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小本创业 >

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3    阅读:

篇一 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日本森冈书店:一周只卖一本书的书店

  当你路过东京银座的铃木大楼时,可能会瞥见一家亮着橘色灯光的小门店,落地的玻璃窗内只有一个穿着白裙的女孩,手捧着一本书,低头认真阅读。

  于是你以为这是一家书店,抱着随便逛逛的心态,走进了这家店。结果你发现,这个店实在是小,大概只有几平米。没有书架,也没有书,唯一的家具是一张年代感十足的桌子,正是这家店的收银台。

  你感到疑惑,门脸上明明写着“森冈书店”,可是什么都没有。而在寸土寸金的银座,即使再小的店面,也不敢这样“浪费”自己的空间。

  其实,这真的是一家书店,老板是一个叫森冈督行的年轻人,这是他开的第二家书店--“一室一册·森冈书店”,意思是“一间房,一本书”。森冈书店每周只卖一本书,在这里,读者没有挑选的余地,他们只能买或不买,但通常情况下,踏入书店的人,走的时候都会带走这本书。这不是一个噱头,而是森冈督行在电子书盛行、网络购书成为主流、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的当下,为读者做出的新选择。

  森冈督行和他的团队每周精心挑选出一本好书在店内售卖,再根据这本书构建一个相关主题,策划一系列与这本书有关的展览、活动、对话。而这些体验,是读者无法在网络上获取的。大学毕业那会儿,森冈督行应聘成为一家旧书店的店员,一做就是8年。这与他的旧物情怀不无关系,他感兴趣所有的旧书、旧邮票、旧建筑。

  8年后,森冈督行有了自己开一家书店的想法,他用所有积蓄盘下了一家古董店,打算开一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书店--森冈书店。书店大概只有50平方米,刚开始的藏书只200余册,森冈督行一直在用心经营自己的书店,藏书量也越来越多,但是读者却越来越少。和许多实体书店一样,森冈书店也渐渐走入了大面积铺货却无人买单的死胡同,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为了生存下去,森冈督行开始寻找出路。做了这么多年的书店老板,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很多人进书店并没有抱着明确的目的,他们不过是来挑挑拣拣,遇到一本好书也是一件需要碰运气的事。很多时候

  森冈督行想做一件事,挑选新鲜的牛肉,剔除掉注水的猪肉,帮助读者做出选择。因为他明白:收藏一件精品比收藏一麻袋垃圾要有价值得多。

  于是他提出了一周只卖一本书的想法,他在银座租下了这个店面,并组建了一支“搜索”团队,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分析用户的社交数据上。他们看大量的书,然后找出版社的出版信息,书店的销售信息,用户的读书兴趣等等,罗列出用户可能最感兴趣的书籍和他们认为最值得推荐的书籍。直到今天,这份书单还在不停地刷新。信息的对称,让读者很容易就在森冈书店里买到自己喜欢的书。

  现在,森冈的读者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仅开业半年,书店就已经开始盈利。许多出版商都找上门来,请森冈书店推荐他们的新书;许多作家也希望来参加他组织的讲座等活动,以便推荐自己的新书;甚至还有一些公司的领导一下子买下几百本森冈的书分发给自己的员工。对森冈督行而言,做一家赚钱的书店并不是最重要的事,他想让这个行业在现今社会生存下去,用他自己的方式,久一点,再久一点。

  吉井忍与森网的谈话:

位于茅场町的第一家森冈书店内景

  吉井:位于茅场町的第一家森冈书店最初的藏书量是大约200册,到关店前的状态呢?

  森冈:也是差不多200册。新书基本都是客人自己拿来委托给我销售的;其他都是我自己进货的旧书,都是一本一本自己选的,以摄影集为主。若是旧书店,一般的藏书量至少也得有一万册,相对来说我的店的藏书量是非常少。这也是有原因的,我过去在神保町的旧书店打工的时候,那里的藏书量实在太多,我很难把握店内所有的藏书内容。就想我一个人经营一家书店的话,那么藏书量一定要在自己一个人能控制的范围内。

  吉井:确实意外发现店里有大学同学发表的摄影集。不过,茅场町这个地方很少会有外国游客,而且,大楼外并没有书店的招牌。

  森冈:招牌啊……我不是特别感兴趣。要说招牌,我觉得这栋井上大厦本身就是。一般书店,他们的魅力在于图书,而我的书店并不是仅此而已。藏书量少,很难被路人发现,你指出的这些都没错,但我的店的最后目标是作为一个“坐标”的力量,就像刚才我说过,通过书店让某种事情和个人连接起来。也可以说,这里是“实体SNS”。我的目标已经不在于卖书而获得的收益,而是一种“交流”以及从此发生的某种结果。

  我在这里一直卖“洋书(外文书)”,有时候我自己去国外要买回来。不管如何,这些图书总得卖到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0元)才能收回成本。但是呢,有时候我上网的时候发现,亚马逊或日本旧书网上有同样的书卖1000日元。若是我之前做学徒的“一诚堂书店”,因为他们的规模比较大,种类多、有历史,也许能经营下去。但像我这样没有很多经验和资金的个人,要把一家独立的旧书店开下去,是个难题。这个问题我是很早就发现的,但我是爱书的人,怎么想也无法放弃“卖书”这事儿。

  吉井:茅场町并不是适合开商业性小铺的地方,这里像是纽约金融街,买卖旧书这个行业有点不搭配。当时您没有这些经营方面的顾虑吗?

