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法学毕业生自己目前的能力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4    阅读:

法学毕业生自己目前的能力篇一
《浅析当前法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的缺失》

法学毕业生自己目前的能力篇二
《法律毕业自我鉴定范文》

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我的开放教育法学本科学习即将结束,在这两年的学习中,我认真的对待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敏锐的法律眼光和全面的法律思想,学会了运用法律价值观判断事物的是否曲直,同时,本人在思想觉悟、法律专业素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过去,现就两年的学习情况作如下评论:

一、政治思想方面。本人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是遵纪守法,按法律人的思想武装自己。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我的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加强。二是团结同学同事,很好的融洽同学们及同事们的关系。在校期间,我能和同学们很好的处理关系,互相帮助和照顾。回到单位,在工作上,我能够很好的和同事们处理工作上的关系,得到了同事们一致好评。

二、专业学习方面。古人云:“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为此,本人在几年前就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报名参加法律专业自考考试,并在三年的时间里拿到了法律专业专科文凭。由于自己对法律知识的挚爱,我更加珍惜这个好的学习机会,养成了课堂上系统的学习和课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个上网搜索、远程视频听课及周未现场授课等多种渠道吸取法律养分,在学习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对待法律的学习力求臻善臻美,学习积极主动,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不耻下问,为自己树立起良好的法律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能力培养方面。本人在学习之余,充分利用空闲时间,以学促学、活学活用,积极去法院旁听相关案件审理,提高自己的法律实务能力,曾在2007年7月某天在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民事庭庭外为一起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的原告提供现场咨询,得到了当事人的肯定。回到单位,我主动向单位领导请缨,担当单位的烟草方面行政案件的办理员,同时在工作上,还及时解答同事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方面的问题,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通过这一系列的法律实践,目前,本人的法律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法律理论水平明显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本人非正规全日制大学出身,仅仅靠自学通过法律专业大专学习,所以,我在法律的理论、制度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强化学习,不断进步。

五、奋斗目标。毕业后,积极参加司法考试,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法律职业人。

法学毕业自我鉴定

大学的四年里,学习了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国家的主要法律法规,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则背后的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并能运用法学理论,方法和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书本的学习较有限,于是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和社团的工作,从事了大到组织策划晚会、小到文秘接电话的工作,积累了很多了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我认为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合作能力的学习更重要。对自己总体评价是为人热情乐观,真诚,工作踏实、易上手,遇到困难能迎难而上,不轻易放弃。

?从大学一直下来,我感觉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工作经验,虽然以前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从中我的到的是很多做事的原则和处事的经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做事也变得成熟稳重了。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做事认真负责,有团队合作精神,还有较好的交际能力。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也许我的知识有限,也许我还太年轻,缺乏实践经验,也许在某些方面我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工作自如,但年轻意味着热情与活力,我有生理缺陷(从初中起我的听力就逐渐减弱,但并不妨碍我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反而更能让我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不易受到外界干扰,保持自己的想法)并不代表我不行!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习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人生价值与追求的目标!

《大专生自我鉴定范文》正文开始>> 静静的,我们也走到了毕业这个坎上,延续着学长们的脚步,从这里踏上社会的旅途。

回首三年的大专生活,是对过去地审视和总结,亦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回首着校园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欢笑,有悲伤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更多的是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修养和能力,也使我的修养、为人处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懂得了除学习以外的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大专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是相互映射,所以大专阶段的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提高;才是我们作为当代大专生的主题。

除此之外,课余时间我经常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关注最新科学技术动态;尤其是有关本专业的知。使自己始终紧跟世界最新发展潮流和时代的步伐。因此我学习熟练掌握网页设计;一直以“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奋拼搏、刻苦好学,踏实并系统地学习所开的课程知识,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校期间,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在日常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和与同学们的相处极为融洽。在校通过系统化、理论化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较快速度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成熟了很多,性格更坚毅了,更懂得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增强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的大专生涯是我人生路上的一小段,如今我有信心接受任何新的挑战和考验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大学三年是我一生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以后谋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跨入大学的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这一信念作为人生的又一座右铭。

大学三年 里,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转载自百分网

德,即思想道德。大学三年系统全面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自觉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规则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系集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抵御封建迷信等错误倾向;树立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当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坚持把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参加学校及系上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我曾参加党校系统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

智,即科学文化知识。端正个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大学三年,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学生科协及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活动。

体,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大学三年里,我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大学三年,塑造了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作为一名IT人士,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4

大学的四年里,学习了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国家的主要法律法规,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则背后的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并能运用法学理论,方法和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书本的学习较有限,于是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和社团的工作,从事了大到组织策划晚会、小到文秘接电话的工作,积累了很多了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我认为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合作能力的学习更重要。对自己总体评价是为人热情乐观,真诚,工作踏实、易上手,遇到困难能迎难而上,不轻易放弃。

从大学一直下来,我感觉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工作经验,虽然以前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从中我的到的是很多做事的原则和处事的经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做事也变得成熟稳重了。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做事认真负责,有团队合作精神,还有较好的交际能力。

作为一名应届生,也许我的知识有限,也许我还太年轻,缺乏实践经验,也许在某些方面我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工作自如,但年轻意味着热情与活力,我有生理缺陷(从初中起我的听力就逐渐减弱,但并不妨碍我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反而更能让我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不易受到外界干扰,保持自己的想法)并不代表我不行!

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习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人生价值与追求的目标。

法学毕业生自己目前的能力篇三
《法学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法学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我的开放教育法学本科学习即将结束,在这两年的学习中,我认真的对待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敏锐的法律眼光和全面的法律思想,学会了运用法律价值观判断事物的是否曲直,同时,本人在思想觉悟、法律专业素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过去,现就两年的学习情况作如下评论:

一、政治思想方面。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是遵纪守法,用法律人的思想武装自己。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我的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加强。二是团结同学同事,很好的融洽同学们及同事们的关系。在校期间,我能和同学们很好的处理关系,互相帮助和照顾。回到单位,在工作上,我能够很好的和同事们处理工作上的关系,得到了同事们一致好评。

二、专业学习方面。古人云:“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为此,我在几年前就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自己对法律知识的挚爱,我更加珍惜这个好的学习机会,养成了课堂上系统的学习和课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个上网搜索、远程视频听课及周未现场

授课等多种渠道吸取法律养分,在学习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对待法律的学习力求臻善臻美,学习积极主动,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不耻下问,为自己树立起良好的法律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能力培养方面。在学习之余,充分利用空闲时间,以学促学、活学活用。积极去筠连县的律师事务所和筠连县法院旁听相关案件审理,提高自己的法律实务能力。回到单位,利用学校课堂为学生讲解法律相关知识,并及时解答学生、同事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方面的问题,深得领导、同事和学生的认可。通过这一系列的法律实践,目前,我的法律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法律理论水平明显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本人非正规全日制大学出身,仅仅靠自学,所以,我在法律的理论、制度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强化学习,不断进步。

