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3    阅读:

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篇一
《江苏省淮安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 Ⅰ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朱光潜 ▲ 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只爱好故事而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会低下,在培养 ▲ 的文学趣味方面,有趣的故事怎么能和有趣味的诗 ▲ ?

A

.不胜其烦 纯净 一视同仁

C.不厌其烦 纯净 相提并论

分)

潮长波平岸, ▲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 B.月辉洒长街 C.莺啼花满枝 D.草青风低树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②④①③⑥⑤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B.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C.机会是均等的,但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B.不厌其烦 纯正 相提并论 D.不胜其烦 纯正 一视同仁 2.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D.脚踏实地方能成功,空谈只能误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

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 .

B. 帅将士朝之 . 帅:带领

逆:反叛

微以自文于君亲 .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C. 朋友失意,尚可谢 谢:道歉 .D. 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A. 竟以复国 .B. 为父兄除害 .

D. 召入谕之曰 . C. 贼围张巡于雍丘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若亡郑有益于君 . 虽董之以严刑 .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 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9. 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3分)

(2)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弹筝者”的形象特征。(4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所恶有甚于死者, ▲ 。(《孟子·鱼我所欲也》)

(2)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4)廊腰缦回,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5)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7) 独学而无友, ▲ 。(《礼记•学记》)

(8) 夫仁者, ▲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

玉 殇

霍达

①小院里清凉如水。

②前边琢玉坊的窗纸透着灯光,在“沙沙”的磨玉声中,梁亦清手捧着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正在加紧精雕细刻。合同期限迫在眉睫,蒲老板在等着他,沙蒙〃亨特先生在等着他,患难老妻和两个女儿在等着他,他自己也在等着这艘宝船竣工的时刻。

③他喘息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巍峨的宝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不容易呀,“马

【注】哈吉”郑和,梁亦清陪着您一块儿闯过来了!他注视着器宇轩昂的郑和,注视着甲板上劈风斩浪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他也加入了那雄壮的行列。

④水凳儿又蹬起来,坨子又转起来,梁亦清屏弃一切杂念,重又投入专心致志的创作,在三保太监郑和那饱经风霜的眉宇之间做画龙点睛的镂刻。郑和,这位杰出的中国穆斯林,在他手执罗盘、眼望麦加,指挥着宝船与风浪搏斗的时刻,一定是镇静沉着、胸怀坦荡的。梁亦清怀着崇高的敬意,紧紧盯着郑和那穿透万里云天冲破万顷碧波的眼睛,惟恐自己睫毛

的一闪、心脏的一跳都会影响雕刻的精确,有损于那双眼睛的神采……

⑤韩子奇一直守在旁边,目不转睛地领受师傅那精湛达到极致的技艺,这是他至高的艺术享受和外人无缘分享的殊荣。

⑥突然之间,他感到师傅的神色有些不大对头。

⑦宝船上,郑和的那双眼睛变得模糊了,仿佛郑和由于远途跋涉的劳累和风浪的颠簸而晕眩了,他要做片刻的歇息了?不,是梁亦清自己的眼睛……眼睛怎么了?像一片薄云遮在面前,缭绕,飘动,他努力把眼睛睁大,再睁大,也无法清晰地看清近在眼前的郑和!

⑧梁亦清双脚停止了踏动踏板,微微闭了闭疲倦的眼睛,笑笑说:“这活儿,越到画龙点睛的时候越费眼啦!”

⑨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几十年的琢玉生涯,师傅把自己琢成了一个苍老瘦硬的玉人!

⑩“师傅,您歇着吧,这活儿,明儿再接着做……”

⑪“要记住,”梁亦清歇息了片刻,似乎觉得眼睛从疲倦中得到了恢复,心境也更加平和、安定,“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做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能活到今天,可他们琢出的玉器呢,不都一个个还活着吗?”

⑫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那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水手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簸而沉浮,双目炯炯望着前方,随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

⑬突然,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停止了,梁亦清两手一松,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

⑭“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中看见了天塌地陷,灵魂都被惊飞了,他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

⑮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地呼叫着。在这一瞬,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炯炯有神,他在搜索那生命与心血化成的目标!当那双眼睛接触到破碎的宝船时,他的一双晶亮的瞳孔立即像燃烧的流星,迸射出爆裂的光焰,随即熄灭了……

⑯“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雪白的宝船!

(选自《穆斯林的葬礼》,有删改)

【注】哈吉:伊斯兰教中专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并按教法规定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穆斯林。郑和本姓马,故梁亦清尊称其为“马哈吉”。

12.梁亦清耗尽心力加紧雕琢“宝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3.分析小说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4分)

14.第⑫段画线的文字描写宝船,请赏析其表达特色。(6分)

15.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

儒家与现代人生

傅佩荣

①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②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

③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④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

⑤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问题在于: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

⑥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

⑦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

⑧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

(节选自《儒家与现代人生》,有删改)

16. 结合第二段,请概括作者认为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主要际遇。(6分)

17. 请简要分析第④-⑥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 结合全文,针对现代人生,作者认为儒学能够提供的“解药”有哪些?(6分)

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篇二
《高二语文小题及答案38》

高二语文小题(三十八)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旋涡/旋风 渐染/逐渐 连累/劳累 混浊/混水摸鱼

B 曝晒/曝光 应届/应当 哄抢/起哄 倔强/倔头倔脑

C 靓女/靓妆 蔓延/瓜蔓 碑帖/请帖 露骨/崭露头角

D 下载/刊载 包扎/驻扎 擂台/打擂 奢靡/风靡一时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叠床架屋 悬粱刺股 言简意赅 深不可测

B、其貌不洋 众说纷纭 生当陨首 崇山峻岭

C、闲情逸志 相敬如宾 卓有成效 熟视无睹

D、浑浑噩噩 殒身不恤 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的是 ( )

A.英军狙击手利用这款软件可以对风速、子弹重力乃至地球旋转等各种细微因素对子弹轨道造成的偏差进行精密测算,从而准确地击中千米之外的目标。

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大文化领域科技应用力度,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

C.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有不少大学生加入了“蚁族”大军。“蚁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就包括大学生们不愿从事辛苦工作等自身原因造成的。

D.近年来,面对国内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长虹电器集团积极更新技术并提升售后服务服务质量,恪守“韧性、信心、开放”的创新观念,在竞争中一下子取得了优势地位。

4、名句默写(8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 。

②、辘辘远听, 。

③、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

⑤、 ,而不知其所止。

⑥、巴东三峡巫峡长, !

⑦、知人者智, 。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

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

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此词写于作者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②醽醁(línglù),美酒名。 ③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④老子,作者自指。⑤霜竹,指笛子。

(1)开头三句,作者描写雨后开阔的远景,用语十分传神。请从“净”“染”中任选一词,作简要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词人是怎样从主观上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阕内容,分析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1.流人:流人江湖的乐人;2.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找出诗中点明季节的词语。由该词语可以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送别时描写环境的哪一句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句中“泪痕深”描写形象新鲜,请简析其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请作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A 】(A xuán /xuàn jiān/jiàn liě/lâi hùn/hún B pù/bào yīng/ yīng hōng/hîng juã/ juâ C liàng/jìng màn/wàn tiâ/tiě lù/lù D zài/zǎi zā/zhā lâi/lâi mí/mǐ)

2、选B、其貌不扬

3、【答案选A】(B语序不当,应将“加大文化领域科技应用力度”挪至“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之后;C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D“市场”与“滞销”搭配不当,去掉“市场”。)

4、【答案】: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用心躁也。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⑤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答案:

6、(1)枫林。枫叶荻花秋瑟瑟.

(2)一是晚年贬官远赴外地,离别亲人朋友,容易牵动愁情而落泪;二是流落江湖的乐人演奏了哀切的水调子,与诗人被冷落的心境相吻合,产生了同是沦落人的感慨,因而流泪多;三是看到秋景产生的凄凉之感。(答出任何两点即可)

(3)第一句写景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为筝曲的演奏提供了典型环境);第三句写景侧重描写音乐,运用通感手法,想象出“千重万重雨”的视觉形象,表达听音乐时的复杂心情.

