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持之有故的意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3    阅读:

持之有故的意思篇一
《“莫之或欺”之“或”》

莩东‘稀密2012年第9期

学海酌蠡

“莫之或欺”之“或’’

石微

(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9—0157—01

《孟子・滕文公上》开篇记叙孟子与陈相讨论许行之事,这一节文字从文学性到思想性都很典范,所以许多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教材以及有关选本都收录。选文大都题名为“许行”,文中有:“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其中“莫之或欺”四字,教材、选本几乎都没有作任何解释,大概是觉得好僮,不必下注;只有郭锡良、李玲璞主编的《古代汉语》作注说:“莫之或欺,没有人欺骗他。……或,句中语气词,与‘莫’呼应构成‘莫之或……’习惯格式,强调‘没有一个人这样做’的意思。”(郭锡良、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下册第692页,语文出版社,1992年)说“或”是“句中语气词”,很值得怀疑。因为在整个汉语史中,我们没有见到“或”是“语气词”的,更不用说作“句中语气词”了。“没有人欺骗他”这样的意思。在古汉语中说成“莫之欺”就可以了。“莫”为无定指代词,作主语,“没有什么人”“没有谁”的意思;“欺”谓欺骗,为动词谓语;“之”为代词,作否定句的前置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是古汉语的一条普遍规律。在前置宾语与动词谓语之间没有必要再插入一个什么“句中语气词”。例如:《诗・郎风・缀炼》“蛾炼在东,莫之敢指”,不说“莫之或敢指”;《左传・宣公元年》“谏而不人,则莫之继也”,不说“莫之或继也”;《孟子.梁惠王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不说“莫之或能御也”,等等。不仅仅“莫”字否定句如此.所有带其他否定词的否定句亦无不如是。

今案,“莫之或欺”中的“或”字不是什么句中语气词。而是一个动词。“或”者。“惑”也。与“欺”同义,“或(惑)欺”是二字平列性的同义连文。“或”与“惑”是古今字关系。《汉书.礼乐志》“大不备,或莫甚焉”,王念孙《读书杂志》日:“‘或’,古‘惑’字。”《说文》卷四下死部:“贼:战,见血日伤;乱或为懵;死而复生为融。从‘死’‘次’声。”段玉裁注“乱或为倡”日:“‘或’‘惑’古今字。”“或”之为“惑”,古书多见。如《墨子.备梯》“适人必或”,孙诒让《间诂》引毕云日:…或’同‘惑’。”又《备蛾传》“敌人必或”,孙氏《问诂》亦引毕云日:“‘或’与‘惑’同。”《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吾恐其或失也”,卢辩注:“‘或’犹‘惑’也。”《管子・四称》“迷或其君”,戴望《校正》:“宋本‘或’作‘惑’。”《苟子・解蔽》“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王先谦《集解》引卢文诏“宋本‘或’皆作‘惑’。”等等。“或”之为“惑”,《孟子》本书亦另有所见,《告子上》“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朱熹《集注》:“‘或’与‘惑’同。”此亦犹“惑”之通“或”。例如,《墨子・明鬼下》“请惑闻之见之。”孙诒让《间诂》:“‘惑’与‘或’通。”《汉书・卜式传》“不为利惑”,颜师古注:“宋祁日:‘惑’,一作‘或’。”等等。

“惑”字常用义为迷惑,与“欺蒙”“欺骟”实同义,故或日“欺蔽”(《汉书・晁错传》“[人主]知所以听言受事,则不欺蔽矣”),或日“惑蔽”(《论衡・程材》“惑蔽阉昧,不知类也”);或日“惑世盗名”(汉徐干《中论・考伪》:“惑世盗名.之徒”.),.。露日“欺世盗名”(李贽《贾谊》“凡可以欺世盗名者”);或日“诳惑”(《隋书・杨素列传》:“诳惑良善”);或臼“惑误”(《楚辞・九章・惜往日》“虚惑误又以欺”),或日“欺误”(《汉书・王符传》“至于死亡,而不知巫所欺误”),等等。“惑”与“欺”同义,故二字可同义连文而有“欺惑”者,《苟子.非十二子》“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也。《苟子》之“欺惑”,即《孟子》之“或(惑)欺”也。

责任编辑:陶原珂作者简介石微,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北华大学文学院讲师(吉林长春,130012)。

一157—

万方数据

“莫之或欺”之“或”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石微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2012(9)

本文链接:

持之有故的意思篇二
《关于故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故的成语及解释

持之有故的意思篇三
《13子路第十三》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答以「先之劳之」。先之,为政者自己先行,以身作则。劳之,教民勤劳。禹王治水,跋山、涉水、泥行,艰苦备尝,即是以身作则。有道的人办政治,必定教民勤劳。礼记礼运篇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即是勤劳的理论依据。

子路请益,孔子答以「无倦」。请益,即是请孔子加以说明。颜渊篇颜子请问其目,也是请益的意思。无倦,即是先之劳之,永不懈怠。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仲弓为季氏的邑宰,因此请问为政之道。孔子答复仲弓:「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有司是邑宰之下各司其事的群属。办政治,必须先分配有司的职务,使其职掌分明,办事有序。赦小过,人民有小过失,可以饶恕。诸注以赦小过为赦有司的小过,恐非经义。贤才是有德有能的人,要特别举用他,始能将政治办得好。

仲弓又问:「焉知贤才而举之?」问意是如何知道贤才。孔子说,举你所知。你所不知,但有他人知道,「人其舍诸」,他人岂舍之乎。意思是他人会推荐给你。为政在人,所以仲弓问政的意义归结在举贤才。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卫君是指卫灵公的孙子出公辄。辄的父亲蒯聩是灵公的太子,因罪逃往国外,灵公卒,由辄继为卫君。后来蒯聩回国,取得君位,辄则出奔,因此称为出公辄。

据左传记载,蒯聩在鲁定公十四年、因耻其母南子淫乱,涉嫌想杀南子,奔往宋国。鲁哀公二年春,卫灵公有意立公子郢为太子,郢辞之。同年夏,灵公卒,南子命公子郢继位,郢再坚辞,遂立蒯聩之子辄为卫君。是年六月,晋国的赵鞅助聩返卫国戚邑。鲁哀公三年春,卫石曼姑等帅师围戚。历史家称他们父子争国。其实是否出于父子本意还是疑问。此后蒯聩一直居在戚邑。至鲁哀公十五年冬,聩与浑良夫等潜入卫家,挟持孔悝,强迫与之结盟,聩遂立为庄公。明年春,辄出奔。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于鲁哀公六年自楚返卫,时在卫君出公辄四年。当时孔子弟子高柴、子路等皆仕于卫。世家在孔子返卫的第二年记载:「卫君欲得孔子为政」,下文即举「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这一章。