五、奋斗目标。毕业后,积极参加司法考试,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法律职业人。

法学毕业生自己目前的能力篇四
《法学专业毕业生前路分析》

就业指导—就业形势分析 法学专业毕业生前路分析

法学专业毕业生前路分析

当前,包括知名大学法学院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内,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绝大多数法学专业的毕业生签约率逐年下降。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真如某些媒体所说的如同“玻璃上的苍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的”吗?其实也不尽然。法学教育除了属于专业教育之外,也是一种通才教育,法学专业毕业生符合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能够适应多元化的就业格局。法学专业毕业生有其自身优势,只要积极拓宽就业途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法律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岗位。

就业方向一:律师

行情分析:目前,我国执业律师数量是比较短缺的,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从事高端法律业务和涉外业务的律师严重匮乏;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对律师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对法学专业毕业生而言,从事律师职业是“专业对口”的选择,但由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设立,使得毕业生生要想成为律师,必须在毕业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这就造成了“毕业证”并不能成为“职业准入证”的现状,导致很多毕业生只能从律师助理做起,这段时期工作压力大,薪酬待遇低,使得不少法学毕业生难以忍受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而放弃。从长远来说,律师职业在中国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阶段,法学专业毕业生只要能耐得住寂寞,经过若干年的积累,一定会有所成就。

职业瓶颈:法律专业毕业生去律师事务所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原因有三:一是司法考试制度实施后,律所招聘也要求应聘者具有法律职业资格;二是我国目前的律所大部分都是合伙制,注重利润最大化的他们在用人方面注重短期效益,而缺乏长期培养、长效用人机制,没有人才储备的积极性;三是律师行业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许多毕业生思想准备不足,望而却步。

就业方向二:公务员

行情分析:这里所说的公务员,除了与法学专业毕业生相对“对口”的公检法机关之外,还包括国家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等。自国家开始通过考试方法录取公务员以来,公务员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竞争日益激烈,一般来说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都在50:1以上,个别中央国家机关能达到1000:1以上。一般来说,法律专业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有专业上的优势,据统计,国家机关接收本科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是法学专业。公务员工作稳定,薪酬福利前景看好,社会地位高,也能满足毕业生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期望,吸引了很多法学专业毕业生报考。

职业瓶颈:由于目前公务员招考实行中央和地方独自组织考试的体制,每个省甚至市、县都有自己的考试科目、考试范围、考试时间,考试内容和时间各异,往往造成冲突。学生为获得更多的公务员录用机会,往往在各省疲于奔命,人为地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和就业困难。

就业方向三:教学科研工作

行情分析: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是法学专业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600所高校开设了法学专业,法学专业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超过了30万人。这就势必增强对法学专业教师和专家的需求。很多法学专业毕业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有先天性的专业优势,可以快速适应角色转变。而且,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稳定,社会地位较高,也能有不错的薪酬待遇,是很多法学专业毕业生的首选。

职业瓶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学历要求较高,一般都要求博士以上的学历,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而一般的法学本科和硕士毕业生要么选择继续读研深造,以期“登堂入室”;要么选择从基础的行政管理和科研协助工作做起,否则,很难进入高校、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

就业方向四:企业

行情分析:企业已经成为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增长点。进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生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进入企业,一方面能开阔视野,保证自己的专业学有所用,并且能够在企业实务锻炼中不断积累经验,打下坚实的执业基础;另一方面,进入企业之后,在充分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的前提下,可以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朝管理岗位发展,成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职业瓶颈:法学专业毕业生去企业就业也存在一定的瓶颈现象。一方面对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来说,使用专门的法律人才对他们来说还属于高消费,毕竟不是他们所急需的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成熟的法律人才,因此初出茅庐的应届生也很难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应届法律毕业生在这里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就业方向五:其他

对部分法学专业毕业生而言,“专业”只是敲门砖。毕业之后,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拓宽眼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可以选择自由职业,也可以进行自主创业,总而言之,职业发展因人而异,没有一劳永逸的真理,也没有一步到位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路就在自己脚下。

就业现状和未来职业发展分析: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经济类、财经类等一些专业就业难度来说,法学类就业出路较窄。甚至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入法律系统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社会对法律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再加上法院、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法治部门无法接受这样大批的学生涌入,多数学生毕业后只能转行。

法学类专业对人才素质、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法律系专业的学生其职业发展方向就是在转行时,大多数也选择在与“法”相关联的行业,或在企业任职做法律顾问、或做媒体的法制版编辑、记者等。有的根据其个人性格特点、专业特长转换专业,在“法”岗位对其紧闭大门的时候,他们没有挤独木桥,而是独僻蹊径,在企业、公司的商务部任职,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商务合同的签订、谈判、维护企业利益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身的价值也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来。

专家建议大学生除了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和看教材外,还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并多参加模拟法庭的实操练习,为自己积累各方面的经验。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尤其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增加,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今年,政法类专业的毕业生签约率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目前中国正在向法治社会转变,法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是比较热门的,可现实击碎了法学专业毕业生曾经的梦想,一些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面对这种形势,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法律风险防范专家王思鲁律师,应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邀请于近日为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们作了主题为“读最有用的书 找最好的工作——寄语中国未来法律之星”的专题演讲。

法学院毕业生有四条出路

据王律师介绍,通常来说,法学院的毕业生有四条出路:通过考公务员进入司法机关,进律师事务所当律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做法律“边缘人”如做媒体跑法律线的记者等等,他分别分析了这四条出路的优势和劣势。

司法机关招人有一部分名额是不会对外开放的,这样就使得招收应届毕业生的名额减少;考试难度较大,录取比例低;从最普通的书记员晋升到法官至少需要5年左右时间;我国的司法机关依然带有政府的性质,提升不完全是凭借个人的工作能力;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也不是完全依照个人的观点定夺,他因素较多。因此,如要选择到司法机关工作,需要考虑到自己的个性能不能适应这种环境和现实。

步入社会做完整的法律人

受大环境的影响,现在有一些律师事务所在招人的时候,如果应聘者没有通过司法考试,不能给他们带来案源,通常是不会考虑的。但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能够有案源的恐怕只有很少一部分。法律专业应届毕业生怎么样才能敲开律师事务所的大门呢?

