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杳杳寒山道翻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4    阅读:

杳杳寒山道翻译篇一
《阐释学、斯坦纳翻译理论与寒山诗英译》

2009年第12期(总第72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BORDERECONOMYANDCULTURE

No11212009General1No172

【文化论坛】

阐释学、斯坦纳翻译理论与寒山诗英译

张海峰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阐释学是一门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先后经历了多个著名的贡献者和自身的逐步发展,而被称为翻译理论里程碑式的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也正是由此获得灵感。寒山诗在国外掀起了阵阵热潮,这是和它的英译本分不开的,所以在原著面前,译者必须在严格遵循翻译四步骤前提下,进行堪与原文相媲美的再创作以获得成功。

关键词:阐释学;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寒山诗;斯奈德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5409(2009)1220096202

  从古代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有关翻译的种种问题一直在被众多学者热烈地讨论着。谭载喜先生所著的《西方翻译简史》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西方翻译史画卷。叙述,系统的介绍。“论线,”。但不论是文艺学派还是语言学派,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阐释学指导下的翻译理论,被称为阐释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著名国际学者乔治・斯坦纳。翻译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迎来了要求综合和统一的新阶段,开始出现了文化转向,美国翻译学教授根兹勒所著的《当代翻译理论》一书即对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提出了“消除误解、公正对待一切系统”的翻译研究观。本文拟对阐释学及其指导下的翻译、寒山及其诗作、斯奈德所译的寒山诗等问题进行简要的综述。

  一、阐释学及其指导下的翻译

阐释(Hermeneuein),原是从希腊语的“Her2mes”一词演化而来,指的是信息的传达与解说。“Hermes”是希腊神话中上帝的一位信使的名字,意为“信息之神”。随着阐释学的发展,它逐渐被赋予了说明、翻译、训诂、解释、认知、理解、沟通、对话等多种含义。“而阐释学(Hermeneutics),是关于理解、解释及其方法论的学科”。阐释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古希腊时期主要用于逻辑学和辩论术,以及一些宗教典籍的注释。到了中世纪,阐释学成为《圣经》研究的一个分支,通过对宗教典籍的注释和说明向人们澄清上帝的意图。随着时代的发展,阐释学经历了两次重要突破。

第一次来源于德国宗教哲学家施莱尔马赫

(F.D.)《圣经》的实践,。对,“视觉屏障”,从而消除”(misunderstanding)。“哪里有误解,哪里就有阐释学”是施莱尔马赫提出的经典口号,他认为阐释学就是“避免误解的艺术”。

第二次突破发生在20世纪,两位德国哲学大师,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和伽达默尔(Hans-GrorgeGadamer)使阐释学实现了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变。他们视之为人的存在方式。在海德格尔的眼中,“阐释学”不应是对原文解释的技法论,“解释”或“阐释”就是把事先理解的东西进一步展开、分解,变成某种语言表现。任何“解释”都必须以“现在的状况”为基础,从存在的“理解”出发。因此意义和理解都是以人的“此在”为前提,这就是前理解、前结构的功能所在。在老师海德格尔的思想启迪之下,伽达默尔于1960年推出了哲学阐释学巨著《真理与方法》。在书中,他强调理解的普遍性,确立了阐释学以理解为核心的哲学的独立地位。并且认为历史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真正的理解不是去克服历史的局限,而是去正确地评价和适应它。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文本的理解无疑也是历史性的。理解的历史性和由此产生的偏见观,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选择甚至定向的功能。理解主体不同的历史背景或称作“效果历史”,使他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生成了不同的偏见,进而在翻译中做出不同的选择,书写出不同的译本。

其实,从古至今无论阐释学如何演变,它都围绕着语言展开,与翻译有着天然的联系,即研究语言文本、运用语言理解文本、用另一种语言翻译文本等等。而且,阐释学中的“合法的偏见”、“效果历史”、“视域融合”等精辟论述,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本质,并解释了

收稿日期:2009206209

作者简介:张海峰(1983-),男,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翻译学研究。

96

BIANJIANGJINGJIYUWENHUA

 张海峰:阐释学、斯坦纳翻译理论与寒山诗英译

重译和误译等许多翻译现象,所以,哲学阐释学和

翻译相互结合是大势所趋。

乔治・斯坦纳(GeorgeSteiner)是当代著名的学者,精通英、法、德三种语言,对翻译过程有着深入见解的翻译学家。他于1975年出版的《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AfterBabel:As2pectsofLanguageandTranslation)被视为当代西方翻译研究领域里里程碑式的著作。该书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阐释思想为基础,引人注目地提出了“理解即翻译”的观点,赋予翻译以更宽泛的含义,将翻译的过程称为“阐释的运作”,包括以下四个步骤:信赖(trust),即译者相信原文言之有物;侵入(aggression),指在理解原文时发生的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吸收(incorpora2tion),是原文的意思和形式被移植;补偿(com2pensation),就是对先前打破的平衡进行恢复,才能尽力达到理想的翻译。斯坦纳代表了当代西方语言和翻译理论中独具一格的阐释理论学派,而本论文的主要理论支撑也正是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原则。

  二、寒山、寒山诗及其在国外的影响

一切的呢?

  三、斯奈德与他翻译的寒山诗

在中诗英译的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其

中一个就当数加里・斯奈德(GarySnyder)。比较文学大师钟玲女士在《史奈德与中国文化》一书中,对斯奈德在中国的经验、他与中国传统思想结下的缘分、还有他所翻译的一些中国古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斯奈德对中国的古代文明非常推崇,称之为“伟大的文明”(greatcivilization),尤其对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观念很是痴迷。而且,事实上美国诗人吸纳中国文化传统的众大家之中,斯奈德还拥有其独特性。没有一个人像他这般全面地去了解儒、释、道、佛多家思想,也没有一个像他这般跟着大汉学家深入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还采用中国诗歌的格律入进英诗,也没有一个人像他这般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以其为自己创作的主要题材。如果更进一步讲,的生态哲学观。,自然的价值在于为、但斯奈德却将自然拟,,佛教蕴含着丰富,,如整体论、无情。斯奈德自己佛教认为宇宙间万物处于一种内在的智、爱与同情之中,相互自然呼应、彼此相依”。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斯奈德选择了佛教诗人寒山,却没有翻译一首寒山的佛理诗,而是选译了反映寒山自然观的二十四首诗。

斯奈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数目不算多,包括上面提到的寒山诗二十四首发表于《常青藤》(Evergreen)上及《唐诗三百首》中选择的十七首诗。但他译的寒山诗却在美国成为文学经典。他译文中的语言魅力十足,时而是简练而引人入胜的口语,时而是用词精确,意象鲜明,时而是象征意象的表达,甚至时而是不符合英语语法和韵律的陈述。但就是这样的译本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引起了寒山热。而这种崛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参与逆向文化运动青年们的信念和探索、佛教禅宗的流行、美国学术圈和大众对亚洲文化的浓厚兴趣等等。

除斯奈德以外,还有一些中外译者翻译了部分寒山诗,如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翻译了最著名的一首寒山诗《杳杳寒山道》,美国人华逊翻译了一百首寒山诗并出版。寒山诗是众多璀璨的中国古典文学瑰宝中一块埋藏在泥土中的金子,正等待着更多的文学及翻译研究者来发现它的美妙,挖掘它的内涵。斯坦纳的阐释学派翻译理论与英译寒山诗的结合必将擦出点点火花,成为映照中国古典文学英译研究之路的一盏烛光。

寒山出生在中国的一个官宦家庭,从小聪颖好学,受过良好的、系统的儒家教育,他日后的仕途做了准备。不过,途无缘,虽然“书判全非若,后因家庭贫困,寒石山,,狂之士”,“,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履”,了。后接触佛经,徜徉青山白云之间,挥毫笔墨兴起之时,直到逝世。

寒山诗的特点有三。首先它的书写完全是发自寒山的内心需要,真切地表达自身的情感,所以一旦心生感想,就会随即写到树上、岩石上,或者是墙壁上。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诗的散失。还有,他的诗歌注重的是情感的直抒胸臆,而弱化了形式,所以韵律稍差,但中国传统诗歌对于形式和韵律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导致了寒山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能被当时的正统所接受。最后就是他的诗都没有题目,后人进行编纂的时候,通常把第一句取出当作题目。那么这样被看做异类的寒山诗在国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他的诗因其自身文化因素以及包含甚多的禅意首先对邻国日本产生了影响。寒山诗在近代传入美国乃至整个欧洲就是以日本语作为传播媒介。寒山诗在美国的传播和影响的扩大,甚至出现上文提到的一个时代的潮流,主要归功于加里・斯奈德(GarySnyder)。那么斯奈德又是怎么能够办到这参考文献:

[1] GENTZLERE.ContemporaryTranslationTheories(RevisedSecondEdi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2

ucationPress,2004.[2] STEINERG.AfterBabel:AspectsofLanguageand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

2001.[3]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6] 钟 玲.史奈德与中国文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于茂昌〕

BIANJIANGJINGJIYUWENHUA

97

杳杳寒山道翻译篇二
《叠词英译》

小议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系 别:

班 级: 06英语1班

姓 名: 肖春香

学 号:

任课教师:

2008年12月20日

小议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摘 要】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手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叠词的运用不仅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在多种文学体裁及日常生活语言中也运用广泛。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叠词,尤其是诗歌中的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叠词进行归纳对比,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叠词尤其是诗歌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叠词;对比;诗歌叠词;英译方法

1. 引言

叠词又称叠字、重叠词、叠音词或叠音,就是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节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陈宏薇主编的《汉英基础翻译》一书对叠词做了这样的分析:“叠词是汉语中一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作为构词现象和修辞手段,叠词在汉英语中都有存在,其基本功能不仅在于增添声音美,调节音节,而且还能表达不同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加强语言的形象性。(魏志成,2006:366)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因为汉语单音节的特点便于字和词的重叠。相比较而言,英语因为是多音节语言且音节参差不齐,所以使用叠词远远不及汉语普遍。

2.汉英叠词类型及其功能对比

2.1 汉语叠词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叠词分成不同的类型。汉语的名词、数量词、副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以及拟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

(1)AA式:天天 看看 样样 红红

(2)AAB式:毛毛雨 洗洗手 刷刷牙 写写字

(3)ABB式:眼巴巴 水汪汪 凉丝丝 亮堂堂

(4)AABB式:高高兴兴 三三两两 滴滴答答 卿卿我我

(5)ABAB式:一个一个 雪白雪白 飞快飞快

(6)A一A式:看一看 试一试

(7)A了(一)A式:看了看(看了一看) 试了试(试了一试)

(8)A呀/啊A式:唱呀唱 走呀走 读啊读

(9)A着A着式:说着说着 数着数着 跳着跳着

(10)A里AB式:糊里糊涂 娇里娇气 罗里罗嗦

此外还有一些重叠搭配形式,例如:AABC式(楚楚动人)、BCAA式(风雪茫茫)、ABAC式(一举一动)、A又A式(一瓶又一瓶)、A是A式(说是说,做是做)等等。

2.2 英语叠词类型

英语中的叠词,除了少数的拟声词可以临时构成外,一般都可在词典中找到。从词的两组成部分的声韵来看,叠词大致分为三类:

(1)完全叠声,即两个成分完全相同,其中原因及辅音均无变化。如:hush-hush(机密的),no-no(禁忌),chin-chin(告别话),frou-frou(沙沙声)等。

(2)双声,即两个成分的辅音相同,而中间的原因不同,如:clitter-clatter(咔哒声),flip-flop(啪嗒啪嗒声),tic-tac(滴答滴答),see-saw(跷跷板)等。

(3)叠韵,即两个成分的原因相同,开首辅音不同,如:fuddy-duddy(爱唠叨的人),hoity-toity(轻浮的)等。

除上述三类叠词外,还有一类复合词因相互押韵的两个过三个以上成分之间带有一个嵌入音节,如:chock-a-block(塞满的),rat-a-tat-tat(哒,哒,哒)等。

2.3 汉英叠词功能对比

“汉语的叠词功能在于强调,用词语重叠的方法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增添音韵美。”(陈宏薇,1998)从形式角度来看,叠词使词语音节匀称、形式整齐,同时可以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和感情色彩。从语义的角度来看,重叠引起意义的增加、减少或减弱。具体而言,通过重叠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叠词的衔接功能

胡壮麟(1994)指出:最直接的词汇衔接手段就是意义和形式相同的词或词组的重复出现,其中包括词素的重复使用。

(2)叠词的修辞功能

叠词能起到传达语气、感情、拟声、强调和创造意象的作用。在汉语的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诗词中,叠词的美学价值很高。叠词的使用可以创造非常形象生动的意象,从而达到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的效果。

相比较于汉语叠词而言,英语叠词多属于随意问题(casual style)或亲昵文体(intimate style),多用于非正式场合的朋友、熟人间的闲谈,处于自然、不拘礼节的一般性互访,也用于家庭成员或亲爱者之间,感到说话亲切,无任何拘束,表露内心的感情。例如:

There are so much to see, and we’d always stopped to chit-chat with friends.(My Fair Lady, Readers Digest, Dec.1991)

可观看的东西多着呢,于是我们常常停下来和朋友聊一聊。

3. 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侧重于非诗歌叠词)

汉语叠词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中的叠词如何恰如其分的翻译成英语是翻译中的一个难题。英语有重叠元音或辅音形成的词汇,有类似于重叠的单词连续反复,以及拟声词重叠的现象。翻译时可以利用这些词汇,英译时尽量保持这些特点与效果。

3.1 将汉语叠音词译成英语叠音词

例如:溪水在石头上潺潺流过。

译文:A stream gurgles over the stones.

汉语原文使用了拟声词的副词“潺潺”来形容水的声音,译文中也用拟声词gurgle来翻译。虽词性同“潺潺”不相符,但其音标中两个辅音【g】形成的叠音来翻译原文的叠音,出色地传达了原文的音韵美。将汉语叠音词译成英语叠音词,较好地传译了原文的功能和意义。

3.2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头韵、尾韵、元音谐音等

例如:现在我的衣服干干净净,但过去我父亲却穿得破破烂烂。

译文:My clothes are neat and clean,but my father’s were worn and torn. 汉语原文用了“干干净净”和“破破烂烂”这两个形容词的叠音词,译文中

使用了元音谐音词组neat and clean和押尾韵词组worn and torn以弥补翻译中失去叠词的损失,使译文在意义和音韵上尽量接近原文。

3.3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平行结构

英语有很多平行结构,如little by little,by and by (渐渐的), day and night (日日夜夜), far and near (远远近近), high and low (高高低低), 使用这种结构能产生一种整齐美,因而是翻译叠词的常用结构。

例如:荷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朱自清,《荷塘月色》)

Skirting the lotus pond, far and near, high and low, are trees among which willows predominate. (王椒升译)

3.4 用“同词连续反复”方法翻译

同次连续反复即同一词用介词after, by, in to, upon, with等,连词and或用连字符连接起来使用,或者用逗号隔开重叠使用,类似于汉语的重叠现象。

例如: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他们顽强地生活和战斗在荒山野林里。

Day after day and year after year,fought and lived stubbornly in the wild mountains and forests.

3.5 放弃叠词的形式译其意义

以叠词译叠词或以头韵等辞格来补偿汉语叠词等方法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行得通的,所受的形式局限也较大,因此还有一种翻译叠词的方法就是放弃叠词的形式译其意义。这种方法运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译文忠实地再现原文,是翻译汉语叠词时最普遍的方法。

例如:好一似食尽鸟投林,罗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红楼梦》) When the food is gone the bird return to the wood; All that’s left is emptiness and great void.

这是《红楼梦》十二首曲子的尾声《飞鸟各投林》的最后一句,集中于是了《红楼梦》的结局:到头来万事都是一场空。译文用emptiness and great void来

杳杳寒山道翻译篇三
《中国古诗翻译》

虞世南

垂 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The Cicada

Drunk with fresh dew, your trill will flow

From 'mid the sparse parasol trees.

Rising high, far your voice will go,

Not on the wings of autumn breeze.

咏萤

的 流光少

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

独自暗中明

The Firefly

You shed a flickering light;

Your wings are weak in flight.

Afraid to be unknown,

At night you gleam alone.

孔绍安

落叶

早秋惊落叶

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

犹言惜故林

Falling Leaves

In early autumn I'm sad to see falling leaves;

They're dreary like a roamer's heart that their fall grieves. They twist and twirl as if struggling against the breeze; I seem to hear them cry, "We will not leave our trees."

王绩

过酒家

此日长昏饮

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

何忍独为醒

The Wineshop

Drinking wine all day long,

I won't keep my mind sane.

Seeing the drunken throng,

Should I sober remain?

野望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A field View

At dusk with eastern shore in view

I loiter, but where can I go?

Tree on tree tinted with autumn hue;

Hill on hill steeped in sunset glow.

The shepherd drives the herd homebound;

The hunter's steed comes back with game.

There's no acquaintance all around;

I sing of hermits and feel shame.

寒山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Long, Long The Pathway To Cold Hill

Long, long the pathway to Cold Hill;

Drear, drear the waterside so chill.

Chirp, chirp, I often hear the bird;

Mute, mute, nobody says a word.

Gust by gust winds caress my face;

Flake on flake snow covers all trace.

From day to day the sun won't shine;

From year to year no spring is mine.

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Prince Teng's Pavilion

By riverside towers Prince Teng's Pavilion proud,

But gone are cabs with ringing bells and stirring strains. At dawn its painted beams bar the south-flying cloud;

At dusk its curtains furled face western mountains' rains. Free clouds cast shadows in the pool from day to day; The world and seasons change beneath the changing sky. Where is the prince who in this pavilion did stay? Beyond the balustrade the silent river rolls by.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Farewell To Prefect Du

You'll leave the town walled far and wide

For mist-veiled land by riverside.

I feel on parting sad and drear,

For both of us are strangers here.

If you've a friend who knows your heart, Distance can't keep you two apart.

At crossroads where we bid adieu,

Do not shed tears as women do!

杨炯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I Would Rather Fight

The beacon fire shines o'er the capital, My agitated mind can't be calmed down. By royal roder we leave palace hall;

Our armoured steeds besiege the Dragon Town. snow darkens pictures sewn on banners red; In howling winds are mingled our drumbeats. I'd rather fight at a hundred men's head

Than pore o'er books without performing feats.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路蝉声唱

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The Cicada Heard In Prison

In autumn the cicada sings;

A prisoner, I'm lost in thought.

I cannot bear to see its dark wings,

Which to my head white hair have brought. Heavy with dew, it cannot fly;

Drowned in the wind, its song's not heard. No one believes tis spirit high.

Who could express my grief in word?

韦承庆

南行别弟

淡淡长江水

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

到地一无声

Southbound, I Part From My Younger Brother On and on flows the River Long;

Deep and deep grows our grief to part. The flowers fall mute all along

As if they too were sad at heart.

宋之问

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Crossing The River Han

Exhiled, I longed for news none bring, From the long winter to late spring. Now nearing home, timid I grow,

I dare not ask what I would know.

沈辁期

杂诗

闻道黄龙戍

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

杳杳寒山道翻译篇四
《优美诗文翻译》

导读:8月2日,在柏林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许渊冲教授荣获国际译联2014年“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FIT“Aurora Borealis” Prize for Outstanding

Translation of Fiction Literature),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一起去看看许老的那些“神翻译”!

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Cooing And Wooing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He can not fall asleep,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XIANG YU’S LAST SONG

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care.

What can I do with you, oh! My lady fair!

HOME-COMING

He Zhizhang

Old, I return to the homeland while young,

Thinner has grown my hair, though I speak the same tongue.

My children, whom I meet, do not know am I.

“Where are you from, dear sir?” they ask with beaming eye.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登鹳雀楼

WRITTEN WHILE TAKING SEVEN PACES Cao Zhi

Pods burned to cook peas,

Peas weep in the pot:

“Grown from same root, please,

Why boil us so hot?”

RETURN TO NATURE

Tao Yuanming

I sow beans’ neath southern hill;

Bean shoots are lost where weeds o’ erthepath grow.

I weed at dawn though early still;

I plod home with my moonlit hoe.

The path is narrow, grasses tall,

With evening dew my clothes wet,

To which I pay no heed at all,

If my desire can but be met.

ON THE STOCK TOWER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Wang Zhihuan

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 gl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enjoy a great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SPRING MORNING

Meng Haoran

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A TRANQUIL NIGHT

Li Bai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night

Can it be hoar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赋得古原草送别

LEAVING THE WHITE KING’S TOWN AT DAWN Li Bai

Leaving at dawn the White King crowned with rainbow cloud,

I have sailed a thousand miles through Three Georges in a day.

With monkeys’ sad adieus the riverbanks are loud;

My boat has left ten thought mountains far away.

SPRING VIEW

Du Fu

On war-torn land streams flow and mountains stand;

In towns unquiet grass and weeds run riot.

Grieved o’er the years, flowers are moved to tears;

Seeing us part, birds cry with broken heart.

The beacon fire 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

Words from household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

I can not bear to scratch my grizzling hair;

It grows too thin to hold a light hairpin.