子路问孔子,卫君辄待夫子去辅助他治国,不知夫子将以何事为先。孔子答以「必也正名乎」,未表示其它的意见。

正名的意思,马融以为「正百事之名」,郑康成以为「正书字」,史记以及宋儒以来的学者,大都主张正聩、辄父子之名分。但如解释正父子之名,则聩为父,应该继位为君,辄为子,应该退让。然而辄虽为子,事实上继位已久,何况灵公在世时已不视聩为太子,而有意立辄。诸注对此问题之解决,虽然所论都持之有故,但是否合乎孔子的意思,颇值得怀疑。

子路不以正名为是,所以说:「有是哉」,接之便指孔子的话为迂阔。他的意思是卫君辄在位已久,继续作君即可,「奚其正」,何必正名。

孔子纠正子路说:「野哉由也」,野字不能解释为鄙俗,应依孔安国注:「犹不达也」,不达就是对某事不明白,所以下句便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对于自己所不明白的事情,便须「盖阙」不说。 下面是孔子为子路解释必须正名的道理:名不正,名与事实不相符,则言语错误,不能顺理成章。言不顺,则办事不能成功。办普通事犹不成功,何况推行礼乐教化之事。治国必须以礼乐来教化。普通事办不成,一切杂乱无章,则礼乐更不能兴起。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即是刑罚用之不当。刑罚不中,则人民感觉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这就天下大乱了。 最后是结语:所以,君子用一个名词,必使恰如事实,能以顺理的说得出来。能顺理的说得出来,必能行得通。君子说话不能随便。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稼是种五谷。圃是种菜蔬。樊迟请学稼,又请学为圃,孔子不答复,只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而已。待樊迟出去后,孔子为其余的弟子说明不用学稼的道理。

「小人哉,樊须也」,这里的小人,不是褒贬之辞,是指种五谷、治园圃种菜蔬而言,这些都是小人之事。所以小人是老农老圃的称谓。 在孔子时,政治不好,礼乐行不通,樊迟请学稼圃,意思是在讽劝孔子教民稼穑,这样对于民生也有益处。但孔子不以为然,而以办政治为重要,所以解释,在上位的人好礼,民众就不敢不敬,在上位的人好义,民众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好信,民众就不敢不用情。情是情实,用情,是以诚实相待。在上位的为政者能够如此,四方之民自然襁负其子而来归。何用自己耕稼。襁负是用布将小儿束负于背上。

「焉用稼」,是孔子勉励弟子们要研究修己安人的大学问,要致力于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不要分心去种谷种菜,因为种谷种菜的事情自有农业专家如老农老圃去作。而且农业是否振兴,要看政治是否改善,如果政治不好,则农业以及工商等业都兴不起来。所以改善政治实为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由此可知,「焉用稼」一语并非忽视农人与农业。孟子滕文公篇辩论许子并耕之非,可以参考。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诵诗三百,就是现在诗经里的三百零五篇诗。三百是举其整数而言。孔子以为,读了三百多篇诗,应该会办政治,会办外交,如果把政事交给他,而他不能通达,派他到国外办事,在辞令方面,又不能专对,读诗虽多,又有何用。 毛诗序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汉书艺文志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都足以说明诗能通达政事的道理。 季氏篇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会诗,便会言语,用于外交,可以独自随机应对,达成使命。专对的意义,古注举庄公十九年公羊传说:「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竟,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字,指的是当政的人。当政者本身行得正,办一切事都合规矩,自然能获民众拥护。所以说不令而行。但如当政的人本身行得不正,虽下命令,民众也不会服从。皇疏:「其身正。如直形而影自直。其身不正。如曲表而求直影,影终不直也。」

颜渊篇孔子曾说:「政者正也。」本篇除此章外,又有「苟正其身」一章。足见政治领袖以本身守正为重要。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鲁是周公的封国,卫是康叔的封国,在周公兄弟九人中,康叔与周公最亲密,如左传定公六年,卫公叔文子说:「大姒之子,唯周公、康叔为相睦也。」 集解包注,周公康叔既为兄弟,康叔睦于周公,其国之政亦如兄弟。皇疏,在周公初时,二国风化俱治如兄弟,至周末,二国风化俱恶,亦如兄弟。朱子集注,鲁、卫本兄弟之国,而是时衰乱,政亦相似,故孔子叹之。以上三种解释,可以并存参考。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古注鲁哀公的庶子也称公子荆,因此,这里用一卫字来区别。孔子称赞卫国的公子荆善居室。依皇疏,善字作能字讲,即是能治其家而不奢侈的意思。

诸侯之子除继承君位称为世子者外,其余皆称公子。卫公子荆少居宫中,成年之后,结婚成家,父君给他一处采地,由他治理自己的家室,开始只有一些必需的用具,叫做「始有」,后来略有增加,叫做「少有」,后又因为积蓄更多,再为增加,叫做「富有」。他在始有时说「苟合矣」,在少有时说「苟完矣」,在富有时说「苟美矣」。这三个苟字作苟且讲,或作诚字讲,都不很恰当,依王引之经传释词,作但字讲较好,但字更能显示满足的语气,例如周易系辞传说「苟错诸地而可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小适大,苟舍而已,焉用坛」,其中的苟字都作但字讲,表示如此即可的意思。苟合矣的合字,依俞氏群经平议,与给字通用,给的意义是足,始有即感满足,后来苟完、苟美,完是完备,美是美好,随时都感满足。这样解释,更合乎经义。 贪求财富,永远不能满足,这是一般人的通病。卫公子荆处处知足,这是他的美德,所以孔子称赞他。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到卫国,冉有替孔子御车。孔子一看卫国有很多人民,便说「庶矣哉。」庶即是众多之义。人民众多,就政治说,那是好事。如礼记大学说:「财散则民聚。」反之,如礼记檀弓说:「苛政猛于虎」,便不能多聚人民。

冉有一听孔子称卫国人多,便想了解为政之道如何好上加好,所以问:「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说:「富之。」要使人民富足。冉有再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以为,人民富了,就要受教育,所以说:「教之。」