王律师建议,在我国仍有一些律师事务所、律师是通过办好每一个案件来吸引更多案源的,法律科班生应该找这样的律师事务所、跟这样的律师。因为他是用法律知识为客户服务的,不会担心你会抢走他的客户,反而会担心你水平不够好,进步不够快,不能和他协同作战。

另一方面,在教学科研机构的好处是稳定,生活有规律。但是王律师认为,学法学的学生如果有机会还是应该步入社会。在我们国家,老师大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对社会生活了解不够多,科研和实际脱节,因此想成为一个完整的法律人,在教学科研机构工作可能不是太好的选择。

而法律“边缘人”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媒体和企业。就媒体而言,目前会招收法律人才进入法律板块进行工作。做这行时要考虑以下问题:要具备文字功底和法学基础相结合的能力;性格方面能动能静;流动性强,要认真考虑自己在四五年后的方向和出路。相对于媒体来说,不少律师都表示企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企业招聘法律人才的数量相对而言比较多,通过在

企业工作,可以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然后利用空闲时间通过司考,并一直跟律师、法官等法律界的从业者保持密切的联系,等具备一定条件时,可以再转入律师行业。另一方面则可以逐步向企业管理人才转型。

尽早开始进行职业规划

与此同时,王律师建议法学系的大学生除了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和看教材外,还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可看案例教学方面的教材,通过案例了解知识点,培养法律思维;不能仅仅看法律方面的书,还要接触企业管理、成功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方面的书;多听讲座和演讲,不要局限于法学方面,管理方面的讲座也要尽可能地多听,因为每一场演讲都是演讲者人生精髓的浓缩,这对个人提高有很大帮助;多看演讲方面的书,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比如美国总统的演说词、著名律师的演讲等等。

王律师还建议大学生要尽早开始进行职业规划,可多跟父母、兄长、师兄、师姐交流沟通,还可通过测评机构和测评软件进行自我检测。

法学毕业生自己目前的能力篇五
《法学毕业生就业为何难》

法学专业,录取分数在文科中是较高的。  法学专业,昔日的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法学学生,只能在考研、考公务员、司法考试中选择?  法学学生,没有经验就没有工作?  法学毕业生就业为何难?  本月20日,07届毕业生的招聘会陆续拉开了帷幕,就业的人群里有那么一支队伍,他们带着自己的“专业信仰”——法律,穿梭在茫茫求职的人海中。  根据2006年毕业生人数统计,经济和法学毕业生人数为2.25万人,管理类4.48万人。从岗位供应来看,经济类岗位占总岗位的10.6%、法学类仅占0.5%、管理类占18.27%,岗位数约7至8万人。据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初步统计,农学为78.35%;管理学为58.02%;工学为55.44%;历史学为51.58%;哲学为40.35%;教育学为33.33%;医学为31.01%;法学为37.85%。  法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江苏省暨南京市2007届高校毕业生公益性供需洽谈会”于11月20日(本科)、21日(研究生)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参会单位总数为1211家。截至19日,参加大会的1211家单位共提供岗位6830个,职位需求数3万多个,已有约11万名毕业生登录活动专区,并进行了注册。  记者从大会会务组获悉,本次大会提供的职位中,工科类占56.48%,理科类占3.37%,管理类占18.27%,经济类占10.6%,文史类4.84%,医药类占3.03%,艺术类占1.45%,教育类占1.43%,而法学类仅占0.5%。  20日,记者跟随几位法学应届生目睹了他们的求职过程,现场感受了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困境。在国展中心,A至F6个大厅的场地租用、1200个展位的搭建以及大会所有的信息发布等费用都由政府埋单,用人单位免费进场。这些单位中未见政府部门、公检法等法律专业对口单位,事业单位的身影也很难捕捉,在网上公布招收法律专业的南京邮政局临时取消了对法律专业学生的招收工作。律师事务所也仅大陆律师事务所一家。为数不多招收法务的企业,也都提出了附加要求: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招收法务专员,要求法学和管理双学位;南京宏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招收2名办公室法律顾问,只收男生。  “你通过司法考试了吗?你有相关工作经验吗?”用人单位的两个问号就把大部分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给挡在企业门外。  摊位F109到F115是前来招人的院校,包括淮安市佳一才艺学校、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记者看了一下,他们都不招法学专业的学生。另几个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都不招收法学本科应届毕业生。  招聘会现场比往年宽敞舒适

,但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宽敞的求职环境里却难轻松起来。  “我对工资没有高要求”  陈军杰,河海大学法学院07届应届生,学生党员,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并组织参加过各类调研,多次获得奖学金及校优秀学生等奖项。但是,这些荣耀并未给陈军杰带来就业的好运。  “我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有所耳闻,今天总算亲自体会了。”陈军杰告诉记者。他随即拿出一个本子,上面罗列着17家需要法律专业学生的单位。“我对工作地点没要求,工资在1000元左右就可以了,但是,我搜尽了网上公布的招收法律专业的岗位,仅那么几家。”  按他记录的信息,记者随陈军杰来到金盛置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摊位。排了近20分钟的队后,陈军杰沮丧地出来了,用人单位要求男生身高要在170cm以上,小陈达不到这个标准。  接着,陈军杰来到大陆律师事务所的招聘摊位前,这里延伸的队伍足有10多米,这是这场招聘会唯一的律师事务所,招收律师、主任助理等,半小时后,面试结束的陈军杰说:“对方称事务所已招满人,已签订了就业协议书。法律本科生想在律所实习都难,通过司法考试的和研究生优先考虑。”  法学教育:改革要继续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能力的培养,其引发的弊端及局限性已显现出来,这给法学教育改革提了个醒。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7所院校已将“法律诊所教育”的教学模式引入国内法律教学,以期改变我国传统法学教育的不足。  法学院校举措:精英化教育  法律专业毕业生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职业的可能性较大,机会也较多,他们的社会地位较高,法学专业颇受推崇。大部分高校的法学专业分数线居高不下,成为文科类录取分数“最牛”的专业。如今,就业的难度已使报考法学的热度有所下降。  南师大法学院贲国栋书记表示,针对目前的形势,学院采取精英教育,注重学生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跨专业招生的2+2模式和法学、医学双学士的4+2模式,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07届本科只招收了45个学生,以后仍有压缩的趋势。南京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南大法学院招生数量也有萎缩的趋势。  学生反思:路在自己脚下  东南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沈同学告诉记者:“我们不能一味责怪学校安排的教学计划有问题,实际上,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参加科研、普法宣传;去法院、律所接触实务等。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带着自己的

信仰思考。路在自己脚下,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中找寻到自己的价值。”  冷热门专业“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贲国栋书记表示:“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法学专业有被打进‘冷宫’的趋势,自从大学扩招以来,各种院校都开设了法学专业,教育部门没有对专业教育设立严格的准入许可制度,于是,造成了目前法学专业盲目膨胀。法学是个专业性及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学科,不同学校的学科建设、教育延伸度、人文底蕴有差别,各校培养出来的法学人才可谓良莠不齐。”  法学专业从昔日的热门跌进了应届生求职的冷门,印证了一句俗语——“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但市场对法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现代企业对法务专员的需求也在抬头。”贲国栋说。  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成为关卡  记者走访了几个大学的法学院,发现一个现象:考研究生、考国家公务员和司法考试,已经成了一些法学系学生的首选。许多毕业生都在备战这三个考试,根本没有精力或者说没有考虑其他的求职方向。  法学专业学生要真正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工作,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或司法考试。这“两考”大大增加了从事法律职业的难度,而且,被称为“中国第一考”的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极低,公务员考试竞争也异常激烈,必然导致较高比例的法学本科生难以从事相关法律职业,先期投入的学业成本得不到相应回报。  就业率排名落后不能说明毕业生不被接纳“大家看到的就业率数据指的是应届生当年的首次就业率,不能体现学生的最终去向。部分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很多,准备考研、出国深造的学生比例很大,统计就业率时,未必能显示出法学专业学生真实的就业形势。”南京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大学生本身有很高的就业期待,这也可能成为他们暂不就业的原因。调准心态,法学专业的学生还是有较好的就业前景的。”  “我一年里失败了六次”  “上周三终于去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班了,目前在核赔岗位,专业还算对口,算是曲线救国吧。年轻的应届生们又开始投简历大战了。我也曾经是那些战斗者中的一员,祝他们好运吧。”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05届的王同学对记者说。  他向记者吐露了自己一年多来的就业经历:“2006年对我而言是很不顺的一年,通过了海关公务员考试的笔试,但面试失败了。接着江苏某乡镇机关又把我淘汰了。这一年,我在顺驰房地产经济有限公司实习过,到熊猫电子进出口公司