  森冈:想过一点,但不特别担心。在东京,有不少小铺,他们周围并没有商业气息、也很偏,但能够获得相当的来店人数。

  刚开店的时候我专注摄影集的销售,有一段时间书没有卖出去,就觉得压力很大。不用说过去,现在也有整天看不到客人的时候。但是,把部分区域租给创意人之后,这些压力减轻了不少。我刚才跟你说过,开了一次展览,能认识不少人并能拓展业务方向,来看展览的人也会发现这里的书。这样的经营模式对书店本身的好处不少。

同一个书桌2009和2015年上半年的样子

  森冈:我在旧店办了不少出版纪念会,当中我感觉到,最让人吸引的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和对话。这样的沟通,给读者和作者的双方都会带来有意想不到的收益。作者从读者的一句话得到灵感,或许展期中和别人谈起下一次作品的出版方案。这样的场所能发出一种“幸福感”。所以我一直想,若有机会再办一家书店,它的重点要放在这种交流。

  说是“只卖一本书”,但这家银座店里我会摆设和图书相关的“周边物”,而书就是这些相关物品的核心。比如,我这次要介绍一本摄影集,那么我会摆设摄影原作(original print)或作者手写的一些草稿。若我介绍的书是关于手工艺的,那么店里会放一些相关的工艺品。

  吉井:这样说起来,是一种展览,跟某一本书的主题相关的展览。

  森冈:是的。店铺面积很少,只有5坪(大约15平方米)。这家店是带有实验性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大小也刚刚好。我这段时间接触了不少书,目睹了好的作品没有机会引起关注而消失的过程。从很多书店的经营方式来看,这是难免的,因为一家书店的空间有限。一本书一旦错过能当“新书”期间,还是要退给出版社。我想通过新开的这家店,给一些好书再一次机会。第一本书的展览自今年5月5日开始,是关于刺绣艺术家沖润子的作品集《PUNK》。

  吉井:感觉您很有使命感。

  森冈:其实新开的这一家,没有打算开这么早。但我之前在这栋铃木大厦的地下一层办过一天的展览,当时认识了这里的房东。后来从房东得知这里的咖啡馆要关了,当时我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同时又觉得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为这个铃木大厦就是我心爱的老建筑,我一直关注它的。我特别喜欢的一家出版社“日本工房”也在这里,我收集了不少他们的书。所以这个铃木大厦对我来说很重要,能在这儿开个书店,是有特别的意义的。

  吉井:原来的“茅场町”的店铺关闭,而您目前的精力都花在银座这家“一周只卖一本书”的店铺。估计不少国内外的同行都在关注您的店。其实,很多书店正在摸索新的生存模式,您觉得这个力量的来源是什么呢?

  森冈:日本的书店经营状态并没有依靠政府的补偿或企业的援助,书店就是靠个人的力量来发展的。

  这些个人的力量的来自哪里?就是大家的求知心、对不同领域的好奇心以及对“交流”的渴求。我觉得日本的书店、它的核心概念,还有以书店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很值得出口的。我们以后不要出口核电站设备了,帮忙人家做书店,这个世界就会好很多。(笑)

  森冈书店(银座店)

  东京都中央区银座1-28-15

  铃木大厦1F

  营业时间:13:00~20:00(逢周一休息)

  ©本文图片均由吉井忍提供

篇二 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读客图书狂卖庸俗

  一位“自降格调”的编辑,一位“媚俗得瑟”的广告人,有一天掺和在一起,便迸发出耸人听闻的出版业大卖事迹。
  
  “顺利地脱下小佳的白色小内裤,侯卫东被避孕套的外包装难住了。避孕套的外包装出奇的结实。他如热锅上蚂蚁一样,与外包装斗争了半天,也没有能够撕开……”
  这是北京读客出版公司的新书《官场日记》第3页的内容。据说出版业有一种分辨古典小说和现代小说的标准。古典小说男女主人公要到200页以后才接吻,但现代小说第2页就上床了。如此看来,读客深谙现代小说之精髓,不过讨骂是肯定的。自从“自降格调”的编辑吴又与“媚俗得瑟”的广告策划人华楠掺和在一起,这二人就是出版业的魔教邪派,成为正派人士的讨伐对象:低级趣味、浅薄、媚俗……
  然而,读客成立三年来,却创造了难以抹灭的事迹:大卖!
  《藏地密码》、《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流血的仕途》、《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这些畅销书得出的事迹是:读客单品图书销售平均20万本,是行业水准的33倍,别人要用200本新书凑够码洋一亿,读客只用了20本。
  一句玩笑话,这可能是任我行死后,最强大的魔教了。
  
