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币值理论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币值理论篇一: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10080920113 夏晓婕

10080920117 金丹

10080920119 陈倩珺

一、主要汇率理论

Ⅰ、国际收支理论(又称国际借贷说,外汇供求说)

①基本内容

国际收支理论由英国的葛逊于1861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

此模式认为外汇汇率必须处于其平衡水准--即能产生稳定经常帐户余额的汇率。出现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将会减少,并最终使其本国货币币值降低(贬值)。便宜的货币使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同时也使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在一段调整期后,进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从而使贸易余额和货币向平衡状态稳定。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②内容评价

葛逊的国际借贷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 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

具体要点如下:

第一,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 第二,国家借贷关系起因于国际商品的输入、提供劳务的收支以及资本的流动。

第三,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前者指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款,只有它的变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

第四,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是否相等。如果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外汇需求量,汇率下跌,即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借贷说只适用于具有比较发达的外汇市场的国家,如果外汇市场不发达,外汇供求关系的真实情况就会被掩盖。外汇市场如果受到国家的干预,外汇供求决定汇率理论的作用就会有很大折扣。该这理论的适用性,还要受到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大体相同的

限制。

③代表作

戈森:《外汇理论》

Ⅱ、购买力平价理论:

①基本内容:

购买力评价说是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于1916年系统提出的。

主要观点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国内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应会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汇率变动所抵销。 购买力评价理论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

是一种货币的价值及对这种货币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发行国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量决定的,即由它的内在购买力决定的,而购买力的高低是由物价水平体现的。即:

E=∑Pa/∑Pb (1)

式1中E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Pa和Pb分别表示a和b国的物价水平,这一理论实际上就是国际间的“一价定律”。即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质、同类的商品在世界各地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但由于各国使用的货币不同,一种商品以不同货币表示的价格需要经过汇率折算,才能保持相等。因此式(4.1)可变为Pa=EPb。如果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不符,国际间商品的套汇活动将使实际汇率调整至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相等为止。

2、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卡塞尔除了提出绝对购买力平价说之外,还提出了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其主要观点是,由于各国经济状况的变化,各国货币的购买力也必然经常发生变化,两国货币购买力的相对变化导致了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化,用式(4.2)表示:

E'

P'a/P*aEP'b/P0b (2)

式2中P′a和P0a分别代表a国当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P′b和P0b分别代表b国当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E0为基期汇率,E′为当期汇率。

②内容评价:

该理论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期,是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的产物。当时各国相继从金本位制改行纸币流通制度,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此时提出该理论是适时并有一定道理的。具体表现在:

该理论较令人满意地解释了长期汇率变动的原因,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物价剧烈波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具有相当的意义。因为它是根据两国货币各自对一般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比率,作为汇率决定的基础,能相对合理地体现两国货币的对外价值;

另外,从统计验证来看,相对购买力平价很接近均衡汇率。 该理论有可能在两国贸易关系新建或恢复时,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均衡汇率。 它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唯一的传统汇率决定理论。为金本位制崩溃后各种货币定值和比较提供了共同的基础。 70多年来在汇率决定理论中一直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对当今西方国家的外汇理论和政策仍发生重大影响。今天,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仍然把其作为预测长期汇率趋势的重要理论之一。

但是,该理论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具体如下: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不足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

另一个不足是它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着的价值差距的空间。另外,除了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率差异之外,还有其它若干个因素影响着汇率,比如: 经济数字发布/报告、资产市场以及政局发展。

购买力平价说在西方汇率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该学说把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联系起来,较合理地体现了汇率的决定基础。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性,购买力平价说过于侧重国际贸易关系而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决定的影响。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但货币数量论与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不想符合的。 把汇率的变动完全归之于购买力的变化,忽视了其他因素。如国民收入、国际资本流动、生产成本、贸易条件、政治经济局势等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也忽视了汇率变动对购买力的反作用。