孔子在这里只提示先富民后教民。如何富民,则需治国者本于仁政因时因地而制宜。至于教民,自以五伦教育为根本。孔子祖述尧舜,尧帝教民就是教以人伦,孟子滕文公篇说得很详细。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期月,古注皆作一周年解释,期音基。孔子假设,如有人聘用他去治国,他预定一年可以治理就绪,三年便有成就。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这是孔子居在卫国时,有感而发。当时卫灵公已老,怠于政事,不能用孔子,孔子喟叹,说了这几句话。世家「期月」作「月」,「而已」之后没有「可也」二字。论语此章「可也」的「可」字,是指初步的功效而言。孔子从前治理鲁国,孔子世家说,三个月即告大治。此就卫国的情形衡量,预计三年有成,到时候,自然使民众富足,而又受礼乐教化。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善人治国一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这两句是成语。诚哉是言也。这是孔子称赞的话。集解王注,胜残,是胜残暴之人,使不为恶。去杀,是不用刑杀。

在孔子时代,各国大都很乱,弒父弒君,或者出兵攻伐,都是残暴杀戮,恶习难除,最好是有圣人出来转恶为善,不得圣人,但有善人出来治理一个国家,逐渐改善也好。善人为邦百年两句成语,切中时弊。所以孔子说,诚哉是言。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集解,孔安国注:「三十年曰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三十年为一世,如有王者接受天命,施行仁政,必须三十年而后成功。 王者受命治理衰世,一则必须解决民生问题,一则必须实施道德教育,使人民身心皆安,两者皆非短时期能奏其功,所以必须三十年。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皇疏:「苟,诚也。」诚能正其本身,则从事政治,何难之有。本身如不能正,如何正人。前有「其身正」一章,与此大致相同。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冉子即是冉有,此时为季氏的家宰。退朝,诸注大都依郑康成说,从季氏家中回来,即退于季氏私朝,非退于鲁君公朝。

孔子见冉有回来较晚,便问「何晏也?」冉有对曰:「有政。」孔子曰:「其事也。」古注其字即指季氏。「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此意是如果有政,国君虽不用我,但以我是国家的老者,仍得参与闻之。

刘氏正义引郑康成注:「君之教令为政,臣之教令为事」,并揆郑注之意,以政为公,以事为私,所以孔子辨别政与事,有正名定分的意思。

竹氏会笺说:冉子所议实是国政,不是家事,有政亦是据实而对,但季氏专于鲁政,不议于公朝,而独与家臣谋于私室,则虽政亦事也。

持之有故的意思篇四
《噤若寒蝉》

噤若寒蝉:深秋的知了、鸣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中含贬意

身无长物 :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不翼而飞: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安之若素,成语。指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从善如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妙语连珠的意思:

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呼之欲出的意思:

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推波助澜的意思:

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慷慨解囊的意思:

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风生水起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不绝如缕的意思:

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久假不归的意思: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不足为训的意思:

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屡试不爽的意思:

屡次试验都不错。

著作等身的意思:

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不忍卒读的意思:

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泻千里的意思: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持之有故的意思:

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五风十雨的意思: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玲珑剔透的意思:

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耸人听闻的意思:

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不足挂齿的意思:

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表示不值得一提

耿耿于怀的意思: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左右逢源的意思:

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耳提面命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原指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形容长辈的教导热心恳切。

玉汝于成的意思:

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特立独行的意思: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春秋鼎盛的意思:

春秋:指年龄。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

南腔北调的意思: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笔走龙蛇的意思: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一挥而就的意思: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实至名归的意思: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敝扫自珍,四字成语,形容自己的东西不好还拿去当宝贝的意思。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鳞次栉比的意思:

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聚蚊成雷的意思:

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鹤发童颜的意思:

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卓尔不群的意思: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酣畅淋漓的意思:

酣畅:畅饮,引伸为舒适、畅快;淋漓:畅快的样子。形容非常畅快

美轮美奂的意思: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水乳交融的意思:

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门墙桃李的意思: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白驹过隙的意思: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倚马可待的意思: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焚琴煮鹤的意思:

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以邻为壑的意思:

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不耻下问的意思: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仰人鼻息的意思:

仰:依赖;息:呼吸时进出的气。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邯郸学步的意思: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洗耳恭听的意思: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无足轻重的意思:

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蓬荜生辉的意思:

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狗尾续貂的意思:

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鼎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滥竽充数的意思: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信笔涂鸦的意思: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不吝赐教的意思:

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指点教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管窥之见,常用来指比喻短浅的见识,现多用于自谦

移樽就教的意思: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姑妄言之的意思:

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一孔之见的意思:

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忝列门墙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忝列门墙(tiǎn liè mén qiáng):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 忝,有愧。 “忝”便是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亦步亦趋的意思:

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

胸无城府的意思:

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赤膊上阵的意思:

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义无反顾的意思: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方兴未艾的意思:

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殚精竭虑的意思:

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弹冠相庆的意思: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大言不惭的意思: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成语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发音 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xuán wèi què,解释 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富贵的假隐士。

丁是丁卯是卯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丁是丁卯是卯,在中国文化里,这是一句多字成语。意思是:按部就班的把事物分的清楚详细。

寻章摘句的意思: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如虎添翼的意思:

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流言蜚语的意思: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持之有故的意思篇五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答案》

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过关答案

1. B(A.kã/Qiào,lěi/1ãi, liàng: B.jìn/jīn,pú/pū kēng/háng: C.yìn/y ǐn,xiù,juã jiáo;D.mó/mù,mán/mái,hâ)

2.【答案】C 此题考查现代汉语汉字的字音识记能力。A项“引吭高歌”中的“吭”应该读háng B.“攒射”中的“攒”读cuán D.“不惮”中“惮”读dàn ,“慰藉”中的“藉”读jiâ。C项全对。

3.【答案】B 此题考查现代汉语汉字的字形辨识能力。B项,“再接再励”中的“励”错,应改为“厉”。

4.【答案】C 艰苦,指客观条件;坚苦,指主观精神。“以至”和“以致”都可以带出结果,但“以至”还有进层的作用。贯注,指精神、注意力等;灌注,指把物质注入。

5.【答案】A 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能力。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6.【答案】B A.强加因果。 C.句式杂糅。 D.搭配不当。