应聘过,从去年7月到今年5月,我在中国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上班,今年5月,停职准备司法考试,一度处于无业的状态。司法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差了几分。现在,我尽量在理想与现实的迷茫中找到支点。”  王同学说,金融业对法律专业的学生吸收性更强些,除了读研的,保险公司、银行、律师事务所、政府机关成了他们那班同学的四大去处。”

法学毕业生自己目前的能力篇六
《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

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

王家启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 102249)

【摘 要】大学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同样要关注他们的就业以及未来职业的发展。开发大学生就业潜能就是通过科学系统、行之有效的途径,使其与未来就业有关的天赋条件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品质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ZF大学法学专业为例,就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就业潜能尤其是道德潜能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就业潜能;大学生;开发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76(2012)18-0011-04

一、问题提出

根据统计资料,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到2012年的680万,这项统计表明,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与此同时,市场化就业也对就业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求职过程中不断适应变化的就业市场。实践证明,现代社会的就业市场更加青睐高素质多能力的劳动者。大学生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在市场中获取工作机会及之后职业发展。因此,在当今就业形势变化的幅度与强度增大的时代,大学必须面对现实的挑战,并着眼于未来发展,正确对待就业能力开发问题。同时,高校等相关社会机构和团体也必须对大学生就业潜能开发持续的给予关注并深入研究,不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毕业生在市场中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就业率和提升就业质量。本文拟以ZF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状况为例,在理论引述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就如何开发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做出一些思考,以期对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有所裨益。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

大学的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认知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关注他们的就业以及未来职业的发展。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看法。瑞士专家戈德斯密德指出,就业能力包括就业的内在动机、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自如游刃有余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敏锐而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科学知识、以及有效而合理的工作方法五个元素。[1]1991年,美国劳工部21世纪就业技能调查委员会对本世纪近20年来美国教育的现状和21世纪美国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认为21世纪就业人员应具备五大能力和三大基础,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五大能力是指:资源统筹能力;善处人际关系(同他人合作)的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认识复杂交错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运作的能力;能利用多种科技知识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三大基础是指:一是能力基础,既有较高的读、写、算、听、说能力的基础;二是思维基础,即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想象能力、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基础;三是素质基础,即有责任心和自尊心,善交际,能自律,为人诚实正派诸素质基础。[2]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长期拥有这份工作,并能够在工作中取得进步和自如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的能力。[3]我国的学者则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与职业相关联的综合能力。

收稿时间:2012-07-05

作者简介:王家启(1977—),女,内蒙古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11—

从以上引述可以看出,就业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能力,它不仅是大学生短期的求职能力,更是一个人长期的职业发展能力,包括获得工作和保持工作两个方面,而且具有多方面的实际体现,如由知识、技能、思维、个性、观念、心理等因素组成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亲和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应聘能力等诸多素养。 [4]

就内涵而言,我们可以把上述这些与就业相关的能力分为三大类型:一种可称之为道德能力,如诚信品质、职业道德等;一种为适应能力,如沟通和亲和等;还有一种为业务能力,如创新和实践等。前者为安身之本,后者为立命之基。前者多为内隐的道德能力和尚待开发的其他能力。而就尚待开发的能力而言,即就是通常被称之为“潜能”的诸种能力。

潜能是蕴含在一个心智健全的社会人智能“仓库”中的还没有被开发出来的智慧总和,通常被界定为是储存在一个人身上的尚未被释放出来的各类能量。[5]美国著名潜能理论研究专家安东尼・罗宾认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是因为没有得到各种有效的训练,因此潜能没能得以充分发挥。以此而推论可知,就业潜能是指存在于个体中的潜在的能力,通过科学的系统的培训,在今后就业时和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上能够发挥出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高校在学生就业潜能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社会实践,可以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可以说,这是一个与学生不断的知识学习、思维训练、社会实践和心理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和探索的漫长历程,其可贯彻实施于学生时代的每个时期,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系统、科学的开发大学生就业潜能并没有引起高校相关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首先,学术界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在开发学生潜能方面缺乏相关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的积淀,所有的工作大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缺乏理论的指导,也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其次,尽管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各种相关培训和锻炼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规划的意识,但是由于受制于相关制度的缺失和职业化、专业化指导队伍的缺乏,以及陈旧的教育模式,目前高校相关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就业潜能开发的需要。再次,尽管随着高校就业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开发学生的就业潜能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逐渐被学术界和一些高校相关工作人员所重视,但是,毕业生就业率仍然是衡量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多数

高校的就业工作主要放在抓就业率上,忽视了高校整个教育阶段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这有利于人才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因此,大学生就业潜能的开发应该引起学术界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三、法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开发

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能力要求,这些要求被称为职业素养和个性特征。除了很多可迁移的能力和品格外,作为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还有职业领域独特的应着重培养的能力和品格。根据ZF大学历年毕业生的就业趋向来看,目前法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的主要就业途径为考取公务员,近三年进入政府机构服务达到40%;毕业后直接从事律师职业的约为10%。不同的职业趋向要求毕业生具备不同的技能,高校应以此帮助他们顺利开展工作,实现职业目标。

各类公务员,尤其是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在我国依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各种冲突的承受者,必须以其宽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承受各种压力,尽力以其独立的人格、高尚的职业道德、精良的职业能力和公正的裁判回应社会的批评和期望。[6]就职业能力的内在要求而言,法官和检察官首先必须具备政治鉴别能力,把握大局,保证社会主义司法的性质和方向;其次要具备廉洁奉公、拒腐防变的道德能力;第三要具备沟通协调及时化解纠纷、维护稳定所要求的社会适变能力;第四还要具备精通法律、改革创新、促进法治业务能力。

在社会各类职业中,律师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是多方面的,相对而言,社会较为看重他们的业务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律师道德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是次要的,只是职业生涯中更多的是表现为业务能力。一般认为,一名合格的律师,一是要有持续高效的学习和钻研能力。作为律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二是缜密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思维是按照法律的逻辑(包括法律规范原则和精神)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人最核心的素养,是一个合格法律人所必不可缺的基本功;三是娴熟练达的人际交往能力。律师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必须练就与各种人沟通的能力;四是流畅的表达能力。一方面,律师要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撰写法律文书是从事法律服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五是应变能力。与其他职业相比,律师将会

—12—

更频繁地面临突发状况;六是团队协作能力。作为一名律师,要迅速找到、找对、打造共同成长的团队。[7]

