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像模像样的意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4    阅读:

像模像样的意思篇一
《我想我没有时间去谈一场像模像样的恋爱》

我想我没有时间去谈一场像模像样的恋爱

二十一岁的年龄,是多曼妙的年华。我幸福过,也失望过,遇到的所有事物,路过的风景,见过的人,不管是美好,还是悲伤的,都深藏于心底,不再提起。

我是那种很爱笑的女孩子,而且,身上还有一种俗不可耐的气质,是很俗很俗的那种,他们都说有时都不愿和我在一块玩儿,嫌弃我丢人。我也会很倔,小时候,妈妈就说任性我倔的像头驴(嘿嘿~~我也这么觉得)。我喜欢所有事情都是简单的,因为我是真的不愿想那么多东西,太累了,其实,我是一个并不喜欢麻烦的人,当然也可以说我是懒的原因。你要是这么说,我也不会反驳。我还是个有点传统的女孩子,我自认为自己身上有我奶奶,哦~~不是~~也有可能是继承我祖奶奶的传统封建思想,为此,在学校里,我还和同学发生了一些很不愉快的事,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变得那么敏感。好像靠近的每个人都有伤害我的可能。有时,也有人会说,我是在假装矜持,我想说,我不是,真正懂我的人一定会明白这是我骨子里没有办法改变的是事情。我很抱歉,让你那么看我。 有很多人问过我,不恋爱,大学你不会觉得不完整吗?呵呵,那怎么会?爱情,又不是我生命中的全部,我又何苦故意追求,我不吝啬爱,但也不放纵爱。我想,我已经没有时间去谈一场像模像样的恋爱了,还要实现梦想,还要有很多事要做。有时,我也会很羡慕从身边走过的情侣,至少,现在他们是幸福的,能够遇到自己对的人。我不怕别人的流言蜚语,嘲笑,责备。我会告诉自己,没有人陪伴,只是刚好在人生最自由的阶段。至少,我可以毫无形象的大笑,也不会想着我会丢了谁的脸,我还可以吃多好多好吃的,不怕自己长胖,变丑了,就没人喜欢了,而我的身边有好朋友就刚刚好。

也许我说的这些话会有很多人不赞同,请原谅这只是我自己的拙见。别无他意。我看到的是这里的爱情就像吃泡面一样简单,谁又会说,当你享受完美味后,下次还会一直吃它?我看到的是,这里寂寞骚动的人多的到处都是,仿佛你从人群中随便拉出几个来,他都会说,无聊死了。我笑他蠢蠢欲动的样子真的很滑稽,可笑到无趣。

我想我会一直这样孤单走下去的,没有甜言蜜语,没有羁绊,也同样没有伤害。很庆幸,一直陪在我身边的有家人,也有非常要好的朋友。虽然我也会偶尔寂寞,会想疯一次,也很想就那么一次放肆下自己,做一个不是自己的人,会犯犯花痴, 习惯了一个人想象,即使知道这样一个人的想象很傻,很不切合实际,但也希望有一个人很真实的人喜欢我这样的想象,直到进入我的梦想。

我很可爱,我很好,好到不再需要那么一个人陪在我身边,说着那些所谓爱我誓言。我现在过得很好,没有烦恼,日子就像悠悠的水草,也不怕回忆惊扰,不怕打雷,不怕一个人走夜路了,遇到流氓也不会胆怯了。我只想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哪怕有多难我都不怕,就这样奋不顾身的,最幸福的是身边的人对着我说:燕子加油!

像模像样的意思篇二
《表扬的意义_一种解释现象学的视角》

2011年第8期(总第289期

Vol.40No8,2011

表扬的意义

朱光明

*

———一种解释现象学的视角

【摘要】文本通过现象描述分析的方式,探究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表扬体验的意义特征。分析认为,

表扬是孩子们渴望的体验。渴望表扬与他们渴望被看见(存在)、被肯定(认可)、被重视(地位)、被关爱(亲密)等自我体验及人际体验直接联系在一起。理解表扬体验的这些面相,有助于我们把握表扬的本质特征,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教育实践智慧。

【关键词】表扬体验意义解释现象学

【作者简介】朱光明/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合肥230039)

教育是一项充满希望的事业。因此,每当孩子们有了进步,教育者总是不会忘记及时给予表扬或鼓励。表扬对孩子们成长的意义为多数教育者所认同,学者们也做了较多的研究。但已有关于表扬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表扬,或表扬的方法措施上面,或者是有关表扬的量化实证研究,对学生如何体验表扬或者表扬对孩子们的意义研究缺乏。教育实践是一门与孩子们相处的艺术。理解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是我们智慧实践的起点。每个孩子们渴望表扬。他们是如何体验表扬的?这些体验的意义是什么?和“存在(being)”就是“去存在(tobe)”,“意义(meaning)”一样也是“意味着(tomean)”。渴望表扬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文本将以现象描述的方式,从孩子们日常体验着手,通过小故事的形式,分析和展示表扬对孩子们的意义,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与孩子们相处情境的反思。

出来,希望老师能够给自己一个高分;字写得太乱或本子太脏了,孩子们换成新的,准备重新开始,把字写好。他们渴望老师能够看见自己的这种变化;希望在课堂上能够当众完美地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在教育意义上,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渴望被关注的过程,而这也是他们的存在方式。

“……下面是最后一个问题。请谁回答呢?”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孩子们纷纷举起他们

,“我!我!我!”“我!我!……”……有的小手

的孩子边举手还边用另外一只手敲着桌子或者文具盒,生怕老师没有看见自己……

“杨静!”

“……唉……!”当老师点名之后,教室里发出长长的一阵叹息声。孩子们似乎都为没有叫到自己而感到失望。

和孩子们有较多接触的人,特别是低年级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境。孩子们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让大人看到自己、注意到自己。他们的行为表明:他们渴望被老师看到,被老师关注到(也希望被同学们看到并注意到)。被看见,而且不断地确证自己被看见,他们才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对孩子们来说,看不见是一件很恐慌的事情。这在孩子们捉迷藏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孩子们躲藏没有一会儿,常常就

——存在的需要一、渴望表扬就渴望被看见—

孩子们来到学校,每天都抱有一种被表扬或者

被看见的希望:孩子们完成了作业,渴望老师给一个很好的评语;孩子们考完试,希望老师能够马上批改

*本研究是笔者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感谢陈向明老师的指导。文中涉及到的故事多来自学生的写作,在此表示感谢。

,“会忍不住大声叫喊爸爸妈妈!快过来找我!”他们

,“往往很快自己就站出来了我在这儿呢!”而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大人觉得还没有真正开始呢!孩子们

经常有一种看不到的恐慌感。大一些的孩子往往不再大喊大叫,但他们可能通过其它方式让我们知道

[1]

他们需要被看到和理解。

。“我”存在是一种显现透过他人而显现出

来。他人就如同一面镜子,使得“我”能够看到或“我”。“表扬”感受到的存在意味着看见某些好的东西,并表达出来。这也是“表扬”的基本意义。成人多是通过反思发现存在的意义,而孩子

中直接体验存在的意们则常常是在“自然态度”

义。孩子们渴望表扬就是渴望自己被他人看到,

尤其是他们意识中重要的人。他们是通过这种“被看到”,体验自己的存在。没有“被看到”自我在某种程度上就失去了其居所。套用笛卡尔的话“我被看见了,”所以我存在。

对表扬的渴望会随着自我的成长而发生形式

即自我和身的变化。自我体验最初是身体化的,

体联系在一起。这可以从上面所讨论的儿童在捉

迷藏中的体验看出。孩子需要直接的看见,看到他们本人,即看到他们的身体,看到他们所做的事情。随着语言意识和社会团体概念的形成,自我,“被看见”的领域开始扩大。因此的意义范围或维度也会逐渐扩展和加深。我们从学生课堂表现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这点。高年级的孩子不再像低年级孩子那样积极表现自己,他们对“被看见”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他们不再追求身体的直接呈现,上课不再那么积极举手,他们甚至会刻意把“自身”隐匿起来。他们不再追求一些“肤浅的表

。原先那种渴望身体化或者有形的直接“被扬”

,,看见”逐渐转为社会、文化符号的“看见”即他们由追求实体的存在变成追求精神的存在。孩子们意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也是这种追求的表现形式之一。对表扬渴望的变化既是自我的变化,也体现了领会存在意义的变化。

[2]

tus)表达出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所

“身份”以也是的一种表达方式,即处于什么样的

“身份”。对地位的渴望位置或地位就有什么样的

也可以在很多社会现象中发现,例如考试排名、文章署名、出席名单等。孩子们喜欢考试或者害怕考试很大程度上也是怕考试结果的排次。因为这往往会决定了他们在班级、学校的地位或身份。渴望表扬与渴望拥有一定的地位或身份联系在一起。表扬在很大程度上是把个体从群体(或者一个群体从另一个群体)中突显出来,也就是把被表扬的孩子们置于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位置

从而体或地位。表扬使得他们的地位突显出来,。“重视”验到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既有“重

(chong)视”———“再看”、的意义,也有“值得看”“有价值”的意义。渴望被重视也是渴望在群体中的位置或地位,是身份表达的一种形式。通过日常生活中用于“表扬”相关词语我们也能够发现表扬的身份显示意义。孩子们(几乎“优秀”。“优秀”所有的人)都喜欢别人表扬自己

?“优,)”;“优,是什么意思饶也(《说文》多也(《小尔雅》)”,;“秀”,均指富有、丰富的意思会

,意字,石鼓文上为“禾”下像禾穗摇曳。本义指“谷物抽穗扬花”,。“秀,意为“出”出也(《广

》)。”“优秀”,雅就是在某个方面比较“突出”超过了其他人。英文表达这个意思的概念具有异曲

“excellent(优秀)”“ex-”同工之妙。英语的前缀“出”也是表示的意思。而表示“优秀”的另外一

“outstanding”个词则更加形象地说明了这样的意。“Outstanding”,思即“站出来(standingout)”和汉语中的“突出”具有相同的表意效果。而“优”、“突出”秀意味着在群体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有更高、更好的身份。这也是孩子们为什么都“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喜欢被评为等背后潜在的意义。

表扬的地位、身份意义在比较当中更容易突

“优秀”显出来。被评为或者考试名列前茅,孩子们当然欢喜,但自己的同伴若比自己好一点,位于

自己的前面,那体验就复杂多了。例如,在学生宿舍卫生评比中,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宿舍门上贴着“清洁”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但是当他们看其他“清洁”,宿舍几乎都是他们的这种高兴会有很大的折扣。虽然同是表扬,但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

——身份的需要二、渴望被重视—

存在的意义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显现。它是

人所处的境况(situatedness)。“位置或地位(sta-tus)”是这种境况的社会表达方式。由于地位(sta-

“突出”。我们在各类竞赛或考试中很容易很容易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更看重的往往是自己所处的位置,具体分数也许是次要的。这在体育比赛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例如,在100米赛跑中,第一名和第二、第三名之间往往差距很小,有时候

只有通过现这种差距不是我们的眼睛能辨别的,

代精密仪器才能够区分,但结果却是天壤之别,而

运动员及观众的感受也有很大差别。这种地位的差异我们在日常用语当中也能发现。例如第一名

“高踞榜首”“荣居第一”,往往是而第二名则往往“屈居第二(亚军)”。是

老师们在表扬孩子们时常常使用各种带有

“星”的称号上,例如表扬孩子的时候,老师经常“希望之星”、“劳动之星”、“责任之星”会用等

。“星”等。这其实也是表达一种地位或身份所表示的是一种比较突出的位置。在我们的传统

中,能够成为星星的人,就标志着一种显著的位如果能够成为置。天上的星宿都有相应的位置,

则意味着一种地位或身份。孩子们都一种星星,

渴望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比其他人重要,比其他

人显得更有价值。

多的菜!我不禁笑了,想着还有什么需要做的,“把餐具也摆好”!一切就绪之后,我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坐在客厅看电视。可是好看的动画片也没有吸引住我,我的耳朵一直在听开门的声音。

终于,门被“嚓”的一声推开了,我装作若无其事地看着电视。妈妈很匆忙地放下背包,向厨房走去。

,“那饭是谁做过了一会儿,妈妈出来问我

的?”