7.【答案】D [A有了省略号不能再用“等”。B “技巧”后用句号,“用力大了”前用分号,“用力均匀”前用分号。C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8.【答案】D (“持之有故”的意思是“见解或主张有一定的根据”。A.形容所

处的地位十分重要,一举一动会影响全局,应改为“无足轻重”。B “无可厚非”意思是“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可用“无可非议”。C.“蔚然成风”与“热情”搭配不当)

9.A(A项的“沸沸扬扬”是形容议论纷纷,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B项的“满载而归”是指装满了东西回来,常形容收获甚丰,不符合语境;C项的“拍手称快” 形容人们对公愤消除、正义伸张时的高兴心情;D项的“七月流火” 指天气转凉)

10.D 逃亡

11. 【答案】A. A.乃:均为“于是,就”的意思。B.所以/缘故。C.做/替。D.用,拿/因为。

12. 【答案】D. 应为“项梁带领项籍起事”。

13. 【答案】(1)(后来)项梁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仇”“下”各1分,译出大意1分)

(2)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江西”1分、“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和“后则为人所制”句式1分。大意1分。

(3)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东道主”、“行李”、“共”各1分,大意1分)

14.【答案要点】(1)以动写静或反衬、衬托。(2分)

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2分)

(2)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2分)

被贬孤独愁苦,无人理解。(2分)

15.略

16.这段话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揭示了王月荣接到儿子的电话后虽有疑惑,但更相信儿子的真实心理。(2分)为下文情的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2分)

17.千月朵是一位思想愚昧、心胸狭隘而义富有虚荣心的农村妇女。 (1分) ①当儿子让她赶快去“抢盐”时,她听从了儿子的叮嘱,不愿把这一消息告诉其他人,表现了对儿子的盲从。 (1分)

②只因为李秀英说过他儿子的“不好”,就怀恨在心,不想让李秀英知道要尽快“抢盐”的事,显示出她狭窄的心胸。 (1分)

③白文举会说话,见了面总是先夸一阵她的儿子有本事,她就愿意和白文举一家交往,表现了强烈的虚荣心。 (1分)

18.①她听说“街上的盐早就被抢光了”,为自己抢不到盐而哭。 (2分) ②她为“这么多人去抢盐却没人告诉她”而哭,觉得自己被人欺负了。 (2分)③当儿子告诉他别“抢盐”了时,她又为今天“戏剧式”的遭遇而哭。 (2分)

19.观点一:抢盐的举动是荒唐的。

①中国曾不止一次陷入如此疯狂的“抢购”风潮中,如2003年SARS时,人们抢购板蓝根、84消毒液、口罩等,应该给人以深刻的教训——不要盲目跟风。“抢盐潮”再一次凸显国内一些消费者的不理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基本知识以及盲从心理。 (2分)

②我们要理智去评测一些事情,然后再开始行动。不够理性的消费者再一次成了虚假信息和市场炒作的受害者。习惯盲从的消费者应该学会理性购物。 (2分)

观点二:抢盐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

①这并不是素质高低的问题。美国和韩国不也出现抢碘片抢海藻类食品的热潮吗?

其实消费者怕的并不是日本的核辐射,而是内地食盐价格的可能上涨。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从“蒜你狠”、 “豆你玩”和“姜你军”中吃尽了苦头。他们已学会抢购和囤积即将涨价的生活必需品。(2分)

②中国国民绝人多数还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这缘于勤俭持家、喜欢储蓄的文化传统,也与百姓福利水平不高、存后顾之忧有关。(1分)

③物价上涨,尤其是市场炒作所导致的物价暴涨,已成为百姓的人敌。因此,政府应着力平稳物价,才能稳定人心、稳定社会。(1分)

20.示例:

①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幻—卜白头人”的幽怨(2分),

②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2分)

21. [答案示例]对贫寒子弟来说,接受教育、享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有效途径。清华新政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也助推了教育公平。 当然,中国需要教育公平不断的推进,并覆盖到更多的弱势群体,才能使教育更趋于合理。

【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家伙的皇帝位置可以拿过来替他做!”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持之有故的意思篇六
《易错成语解释》

 1.海外奇谈:【解释】:海外: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比喻没有根据的,

荒唐的言论或传闻。

2.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人听了吃惊。

3.胸无宿物:【解释】:宿:过夜。胸中没有过夜的东西。比喻心地坦率,没有成见。

4.要言不烦:【解释】: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5.俾昼作夜:【解释】: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6.妙语解颐:【解释】:解颐:开颜而笑。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7.持之有故:【解释】: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

8.坐地分赃:【解释】: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赃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9.不名一钱:【解释】: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10.细大不捐:【解释】: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11.存而不论【解释】:存: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        

持之有故的意思篇七
《复习资料(一)》

小学总复习资料(一)

制作人:陈子欣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

从容自若 沉着镇静,神态自若

飘飘欲仙 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

同神仙,也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

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怆地呼天 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

的神态。

大摇大摆 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大义凛然 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

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道貌岸然 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

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扼腕长叹 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灰头土面 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戟指怒目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老气横秋 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

也形容缺乏朝气。

眄视指使 形容骄傲的神态。

咆哮如雷 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

屏声息气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杀鸡抹脖 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伸头缩颈 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态。

如痴如醉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搔头摸耳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如醉如痴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舌挢不下 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

时的神态。

爽然若失 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

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舒眉展眼 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投袂而起 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望尘而拜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

躬屈膝的神态。

岸然道貌 指严肃的神态。

低唱浅斟 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

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扼腕抵掌 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高情逸态 高情:高雅的情致。逸态:安闲的神态。高雅的情致,

安逸的神态。

搔头抓耳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舌桥不下 形容惊讶的神态。

神清骨秀 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朗,气质秀美。

神清气朗 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神清气爽 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

气质爽朗。

桃李精神 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

妄尘而拜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

躬屈膝的神态。

行色匆匆 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

急忙忙的样子。

形输色授 谓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

意气自若 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

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夷然自若 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义形于色 义:正义;形:表现;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在脸

上流露出来。

雍容闲雅 谓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雍容雅步 谓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悠然自得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

闲、心情舒适。

悠闲自在 自在:无拘无束。形容神态从容,无拘无束。

怆天呼地 〖解释〗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同“怆地呼天”。

丰度翩翩 〖解释〗丰度:风采气度。翩翩:洒脱的样子。形容神

态举止文雅优美,超逸洒脱。同“风度翩翩”。

如痴如狂 〖解释〗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

倾倒。同“如醉如狂”。

如醉如狂 〖解释〗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

倾倒。

似醉如痴 〖解释〗犹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意气自如 〖解释〗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扼腕兴嗟 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