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篇三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七年级语文试题

姓名 班级 得分

1.根据注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田字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

chōng liáo zhù qiè

憬 眼花 乱 蓄 而不舍

2.根据提示补全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9分,1—6每题1分,

①但愿人长久, 。

②青山有幸埋忠骨, 。

③ ,江春入旧年。

④ ,回清倒影。

⑤天街小雨润如酥, 。

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⑦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体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 。

3.下面一段话,划线部分有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

“甲型H1N1的角度看,这样的恐慌是缺乏安全感,在疫情蔓延期间这属于正常反应,但如果

反应过度,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习与生活。②愉悦的心情,能增加身体的免疫能力,

改善烦躁焦虑的情绪。③能否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疾病和抵抗流行性疾病如“甲流”的最佳方法。„„ 老师们,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行动,④我们的学校也正在开展各种有效的措施。

让我们以勇气做基石,信任做纽带,积极乐观,从容应对,让甲流离我们远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6分)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1)首句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分)

(2)找出诗中连通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的句子(1分):

{3}体会作者的情感{3分}

4、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完成 14-17 题。(17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

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

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①之仙

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①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②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山水

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或短语。(4分)

沿溯阻绝( ) 虽乘奔御风 ( )

四时俱备( ) 夕日欲颓 ( )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16、有人读了甲文,能大致估算出文中船速,你知道多少吗?请说明理由。(2

分)

17、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文 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

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乙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是从仰视

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美景的。

B、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C、甲文作者写山之高、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是正面描写,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D、乙文作者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8、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寓情于景。请结合两文有关内容分别加以阐述。(4分)

5、阅读温燕霞的《昙花》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平常的日子里,一朵昙花的开放,也能在漠漠的心田上种植出满畦的喜悦。这日正是秋分,夜晚有弦月,光芒的确如水,雾是不见的,那朵昙花拳拳地吊在有些嶙峋的枝柯上,月下看去,似乎是亘古里伸出的一支唢呐,伶仃地吹着关于生命、关于风华、关于梦想的曲子,低回中有昂扬的韵味,一如它的花期,虽然短暂却美得极致。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见昙花。

其实这盆昙花放在家中的阳台上已有五度春秋了,每年秋来它们只是报以缄默,即使偶尔绽放几点花苞,却像心急的旅人,等不及到达辉煌的顶点,便沉埋在晨风夕露里了。昙花所予我们的,除却疯长的枝桠外,就只有劳而无获的失望和久等不至的焦灼与无奈了。有时甚至怀疑它并非昙花,如果是昙花,哪怕真如成语所形容的那样,的确只有刹那间的芬芳,五年的浇灌也该有望收取一掬回报了吧?

这一刻今日终于来临。我家人都为此隐约的激动。

我决心等待昙花那既著名又古典,同时颇为凄美的一现。

晚上九时左右,昙花原先握紧的拳头松动了,白而薄的几层花瓣犹如伫立风中的妇人的罗裙,于重叠中见飘逸,以一种相当婉约的姿态迎接着这一生一世初次窥见的万象世界。凉沁的秋风中,昙花没能印下它袅娜的身影,否则对影起舞,生命的阵营岂不又多一份生机?

我细心而又专注地立于花旁,希冀有更多的惊喜从精密纤细的蕊丝中沁出,然昙花按捺着,似乎在冷眼旁观这个躁动不安的世界,始终不肯接纳我由衷的祈盼。无奈中只好离它而去,在一圈比月色更为明亮、更为温暖的灯光下寻觅另一种人生意味。

约莫十时许,再一次披衣到阳台。这时风更大了,花香浮动中月色泼了我湿湿一身。汽笛里秋虫谦卑地咕哝着,像是在暗笑我痴。我痴么,昙花?昙花无语,唯有洞开的口宛若婴儿的笑靥,汩汩流淌出纯洁的欢乐。我竟想起同是成语中的燕子,想它为梁柱上新画的那抹朱红所陶醉,竟然不知将毁巢于火!

这就是昙花的命运么?

我用手轻轻抚着昙花那玉色的花瓣,企图挽住它稍纵即逝的芳华。然昙花继续一点一点地张大它笑唇的弧度,坚定而又乐观。或许昙花是有知有识的,正因如此,所以才能无惧、无悔、无怨。因为它相信那一刻的绚烂足以诠释生命的全部意义,短暂又何妨呢?昙花之为昙花,难道不正因了这种对于生命的豁然与达观吗? 由于目睹了昙花追求美丽的过程,枯萎的结局已无关紧要。自此以后,昙花在我心中,将与伤感无缘。我想它是朵无忧的花,一生充实而丰盈,如同流星,在最短的时间里,灿烂过别人漫长的一生。 (选自《散文》)

18.“我决心等待昙花那既著名又古典,同时颇为凄美的一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回答。(4分)

19.结合语境,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那朵昙花拳拳地吊在有些嶙峋的枝柯上,月下看去,似乎是亘古里伸出的一枝唢呐,伶仃地吹着关于生命关于风华关于梦想的曲子„„

(2)汽笛里秋虫谦卑地咕哝着,像是在暗笑我痴。

20.结尾说“我想它是朵无忧的花”,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1.请结合文意,联系自己,谈谈你对文中“昙花精神”的理解。(不少于两点,4分)

参考答案:

1.憧 缭 贮 锲

3.(1) “是缺乏安全感”后加“的表现”;(2)“增加身体的免疫能力”中“增加”改为“增强”或“提高”;(3)删掉“能否有”;(4)“开展各种有效的措施”中“开展”改成“采取”;(共8分。改对1 处得2分,给满8分为止。如有其他改法只要合理亦可给分)

7.(1)孤舟、微月、枫林,营造了一种凄清(或凄凉)的氛围,烘托出“流人”的一腔愁情。(“孤舟”写出孤寂之情,“微月”借月光点染羁旅之愁,“枫林”借深秋之景渲染凄凉之情。)(2)岭色千重万重雨。(3)迁谪者的羁旅之愁

14、逆流而上 奔驰的骏马 季节 将要落下(将要坠落)

15、早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16、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示半天,12个小时,距离是1千2白里=600km,所以速度是50km/h

17、B

18、 《答谢中书书》“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色彩缤纷,表露了作者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更有那青山、花草,色彩十分鲜明,想人们展示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良多趣味”,面对这壮丽的风光,也难怪作者要发出由衷的赞叹。

18.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我五年的期盼,引出下文我静静地欣赏昙花的绽放以及由花引发的人生感慨。“凄美”二字也与下文“昙花在我心中将与伤感无缘”形成对比,为点明主题作铺垫。

19.(1)这句话把视觉上昙花的美比作听觉上唢呐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昙花静静绽放的古典和昂扬美。(2)运用拟人手法,以秋虫之“笑”突出我对昙花的热爱之情和昙花之美。

20.①昙花绽放,虽然只是稍纵即逝的芳华,但是它的美刻骨铭心,让人沉醉。而且即使面对短暂的开放,它依然选择坚定乐观的开放,并欣然接受枯萎的命运,精神可贵。②一生的价值不是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而是以生命的厚度来决定的。昙花一生充实而丰盈,即使在最短的时间里,也已经诠释出生命全部的价值,那它注定是无怨无悔的。

21.①即使花期短暂,昙花依然坚定、乐观地开放,展现出最美的自己,它的执著和无怨无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②人的一生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但是存在的价值大小却是可由自己决定的。③在短暂的人生过程中,只要我们也像昙花一样,执著地去追求、付出,我们的人生也能过得充实而有意,而到了生命的终点,当我们再回首,我们也就可以无怨无悔。(言之有理即可,但不可脱离“昙花精神”)文章

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篇四
《江苏省宿迁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宿迁市2015届高三11月摸底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朱光潜 ▲ 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只爱好故事而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会低下,在培养

▲ 的文学趣味方面,有趣的故事怎么能和有趣味的诗 ▲ ?

A.不胜其烦 纯净 一视同仁

C.不厌其烦 纯净 相提并论

分)

潮长波平岸, ▲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 B.月辉洒长街 C.莺啼花满枝 D.草青风低树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

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

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②④①③⑥⑤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B.不厌其烦 纯正 相提并论 D.不胜其烦 纯正 一视同仁 2.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B.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C.机会是均等的,但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D.脚踏实地方能成功,空谈只能误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

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

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

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 .