GRASS ON THE ANCIENT PLAIN –FAREWELL TO A FRIEND

杳杳寒山道翻译篇五
《叠词英译》

小议汉语叠词及其翻译

【摘 要】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手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叠词的运用不仅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在多种文学体裁及日常生活语言中也运用广泛。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叠词,尤其是诗歌中的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叠词进行归纳对比,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叠词尤其是诗歌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叠词;对比;诗歌叠词;英译方法

1.引言

叠词又称叠字、重叠词、叠音词或叠音,就是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节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陈宏薇主编的《汉英基础翻译》一书对叠词做了这样的分析:‚叠词是汉语中一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作为构词现象和修辞手段,叠词在汉英语中都有存在,其基本功能不仅在于增添声音美,调节音节,而且还能表达不同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加强语言的形象性。(魏志成,2006:366)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因为汉语单音节的特点便于字和词的重叠。相比较而言,英语因为是多音节语言且音节参差不齐,所以使用叠词远远不及汉语普遍。

2.汉英叠词类型及其功能对比

2.1 汉语叠词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叠词分成不同的类型。汉语的名词、数量词、副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以及拟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

(1)AA式:天天 看看 样样 红红

(2)AAB式:毛毛雨 洗洗手 刷刷牙 写写字

(3)ABB式:眼巴巴 水汪汪 凉丝丝 亮堂堂

(4)AABB式:高高兴兴 三三两两 滴滴答答 卿卿我我

(5)ABAB式:一个一个 雪白雪白 飞快飞快

(6)A一A式:看一看 试一试

(7)A了(一)A式:看了看(看了一看) 试了试(试了一试)

(8)A呀/啊A式:唱呀唱 走呀走 读啊读

(9)A着A着式:说着说着 数着数着 跳着跳着

(10)A里AB式:糊里糊涂 娇里娇气 罗里罗嗦

此外还有一些重叠搭配形式,例如:AABC式(楚楚动人)、BCAA式(风雪茫茫)、ABAC式(一举一动)、A又A式(一瓶又一瓶)、A是A式(说是说,做是做)等等。

2.2 英语叠词类型

英语中的叠词,除了少数的拟声词可以临时构成外,一般都可在词典中找到。从词的两组成部分的声韵来看,叠词大致分为三类:

(1)完全叠声,即两个成分完全相同,其中原因及辅音均无变化。如:hush-hush(机密的),no-no(禁忌),chin-chin(告别话),frou-frou(沙沙声)等。

(2)双声,即两个成分的辅音相同,而中间的原因不同,如:clitter-clatter(咔哒声),flip-flop(啪嗒啪嗒声),tic-tac(滴答滴答),see-saw(跷跷板)等。

(3)叠韵,即两个成分的原因相同,开首辅音不同,如:fuddy-duddy(爱唠叨的人),hoity-toity(轻浮的)等。

除上述三类叠词外,还有一类复合词因相互押韵的两个过三个以上成分之间带有一个嵌入音节,如:chock-a-block(塞满的),rat-a-tat-tat(哒,哒,哒)等。

2.3 汉英叠词功能对比

‚汉语的叠词功能在于强调,用词语重叠的方法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增添音韵美。‛(陈宏薇,1998)从形式角度来看,叠词使词语音节匀称、形式整齐,同时可以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和感情色彩。从语义的角度来看,重叠引起意义的增加、减少或减弱。具体而言,通过重叠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叠词的衔接功能

胡壮麟(1994)指出:最直接的词汇衔接手段就是意义和形式相同的词或词组的重复出现,其中包括词素的重复使用。

(2)叠词的修辞功能

叠词能起到传达语气、感情、拟声、强调和创造意象的作用。在汉语的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诗词中,叠词的美学价值很高。叠词的使用可以创造非常形象生动的意象,从而达到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的效果。

相比较于汉语叠词而言,英语叠词多属于随意问题(casual style)或亲昵文体(intimate style),多用于非正式场合的朋友、熟人间的闲谈,处于自然、不拘礼节的一般性互访,也用于家庭成员或亲爱者之间,感到说话亲切,无任何拘束,表露内心的感情。例如:

There are so much to see, and we’d always stopped to chit-chat with friends.(My Fair Lady, Readers Digest, Dec.1991)

可观看的东西多着呢,于是我们常常停下来和朋友聊一聊。

3. 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侧重于非诗歌叠词)

汉语叠词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中的叠词如何恰如其分的翻译成英语是翻译中的一个难题。英语有重叠元音或辅音形成的词汇,有类似于重叠的单词连续反复,以及拟声词重叠的现象。翻译时可以利用这些词汇,英译时尽量保持这些特点与效果。

3.1 将汉语叠音词译成英语叠音词

例如:溪水在石头上潺潺流过。

译文:A stream gurgles over the stones.

汉语原文使用了拟声词的副词‚潺潺‛来形容水的声音,译文中也用拟声词gurgle来翻译。虽词性同‚潺潺‛不相符,但其音标中两个辅音【g】形成的叠音来翻译原文的叠音,出色地传达了原文的音韵美。将汉语叠音词译成英语叠音词,较好地传译了原文的功能和意义。

3.2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头韵、尾韵、元音谐音等

例如:现在我的衣服干干净净,但过去我父亲却穿得破破烂烂。

译文:My clothes are neat and clean,but my father’s were worn and torn.

汉语原文用了‚干干净净‛和‚破破烂烂‛这两个形容词的叠音词,译文中使用了元音谐音词组neat and clean和押尾韵词组worn and torn以弥补翻译中失去叠词的损失,使译文在意义和音韵上尽量接近原文。

3.3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平行结构

英语有很多平行结构,如little by little,by and by (渐渐的), day and night (日日夜夜), far and near (远远近近), high and low (高高低低), 使用这种结构能产生一种整齐美,因而是翻译叠词的常用结构。

例如:荷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朱自清,《荷塘月色》)

Skirting the lotus pond, far and near, high and low, are trees among which willows predominate. (王椒升译)

3.4 用‚同词连续反复‛方法翻译

同次连续反复即同一词用介词after, by, in to, upon, with等,连词and或用连字符连接起来使用,或者用逗号隔开重叠使用,类似于汉语的重叠现象。

例如: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他们顽强地生活和战斗在荒山野林里。

Day after day and year after year,fought and lived stubbornly in the wild mountains and forests.

3.5 放弃叠词的形式译其意义

以叠词译叠词或以头韵等辞格来补偿汉语叠词等方法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行得通的,所受的形式局限也较大,因此还有一种翻译叠词的方法就是放弃叠词的形式译其意义。这种方法运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译文忠实地再现原文,是翻译汉语叠词时最普遍的方法。

例如:好一似食尽鸟投林,罗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红楼梦》)

When the food is gone the bird return to the wood; All that’s left is emptiness and great void.

这是《红楼梦》十二首曲子的尾声《飞鸟各投林》的最后一句,集中于是了《红楼梦》的结局:到头来万事都是一场空。译文用emptiness and great void来翻译‚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虽然‚茫茫‛的叠词形式舍弃了,但意思贴切,展现了大结局的悲凉气氛。

3.6 用英语的回声词(echo-word)翻译汉语的叠词

回声词通过间接摹声来象征语义、与汉语的一叠词颇类似,有很好的修辞效果。例如: 你能听见马达的砰砰声吗?

Can you hear the put-put of motor?

3.7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ing‛形式

例如:叶子本身就是肩并肩秘密地紧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朱自清,《荷塘月色》) The leaves, jostling and overlapping, produces as it were, a wave of deep green. (王椒升译)

3.8 用复数形式翻译

例如:一群一群的人蜂拥而进大厅。

Crowds of people swarmed into the hall.

3.9 借助every(every-)、all、each等词语翻译叠词

例如:件件衣服都很漂亮。

All of these suits of clothes are beautiful.

除这些方法之外,汉语叠词的翻译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汉语叠词翻译成英语的颜色词或数词;借用汉语拼音翻译叠词;部分叠用的形容词、副词译为英语习语,等等。

4. 诗歌叠词的翻译

叠词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可追溯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清人洪吉亮称其‚三百篇无一篇非双声叠韵‛,足见其叠词运用之多之频。自此,叠词被历代诗人词人仿效,已然成为传统。例如,《古诗十九首》之二以‚青青河畔草‛为首连用六对叠字;之十‚迢迢牵牛星‛共用六对叠字;宋玉《九辨》中用了十一次叠字;而寒山的《杳杳寒山道》更是从第一行诗句的首端起用叠字,一贯到底,八行诗用了八对叠字;李清照的《声声慢》被誉为‚叠韵绝唱‛,前后共用了九对叠字。

4.1 诗歌叠词翻译之难

叠词‚一直被诗家或评论家认为是诗中之厄,如叶梦得曾有‘诗下双字极难’之说,顾炎武有‘诗用叠字最难’之同调‛(奚永吉,2001:2008)。若付诸翻译,则难上加难。

其一,由于汉英语言文字上的巨大差异,英语中虽然也有叠词,偶尔也用之于诗歌,但是远不如在汉语应用得广泛,出现频率也不高,要找到英语中的对应词(equivalent)不容易。

其二,叠词中除了具有音乐美以外,还含有深层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底蕴。若不熟谙中西思维和文化之差异,翻译时就难免捉襟见肘,或得音而忘义,或存义而失声,结果都是得不偿失。

其三,汉语文字往往一词多义,‚作此释固可,作彼释亦通‛(俞平伯,1983:88)。再加上历代诗评家对一字一词的解释往往不尽相同,让译者无所适从。

4.2 诗歌叠词的译法

叠字翻译虽难,但并非无法可依,无规可循。但是,由于叠字是中国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段,而‚英语中的‘叠字’,即一字复用,除了有强调的意思以外,不存在类似汉语叠字那中音、形、义三维美,如very very,too too,long long 等,只是一种强调手段,用得也不多‛(刘宓庆,2005:

42)。在翻译时,必须灵活处理,以期达到相似的审美效果。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补偿方法。

4.2.1 拟声(Onomatopoeia)

在叠音词中,拟声词和拟态词占很大比重。对此,我们可以采取音译,也可用英语中对应的拟声词。例如: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The thick strings loudly thrummed like the pattering rain, /The fine strings softly tinkled in amurmuring strain; /When mingling loud and soft notes were together played, /It was like large and small pearls dropping on plate of jade. (许渊冲译)

许渊冲的翻译是成功的,原因在于译者对原诗中的‚嘈嘈切切‛并不是采用象声词简单复制,而是添加了形象的副词(loudly 和softly)和动词(thrum 和tinkle),更兼loud and soft 和large and small 形成对比。译文生动活泼、形象传神。

4.2.2 重沓(Repetition)

用英语字词的重沓来翻译叠字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如寒山的《杳杳寒山道》: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许渊冲译:Long, long the pathway to Cold Hill; /Drear, drear the waterside so chill. /Chirp, chirp, I oftenhear the bird; /Mute, mute, nobody says a word. /Gust by gust winds across my face; /Flake on flake snow covers all trace. /From day to day the sun won’t shine; /From year to year no spring is mine.

译文与原文中的叠词完全对应,如‚杳杳‛译为‚long, long‛,‚啾啾‛译作‚chirp, chirp‛。

4.2.3 头韵(Alliteration)

头韵,即诗行中相邻近词的声母(辅音)重复出现而产生音乐美。例如:

温庭筠《望江南》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

许渊冲译:The slanting sun sheds sympathetic ray; /The carefree river carries it away.