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耳不旁听 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成语: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心猿意马 心神不安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神不

高兴: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喜出望外、喜气洋洋、喜上眉梢、喜笑颜

开、喜形于色、笑逐言开、神采飞扬、神采焕发。

愤怒: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火中烧、怒气冲天、愤愤不平、燃眉之

急、暴跳如雷、横眉怒目、勃然大怒、大发雷霆。

伤心:愁肠百结、愁眉不展、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椎心泣血、悲不自

胜、悲痛欲绝、心如刀绞、泪如雨下、潸然泪下。

害怕:胆小如鼠、胆战心惊、心胆俱裂、心慌意乱、心惊肉跳、心乱如

麻、心有余悸、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惊恐万状。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无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目瞪口呆 处之泰然 半信半疑 毕恭毕敬 自言自语

喃喃自语 全神贯注 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呆若木鸡

将信将疑 含情脉脉 坐卧不安 怅然若失 忸怩作态

没精打采 沉吟不决 张口结舌 张皇失措 迟疑不决

局促不安 忍俊不禁 哑然失笑 幸灾乐祸 若无其事

若有所失 若有所思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垂头丧气

受宠若惊 狐疑不决 怡然自得 诚惶诚恐 勃然大怒

恼羞成怒 炯炯有神 洗耳恭听 举止失措 神气十足

神色活现 神色自若 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 神思恍惚

屏息凝神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眉来眼去 怒不可遏

怒气冲天 怒火中烧 怒发冲冠 怒形于色 破涕为笑

热泪盈眶 唉声叹气 哭天抹泪 哭笑不得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疾言厉色 谈笑风生 谈笑自若 冥思苦想

捧腹大笑 悠然自得 得意忘形 得意洋洋 惊恐万状

惊慌失措 喜上眉梢 慌手慌脚 聚精会神 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精神恍惚 精神焕发 嫣然一笑 横眉冷对

嘻皮笑脸 噤若寒蝉 瞠目结舌 黯然神伤 黯然销魂

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无

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目瞪口呆 处之泰然 半信半疑 毕恭

毕敬 自言自语 喃喃自语 全神贯注 兴致勃勃

描写人物表情的成语:呆若木鸡、目瞪口呆、神采奕奕、全神贯注、聚

精会神 肥头大耳 眉清目秀 衣衫不整 慈眉善目 贼眉鼠眼 其貌不扬

乘兴而来 大快人心 大喜过望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欢声雷动 回嗔作

喜 皆大欢喜 惊喜若狂 举国若狂

湖光山色 一衣带水 风和日丽 山清水秀 汹涌澎湃 雕梁画栋 鸟语花

香 层峦叠嶂 风光旖旎 风光秀丽 花好月圆 百花盛开 秋高气爽

春天渐近 春天来临 春天降临 春令已到 春回大地 春归大 地 春到人

间 春满人间 大地加春 天地加春 朝气逢勃 人勤春早 梅雪争春 莺啼

燕语 明媚春天 遍地皆 春 满目春光

烈日炎炎

形容夏天阳光强烈。也可称“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烧”。

夏日炎炎

夏天阳光强烈,十分炎热。

骄阳如火

象火一样的阳光。形容天气非常热。

亦作 骄阳似火

皎阳似火

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赫赫炎炎

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

炎炎夏日

非常炎热的夏天。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描写景物的成语: 描写春天的成语: 描写夏天的成语:

炎阳炙人

炙:烤。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形容非常酷热。

烈日当空

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形容天气酷热。

近义 火伞高张

狂风烈日

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

日的恶劣天候。

火伞高张

比喻烈日当空。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

近义 烈日当空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去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

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成语:秋高气爽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

宜人

描写冬天的成语:白雪茫茫 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冰封雪

盖 漫天飞雪 雪虐风饕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雪上加霜 阳春白雪 冬日

夏云 冬温夏清 无冬无夏 描写秋天的成语:

出自语言的成语: 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 更仆难数: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

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

不过来。

○ 口燥唇干:燥:干。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

舌。

○ 喋喋不休: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

了。

○ 呶呶不休: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 刺刺不休: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 天花乱坠: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

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手不释卷 手到擒来 黔驴技穷 守株待兔 邯郸学步

持之有故的意思篇八
《段落和层次》

段落,本是写作学的一个名词,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句子的集合体。它是文章思想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停顿。习惯上称“自然段”,具有换行另起的标志。写作,是一种语言运用。就语言运用来说,句子是最基本的常用单位;有了句子,为什么还要段落呢?首先,它能逻辑地表现思维进程中的间歇、转折、强调,用它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和文章构成的顺序。其次,段落使文章眉目清楚,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并给于他们在阅读中以“停顿”的时机,从而获得思索、回味的余地。第三,一段特殊段落,能引起强调重点、加强印象、传达某种特定感情的作用。 层次,也是写作学的一个名词,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是事物发展阶段性、矛盾的各个方面或人们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具体表现。它体现了文章内在线索展开的步骤。

写作学上,段落与层次是有区别的。段落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单位,是换行另起的标志;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一个层次可以就是一个段落或包含几个段落,而一般情况下,一个段落不宜包含两个以上的层次。

语文教学的段落层次与写作学的段落层次有差异。语文教学的段落,近似于写作学的层次,通常指“把文章分成几部分”的“部分”。语文教学的层次则是指“部分”,即段落内的表达次序。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一个大自然段内的表现次序。如课文《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

风》、《扁鹊见蔡桓公》都是一个自然段。《扁鹊见蔡桓公》的“思考和练习”要求回答:“全文可分几个层次?各层的意思是什么?各个层次间是怎样联系的?”[(1)]二是指某一“部分”内的表达次序。如《一面》的“理解·分析”。所示全文以空行隔开,分两部分。1、第一部分共38段,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层:„„。”[(3)]这里的“层”,它大于自然段。总之,语文教学的段落,指的是文章的“意义段”或“逻辑段”、“结构段”;它大于或等于自然段。语文教学的层次,是“部分”里的子单位,它可以大于、等于小于自然段。