从社会职业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来看,不论是公务员还是律师,他们的能力要求实际上是共同的,只是不同的社会职业环境下其侧重点有所区别而已。概括而言,这些能力可具体表述为: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持续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业务表达能力等等,涵盖道德、社会适变和业务能力的各方面。

差距比较大,因而刚毕业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许多反常表现,就业后不能处理好做成大事情和实际工作中的琐碎事务的关系,不愿意做小事,不能脚踏实地。例如,在基层法院,大学毕业生要从书记员的工作做起。但是有个别毕业生表现出了个性方面的缺陷,不愿从事基础性工作。对于高校而言,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给予适时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适应社会、注重务实从基础工作做起的从业观念。

第二,诚信等社会公德观念淡薄。社会上的一些不诚信现象对大学生也产生了误导作用,使其不再把诚信当成一种品德。不正确的判断导致其行为偏差,最后得不偿失,于己于人都不利。正是鉴于这一实现,现在用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更注重学生的个人品德。但是实际招聘中仍有很多不诚信的问题出现,比如简历水分太大,签约后不履约,签约期不满无故违约等情况给单位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同时,如果单位接收的学生不能将个人的诚信问题处理好,其在单位工作后实际上对内对外都无法开展工作,对单位在社会上的信用度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用人单位普遍希望学校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第三,过于注重现实的回报,奉献精神不够。毕业生在学校中接受到的公平教育观和单位现实工作中的公平观是不尽相同的。毕业生到单位工作后,往往会强调付出多少就要得到多少回报,缺乏奉献精神。因此,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回报观念”,即多强调奉献精神,并告诉他们,绝对的公平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不存在的,这会使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时不至于受到很大的打击。

再次,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能力观念,因为德才兼备是用人单位选留人才的重要根据。另外,学生道德能力的提高也不能仅仅依赖于灌输书本知识,更要重视实践实例。诚信它不是口号,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体现在具体的事情中的。用实践中的例子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确立真实、正确的道德能力观,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效果。

最后,高校就业指导相关结构和人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确保学生道德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一,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与道德能力培养的关系。高校应该努力克服学校教育中重学术科研发展,轻教学中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整体发展观念;转变重学术骨干带头人的培养,轻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师资培训模式;改变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轻道德、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现状。学校道德能力培养工作不仅要体现在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和专职学生辅导员的日常教育中,还要渗透到

四、增强毕业生的道德能力:来自ZF大学的一项调研

根据调查资料,ZF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近三年来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仍是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毕业生的岗位选择领域呈现拓宽的趋势。根据就业单位的信息反馈,一致评价毕业生综合能力较强,业务能力如具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功底,具备较强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道德能力如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奉献精神等。

为了及时的获得毕业生就业反馈,2003年以来,ZF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结合学校组织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调研活动,多次组织相关用人单位举办人才培养及就业座谈,一起探讨大学学生的培养模式,研讨大学生政治品格与思想道德与成才就业的关系,相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到单位工作后思想状况和业务表现做了比较全面的评价,并就学校今后如何根据社会需要加强毕业生的道德能力培养提出了建议。

首先,根据座谈会上的就业反馈,用人单位在选拨毕业生的时候,专业成绩只是一个参考因素,而不是唯一录用依据。“会做人,会做事,会说话,会写文章”是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拔录用毕业生时的重要标准。基层单位选择毕业生时往往会注重道德人格,“踏踏实实”、“比较敬业,比较能吃苦”;其次就是“文笔比较好,会思考问题,会总结工作。”

其次,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实践范围的扩大,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教育手段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培训,毕业生一般都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社会适变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滞后和不良思潮的影响,有很大部分毕业生的道德能力出现了滑坡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理想虽然远大,但是不能脚踏实地,工作态度好高骛远。由于现实社会和他们在学校中长期形成的想法

—13—

学生的专业、科研教学中,努力实现全校学生道德能力提升的全员化。

第二,努力改进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内容,增强道德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工作要能做到与时俱进,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及方式就要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相关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培训,了解当前社会现状,了解社会思潮,了解社会实际生活,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指导教育。同时,道德能力培养的方式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老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适合的方式方法。以学生就业求职为例,对学生就业中的诚信教育,可以邀请用人单位的有关人士以及毕业生中的优秀典型代表到学校做讲座,或者邀请他们在就业求职辅导课上为在校同学进行生动的讲授。只有从实际出发,用实际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他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告诉他们一个具有诚信的人和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有什么样的差别,这样

必定能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加强学生活动和舆论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高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会等组织所举办的各种学生活动在同学中的影响很广,学校各种报刊在学生中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各种活动和新闻舆论在树立校风、增强学生是非感、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组织要多组织能够形成良好校风,积极健康向上的各种活动。学校广播台、电视台、校园网络、校报、各学院院报、学校宣传橱窗等舆论宣传媒体要成分发挥树立典范、弘扬正气的舆论导向作用。

第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道德教育队伍是学生道德能力获得提升的重要师资保障。因此学校应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重视这支队伍的培训学习,创造必要的进修机会,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解决好他们的待遇(职称等)、出路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把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

参考文献:

[1]王航.日本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1.6.东北师范大学.[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王航.日本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1.6.东北师范大学.[4]王顺茗.试论潜能开发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2008.11(上旬刊).[5]徐振寰,李俊庆,田茂胜主编.潜能与创造力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6]蔡荣生,解廷民.法律专业学生求职规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7]蔡荣生,解廷民.法律专业学生求职规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21-124.

On the Development of Employability of Law Majors

WANG Jia-qi

Abstract The college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gress of students’ studies, but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future career. Improving students’ potential of being employed means that we should help them fully prompt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acquire the skills and qualities that the future career needs by scientifi c and systematic method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icks the law majors in ZF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discussing 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potential,especially the moral potential of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Employment potential; undergraduate; develop

本文责编:张慧

—14—

法学毕业生自己目前的能力篇七
《法学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研究》

法学毕业生自己目前的能力篇八
《论法学毕业生就业之难题》

论法学毕业生就业之难题

作者: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2013级法学民商法方向 翟辉

即将走入法学专业,本人非常热爱法学,并有志投身法学事业。但有些法学生,或是非法学专业学生,对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表示堪忧。本人谨作此文,探讨法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原因,解决方法。本人资历尚浅,请多多指教。

背景:

法学已经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学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是法学博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就读于北大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法学博士,山东大学的校长和党委书记均为法学博士。越来越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地方要员有法学背景,但是这并不代表法学就业前景广阔,法学生需求远远赶不上日益增加的法学毕业生数量。主要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1 法学专业无休止的扩招

这是法学专业就业难的一个主要问题,改革开放后,

我国高校恢复法学系,当时仅有3所学校开设,一共只招200多人,在当时被称作绝密专业。毕业之后,基本都能就业。时过境迁,2001年我国开设法学院系的学校为292所,2005年增加到560所,2008年增加到634所,现在近800所本科院校几乎都开设了法学专业,甚至专科院校也在开设。而且,无论是一本二本三本专科,还是政法类,理工类,农林类,医学类,财经类,都在疯狂扩张法学专业学生,目前我国法学在校学生逼近40万人,其中本科生约为28万人,法学硕士研究生8万人,法律硕士研究生3万人,法学博士研究生7000人。法学目前的现状越来越倾向于英语专业,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尤其是本科院校,形成了法学教育的虚假繁荣,而教学质量,学生质量却连年下降,我国无法满足如此多的法律人才的就业需求。