  当野蛮人遇上野蛮人
  吴又本来是“从善”的。
  据“史料”记载,理工科毕业后,有着诗人头衔的吴又供职于北京赛特集团,从事工程技术。2003年,吴又弃业从文,也曾风雅自怜了一段时间,某日却突然开窍,背弃了原来的阳春白雪、孤芳自赏,毅然决然地媚俗起来,2005年,他在广州投身出版业,策划了《一杯热奶茶的等待》、《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等畅销小说。
  华楠本来就不是“文化人”。
  华楠的名字远没有他的作品出名。华楠与他的哥哥华衫在上海开办了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田七牙膏的微笑、三精制药的蓝瓶钙、黄金搭档的送礼轰炸……这些声名远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记的广告策划方案都全拜这哥俩所赐。
  2006年4月,广州,一个朋友聚会,吴又与华楠相识了。
  华楠是个生意人,他问吴又:“你是干嘛的?”吴又答:“我是做出版的。”华楠又问:“你怎么看出版这个行业?”吴又答:“出版行业未来是门大生意。”
  只用了一分钟,华楠和吴又就把这神圣的职业商业化了。
  吴又觉得,13亿中国人,同根同种,文化市场一旦成熟,这推广多简单?而中国人阅读率又极低,一年才0.7本,邻国日本都是40本,这潜力多大?再说了,这行当都是文人当权,只管出书不管卖书,平均销量也就6000多册,行业老大市场份额也没3%,这机会多好?
  华楠也来了精神,他可不把书简单地当成是书。一是低价,一本畅销书也就100元以内,自封高雅动辄几百几千元一本的书非我族类!二是尝试性的选择,没有人买牙膏时会琢磨一两年才下手,超过一分钟都是浪费光阴,买书也是一样,超过两分钟不下手的那是蹭书的!三是大规模营销,这年头谁还买不起书,中国人那么多,当然要把书推向市场,推成大生意了!简而之,畅销书就是牙膏,就是快消品!
  就在此刻,吴又与华楠在如何“卖”的问题上产生了共鸣:为什么不用卖牙膏的方式来卖书,以快消品的营销手段包装出版业?两人不谋而合,一醉方休……
  一周以后,一家名为读客的图书出版公司在北京应运而生,董事长华楠,总经理兼总编辑吴又,业内称,两个出版业的野蛮人要出招了。
  
  牙膏论
  当华楠一句“卖书就是卖牙膏”风行京沪,文化人怒了,无不嘲讽戏谑。
  可华楠和吴又不这么想,他们为什么敢于挑战传统出版业,那是因为心中有货。
  2007年底,一本《最后的神庙》出现在网络上,并最终被吴又发现了。
  《最后的神庙》是讲西藏话题的,当时读客正欲把握市场热点,策划一本西藏话题的畅销书,但华楠对此书并不感冒:“最后的神庙?这名起的连和尚都不会去看!”事实上,这本书在天涯的点击率每天不到1万,和读客之前策划的《黑道风云》2000万点击率相比,实属鸡肋。不过,《最后的神庙》有一点却被华楠看中了:“既不是讲藏獒,又不讲西藏文化、旅游,而是一本西藏百科图书,不落俗套又别有新意。”华楠据此认定,此书市场定位绝佳。
  其实,在读客出品的众多图书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网络上未经包装的文稿。读客选书的过程,往往就是策划与碰见好文稿运气的结合,但却又无形中贴合了市场热点。
  接下来就是包装了。如果把书当成一件快消品,那么一个好名字格外重要。吴又和作者何马几经折腾,“藏地密码”一名便横空出世。吴又是个急性子,他又找来作家阿来、《中国西藏》主编周爱民参与策划,并迅速与何马签约:围绕西藏好好写写,定位就是让广大西藏迷一旦希望了解西藏就想到《藏地密码》。
  从“藏地密码”一名的出现,到其市场定位的制定,用华楠的话来说就是“品牌寄生理论”。和营销快消品一样,卖书首要是围绕阅读价值和购买理由而搭建概念,“你想想,一到生日你就唱生日歌,一喝咖啡你就想到雀巢,这是一个文化寄生,《藏地密码》就是寄生在西藏的大品牌上,而西藏文化与过生日的需求、喝咖啡的需求一样,永远不朽!”
  当吴又搞定了文稿,华楠就开始动脑筋卖书了。
  “必须要让读者5米以外就清晰地看见我们的《藏地密码》!”这就是华楠的目标,因此他和吴又一商量,就把西藏彩条搬到书脊上。
  何谓西藏彩条?即西藏草原上常见的经幡,又名神幡,蓝色代表天空,白色代表祥云,红色代表火焰……事实上,只要读者远远地一看见西藏彩条这一符号,他不用翻书都明白这书写的是什么了,对西藏迷而言更是首要视觉冲击。
  “我一直坚持符号理论,无论你是什么品牌,首先要谈符号。”华楠解释西藏彩条就是“符号理论”的运用,“比如三精制药的蓝瓶钙,蓝瓶原来就是为了防伪,但我们把它提炼出来,现在你一说补钙,马上就想到蓝瓶,这就是符号的作用!”
  而当西藏彩条成列展示,展现在书架上就是码成长龙的彩条。“要想赚得快,《藏地密码》摊开卖;要想发大财,《藏地密码》摆一排!”华楠经常去书店考察书的陈列情况,《藏地密码》可谓获得了压倒性优势,读者挑书和挑洗衣粉类似,包装不突出就是没市场,就《藏地密码》而言,从封面到封底到书脊,全是符号,列成一排就是“货架理论”。
  华楠说:“《藏地密码》如果用传统手段营销包装,最多2万本,可我们卖了多少?单册至少20万本,总销量过300万册!”
  由此看来,什么是读客的牙膏论?牙膏论就是“品牌寄生理论”、“符号理论”、“货架理论”等快消品营销包装手段的集合,简言之就是“大规模低成本尝试性购买”,这就是读客的生产方式。
  