B. 帅将士朝之 . 帅:带领

逆:反叛

微以自文于君亲 .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C. 朋友失意,尚可谢 谢:道歉 .D. 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A. 竟以复国 .B. 为父兄除害 .

D. 召入谕之曰 . C. 贼围张巡于雍丘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若亡郑有益于君 . 虽董之以严刑 .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 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9. 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3分)

(2)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弹筝者”的形象特征。(4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所恶有甚于死者, ▲ 。(《孟子·鱼我所欲也》)

(2)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4)廊腰缦回,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5)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7) 独学而无友, ▲ 。(《礼记•学记》)

(8) 夫仁者, ▲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

玉 殇

霍达

①小院里清凉如水。

②前边琢玉坊的窗纸透着灯光,在“沙沙”的磨玉声中,梁亦清手捧着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正在加紧精雕细刻。合同期限迫在眉睫,蒲老板在等着他,沙蒙〃亨特先生在等着他,患难老妻和两个女儿在等着他,他自己也在等着这艘宝船竣工的时刻。

③他喘息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巍峨的宝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不容易呀,

【注】“马哈吉”郑和,梁亦清陪着您一块儿闯过来了!他注视着器宇轩昂的郑和,注视着甲板

上劈风斩浪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他也加入了那雄壮的行列。

④水凳儿又蹬起来,坨子又转起来,梁亦清屏弃一切杂念,重又投入专心致志的创作,在三保太监郑和那饱经风霜的眉宇之间做画龙点睛的镂刻。郑和,这位杰出的中国穆斯林,

在他手执罗盘、眼望麦加,指挥着宝船与风浪搏斗的时刻,一定是镇静沉着、胸怀坦荡的。梁亦清怀着崇高的敬意,紧紧盯着郑和那穿透万里云天冲破万顷碧波的眼睛,惟恐自己睫毛的一闪、心脏的一跳都会影响雕刻的精确,有损于那双眼睛的神采……

⑤韩子奇一直守在旁边,目不转睛地领受师傅那精湛达到极致的技艺,这是他至高的艺术享受和外人无缘分享的殊荣。

⑥突然之间,他感到师傅的神色有些不大对头。

⑦宝船上,郑和的那双眼睛变得模糊了,仿佛郑和由于远途跋涉的劳累和风浪的颠簸而晕眩了,他要做片刻的歇息了?不,是梁亦清自己的眼睛……眼睛怎么了?像一片薄云遮在面前,缭绕,飘动,他努力把眼睛睁大,再睁大,也无法清晰地看清近在眼前的郑和! ⑧梁亦清双脚停止了踏动踏板,微微闭了闭疲倦的眼睛,笑笑说:“这活儿,越到画龙点睛的时候越费眼啦!”

⑨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几十年的琢玉生涯,师傅把自己琢成了一个苍老瘦硬的玉人!

⑩“师傅,您歇着吧,这活儿,明儿再接着做……”

⑪“要记住,”梁亦清歇息了片刻,似乎觉得眼睛从疲倦中得到了恢复,心境也更加平和、安定,“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做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能活到今天,可他们琢出的玉器呢,不都一个个还活着吗?”

⑫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那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水手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簸而沉浮,双目炯炯望着前方,随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

⑬突然,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停止了,梁亦清两手一松,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

⑭“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中看见了天塌地陷,灵魂都被惊飞了,他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

⑮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地呼叫着。在这一瞬,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炯炯有神,他在搜索那生命与心血化成的目标!当那双眼睛接触到破碎的宝船时,他的一双晶亮的瞳孔立即像燃烧的流星,迸射出爆裂的光焰,随即熄灭了……

⑯“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雪白的宝船!

(选自《穆斯林的葬礼》,有删改)

【注】哈吉:伊斯兰教中专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并按教法规定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穆斯林。郑和本姓马,故梁亦清尊称其为“马哈吉”。

12.梁亦清耗尽心力加紧雕琢“宝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3.分析小说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4分)

14.第⑫段画线的文字描写宝船,请赏析其表达特色。(6分)

15.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

儒家与现代人生

傅佩荣

①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②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

③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④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

⑤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问题在于: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

⑥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

⑦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

⑧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

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篇五
《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重点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阅读(9分)

故里之争显现地方政府公司化

文明古国的一大好处就是有历史,有故事可讲,随便一锄头挖下去,或许就会是哪位王侯将相的传奇。而对后来者而言,这都是可能变成真金白银的财富。只可惜古人不像今人有很明确的产权意识,于是也就有了各种名人的故里之争。

据统计,名人故里之争在短短半年内竟然达到10处之多,其中既有历史上真真实实存在的名人:也有宗教、小说、神话故事中出现的名人。有些名人故里竟有七八个地方在争,更有甚者,水浒故事中西门庆、潘金莲这对“奸夫淫妇”的故里,也被一些地方宝贝一般地争着。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一些官员可以借此捞一把。对这些官员来说,是否能够争到这个故里,或者争到后是否有游客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争抢故里的过程本身,这里的一系列环节和运作存在腐败机会。二则不能不说到与地方政府的职能异化大有关系。各种故里之争,地方政府无非是出于为本地打造旅游市场、提高知名度的考虑。此目的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自己主要任务的政府那里,虽然很正常,但也说明,地方政府的职能已经迷失。

当然,发展经济也是政府职责,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并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好的制度

环境,而是直接投身于经济活动。地方政府本身和企业一样,就是市场的一个主体。因此。它也具有其他市场主体的根本特点,即逐利。以招商引资为例,本来这是企业的事,但现在大多由政府包办。很多政府部门的实际工作,特别是直接和经济有关的部门,其主要任务就是招商引资。为了招到更多的外来企业到本地投资,政府制定了许多考核办法,但归根到底,无非是对有功之臣进行重奖,对无功之臣重罚,与公司管理别无二致。

地方政府的公司化及其竞争,被一些学者解释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纯从理论而言,这是对的。但必须指出的是,以追求经济增长特别是财政收入为最高动力的政府逐利化或公司化倾向,虽然在某些时候能够带来社会财富的大幅增加,也能够提高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可在社会治理方面,

会带来更多的灾难。最近十多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官员腐败和频繁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就是一个明证。 政府变成公司,与一般市场上的公司不同,如果说后者还要受市场中一系列合约和规则的制约与支配,政府公司则没有这些限制。因为政府是市场规则和合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它拥有一般市场公司根本不具有的强制权力,这使其变成一个三不像的“怪物”,从而势必出现下述现象:假如政府和

民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政府公司化或能给民众带来福利的改善;但假如政府跟民众的利益不一致,政府公司化的结果,首先是要保证政府这个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尤其考虑到政府乃是由不同的官员构成,更是如此。因为,官员的利益不完全等同于政府的利益,在政府公司化的倾向中,官员可以更好地把咱己的利益臵换成政府利益。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中,明明有些项目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损害公众健康,但只因它会带来税收,甚至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也被地方引进来。从这个角度,就能合理地解释在上述名人故里之争中,一些地方何以对西门庆、潘金莲感兴趣。如果不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彻底校正被异化的政府职能,使政府从市场抽身,要扭转逐利性、公司化行为,减少或消除各种故里之争,那就依然很难。 1.下列关于“故里之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在铸就传奇与文明同时,也为后代蕴含着商机,不仅有文化传说,而且还有真金白银,供后代子孙消费。 、

B.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所争对象有历史名人,也有宗教、小说、神话中人,甚至有西门庆、潘金莲等“奸夫淫妇”。

C.名人故里之争的根源在于古代缺乏明晰的产权意识,地方政府的介入更是推波助 澜,其看重的是争夺故里的过程本身。

D.故里之争明显有两条线趋势:一是政府与官员忙于“争”,二是各地一般公司及民众也在争,各方都力图在争的过程中“大捞一把”。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名人故里之争所以“红火”,是由于其“争”的环节与运作中存在腐败机会,同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迷失与异化有关。

B.地方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但因其直接投身于经济活动,使得其本身与企业一样,成为市场的逐

利主体,并包办经济活动。

C.地方政府主要任务为招商引资,但管理与考核的办法与公司管理无异,呈现出地方政府公司化倾向,导致“名人故里”之争的闹剧经常上演。

D.地方政府公司化,可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及带来社会财富大幅增加,增加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地方政府公司化及其竞争会导致社会治理领域的灾难性后果,诱发腐败现象与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社会安定。

B.政府公司化使其成为“三不像”怪物,集决策者与执行者于一身,掼害民众利益,使官员能轻易将自己利益置换成公司利益。

C.某些地方政府对西门庆、潘金莲感兴趣,其根本点在于这种“名人故里之争”可以促使地方政府公司化,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民众利益。

D.应对地方政府的角色与地位进行定位与校正,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促使政府消除逐利化与公司化行为,方可消除类似“名人故里之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

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

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

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③

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

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④

有烟气,

闻行车嘒管⑤

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②欻(xū):忽然。③阿:母亲。④勃勃:烟气向上的样子。⑤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详细 B.过亦不复省. 省:察看 C.长吉竟.死 竟:竟然 D.帝独重.