2 法律职业门槛高,法学专业含金量高

法学专业是含金量最高的文科类专业,因为法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公安, 检察院,法院等国家司法系统,一个是律师。而这两个方向人员都

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司考曾被誉为天下第一考,它的通过率目前只有10%左右,这足以难倒绝大多数的法学生,如果没有通过司法考试,也就没有法律职业资格,只能从事一些相关的助理工作。而要想成为公务员,还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这又是一大难点,难度不用多说。然后,即便你通过这两大考试,要想成为法官,检察官,还需要再进行法官,检察官的专门考试,在这之前,只能当书记员。所以说,法学专业的门槛之高足以吓退很多人。

3 法律硕士对法学毕业生冲击较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学越来越成为一门工具,单单掌握法学技能有时适应不了需求。由于高校招收法学生大多面向文科学生,所以我国逐步引进了法律硕士制度,理工类考生和其他非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可以报考法律硕士,而法学专业学生则多数会报考法学硕士,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法律硕士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多为理工类学生,且掌握多种技能,注重实践能力,总体上造成了对法学生的冲击。对于法学生而言,把英语学好,无疑会增加竞争力。

4 法律从业人员较辛苦,重经验

对于大多数法学毕业生而言,律师事务所是一个好方向,但他的贫富差距却很大,名校生和普通生差距明显,而且刚踏入律师行业,没有什么经验,会很辛苦,薪水较低,导致许多学生无法忍受,被迫转行。因为律师可不是背背书本,而是需要唇枪舌剑的功力。 5 部分法学专业学生 的浮躁心态

学生的主观因素是不得不提的问题,我们无法改变总体状况,但可以改变自己,试问有多少法学生能认认真真把本科读下来,又有多少人能踏踏实实读到硕士,博士?可以说,如果通过了司法考试,找份工作并不是难事,但是有多少人做不到呢?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是正常的,即便是五院四系的名校生,也要读到硕士研究生,才能谋到好的职业,不是吗?法学的含金量非常高,如果学好,那一定是社会的精英人才。

后记:

其实,对于任何专业而言,不努力永远是不行的,我

们的法学生必须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去寻找希望,往往最难的事情,你做成了,才是最值得的。加油吧!

法学毕业生自己目前的能力篇九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经历很重要》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经历很重要,很多时候经历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学历。就像我老板说的,法学是一门艺术,在你完全掌握他之前需要不断的实践积累。而实践经验和实务经验正是法学应届生的软肋。

所以奉劝各位还在神圣的法学殿堂刻苦研习法律条文的法律学人,走出象牙塔,看看外面的现实世界,那里的游戏规则和法学院教授所传授的可能大相径庭,这时候你会感受到法律和规则并不像教授所讲的那样散发理性和高贵气息。

作为一个法律学人,在法学院的时候就对法学专业师兄师姐们的就业前景有所关注,再加上导师给我们作的系统分析。对法律学人与专业有关的就业方向(偏离专业方向的下次再总结)我总结出以下的方面(排名为笔者随机想到的)

1、媒体(包括电视台、报纸、杂志)法制新闻记者或编辑

2、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律师又细分为商业律师和非商业律师)或者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者

3、高校教师或辅导员

4、企业法务专员

5、银行合规部的法务

6、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或书记员、法警、

7、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如法制办、发改委等)公务员或其他工作人员

8、党团机关

9、某些咨询公司的企业风险咨询

10、某些会计师事务所的税务策划

11、某些科研机构的专职法学研究者

12、专业spy(这个与国安局的某些公务员有交叉重合)

13、司法鉴定中心的鉴定员或法医

14、私家侦探(目前法律未明确其合法性,但仍然大量存在)

15、讼棍(利用法律的某些不完善专门打官司、找麻烦,例如王海打假之类)

16、法律英语翻译(目前是稀缺资源)

(未完待续)

以上罗列的十几种职业方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职业只要你能做到高端,那么你就可以算作事业有成,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每种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什么样的人是这种职业方向的适格群体,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走这种职业路径成功的概率更大。当然,这仅仅只是我一家之言,究竟是否正确科学还有待各位今后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

(一)律师篇

首先分析律师,目前很多法学院拿到律师证的学生把律师当作自己的保底工作,等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就找家律所当律师或者律师助理。

在旁人眼中,律师是个赚大钱的职业,好像大凡跟律师靠谱的形容词都是“高薪”、“富人”。其实律师要分很多种类的,最基本的分类是商业律师和非商业律师,诉讼律师和非诉讼律师。一般来说商业律师赚钱比较多,赚快钱比较容易,只要有大标的的商业案子承办,提成可以收到5%左右。这笔数目对很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但是做商业律师也是很辛苦,而且要承受很大的社会和舆论压力,这不同于非商业律师。商业律师是随着工商业社会应运产生,立足于经济,与经济实力雄厚的大财团、大公司同呼吸,言必称“资本”,文必见“公司”,对委托的当事人都称为“客户”。而非商业律师应该是回归了律师最原始的状态,立足于社会生活,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共命运,言必称“公平”,文必见“正义”。比较商业律师和非商业律师的不同,前者重利而轻义,因此社会地位不高,但是很有“钱途”。后者重义而轻利,因此美誉加身,受人敬仰,更有“前途”。 再来分析诉讼律师和非诉讼律师,诉讼律师就是当纠纷已经激化到要进入诉讼程序了,只能通过法院才能解决了而介入,为其代理人或当事人排忧解难。诉讼律师就需要很强的专业技巧,尤其是开庭和写诉讼文书的技巧以及与法官“交流”的技巧。有位大律师说过“在中国打官司就是打关系"这里有很多潜规则,在此不便说明,入行以后可以自己慢慢去琢磨。非诉讼律师主要是做ADR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业务,商业律师的很多业务即是ADR业务,不用通过法院解决问题,主要业务有并购、上市、融资、知识产权方面的代理等,不需要出庭,主要就是撰写一些法律意见书或者一些需要的法律文件,主要是做文字工作,当然与当事人的交流以及与一些行政部门的交流也很重要。 从上面描述的律师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可以看出,律师要做好其实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技术(法学功底、口才、笔头、反应),更重要的东西希望能够自己去体会。我们学校的校友做律师的在华南地区做得比较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那里的公检法系统有很多我校的校友。所以应届生做律师如果没有一些必要的资源和背景要想熬出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当然,也有完全靠自己打拼出头的大律师,这样的人需要天赋。(未完待续)

再来谈谈中资律所和外资律所的区别,两者比较各有所长,不能说哪一个更好。外资所的管理方式可能参照欧美的一些大律所的管理,因此运转更为规范,待遇也更人性化。中资所的运转更符合中国国情。中资所和外资所对人员的要求区别挺大的,外资所更看重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海归,因为这样的人更容易认同他们文化和环境,当然也不排斥优秀的国内法学院的土鳖,因为他们毕竟在中国的土地