课文已有段落,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划分段落(层次)呢?首先,分段是将一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析。要读懂全篇的意思,就必须弄清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文章的结构决定于文章的内容:为什么先写这层意思、后写那层意思,为什么一篇文章要分这几个自然段,而且有的段长、有的段短,为什么这里详写、哪里略写,这都是由内容决定的。分段的目的有三:一是理清课文的结构,二是为了理解课文的内容,三是为了教学之便利。

其次,课文的自然段与教学段有不一致的时候。课文的自然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规范段,即一个自然段说明一个独立的意思;另一种是不规范段,不规范段是指兼义段与不完整段。所谓兼义段,是一段表达两个以上意思的自然段;所谓不完整段,是一段没有把一个意思说完整,而在表达中是不应再分的。从写作角度说,作者在安排段落时

应遵循三个原则: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与完整性,各个段落间要有内在联系,要注意整体的匀称、粗细合度。段的安排原则与实际中的不一致性,促使人们读文章时要把相同或相近意思的段落划分在一起,教学时也必须把相同或相近的意思的自然段归并在一起。

第三,从段与篇的关系看。段与篇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形式上,篇是通过段来体现的,而段的内容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段不直接鲜明地反映篇的本质特征,一种是有的段落能直接鲜明地反映篇的本质特征,前者如过渡段,后者如作者的看法与感受等。教学时,通过划段分层,抓往能反映篇的本质特征的段,有利于篇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划段分层与概括段意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分段的过程中,实际上先就了解了各段的大意,而段意的概括必须在分段的基础上才能概括。划分、概括后,再从全文的角度来检查这种划分是否一致,概括是否有误。二者紧密相连。划段分层与概括段意,是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与内容。 二

比较1990年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1992年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两纲的文字表达有一个微妙的变化。前者要求“能理解思想内容,分清层次”,后者强调“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这种文字变化,在

前者“分年级教学要求”和后者“阅读训练要求”中更为具体。这是否说明语文教学不要或反对段落教学呢?

语文教学需要段落教学。划段分层并不错,它是人们阅读文章的必由之路。阅读教学的划段分层,“义务大纲”之所以改变提法,一方面是本文开头提到的现象——“讲段落大意”的危害;另一方面因为不少人的阅读教学只完成了一半:从整体到部分的分析,而忽视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

“义务大纲”不提“分清段落层次”而提“理解文章的思路”,意义有三。一是“理解文章的思路”是对阅读教学中条分缕析现象的纠正,体现了阅读的实质。阅读,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鉴赏,并吸收其中的思想认识、审美情趣和表达技巧的心智活动。阅读的过程是吸收,阅读的实质是还原。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由于偏重词语、层次的理解而走入教师包办代替的怪圈。为了教学、为了讲课、为了填满45分钟,一个突出现象是“讲课文”,而讲课文必然讲段落层次。讲段落层次,教师把课文的段落层次或教参上的段落大意转述给学生,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作用,学生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违背了阅读的规律。而理解文章的思路则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二是理解文章的思路,也是对阅读教学程式化倾向的反正,是阅读教学思想的一大突破。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是耗时最多、用力最大、收获最小、学生最不感兴趣的。之所以如此,程式化教学方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阅读教学程式化是指不管学生对

象、不管课文特点,千篇一律地按解题、介绍作者、生字新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总结特点等程序进行教学的一种僵化的教学程式。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样一分析,仅剩下了一副剔除了血肉的骨架;一篇佳作这样一肢解,剩下的是满黑板的眼花缭乱的板书。难怪不少学生上课记笔记,事先将这几个程序写好了,等待填空!以致引出了一次教师没有板书段落大意,学生在下面大叫,“老师还没有抄段落大意”的笑话!三是理解文章的思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思考,从文章的整体出发,真正弄清思路的表现形式,掌握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从而避免备课时把教参的分段和段意抄上备课本,再从备课本抄上黑板,学生从黑板抄到笔记本的现象。教师不认真钻研课文,备课时离不开教参,上课所说所写的仅是干巴巴的几条筋(段落大意),这样的教学,学生和老师不过是当了一回又一回的“文抄公”。

段落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篇章结构的知识,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受到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训练,还可以直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材要求段落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语文课本第二册课文的“思考和练习”提出了划段分层、概括段意层意的要求:《任弼时同志二三事》、《飞向太平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分马》、《看云识天气》、《社戏》、《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猫》、

持之有故的意思篇九
《1,不知戒,后必有——出自《荀子》

1,不知戒,后必有——出自《荀子.成相篇》。意思是,不知警惕,还要重犯错误;拒绝规劝,必然让谗夫钻空子。举例:你啊,不知戒,后必有,就等着破产吧

:

2,不敢越雷池一步——出自东晋庾亮《报温峤书》。意思是,不要或不敢逾越一定的界限。举例:顾虑重重,不敢越雷池一步,你永远成不了人才。

3,不以一眚掩大德——出自《左传》。眚[sheng声],眼里生的影响视线的膜,古时常以此小病比喻小过失。意思是,不能因为这次犯了错误,而掩盖你过去的功绩。举例:好了好了,我*某不以一眚掩大德,原谅你了!

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史记》。意思是,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下子干出惊人成绩。举例:你小子行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题西林寺壁》诗。意思是,身在其中,往往看不清事物的本相。举例:原谅我吧,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怪我爱你爱得太深了。

6,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出自刘琨诗“任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意思是,对于技艺或创作,只要付出艰辛,千锤百炼,就能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举例:你的作品,终于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可喜可贺!

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出自三国《六代论》。意思是,大而顽固的东西,铲除了仍存在着影响。举例:老人们的封建意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欲要改变,必须耐心劝导

8,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出自刘禹锡诗〈〈学阮公体三首〉〉。意思是,胜了百次,难免有时不识敌人诡计。胳膊断了三次,即害过多次大病,就能成一个高明医生。举例:一次失败就灰心了吗?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再向前一步,说不定就是胜利啊

9。冰炭不同器——出自〈〈韩非子。显学〉〉。意思是,对立双方不能并存。举例:两个老总冰炭不同器,水火不相容,公司完了!