“你猜?”我很调皮的说

妈妈顿时笑了起来,说道“盈盈真是长大了,”能为妈妈做饭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是妈妈第一次表扬我做饭做得好!妈妈一句“长大了”足以让她体验到被肯定的感觉,让她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能够为父母做这让孩子们感到自己的力量。父母表扬孩事情,

“懂事了”、“长大了”、“真能干”,就意味着承子

“有能力”、“有力量”认他们等,孩子从他们的表扬中获得了认同,找到了自信。渴望肯定体现了孩子们对成人的依赖。

中午,李老师抱着一大摞子作业本来到班级陪着学生一起自习。她刚放下作业本,还没有来,“老师,得及坐下来,就有一个孩子跑过来,说我

。”“噢!你真昨天晚上5分钟做了131道速算题

厉害!”孩子说听到老师的夸奖后,高兴地回到自

己的座位上。

“老师,我昨天晚上……”又一个孩子又来报告好消息了……

孩子们总是喜欢把自己的积极面展示出来,其目的也是为了得到成人的肯定。我们看到,在学校,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们有时甚至不

,“投惜牺牲自己的其它兴趣或时间去迎合老师。其所好”

上面这些故事表明孩子们是多么渴望得到成

。“肯定”人的肯定的基本意义是一种“对事物持。确认的或赞成的态度”或“毫无疑问、必定”

“肯”“着骨之肉”,的本义为意指紧紧地结合在一confirm)”起。这和英语中表示“肯定(affirm,的意思非常接近。这两个词的词根都是firm,意思。“肯定”是(合伙)商号、稳固、坚固的意思意味

——承认的需要三、渴望被肯定—

文化世界的复杂性和继承性决定了孩子们是

逐步学会确定自己行为的正确或者恰当与否,其中成人或权威人物的肯定会更好地帮助他们作出判断。孩子们的成长有很多不确定的方面,他们需要成人的肯定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今天是母亲节,老师问我们能够为妈妈做点儿什么。我想,还是给爸爸妈妈做顿饭吧!回家之后,我的脑海里开始构思如何做饭,做什么饭。然后又回忆妈妈是如何做饭的。当一切准备好了之后,我开始“实战”了。我做的第一道菜是西红柿炒鸡蛋。可是炒完之后,我失望了。鸡蛋炒完之后并没像妈妈炒出来的那样金黄,而是有许多灰黑色的斑点,味道也不像妈妈炒出来的那样鲜美,而是很酸,自己也感到有些失望。但还是要坚持!我又开始做第二道菜、第三道菜……

看着桌上的菜摆得像模像样的,我不禁为自己的创造感到有些惊讶,自己竟然能够做出这么

、“共同在一起”,着一种“共在”或者“捆绑在一

。可见,“肯定”起”的生存意义是“共同在一起,。这种对“肯定”从而增加力量”的渴望更深层的意义则是一种认同感、归属感。孩子们渴望被肯。“肯定”定隐含着一种团结、归属的渴望将成人

从而赋予孩与孩子们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子们以团结和力量感。周围人的肯定就意味着自

己找到了一种共同成员的支持,有了在一起的感觉,从而增加个人的信心和力量。

,“被肯定”因此不仅仅是获得权威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关系的承认,一种群体的认同。

表扬的肯定、承认对任何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能够增加个体的安全感和认同感。我们从传统的“差序格局”中也能够看出这样的追求,即我们渴望得到和自己生活关系更近的群体的承认,在乎他们的肯定与否,这是一种对共同体生活的渴望。他们的肯定对人的自我存在和个人自信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共同体成员的认同能够赋予个人以、“衣锦还无穷的力量。我们可以在“荣归故里”

乡”这些熟悉的语言体验中能够找到证据。我们在孩子、青少年的亚群体中也经常能够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他们并不喜欢老师当着同伴表扬自己,因为这让他们感到自己背离了群体,而他们此时往往更加注重自己所属的这个小群体的认同,因为他们才是自己的力量支撑。

锐地观察到儿童的这种需要。她说,实际上儿童

,“他从成人那里得到他需要的物质在爱着成人

帮助,并向成人热切地索求他自我发展所需要的

[4]”东西。对儿童来说,成人是令人尊敬的。儿童需要成人在他身边,而且他们会很高兴引起人们

:“看着我!和我呆在一起!”而成对自己的注意

人经常意识不到儿童这种深深的爱。例如:清晨,

儿童要是比父母醒来的早,他们可能会唤醒父母。这对大人来说未必是好事,甚至会烦。但如果不是爱,还会有什么力量能促使儿童刚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孩子们叫醒熟睡的父母,无非是想看看他们所爱的人。孩子们在学校想方设法走近老师、接触老师、和老师说话等行为体现了同样的道理。

小芳在同桌小刚的抽屉里捡到了他落下的语文书,赶紧送到老师的办公室。“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老师看了看书上的名

,“你能明天早读课交给小然后摸着她的头说字,

刚吗?”

“嗯。”小芳高兴地点点头,走了。

孩子们经常把捡到的东西主动交给老师,小到一快橡皮、一把小刀,大到书包、雨伞等。这些东西有的可能真的是他们捡到的,而有的就是身边同学的。甚至他们自己的东西,有时候他们也“交给”会拿来老师。他们除了希望能够在老师面前积极地表现自己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希望和老师接触,希望和老师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希望在接触中感受老师的关爱。

“老师,”我捡到一支笔。林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讲课,突然被王超的声音打断。“在哪儿捡的?”王老师不得不停下课来回应。

“老师,”这笔是我的。还没有等王超回答,同桌已经认出了自己的铅笔。

教育者该如何理解这样的情境?对于正在上课的老师来说,孩子的行为是很不适宜的。然而孩子们迫切和老师接触的愿望却反映了一种对爱的焦虑。我们时常会看到,学生会主动到老师那里去问问题,虽说有的学生确实真有问题,但也有很多时候,学生到老师那里去问问题,其实只是想亲近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和他说几句话,希望和

“亲密接触”老师有的机会。对孩子们而言,这些

——亲密的需要四、渴望被关爱—

弗洛姆指出,爱的焦虑主要源于一种分离感。

对分离的体验激发出焦虑,而这种体验又是一切焦虑的总根源。分离意味着和其他人隔绝,因此就无力运用人性的力量。这样,分离的孤寂感即是衰弱无力,不能主动去把握世界。孩子在越小的时候,这种分离的担心就越明显。学校生活是孩子们家庭生活空间的一种扩展,这种扩展给他们带来了一种陌生的感觉,也造成一种不确定、不安全的感觉。孩子们离开了家庭,来到学校,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的地位不再像家里那样独特。因此学校里的表扬对他们的意义更加重要。渴望表扬则体现了亲密和安全的需要。

马斯洛说过,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爱的需要根本上是一种安全的需要。蒙台梭利敏

[3]

都是很重要的。他们不仅从中获得一种安全感,而且还把它作为一种骄傲。粗心的老师有时会,“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这么简单地问说

题还来问我?”遇到这些情况的学生多半不会再来自找无趣。而教育者和蔼可亲的姿态会更容易

及让儿童接近。教育者若能够理解孩子的需要,时给予表扬或鼓励则会让孩子体验到一种爱的安

全。这样,孩子不仅感受到教育者的慈爱,还能够形成良好的自我。

有时候为了能够接触到老师,他们会“不择

。例如,手段”他们会主动向老师打小报告,说某某某同学作业没有做,或者抄了某同学上课讲话,

别人的作业……这些小报告,有的可能是出于责任感,有的可能是想报复其他孩子或者给点儿“颜色”给那些犯错误的同学看,但更多的却是希,望能够在老师面前“立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希望老师信任、重视、喜欢他们。这也是一种有时亲密需要的表现形式。打小报告或“告密”

赠送一候是要和老师分享一份秘密。康德说过,份秘密就是赠送一份礼物。分享秘密就是建立一

种信任的关系。老师们有时候去没有看到他们的这种需要,只是将他们看成是“喜欢告密的小

。这样的事情经常会发生在孩子和他/她所人”

依赖的成人身上。孩子们其它类似的表达亲密的方式还体现在交作业本、赠送小礼品等行为中。孩子们希望从在这些交往中得到老师的称赞或表扬,体验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对意义的探究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此,本文来看,

也只是描述分析了表扬的意义的某些存在特征。而且,在我们实际教育情境中,表扬还有很多变化的形式,我们或称之为表扬,或称之为鼓励、称赞、欣赏,等等。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无法准确地用概念来表达。因为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用概念命名之前,它们已经作为一种前反思的体验而存在。现象体验本身的丰富性需要的不仅仅是概念,而且要理解它们是如何显现的,对体验者意味着什么。

表扬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应有的体验。这些体验构成了他们的成长经历,是他们成长意义的

也是他们发现自我、形成自我的过程。展示形式,

虽然这些体验会随着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个体以及不同的表扬者而体现出不同程度的

差异,但是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结构性的特征。透过孩子们体验的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表扬意义的某些共同面相(aspects)。这些面相是孩子在与孩子们表扬体验的意义维度。作为教育者,

我们必须要关注他们的这些体们的接触过程中,

验,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影响孩子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加】,【荷】——秘密、范梅南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隐私

M].陈慧黠,曹赛先译.北京:教育科学和自我的重新认识[2004:187.出版社,

[2]【英】M].陈广兴,南治国译.上海:上海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2007:5.译文出版社,

[3]【美】弗罗姆.爱的艺术[M].陈维纲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

1986:9.版社,

[4]【意】——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2003:131.观念[M].金晶,孔伟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结语

表扬的意义非常丰富。从解释现象学的角度

TheMeaningsofPraise

———APerspectiveofHermeneuticPhenomenology

ZHUGuangming

(InstituteofHigherEducation,Anhui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

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hermeneuticphenomenology,thisthesisaimstoinquiretheessencesofchildren’experien-cingthepraisesintheirdailylife.Intheinquiring,Ifindthateverychilddesirestobepraised,whichisconnectedwithchildren’sexperiencesofexistencesuchasbeingseen,beingrecognized,beingaccountedforsomebodyandbeingcaredfor.Understandingtheseaspectsofchildren’experiencingpraiseswouldhelpustoseethenatureofpraisesandtoimprovethetactofourteaching.