4.2.4 弃之不译

借修饰语增强语势,形容词如all,both,every,副词如so,how 等,例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林语堂译: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4.2.5 综合法

综合法,即不拘一格综合采用多种修辞手段来再现原诗的音乐美。如美国意象派诗人Amy Lowell 所译杨贵妃的《赠张云容舞》,综合使用了拟声、重复、谐元韵、头韵等多种修辞手法,译文精巧,匠心独运,声音和意义、内容与形式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堪称佳译。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译文:Wide sleeves sway. /Scents, /Sweet scents /Incessant coming. //It is red lilies, /Lotus lilies, /Floating up,/And up, /Out of autumn mist. //Thin clouds /Puffed /Fluttered, /Blown on a rippling wind /Through a mountain pass. //Young willow shoots /Touching /Brushing /The water /Of the garden pool.

4. 结 论

叠词是使语言具有音乐美的乐感手段之一,形式工整,英译时最好可以予以保留。如果实在无法译出,也应该采取相应的补偿手段,这样原作的美感才不会在译文中丧失。译者在处理叠字时,可针

对具体的审美对象,采用一种或综合利用多种方法,不拘一格,殊途同归,以期再现原文的审美效果。

广泛运用叠词表达各种意义是汉语的特色,但对翻译也构成了一定的困难。英语中虽有某些与之类似的修辞手段,但在翻译中能‚对号入座‛的实属不多。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的差别,叠词很难进行直译,一般都需要变通转换。(魏志成,2006:366)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参考文献

肖辉、汪晓毛,2008,《汉译英教程》。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第74页到79页

司显柱、曾剑平,2007,《汉译英教程》。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第180页到198页

魏志成, 2006,《汉英比较翻译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366页到367页,第408页到410页

朱微,2004,《汉英翻译教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第31页,第39页。

网络文献:

王艳蓉、王长江,2008年20卷第3期,武汉工程技术学院院报,《浅谈汉语叠词的英译》

安芳,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年11月,《声声动听,字字关情——从审美角度看中国古典诗词中叠字的英译》

周笃宝,1999年03期 周笃宝,中国翻译,《汉英叠词与翻译》

一、叠词的形态格式

叠词(reduplicated word)是治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以下十类。

1、AA式 天天 看看 样样 红红

2、AAB式 毛毛雨 洗洗手 刷刷牙 写写字

3、ABB式 眼巴巴 水汪汪 凉丝丝 亮堂堂

4、AABB式 高高兴兴 认认真真 三三两两 滴滴答答

5、ABAB式 一个一个 雪白雪白 飞快飞快 漆黑漆黑

6、A-A式 看一看 试一试 热一热 猜一猜

7、A了(一)A式 看了看 试了试 摸了摸 拍了拍(看了一看) (试了一试) (摸了一摸) (拍了一拍)

8、A呀/呵A式 唱呀唱 游呀游 走呀走 读啊读

9、A着A着式 说着说着 数着数着 跳着跳着 器着器着

10、A里AB式 糊里糊涂 傻里傻气 娇里娇气 罗里罗嗦

此外,还有AABC式(楚楚动人)、BCAA式(风雪茫茫)、ABAC(一举一动)和A都A不式(爬都爬不)等格式,因使用率不高,未收集归类。

二、叠词的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

汉语词汇重叠后,一般无词性变化。但是,动词以AABB格式重叠后,往往的人很多。商商量量地办事。形容词以ABAB格式重叠后,往往转换成动词。例如:过新年了,大家痛快痛快一番! 汉语词汇重叠后,词义大都发生变化。这种词义变化命名得叠词除了具备信息功能外,还具备表情功能与美感功能,命名语言生动活泼,更富有感染力。叠词词义变化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1、"增义",即增加语意。名词、数词、量词等重叠后,往往增加"每一"和"很多"的意义。例 如:事事、斤斤、一群群,等等。

2、"强义"即加强语意。形容词、副词重叠后,数量词不达意重叠后起副词作用时,动词以A呀/

杳杳寒山道翻译篇六
《翻译与生态思想_重读斯奈德译寒山诗》

第18卷第1期2007年2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TongjiUniversityJournalSocialScienceSection

Vol.18No.1Feb.2007

翻译与生态思想

———重读斯奈德译寒山诗

耿纪永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92)

  摘 要:美国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因热爱中国文化并翻译了唐代诗僧寒山而为中国研究者所熟知。斯奈德对寒山诗的翻译一方面体现了他关注地方感和生态区域的生态思想,某些方面,如荒野观念,并成为他融合佛禅与生态观念的开端。

关键词:翻译;寒山诗;加里・斯奈德;生态;佛禅中图分类号:H315.9;I046

 文献标识码:A

()01-0090-05

  1984年10月,华的美国诗人,诗人张继唱和“姑苏城外寒山寺,,这首唱和之作《在枫桥边》也写了钟声“:WhereZhangJiheardthebell./Thestonestepmoorings/Empty.Lappingwater./Andthebellsoundhastravelled/Faracrossthesea.”形象地表达了中国文化跨越大洋(太平洋)

注的一个热点。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来自于两位海外中国学者钟玲和奚密:在《寒山诗的流传》一文中,钟玲深入分析了寒山诗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社会风尚,尤其是与垮掉一代的契合———学禅风尚、寻求“群众英雄”等。奚密更具体地分析了斯奈德对二十四首寒山诗的选取,认为除了客观因素,如“某些诗最具代表性或普遍被认为是佳作等等”,这种择取还反映了译者本身的文学倾向和欣赏角度,即是说这组诗所体现出的寒

山的心路历程,正合斯奈德本人的悟道过程。这

远传美国。这位陶醉于远传钟声的诗人就是加

里・斯奈德(GarySnyder)。他此次前来苏州寻访心仪的诗僧寒山的足迹似乎有些不知就里,因为据专家考证①,卜居今浙江省境内天台山的诗僧寒山并未到过苏州的寒山寺。然而这并不会影响斯奈德对寒山的热爱与景仰。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斯奈德就开始研读并翻译了寒山诗二十四首,尽管比著名汉学家阿瑟・威利的二十七首译诗稍晚,又远不如此后的华生和亨利克译的多(华生选译100首,亨利克为全译),斯译本的影响却最大,引起的讨论也最多。

寒山诗何以能在美国大行其道、斯奈德为何

些看法自有其道理,但我们认为还有一个向度应该考虑并引起重视,就是斯奈德的生态哲学观对其翻译的影响,以及寒山诗的翻译又如何修正了他的生态思想,从而使得翻译本身成为斯奈德融合佛禅和生态观念的开始。

据笔者所知,对于斯奈德如何选择了寒山诗的详细可信的记述是斯奈德自己的一段自述:“陈问我想在他的“中国诗歌”讨论课上做点什么,我说我想选一个佛教诗人。他想了一想说:

收稿日期:2006-9-20

基金项目:本文写作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5JC750.47-99015)。作者简介:耿纪永(1974-),男,河南信阳人,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①具体考证可参见钱学烈《寒山拾得诗校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5-30页。②钟玲和奚密的论文分别参见《寒山诗的流传》,叶维廉等著《中国古典文学比较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7年,第161-183页和《寒山译诗与〈敲打集〉》,郑树森主编《中美文学因缘》,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5年,第165-193页。

第1期耿纪永:翻译与生态思想

91

‘你选寒山如何?你会发现他特别有趣,因为他更多地用口语写诗,比同时代的大多数诗人都多得多。’我说‘好的’———然后就去了位于度然楼(DurantHall)的东方图书馆借来了寒山诗。”(McNeil54)从表面上看,直接的动因似为斯奈德对佛禅的热爱和陈世骧的推荐。然而,1991年在为《一轮孤月下:当代美国诗歌中的佛教》一书所写的“导言”中,斯奈德说“:我对创作的兴趣把我领进20世纪现代派和中国诗;我对大自然和荒野的思考把我带进道家学说,然后带进禅宗。我对禅宗日益长进的领悟也与发现中国山水画交织在一起。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跟从彼得・布德堡和陈世骧学习古汉语。从陈教授的讲座里,

(John我知道了诗人寒山,并且作了一些翻译”

son&Paulenich4)。,注意他特意使用了“诗人寒山”的字眼。

斯奈德更感兴趣的似乎不是作为宗教的禅宗佛教,而是佛禅中包涵的生态哲学观。在西方文化中,自然的价值在于为人类提供资源、被用作工具,但斯奈德却将自然拟人化,视之为有机生命。在少年时代,他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观,如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与和谐共处、生态区域意识等。所以,当他听说动物因为没有灵魂,死后不能进入天堂,就失去了对基督教的兴趣,那时,他还是个孩子“:我孩提时代就不能接受基督教,因为有两三次我上主日学校(Sundayschool)提出关于动物来世的问题,却被告知动物没有灵魂。我对此不能接受。我当时就觉得生命体组成社区或一个整体,这是我自己自然的神

(Graham秘体验。我因此失去了对宗教的兴趣。”

59)斯奈德的生态区域意识———一种与特定地方紧密相连的意识也很早萌芽。他对一位萨里希(Salish———印第安人的一支)印第安老人曾到他家里卖熏鱼记忆深刻,因为他发现,这位老人有

着强烈的地方感(senseofplace)。他也因此“把

(TOW57-58)。自己定义为与地方的关系”在表述自己的故乡时,不说“西雅图市”而使用具体

的生态区域概念来描述:“我来自普济海湾(PugetSound)和华盛顿湖间小山谷光秃秃的斜坡上,山谷中有条不知名的小溪流过。这里是华盛顿湖西部的第二流域。小溪向南流,我们住在源头以下一英里的地方。那就是我来自的地方”(O’Connell310)。斯奈德对自然与荒野的思考和佛禅的生态哲学观颇有契合之处,佛教,如:佛教认为宇宙间万物处、爱与同情之中,相互自然呼

(EHH90)。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应,彼此相依”

斯奈德选择了佛教诗人寒山,但却没有翻译一首寒山的佛理诗,而是选译了反映寒山自然观的二十四首诗。其中,有二十一首都提到了作为地方的“寒山”,体现了斯奈德在翻译选择中对地方感的偏爱。

根据奚密的研究,斯奈德选译寒山诗特别强调一种结构的对比“:在结构上‘对比’,的架构贯穿于二十四首译诗之中;它存在于‘俗世’与‘出世’‘、沉迷’与‘悟道’之间。而这对比的状态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寒山本身经历的两种心境的差

(奚异;一是得道后的寒山与庸夫俗子间的对比”

密171)。这个“对比”的结构其实就是入寒山前与入寒山后两个阶段的对比,作为地方的“寒山”成为转折点、关键点。入寒山前是“俗世”和“沉迷”;入寒山后是“出世”和“悟道”。斯奈德第十二首译诗即是对这一转折点的描述:

出生三十年,常游千万里,

行江青草合,入塞红尘起;炼药空求仙,读书兼咏史,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

此诗大概为寒山初隐天台山时所作。诗人回

①为行文方便,后文引用斯奈德作品使用缩略形式:EarthHouseHold(EHH);Riprap&ColdMountainPoems

(R&CMP);TheGarySnyderReader(GSR);TheOldWays(TOW);ThePracticeoftheWild(PW);TheRealWork(TRW)。

②参见魏德东《佛教的生态观》,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第105-117页。

92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

忆三十年的经历,四处漫游,行踪不定;无论是炼药求仙,还是读书咏史,以求取功名,都处处受阻。只有今日归隐寒山,方找到了一块清净世界。

斯奈德通过寒山译诗来呈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感,如译诗第五首:

Iwantedagoodplacetosettle:ColdMountainwouldbesafe.Lightwindinahiddenpine—

Listenclose—thesoundgetsbetter.Underitagrayhairedman

MumblesalongreadingHuangandLao.FortenyearsIhaven’tgonebackhomeIπveevenforgottenthewaybywhichIcame.