该理论在计算具体汇率时,存在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物价指数的选择上,是以参加国际交换的贸易商品物价为指标,还是以国内全部商品的价格即一般物价为指标,很难确定。 绝对购买力平价方面的“一价定律”失去意义。因为诸如运费、关税、商品不完全流动、产业结构变动以及技术进步等会引起国内价格的变化从而使一价定律与现实状况不符。 ③代表作:

古斯卡夫·卡塞尔:《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

Ⅲ、利率平价理论

①基本内容:

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于1923年在《货币改革论》中提出,主要说明国际货币市场上利率差与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关系。利率平价理论以证券和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其基本假设是套利保值资金的流动最终使两国的投资收入趋于一致。

该理论认为,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以牟取较高的利润。同时为避免投资风险,会使用远期汇率交易来抵补。远期汇率会上浮从而形成均衡,使抵补套利无利可图。

利率平价规定,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升值(贬值)必将被利率差异的变动所抵销。归纳可得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用公式表示:

FR/SR=(1+ix)/(1+iy)

FR:远期汇率 SR:即期汇率 ix :某个国家的汇率 iy :另一个国家的汇率

若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远期汇率升水,反之则为贴水。因此两国名义利率之差等于远期外汇市场上两国货币的升水数或贴水数。若用K表示汇率升水贴水数,则:

K=(FR-SR)/SR 近似表示为K≈(ix-iy)

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和抛补的利率平价两种。此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做的假定上。

②内容评价

利率平价学说的主要贡献:

它从理论上说明了远期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相对收益,即以利差作为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对于实际操纵外汇市场,预测远期汇率趋势,制定和调整汇率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利率平价说在理论上可以成立,但从实践的角度看,有以下缺陷。

它是以国际间资本流动不受任何限制和各国间证券可完全替代为前提。这两条前提太过严苛,不易实现。

利率平价说没有考虑交易成本。但是,交易成本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各种交易过高,就会影响套利收益,从而影响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如果考虑交易成本,国际间的抛补套利活动在打到利率平价之前就会停止。 利率平价说还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故套利者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率平价成立。

结论:

1、当各国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通常希望将资本投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这种套利行为会导致资本的跨国界、跨市场流动。

2、投资收益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利率水平的高低,而且取决于汇率水平预期变动率,如果汇兑损失超过了利差收益,投资者就会蒙受损失。

3、为了规避汇率风险,投资者通常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高利率国家的货币。

4、利率较高的货币的即期汇率上浮,远期汇率下浮,出现远期贴水,利率较低的货币的即期汇率下浮,远期汇率上浮,出现远期升水。

5、抛补套利活动的不断进行会使远期差价发生变化,直到资本在两国之间获得的收益率完全相等为止。

③代表作

凯恩斯:《货币改革论》

Ⅳ、汇兑心理说

①基本内容

由法国学者阿夫达里昂根据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论在1927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为了支付在国外进行购买的货款。而购买外国商品(包括金融商品)的原因,又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这种欲望便是使得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汇率的变动和决定所依据的是人们各自对外汇的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除了需要用外国货币购买商品外,还有满足支付、投资或投机和资本逃避等需要,这种欲望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外汇供需双方对外国货币所作的主观评价。该主观评价又是依据使用外币的边际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不同的主观评价产生了外汇的供应与需求,供求双方通过市场达成均衡,均衡点就是外汇汇率。当均衡被打破时,汇率又将会随着人们对外汇主观评价的变化达到新的均衡。 ②内容评价

汇兑心理说的理论价值在于:它拓宽了对汇率决定进行分析的路子。在此之前的汇率学说,多是忽赂了心理因素。实际上,人们的心理因素对汇率的变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固定汇率时期,在官方通常许诺保持固定平价的情形下,人们对汇率的预期心理较为稳定;而一旦人们预团到官方平价会发生某种变化,预期贬值的心理会使汇率由于纷纷抽逃资本而实际贬值,这种短期资本外逃的现象主要是由心理作用所致。