Keywords:praise;experience;meaning;hermeneuticphenomenology

(责任校对:焦方瑞)

像模像样的意思篇三
《有意思的语文》

作者:喻玲玲

单位:二十里河春蕾小学

电话:

有意思的语文课 15839740610

有意思的语文课

从教已有四年多,以前自己上学时并未体会到语文这门学科有多么有趣,直到自己当上语文教师,上了很多堂语文课以及听了许多名师讲课后,才越来越觉得:呀,语文课真有意思!

语文课是音乐课

我们在校园里有时会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明明在上语文,怎么传出动听的歌声,会不会是听错了?你要这样想就错了,语文课其实可以是音乐课,在上语文课时,尤其是课堂开头,老师经常用到的一个教学环节是“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而播放音乐便可以使学生很快投入到你设置的那个情境中,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文的好奇,当然并不是说整堂课都在听歌。

比如说在上一年级课文《王二小》的时候,我先播放《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首歌曲,让同学们听完谈感受,一年级的小同学,本身接受能力有限,我并不指望他们能谈多深的感受,谁知却谈的像模像样,有的女同学说:“老师,听完歌曲我感觉想哭。”,有的男同学说:“我觉得王二小真勇敢,敌人真坏把他杀了。”听完同学们的回答,我狠惊喜,没想到仅仅是用歌曲导入新课,就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使同学们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主旨,看来这一招真灵。

还有一次,上六年级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文章通过写妈妈在花边饺子里包肉馅给孩子吃,自己却始终吃素馅的饺子这件事来歌颂母爱。当上到“小练笔”这一环节,需要同学们写写自己对妈妈的爱的体会时,有的同学写不出来,我便适时地播放起歌曲:《有你的

地方是天堂》,当优美的旋律在教室上空响起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感染,甚至有的同学听着听着便眼含热泪,平日里,妈妈对自己的好一点一滴都浮现了出来,那温情的一幕幕就像歌里唱的:你的爱 像月光 那么温柔又慈祥;在你的 怀抱中 是最幸福的时光;你的爱 像月光 给我温暖和希望;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语文课是表演课

语文课堂上,除了可以听到动听的音乐,还可以欣赏到有趣的表演,这些可爱的表演时常逗得老师学生哈哈大笑,教室里充满了活跃的学习气氛。就像上次我讲授《燕子妈妈笑了》,我找同学扮演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经过老师的指导,带上头饰的他们立刻进入了角色,像模像样表演起来,尤其是小燕子的扮演者,你看,她轻轻拍打着“翅膀”,边“飞”边对燕子妈妈说:“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说“大”的时候,还用手在胸前比划了一个大圆圈,连眼睛也睁得大大的,那夸张的表情逗得大家都笑了。当我问及小燕子第三次如何仔细观察时,有的小朋友就高高举起手,想上台演,我同意了,只见他“飞”到东,“飞”到西,在菜园里仔细的看,甚至还踮起脚尖,用手摸了摸,最后得出结论:“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语文课上,大家就像一个个小演员似的,非常投入的表演课本剧。你们说,像这样的语文课,学生们能不喜欢上吗?

语文课是体验课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课更是一堂堂体验课,现

实生活中,我们因时间空间等的限制,好多事不能亲身经历,但通过学习语文课文,我们便能够得到一些珍贵的体验,比如说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通过作者那神奇而细腻的笔触,使师生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绿如翡翠的水,观赏了奇峰罗列的山,虽没有真正去过,却好像自己也有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语文书就像一位导游,跟着她我们去了西湖,游览了丽江,走进了五彩池,登上了泰山„„

学习四年级课文《语言的魅力》时,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盲人看不到春天的遗憾,我让一部分同学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另一部分同学观看我收集的关于春天的优美画面,其中伴有清脆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再加上观看的同学啧啧的赞叹声,扮演盲人的同学心里那个痒啊,此刻才真正体会到了看不到大好春光的痛苦,由此才懂得让·比浩勒写的那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的魅力所在。

语文课是表扬课

语文课的有意思之处,还在于它的语言充满艺术性,语文老师尤其注重对学生做出正面评价,那赞扬,说得那么真诚而肯定,使得学生心花怒放,喜上眉梢;那鼓励,来得那么及时而有力,使得学生从此振奋,力争上游;就连那批评,也表达得如此委婉而又恰当,既给足了学生面子,又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而坚决改正。

曾听过一堂专家讲课,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对学生的一句评价,那位同学不小心回答错了,那老师没有批评否定,她说:“虽然你这次

出错了,但是这点小瑕疵是丝毫掩盖不了你这块宝玉的光芒。”那男孩原本还在为刚才的失误懊恼,一听到这,顿时眉头舒展,既兴奋又害羞的笑了,老师将他比作了一块宝玉,相信他一辈子也会忘不了的!

语文课少不了的就是朗读,针对学生的朗读,该如何做出评价呢?语文老师就可以充分展示她语言方面的特长,那鼓励性的语言如春风化雨,五花八门,新颖独到。在此我举几个例子:

1、 你是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单冲这一点看,我就觉得

你比其他同学更有勇气。

2、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孩子,说真的,这

段话你的朗读,我应该向你学习,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3、 那么长一段话,你不但没念错一个地方,还读得这

样字正腔圆,可见平时的基本功非常扎实。

4、 你的声音太有魅力了,那么浑厚,那么有底气,简

直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小朱军啊。好好努力,争取让朱军下岗。

5、 听得出,你在努力,在一点一点的进步,跟你第一

次相比,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

听到这一句句富有感染力的话语,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难怪孩子们都喜欢上语文课呢,课堂上没有批评责骂,只剩下表扬了!你们说,这样的课堂,哪个学生不愿意上呢?

语文课就是这样的有意思,它汇集各路精华,采他山之石,使得

像模像样的意思篇四
《2我眼中的心理学》

我眼中的心理学

在没有接触心理学之前,虽然有很多朋友是学这个专业的,但是我对这方面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也很好奇。我觉得它仿佛有很神奇的力量,能看透别人的心,像读心术。在我印象中它是一个非常神秘有趣的领域。

最早接触心理学,应该是在电视上。当时我十分喜欢看魔术节目,那时最红的是大卫.科波菲尔。他有个魔术让我记忆深刻,他能猜透人的心思。这是一个扑克牌的魔术,他邀请了一名观众上台,他先给观众展示六张牌,让他从中默记一张牌,然后让观众和他四目相对,之后,他从中从中抽走一张牌,那张抽走的牌正是观众所记住的牌。当时觉得神奇不已,他竟然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魔术的效果加上对能掌控心理的能力,不可思议是我对心理学的第一印象,以为学心理学的人有看穿人的心灵的超功能,有占卜未来的法术。虽然后来,我知道当时大卫的魔术手法,只是悄悄换了新的牌,不存在能看透别人之说,但我仍觉得心理学很神奇。

之后对心理学的接触是在高中,那时开设了几节心理课,一开始我们都很兴奋,觉得它应该是门很有意思的课,随之,发现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首先,上课的内容都是以了解自己为主,老师都会先给我们做几道心理题目,然后从我们的选项来分析我们的性格和行为。虽然它没有想占卜,读心术那样的能力,但是它有时能准确测出人的性格。心理学是门认识自身,了解自己,指导和训练行为方式的学科。它既不神秘,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是猜想和假象,只是一个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和社会的一个窗口,它提倡的并不是所谓超能,而是人自身的努力,并战胜消极因素,使自己处于积极的状态。那时便又流行了一段测心理题的时间,大家喜欢搜来许多心理题给别人做,然后像模像样的解释给别人听。当时觉得心理学就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情境来分析别人的性格,它不是一种自身的特殊能力,而是借助于观察行为去了解自己和别人,可以帮你找到自己性格中存在的不足,帮你在生活中避免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

在改变对心理学一开始的带有力量的观点后,我接触了更多不一样的心理学。从电视里的法制节目了解到了犯罪心理学,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表现。在社会性的节目中了解了什么是社会心理学,以各种社会现象来了解群众的心理。就像现在很风靡的拜金心理,在各个相亲节目中可以发现女方的要求就是无房无车免谈,恋爱不再基于感情,而是物质的满足。又如官二代情结,大家对官二代曲解,以讹传讹的心理,埋没了真相,使个别的案例像药家鑫案走上弯路,大家不再注重于事件本身,而是将注意力过于放在对官二代的品头论足。还有就是从众心理,依附于群众的庞大,个人的贡献和成就就变小,导致人才的稀缺。

随着对心理学认识的加深,发现人心是十分复杂的。当看到某一个事件,就会想,他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做,他是基于怎样的心理。当有一个案件发生时就会想,他当时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他能做得出这样的事,为什么人的心理有时会失控。又比如一些心理患者,他们的心理怎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有时能依靠什么途径复原等等。人心很复杂,同样研究人心的心理学也是有很大的研究范围。但是目前国内对心理学的研究还很薄弱,从心理医生这方面看,普及度就很小。大家对心理医生的认识也很缺乏。以为他仅仅只是治疗那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其实心理医生可以适用于普通群众,他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生活上的压力,帮助改善人们心理上的细小缺陷,也可以进行生活上各种问题的咨询。

要正确的对待心理学,首先就要正确理解心理学的涵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心理是生活的产物,既然生活在社会里的人,自然就会理解心理活动。所以一个学习心理学的人,首先是勇于在生活中探索的人,没有这一点,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和误解。生活和社会是最大的“临床”,所以没有应有的生活经验,那么学习心理学将是一个空谈。即便是研究变态心理学,也需要社会知识,因为人的任何负性情绪都是来自生活和社会。

学习心理学,能有助于了解我们自己,也能同时了解其他人。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社交有很多有利的作用,也对于我们以后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举例来说:我们中的很多学生在以后将会从事教育事业,作为一位老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忍耐力,因为在心理学习的方面真的不是很容易,我们可能很急于看到成效,但欲速则不达。知识积攒不仅需要时间,在心理上的彼此了解也需要时间。在心理学习方面,老师也曾说过天赋的重要性,当然后天努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其实在学习生活中,不只是心理学上需要一定的天赋,在其他方面也是需要天赋的。当然也不能夸张天赋的效果,对于生活本身的困境导致的心理问题的人,我们首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困境,譬如如何能够更好地改善她的生活。因为心理永远跟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对于青春期的感情困惑不少是来自个体能量的淤积,这时候一味地做“心理治疗”可能收效不大,我们更应该启动她的青春活力,把青春的活力在活动中有效地利用。学习心理学贵在精,学习的最大忌就是“蜻蜓点水”,“朝三暮四”。对一种理论还没有看透就学习另一种理论,这种看似“博览群书”的读书方法是相当害人的。学习上应系统地学习,学习贵在精。心理学课程给我们的影响远比简单的了解要深远,对很多学生的今后学习和生活,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帮助了。