上赚钱,所以需要和当地法律文化融合。中资所则看重加盟人员的社会背景和专业素养,如果你有丰富的案源,律所当然欢迎你这个财神,如果你有专业技术,律所也欢迎这样的专业人士来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当然你带来不同的资源,律所内的分工就不同。有朋友在北京一家大所做律师,他们小组就由三个人组成,各司其职,一人利用社会资源接案子,一人负责搞好跟各个机关的关系,只有我朋友一个人是专门做法律专业业务的,当然,人少的好处就是个人分到的收益比较多,当然有的大案子需要团队合作的,他们会请同事帮忙。

接下来谈谈律师的待遇,应届生才进律所一般都是做助理,那点钱能基本解决温饱,但是只要能熬出来,有了自己的案源,能单独承办案件,那么案件的提成是相当可观的,但是你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因为律师是没有任何其他保障的。当然不同的律所薪酬计算不同,有的律所是给律师拿死工资,案件办多办少都一个数,这样的好处是比较稳定,提成的律师,基本工资比较低,但如果承办案件标的大,一次性提成就抵得上很多人几年的收益。

最后谈谈兼职律师和专职律师。现在公务员要出来当兼职律师是比较难了,(很久以前公务员管理不规范时很多人用假名做兼职律师),所以兼职律师一般都是高校的老师在做,他们有社会地位有权威性,所以案源是比较丰富的,加上时间比较充沛,所以最适合做兼职律师。专职律师做得好的可以成为律所的合伙人(当然也有兼职律师当合伙人的,不过只能隐名合伙),收入比普通律师高很多。 下面是天天向上同学作的贡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成天有人埋怨就业难,但是就我找工作的情况来看,法学找工确实比较容易啊,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没有人信呢。

几乎所有的国家机关招公务员都需要法学的,从欺压百姓的角度讲,他们也需要法学专业的学生。司法局,法工委,商评委、专利复审委以及**执法部门都需要法律专业的。我老爹他们单位是土地部门,由于经常沦为被告,所以对法律专业急缺。后来实在找不到人,和我老爹一个办公室的两个科员硬是半路出家过了司法考试。

如果不想参加公务员考试,也很容易进入法院队伍,每年都有基层法院和基层检察院的选调工作。一招就是上百人。我有好几个同学都去了,绝对的公务员资格,比考法院的书记员职位都要好,如今书记员都是聘任制公务员,时间一到就得走人,而选调生却几乎是终生的。

军队也招法学的,我有个同学,毕业后参加了边防武警总队的录用考试,通过之后半年多的集训后就入了边防武警总队法制科。工作没几天就是我们同学中最有钱的人了。因为他基本上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衣食住行都是军队包了。现在在基层边防站实习,两个月后转正为中尉。他们主任保证,只要过了司法考试,就能去长春总队工作。

不仅本科生入职军队容易,研究生的机会更多。我有个同学在吉林大学念研究生,军队预备役有一个培养项目,找研究生。入职就是上尉。这个我的那个哥们还考虑过。不为别的,以后见到那个去武警边防总队的同学后,那小子见到他都要敬礼。

我有个朋友在清华大学,是高鸿钧先生的研究生,前一段军队又来招人,主要是应对对台法律战。听说基本上没有报名,所以这位朋友几乎没有经过什么竞争就获得了这份职位。他今年刚刚大一,以后的学费都由军队报销了。以后去他那里

吃饭都是他掏钱

不想要公职,去事业单位也不错。四大商业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保险公司、每年都招人。每年学法的人去银行的都是一大把。如果想去企业,可以选择的大企业也有不少。合同审查员、法务秘书。贷款催收员、保险公司理赔审查员都需要法律行业。

如果英语好的话,去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也不错,挣得也不少。专利代理和商标代理不同于律师。几乎不用担心案源问题,每年商评委挤压的案件都达到上百万。没有资格证根本不影响工作。

最后实在实在不行的选择就是去律所做助理。铁打的律所流水的助理。几乎每个所都常年招助理。要是英语好的话可以去外所,上次听一个华政的妹妹说,她有个师姐,大学的时候在外所实习,每天的工钱是800块!而且大所的职位灵活性很强,如果争取不到助理的职位,可以先做实习生,在实习期如果表现好的话都可以直接转为助理,君和、竞天这种牛所天天招本科生和研究生做实习生。但前提是英语要好。如果英语只是简单的过了四六级,那还是不要出来秀了。

所以,法学毕业招找工作的机会是相当多了,前提是找。如果不敢积极的面对社会,而是逃避就业的话,莫说研究生学历,就是博士生学历还得做待业青年。最关键的是大学里确实要学到真本事,否则没有哪个单位养闲人。很多人说本科生学不到什么,但是就我身边的同事来看,中国政法大学的本科生无论在成就还是在能力上,都要强于同样年龄的研究生。

《法学专业考研与就业》(转载)

到了大三,“考研,还是工作”的抉择就摆在大部分本科生的面前——能出国的人毕竟是少数,如果把出国读书也算在广义的考研里的话,那么所有人都要站在继续读书还是工作的十字路口。把眼光再放远一点,无论是在国内读还是留洋,无论是只读完硕士还是一直读到博士,最终都免不了要走向社会,最终找一份工作。于是,“考研,还是工作”的抉择就可以转化为早工作还是晚工作的抉择。 早工作早赚钱,为什么要晚工作?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能力而非文凭,在别人继续读书的三年或两年里,参加工作的人不仅拿到了薪水,而且增长了经验,等到读研的人毕业时,他能找到的工作的薪资水平未必比得上已经工作了三年的本科同学。

因此读研是有机会成本的,这成本不仅包括不便宜的学费和失去的青春,还包括如果工作的话可以赚到的钱,可以积累的工作经验,可以培养的社会资源。 考研:先认清未来的方向

只有仔细权衡之后的决定才可能是明智的。明白了读研所要付出的代价之后,再来估量一下读研的收益,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作出正确的规划。大三的时候,我们班上的同学几乎人人都说要考研,这里面有人是为了梦想(去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有人是为了学术(去考冷门的理论学科的),但大部分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于是按照自己在班级的实力,按照专业的热门程度,报考了相应的专业——最强的去考了国际法和民商法、次一点的考了刑法和诉讼法等、再次的考了宪法行政法、最后剩下的是法制史和法理这样的冷门专业。

所以,在报考之前,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读研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理想为学术,那么这篇文章与此无关,尽管我当年选择法理专业时根本没有考虑过未来的就业。我曾经为报民商还是报法理挣扎过,不是由于对自己实力的怀疑,而是对自己究竟要什么的困惑——民商在我看来,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法理则代

表我对人生的困惑——最终我选择读法理,我希望能有时间思索一些问题,也许不会有最终的答案,但我愿意为之付出三年的光阴。等我上研之后,听说法理专业的就业还不错,也只是无动于心的笑笑而已,苏格拉底说过:不求而得的,不能称为幸福。

如果是和大多数一样,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而读研,那么就要衡量一下考研的收益:知识上收获且不去说它,相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读研可以给个人带来哪些好处?