  情怀与书托
  出版业虽然讲究阳春白雪,却又认可成王败寇。2010年1月,读客连获“中国出版机构十强”、“2009年度出版人”、“2009中国年度出版策划人”三项大奖。
  连续得奖,吴又、华楠高兴坏了,“虽然一开始有人骂吧,但已经有很多人认可我们了,学习我们了。”在这个书香满怀的行当里,华楠觉得自己“俗”得非常贴切,“我们的俗是通俗,我们也坚信图书是文化传输的工具,比如《发财日记》,就是讲普通人的创业经历,是励志的……”
  事实上,华楠和吴又把书当成牙膏卖,只是用快消品的理念来卖书,这能错到何处?至于书中的内容,则绝没有当成刷牙一样消遣。
  至少吴又是完全进化为奉行牙膏论的新一代主编了。在读客的北京办公室的墙上,那里留下吴又的诸多“墨迹”:
  “所有人的事都是同一件事,让所有的人做所有的事,读客的事就是卖书,编辑与发行都是在卖书。”
  这些墨宝言之有理,但“知识分子”是否认可呢?
  华楠说:“行业中的确存在一些知识分子的情怀,将来也会有,但这种情怀不能垄断整个行业,这是生意而非沙龙。”
  不过,读客现在有个小麻烦,《发财日记》的作者老康还是有些“情怀过重”了。本来老康是想将标题起为“绝地反击”、“生存史”之类的,以此凸显他的艺术细胞,但用这些名字还不如让吴又去跳楼,几经“淫威”之下,老康只得默许了现在的名字“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华楠笑笑说:“老康不满我当然知道,不过我们配合得还是很好,上周还来北京做了演讲。不过老康是生意人,书卖得好不好他反而不关心。”
  事实上,读客对老康的“不满”是非常“喜欢”的。他们允许老康将不满情绪发泄于书末,甚至自己编撰了一条消息“老康后悔出书”。虽然老康至今不愿提供照片等形象资料,但读客只和老康见了一面,就为他画了一幅像,与真人七分像。
  翻翻报纸、查查网络就得知,老康的新闻遍布天下。对读客而言,情怀也是一种推动力:战胜情怀,说明读客模式的成功;而允许情怀在自身系统中适当地反击,也恰恰是一种绝佳的宣传炒作机会。
  ——利用极少的营销成本发动舆论攻势,本来就是读客的强项。《藏地密码》、《流血的仕途》等书都曾被列入“书托泛滥”的行列,事实上,读客的口碑营销仅仅控制于一个管理者和一个必将轰动的消息源。比如,当读者们知晓了读客管理员杜撰出的“老康后悔出书”的消息源,他们不仅会同情老康,还会进一步自发地热捧《发财日记》,一浪高过一浪的口碑营销便由此形成。
  
  天!《藏地密码》第十部
  最新的消息,《藏地密码》第八、九、十部即将上市。
  华楠认为,有些书只需要看看书名和内容,不用推广就能大卖,比如《外星人就站在月球背面》没任何推广,现在也有十多万销量了!
  事实上,纵观读客的营销方式,除了牙膏论还包括一条隐形的理论。为什么《藏地密码》能够出十部?为什么《外星人就站在月球背面》能够大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论读客如何通俗,华楠与吴又坚持操作的内容永远是传统文化。《藏地密码》就是传统西藏文化,《外星人》就是人们对外太空的向往,《发财日记》就是励志奋斗主题……华楠说:“像李宇春火了这种事,我们从来不做书,那是一时兴起。至于有人说我们紧随热点,其实是运气好,碰上了,网络写手总有先反映的,我们只是发现者。”
  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藏地密码》第十部将在“没完没了”的冷讽与“精彩异常”的热赞中缓缓落幕,一段新的出版业传奇即将续写。