从当初对于心理学的曲解和幼稚猜想,与读心术,占卜一类的联系,到现在知道它是以科学的方式来研究人们的心理规律。从小范围的了解自己扩展到整个社会,心理学拥有着宽广的领域。我想心理学能帮助自己改变心理上的小缺陷,是自己更积极,也使我们看待这个社会时,能更理性,更客观。每时每刻每天,都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不断的锻炼和提高自己,让自己的心理更成熟,更健康,长此以往也会让我们有更好的修养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我们未来的生活是一种莫大的帮助,虽然不是这门专业的本科生,但是学习这些知识,真的是很有趣也很有益,是我一生的财富。就像您当初给我们展示的哈佛大学的那门课程改变了那么多人的命运一样,这段时间的心理学学习,也一样会重塑一个新的自我、改变我的命运。

赤峰英语二班 姓名:赵青杨 学号:X1104173207

像模像样的意思篇五
《感受语文的魅力》

感受语文的魅力--趣味语文习题

语 文 趣 味 故 事

不会说话的主人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财主。他从不思考自己所说的话,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有一天,这个财主设宴请客。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客人来了不少,可能是他希望来的几位客人还没有到,于是他非常失望,就不加思索,自言自语道:“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

客人们一听,心里凉了一大截:“什么叫该来的没来,难道我们是不该来的吗?”。一半的客人坐不住了,于是他们连饭都没有吃就走了。财主一看,这么多人不辞而别心里十分着急,又随口说道:“哎呀,不该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人听了,心里十分生气“„不该走的走了‟。这么说来,我们这些该走的反而赖在这儿了?”于是,又有2/3的客人不辞而别。 这下可没剩下几个客人了,财主一看更着急了:“这!这!我说的不是他们啊!” 最后的3个客人听到主人这么说还能坐得住吗?“„不是说他们‟,那当然是说我们了!”他们也气冲冲地打道回府了。

结果,宾客全都走光了,只剩下财主一人站在那儿干着急。财主无意间气走了所有的客人。真是不会说话惹的祸呀!

1,猜说话人的意思

(1)他也算个好人?

(2)他这个人不好?

(3)他这个人好不好?

(4)他真是个好人!

小标点有大用处

到底谁是冠军

上海队打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古怪老翁作遗书

从前,一位老人临终时交给子女一份遗书。子女安葬了老人后,拆 开遗书一看,只见上面写道:"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儿子和女婿看后,都很高兴,各抄一份,作为凭证。儿子说:"家 中财产,全部归我继承。"女婿也说:"家中财产,全部归我继承。" 两人争执不定,闹到公堂。 县官叫他们各摆理由,他们各自拿出了所抄的遗书。女婿抢先念道:"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县 官说:"看来这是得归你。"儿子说:"不能归他!家父的遗书是这样 说的:'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 涉。'太爷呀,这财产应该归我。" 县官左右为难,摊开两手说:"哎呀,这该咋办好呢 "

脑筋急转弯

数字猜成语:12345609( ) 1256789 ( ) 1+2+3 ( )

3.5( ) 5 10( ) 9寸+1寸=1尺( ) 儿童不宜(打一字)。 又如古代的交通事故(打一成语)

世界上人马最少的军队(打一成语) 卷我屋上三重茅。(打一成语)

文学常识积累

1、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 )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

2、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集录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作品的诗集是( )

A.《诗经》 B.《楚辞》 C.《千家诗》 D.《唐诗三百首》

(2)我国古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内容多是殷商人占卜的记录的文字是( )

A. 大篆 B.金文 C. 甲骨文 D.小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3)形容“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最贴切的三字俗语是( )

A. 三脚猫 B.铁公鸡 C. 糊涂虫 D.地头蛇

(4)在《哈利·波特》中,J.K.罗琳虚构了一种惊险刺激的“魔法师的体育运动”:球场两端各有三根50英尺高的金制的杆子,杆子顶上带有圆环,参赛者分两队骑着飞天扫帚在空中飞行对抗。每队七人,各有一名守门员、三名追球手、两个击球手和一名找球手。比赛没有时间的限制,抓住金色飞贼的一方可获得150分,只有金色飞贼被抓住,一场比赛才能结束。请问这种比赛名称是什么?( )

A.魁地奇 B.飞贼球 C.魔法球 D.飞天球

(4)请问:这首打油诗中的场景最可能发生在哪个季节?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A.春 B.夏 C. 秋 D.冬

你能算出来吗?

三角几何共计九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

今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美文欣赏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码头还没有吊机的时候,那一艘艘船运来的砖块只能靠肩膀挑,挑夫是群外来的民工。那时,坐在码头边垂钓是我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便认识了他们。

有一天,一位来自四川的民工忽然对我说,想要条小鱼儿给儿子玩儿。他说差不多一年没见儿子了,着实想他,正好这段时间是农闲,便让妻子无论如何带儿子来一趟。

几天后,我见到了他的儿严,六七岁的样子,坐在码头上冲着他喊,爸爸,爸爸„„他的脸像喝醉酒一样,挑着担子上码头时,每次特意绕到儿子身边,摸一把儿子的脑袋或者举起孩子在空中绕一圈。码头上断断续续地响着他儿子咯咯的笑声,他也跟着笑。

连接码头与船的是块窄窄的木板,他挑着沉重的砖头走在上面,眼睛却一个劲儿地望向孩子这边,好几次,他险些落入水中,身子左右摇摆好一阵才渐渐平稳下来,然而,他对儿

子说,爸在给你跳舞呢,好看不?

年幼的孩子咯咯笑着点头,于是,他故意用腿蹬了木板几下,木板开始剧烈抖动起来,他也跟着上下晃动,豆大的汗滴顺着他的额头淌下,他应该不会忘记,几个月前,他的一位工友正是从这里连人带砖头掉入水中的。但他却更加使劲地用双腿蹬着木板。

几块砖头从担子里滑落,掉入水中哗哗响,一位工友冲他喊,你还要不要命呀!他这才罢休,上了码头时,我清楚地看见他的腿在抖。

他却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摸着孩子的脑袋说,爸再唱歌给你听,他给儿子唱《路边有颗螺丝帽》,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他这么大年纪的人,这么粗的嗓门儿,那几首儿歌经他的口唱出来,居然也像模像样。他的儿子也奶声奶气地跟着学。

码头上,父子俩的歌声越飘越远。

他的妻子不知什么时候来到码头边,眼里含满笑,一曲唱毕时,我听见她问他,你什么时候学会唱歌了?他便憨憨地笑,想娃了,就跑到附近幼儿园看其他孩子,我估计那里孩子唱的歌咱儿子也喜欢,就偷偷地跟着学,没想到还真学会了。他脸上的笑容越堆越厚,以后我就做咱儿子会唱歌的玩具,他想听啥我就唱啥。

他接着说,我还给儿子准备了“钢琴”呢,他说着,上下抖动肩膀,那根正被沉重的砖块压得弯曲的扁担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他说这一下是“哆”,那一下是“唻”„„

看着他的背影,我的眼前渐渐模糊起来。我想,他的儿子,一定是天下最幸福的孩子。

像模像样的意思篇六
《民间常用俗语集锦》

2008年9月

B

△稗子挤了禾。

粗解:指邪恶势力占了上风。

△饱吹饿唱。

粗解:告诉人们吹、唱时应控制好食物的量。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粗解:告诉人们货比三家,能分辨出商品质量的优劣。

C

△吃了端午粽,还有三日冻。

粗解:告诉人们端午节过后,还有一段时间气候较低。 △吃不穷,着不穷,不会划算一世穷。

粗解:是否会精打细算直接影响着生活质量。 △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上人。

粗解:只有历经磨难,方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愁也不要愁,过了夏至就有大日头。

粗解:告诉了人们夏至过后的天气状况。

△吹了夏至风,会吃不会动。

粗解:是说夏至过后气温升高,风一吹,人非常倦怠。 △长就长到夏至,短就短到冬至。

粗解:告诉人们白昼时最长,最短的两个点。

△春上夜,不够洗犁和耙;冬天夜,能砍一担毛楮杈。 粗解:意思是春天一下子天就黑了,冬天从周围明亮到天暗下

来则有一段较长的时间。

△吃得一年,大得一岁。

粗解:意思是即便占得很多小便宜,也从根本上改变不了人的命运。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气色。

粗解:意思是与人打交道时,应注意察言观色。

△吃点着点,棺材薄点。

粗解:意思是人活一世还是活着时的正当享受更重要。 △春寒至雨。

粗解:揭示了春天下雨的气候特征。

△初一落雨初二看,初三落雨看月半。

粗解:总结了春天下雨的一般规律。

D

△大干不干七月半。

粗解:揭示出了夏季气候的一般规律。

△大雨打三晌。

粗解:揭示了下雷阵雨的特征。

△等到鸭子会刨食,鸡都饿死了。

粗解:意即由于掌握的技艺不同,人们求生的本领肯定不一样(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

△冬瓜脚。

粗解:比喻不切实际,爱说大话的人。

△豆腐花了肉价。

粗解:本来是想省点实则耗费更多。

△打鱼的吃鱼屎。

粗解:揭示出一种商业的现象:好的总是被售出,劣质的无人要的就留给自己享用。

△爹娘惜细崽。

粗解:披示出天下父母爱子女的一种普遍表现。

△笛子笛眼前,胡琴拉三年。

粗解:学会不同的乐器所用的时间是不均等的。

△大石头也要小石头垫。

粗解:指大人物的成功绝对离不开平凡人物的配合。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粗解:意即不要逃避现实,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打开仓门,摁住饭甑。

粗解:意思是注重细节,而放弃大处。

F

△富不过三代。

粗解:意思是下一代因上一代创下了殷实的家业,不思进取,坐吃山空,到头来会导致家道衰微。

△伏在门槛上不认得“十”字。

粗解:指一个人目不识丁。

E

△耳朵皮软

粗解:指人处事没有主见。

G

△谷雨折死笋。

粗解:揭示出竹笋成材的规律。

△狗眼睛。

粗解:指用势利的眼光看待他人。

△高了低不就。

粗解:多指人在择偶(或择业)时挑剔过多、难以成功。 △狗捉老鼠,劳累无功。

粗解:花费的是无用功。

H

△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粗解:意思是人只有心地善良、品行端正,才能立身处世。 △和尚没崽大家绝。

粗解:这是老百姓浅层面上要求凡事都要公平、公正的一种心态表露。

△会赚钱的伞柄挑,不会赚钱的累断腰。

粗解:意思是要赚大钱不光需要体力,更需要多动脑筋,另辟蹊径。

△后身的衣服被人指烂了。

像模像样的意思篇七
《一件最有意义的事》

一件最有意义的事

草窝滩中学 八年级二班 张宝煜

今天是星期天,7月5日。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穿好了衣服,洗漱完毕,已经8点一刻了。这时,妈妈也起来了,说:“今天你不用写作业了,帮我洗衣服吧?不多,就7、8件。”“是!”我首先端来一盆清水,然后捋起袖子,把衣服泡在水中浸透。再往里面加了一点洗衣粉,最后,用小手搓呀搓呀。小泡泡越来越多,圆圆的,亮亮的,阳光洒在上面,小泡泡变得五彩缤纷的,漂亮极了。不过,一会儿功夫,汗水就随着脸颊流了下来。可是,衣服上的脏点还是没有“请”走,它们好像在嘲笑我说:“没办法了吧!”这时,姐姐过来看了一下,告诉我说:“洗衣服的时候,要先洗浅色的衣服,不然深色衣服打湿后颜色会染在其他衣服上了,这样,衣服会更加洗不干净。”

