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篇一:2012年1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2年1月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所持有的基本理念和对于理想社会制度的向往与追求,指的是 A.生活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C.社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D.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2.“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形象地说明( ) A.理想就是现实 C.理想是可以自发实现的

B.现实不能成为理想

D.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日战争,这些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

A.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B.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C.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D.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4.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救亡图存 C.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B.实现共产主义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如何处理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爱国主义已经过时

C.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B.民族国家的界限已经不太明显 D.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主权和利益

6.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的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A.为人民服务

C.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

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7.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基础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个人只能被社会所决定 C.个人可以不依赖于社会而存在

B.社会的存在不依赖于个人

D.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个人的生存发展

8.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发展了道德。下列选项中科学说明了道德起源的是( ) A.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或欲望 B.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 C.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或“神”的启示 D.道德产生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9.道德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多种功能。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道德的( )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激励功能 D.沟通功能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言警句,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 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内容 C.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内容

B.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内容 D.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内容

11.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A.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C.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以公民道德为核心 D.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

12.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有序化状态,称为( )

A.公共秩序 B.公共领域 C.公共道德 D.公共场所

13.外出旅游时,游客主动把瓜子壳、水果皮等收拾干净,放到垃圾箱里。这种行为是 A.多此一举,因为有专人打扫 B.保护环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 C.勤奋劳作,自觉遵守家庭美德的表现 D.服务群众,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现 14.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这是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中( ) A.办事公道的要求 C.诚实守信的要求

B.爱岗敬业的要求 D.奉献社会的要求

15.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对社会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有着基本的道德要求。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男女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是( ) ...A.坦诚交流,真诚相待 C.互相尊重,人格平等

B.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D.文明相爱,健康交往

16.“亲愿亲好,邻愿邻安。”亲属邻里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是家庭美德中( ) A.尊老爱幼的要求 C.勤俭持家的要求

B.邻里团结的要求 D.男女平等的要求

17.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在努力向模范人物学习、作出高尚行为的时候,也对自己从情感和道德上作出了深刻的评价。”这句话体现的道德修养方法是( ) A.省察克治 B.学习榜样 C.积善成德

D.慎独自律

18.“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

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句话阐述的是 A.依法治国的内涵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

B.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下列选项中,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和核心的是( )

A.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人民当家作主 D.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20.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指导一国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称为( ) A.法律思维 B.法律意识 C.法治理念

D.法律文化

21.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法律 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简单相加

B.法是最高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D.法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22.法的内容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

A.历史传统 B.基本国情 C.统治阶级意志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3.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下列属于非正式解释的是(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行政解释

24.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进行行政事务管理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称为( )

A.法律适用 B.法律执行 C.法律遵守

D.法律制定

25.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 A.民法 B.刑法 C.宪法

D.行政法

26.居于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多层结构的核心,并决定着国家性质的是( ) A.政体 B.国体 C.政党制度 D.基本经济制度

27.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管理社会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在我国国家 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国家机关是( ) 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8.在犯罪构成中,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是( )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29.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称为民事权利能力。根据我国《民法 通则》的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

A.出生 B.10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30.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某种权益的最为

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的是( )

A.管制 B.拘役 C.罚款 D.没收财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2.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主张爱国,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把爱国主义当作伟大的精神品格加以敬仰和推崇。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有( ) A.爱祖国的河山 C.爱自己的同胞

B.爱人类的一切 D.爱自己的国家

3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这因为,诚信是( ) 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B.安身之本、为人之道、成事之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34.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荣辱意识。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中,就有重视荣辱的观念。下列格言警句中包含了这一观念的有( ) A.士可杀不可辱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D.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

3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 )

A.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B.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C.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D.奠定了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

36.良好的个人品德体现为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自觉遵守。下列选项中,属于良好个人品德表现的有( ) A.勇敢进取 C.骄傲自满

B.敬业好学 D.勤劳节俭

37.传统的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其内容有( ) A.政治安全 C.经济安全

B.国防安全 D.生态安全

38.法的作用可以分为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下列选项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有( ) A.指引作用

C.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

B.制裁作用

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39.人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下列选项属于人权范畴的有( ) A.自由权 C.生存权