之 重:重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李长吉集叙 为.刎颈之交 B.阿弥老且.病 吾今且.报府 C.天苍苍而.高也 吾尝终日而.思 D.闻行车嘒管之.声 欲诛有功之.

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贺身体细瘦,二眉相通,手指很长,勤奋刻苦读书,写作速度很快。 B.李贺治学严谨,只要不是大醉或吊丧,他总在认真地修改平时的创作。 C.李贺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曾向绯衣人使者叩头求饶免死。 D.李贺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怀才不遇,一直未得到朝廷重用。 7.把原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4分) 译文:

(2)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6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8—9题(8分)。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②

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②分付,安排的意思。

8.第一句描写到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起到什么作用?(4分)

答:

9.第三句与《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有相似之处,请对这一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0、名句默写(6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2) ,塞上风云接地阴。 (3)浔阳江头夜送客, 。 (4) ,善假于物也。 (5)天下云集响应, 。 (6)吾师道也, ?

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1-14题。

天气好的时候,楼房的南墙根下,常坐着一位老人。老人实在是太老了,已属耄耋的那个层次,

头上捂顶帽子,看不出头发已稀疏花白到了什么程度,一张核桃样的脸,皱纹深刻地密布,嘴巴瘪瘪的,连鼻子都抽缩在一起了。尤其苍老的是那双眼睛,总是空茫地大睁着,迎着风,迎着太阳,不怕那阳光多么强烈刺眼,看来已经失明。

老人是钟点工扶出来的,来了就坐在那张不知谁家丢弃在这里的一张木椅上。钟点工安顿好他,就转身走了,听说她在照料着好几位老人。晒太阳好,可以补钙,老年人太需要补钙了。

引人注目处,是老人身前几步远的地方,有一稞树,桃树。桃树不高,却还粗壮,树干足有饭碗粗。春天的时候,桃树会有几天的繁闹,盛开的花朵会引来蝶舞蜂唱。可那样的日子毕竟短暂,花谢了,叶绿了,叶子也终要飘零。北方的冬季太漫长。在枝干枯枯的日子,树杈上便搭挂起一些大葱。大葱伴老人,倒也贴切——虽是叶枯皮焦,心却仍活着。老人一天天地越发老迈,那葱也一日日地越发枯缩。

不时有人从老人身边走过,问,老爷子,有几个儿女呀?

老人答,两个,都在南方呢。我去过,那地方又热又闷,受不了,空调吹,又得病。南方的嚼谷也不

行,甜了吧叽的。不如回咱北方老家来。 老人常常这般问一答十。

有小猫小狗跑过来,偎在老人的膝旁。老人从衣袋里摸出吃食,小猫小狗吃过,便伸出舌头在老人的手掌上舔,让老人脸上闪现出片刻的惬意。遛狗人说,老爷子,也养只小东西吧,正好给你做伴。老人说,老喽,腿脚不行了,哪还追得上。以前也养过……

搭话人不白问,离去时,时不时地顺手从树杈上扯下大葱,或一棵,或两棵,带回家去做葱花。好在老人看不见,从不过问。

有时,小孩子跑过来,大声喊,老爷爷,我拿棵葱行吗?我妈妈让我去买,可我还要写作业呢。老人脸上的核桃纹立刻绽放成九月的菊花,高兴地答,拿吧拿吧,挑那长的,硬实的,扶着点树干,别摔

了。你学习好不好啊?我那孙子去年还得了奖状呢…… 有一天,一位中年人窜到了树下,蹑手蹑脚的,一下抓进手里好几棵葱,转身欲去时,身后的老人说话了,冷冷地,颇为不悦:不管拿多拿少,总不差两句话吧!中年人怔了怔,尴尬一笑说,哟,我以为老爷子睡着了呢。老人用手背往外挥了挥,说走吧走吧,怎么还不如个孩子呢?

这一幕,被当时在附近唠闲嗑的几个女人看到了,于是,人们便知道,老人的眼睛看不见,耳朵却好使,那脚步声和大葱离树的窸窣,是躲不过老人的耳朵的。

几天后的星期天,一位女士提着马扎,坐在了老人身旁,两人说了好长时间的话,直到太阳偏西,钟点工来接老人回去。老人说,树上有葱,是我备下的,随便拿。女士眼圈红了,说以后有时间,我还来陪大伯说话,把我没来得及说给我爸我妈的话都说给你老人家听。

(作者孙春平,选自《羊城晚报》)

11.请为这篇小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 12.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老人什么样的品质?(6分)

①老人脸上的核桃纹立刻绽放成九月的菊花,高兴地答:拿吧拿吧,挑那长的,硬实的,扶着点树干,别摔了。

②老人用手背往外挥了挥,说:走吧走吧,怎么还不如个孩子呢? 13,请对文中画线句的语言特点作简要赏析。(6分)

14.有人说,好的小小说善于“轻轻地放下”,即能在寻常琐事中蕴含丰富的意蕴。你觉得本文具备这一特点吗?请结合这篇小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孽障 凭心而论 杜鹃啼血 沸反盈天 B.斑斓 弃甲曳兵 滔滔不绝 敛声屏气 C.饿莩 神智不清 不经之谈 揭竿而起 D.聒噪 不足耻数 自鸣得意 相敬如宾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冠心病患者,有专家建议静养,有专家建议运动;静养有静养的论据,运动有运动的佐证,真叫人莫衷一是....

。 B、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资深作家说:“要写出好作品,一定要头顶有天,脚下有地,眼中有人。”在座的文学爱好者听后拍手称快....

。 C、一段时间以来,南方各省暴雨连连,江河满溢,积水成渊....

,洪涝灾害频现。 D、在众多国际赛事上,中国乒乓球队几乎囊括..了全部奖牌,只把少数奖牌留给其他国家。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分不开。

B、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C.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不是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D.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意义。他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神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8.下面是某校学生代表在一次报告会后写给报告人的感谢信,其中有四处表述不够恰当,请指出其序号并改正。(4分) 王先生:

您很荣幸地接到了我们的邀请①,感谢您在百忙中莅临参加我们的报告会②。您的报告深入浅出③,精彩纷呈④,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⑤。希望您以后继续来我校作报告⑥。

此致 敬礼

学生代表:李某

2012年9月20日 19、把下面的五句话重新组成一个长单句,给“银联标准卡”下个定义。要求:句意明确连贯,可以增删个别语词,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银联标准卡”的卡面加贴有“银联”标识。 ②“银联标准卡”是国际标准银行卡。 ③“银联标准卡”是由国内各发卡机构发行的。

④“银联标准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符合国际标准。 ⑤“银联标准卡”的卡号是以“62”开头。

20.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2)鲁迅的话侧重的是: (3)歌德的话侧重的是:

(4)历史学教授的话侧重的是:

六、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主立意;②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项为淆乱时序,偷换概念,原文为“而对后来者而言,这都是可能变成真金白银的财富”,不是古已有之,也不是已经成为“真金白银”;C项根源阐释有误,“只可惜古 人不像今人有很明确的产权意识”乃作者调侃讽刺之语,真正原因是文中的“两个原 因”;D项为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名人故里之争的主体为各地方政府,不是一般公司及 民众。)

2.D(D项有两处错误,一是以偏概全,原文为“某些时候能够带来社会财富的大幅增 加”,“促进社会公平”为无中生有;二是故意曲解,原文“一些学者解释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题肢则无限扩大,臆断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3.C(c项颠倒因果逻辑关系,是地方政府公司化才导致对“西门庆、潘金莲感兴趣”的现象的发生) 4.C【解析】竟:最终,最后。