10,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出自〈〈庄子。养生主〉〉。意思是,比喻经验丰富,技巧高明,解决问题绰有余地。举例:不但敢于去做,还要善于去做,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敢”字外,重点就在这个“善”。

11,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出自〈〈晋书〉〉。形容极度慌乱时神经过敏,听到风就是雨。举例:哈哈!你啊!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今夜别睡了!_

12,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出自〈〈孙子。军争篇〉〉。意思是,避开对方的锐气,等对方懈怠沮丧时再收拾他。举例:沉住气,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他来道歉再给他算帐。 1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出自北魏郦道远〈水经。江水注〉。举例:站在月下,远往山影的迷茫。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多么感伤的别离啊!_

14,春城无处不飞花——出自唐诗〈寒食〉。举例:喜气扑进千万家,春城无处不飞花,我们的小城沸腾了

15,春风得意马蹄疾——出自唐诗〈登科后〉。疾,快。形容心情愉快时行动快捷,或形势发展大好。举例:有外商投资,我们小城的形势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另:谢谢你的电话。哈!春风得意马蹄疾,明天就车站接我吧

16,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出自〈楚辞。九歌〉。举例:不要过于褒贬人家,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17,吹尽狂沙始到金——出自刘禹锡诗〈浪淘沙九首〉。意思是,坚持就是胜利。举例:再坚持半年吧,吹尽狂沙始到金,我相信你会成功的

18,聪明反被聪明误——出自苏轼〈洗儿〉。意思是,玩小聪明反而害了自己的人。举例:你去啊!去啊!聪明反被聪明误,人家告上法院了,怎么办

19,抽刀断水水更流——出自李白诗。比喻阻挡新事物的发展,然而枉费心机,新的潮流仍然滚滚向前。举例:美国企图减小虐虏事件对自己的影响,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全世界的声讨之声此起彼伏。

2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意思是,办起事来有根据,说起话来有道理。举例:人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你就别再招惹是非了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自《楚辞。卜居》。意思是,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举例:别看他唱不行,写可是个大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家取长补短吧。

2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刘禹锡诗。举例:练功是每天的头等大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少有懈怠就会落伍啊

23,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说大话而不感到惭愧,那就一定没有去做的决心。举例:你啊,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这活就让别人去干吧。

24,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意思是,多做坏事,必然自寻死路。举例:收敛起来吧,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不愿看你走向断头台

2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杜甫诗。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就如有神相助。举例:还是多看点书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写作的前提

2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出自《史记》。举例:老哥,别犹豫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该上路了

27,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多指自吹。举例:他每天摆出一付“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架势,其实,文化混混一个。

28,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出自汉代杨雄《法言。吾子》。意思是,微不足道的小技能,大丈夫不屑一顾。举例:哈!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你去哄幼儿园小朋友去吧

29,蠹众木折,隙大墙坏——出自《商君书。修权》。意思是,虫多木头就断了,裂缝大了墙壁就坍塌。举例:我们还是多加小心为好,蠹众木折,隙大墙坏,一但出了事,后悔就晚了。

30,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出自韩愈《师说》。意思是,学生不一定样样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比学生强。举例:信收阅,老师为你的获奖倍感欣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今后有些技法,老师要向你讨教呢。

50,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出自《后汉书。王霸传》。意思是,大风下才知道坚韧的草,严寒里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举例:不解释了,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今后走着看吧。另:你怎么知道我不行?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等看结果吧!黄金岁月 -- 让我们记着这如金般的岁月,把文学容入到这花样的年华!

51,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姓命——出自《红楼梦》。意思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举例:劝你不听,你还是去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姓命。这会该老实了吧!

52,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出自《老子。八十张》。意思是,距离很近,可从不来往。举例:你们两在一个单位工作,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干吗呢?

53,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自清代赵羿《论诗绝句》。意思是,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新人新事新创造。举例:电脑几天一个新玩意,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服气不行啊!

54,狂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出自《老人》二十三章。意思是,狂风刮不一早晨就会过去,暴雨下不一整天就会停止。举例:该上路就走吧,狂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路上就没事了。另:看他还能威风几天!狂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有他难看的时候。

55,聊效野人献曝之诚——出自《孙子。形篇》。意思是,学习古代农夫,把自己认为最高享受的晒太阳献给国君。举例:把我的见解全部告知于你,聊效野人献曝之诚。请查收。

56,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明代朱伯庐《治家格言》。举例: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好一个勤快媳妇!

5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出自《吕氏春秋》。意思是,流着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咬。举例:多动动脑子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既修体又随潮流,多好啊

58,流水落花春去也——出自唐李煜词《浪淘沙》。举例:不行了,老啦,流水落花春去也。下面该看你年轻人的了。

59,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出自《元曲选》。举例:和他相处一段时间看看吧,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最后看着不行再说

60,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宋李清照词《声声慢》。举例:唉!一个人的日月,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度日如年啊!

6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已亥杂诗》。意思是,落花不是没有情感的东西,它化作泥土仍然培育春花成长。举例:请你不要误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才是老师的一片苦心

62,冒天下之大不韪——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意思是,犯了天下最大的过错也不顾及。举例:你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背叛祖国!

6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意思是他聪明好学,不以求教为耻辱。举例:此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个好孩子。

6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意思是,开始没有不想学好的,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举例:请你多多管教他,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真怕他学坏啊

6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意思是,老百姓只能让他去做,而不能叫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举例:告诉你,你的规定太荒谬!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武大朗开店!

66,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出自〈世说新语〉。举例:心里没底你就别去了,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很危险啊!

6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蓬草生长在麻田里,不靠扶持也长得很直。举例:这孩子天性好,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将来肯定有出息

6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左传〉。意思是,皮都没了,毛又依附在哪里呢?举例:还是顾家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了家就全完了

6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出自韩愈诗〈调张籍〉。意思是,大蚂蚁摇动大树,太可笑,太不自量力了。举例:竟然文字攻击鲁迅,你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了。

70,杞人忧天——出自〈列子〉。意思是,杞国有个人老是担心天会塌下来。形容不必要的忧虑和担心。举例:人家早就没事了,你就别杞人忧天了

7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意思是,群英云集,人才济济。举例:客厅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该来的名人几乎全齐了。

7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出自《韩非子。喻老》。意思是,千丈长的河堤,可能因为蚂蚁之类小虫钻洞而崩溃。举例:把数据再核实一次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数

点也不能放过啊!

73,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出自《管子。宙合》。意思是,千里长的路,不可能用绳子把它直得如同绳子那么直。举例:学生多,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不能要求全优啊!另:他终于觉悟了,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走点弯路在所难免啊!