首先是钱的问题,公费的名额越来越少,全部自费的呼声一年高过一年,大部分人将不得不承担不菲的学费,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除此之外,读书期间的生活费用谁来负担?难道再向父母开口?这应该是很多人要考虑的问题。据我所知,理工科的学生通常都有“老板”,虽然被“剥削”,但是总还可以拿到一些工资。我是学法律的,谈谈我所了解法律这一行的情形。我本科的寝室里有四个人考上研究生,三个本校,我是外校,三个本校的有的在外面代课,有的给老师作秘书,生活开支的自理是没有问题的;我自己身边的同学,如果出去兼职的话,养活自己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在外面代课,在律所实习,帮人写文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做得好的日子还比较宽裕。

其次是工作经验,法律是一门“世俗”的学科,法学界的很多老师都会涉足法律实务。这些从事实务的老师分成两种:自己单干的和带学生一起干的,我有个高中同学在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法学院读国际经济法的硕士,刚考上研究生,导师就让他去律所里上班。在“老板”的律所里,全是师兄师姐,有硕士,也有博士,因为师出同门,大家关系很融洽,导师很大方,同学的日子过得也很滋润。我曾经戏称,等他毕业时,工作经验已经有三年了。可是并非每个研究生都会遇到这样的“老板”,有的导师自己专心做学问也要求学生专心读书,有的导师严厉禁止学生出去打工或兼职,有的则睁只眼闭只眼任由学生自己选择,所以在考研之前,对相关信息一定要了解清楚。我的一些同学,他们的导师虽然不做实务,但并不禁止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出去兼职。他们在一些著名的外资律所和外企的法务部兼职,不仅可以赚钱养活自己,更重要的是这段工作经历,对毕业时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干得好,毕业后很可能就留在那里。

最后是社会关系,参加工作的人也许有更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不过,社会有社会的资源,学校有学校的资源。你去外交部工作和去街道办事处工作,能培养的社会关系是不同层次的;不同的学校之间,资源分布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如果再进一步细分的话,不同的专业,乃至不同的老师,掌握的资源都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考研时要择校、择师的原因。通常来说名校的老师有更多社会资源,但有的时候,某个很强的老师,在某个领域是专家乃至权威,掌握很多的资源,却未必在一流的高校里,这属于奇货可居型,实力中等的同学,不可错过。

最近几年来研究生一直扩招得很厉害,走向了物以稀为贵的反面。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需求曲线永远向下是不可避免的。这时那些非但不扩招反而压缩名额的学校就值得留意了,因为这是一个学校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的象征——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工厂,研究生就是它的产品。讲就业总是离不开考研,既然大部分人考研是为了将来找个更好的工作,就有必要对学校的就业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大致总结一下前几届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也许可以使后来人在考研时少一些盲目与偏执。

就业:实力与证书都不能少

法学毕业生自己目前的能力篇十
《关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法学专业因其就业面狭窄,已经成为低就业率的一个专业。调查表明,法学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比较理性,明显感到就业的压力。调查同时显示,法学专业学生将报考公务员列为就业首选目标,大城市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是就业首选地,对就业后收入期望值偏高。

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当前就业形势

“法学怎么了?”这或许是当下所有关心法学的人最想问的问题。从红极一时的“专业龙”变成了“专业虫”;从耀眼的“就业精英”变成了垫底的“就业劳工”;就业已冷到哈气成冰,每年却仍有那么多考生报考得热火朝天。近些年来,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已经成为社会广泛专注的问题。无论是“北大学生卖猪肉”还是“西政学生卖糖葫芦”,种种新闻媒体夸张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法学教育的忧思与考量。根据法学专业历年就业情况,形式之所以严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扩招。太多院校跟风设置法学专业,致法学专业太多太滥,才最终导致法学这块“优质蛋糕”变了味。事实也确实如此。据了解,目前我国并未对高校设置法学院系设定统一标准。设置法学专业的门槛过低甚至没有门槛,也使得我国高校出现许多“法学专业目睹之怪现状”,如一些理工院校为升综合大学而设法学;一些专科院校为提升品牌而设法学;一些院校虽设有法学,却没有专职教授,甚至没有科班出身的法学老师。。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我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292所;2005年约为560所,4年所增数量几乎与过去20多年积累的数量持平;截至2008年底,该数值更是达到了634所,法学一跃成为了目前我国开设数量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至此,我国高校的“法学大跃进运动”也成功完成了三级跳。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0万左右的法学本科在校生和22万左右的法律专科在校生,

比30年前增长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对法学专业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却是“步履蹒跚”,这就把大量“法学遗民”堵在了就业的高速路口。

②司考。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阻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前进脚步。

③专业教育。法学专业就业面的狭窄及其过高的门槛,目前高校的法学教育也只是根据传统着眼于培养在法律职业部门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而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着眼于更为宏观的市场需求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对脱节。 ④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要求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就拿律师行业来说,律师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所出卖的是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学知识的结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法学知识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这就需要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办案经验,这样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学毕业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学专业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脱离社会实践的法律知识是没有生命的。

⑤期望值过高。法学学生毕业后更青睐机关单位,对薪资、社会地位的要求比较高。

三、直面困境,问计未来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好专业

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尽早培养一些以后需要的素质,尤其是一些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学毕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至关重要,只有在学习期间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所学能为以后所用,这样方可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去;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领域,像在地域选择上可以考虑艰苦地区,在具体职业的选择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法律职业,而去选择一些新兴职业。

由于法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学生在充分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还要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实习,学习实务操作,获得一些经验,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法学天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所以学生绝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法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四学习时,只要有各种可能的就业选择,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尝试(主要是参加各类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

学生可以选择考研、参加司法考试、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等来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学习一技之长,比如速录技术,进入法院当书记员也是不错的就业渠道之一。最关键的是不要眼高手低,有时并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学生不愿去做而已。

我国目前注册律师大约有14万人左右,律师事务所1万多家,每9000人平均拥有一名律师,其中北京是每1300多人拥有一名律师,上海是每1800多人拥有一名律师,而美国纽约是每200人拥有一名律师。从律师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发展极不平衡。广东、北京的律师都在万人以上,大约占到全国律师总数的17%,而青海省只有400多名律师,个别牧区只有一名律师。全国律师每年办理业务大致在900万件左右,业务收入在90亿左右,律师人均收入在7万元左右,平均每件收费在千元左右,但是律师年收入仍然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北京最高,律师人均年收入达到26万元,上海也在20万左右,江浙在7万元左右,广东在5万元左右,而在有些西部省份律师年平均收入也就只有5000元左右,甚至更少,其差距在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无论是执业人数占整个人口的比例,还是律师界中高学历、外语人才所占的比例,以及中大型律师事务所占律师事务所总数中的比例,中西部律师业与东部发达地区律师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直接导致律师收入的差距悬殊,并且这种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改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东部与中西部律师业发展的巨大反差,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律师正在向东部地区转移,这种转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