5.D【解析】“之”都是定语,的;A替/成为;B并且/姑且、暂且;C并且/地,表修饰。 6.C【解析】“贪生怕死”有误,原文有“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应为孝顺,不忍去死。

7.(1)(他)常常骑弱马,让一个小书童跟随,背着破旧古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立即写下来放进囊中。

【解析】恒,常常;从,使跟着;距,弱;即,立即;书,写。

(2)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凭上天的崇高,天帝的尊贵,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人世的人,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

【解析】苟,如果;信,的确;愈,超过;寿,长寿。

8. 孤舟、微月、枫林,(1分)作者集中描写秋江晚来的三种景物,为我们塑造了十分凄清的意境。(2分)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下一个典型的环境。(1分)

9.此句描绘的不仅是视觉形象(岭色),也是音乐形象(筝声),含蕴丰富,联想奇特,打通了视听感觉,构成特殊的艺术效果。(2分)“千重”、“万重”的复叠,暗示了音乐的繁复急促和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2分) 10. 略 11.(4分)

(1)老人与葱 理由:概括了小说情节,具有象征意味。 (2)孤独(寂寞) 理由:揭示了主人公的心理状况。 (3)空巢老人; 理由:揭示了主人公的生活状况。

(4)陪老人说说话吧 理由:揭示了小说主旨,亲切,有感染力。 (标题2分,理由2分。答“老人”、“葱”可酌情给分。) 12.①大方,慈祥,富有爱心。②宽容,爱憎分明。(每点3分)

136分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排比修辞多短句言简意赅含象征意味说的是树也可理解为人。每点2分

148分可从老人、社会、子女角度回答。回答时要结合文本可有所侧重。 [示例] 老人是社会的财富他们年轻时为国家、家庭做出了很多贡献年老了理应得到尊重。这种尊重不仅有物质的供给更有精神的抚慰。 在我国逐渐走向老年化的今天养老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今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社会要为他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老有所乐。 作为子女应该恪守孝道。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顺父母要体现在物质上更应体现在心理、精神层面。 15、B 16、A 17、D 18、(4分)

序号1 修改为:我们有幸邀请到您

序号2 修改为:感谢您在百忙中参加(或“莅临”)报告会 序号5 修改为:大家受益匪浅

序号6 修改为: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得到您的支持(或“聆听”您的教诲)

19、(4分)“银联标准卡”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符合国际标准的,由国内各发卡机构发行的卡号以“62”开头且卡面加贴有“银联”标识的国际标准银行卡。

20、(6分)(1)要注重积累材料。(2)要长期坚持积累材料。(3)要积累有价值的材料(要趁年轻积累有价值的材料)。(4)要多积、广积材料。(每小题1.5分) 21、(60分)【思路点拔】

“拿橘子比喻人生”这句话,明确了写作的主题,即围绕“人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与体验。两种橘子点明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际遇,“一些人”的做法点明了本文写作的方向,即如何对待人生中不同的境遇;“我”的做法暗含了写作的价值观。本文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心态决定状态;要乐观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境遇。

在构思时,如写成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成长中所遇到的人生境遇,写出自己的体验及做法,重在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如果写成议论文,选择事例要深刻、典型,能充分论证观点。 【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很是详尽,这就是世上流传的。李长吉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详尽。

李长吉为人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被昌黎人韩愈知道。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最为密切,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从没有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他常常骑弱马,让一个小书童跟随,背着古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立即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取囊中所有,见所写很多,就怨怒地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从婢女那里取出书,研墨拿纸补成完整的诗,投入其他囊中。不是大醉及吊丧的日子全都如此,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扬敬之等随时来从囊中取出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偶有诗作,随意丢弃,放在沈子明家的仅是所剩下的四卷罢了。

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篇六
《江苏省宿迁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宿迁市2015届高三11月摸底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朱光潜 ▲ 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只爱好故事而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会低下,在培养

▲ 的文学趣味方面,有趣的故事怎么能和有趣味的诗 ▲ ?

A.不胜其烦 纯净 一视同仁

C.不厌其烦 纯净 相提并论

分)

潮长波平岸, ▲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 B.月辉洒长街 C.莺啼花满枝 D.草青风低树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

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

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②④①③⑥⑤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B.不厌其烦 纯正 相提并论 D.不胜其烦 纯正 一视同仁 2.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B.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C.机会是均等的,但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D.脚踏实地方能成功,空谈只能误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

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

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

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 .

B. 帅将士朝之 . 帅:带领

逆:反叛

微以自文于君亲 .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C. 朋友失意,尚可谢 谢:道歉 .D. 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A. 竟以复国 .B. 为父兄除害 .

D. 召入谕之曰 . C. 贼围张巡于雍丘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若亡郑有益于君 . 虽董之以严刑 .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 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9. 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3分)

(2)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弹筝者”的形象特征。(4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所恶有甚于死者, ▲ 。(《孟子·鱼我所欲也》)

(2)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4)廊腰缦回,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5)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7) 独学而无友, ▲ 。(《礼记•学记》)

(8) 夫仁者, ▲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

玉 殇

霍达

①小院里清凉如水。

②前边琢玉坊的窗纸透着灯光,在“沙沙”的磨玉声中,梁亦清手捧着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正在加紧精雕细刻。合同期限迫在眉睫,蒲老板在等着他,沙蒙〃亨特先生在等着他,患难老妻和两个女儿在等着他,他自己也在等着这艘宝船竣工的时刻。

③他喘息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巍峨的宝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不容易呀,

【注】“马哈吉”郑和,梁亦清陪着您一块儿闯过来了!他注视着器宇轩昂的郑和,注视着甲板

上劈风斩浪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他也加入了那雄壮的行列。

④水凳儿又蹬起来,坨子又转起来,梁亦清屏弃一切杂念,重又投入专心致志的创作,在三保太监郑和那饱经风霜的眉宇之间做画龙点睛的镂刻。郑和,这位杰出的中国穆斯林,

在他手执罗盘、眼望麦加,指挥着宝船与风浪搏斗的时刻,一定是镇静沉着、胸怀坦荡的。梁亦清怀着崇高的敬意,紧紧盯着郑和那穿透万里云天冲破万顷碧波的眼睛,惟恐自己睫毛的一闪、心脏的一跳都会影响雕刻的精确,有损于那双眼睛的神采……

⑤韩子奇一直守在旁边,目不转睛地领受师傅那精湛达到极致的技艺,这是他至高的艺术享受和外人无缘分享的殊荣。

⑥突然之间,他感到师傅的神色有些不大对头。

⑦宝船上,郑和的那双眼睛变得模糊了,仿佛郑和由于远途跋涉的劳累和风浪的颠簸而晕眩了,他要做片刻的歇息了?不,是梁亦清自己的眼睛……眼睛怎么了?像一片薄云遮在面前,缭绕,飘动,他努力把眼睛睁大,再睁大,也无法清晰地看清近在眼前的郑和! ⑧梁亦清双脚停止了踏动踏板,微微闭了闭疲倦的眼睛,笑笑说:“这活儿,越到画龙点睛的时候越费眼啦!”

⑨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几十年的琢玉生涯,师傅把自己琢成了一个苍老瘦硬的玉人!

⑩“师傅,您歇着吧,这活儿,明儿再接着做……”

⑪“要记住,”梁亦清歇息了片刻,似乎觉得眼睛从疲倦中得到了恢复,心境也更加平和、安定,“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做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能活到今天,可他们琢出的玉器呢,不都一个个还活着吗?”

⑫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那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水手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簸而沉浮,双目炯炯望着前方,随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

⑬突然,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停止了,梁亦清两手一松,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

⑭“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中看见了天塌地陷,灵魂都被惊飞了,他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

⑮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地呼叫着。在这一瞬,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炯炯有神,他在搜索那生命与心血化成的目标!当那双眼睛接触到破碎的宝船时,他的一双晶亮的瞳孔立即像燃烧的流星,迸射出爆裂的光焰,随即熄灭了……

⑯“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雪白的宝船!