(R&CMP41在,任凭命运流转,如同不系缆绳的小舟,任风浪漂流。

在翻译中具体词句的选取也鲜明地体现出了译者对地方感的关注,以第24首为例,同时录出阿瑟・威利的译文作为参照:①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WhenmenseeHan2shansaymuchtoandhides,don’tgetwhatIsay&Idon’ttalktheirlanguage.AllIcansaytothoseImeet: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微风吹幽松,下有斑白人十年归不得!

:“Iwantedagoodplacetosettle:/ColdMountainwouldbesafe.”,译诗中强调一个可以“忘却来时道”、怡然自得幽居的好地方。在第二首译诗中,斯奈德将“重岩我卜居”翻译为:“InatangleofcliffsIchosea

(R&CMP38),这里place”“卜居”的地方就是指的寒山。

寒山诗进入“寒山”之后,往往呈现逍遥自得的心境,如第七首:

粤自居寒山,曾经几万载,

任运遯林泉,栖迟观自在;寒岩人不到,白云常叆叆;细草作卧褥,青天为被盖;快活枕石头,天地任变改!

诗人进入寒山中,忘却了时间感。他以细草作褥,青天为被,与其他生命和谐、平等、自然地生活在一起。又如第十九首: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

这首诗说明进入寒山后,诗人万念俱休,心不染尘,只是闲暇无事时题诗于石壁上,自由自

“TryandmakeittoColdMountain.”

(R&CMP60)斯奈德译ThepeopleoftheworldwhentheyseeHan2shanAllregardhimasnotinhisrightmind.Hisappearance,theysay,isfarfrombeing

 attractive.

Tiedupasheisinbitsoftatteredcloth

“Whatwesay,hecannotunderstand;Whathesays,wedonotsay.”

Youwhospendallyourtimeincomingandgoing,WhynottryforoncecomingtotheHan2shan?

威利译

这两首译诗在文体风格上的差异非常明显,仅在用词上就有很多不同:斯奈德用一个单词men代替了威利的peopleoftheworld,用crazy

代替了繁琐的notinhisrightmind。我们想指出的另一个不同是译者对最后一句,尤其对“寒山”的处理:威利使用了拼音Han-shan,而斯奈德则将其译为表示地方的ColdMountain。诚然,威利也知道“寒山”既表示地方也表示心境,但这里他似乎更强调心境,而斯奈德显然更强调

①ArthurWaley,27PoemsbyHanShan.Encounter,XII(September,1954):3-8.

第1期耿纪永:翻译与生态思想

93

地方感。巴特利特也认为,和威利的译文相比,斯奈德的译诗更强调荒野的重要性,从而使诗人②

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钟玲在细致地研究了寒山诗原文和斯奈德的译文之后,发现斯氏译文中选择的字“远比原,

(钟玲1990:25)。如他翻译的第九文强烈、粗豪”

首寒山诗: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是要去征服的,而是要安居其中,融合为一的:“那时我理想中的大自然是火山口里一道四十五度的冰坡,或者是一座未有人涉足的雨林。中国诗帮助我去‘看’田亩、农庄、纠结的树丛、一所老砖后面的杜鹃花。它把我从对荒山野岭的过度沉迷中释放出来,以它近乎崇高的方法向我呈现:即使最荒野的山岭也是一块人亦可

(GSR295)。荒野甚至成为安居其中的地方”

了一个圣殿:

荒野的朝圣是以一步一步地、一吸一呼地跟随走上雪地,,这是一种如此。……同样,、或照看,甚或坐在打坐的垫子上。其关键在于与真实世界、真实自我接触。所谓神圣是指帮助我们(不仅仅是人类)脱离小我进入整个山河的曼陀罗。当一个人走出教堂的大门,灵感、喜悦、内观将不会结束。荒野当做神殿只是刚开始。(PW94)

1975年为斯奈德赢得普利策奖的诗集《龟岛》即被ShermanPaul认为是“居住(或重新居

(Paul272),可见地方的概念在斯奈德住)之书”

思想中的地位。斯奈德自己也说:

对属地有强烈认同感,了解并以特殊地方特质为荣,能制造他们自己的文化型式,在受大量补助、所谓的“高级文化”的艺术型式,或价值标准前面毫不畏缩的小区,其实就是原创的美国精神里健康的一面。它们现在也对“生态存活”十分有用。如果不能与他们的邻居配合、对他们所处地区负有责任感、并且照顾它,由要做居民而不退缩的人来执行的话,不管多少善意的环境立

(TRW161)法都阻止不住生物的浩劫。

斯奈德在凯鲁亚克的小说《达摩流浪汉》中

(Kerouac作为主人公就被描述成“美国的寒山”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Roughanddark—theColdMountaintrail,Sharpcobbles—theicycreekbank.Yammering,chirping—alwaysbirdsBleak,alone,notevenaloneWhip,whip—theWhirledpilesback.MorningIdon’tseethesunYearafteryear,notasignofspring.

(R&CMP45)

原文形容寒山道幽深的“杳”,他译为rough(崎岖的);原文形容石头众多的“落落”被译为sharpcobbles(尖锐的圆石);涧滨之“冷”被译为icy(冰冷的)“;风吹面”被译为thewindslapsmyface(风打我耳光);形容大雪飘落的“纷纷”被译为whirled,tumbled(急旋的、翻滚的)。诚如钟玲指出的,这首译诗确实充满了斯奈德自己在北美山脉中的生活经验③,同时也反映了他彼时对自然尤其荒野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正在发生改变。

斯奈德自小喜爱荒野,12就岁开始攀登终年积雪的高山,不满15岁就加入专业登山队。那时荒野对于他来说,既狂野又壮美,适合人类旁观,而不适合人类居住。但在接触到中国诗(包括寒山诗)后,看法开始改变,荒野原不

①除了斯奈德外,华生(BurtonWatson)翻译的寒山诗也强调这种地方感,如其译诗第四十九首将原诗第三句“野

(ColdMountain:100PoemsbytheT’情多放旷”翻译为“:HereinthewildernessIamcompletelyfree”angPoetHan2

(wilderness)。shan,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70,p.67)。“野”原是指诗人个性狂放,却转译为“荒野”

②SeeLeeBartlett,“GarySnyder’sHan2Shan,”inSagetreib,Vol.2,No.1,Spring,1983,p.110.③详见钟玲《论史耐德翻译的寒山诗》第24-26页的分析。④中译文参考了曾丽玲译《诗,社团与高峰》,林耀福、梁秉钧编选《山即是心》,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308页。

94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

11)。他“身着旧工作服,脚踏登山靴”“,住茅草(Kerouac19)。屋,饮中国茶,译寒山诗”“他在

山野中寻寻觅觅,听野地里的呼唤,追星辰中的梦幻,探索冷酷乏味、贪婪丑恶的现代文明之根

(Kerouac39)。斯奈德在源的黑色奥秘”《荒野

的实践》一书中声称:“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完全

(PW6)。在并且创造性地与荒野共存的文明”

斯奈德的心目中,山野与荒野不再是危险与野蛮的象征,而是神圣与自由、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的象征,同时,它也是人的思想与灵感的源泉。诚如史耐德自己所说:“‘自然’代表荒野,代表完全自由、不受拘束的王国———不是野蛮、

(GRS54)丑陋,而是美丽而令人敬畏的。”

1965年斯奈德将寒山译诗与自己创自在地隐居、遨游于林泉之中。斯奈德译为

“Freelydrifting,Iprowlthewoodsandstream”(R&CMP43),根据《美国传统词典》prowl意为“Toroamthroughstealthily,asinsearchof

(潜行于…;偷偷地漫游,比如为preyorplunder”

了获取猎物或赃物)。因此,钟玲认为斯奈德笔下的诗人变成了野狼之类的动物,在山林中寻觅猎物(钟玲1990:22)。其实这正是斯奈德基于自己的生态观(人类与其它生物平等并共生共荣)而模糊了人与动物的界限。寒山诗本身也有这样的例子,如译诗第15首,身白而头黑。在一定意义上。一首中“身唯布袭缠”,威Tiedupasheisinbitsoftatteredcloth”,而斯奈德就译为“Dressedinragsandhides”,这里的hides(兽皮)就强调了人与动物界乃至与整个自然界的融合。而这也正是佛禅的主张:众生平等,无情有性。我们不认为这是一个巧合。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斯奈德在寒山诗的翻译当中开始了他融合佛禅与生态的努力①。

《砌石》诗合集出版,寒山诗的择取,野的看法。,对于斯奈德的一些“误译”也就容易理解了。如第七首原文中有一句“任运遯林泉”“,遯”指逃遁,是说诗人自由

参 考 文 献

[1]奚密.寒山译诗与《敲打集》———一个文学典型的形成[A].郑树森编.中美文学因缘[C].台北:东大图书,1985.165

-193.

[2]钟玲.论史耐德翻译的寒山诗[J].中外文学.1990,(4):11-28.

[3]Barnhill,David.GreatEarthSangha:GarySnyder’sViewofNatureasCommunity[A].BuddhismandEcology:

TheInterconnectionofDharmaandDeeds[C].Ed.MaryEvelynTuckerandDuncanRy^ukenWilliams.Cambridge:

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8.187-218.

[4]Graham,Aelred.Conversations:ChristianandBuddhist[M].NewYork:Harcourt,Brace&World,1968.[5]McNeil,Katherine.GarySnyder:ABibliography[M].NewYork:ThePhoenixBookshop,1983.

[6]Johnson,Kent&CraigPaulenich(eds.).BeneathaSingleMoon:BuddhisminContemporaryAmericanPoetry

[C].BostonandLondon:Shambhala,1991.

[7]Kerouac,Jack.TheDharmaBums[M].NewYork:PenguinBooks,1976.[8]O’Connell,Nicholas.AttheField’sEnd[M].Seattle:MadronaPublishers,1987.

[9]Paul,Sherman.InSearchofthePrimitive:RereadingDavidAntin,JeromeRothenberg,andGarySnyder[M].

BatonRouge:LouisianaStateUniversityPress,1986.

[10]Snyder,Gary.EarthHouseHold:TechnicalNotesandQueriestoFellowDharmaRevolutionaries[M].New

York:NewDirections,1969.

[11]___.Riprap&ColdMountainPoems[M].SanFrancisco:GreyFoxPress,1965.