“我一定能洗干净!”于是,我仔细地回忆起妈妈平时是怎么洗衣服的。哦,对了,应该用洗衣粉。我飞快地拿来一袋洗衣粉,洒了一些衣服上,然后用小手使劲地搓呀搓呀,那些小泡泡好像在跳迷人的舞蹈,它们一会儿聚首,一会儿分离破灭,带着光点,带着色彩„„我越搓越起劲,越搓越高兴,嘴里还哼起了小曲。一会儿功夫,小黑点就被我全部“请”走了,我终于把衣服洗干净了。

这时,我的腰也酸了,原来洗衣服这么累人呀!最后,我小心翼翼地把衣服晾在了阳台上。看着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心里美滋滋的。干净的衣服们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谢谢你把我们洗的这么干净。”下午,衣服干了,我把衣服叠的整整齐齐,放在衣柜里。妈妈看见了,高兴的说:“我的女儿长大了,能帮妈妈做事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啊,劳动的感觉真舒服。

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草窝滩中学 八年级二班 张宝煜

在我的成长记录中,有许多让我难忘的事,其中最难忘的是那次包饺子。 那天,妈妈把饺子粉加水和成面团,把肉馅搅拌好后,就等着我们一起包饺子。

我先把手洗干净,准备参加包饺子了。我想: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把饺子馅放到面皮里包好不就行了吗?妈妈开始包饺子,只见妈妈先把和好的面揉成面团,然后用刀切成一小块,擀成饺子皮,再把馅放进去,用大拇指和食指按在上面稍微一捏,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饺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妈妈的样子,先把馅放进去,然后把拇指和食指在上面用力一捏,饺子馅象火山爆发一般喷涌在我的手上、衣服上,顿时,我的脸像炸开了花,旁边的小弟弟笑着说:“姐姐变成了大花脸猫了!”妈妈见状也笑了。我一下子失去了信心,想撒手不干了,这时,妈妈对我说:“包饺子要有窍门的,左手托着皮,把馅放在皮上,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一起往里一收一捏,一个元宝状的饺子就包好了。”我听了妈妈的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包好一个。可是,放下后那饺子像无主心骨一样扁躺在那里,呀,好难看哟!我在妈妈的指导下,继续努力越包越好,越有自信。不知不觉,我包了七八个像模像样的饺子。“啊!我终于学会了!”我非常高兴的喊了起来。十几分钟后,饺子上了餐桌,看着一盘盘热气腾腾的白花花如元宝似的饺子,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第一次包饺子这件事让我难忘,它告诉我:无论做甚么事都要善于观察并且要有耐心地认真去学习才会干好。

一次有意义的实验

草窝滩中学 八年级二班 张宝煜

-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若明亮,世界就明亮;眼睛若黯淡,世界就黯淡。今天,我找来一块黑布,想体验一下失去光明的感觉。

当黑布蒙上我的眼睛时,我感到光线一下子从我的眼前溜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黑暗。我看不见爸爸,看不见妈妈,看不见所有曾经熟悉的东西。我试着从房间里走出去,第一次被可恶的凳子绊倒了,第二次又撞在了门上,痛得我呲牙咧嘴。心里想,这就是失去光明的人每天要经历的吗?无休止的跌倒和碰撞,这太可怕了!正当我要结束实验的时候,转念一想,遇到这么点困难,我就打退堂鼓了?不是一直说自己长大了吗,是一个勇敢的中学生,一定要拿出勇气来,于是我决定将实验进行到底。

我终于摸索着来到了客厅,想坐到沙发上,却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我揉了揉屁股,又摸索着去开电视,电视好不容易打开了,却只听得见声音,看不见图像。这时,我渴了,在桌上摸来摸去,希望能找到一杯水,结果水拿到了,喝的时候却洒了我一身„„我终于忍受不了了,赶紧摘掉了布,黑暗一下子退去了,久违的光明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幸好这只是个实验。

这个实验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光明,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如果让你经历黑暗的痛苦,你就一定会加倍地珍惜光明。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它的珍贵。

勇气是船,智慧是帆

草窝滩中学 八年级二班 张宝煜

初看《鲁滨逊漂流记》的简介,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如云缠绕心间,挥之不去:鲁滨逊是怎样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重回家园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世界名着,答案让我茅塞顿开:大无畏的勇气和超凡的智慧让鲁滨逊绝处逢生。

鲁滨逊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让人佩服。1659年9月30日,鲁滨逊在航行中遇到了海难,翻了船,他因此流落到了孤岛。试想,没有了勇气,在那极度与世隔绝的情况下,荒无人烟,野兽出没,野人惊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了赖以生存的一切,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懦弱者,恐怕也只有坐以待毙了。虽然鲁滨逊也一度出现过恐惧心理,但勇气最终让他生存了下来,而且时间并非一年半载,而是接近28了个春秋。这是一个人生的奇迹,由不得你不惊叹。

光有勇气不行,还要有智慧辅助。俗话说的好:“光有勇气而没有智慧的人等于一介莽夫。”鲁滨逊能够生存下来的另一利器就是“智慧”。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搭起了栖身的窝棚、开垦了荒地、种出了水稻、驯养了禽兽„„经营起了“像样”的家业。没有智慧,很可能一切都是徒劳,或许让猛兽吞噬,或许被野人所杀„„

鲁滨逊那种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让我自愧不如——因为我胆小,尤其是怕虫子。就拿几天前的事来说吧。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外婆家的房间里看电视。突然,一只黑色的东西从没关紧的窗户里直飞进来。我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是一只大虫子,它到处乱飞乱撞,飞到了床上,我开始大叫起来。

外婆被我吵醒了,她问我怎么了,我说有一只大黑虫子在你傍边,还会飞。外婆看了看,她说:“只是只知了罢了,没事,别大惊小怪的。”我看了看,就拿起了杀虫剂,打开了房间的门,一直到虫子飞了出去,对着它,使劲地喷了一下,它终于死了,吓死我了。帮它“收完尸”后,我回到了房间里,身上还是痒痒的。还有,每当着急时,我的脑子就是一团糟,冷静不下来,不懂得用智慧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切,跟鲁滨逊遇事冷静、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的行动比起来,有着多么大的距离啊!读完这本书,我有了很深的感悟,人生的道路需要勇敢者去开拓,父母的关怀不可能永远伴随我们。小鸟要高飞,需要坚硬的翅膀,所以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摆脱幼稚,学习勇敢和智慧,迎接我们的高空。

勇气如船,智慧如帆,先有了冒险的勇气,再用智慧辅助,两者加在一起,锦上添花,小船才能划得更远„„

像模像样的意思篇八
《表扬的意义—博士论文》

2011年第8期(总第289期)《全球教育展望》

GLOBALEDUCATION Vol.40No8,2011

表扬的意义

———一种解释现象学的视角

朱光明

【摘要】文本通过现象描述分析的方式,探究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表扬体验的意义特征。分析认为, 表扬是孩子们渴望的体验。渴望表扬与他们渴望被看见(存在)、被肯定(认可)、被重视(地位)、被关爱(亲密)等自我体验及人际体验直接联系在一起。理解表扬体验的这些面相,有助于我们把握表扬的本质特征,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教育实践智慧。

【关键词】表扬体验意义解释现象学

【作者简介】朱光明/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合肥230039)

(本研究是笔者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感谢陈向明老师的指导。文中涉及到的故事多来自学生的写作,在此表示感谢。)

教育是一项充满希望的事业。因此,每当孩子们有了进步,教育者总是不会忘记及时给予表扬或鼓励。表扬对孩子们成长的意义为多数教育者所认同,学者们也做了较多的研究。但已有关于表扬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表扬,或表扬的方法措施上面,或者是有关表扬的量化实证研究,对学生如何体验表扬或者表扬对孩子们的意义研究缺乏。教育实践是一门与孩子们相处的艺术。理解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是我们智慧实践的起点。每个孩子们渴望表扬。他们是如何体验表扬的?这些体验的意义是什么?和“存在(being)”就是“去存在(tobe)”一样,“意义(meaning)”也是“意味着(tomean)”。渴望表扬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文本将以现象描述的方式,从孩子们日常体验着手,通过小故事的形式,分析和展示表扬对孩子们的意义,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与孩子们相处情境的反思。 一、渴望表扬就渴望被看见— ——存在的需要孩子们来到学校,每天都抱有一种被表扬或者 被看见的希望:孩子们完成了作业,渴望老师给一个很好的评语;孩子们考完试,希望老师能够马上批改出来,希望老师能够给自己一个高分;字写得太乱或本子太脏了,孩子们换成新的,准备重新开始,把字写好。他们渴望老师能够看见自己的这种变化;希望在课堂上能够当众完美地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在教育意义上,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渴望被关注的过程,而这也是他们的存在方式。 “„„下面是最后一个问题。请谁回答呢?”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孩子们纷纷举起他们 的小手 ,“我!我!我!”“我!我!„„”„„有的孩子边举手还边用另外一只手敲着桌子或者文具盒,生怕老师没有看见自己„„ “杨静!” “„„唉„„!”当老师点名之后,教室里发出长长的一阵叹息声。孩子们似乎都为没有叫到自己而感到失望。 和孩子们有较多接触的人,特别是低年级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境。孩子们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让大人看到自己、注意到自己。他们的行为表明:他们渴望被老师看到,被老师关注到(也希望被同学们看到并注意到)。被看见,而且不断地确证自己被看见,他们才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对孩子们来说,看不见是一件很恐慌的事情。这在孩子们捉迷藏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孩子们躲藏没有一会儿,常常就会忍不住大声叫喊,“爸爸妈妈!快过来找我!”他们 往往很快自己就站出来了,“我在这儿呢!”而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大人觉得还没有真正开始呢!孩子们

经常有一种看不到的恐慌感。大一些的孩子往往不再大喊大叫,但他们可能通过其它方式让

我们知道

他们需要被看到和理解。

[1]

存在是一种显现。“我”透过他人而显现出

来。他人就如同一面镜子,使得“我”能够看到或感受到“我”的存在。“表扬”意味着看见某些好的东西,并表达出来。这也是“表扬”的基本意义。成人多是通过反思发现存在的意义,而孩子

们则常常是在“自然态度”

中直接体验存在的意义。孩子们渴望表扬就是渴望自己被他人看到,

尤其是他们意识中重要的人。他们是通过这种“被看到”体验自己的存在。没有“被看到”,自我在某种程度上就失去了其居所。套用笛卡尔的话“我被看见了,所以我存在。 ”对表扬的渴望会随着自我的成长而发生形式

的变化。自我体验最初是身体化的,

即自我和身体联系在一起。这可以从上面所讨论的儿童在捉

迷藏中的体验看出。孩子需要直接的看见,看到他们本人,即看到他们的身体,看到他们所做的事情。随着语言意识和社会团体概念的形成,自我的领域开始扩大。因此,“被看见”的意义范围或维度也会逐渐扩展和加深。我们从学生课堂表现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这点。高年级的孩子不再像低年级孩子那样积极表现自己,他们对“被看见”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他们不再追求身体的直接呈现,上课不再那么积极举手,他们甚至会刻意把“自身”隐匿起来。他们不再追求一些“肤浅的表