(选自《穆斯林的葬礼》,有删改)

【注】哈吉:伊斯兰教中专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并按教法规定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穆斯林。郑和本姓马,故梁亦清尊称其为“马哈吉”。

12.梁亦清耗尽心力加紧雕琢“宝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3.分析小说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4分)

14.第⑫段画线的文字描写宝船,请赏析其表达特色。(6分)

15.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

儒家与现代人生

傅佩荣

①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②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

③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④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

⑤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问题在于: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

⑥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

⑦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

⑧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

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篇七
《【精华卷】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卷》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试题卷

语文

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摇y â 教hu ì 温文ě r雅 白 jū 过x ì chu ǎn

气 tu ā n急 广m ào

chï nɡ

山峻岭

chá nɡyá nɡ

ch ïuchà nɡ

ju ān刻 根深d ì固 h ài

人听闻 刻骨mí

心 飘y ì

ti án静 xu

ānxi

āo

qi

ány ím

îhu à

2.填写下列成语所缺汉字

惊心动 不关心 无 无虑 首贴耳 危言 听

罪魁首 不屈不

3.将错别字,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无以明之( )消声匿迹( )可歌可弃( )赏心阅目( )关怀倍至( ) 烟销云散( )心旷神贻( )诩诩如生( )显为人知( )慷概激昂( )

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怨天尤.人(责怪,归咎) B、含辛茹.苦(吃,比喻忍受) C、言简意赅.(完备) D、乳臭.未干(难闻的气味)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B、这件事以后,母亲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比以前更加强烈了。

C

D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A、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

B、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C、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D、为了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县法制部门近期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法律常识竞赛。 b.

A.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一切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B.提高全民族素质问题,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C.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D.王老师是新调入我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7.古诗文默写

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 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的词句是:“ , ”;

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 , ”;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

② 代文学家 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 ”; 后两句“ , ”,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③《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

话: , 。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1)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 在眼睛里。

(2)文学确是一扇 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 (3)我们从小就要 远大的理想。 (4)他__________的意见很值得重视。

A.凝注 神秘 竖立 反应 B.凝视 神妙 树立 反应 C.凝注 神奇 树立 反映 D.凝视 神圣 竖立 反映 b.

我们一定要留一些时间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从思考中 ,从学习中 ,从独立中 ,从表达中 „„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①体验自主 ②认识自我 ③锻炼口才 ④ 寻求真理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9.名著推荐与专题

①《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我最喜欢的情节是 ,理由是 。 ②请你写出含有“狼”四个成语。

10.请你仿照例句,写出你的联想和想像。

例句:一个“雨”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漫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仿句:一个“山”字,让我仿佛看到了

11. 阅读理解与赏析。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上阕所展现的画面。(不少于40个字)

②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1)首句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找出诗中连通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的句子(1分):

(3)结合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请你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

a、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因期中考试已考,故略做复习)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

①于.土墙凹凸处( 在 ) ②神.游其中 ( 想像 ) ③项为之强. ( 僵硬 ) ④留蚊于素.帐中 (朴素的) 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⑥鞭.数十(鞭子) 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⑧鹤唳.

云端(高亢地鸣叫) 2.解释一词多义: ①之 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 ) 项为之.强( ) ②观 昂首观.之( ) 作青云白鹤观.( ) ③以 徐喷以.烟 ( ) 以.丛草为林( ) ④为 项为.之强 ( ) 以虫蚁为.

兽( ) ⑤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温故.而知新( ) ⑥其 常蹲其.身 ( ) 神游其.

中( )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 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神游丛草 (2)神游山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8.什么是“物外之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

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b、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 )之其坐。( )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将文章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 履( ) ② 操( )③ 度( ) ④ 反( )⑤ 宁( ) 3.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 。 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

c、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 ) ②遽( )③是( ) ④求(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 至之.

市,而忘操之。 C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①做代词,代物的:( )②做动词用的:( ) 4. 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

d、阅读《李生论善学者》,完成文后问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①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②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③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④,不应而还⑤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译文: 。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 。 5. 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答: 。 6.文章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

答: 。 7.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与唐朝哪位诗人写的哪首诗一致?请将诗人的名字及其诗写出来。 答: 。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⑥,盍⑦改之乎?不然,迨⑧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⑨,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⑩。” 【注】①信:真的。②志:通“记”,记住。③说(shuì):劝说。④愠:恼火,恼怒。

⑤还(xuán):通“旋”,掉转身。⑥厌:满足。⑦盍:何不。⑧迨:等到。 ⑨不敏:不聪明,古代人用来称呼自己,表示谦虚的词。⑩炯戒:明显的警戒。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

(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①或.谓君不善学( ) ②吾悉.

能志之( ) ③李生故.寻王生( ) ④莫逾.

自厌( ) (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李生说之.曰 A. 凡师之.所言 B. 告之.曰 C.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 D. 学者之.大忌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君 但 志 之 而 不 思 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1)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e、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略无阙.处 ( )夏水襄.陵 ( )良.多趣味 ( )晴初霜旦. ( ) 属引..凄异 ( )沿.溯阻绝 ( )飞漱.其间( ) 2.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⑪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⑫长: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作者描写三峡壮丽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9.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答: 。

f、阅读《以虫治虫》回答文后问题。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 有 一 虫 生 如 土 中 狗 蝎 其 喙 有 钳 千 万 蔽 地 遇 子 方 虫 则 以 钳 搏 之 悉 为 两 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在画线的文段中该停顿的地方用“//”隔开。 2.解释加点字。

其喙.有钳( ) 岁.以大穰( )悉.为两段( ) 旬日子方皆.尽( ) 3.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两项是( )( )。 A.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 B.而动如.初 匠师如.其言 C.以.钳搏 以.瓦布之 D.问塔动之.因 其虫旧曾有之.

E.旬日子方皆.尽 人皆.

伏其精练 4.翻译: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 5.填空(用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 ”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 “ ”说明为数众多,用“ ”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 ”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g、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文后问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 代科学家、政治家。 2. 解释带点的词。

患.其塔动( ) 未布.瓦( )贻.以金钗( ) 盖钉板上下弥束..( )人皆伏.其精练( ) 3. 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钱帅登之. ( )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匠师如其.言( ) 此.易耳 ( ) 4. 解释句中文言虚词。

于杭州梵天寺( )贻以金钗( )但逐层布板讫( ) ...5.“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是:。 6.“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答: 。

g、阅读《狼》,完成文后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⑬温故而知新( ) ⑭学而不思则罔( )⑮择其善者而从之( ) ...

3.翻译下列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止.有剩骨( ) 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 )一狼洞.其中( ) 2.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 3.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其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屠乃奔倚其.

下( ) ②以 以.刀劈狼首( )投以.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可以.为师矣( ) ③之 复投之.( ) 两狼之.并驱如故( )久之.,目似瞑„„( )又数刀毙之.( ) 4.《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 5、“屠大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问题。

答: 。 6、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 (2)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 。 7、文章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刻含义。

8、蒲松龄如何看待狼?你怎样看待狼?(4分)

h、 阅读《〈论语〉八则》,完成文后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默而识.之( )不耻.下问( )不亦说.乎( )不亦.君子( ) 学而不厌.(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必有我师焉.(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 ) 2.“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⑫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

译文: 。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 15.《论语》是记录的书。“论”是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的创始人。 18.“默而识之”说的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三、文学阅读二则

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

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答: 。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 。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 。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 。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答: 。

人类能移居火星么?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科幻小说里,人类就开始在火星上散步了,然而直到今天这还只是个设想。但许多人都坚信,问题不是人类能不能登上火星,而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到达那里。至今,仍然没有人确知怎样才能最方便最省力地到达火星。有人估算,人类登上火星需要60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更多。不过火星协会主席罗伯特•祖布林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是300到400亿美元,相当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花费。 祖布林出版了一本名为《移民火星》的书,书中勾勒了人类定居火星的宏伟蓝图。

为什么人类对火星始终充满向往?因为就目前的观测情况看,火星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地方。尽管火星上的温度是零下200℃,但在所有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的环境是与地球最相像的。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和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最主要的是,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火星冰冻的极点和地表下面有水存在。每两年,火星会靠近地球一次,今年夏天,火星来到了距离地球5576万公里的地方,这是6万年来它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 祖布林说:“人们很想知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火星也许是解开这个问题的关键。在火星上,即便是只能找到原始状态的微生物,那也意味着类似于人类的生命不只存在于地球上。”行星协会主席路易斯•弗雷德曼说,人类想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火星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在于它很可能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缘起和归宿。”“并且,火星是我们目前知道的人类有机会移民的唯一地方,人类将以此证明自己不会永远呆在地球上;如果我们(A)能往火星上移民,那么地球可能(B)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