(以下“参考文献”转第124页)

①Barnhill曾专门生造了两个词来说明二者之间的融合,他说斯奈德将佛教互相渗透的观念和因陀罗网的意象“生

(ecologized),同时将生态系统的概念(Buddhacized)(Barnhill189)。态化”“佛教化”

杳杳寒山道翻译篇七
《小议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小议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系 别:

班 级: 06英语1班

姓 名: 肖春香

学 号:

任课教师:

2008年12月20日

小议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摘 要】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手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叠词的运用不仅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在多种文学体裁及日常生活语言中也运用广泛。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叠词,尤其是诗歌中的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叠词进行归纳对比,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叠词尤其是诗歌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叠词;对比;诗歌叠词;英译方法

1. 引言

叠词又称叠字、重叠词、叠音词或叠音,就是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节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陈宏薇主编的《汉英基础翻译》一书对叠词做了这样的分析:“叠词是汉语中一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作为构词现象和修辞手段,叠词在汉英语中都有存在,其基本功能不仅在于增添声音美,调节音节,而且还能表达不同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加强语言的形象性。(魏志成,2006:366)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因为汉语单音节的特点便于字和词的重叠。相比较而言,英语因为是多音节语言且音节参差不齐,所以使用叠词远远不及汉语普遍。

2.汉英叠词类型及其功能对比

2.1 汉语叠词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叠词分成不同的类型。汉语的名词、数量词、副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以及拟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

(1)AA式:天天 看看 样样 红红

(2)AAB式:毛毛雨 洗洗手 刷刷牙 写写字

(3)ABB式:眼巴巴 水汪汪 凉丝丝 亮堂堂

(4)AABB式:高高兴兴 三三两两 滴滴答答 卿卿我我

(5)ABAB式:一个一个 雪白雪白 飞快飞快

(6)A一A式:看一看 试一试

(7)A了(一)A式:看了看(看了一看) 试了试(试了一试)

(8)A呀/啊A式:唱呀唱 走呀走 读啊读

(9)A着A着式:说着说着 数着数着 跳着跳着

(10)A里AB式:糊里糊涂 娇里娇气 罗里罗嗦

此外还有一些重叠搭配形式,例如:AABC式(楚楚动人)、BCAA式(风雪茫茫)、ABAC式(一举一动)、A又A式(一瓶又一瓶)、A是A式(说是说,做是做)等等。

2.2 英语叠词类型

英语中的叠词,除了少数的拟声词可以临时构成外,一般都可在词典中找到。从词的两组成部分的声韵来看,叠词大致分为三类:

(1)完全叠声,即两个成分完全相同,其中原因及辅音均无变化。如:hush-hush(机密的),no-no(禁忌),chin-chin(告别话),frou-frou(沙沙声)等。

(2)双声,即两个成分的辅音相同,而中间的原因不同,如:clitter-clatter(咔哒声),flip-flop(啪嗒啪嗒声),tic-tac(滴答滴答),see-saw(跷跷板)等。

(3)叠韵,即两个成分的原因相同,开首辅音不同,如:fuddy-duddy(爱唠叨的人),hoity-toity(轻浮的)等。

除上述三类叠词外,还有一类复合词因相互押韵的两个过三个以上成分之间带有一个嵌入音节,如:chock-a-block(塞满的),rat-a-tat-tat(哒,哒,哒)等。

2.3 汉英叠词功能对比

“汉语的叠词功能在于强调,用词语重叠的方法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增添音韵美。”(陈宏薇,1998)从形式角度来看,叠词使词语音节匀称、形式整齐,同时可以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和感情色彩。从语义的角度来看,重叠引起意义的增加、减少或减弱。具体而言,通过重叠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叠词的衔接功能

胡壮麟(1994)指出:最直接的词汇衔接手段就是意义和形式相同的词或词组的重复出现,其中包括词素的重复使用。

(2)叠词的修辞功能

叠词能起到传达语气、感情、拟声、强调和创造意象的作用。在汉语的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诗词中,叠词的美学价值很高。叠词的使用可以创造非常形象生动的意象,从而达到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的效果。

相比较于汉语叠词而言,英语叠词多属于随意问题(casual style)或亲昵文体(intimate style),多用于非正式场合的朋友、熟人间的闲谈,处于自然、不拘礼节的一般性互访,也用于家庭成员或亲爱者之间,感到说话亲切,无任何拘束,表露内心的感情。例如:

There are so much to see, and we’d always stopped to chit-chat with friends.(My Fair Lady, Readers Digest, Dec.1991)

可观看的东西多着呢,于是我们常常停下来和朋友聊一聊。

3. 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侧重于非诗歌叠词)

汉语叠词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中的叠词如何恰如其分的翻译成英语是翻译中的一个难题。英语有重叠元音或辅音形成的词汇,有类似于重叠的单词连续反复,以及拟声词重叠的现象。翻译时可以利用这些词汇,英译时尽量保持这些特点与效果。

3.1 将汉语叠音词译成英语叠音词

例如:溪水在石头上潺潺流过。

译文:A stream gurgles over the stones.

汉语原文使用了拟声词的副词“潺潺”来形容水的声音,译文中也用拟声词gurgle来翻译。虽词性同“潺潺”不相符,但其音标中两个辅音【g】形成的叠音来翻译原文的叠音,出色地传达了原文的音韵美。将汉语叠音词译成英语叠音词,较好地传译了原文的功能和意义。

3.2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头韵、尾韵、元音谐音等

例如:现在我的衣服干干净净,但过去我父亲却穿得破破烂烂。

译文:My clothes are neat and clean,but my father’s were worn and torn. 汉语原文用了“干干净净”和“破破烂烂”这两个形容词的叠音词,译文中

使用了元音谐音词组neat and clean和押尾韵词组worn and torn以弥补翻译中失去叠词的损失,使译文在意义和音韵上尽量接近原文。

3.3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平行结构

英语有很多平行结构,如little by little,by and by (渐渐的), day and night (日日夜夜), far and near (远远近近), high and low (高高低低), 使用这种结构能产生一种整齐美,因而是翻译叠词的常用结构。

例如:荷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朱自清,《荷塘月色》)

Skirting the lotus pond, far and near, high and low, are trees among which willows predominate. (王椒升译)

3.4 用“同词连续反复”方法翻译

同次连续反复即同一词用介词after, by, in to, upon, with等,连词and或用连字符连接起来使用,或者用逗号隔开重叠使用,类似于汉语的重叠现象。

例如: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他们顽强地生活和战斗在荒山野林里。

Day after day and year after year,fought and lived stubbornly in the wild mountains and forests.

3.5 放弃叠词的形式译其意义

以叠词译叠词或以头韵等辞格来补偿汉语叠词等方法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行得通的,所受的形式局限也较大,因此还有一种翻译叠词的方法就是放弃叠词的形式译其意义。这种方法运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译文忠实地再现原文,是翻译汉语叠词时最普遍的方法。

例如:好一似食尽鸟投林,罗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红楼梦》) When the food is gone the bird return to the wood; All that’s left is emptiness and great void.

这是《红楼梦》十二首曲子的尾声《飞鸟各投林》的最后一句,集中于是了《红楼梦》的结局:到头来万事都是一场空。译文用emptiness and great void来

杳杳寒山道翻译篇八
《译界名家》

译界名家——许渊冲

摘要

我国的翻译历史可追溯到古代佛经的翻译,但是直到近现代才形成比较系统的人文科学体系。在中国翻译界有一位大师级人物,他就是许渊冲先生。许渊冲先生是当代最富盛名的翻译家。之前对许老先生了解不深,但是看过他的简介后对他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他始终以让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走向世界为己任,在长期翻译实践与探索过程中,许渊冲创立并发展了翻译的“三美”、“三之”、“三化”理论。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优势论”、“竞赛论”。他的翻译以中国诗歌英译、法译为主,另有中国戏剧英译,英法文学名著的汉译。

关键词

生平理论诗歌译作

先生生平传略

许渊冲(1921--)江西南昌人。从小收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17岁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喜爱文学和历史,对英文和汉语两种语言有着敏锐的直觉。1942年在欢迎援华美国空军的仪式上因为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翻译成“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而知名。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文学研究院深造,1948年到巴黎大学留学,在留学期间他发现西方的教授们对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诗歌知之甚少。对于一个能够深刻体会中国诗歌意境美的才子,他下定决心要让中国诗歌

①走向世界。1951年回国任教,文革期间因为之前翻译毛主席的诗词而遭受迫害,

改革开放之后著作始丰,2003年第60本书出版。笔名(英文缩写)X.Y.Z.英文著作有《中诗英韵探胜》,《逝水年华》,中文著作有《翻译的艺术》,《文学翻译谈》,《追忆逝水年华》等,汉译英《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李白诗选》,《苏东坡诗词选》,《西厢记》;汉译法有《中国古诗词三百首》,《毛泽东诗词选》等。他自己的名片上印着这样一句话:“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实为先生生平写照。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豪迈之情,他才敢于向文学翻译更高更深处钻研,开创中国翻译新篇。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12月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许渊冲全国翻译行业最高荣誉奖“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翻译理论体系

许渊冲先生最著名的翻译理论当属“三美”,“三之”,“三化”。

“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三美之间,地位渐次降低。要在传达原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传达原文的形美,做到三美齐备方为翻译的上乘之作。这与中国近代新月新派所提倡的诗歌三美“意境美”、“音乐美”、“建筑美”一脉相承。“三之”即化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渊冲认为用在诗词翻译上就是使人理解,使人喜欢,使人愉快,要求渐次提高。“三化”所谓等化,浅化,深化。这主要讲的是诗歌翻译中的意译法。等化包括换词,反译在内,浅化包括减词,合译在内,深化包括加词,分译在内。②三美论是诗歌翻译的本体论,三之论是诗歌翻译的目的论,三化论是诗歌翻译的方法论。

对于诗歌翻译许渊冲言:“原诗是最好的文字,译成对等的文字,却不一定是最好的诗句,这时就要舍‘对等’而求‘最好’,发挥译语的优势,即充分利用译语最好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对等的表达方式。”④

许渊冲曾经作《译经》:

译可译,非常译。

Translation is possible; it's not transliteration.

忘其形,得其意。

Neglect the original form; get the original idea.

得意,理解之始;

Getting the idea you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忘形,表达之母。

Neglecting the form you express the idea.

故应得意,以求其同;

Be true to the idea common in two languages;

故可忘形,以存其异。

Be free from the form peculiar to the original!

两者同出,异名同理。

Idea and form are two sides of one thing.