篇三 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豆瓣终于决定自己做书了,目前只卖一本书

豆瓣终于决定自己做书了,目前只卖一本书

4 月 1 号愚人节,豆瓣书店上线了。点开豆瓣读书频道的主页,《温德先生》四字书名映入眼帘,书名后跟着一排小字,“这是豆瓣为你做的第一本书”。

“豆瓣书店上线前内测了好久,本想昨天上的,没想这一拖,竟赶上愚人节了。”豆瓣一位员工向《好奇心日报()》透露。出版界的人则纷纷猜测,“豆瓣这是想要成为卖书界的第二个罗辑思维啊。”

人们的猜测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先来仔细看看《温德先生》这本书。它由美国作家伯

特·斯特恩所撰写,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是 2016 年 1 月。温德是一位美国教师,他 1923 年来到中国,经历了北伐、抗日、内战和文革,在多所大学担任过教授,还与吴宓、闻一多、季羡林、杨绛、何兆武等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去世都没有离开中国。这本书以外国人视角,反映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变迁——是不是非

常“豆瓣”?在豆瓣书店,它的单本包邮价格为 58 元,点击“购买”按钮,便转到豆瓣市集进行交易。为了宣传这本书,豆瓣专门做了一个网页,还做了一支长达十几分钟的视频叫《他和他朋友的故事》。

在三大图书电商亚马逊、京东、当当网,我们都搜索不到这本书,实体书店也尚未铺货,这就意味着豆瓣书店是《温得先生》的唯一购买入口。

其实这种售书模式已不少见,出版界将这种做法叫作“包销”——传统出版社负责书籍编校、设计和印刷,待图书出厂,亚马逊、京东、当当网则以五到六折的价格进货,并在一定期限内垄断图书的首发权。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出版社通常要求电商不得退货。要知道在代销制的图书行业,退货可是很常见的事。

“罗辑思维”采取的也是这种“包销”售书模式。他们选择一些符合平台气质的书籍,对于新书,他们 5 折从出版社进货,并垄断首发权(通常是六个月到一年),在垄断期,人们是无法从罗辑思维外的其他平台买到这本书的。垄断期结束后,出版社可以再印刷一些精装本,放到电商和实体书店售卖,但价格通常要比罗辑思维版定价高一些。罗辑思维会在书籍设计上动些小心思,让“特供本”与普通书区隔开来,比如在书皮儿上印上他们自己的 LOGO。

按照罗振宇的说法,2015 年罗辑思维卖书的年营业额约有 1.5 亿 - 2 亿,这个数字大抵相当于一个中型规模书商的销售水平,考虑到他们 2014 年才介入卖书生意,这样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罗振宇在自己的粉丝社群中,先通过语音把一本书讲得生动有趣,人们认同了罗振宇和书的价值,就会掏钱购买。卖书跟罗振宇自身的定位也很接近,这一点你从他们卖的书上也能看出来。

而对豆瓣来说,卖书似乎也是变现方式的一种,只不过豆瓣不是罗辑思维那样高粘性的社群。豆瓣卖书的优势,看似在于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但实际上,应该是聚拢某一

种人的能力。

《温德先生》本身的内容决定了它只可能打动某一个小众人群,而这个人群在豆瓣出现的比率最高。出这样一本书,理论上是一种正向循环。

豆瓣书店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他们回绝了我们的采访请求。

但可以肯定的是,从“和你一起找寻一年中的好书”这一宣传语来看,豆瓣书店不会是一个短期项目,而是一个长期规划。

题图来源:豆瓣读书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好奇心日报 , 每个时代都有最好的媒体。

篇四 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销售必看书籍

销售人员日常工作繁忙,拿出大块时间参加集中培训的成本过高,所以能力的提升还要靠大家平日的积累。而阅读就是一个方便高效的手段。一本好书成本不超过50元,但随时随地都能翻看,而且能给大家带来知识的丰富、技能的提高和心态的转变,确实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但是现在市面上的各类书籍铺天盖地,质量良莠不齐。很多一线的销售朋友想学习却找不到针对性的好书,或者买到一些七拼八凑的垃圾图书,看了之后收获甚微,这些都会打击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先做销售后做培训,我多年来购买并阅读了大量的销售及管理类的书籍,前几天整理书柜,竟然发现自己竟然看过有如此之多的图书,不禁暗自感慨时光荏苒。我平时就会在公司内部的培训过程当中也会针对性的给我的同事推荐一些我看过好的销售著作。

最近有不少朋友知道我读书挺多,就让我给推荐几本好书。

所以,我专门花时间把我这么多年来发现的好书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我会按照销售人员及销售管理者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的模块,对这些书籍进行分类。【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每个类别,我都会挑选最有价值的2、3本图书推荐给大家。我推荐的图书基本上都是国内外大师的经典著作,并且都是经过我的亲自阅读和筛选,保证大家读到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我的口号是:缺啥补啥,立竿见影;实用实战,不虚不空!