1、由于编者的疏忽,文中划线句子中掉了一个“不”字。有人认为这个“不”字应放在(A)处,也有人认为应放在(B)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

2、假如有一天火星人来到地球做客,请以导游的身份向客人介绍你知晓的一处旅游景点及特征。

四、作文

当你走进新的校园,你面临和经历的将是崭新而充满活力的初中生活,你也开始了你的少年时代。在已经经历的一学期初中生活中,有哪些事曾掀起你情感的波澜?是感动,是羞愧,是自豪,是无奈,是快乐,还是愤怒? 请通过叙写,来表达你的某种情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50字。

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篇八
《初一语文期末统测试卷》

2012年期末考试语文七年级上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20) (一)基础知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yōng bîo yōng sú guï jí pí bèi qīng xié ( ) ( ) ( ) ( ) ( ) 和xù( ) juān( )刻 qī( )息 shùn( )间 mù( )捐 二、根据要求选择(6分) 1、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 B、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放松,假货又会东山再起。 C、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 D、在某些党员中还存在着比较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3分) A. 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 B. 他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非但身体不强健,并且是有病的。 C. 课文《社戏》节选自《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D. 按照我国传统习俗,为了让邪魔鬼祟不敢登门骚扰,便在家里影壁后面竖起的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 三、默写诗句(7分)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 (2)但愿人长久,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至于夏水襄陵, (5)安不忘危, (6)潮平两岸阔, (二)积累运用

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初一(1)班最近开展了以“亲近图书,热爱文学”为主题的“读书周”活动。

(1)同学们分小组合作编辑了一份份“小小文学手抄报”,请你为他们制定出“最佳文学

报”的评价标准(不少于两点):(4分)

(2)写出几个你平时阅读过的课外图书的名字,并说说读图书带来的好处。(3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1)首句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找出诗中连通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的句子。(2分)

(3)结合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请你体会作者的情感。(3分)

六、阅读下面古文,完成文后练习(20分)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

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①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

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②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

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

盍改之乎?不然,迨③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

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注】①说(shuì):劝说。②还(xuán):通“旋”,掉转身。③迨:等到。④炯戒:明

显的警戒。

1、说说下列句中划线的字的意思。(4分)

(1)或谓君不善学( ) (2)吾悉能志之( )

(3)李生故寻王生( ) (4)莫逾自厌( )

2、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例句:李生说之曰

A. 凡师之所言 B. 告之曰 C.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 D. 学者之大忌

4、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4分)

君 但 志 之 而 不 思 之

(三)阅读理解

七、阅读卫宣利的《比生命更长的爱》一文,回答问题(22分)

(1)她对父亲的记忆,是从5岁开始的。那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吵架,她被吵醒后睡眼

惺忪地从卧室里走出来,迎面飞来一只杯子,“啪”的一声,正打在她的额头上,鲜血顺着

眼睛流下来。父亲愣了片刻,慌忙抱起她往医院跑。医院离家大约有十几公里,父亲一路飞

奔,不断有汗珠落在她的脸上。父亲不停地叫她的名字,她故意不理父亲。父亲急得大叫:

“丫丫,你别吓我啊!”她猛地用手攀住父亲的脖子,附在他的耳边轻声说:“爸爸,以后

别再和妈妈吵架了,好吗?”

(2)父亲哭了,他说:“丫丫,以后不许再吓爸爸„„”

(3)从那以后,父亲果然再没有和母亲吵过架。

(4)16岁那年,她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父亲很高兴,带着她去参加面试。考短跑时,

因穿了一双破旧的凉鞋,没跑几步,鞋的后带就断了,猝不及防中鞋子被远远地甩出了跑道,

她的体育得了“0”分。

(5)体育成绩不及格,文化课的分数再高,学校也不会录取的。她眼泪汪汪地在人群中

寻找父亲,却怎么也找不到。正在万分懊悔时,父亲满头大汗地跑来了,手里拿着一双崭新

的球鞋。他急切地说:“我去找老师说说,让你再补考一次!”

(6)那是8月底的一天,太阳炙热如火,她在远处默默地望着弓身低头的父亲,想象着

他正满脸堆笑、无比谦恭地替她赔罪,心里忽然一阵疼痛„„

(7)父亲的努力换来了她的补考资格,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过关。

(8)高二的暑假,她和同学一起去玩。路上,她坐的那辆车和另一辆车相撞。父亲赶到

医院时,她已经躺在手术室里。手术后见到父亲时,他的面容苍老而憔悴,眼角和嘴角在剧

烈地抖动,高大的身躯佝偻起来。

(9)医生断定她以后的日子将在床上度过,父亲没敢把结果告诉她,自己在医院的厕所

里嚎啕大哭。父亲在她的床前守了3个月,给她翻身,喂她吃饭。他背着她到3楼扎针,到

5楼检查,一步一步,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

(10)几个月后,父亲发现她腿上的肌肉开始萎缩。他说:“丫丫,咱不能就这样认命,

你得站起来!”他慢慢地把她移到床边,和母亲一人扶着她的一只胳膊,努力地想要让她站

起来。可是她瘫软的双腿根本就不听使唤,她的身体不停地颤抖,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滴落下

来,他们也累得气喘吁吁,最后他摔倒在地上,她也重重地跌倒在他的身上。

(11)她终于绝望,伏在他的身上歇斯底里地痛哭起来。他长叹一声,老泪纵横„„

(12)那天晚上她辗转不眠,父亲在窗外拉了一夜的二胡,他把所有的愁绪都融进了曲

子里。她用手轻轻抚过父亲满头的银发,那每一根发丝上,都写着一个父亲的煎熬和挣扎、

担忧与呵护。她的泪水潸然而下。

(13)张小娴说:“我们能够爱一个人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却不可能比自己的生命更长

久。”可她却想说:“不,有一种爱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哪怕有一天他的生命已经终结,他

的宠爱和心疼仍会长久地伴我一生——那就是世界上最深沉、最博大的父爱!”

1、本文写了她几次流泪,表达了她什么感情?(6分)

2、揣摩第⑥段划线句父亲对老师讲了些什么。(6分)

3、第⑩段划线句从父亲的话语中看出父亲具有怎样的性格?(4分)

4、世界上真的有爱超过生命的吗?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实际,发表你的见解。(6分)

(四)作文 (40分)

1、 题目:我第一次

2、 提示:将题目补充完整;主题明确,内容清晰完整;字数在300字左右。

我第一次

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篇九
《江苏省淮安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 Ⅰ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朱光潜 ▲ 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只爱好故事而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会低下,在培养 ▲ 的文学趣味方面,有趣的故事怎么能和有趣味的诗 ▲ ?

A

.不胜其烦 纯净 一视同仁

C.不厌其烦 纯净 相提并论

分)

潮长波平岸, ▲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 B.月辉洒长街 C.莺啼花满枝 D.草青风低树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②④①③⑥⑤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B.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C.机会是均等的,但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B.不厌其烦 纯正 相提并论 D.不胜其烦 纯正 一视同仁 2.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D.脚踏实地方能成功,空谈只能误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

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 .

B. 帅将士朝之 . 帅:带领

逆:反叛

微以自文于君亲 .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C. 朋友失意,尚可谢 谢:道歉 .D. 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A. 竟以复国 .B. 为父兄除害 .