得意忘形,求同存异:

Get the common idea forget the peculiar form:

翻译之道。

That’s the way of literary translation.⑦

中国诗歌翻译

中国的诗歌,自上古滥觞,诗经醇风悠扬,楚辞跌宕雅致,魏晋音律和谐,唐诗大气磅礴,宋词温婉柔和,元曲锋芒清丽„„数千年积淀,融合汉字韵味与中国文化,无疑是中国文化的巅峰,但是正是因为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与其他

语言交流鸿沟较深,加之文化特色鲜明民族背景浓厚,一旦翻译成外文,中国诗歌的音韵意境几乎顿失,因而中国诗歌走向世界困难重重。中国诗歌的音乐思想贯穿始终,一旦离开了音律,诗歌便缺少了舞动的激情。所以许渊冲先生一直坚持诗歌翻译不能摒弃韵体译诗。举许渊冲翻译的杜甫诗《春夜喜雨》为例:

好雨知时节, Happy rain comes in time

当春乃发生。When spring is in its prime.

随风潜入夜, With soft night breeze’twill fall

润物细无声。And mutely moisten all.野径云俱黑, Clouds darken rivershore; 江船火独明。Lamps brighten all the more.

晓看红湿处, Saturated at dawn,

花重锦官城。With flowers blooms the town.③

不得不说这是翻译的上乘之作,但是尽管许译注重了音美,每两小句压一尾韵,但仍然不能像原诗一样一韵到底。尽管注重了形美但不能做到原诗的五五成句。尽管创造性地整合了原诗的意境,但仍然为此做了一些减译因而画面感不能像原诗一样具有神韵。因而中国诗歌的神韵很难用外文完完整整的表现出来。但是许渊冲先生在诗歌翻译方面的不懈探索与追求使中国诗歌翻译产生巨大的进步。美好的东西总是要让更多人欣赏的,中国诗歌能否得到世界的认同与膜拜,先生之来,中国翻译界便有了希望。

经典译作欣赏

杜甫《登高》中的名句许渊冲翻译如下,叠词作了灵活的处理。“萧萧”“滚滚”分别翻译成”shower by shower”,”hour after hour”,“无边”“不尽”分别翻译成“boundless”,“endless”不拖泥带水而极尽。

无边落木萧萧下,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不尽长江滚滚来。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柳宗元的《江雪》是首简单而又极具画面感的诗。

江雪FISHING IN SNOW

千山鸟飞绝,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万径人踪灭。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孤舟蓑笠翁, Alonely fisherman afloat

独钓寒江雪。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⑤

诗僧寒山的诗清新淡雅,融入了空灵禅境,《杳杳寒山道》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诗歌双声叠韵的特点,许渊冲翻译把叠词做了近乎完美的处理,全部具体化,便于更好理解。

杳杳寒山道LONG LONGTHE PATHWAY TO COLD HILL

杳杳寒山道,Long, long the pathway to Cold Hill;

落落冷涧滨。Drear, drear the waterside so chill.

啾啾常有鸟,Chirp, chirp, I often hear the bird;

寂寂更无人。Mute, mute, nobody says a word.

淅淅风吹面,Gust by gust winds caress my face;

纷纷雪积身。Flake on flake snow covers all trace.

朝朝不见日,From day to day the sun won’t swing;

岁岁不知春。From year to year I know no spring. ⑥

李商隐是朦胧派始祖,他的诗中国人理解都不能准确的把握,如果换做外国人更是难上加难。下面这首诗暗喻了唐王朝的衰落,许渊冲把“古原”翻译成ancient tomb,十分清晰。而且最后一句的翻译集中反映了“三美”之美。

乐游原ON THE PLAIN OF TOMBS

向晚意不适,At dusk my heart is filled with glooms;

驱车登古原。I drive my cab to ancient tomb.

夕阳无限好,The setting sun seems so sublime.

只是近黄昏。 But it is near its dying time.

正如许渊冲先生说,译学要敢为天下先。中国能够英汉互译的翻译家大有人在而国外鲜而有之。季羡林也说:“无论是从历史的长短来看还是从翻译作品的数量来看,以及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来看,中国都是‘世界之最’”。中国翻译界理应自信于世界。

观许渊冲之英译诗歌,假以时日,足可期待中国古代诗歌走向诺奖之舞台。

注释

① 张经浩陈可培主编.《名家名论名译》.195~197页.

② 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序言.

③ 许渊冲.《诗词翻译文化》.

④ 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汉英对照)》.

⑤ 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汉英对照)》.

⑥ 程瑜瑜《从接受美学角度谈许渊冲的唐诗英译》.

⑦ 许渊冲《谈重译》.(原载《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年第6期.)

参考文献

张经浩陈可培主编.《名家名论名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许渊冲著.《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汉英对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杳杳寒山道翻译篇九
《古典诗词中的叠字及其英译》

第’!卷第’期#$$"年’月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34567839:;883<=>?;5@36A;5?76BCD;BE6>B78F6AG>G4G;

H38-’!I3-’276-#$$"

古典诗词中的叠字及其英译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

摘要:叠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段之一,其主要修辞功能是抒情、叙事、状物、摹声。诗词中的

叠字有名词叠字、动词叠字、形容词叠字、副词叠字和数词叠字。叠字的英译途径有:语音途径———以头韵词译、以腹韵词译;词汇途径———一词复用、同义词连用、音似拟声词叠用;语法途径———译为名词复数。

关键词:古典诗词;叠字;修辞功能;种类;英译方法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1)#$$"+$’&$$!"&$*“字,如王士祯《寄陈伯玑金陵》隔江残笛雨潇潇”。这种分类是形式上的,与叠字的修辞功能及译法的研究关系不大。更有意义的是从叠字的词性来区分。根据词性的不同,叠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名词叠字

名词叠用表示事物的复数。例如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人人”意即“人们”。李清照《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事事”即“一切事”。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夜夜”意即“夜复一夜”。’-’-#动词叠字

动词叠字表达动作的动量大、时量长,或动作的

“重复。例如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望望”意即“久望”。《古诗十九首》行

“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行行”表动作持续时间长。““韩愈《病鸱》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拍拍”表动作反复次数多,频率高。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叠用主要

“强调程度,加重语意。例如李白《古风》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哀哀”意即“极度悲伤”。

$引言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可见到叠字这种特有的修辞

形式。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形式是方块字,且多单音词。这在客观上为诗词中用叠字来达到修辞目的提供了条件。从主观上说,由于叠字具有抒情、叙事、状物、摹声的多方面功能,因而常为诗人词客所乐用、爱

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量的叠字诗句。《诗经》的开卷之篇《关雎》,开篇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里的“关关”就是叠字。《诗经》之后,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诗歌史上,无论其表现形式是诗、是词、是曲,含叠字的佳句层出不穷,诗人运

“用叠字的技巧也日趋纯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

“水间,脉脉不得语”,杜甫《春远》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苏轼《花影》重重叠叠上阝皆台”,温庭筠《梦江

““南》斜晖脉脉水悠悠”,关汉卿《攀出墙朵朵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王实甫《中吕・十二月世“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棉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历代叠字佳句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

’-’-(形容词叠字

单音词的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往往采用叠字形收。叠字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中华诗词遗产中一颗

以加深加重事物特征的程度。例如北朝民歌《敕璀灿的明珠。本文试图通过诗词实例对叠字的种类、式,“““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苍”茫修辞功能及英译方法进行探讨。

茫”充分展示了塞外天空之蔚蓝无际、草原之青葱辽’诗词中的叠字’-’

叠字的种类及其修辞功能

阔。

’-’-*副词叠字

副词叠字与形容词叠字形式类似,有时易混淆。区别的方法主要看叠字修饰的对象。修饰名词特征

叠字的种类如果从叠字在句中的位置分,有句首

“叠字,如元好问《续小娘歌》雁雁相送过河来”;句中“叠字,如赵孟兆页《绝句》春寒恻恻掩重门”;句尾叠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姜

同(,男,浙江湖州人,高级讲师,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及报刊编辑工作。’!(#&)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是形容词叠字,描述动作状态的为副词叠字。副词叠字的修辞功能是加强语气,有的副词叠字还有摹声

的作用。例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描述落叶飘落而下、纷纷扬扬、沙

沙作响之状;“滚滚”状长江东流而去、滔滔奔腾的湍急之势。

#$#$%数词叠字

数词叠字表达事物数目众多。李白《秋浦歌》“千

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数词叠字“千千”、“万万”,说明秋浦石楠和女贞树非常之多,青葱茂盛、成片成林。

在上述五种叠字中,数词叠字、动词叠字、名词叠字较少见,副词叠字相对多一些,最多的是形容词叠字。

&诗词叠字的英译

诗词翻译是技巧更是艺术,无一成不变的法门。

何况,具体到叠字的英译,谈翻译方法、技巧的著作一般不做专题讲述。要探讨叠字英译的方法,需要从大量诗词译例来归纳、观察。笔者多年来搜集诗词英译作品,积扌赞了译诗数千首,有的同一首诗多达一二十种不同译文,其中不乏名家的佳译。挑选典型的叠字诗句,观察叠字的种种译法,笔者认为诗词叠字的翻译有以下三条途径、七种具体方法。&$#

语音途径

汉语词汇有双声叠韵的特点。两个字的声母相

同谓之双声,韵母相同谓之叠韵。英语诗韵有头韵、腹韵、韵脚三种。汉语诗词英译时,正可以借助汉英语言各自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来处理叠字,从而使译成的英诗在叠字的特有修辞色彩上达到与原诗相似或接近的效果。

&$#$#用头韵词译叠字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

黯独成眠”,一联中连用两处叠字。“茫茫”加重了诗人对自己和国家前途不可预料的迷惘程度,“黯黯”更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忧烦失意,一筹莫展的苦闷心情。这两处叠字的修辞目的是非常明显的。’()*+,的译文作:-./0+1234*0(5*—367(,336*)(,)8.(13)+9+1/)/22:;<=16,>>16/9*—3?22(,33(1@:A*2//=(2+,/B#C!!$译者用了367836*)(,)来译“茫茫”,用3?2283(1@译“黯黯”。367D朦胧的E和36*)(,)D遥远的E,3?22D阴沉的E和3(1@D晦暗的E各为同义词,

意思上互相补充,加强了语意,而且都押头韵;3;,诵读起来能产生叠字反复的效果。

&$#$&用腹韵词译叠字

英诗的腹韵又称谐音,相当于汉语的叠韵。以腹!"