一、 思维能力

销售工作绝对是个脑力活,大家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而面对问题的时候该如何进行有效思考和分析,并最终得到最优的解决方案,是一个销售人员常常要做的事情。

智商高并不代表思维能力高,智商是天生的,而高效的思维方法却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养成的。一个好的思维方式和高效的思维习惯能够帮助销售人员在分析复杂问题和处理困难时思路更开阔,创造力更强。

这类图书有很多,这次给大家推荐三本书。第一本乃是“平行思维”模式的祖师级人物——德·波诺博士的大作《六顶思考帽》,本书短小精干,可操作性极强,是本入门级的读物。剩下两本乃是日本的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的两本著作,《思考的艺术》和《知性力》,这两本书从更微观的角度讲解了该如何进行思考,更贴切大家的实际工作和生活。

《六顶思考帽》 推荐指数 ★★★☆☆

《思考的技术》 推荐指数 ★★☆☆☆【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知性力》 推荐指数 ★★☆☆☆

二、 销售心理学

很多销售人员说,做销售就是“搞人”,主席老人家也说过“与人斗其乐无穷”。既然销售是个需要整日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工作,那么如何掌握对方的心理从而施加有效的影响,【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最终达到销售目标就很多销售人员不得不面对的一

个难题。

销售心理学能够帮助大家很好的去剖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告诉大家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背后真实的原因。从而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方法,让销售人员在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的去影响对方。

在这个系列里,我给大家推荐了3本书。《影响力》就不说了,我从05年就开始推荐,现在基本上我们公司的老销售都看过许多遍了,我觉得大家再多看一遍也不为过,没啥说的,好书!

《人性的弱点》,卡大师的成名巨作,现在也是“街书”了,但是真理的光辉依然闪耀,非常值得大家阅读。

前面两本书都是心理学的书,但是希望大家把他们当做销售工具书去看,这样能够收获更多。《如何影响顾客的购买决定》这本书就是专门的销售类图书了,更有针对性,但是现在断货,当当上买不到。大家可以上淘宝书店去淘一淘,会有收获的。

《影响力》 推荐指数 ★★★★★

《人性的弱点》 推荐指数 ★★★☆☆

《如何影响顾客的购买决定》 推荐指数 ★★★☆☆

三、电话销售能力

这个系列的图书更多的是为那些进行电话售的朋友推荐的。电话销售与外销售虽说都是销售,但是毕竟因为环境和方式不同,所以方法上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电话销售的过程毕竟是不与客户见面,而是通过电话进行的,所以在对客户心理的把握与相关问题的应答上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会更高。但这个系列的三本书对于外销售朋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毕竟我们的每次陌生拜访都需要由电话预约开始,经常也会与客户进行电话方式的沟通,所以掌握扎实的电话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

《电话销售中的心理学》与《电话销售实战训练》这两本书是一个系列的图书,在市面上来看是对电话销售剖析与阐述的比较透彻的图书。

而《电话应该这样打》这本书则更加聚焦于一些实例的剖析,其中有大量的经典电话销售案例原音重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电话销售中的心理学》 推荐指数 ★★☆☆☆

《电话销售实战训练》 推荐指数 ★★★☆☆

《电话应该这样打》 推荐指数 ★★★☆☆

四、询问能力

我给销售培训的时候,经常会问大家,作为一名销售人员,

到底是“说”重

要,还是“听”重要;到底是“听”重要,还是“问”重要?几乎所有的销售都会回答“问”是最重要的。 的确,一个销售人员在与客户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应该问对方,应该让自己少说,而多听客户的说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了解项目和客户的信息。

一个有效的询问者,不但能够通过有逻辑的问题询问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且能够运用高效的问题引导客户,激发客户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所以,询问能力对于一个销售人员来说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能力!

这里给大家推荐三本书,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SPIN销售巨人》,此书乃是当代大客户销售理论开山鼻祖——尼尔雷克汉姆的扛鼎之作。此书一出,从此开辟了一个销售的新时代,如今国内大多数的大客户销售理论书籍基本都源于此书。此书的讲述从过去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方法,全面而又详细,大家如果想提升自己的询问能力,此书是不二的选择。

《汽车销售的第一本书》是国内的为数不多的大师——孙路弘的作品,虽然是讲汽车销售的,但是对于大客户销售来说,是异曲同工,大家可以从中找到相关的询问技巧。

《提问销售法》 推荐指数 ★★☆☆☆

《SPIN销售巨人》 推荐指数 ★★★★★ 《汽车销售的第一本书》

【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推荐指数 ★★★☆☆

篇五 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书店计划书

回归书的本质

现在的实体书店面临运营成本增加以及互联网的冲击,纷纷陷入关门的风险,很多人都在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大致的做了一下总结:1运营成本的增加:人员成本,门面的租金成本等等。2互联网:网上书店以及电子书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书店的业绩,让实体书店的经营更加的困难。3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电子产品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阅读方便的电子阅读。当然,大家认为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互联网了,但是我认为,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网上书店就是一个卖书的地方,而实体书店则是一个文化单位。显然实体书店还有很多事没有做。我自己亲身的体会,然后综合资料,谈谈我对书店的认识以及我的书城的计划!