扬”

。原先那种渴望身体化或者有形的直接“被看见”,逐渐转为社会、文化符号的“看见”,即他们由追求实体的存在变成追求精神的存在。孩子们意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也是这种追求的表现形式之一。对表扬渴望的变化既是自我的变化,也体现了领会存在意义的变化。

二、渴望被重视—

——身份的需要存在的意义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显现。它是

人所处的境况(situatedness)。“位置或地位(sta-tus)”是这种境况的社会表达方式。由于地位(sta-tus)表达出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2] 所 以也是“身份”的一种表达方式,即处于什么样的 位置或地位就有什么样的 “身份”。对地位的渴望也可以在很多社会现象中发现,例如考试排名、文章署名、出席名单等。孩子们喜欢考试或者害怕考试很大程度上也是怕考试结果的排次。因为这往往会决定了他们在班级、学校的地位或身份。渴望表扬与渴望拥有一定的地位或身份联系在一起。表扬在很大程度上是把个体从群体(或者一个群体从另一个群体)中突显出来,也就是把被表扬的孩子们置于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位置 或地位。表扬使得他们的地位突显出来,从而体验到一种“被重视”的感觉。“重视”既有“重 (chong)视”———“再看”的意义,也有“值得看”、“有价值”的意义。渴望被重视也是渴望在群体中的位置或地位,是身份表达的一种形式。通过日常生活中用于“表扬”相关词语我们也能够发现表扬的身份显示意义。孩子们(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别人表扬自己 “优秀”。“优秀”是什么意思?“优,饶也(《说文》)”;“优,多也(《小尔雅》)”,均指富有、丰富的意思;“秀”,会 意字,石鼓文上为“禾”,下像禾穗摇曳。本义指“谷物抽穗扬花”,意为“出”。“秀,出也(《广 雅》)。”“优秀”就是在某个方面比较“突出”,超过了其他人。英文表达这个意思的概念具有异曲 同工之妙。英语“excellent(优秀)”的前缀“ex-”也是表示“出”的意思。而表示“优秀”的另外一 个词“outstanding”则更加形象地说明了这样的意思。“Outstanding”即“站出来(standingout)”,和汉语中的“突出”具有相同的表意效果。而“优秀”、“突出”意味着在群体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有更高、更好

的身份。这也是孩子们为什么都喜欢被评为“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背后潜在的意义。 表扬的地位、身份意义在比较当中更容易突 显出来。被评为“优秀”或者考试名列前茅,孩子们当然欢喜,但自己的同伴若比自己好一点,位于 自己的前面,那体验就复杂多了。例如,在学生宿舍卫生评比中,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宿舍门上贴着“清洁”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但是当他们看其他宿舍几乎都是“清洁”,他们的这种高兴会有很大的折扣。虽然同是表扬,但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突出”。我们在各类竞赛或考试中很容易很容易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更看重的往往是自己所处的位置,具体分数也许是次要的。这在体育比赛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例如,在100米赛跑中,第一名和第二、第三名之间往往差距很小,有时候 这种差距不是我们的眼睛能辨别的, 只有通过现代精密仪器才能够区分,但结果却是天壤之别,而 运动员及观众的感受也有很大差别。这种地位的差异我们在日常用语当中也能发现。例如第一名 往往是“高踞榜首”“荣居第一”,而第二名则往往是 “屈居第二(亚军)”。老师们在表扬孩子们时常常使用各种带有 “星”的称号上,例如表扬孩子的时候,老师经常会用“希望之星”、“劳动之星”、“责任之星”等 等。这其实也是表达一种地位或身份。“星”所表示的是一种比较突出的位置。在我们的传统 中,能够成为星星的人,就标志着一种显著的位置。天上的星宿都有相应的位置, 如果能够成为一种星星, 则意味着一种地位或身份。孩子们都渴望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比其他人重要,比其他 人显得更有价值。

三、渴望被肯定— ——承认的需要文化世界的复杂性和继承性决定了孩子们是 逐步学会确定自己行为的正确或者恰当与否,其中成人或权威人物的肯定会更好地帮助他们作出判断。孩子们的成长有很多不确定的方面,他们需要成人的肯定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今天是母亲节,老师问我们能够为妈妈做点儿什么。我想,还是给爸爸妈妈做顿饭吧!回家之后,我的脑海里开始构思如何做饭,做什么饭。然后又回忆妈妈是如何做饭的。当一切准备好了之后,我开始“实战”了。我做的第一道菜是西红柿炒鸡蛋。可是炒完之后,我失望了。鸡蛋炒完之后并没像妈妈炒出来的那样金黄,而是有许多灰黑色的斑点,味道也不像妈妈炒出来的那样鲜美,而是很酸,自己也感到有些失望。但还是要坚持!我又开始做第二道菜、第三道菜„„ 看着桌上的菜摆得像模像样的,我不禁为自己的创造感到有些惊讶,自己竟然能够做出这么多的菜!我不禁笑了,想着还有什么需要做的,“把餐具也摆好”!一切就绪之后,我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坐在客厅看电视。可是好看的动画片也没有吸引住我,我的耳朵一直在听开门的声音。 终于,门被“嚓”的一声推开了,我装作若无其事地看着电视。妈妈很匆忙地放下背包,向厨房走去。 过了一会儿,妈妈出来问我 ,“那饭是谁做的?” 我很调皮的说 “你猜?”妈妈顿时笑了起来,说道“盈盈真是长大了,能为妈妈做饭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是妈妈第一次表扬我做饭做得好!妈妈一句“长大了”足以让她体验到被肯定的感觉,让她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能够为父母做事情, 这让孩子们感到自己的力量。父母表扬孩子 “懂事了”、“长大了”、“真能干”,就意味着承认他们“有能力”、“有力量”等,孩子从他们的表扬中获得了认同,找到了自信。渴望肯定体现了孩子们对成人的依赖。 中午,李老师抱着一大摞子作业本来到班级陪着学生一起自习。她刚放下作业本,还没有来得及坐下来,就有一个孩子跑过来,说,“老师,我 昨天晚上5分钟做了131道速算题 。”“噢!你真厉害!”孩子说听到老师的夸奖后,高兴地回到自 己的座位上。 “老师,我昨天晚上„„”又一个孩子又来报告好消息了„„ 孩子们总是喜欢把自己的积极面展示出来,其目的也是为了得到成人的肯定。我们看到,在学校,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们有时甚至不 惜牺牲自己的其它兴趣或时间去迎合老师,“投其所好” 。上面这些故事表明孩子们是多么渴望得到成 人的肯定。“肯定”的基本意义是一种“对事物持确认的或赞成的态度”或“毫无疑问、必定” 。“肯”的本义为“着骨之肉”,意指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和英语中表示“肯定(affirm,confirm)”的意思非常接近。这两个词的词根都是firm,意思是(合伙)商号、稳固、坚固的意思。“肯定”意味着一种“共在”、“共

同在一起”,或者“捆绑在一 起”。可见,“肯定”的生存意义是“共同在一起,从而增加力量”。这种对“肯定”的渴望更深层的意义则是一种认同感、归属感。孩子们渴望被肯定隐含着一种团结、归属的渴望。“肯定”将成人 与孩子们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赋予孩子们以团结和力量感。周围人的肯定就意味着自 己找到了一种共同成员的支持,有了在一起的感觉,从而增加个人的信心和力量。 因此,“被肯定”不仅仅是获得权威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关系的承认,一种群体的认同。 表扬的肯定、承认对任何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能够增加个体的安全感和认同感。我们从传统的“差序格局”中也能够看出这样的追求,即我们渴望得到和自己生活关系更近的群体的承认,在乎他们的肯定与否,这是一种对共同体生活的渴望。他们的肯定对人的自我存在和个人自信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共同体成员的认同能够赋予个人以无穷的力量。我们可以在“荣归故里” 、“衣锦还乡”这些熟悉的语言体验中能够找到证据。我们在孩子、青少年的亚群体中也经常能够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他们并不喜欢老师当着同伴表扬自己,因为这让他们感到自己背离了群体,而他们此时往往更加注重自己所属的这个小群体的认同,因为他们才是自己的力量支撑。 四、渴望被关爱— ——亲密的需要弗洛姆指出,爱的焦虑主要源于一种分离感。 对分离的体验激发出焦虑,而这种体验又是一切焦虑的总根源。分离意味着和其他人隔绝,因此就无力运用人性的力量。这样,分离的孤寂感即是衰弱无力,不能主动去把握世界。[3] 孩子在越小的时候,这种分离的担心就越明显。学校生活是孩子们家庭生活空间的一种扩展,这种扩展给他们带来了一种陌生的感觉,也造成一种不确定、不安全的感觉。孩子们离开了家庭,来到学校,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的地位不再像家里那样独特。因此学校里的表扬对他们的意义更加重要。渴望表扬则体现了亲密和安全的需要。 马斯洛说过,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爱的需要根本上是一种安全的需要。蒙台梭利敏锐地观察到儿童的这种需要。她说,实际上儿童 在爱着成人 ,“他从成人那里得到他需要的物质帮助,并向成人热切地索求他自我发展所需要的 东西。对儿童来说,成人是令人尊敬的。”[4]儿童需要成人在他身边,而且他们会很高兴引起人们 对自己的注意 :“看着我!和我呆在一起!”而成人经常意识不到儿童这种深深的爱。例如:清晨, 儿童要是比父母醒来的早,他们可能会唤醒父母。这对大人来说未必是好事,甚至会烦。但如果不是爱,还会有什么力量能促使儿童刚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孩子们叫醒熟睡的父母,无非是想看看他们所爱的人。孩子们在学校想方设法走近老师、接触老师、和老师说话等行为体现了同样的道理。 小芳在同桌小刚的抽屉里捡到了他落下的语文书,赶紧送到老师的办公室。“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老师看了看书上的名 字, 然后摸着她的头说,“你能明天早读课交给小刚吗?” “嗯。”小芳高兴地点点头,走了。 孩子们经常把捡到的东西主动交给老师,小到一快橡皮、一把小刀,大到书包、雨伞等。这些东西有的可能真的是他们捡到的,而有的就是身边同学的。甚至他们自己的东西,有时候他们也会拿来“交给”老师。他们除了希望能够在老师面前积极地表现自己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希望和老师接触,希望和老师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希望在接触中感受老师的关爱。 “老师,我捡到一支笔。”林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讲课,突然被王超的声音打断。“在哪儿捡的?”王老师不得不停下课来回应。 “老师,这笔是我的。”还没有等王超回答,同桌已经认出了自己的铅笔。 教育者该如何理解这样的情境?对于正在上课的老师来说,孩子的行为是很不适宜的。然而孩子们迫切和老师接触的愿望却反映了一种对爱的焦虑。我们时常会看到,学生会主动到老师那里去问问题,虽说有的学生确实真有问题,但也有很多时候,学生到老师那里去问问题,其实只是想亲近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和他说几句话,希望和 老师有“亲密接触”的机会。对孩子们而言,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他们不仅从中获得一种安全感,而且还把它作为一种骄傲。粗心的老师有时会说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这么简单地问题还来问我?”遇到这些情况的学生多半不会再来自找无趣。而教育者和蔼可亲的姿态会更容易 让儿童接近。教育者若能够理解孩子的需要,及时给予