D. 召入谕之曰 . C. 贼围张巡于雍丘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若亡郑有益于君 . 虽董之以严刑 .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 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9. 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3分)

(2)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弹筝者”的形象特征。(4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所恶有甚于死者, ▲ 。(《孟子·鱼我所欲也》)

(2)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4)廊腰缦回,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5)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7) 独学而无友, ▲ 。(《礼记•学记》)

(8) 夫仁者, ▲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

玉 殇

霍达

①小院里清凉如水。

②前边琢玉坊的窗纸透着灯光,在“沙沙”的磨玉声中,梁亦清手捧着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正在加紧精雕细刻。合同期限迫在眉睫,蒲老板在等着他,沙蒙〃亨特先生在等着他,患难老妻和两个女儿在等着他,他自己也在等着这艘宝船竣工的时刻。

③他喘息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巍峨的宝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不容易呀,“马

【注】哈吉”郑和,梁亦清陪着您一块儿闯过来了!他注视着器宇轩昂的郑和,注视着甲板上劈风斩浪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他也加入了那雄壮的行列。

④水凳儿又蹬起来,坨子又转起来,梁亦清屏弃一切杂念,重又投入专心致志的创作,在三保太监郑和那饱经风霜的眉宇之间做画龙点睛的镂刻。郑和,这位杰出的中国穆斯林,在他手执罗盘、眼望麦加,指挥着宝船与风浪搏斗的时刻,一定是镇静沉着、胸怀坦荡的。梁亦清怀着崇高的敬意,紧紧盯着郑和那穿透万里云天冲破万顷碧波的眼睛,惟恐自己睫毛

的一闪、心脏的一跳都会影响雕刻的精确,有损于那双眼睛的神采……

⑤韩子奇一直守在旁边,目不转睛地领受师傅那精湛达到极致的技艺,这是他至高的艺术享受和外人无缘分享的殊荣。

⑥突然之间,他感到师傅的神色有些不大对头。

⑦宝船上,郑和的那双眼睛变得模糊了,仿佛郑和由于远途跋涉的劳累和风浪的颠簸而晕眩了,他要做片刻的歇息了?不,是梁亦清自己的眼睛……眼睛怎么了?像一片薄云遮在面前,缭绕,飘动,他努力把眼睛睁大,再睁大,也无法清晰地看清近在眼前的郑和! ⑧梁亦清双脚停止了踏动踏板,微微闭了闭疲倦的眼睛,笑笑说:“这活儿,越到画龙点睛的时候越费眼啦!”

⑨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几十年的琢玉生涯,师傅把自己琢成了一个苍老瘦硬的玉人!

⑩“师傅,您歇着吧,这活儿,明儿再接着做……”

⑪“要记住,”梁亦清歇息了片刻,似乎觉得眼睛从疲倦中得到了恢复,心境也更加平和、安定,“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做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能活到今天,可他们琢出的玉器呢,不都一个个还活着吗?”

⑫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那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水手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簸而沉浮,双目炯炯望着前方,随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

⑬突然,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停止了,梁亦清两手一松,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

⑭“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中看见了天塌地陷,灵魂都被惊飞了,他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

⑮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地呼叫着。在这一瞬,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炯炯有神,他在搜索那生命与心血化成的目标!当那双眼睛接触到破碎的宝船时,他的一双晶亮的瞳孔立即像燃烧的流星,迸射出爆裂的光焰,随即熄灭了……

⑯“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雪白的宝船!

(选自《穆斯林的葬礼》,有删改)

【注】哈吉:伊斯兰教中专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并按教法规定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穆斯林。郑和本姓马,故梁亦清尊称其为“马哈吉”。

12.梁亦清耗尽心力加紧雕琢“宝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3.分析小说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4分)

14.第⑫段画线的文字描写宝船,请赏析其表达特色。(6分)

15.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

儒家与现代人生

傅佩荣

①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②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

③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④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

⑤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问题在于: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

⑥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

⑦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

⑧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

(节选自《儒家与现代人生》,有删改)

16. 结合第二段,请概括作者认为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主要际遇。(6分)

17. 请简要分析第④-⑥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 结合全文,针对现代人生,作者认为儒学能够提供的“解药”有哪些?(6分)

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篇十
《宿迁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2015届高三11月摸底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朱光潜 ▲ 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只爱好故事而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会低下,在培养

▲ 的文学趣味方面,有趣的故事怎么能和有趣味的诗 ▲ ?

A.不胜其烦 纯净 一视同仁

C.不厌其烦 纯净 相提并论

分)

潮长波平岸, ▲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 B.月辉洒长街 C.莺啼花满枝 D.草青风低树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

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

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②④①③⑥⑤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B.不厌其烦 纯正 相提并论 D.不胜其烦 纯正 一视同仁 2.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B.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C.机会是均等的,但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D.脚踏实地方能成功,空谈只能误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

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

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

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 .

B. 帅将士朝之 . 帅:带领

逆:反叛

微以自文于君亲 .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C. 朋友失意,尚可谢 谢:道歉 .D. 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A. 竟以复国 .B. 为父兄除害 .

D. 召入谕之曰 . C. 贼围张巡于雍丘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若亡郑有益于君 . 虽董之以严刑 .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 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9. 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3分)

(2)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弹筝者”的形象特征。(4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所恶有甚于死者, ▲ 。(《孟子·鱼我所欲也》)

(2)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4)廊腰缦回,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5)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7) 独学而无友, ▲ 。(《礼记•学记》)

(8) 夫仁者, ▲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

玉 殇

霍达

①小院里清凉如水。

②前边琢玉坊的窗纸透着灯光,在“沙沙”的磨玉声中,梁亦清手捧着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正在加紧精雕细刻。合同期限迫在眉睫,蒲老板在等着他,沙蒙〃亨特先生在等着他,患难老妻和两个女儿在等着他,他自己也在等着这艘宝船竣工的时刻。

③他喘息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巍峨的宝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不容易呀,

【注】“马哈吉”郑和,梁亦清陪着您一块儿闯过来了!他注视着器宇轩昂的郑和,注视着甲板

上劈风斩浪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他也加入了那雄壮的行列。

④水凳儿又蹬起来,坨子又转起来,梁亦清屏弃一切杂念,重又投入专心致志的创作,在三保太监郑和那饱经风霜的眉宇之间做画龙点睛的镂刻。郑和,这位杰出的中国穆斯林,

在他手执罗盘、眼望麦加,指挥着宝船与风浪搏斗的时刻,一定是镇静沉着、胸怀坦荡的。梁亦清怀着崇高的敬意,紧紧盯着郑和那穿透万里云天冲破万顷碧波的眼睛,惟恐自己睫毛的一闪、心脏的一跳都会影响雕刻的精确,有损于那双眼睛的神采……

⑤韩子奇一直守在旁边,目不转睛地领受师傅那精湛达到极致的技艺,这是他至高的艺术享受和外人无缘分享的殊荣。

⑥突然之间,他感到师傅的神色有些不大对头。

⑦宝船上,郑和的那双眼睛变得模糊了,仿佛郑和由于远途跋涉的劳累和风浪的颠簸而晕眩了,他要做片刻的歇息了?不,是梁亦清自己的眼睛……眼睛怎么了?像一片薄云遮在面前,缭绕,飘动,他努力把眼睛睁大,再睁大,也无法清晰地看清近在眼前的郑和! ⑧梁亦清双脚停止了踏动踏板,微微闭了闭疲倦的眼睛,笑笑说:“这活儿,越到画龙点睛的时候越费眼啦!”

⑨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几十年的琢玉生涯,师傅把自己琢成了一个苍老瘦硬的玉人!

⑩“师傅,您歇着吧,这活儿,明儿再接着做……”

⑪“要记住,”梁亦清歇息了片刻,似乎觉得眼睛从疲倦中得到了恢复,心境也更加平和、安定,“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做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能活到今天,可他们琢出的玉器呢,不都一个个还活着吗?”

⑫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那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水手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簸而沉浮,双目炯炯望着前方,随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

⑬突然,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停止了,梁亦清两手一松,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

⑭“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中看见了天塌地陷,灵魂都被惊飞了,他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

⑮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地呼叫着。在这一瞬,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炯炯有神,他在搜索那生命与心血化成的目标!当那双眼睛接触到破碎的宝船时,他的一双晶亮的瞳孔立即像燃烧的流星,迸射出爆裂的光焰,随即熄灭了……

⑯“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雪白的宝船!

(选自《穆斯林的葬礼》,有删改)

【注】哈吉:伊斯兰教中专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并按教法规定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穆斯林。郑和本姓马,故梁亦清尊称其为“马哈吉”。

12.梁亦清耗尽心力加紧雕琢“宝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3.分析小说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4分)

14.第⑫段画线的文字描写宝船,请赏析其表达特色。(6分)

15.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

儒家与现代人生

傅佩荣

①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②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

③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④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

⑤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问题在于: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

⑥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

⑦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

⑧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