当然我首先说说人为什么要去书店?商品经济以及全球经济大分工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往往是社会的一个点,重复无聊繁重的工作往往让人感到压抑。可以说现在的人在工作中是不完整的,再加上所谓的只注重效率的科学化管理,人很难从工作中感到快乐。凤凰健康曾经发起了一个题目为“你‘压’还好吗?“的调查,在7000多人参与的调查投票中,接近98%的人,都存在因为压力大导致的各种不同症状,如失眠、多梦、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心情郁闷、想逃避,甚至有将近10%的网友有胸闷等其他身体不适状况出现。其中, 7成左右的网友是20-40岁的男性。所以人都是带有目的的去书店的,

他们有的是去逃避喧闹,有的在寻找理解,有的在寻求帮助和指引。这也是我认为人们进入书店的原因。他们在寻求交流,渴望理解,需要指引。

现在书店的不足:

1不够细致和完善的分类:让人会花很多的时间在寻找上,带着各种问题的人你认为会花多久在寻找上。我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世界上最小但是最赚钱的书店 每周只卖一本书!!!

森冈书店位于东京银座的铃木大楼,这座一九二九年建立的大楼,散发着浓浓的昭和风情。当你路过铃木大楼时,可能会瞥见一家透着温暖光线的小屋,透过落地的玻璃窗看到一个秀净姑娘,手捧着一本书,在低头认真阅读。

2体验不够:和我们的教育一样,书往往过于的艺术,当我们决定去学习一种东西的时候,光看书也是不够的,就算你去认真的读了,

我记得高中的政治中有句话,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以后的实践。书存在就是为了指导我们的实践。她告诉我们如何爱自己,如何爱他人,如何去对待挫折,如何去做一道菜,如何去泡一杯茶,,,,,提升生活品质,发现生活之美!!!

我的书店规划:

我对书店的构想是社会的大讲堂,不单单是一种文化的体验,而是教大家如何的去生活。揭开社会的虚伪的伪装,让人们了解什么是真的好的美的东西。不让广告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不让困难挡住我们前进的双脚,不再让心理充满阴霾,,,,所以我们的书店,以实践类的。故事类。生活类。历史类的书籍为主,找讲师为大家做引导。开发一款app,这是我们这个大家庭所有人一起交流的场所,里面囊括书的信息,大家的评论,活动等等!如果说现在的书店是人们暂时忘却烦恼的一个避风港,我的目的是撕开他们的创伤,贴上一个OK绷。下面列举下具体的实例。

1:菜谱类的书籍,我们会建造一个放开的厨房,专门的厨师会按书中的顺序做菜,给人们讲解菜的做法,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何挑选食材等等,做完了,大家可以品尝,有饿的有需要的当然可以来一份,

自己做也可以,大神都在民间,我们可以让一些愿意秀出自己绝活的人来教大家做自己的拿手菜。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交流平台。

2茶道,有茶,有人,有表演,有讲解,有氛围,让大家在看书的同时,深刻的了解,书中到底在讲些什么,让大家体会什么是茶道。不定期的举行斗茶赏茶会,让人们把茶道精神带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3花艺:有书,有花,有花香,有花的艺人,导师会讲解花的栽培技术,插花的记忆,如何修剪,什么花适宜在哪里养,什么花送什么人等等,不定期的举行花展,把花香带给人们。

4心理疏导:在小黑板上或app上,把自己的困惑或者需求写在上面,老师会先给你们推荐书籍,你们先去看,然后大课的时候会把所有的问题做一一的解答。保证了你们的隐私,带给你们安慰,当然你要是迫切的需要,可以直接去找老师。

5武术:主流的武术流派,为各位武术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在app中提出来,比如女子防身术,专门老师或书友会提供帮助。

6美容美发:专门根据你的深度定制服务,设计师会根据你的特质做好设计,告诉你什么样的发质,适合用什么样的洗发水护发素,皮肤适合用什么样的护肤品,如何挑选护肤品等等。。。。。

7.。。。。。。。

篇六 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知名独立书店品牌介绍

篇七 日本书店,一周卖一本书
在人人都网购的今天,实体书店选书师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在人人都网购的今天,实体书店选书师是一份怎样的工作?作者:

最近,我在一本名为《东京本屋》的书中看到选书师这个职业。它的「逆潮流」一下子吸引了我。

回想一下,我上次专门去书店,应该还是学生时代,那时,电商平台的图书种类还没有现在这么齐全,为了一本教辅资料,我把学校附近的书店搜罗了一遍。

现在不同:当当、亚马逊等线上网站越来越便捷、电子书触手可得,书籍变成快消品,只要点击购买按钮,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容供应。