表扬或鼓励则会让孩子体验到一种爱的安 全。这样,孩子不仅感受到教育者的慈爱,还能够形成良好的自我。 有时候为了能够接触到老师,他们会“不择 手段”。例如,他们会主动向老师打小报告,说某某同学上课讲话, 某某同学作业没有做,或者抄了别人的作业„„这些小报告,有的可能是出于责任感,有的可能是想报复其他孩子或者给点儿“颜色”给那些犯错误的同学看,但更多的却是希望能够在老师面前“立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希望老师信任、重视、喜欢他们。这也是一种亲密需要的表现形式。打小报告或“告密” 有时候是要和老师分享一份秘密。康德说过,赠送一份秘密就是赠送一份礼物。分享秘密就是建立一 种信任的关系。老师们有时候去没有看到他们的这种需要,只是将他们看成是“喜欢告密的小 人” 。这样的事情经常会发生在孩子和他/她所依赖的成人身上。孩子们其它类似的表达亲密的方式还体现在交作业本、赠送小礼品等行为中。孩子们希望从在这些交往中得到老师的称赞或表扬,体验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结语 表扬的意义非常丰富。从解释现象学的角度来看, 对意义的探究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此,本文也只是描述分析了表扬的意义的某些存在特征。而且,在我们实际教育情境中,表扬还有很多变化的形式,我们或称之为表扬,或称之为鼓励、称赞、欣赏,等等。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无法准确地用概念来表达。因为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用概念命名之前,它们已经作为一种前反思的体验而存在。现象体验本身的丰富性需要的不仅仅是概念,而且要理解它们是如何显现的,对体验者意味着什么。 表扬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应有的体验。这些体验构成了他们的成长经历,是他们成长意义的 展示形式, 也是他们发现自我、形成自我的过程。虽然这些体验会随着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个体以及不同的表扬者而体现出不同程度的 差异,但是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结构性的特征。透过孩子们体验的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表扬意义的某些共同面相(aspects)。这些面相是孩子们表扬体验的意义维度。作为教育者,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关注他们的这些体验,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影响孩子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加】范梅南,【荷】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 和自我的重新认识[M].陈慧黠,曹赛先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87.[2]【英】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M].陈广兴,南治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5.[3]

【美】弗罗姆.爱的艺术[M].陈维纲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 版社, 1986:9.[4]【意】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M].金晶,孔伟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131

像模像样的意思篇九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1)》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六五班 徐逸飞

当困难来访时,有些人迎难而上,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面对困难,你们是怎样做的呢?当我学骑自行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天,我学骑自行车,手握着车把,坐在自行车上,用脚一蹬,车子摇摇晃晃,歪歪扭扭,总是不听使唤。我想:可能是用力太小了吧!于是,我又坐到了车子上,用脚使劲一蹬,车子跑得飞快,竟然撞上了垃圾箱。我惊魂未定,一眼看见我的腿被磕破了,看着流血的膝盖,我坐在地上有些害怕了,我的眼泪不住地往下掉,我真想放弃骑自行车的念头。这时,我想起了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于是,我又扶起车子继续练习。妈妈走过来说:“别怕,学不会骑自行车,这点困难算什么!我来帮你练。骑车时把要扶正,眼睛向前看,不要低头。你在前面骑,我在后面给你扶着。”我开始骑了,还别说,后面有妈妈扶着我的心里踏实多了,按照妈妈说的我骑了起来,骑了一圈又一圈,我高兴极了,可是停下来,回头一看,妈妈在气喘吁吁地淌着汗珠,妈妈说:“我跑不动了,你自己骑一圈试一试!”我答应了,可是妈妈一松手,自行车龙头就东倒西歪,一下子就倒下了。

我继续练习,可是顾着手就顾不着脚,顾着脚身子又歪了,又倒了。我跟自行车真可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它倒我就倒,我不耐烦了,想:你这该死的自行车,真可恶!我定了定神,又开始练习,就在我骑到一个拐角要拐弯时,我没控制好车把,眼看就要摔下来了,这时妈妈又来帮助我把车一扶,我才没有摔下车来。妈妈觉得我骑得稳当点了,有时就松开手让我自己骑,我一看见妈妈松了手,就大喊:“妈妈,快帮我扶着,千万别松手!”妈妈说:“别怕,别怕,我帮你扶着呢!”听见妈妈这么说我便放心地继续骑,慢慢的,车渐渐听我使唤了,妈妈的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松开了。我逐渐找到了感觉,骑起来还真像模像样了,骑车也变得更有意思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会骑车了!妈妈向我伸了伸大拇指,我真高兴!像撒了欢儿的小狗,自己一圈一圈地骑起来。

通过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感悟到:“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成长。

像模像样的意思篇十
《木匠》

平凡木匠

老家在四川北部边缘,是一个极荒凉的山村小镇,在那里,有许多以制造各式家具、修缮房屋为生的匠人,也就是木匠。

木匠又叫木工,通常是用墨线、锛、凿 子之类的工具帮着村里人做些平日用的家具或者小物件,还有就是帮着修房子。农村的木匠和城市的又有不一样:城市的木匠大多都是业有专攻,而且一般都是凭借电刨子、电锯、手提电锯这类的电动工具就可以造出外观精美受人喜爱的器物;而农村的木匠则不同,他们没有那么多先进的工具来用,也就迫使他们几乎个个都是多面手,一般来说,普通点的木匠,凭着双手的灵巧随随便便都可以做出小家什、桌椅板凳这些小玩意,若是优秀的木匠,所做出的家具物件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鬼斧神工了。所以,在农村,一个优秀的木匠,完全可以凭着双手做出一切想要的东西,木料就是他们创造世界的材料,小到物件玩具、大到衣橱木房,都是可以的。

在老家这个偏远的山村,木匠这个行当是很吃香的,各家各户需要的家具摆件,往往都不会直接去买,只需找一个熟悉的信得过的好木匠,说出自己的要求,就可以回家等着送东西上门了。若是哪家修房子,就请几个名气大的木匠,从房子的设计到最后的动工,就不劳主人家费半点心思了。而主人就只需要按着木匠师傅的要求,买来合适的材料,顺带着在修房子期间,每天做几桌好吃的,拿出几瓶平日里藏着的好酒,好好招待着木匠师傅就行了。

在木匠这个行当里有许多的规矩,人们对木匠师傅的要求也是挺高的,一个木匠想要被称为优秀还是得费点心思的,而最重要的是必须得到大家的认可,也就是信誉度,而这是要在平日极繁琐的工作中慢慢积累来的。得到这些的首要条件就是年龄。年纪最好刚刚好,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从没有哪个青嫩小生可以被称得上优秀的,木匠技术需要的就是慢慢积累,边做边学,从一个学徒慢慢的到自立门户至少你得有二十年的磨练。从表面看,一个优秀的木匠往往是看得出来的。你手上有没有长期使用工具留下的老茧、你的脸上是不是有木屑般坚硬的纹路,这些都是人们对你的第一印象,而这些印象却通常决定着人们对一个木匠的信任程度以及他生意的好坏。这很直观很片面,但也很真实,这就是乡村人祖祖辈辈留下的经验,不容置疑。

所以,一个匠人想要被认可被称作优秀,还需要深层技艺的沉淀和漫长岁月的洗礼。

二舅就是一个足以堪称优秀的木匠师傅。

外婆生了四个孩子,妈妈是老大,二舅是老三,这也就决定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二舅在三个舅舅中排在中间,大舅年龄大,懂事早,外婆将他当做持家的支柱加以照顾,三舅年纪最小,机灵,会讨长辈喜欢,最受外婆的疼爱。这样就只剩下二舅处在这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境地,几乎被所有人忽视。

打小他就明白,在这样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没有人会放下地里繁忙的事来管他这个不起眼的孩子。在那个年代,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三个以上的孩子,多的甚至五六个,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没有任何的依靠,所有的都只能靠自己。

二舅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原因并不是家里穷,而是他的确对上课读书没有

什么兴趣,整天就窝在家里把玩一些小锤子、小锯子之类的玩意,不肯念书。为了让他去读书,当时正在做校长的外公可谓伤透了脑筋,可是道理是讲了一箩筐,甚至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能想的的办法都想完了。可他就是“油盐不进”,坚决不肯去学校了,为此,二舅哭过闹过,甚至还用离家出走来威胁过。到了最后,家人也都累了,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便也随他去了。

当时村里有个木匠,姓王,大家都叫他王木匠,在那个信息封闭的年代,王木匠也可以算得上是声名远扬。他那一手另人侧目的木匠活儿手艺在附近几个村那是首屈一指的。甚至只要家中有经他手的物件的人家,无一不对他交口称赞。据村里的老人讲,在王木匠年轻锋芒外露的年岁,曾复原过传说中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木马不需要脚踏,也没有其它动力,只需乘坐人摇晃身子,木马就可以自由前进、后退。可以说只要是他做出来的东西,就没有一样是坏了脸面的。

王木匠就是这一代匠人里的佼佼者,是村子里的一个传说。自他出名以后,村子里想拜他为师的年青人络绎不绝的上门求学。这些年青人手里提着大块大块过年腌制的腊肉或者是几十个鸡蛋,敲进王木匠的门。可说来王木匠这人也怪,做工的时候毫不含糊,平日里也总是寡言的,到了名气大了,上门拜师的人多了,他会一个个请进家里上茶上水好好招待,可待别人说明来意,脸色却一下子变了样,从来是断然拒绝,绝没有心软的,就是连送来的拜师礼也是悉数奉还,毫无情面可言。

没人知道着其中的原因,所有的人都在猜测,流言遍布。有人说,王木匠是担心让徒弟学去了手艺,自己没了那碗饭吃;有人说,王木匠自己定下了规矩,要把手艺带到坟里去;还有人说,王木匠其实私下收了徒弟,只是没明着说出来。人们还像模像样的列了几个怀疑的对象。诸如此类的流言、猜想四处蔓延,整个村子都知道王木匠从不收徒,但没人知道原因。而王木匠呢,也像着个没事人似的,似乎没听见这些声音,该做工做工,该休息休息,就是什么都不说。慢慢的,上门拜师的人也就少了。

又说到二舅辍学之后,外出打过工、在家种过田、 还做过小生意,可最终都没什么结果,又闲了下来。再没办法了,外公外婆就想起了他平日里喜欢一些小手艺,就打算给他找个好的师傅,学些手艺,做个匠人来养家糊口。

而二舅的木匠生涯,这就算是开始了。

很快,外公凭着自己平时在乡里乡亲面前的人缘,给二舅物色了一个挺不错的木匠师傅。按着大家的想法,既然二舅定下心要学木匠手艺了,理所应当的就该去师傅那边学边做。可一向习惯于做事出人意料的二舅这一次也不例外,他怎么都不愿意去那位师傅那学,只说是不想跟着那师傅学,其他的什么也不说,整天都是寡言的,就闷在自己屋里不肯出来,谁都不知道在他在鼓捣什么东西。

