闯入小面行业后奏起的“冲锋号”。

   “不走寻常路”是胡道胜长久以来的标签。1983年渝州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前身)毕业,胡道胜认定主城机会更多,拒绝分配区县,成为学校成立以来第一个拒绝国家分配的“怪人”。

   毕业不久,胡道胜跟着邻居“下海”,搞乡镇企业,淘到第一桶金,在1991年完成经验与资金积累后,出来创立了第一家公司。

   2003年的一天,胡道胜与一位做火锅调味料生意的朋友闲聊,谈起近几年日渐红火的火锅行业。自1998年小天鹅首次引入连锁模式,重庆火锅迅速崛起,经过一系列正规化、标准化运作,以往路边的简陋摊铺纷纷“逆袭”,一家家分店不仅开遍重庆,而且走向全国。

   重庆的餐饮有两大标志,一是火锅,而是小面。眼见着重庆火锅走向正规化、标准化、品牌化运作道路,把原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小面甩出了一大截,胡道胜敏感地意识到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小面也能做连锁!”

【渝香婆重庆小面培训】

   他山之石,可以攻“面”

   央视纪录片《嘿!小面》走红,重庆小面被描绘得绝妙无比:“榨菜要选用上等的涪陵榨菜;姜必须是老姜,先去皮再切碎,这样才不苦;油、盐、酱、醋、葱、油辣子、碎芽菜,十来种调料一样都不能少。”

   重庆小面看起粗糙,实则讲究,而小面味道的关键在于“调料打得好不好”。

   “盐少许,味精适量,油七分热”,中国餐饮里的烹饪流程向来模糊,这就决定了一个厨师的经验对于菜品的味道起了关键作用。“去大厨化”是餐饮连锁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胡道胜没有餐饮从业经验,之所以敢贸然搞小面连锁,是因为看中了重庆火锅开辟的成熟道路。

   同小面一样,重庆火锅味道的好坏,在于火锅锅底的调料配比。火锅连锁起步,正是因为解决了底料的标准化:将锅底调料配比量化,以料包形式规模化加工生产。

   胡道胜决心模仿火锅底料的料包生产模式,研发小面调料包。为了配置最正宗的小面调料,胡道胜专门花上三个月时间[来源:

   2005年初,经过半年多努力,胡道胜研发出不同口味的小面料包。在邀请朋友前来试吃时,大家纷纷戏言:想不到根本不会做饭的“门外汉”,能做出如此正宗的小面来。

   之后,胡道胜“依葫芦画瓢”,按照火锅业标准化流程,将小面全套制作工艺进行了标准化梳理:使用调料时,有专门的“量勺”;每一个碗中都标上了刻度用来指示汤的多少……复杂的小面制作工艺成了傻瓜式操作,不会做饭的外行人稍经培训,便能做出正宗的重庆小面。

【渝香婆重庆小面培训】

   胡和记小面料包模式推出不久,重庆大大小小的面馆纷纷效仿,沿用至今,甚至带动起整个小面调料产业链的崛起与发展。

   第一家店铺50多平米,转让费6万,房租每月7600。听说门面是用来卖小面,房东多次好心劝说:“哪有拿这么大的门面房卖小面的!每个月成本那么高,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第一天2000块,第二天2500块,第三天3000块……开业一个月,和记面庄每天营业额稳定在3000元左右。2块钱一碗的小面,一个月下来,净利赚到3万多。

   11月份,开张不到半年,未作任何宣传,就有三家加盟商同时找上门要求加盟。行内行外恍然大悟:小面原来还可以这么卖!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