电商平台还会根据我的喜好为我推荐书籍,购买和阅读行为都会影响它们的呈现方式。亚马逊的 Kindle 电子书就会根据零售渠道的,拓展会员服务(kindle

Unlimited)。数据观察

我似乎没有必要去一家实体书店,在漫长的书架中寻找惊喜。也不会跟朋友约在书店见面,那仿佛是上个世纪的社交方式了。

书店的日子并不好过,有数据为证,。从 2002 年至今,全国有至少五成的实体书店倒闭

《东京本屋》的作者吉井忍用六年的时间实地观察并采访了不同风格的东京书店。著名选书师——幅允孝就是她的访谈对象之一。

一个让帮你发现未知领域的职业

所谓选书师,(Book Director)就是结合环境选择书籍并进行摆放,这个职业名称是几年前幅允孝在日本一个纪录片节目中起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更喜欢介绍自己来自书籍服务集团——BACH。

他们服务范围非常广,不只是大大小小的书店,也包括动物园、大学、高中这样的公立机构,还有银行、研究所等跟书没有太大关系的企业,通过打造有个性的书架,体现一家公司的个性和魅力。

选择什么书、怎么摆放。听上去很简单,但幅允孝的工作有很多讲究。在每次的项目服务中,幅允孝不仅要自己研究这个行业,还要通过访谈,调查,明确读者的需求,建立读者兴趣和书籍的连接点,同时,环境、文化等外部因素也同样值得考虑。比如,在为横滨的高木学院女子高中重新安排图书馆的书架时,他从三个年级各挑了5 名学生,在没有老师旁观下,倾听他们的阅读经历。他发现,这些学生很少看过村上春树,有的干脆根本不看书。相反,他们对游戏《Fate Zero》很感兴趣。幅允孝后来找到了这个游戏和书的连接点:《Fate Zero》脚本的写作者——小说家奈须蘑菇,这位小说家很爱看菊地秀行和绫迁行人的小说,如《十角馆事件》。于是,他提议在学校的图书馆定期推出图书角,并摆出蛋糕系列、推理系列、世界风景系列等书,而

在推理系列中,放入《十角馆事件》等书,并同时打上 Fate 游戏和奈须蘑菇的名字,作为「广告」。

大量的访谈常常被证明是有效的,访谈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他们喜爱的作家,而是挖掘出读者更深层次的需求。沟通之后的结果往往和想象中大不相同。比如,在为一家动漫公司打造书架时,他们原本以为这里的职员更想看动漫素材的画册或摄影集。后来发现,他们对颈椎保养、身体锻炼等方面更感兴趣,幅允孝后来就将书架打造成个人生活和工作组合的形式。

幅允孝对书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不希望书可以速成的指南,也不想给读者他们熟悉的内容。在他看来,读书的意义「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答案,而是在你心里产生一个疑问,这个过程让你充满喜悦。从这个角度看,书是一种工具、一把要是,让你思考,让你一辈子不停地思考。它的价值绝不能用效率来计算。」

所以,大到一家书店,小到一个书架,他们的使命就是「创造一个机会,为客人提供与书相遇的惊喜。」

关于《东京本屋》,还有十一个书店的故事

和中国市场不同,日本的图书流通有着特定的制度,即采取固定价格的方式,无论是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都不能打折。这让日本的图书市场相对规范。

在书中,BOOK SRUCK 的店主三田修平介绍:日本卖新刊的毛利徘徊在 22%,二手书的利润则由店主自由安排,达到六七成。

即便这样,当亚马逊在 2000 年进入日本时,日本的书店还是收到了冲击:很多书卖不出去,书店门可罗雀。从 2009 年到 2014 年,东京一共消失了 179 家书店,整个日本的书店也在过去五年减少了一成多,其中绝大多数是独立经营的小书店。

《东京本屋》对这些书店的探访,更像是群体生存状态的素描,他们的思考和尝试可供借鉴。

除了幅允孝,《东京本屋》里还有十一个小书店的访谈:每周只卖一本书的森冈书店、移动本屋 BOOK TRUNK 、日本人平时下班后光顾的站前书店、航空书店、社区

书店等。

(图为移动本屋)

他们的创办人对书和书店有着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尝试,从而让「本屋」——这个日本人对小书店的口语化称呼,更加具有人情味和多样化定位,让它成为人们不同内心世界的入口。

lydiaxin

本文作者:极客公园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西凤酒代理加盟|西凤酒代理
  • [泡芙时代加盟费多少钱]泡芙时代加盟...
  • 武大郎烧饼加盟费_武大郎烧饼加盟详情
  • [渝味重庆小面加盟费]重庆小面加盟费
  • 麻辣烫加盟_麻辣烫加盟详情
  • [七色花饰品店加盟费多少]七色花饰品...
  • 【贝亲加盟店】贝亲加盟详情
  • 贝克汉堡加盟费用|贝克汉堡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