他在那边倒是心安,可外公外婆却急了,拿不准二舅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又不能看着他就这么一直在家待着。就这么在家呆了十几天,外公实在忍不住了,敲开二舅的房门,硬是要二舅说个道道出来,外公态度很强硬,表明了是二舅不说出什么来就没完,到了最后二舅实在没办法了,只好硬着头皮说出来,原来二舅一心就只想拜王木匠为师。

你说这是不是痴人说梦呢。所有人都很清楚王木匠是不收徒的。在木匠这个行当里,最受人尊敬的,就是掌墨师傅,这也是技艺最高的木匠师傅。大凡修建房屋等大一点的木工活时,都得有一个掌墨师傅。掌墨师傅只负责画墨,其他木

匠只负责具体制作。好比现代工厂里的总设计师,先将产品设计好,操作工人只管按照设计图制作。只不过就是的掌墨师傅不是将设计图画在纸上,而是直接将要制作的构建的形状、尺寸长短画在将要制作的木材上,具体制作的木工依着尺寸、形状制作就是。所有构建制作完毕后,经掌墨师傅抽查,再进行组合。因此掌墨师傅不仅比其他工匠神气,工钱、红包也丰厚的多。

而王木匠就是附近几个村里为数不多的掌墨师傅中最优秀的一个。

可二舅就是铁了心要拜王木匠为师了,无论外公怎么说拜王木匠为师是不可能的都没用,权当没听见。外公大概也是知道的,二舅的性格就是要学就学最好的,对于那些二流的木匠,二舅向来是不屑一顾的。这或许是我们家族的遗传特性,总喜欢想着最好的东西靠拢,其他的什么也不在乎。

外公也不知道二舅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看二舅胸有成竹的样子,也不好多说什么,索性什么都不管了,随着二舅自己去做。他想就算最终成不了,也不损失什么,何不就让二舅去试试看,说不定还真能成了,那不更好。

王木匠的名气着实是太大了,大到二舅都被晃了眼。他又将自己关在小屋里,没日没夜的鼓捣自己的玩意,除了吃饭是出来,其他时间都见不着人影,就是吃饭也是匆匆忙忙的。家人见他这样,也不多问什么,只是随他去了。

那时正当三月份,农村里做各种家具物件或者修房子正多的时候,也正是木匠们生意最好也最忙的季节。往年这个时候,二舅早就跟着那些木匠们东家走西家跑打下手了,可今年却一反常态的没有去了。没人知道他在做什么。

这样的日子一晃到了三月末。那天正午,外婆还是像往常一样准备午饭,外公正要去叫二舅下来吃饭,刚走到楼梯口,就看见二舅从小屋出来了,一脸的疲惫,头发又长又油满是木屑,整个人都憔悴了许多。

“你怎么了?今天这么早就出来了”外公忙上前问道。

“我先去洗个澡再说,一会就去找王师傅拜师”二舅一脸平静的说完,一头钻进了洗澡间,把门锁上。

外公很是疑惑,可不知道该怎么问,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转身去厨房把饭放桌上,冲着洗澡间说:“我把饭给你放桌子上了,一会出来自己吃了。”洗澡间传出水流淅淅沥沥的声音。外公见此,摇摇头叹息了一声,便出门下田去了。

二舅洗完澡出来,换了衣服,小伙子也变得精神多了,匆匆忙忙把饭吃了,到后面的杂物屋找了个黑色袋子,从楼上拿下什么东西装进去,然后又装了点腊肉,提着这些就出门了。

外公家右边不远是一个小的供销社,平日里卖些村民们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包括一些烟和酒,二舅直走到那,拿出自己打工赚的钱买了几瓶二锅头和一包烟,提着就向着咱村正东边的王木匠家去了。

“你咋来了,是不是有啥活儿要做?”。听见敲门,王木匠打开门,看见二舅站在门外,有些诧异的问。

王木匠是看着二舅长大的,王木匠见二舅来找他,二舅以往没少跟这王木匠东奔西走打下手的。只是在这个时节,着实让他有些奇怪了。记得前年,二舅在玩电锯的时候,差点手指被卷进去,就是王木匠在紧急时刻一把将二舅拉开的,这可是救过命的交情。

“不是有活儿,王叔,那个…我想求您件事”二舅站在门口,双手交叉,不停的搓着手,神情拘束的说。

“啥事啊?直接说就是了,又不是外人,客气个啥。来,先进来再说”。王木匠一边说着,一边将二舅往屋里带,进了屋,又拉了张椅子让他坐下,倒了杯水放在面前。

“有啥事啊?现在说吧,我听听看能不能帮上忙。”王木匠就这旁边的太师椅过来坐下说道。那椅子是王木匠自己做的,用的是上好的花梨木,做工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上面还雕着九条蜿蜒曲折的龙,交缠在一起,九龙腾飞。由此可见王木匠的手艺还真不是说着玩的。

“王叔,我没读书了,现在没啥事做,你看我能不能跟着你学点木匠手艺啊” 二舅扭捏了会,更紧张了,双手好像找不着地儿放了,拘束的放在膝盖上。 “怎么就不读书了呢?兵儿啊,不是我不肯收你,而是我是不收徒弟的啊,这你应该知道的”王木匠皱了皱眉头,有些严肃的说道,“兵儿啊,外面还有那么多优秀的木匠师傅,干嘛非得找我这个糟老头子呢?”

“我的却对读书没啥兴趣啊,我只跟你,外边那些木匠谁能跟你比啊。” “可是你知道我不收徒的,我不能坏了这规矩啊,收了你,乡亲们不知道该咋在背后戳我脊梁骨呢”王木匠还是断然拒绝,有些无奈的看着他。

“王叔,我知道你不收徒的原因是什么”他并没有因为拒绝就放弃了,还在试图说服王木匠。

“哦,你知道?是什么?”王木匠突然来了兴趣,饶有兴趣的看着他。 “王叔你看,你有这么好的手艺,说不想传下去是假的,更不可能像他们说的你怕徒弟抢你饭碗,所以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你没有遇见你欣赏的人。现在很多和我差不多大的年青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留在村里做一辈子木匠,而且真心喜欢木匠手艺的人太少了,肯下功夫去钻手艺的人也太少了,王叔你是不是担心坏了手艺,所以不想随便收徒呢?我也是胡乱猜的,不晓得猜对没有。”二舅认真的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

“哦?小伙子还真有点意思”听到这,王木匠的兴趣一下来了,站起来,仔细的打量这个看着长大的孩子,眼里有点玩味的味道,“不愧是跟我跑了这么年的兵儿啊,小伙子长大了,看事就是和村里那些鲁莽孩子不一样了啊”。

“王叔,你看我说的还对么?”

“嗯,说的差不多,有点意思,但不全对。我确实还是想把这些手艺留下来,但不是没有遇到欣赏的孩子,而是现在孩子想钱想的太多了,我不希望自己的手艺变成完全的拿来挣钱的东西,简直是侮辱”王木匠认真的看着二舅,眼里有些期盼还有些怀疑。

“王叔,我不是那种人,我就是冲着手艺来的,我是真的喜欢木匠手艺,我和他们不一样的。”二舅急着解释道。

“不一样?怎么证明你们不一样呢?

二舅一看有戏,连忙拿出带来的黑色袋子里的东西,那是一柄木头做的手枪,和其他木制手枪不同的是,它的外壳是纯木制的,连内芯都是木制的,整柄手枪浑然一体,没有一丁点组装拼凑的痕迹,除了子弹是用的钢珠、扳机用的铁片之外,其他都是一整块木头做出来的,仔细看看,还真有些巧夺天工的意思。

王木匠伸手接过手枪,拿在手里仔细把玩,一边端详着,一边在想些什么。二舅是最紧张的,目不转睛的盯着手枪,生怕出什么纰漏。

“你这手枪做了多长时间?”王木匠抬头问道。

“大概半个多月吧”

“喔?半个月?以前除了跟这我们老几个跑,有没有拜别人学过手艺?”王

木匠接着追问道。

“没有啊,我只是喜欢这些,自己琢磨了大半个月做的。”二舅老老实实的回答。

“嗯。不错”王木匠有些惊奇的看着二舅,像是重新认识他一样,二舅没敢说话,只是安安静静地坐一边,埋着头,动也不动。

过了一炷香的功夫,王木匠伸出手将他拉起来,双手按在他的肩膀上,看着他的眼睛,“兵儿,你当真是块材料,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自己做出这么不错的手枪,看得出来,你是用心了的”王木匠认真的说,“那好吧,你跟这我学吧,学成学不成可就靠你自己了”。

二舅一听这话,顿时高兴的恨不得跳起来,连声答道:“王叔你放心,只要你肯要我跟你学,我就肯定会好好学的,不会丢了你的脸面的”。

“嗯,希望是这样吧”

说完,二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腊肉和烟酒,在门外抬了张小桌子,师徒俩就坐那开始喝酒聊天了。从二舅的小时候说起,说到兴处,师徒俩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还真算是聚到一堆了。

总之,这一天开始,二舅的木匠生涯算是正式开始了。

二舅开始跟着王木匠东奔西走,王木匠掌墨,他就打下手,一边跟着帮忙,一边学。说起来,他还真算得上聪明,兴许天生就对木匠手艺感兴趣,王木匠教他什么东西,他看上一遍就可以学的有模有样的,做出来的东西还真像那么回事。

木匠这个行当,重要的就是手巧心细,缺一不可。一个好的木匠,不仅仅是会做一些家具物件,更重要的是要有创造性的能力,也就是说,可以用手中的木头,做出能想得到得东西,这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是需要长期的锻炼和培养才能达到的程度。

王木匠是从不缺生意的,周遭几个村的乡亲们有什么需要的物件,第一个想起的就是王木匠,这是有极充分的信任的。二舅跟着王木匠走西家串东家,做家具做桌椅甚至是修房子。二舅很明显的感觉到,跟着王木匠学和跟其他木匠学是完全不同的。

王木匠教徒弟的方式和其他木匠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多的木匠教徒弟就是让他看着自己做,慢慢的让他边做边学,等到技术熟练一些了,就让他自己做一些简单的东西,这样慢慢积累经验。而王木匠却从不这样做,他先教给二舅是做人,然后才是做木匠活儿。

王木匠曾给二舅说过:“一个好的木匠首要的是要做一个好的人,心存善念的木匠才能心无旁骛的做工,才能做出超越木匠本身的好东西”。

还说:“优秀的木匠不仅仅是在为别人做工,而是在为自己做,做自己心爱的东西,就要投入所有的心气”。

所谓心气,他是这么解释的:好的东西,都是有魂的,你要将自己的心气灌注进去,它才能活起来。

虽然二舅似懂非懂,但还是暗暗记住了。但是,他所不知道的是,这些话对他未来的木匠生涯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

二舅就这样慢慢跟着王木匠学,王木匠呢,也不藏私,他有什么不懂得都会很细致的给予解答和释疑,所以二舅的木匠手艺是一天天的提高,做的工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赞赏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写男生的外貌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