&JJX年第#期

韵词译叠字,是通过元音重复达到叠字的修辞效果。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叠字“纷纷”表现了江南春雨淅淅沥沥、氵蒙氵蒙胧胧的特有景色。下面三种译文都是用腹韵词译叠字的:

A)316FF2/*(,3316FF2/*+,).6*G?1/H16>.),/**I(5B&C#%J$

A)316FF2/*).6K@+,)./G?1/H16>.),/**I(5BLCLM$-./K/(*/2/**316FF2/316=*(22)./36*7(2I(5BNC#MM$三位译者分别用316FF2/*(,3316FF2/*8316FF2/*

).6K@或316FF2/316=*三组重读元音音素为;6;的腹韵词来译叠字“纷纷”,营造了原诗杏花春雨绵绵不断的意境,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词汇途径

借助词汇手段译叠字有三种具体方法:一词复

用,同义词连用,音似词拟声。

&$&$#一词复用

一词复用是重复使用同一个词D往往是形容词或副词E或词组来译叠字,这在形式上与汉语的叠字十分相似。唐代诗僧寒山的五律《杳杳寒山道》全诗八句,句句以叠字开头:“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溪。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谷吹,纷纷雪积身。朝

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这首诗通过八处叠字着力刻画了深山古寺的清幽静穆,超尘出世。翻译时如不把叠字处理好,无疑是一大损失;而要把一连串叠字很好地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又确实是一大难题。许渊冲

的译文如下:

O+,>82+,>)./=().0(5)+P+23Q622:I1/(1831/(1)./0()/1*63/*+K.622$P.61=8K.61=8A+99/,./(1)./R613:S?)/87?)/8,+R235*(5*(0+13$T?*)R5>?*)06,3*K(1/**759(K/:U2(@/+,92(@/*+,0K+V/1*(22)1(K/$U1+73(5)+3(5)./*?,0+,4)*.6,/:

U1+75/(1)+5/(1,+*=16,>6*76,/B%CNM$

译诗通过一词复用,逐一体现原诗的八处叠字,前四句的叠字形式与原诗完全相似,后四句的叠字由于语法要求而通过介词短语来表达。译诗词汇重复那么多,但并不令人感到累赘,不失为佳译。&$&$&同义词连用

同义词连用即借用同义词、近义词两者意思接近、相似这一特点,代替一词复用而达到叠字效果。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柳无忌的译文作O/(V/*9(2291+73//=0++3*W1?*)26,>(,3*+?>.6,>BMC##%$这里1?*)26,>D瑟瑟有声E和*+?>.6,>D作飒飒声E连用,是同义词连用叠字的方法。

姜同:古典诗词中的叠字及其英译

他们是怎样处理这著名的“七叠字”的。"#$#$音似拟声词叠用

译文一:汉英语都有拟声词。当原诗的叠字是拟声词时,G’?A3)0’?>,=)@G’?2102)0’?+..)@0’

译诗往往亦用拟声词表达,能轻易地解决叠字的翻译问题。《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许渊冲译作%&’()*&’()’+,-.’/0’12.345,2006’789":;#以%&’(

摹伐木之声,保存了原诗的形式与声音。骆宾王七岁

时写的《咏鹅》诗以三叠字开头:“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万昌盛的译文作<’1=)&’1=)>1?&>1=)@/A5&+(/>,?12*=5&’+5’5&20=B.’+?.B0A167C9;$#拟声词&’1=D呷呷叫声E三次重复,很好地体现了原诗叠字产生的童趣。"#$

语法途径

语法手段适用于名词叠字。名词叠字原本就是表事物复数的,译成英语名词复数顺理成章。韦庄

《菩萨蛮》有“人人尽说江南好”句,下面是两种译文:

F..321/A..0>B5&2G’+5&2,1.>1?A0H>A,7I9"J#

K2’(.20(2>=’H5&2G’+5&>0.’L2.B>1?6’’?7!9;"#

从中可以看到,是321名词的复数形式321,(2’(.2是集合名词,不是复数形式,但表复数意义。"#C译为非叠字

叠字不作叠字译,这也是译叠字的一种途径。白色也是一种颜色,所以应该承认叠字的非叠字化翻译是叠字多种译法中的一种。在阅读欣赏诗词英译作品时,这种处理方法也时有所见。采取这种方法的原因主要可能是译者认为所面对的原诗叠字修辞色彩不突出,可以略而不顾;也可能是所面对的叠字较难用上述种种方法来译,不得已而放弃在叠字翻译上的探索和努力。这里仅备此一格,译例从略。

$叠字英译有法而无定法

以上介绍了诗词叠字英译的一些方法。但诗词

叠字英译不是按图索骥来选择译法,也不能简单地判断哪种译法好,哪种译法差。在诗词英译作品中,常常可看到这样的现象:有借助某一种译法处理叠字的,也有以某种译法为主,综合其他译法来处理叠字

的。下面以李清照《声声慢》为例作一番观察和分析。李词以七处叠字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三个方面分三个层次描写作者本人悲苦凄凉、孤寂痛楚的处境与心情。“寻寻觅觅”描写

动作,顾盼期待;“冷冷清清”描写环境,空寂凄惊;“凄凄惨惨戚戚”描写心情,悲哀愁苦,一层深于一层。此

词一经问世,七处叠字的连用就被认为“前无古人,后绝来者”。译成英语如不体观叠字特色,必然有损于原词的艺术特色;而要体现七处叠字,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笔者搜集到多种译文,译者中,有外国汉诗英译的著名学者,有国内诗词翻译的大家。且看

?>3()0’?>1=)@G’?2>?M7;:9";译者一连用了七个@

?@开头的词,这是典型的以头韵译叠字的方法。译文层层紧迫,头韵@?@像一柄锤子,一下下敲击着读者的心灵,最后以?2>?作为最沉重的一击,使读者对女词人的悲哀沉痛孤寂凄凉感同身受。选择头韵词并非易事,选择七个意义相关同属一韵的词更是难上加难。

译文二:N(A12>1?(2>=@F1?O+205.200022=@

P,’(A16>1?3’(A165’.A162,>1?.>16+A0&7;;9CC"#这则译文采用头韵词和腹韵词兼用的方法译叠字。(A12和(2>=).A162,和.>16.>0&是借助头韵词,(2>=和022=,6,’(A16和3’(A16是运用腹韵词,

双管齐下,凸显了原词叠字的修辞效果。

译文三:G2>,*&#G2>,*&#G22=#G22=#@%’.?#%’.?#%.2>,#%.2>,@G’,,’/#G’,,’/#K>A1#K>A17;;9CC;#译者采用

的是一词复用的译法,以六对十二个词译原词七对十四个词。值得注意的是,译者将每个词都大写,词后均置句号,其作用是强调诵读时词与词之间应有稍长的停顿,以此来加深诗句断断续续、似断还续的意脉。

译文四:G22=A16)022=A16#@%&A..B>1?O+A25)@

Q20’.>52)(.>A1H+.>1?3A02,>-.27;"9;JI#译文中既有一词复用,也有同义词连用,以七个英语单词对译原词七对叠字。

译文五RN02>,*&>1?022=#@NS3.’12.B>1??2T(,2002?)@NS30>?)/22(B)>1?H22.A16.’/7;$9;U!#这则

译文中,02>,*&>1?022=为以头韵词译叠字,其余为逐词意译,未刻意追求叠字的表达形式。

译文六:V1*&2152?)?A05,>*52?)@G>??212?)>1?>.’12)@N.AL2>?,2>,B.AH2)@F/2>,B.AH2)>1?3A0T

2,>-.27;C9;!U#译文采用的是完全意译的方法,词汇的选择、词序的安排并不严格按照原词的七对叠字的意思和顺序。

译文七:NSL2>02102’H0’325&A163A0A16N3+05022=#@VL2,B5&A16>-’+532.’’=0?A03>.>1?-.2>=#@

W’5&A165&>56AL2032(.2>0+,27!9IJ#译文有一定调整,且所有叠字均不按叠字译出。

译文八:N.’’=H’,/&>5N3A00X@N=1’/1’5/&>5A5A0#@NH22.0’0>?)0’?,2>,)@G’.’12.B/A5&’+5*&22,7J9"$8#这则译文也不把原词的叠字按叠字译法来处理。

综观上述八种译文,可以看到叠字翻译有法而无定法。译者对叠字译法的选择是可以各取所宜的,评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年第!期

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3$许渊冲%诗经#-$%长沙:湖南出版社,!’’)%

#2$许渊冲%唐宋词一百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

#’$徐忠杰%词百首英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1%

#!"$林语堂%扬州瘦马#-$%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456786%李清照《声声慢》译#-$%//许渊冲%中诗英韵探

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宪益%宋词#-$%北京:外文出版社,,""!%

#!)$龚景浩%中国古词精选#-$%北京:商务印书馆,,""!%#!0$丁祖馨%中国诗歌精粹#-$%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者对叠字诗句译文的优劣之评应该是百家争鸣的,因而读者欣赏译诗所体验到的美的享受也必然是多方面的。参考文献:

#!$周运增%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叠字英译#&$%商丘师专学

报,!’’’()*:’’+!""%#,$文

殊%唐宋绝句名篇英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钧陶%杜牧《清明》译#-$//郭著章%汉英对照千家诗%

武汉大学出版社,!’’,%

#0$万昌盛%中国古诗一百首#-$%郑州:大象出版社,,"",%#.$许渊冲%中国古诗词六百首#-$%北京:北京新世界出版

社,!’’0%

#1$柳无忌%杜甫《登高》译#-$%//文

殊%诗词英译选%北

#责任编辑张振元$

!"#$%&%’#%()#’*%+’,#’-"’"./)00’,1-%20)"34#05"6/’0$7()"0/)#’"6

!"#$%&’()

(98::;<=>?86@;7A86?B7CD48CE7>CB:F7AG>G5G8HIB>J87K03.""0HL87B7H@E>7B*

890#(),#:F7@E>78A8C:BAA>CB:M;8G6DHGE868>G86BG>?8N>CG>;7>A;78;J6E8G;6>CO8GE;NA%=8>G86BG>?8N>CG>;7>7M;8OAEBAJ;56OB>76E8G;6>CJ57CG>;7APG;8QM68AAJ88:>7KAHG;7B66BG88?87GAHG;N8AC6>R8B6G>C:8AB7NG;A>OS5:BG8A;57NA%=8>G86B:>?8<;6NACB7R8C:BAA>J>8N>7G;68>G86BG>?87;57AH68>G86BG>?8?86RAH68>G86BG>?8BNT8CG>?8AH68>G86BG>?8BN?86RAB7N68>G86BG>?875O86B:A%4E868B68GE688<BDA;JG6B7A:BG>7K68>G86BG>?8<;6NAP!%ME;78G>C

<BD—RDO8B7A;JB::>G86BG>;7HRDO8B7A;JBAA;7B7C8U,%?;CBR5:B6D<BD—RDO8B7A;J68M8BG>7KGE8ABO8<;6NHRDO8B7A;J68M8BG8N5ABK8;JAD7;7DOAB7NRDO8B7A;J68M8BG>7K;7;OBG;M;8>BHB7N)%K6BOOBG>CB:<BD—5A>7KGE8M:56B:J6;O;JGE868>G86BG>?87;57A%

;%<=-(30PC:BAA>CB:M;8G6DU68>G86BG>?8N>CG>;7U6E8G;6>CJ57CG>;7UC:BAA>J>CBG>;7UO8GE;N;JV7K:>AEG6B7A:BG>7K

3333333333333334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4

3333333333333334

我院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建设院校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意见》教高#,""1$!0号)及《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1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1$00号)要求,在各省推荐的0.所高等职业院校中,通过答辩和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确定了全国,2所职业院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1年度立项建设院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名列其中。

(杨道富*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4!""

杳杳寒山道翻译篇十
《翻译与生态思想_重读斯奈德译寒山诗》

第18卷第1期2007年2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