在浮动汇率下,预期心理的作用更为强烈。许多新的汇率学说,如资产市场理论,加速假说及一般均衡理论等都将预期因素作为汇率决定的重要组成变量。

应该提出的是,阿弗塔里昂的心理学说与新汇率决定学说中的预期因素分析有根本的区别。前者虽然把质与量两方面的物质因素统一于主观评价之中,但并没有切实地把人们的主观评价建立在实际可测的物质因素基础之上,新汇率学说的预期分析是以实际经济结构为背景的,不论是一般的预期心理,如通货膨胀的预期,经济前景的预期或汇率升贬的预期,还是有效市场中的合理预期,它们背后都有实际的经济参数,那么出现在模型之中的预期因素并不是

无法计量的。由于预期的反映往往渗有权复杂的经济、政治事件,对预期的计量的确存在很大的困难。理论的演进是必然的,无论如何,汇兑心理在把预期因素导入汇率分析者方面有其它理论无法替代的意义。 汇兑心理学说的根本缺点在于,它仅仅强调了心理因素的片面性。虽然主观分析是研究问题的一个角度,但如果唯一强调这一个方面,会使学说走到一个极端。该学说是以西方主观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把汇兑心理的变动当作影响与决定汇率的依据,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片面性,缺乏实质和客观的分析基础,丧失科学性,缺乏说服力。

Ⅴ、均衡汇率理论

①基本内容

1934年,英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首先提出了均衡汇率的概念。他指出:均衡汇率应该固定在或钉住某一水平,而且在以后的若干年内要能够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国内外现有的自然资源、设备、技术、成本以及正常的就业水平和关税等条件下,使国际收支能在一定时期内不受到不适当的压力;

第二,该国从国外取得长期借款或向国外进行长期贷款的意愿和能力,不受到不适当的压力; 第三,没有黄金的大量外流。

纳克斯在1945年给均衡汇率下了一个更为简洁完整的定义,即“在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情况下内外部同时均衡时的汇率”。

均衡汇率是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维持一国国际收支均衡状态而不致造成大量失业或求助于贸易管制时的汇率。

均衡汇率理论的核心是分析基本经济因素变化均衡汇率的影响,并利用他们之间存在的系统联系来估计均衡汇率。大致上可分为四类:基本要素均衡理论,行为均衡汇率理论,自然均衡汇率理论和均衡实际汇率理论。

②内容评价:

(l)汇率是宏观经济体系中重要因素之一,而不仅仅是一个“价格形式”,汇率均衡也就应体现出各个经济因素之间内在的、有机的“因果链”关系,而不只是一个汇率水平问题。由此决定了汇率均衡研究必须从汇率与各个经济因素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入手,将其纳人宏观经济体系的“大环境”中进行。

(2)汇率均衡是一种理想的汇率运行状态,从汇率政策角度来研究,它就是一种目标体系。汇率政策必须以汇率均衡为目标来确定其具体内容、手段和调整方向。而作为目标体系的汇率均衡应是全面的、动态的、多层次的均衡,它既由宏观经济发展目标所决定,又因各种经济因素和政策取向的变化而不断地得到调整。

(3)汇率均衡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均衡汇率,均衡汇率是量化的汇率均衡水平。由于汇率均衡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概念,均衡汇率作为具体化了的目标模式也就不可能是一个“水平点”,而只能是一个由不同时间长度等因素决定的、宽域不同的、动态的、最佳汇率区间,这个目标区间就是汇率政策的“目标靶”,而且是一个可移动的“目标靶”。

(4)对于人民币汇率来说,同样存在着汇率均衡问题,只是传统经济体制的限制使得人民币汇率均衡研究在内容上、方法上都受到一些局限,对其评价也没有一致的标准。特殊的经济体制造就了汇率均衡以特殊的内容和含义。对人民币汇率均衡进行的特殊分析应着眼于目前和近期的发展,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汇率均衡已成为经济均衡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条件之一。汇率政策应该树立汇率均衡的目标体系,并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目标来确立其内容。为了实现人民币汇率均衡这一政策目标,改革汇率调节机制、发挥汇率的市场调节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汇率均衡仍需要政策取向的引导,但政策取向不应以主观决策为主,而应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作出有利于市场经济改革的选择。

币值理论篇二:货币价值理论研究及其经济意义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货币价值理论研究及其经济意义

李国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