7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自《战国策》。意思是,不忘记过去事情的教训,是以后办事情的老师。举例:他不再去闹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已经知道闹不出个好结果

7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唐陈子昂诗《登幽州台歌》。意思是空前绝后。举例:哈!你的吹牛水平,真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76,茕茕qiong孑jie立,形影相吊——出自西晋李密《陈情表》。意思是,外没有亲人朋友,内没有开门答话的小孩子,无依无靠,极为孤单。举例:老了,没人再理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好一个人在遛弯。

7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学生受教于老师,而超过了老师。举例:你年轻有为,成绩显赫,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78,人怕出名猪怕壮——出自《红楼梦》。意思是,人出不得名,出了名就要象长肥的猪会被宰杀一样。举例:还是低调一点吧,人怕出名猪怕壮,小心亲戚都来找你要工作

7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自《左传》。举例:原谅我这一次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了就是好同志了嘛。

8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自《周易。系辞上》。意思是,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举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们就别争了。

81,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出自北宋和尚道原的《灯录》。举例:说起她的处境,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8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出自《三国志》。举例: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小子混出个样来了啊!

83,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出自汉刘安《淮南子》。意思是,坏事也能引出好的结果。举例:别伤心了,没选上就没选上,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说不定一 修改,明年进京呢!

84,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意思是,如果这个忍了,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即绝对不能容忍的意思。举例:打伤了人,反喊怨叫屈,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定要告他

85,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出自《孟子》。意思是,上级喜爱什么,下面来的更厉害。举例:都去三陪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没治了。

持之有故的意思篇十
《嘉惠中学2011届中考总复习质量检测》

嘉惠中学2011届中考总复习质量检测 (本卷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6分)

2010年的玉树,这个陌生的名字,伴随着倏( shū )然倒塌的房屋,被废墟掩埋.

的躯体和人们àn( 黯 )然的眼神,刺痛了我们的神经!地震的蹂躏( lìn ),.

留下的,是满目狼藉。灾难中的土地,为你,我们心痛如割彻夜难眠;灾难中的同胞,为你

们,我们神情悲恸双目噙泪。我们愿捧出一颗颗炽热的心,伸出一双双诚zhì( 挚 )

的手,与你们心手相连,搏击风雨!

(1) 根据注音填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倏( shū )然 àn( 黯 )然 蹂躏( lìn ) 诚zhì(挚 ) ..

(2)从短语类型来说,与“彻夜难眠”相同结构的一个短语是( D )(2分)

A. 双目噙泪 B. 神情悲恸 C. 满目狼藉 D. 刺痛神经

2.下列关于应用文知识论述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 ..

A.应用文的标题应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而不是空四格。

B.书信类的祝愿语中,“此致”要顶格写,“敬礼”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C.介绍信左下方要注明有效期,如“Χ月Χ日前有效”或“有效期Χ天”,天数要大写。

D.招领启事中物件数量、特征等不应该写得具体明确,但联系的地点、办法等要写清楚。

3.诗文默写(10分)

①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②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④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⑤按孟子的观点,国家通常容易灭亡,主要有两个原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⑥诗言志。《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以“ 持节云中, 何日谴冯唐。 ”抒发自

己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中,辛弃疾以“了却君

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 表达词人矢志收复中原、赢得一世英名的伟大理想。

4、触摸汉字: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布告——布局 解说:两个“布”的意思相同,都是分布的意思。

B.谋略——谋生 解说:两个“谋”的意思不同,前一个是“计策”的意思,后一个是

“设法寻求”的意思。

C.讳疾忌医——深恶痛疾 解说:两个“疾”的意思一样,都是“厌恶、憎恨”的意思。 入则无法家拂士,

D.温故知新——持之有故 解说:两个“故”的意思不一样,前一个是“原因”的意思,

后一个是“从前”的意思。

5.问题探究。(6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

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

(2)“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

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 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

求的理由。 (4分)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

候,心里总惦记着, “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

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 (节选自茅盾《沦“人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

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

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

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

风气的蔓延。 (摘自3月8日《今日早报》)

二、阅读理解(62分)

(一)名著阅读。(8分)

6.下列相关内容搭配不全对的一组是( C )(3分)

A、时迁—鼓上蚤—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B、戴宗—神行太保—擅神行之术

C、花荣—小李广—善使飞刀 D、张顺—浪里白条—水底下可伏得七日七夜

7.请你从下面两个情节选项中选一个,用简洁语言把省略部分的情节补写完整。(60字左右)

(5分)

A、祥子辛辛苦苦攒钱买到第一辆车„„最后一次买到的车还是卖掉,给虎妞办丧事。

B、格列佛被大人国王后买去,得与大人国王相处。„„终于又回到英国。

我选( A )项: 祥子辛苦买到第一辆车,但在拉人出城时被兵抢去了,不过,他顺

手牵了三匹骆驼,后来又攒够了钱,却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三次他用虎妞的钱买了第三辆

车,但还是卖掉了给虎妞办丧事。 言。 (2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3则不符合。因为第三则材料说的是对社会读书浮华风气的批评,与自己读书无关。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8—11题。(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

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

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

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8. 请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会宾客大宴( 客人 ) 意少舒 (稍稍放松 )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一拍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其中夹杂 ) ....

9. 请选择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 B )(3分)

A.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B.妇拍而呜之 敏而好学 ....

C.满坐寂然 屏息静坐 D.当是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10. 翻译句子。(3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

哆嗦打抖,差点想要先跑掉。

11.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把“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得清清楚楚,有什么作用?

(2分)

反复强调表演道具简单,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12.本文作者是 林嗣环 ,选自清朝 张潮 编写的《 虞初新志 》,(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7 题。(15分)

①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

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

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②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

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

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

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

鲜明、生动的。

③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

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

姿态”。 ...

④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

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臵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

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

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⑤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

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

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

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⑥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

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

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

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

升为书面语。

13. 给选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出段意(4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第一层: 写出语言的重要性 。 第二层: 举例论证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 第三层: 提出文章中心论点。

14. 本文谈论的是什么话题?请简练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4分)

本文谈论的话题是语言。中心论点是书面语言应该是口语的规范化。

15. 选文第③段中,“故作姿态”的引号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故作姿态”的理解。

(3分)

强调突出的作用,表现作者对报道作者的讽刺。

16. 选文第⑥段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概述一个例子,并说说其作用。(4分) ......

朱自清早年作品风花雪月,而晚年作品简朴自然,却很受读者欢迎。表现了文章还是简朴,

自然才能让读者明白,接受,欢迎。

(四)上天种的花(24分)

古草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11)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丧事谢孝短信

下一篇: 四面楚歌的意思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