B.财产权 D.发展权

40.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反映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有( ) A.罪刑相当原则 C.行政合法性原则

B.程序正当原则 D.行政合理性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当代大学生如何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42.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43.简述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 44.简述法律程序对于维护正义的价值。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与构成。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要树立的共同理想信念。

47.联系实际论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要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试题答案

(课程代码 03706)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CDADC ADDAA CABBB BBACC DDCBC BDBAD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ABCD 32、ACD 33、BCD 34、AD 35、ABCD 36、ABD 37、AB 38、CD 39、ABCD 40、BCD 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1)培育强烈的爱国感情,懂得中国历史,珍惜中化民族 的优良传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2)自觉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积极促进和实现社国的完全统一; (3)为祖国富强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42、(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篇二:第七章参考题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A.它详细的条文条款 B.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C.它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D.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2、法律体系是由各个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国家的根本大法是( )A.宪法 B.民法C.刑法 D.程序法3、法律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在法律运行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 )A.法律制定 B.法律遵守C.行政执法 D.法律适用4、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中,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A.立法 B.守法C.执法 D.司法5、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部门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C.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DACBA6、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A.依法执政 B.建设法治政府 C.科学立法 D.党的领导7、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力量是( )A.人民群众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 D.国务院8、马克思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说明( )A.法律义务是法律权利的先决条件 B.法律权利是法律义务的先决条件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对立的 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9、法律思维方式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依据的准绳是( )A.法律 B.证据C.程序 D.法理10、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因此,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的根据是( )A.法律 B.证据C.程序 D.法理DCDAB11、所谓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从。它是指( )A.法的崇高性 B.法的广泛性 C.法的不可违抗性 D.法的严肃性1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

求是(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13、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14、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称为(   )A.法律程序 B.法律适用C.法律执行 D.法律运行15、在下列各种规范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是(   )A.法律规范 B.政策规范C.道德规范 D.宗教规范CACAA16、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一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称为(   )A.法律体系 B.法律渊源C.法律部门 D.法律规范体系17、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 ( )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18、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的,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这说明了证据的( ) A.客观性 B.关联性 C.合法性 D.合理性19、维护正义是法律的重要使命。在司法实践中,经常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的是( )A.实体正义 B.程序正义C.分配正义 D.结果正义20、在保存或收集证据的时候应当注意证据的特性,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这强调的是证据的( )A.客观性 B.关联性C.合法性 D.完整性CABBA21、我国清末法学家沈家本说:“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这句话强调了( )A.立法的重要性 B.学法的重要性C.守法的重要性 D.护法的重要性22、法通过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来维护统治秩序。这体现了法的( )A.社会作用 B.规范作用C.指引作用 D.制裁作用23、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在此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A.实体法 B.程序法C.法律渊源 D.法律体系24、法律部门有实体法与程序法之分。下列属于程序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5、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规范

人们行为的标准首先是( )A.道德 B.政策 C.法律 D.纪律CADCC2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C.人民当家作主 D.生产资料公有制27、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称为( )A.法律适用 B.法律执行 C.法律遵守 D.法律制裁2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 A.党的领导 B.人民政协 C.人民当家作主 D.人民代表大会29、“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统治阶级的所有意志都是法 B.法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C.法是统治阶级所有成员意志的总和 D.法是通过国家意志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30、法受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是( ) A.党的意志 B.传统习俗 C.人民的意志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CADD31、我国法律体系由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属的法律部门是( ) A.行政法 B.经济法 C.民商法 D.程序法 32、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称为( ) A.法律实施 B.法律适用 C.法律执行 D.法律遵守BD二、多项选择题1、法律制定,又称立法。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就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而言,一般包括( ABCD )A.法律案的提出 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 D.法律公布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包括( ABCD )A.讲法律 B.讲证据C.讲程序 D.讲法理3、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在阶级社会,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表明( AC )A.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B.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者的个人意志C.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D.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4、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 CD )A.补充 B.修改C.制定 D.认可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包括( AD )A.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B.公民在执法上一律平等C.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D.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6、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的关系表现在( AD )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B.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的体现和保障C.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和基础D.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7、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下列对民主法治分析正确的有( ABCD )A.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B.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D.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8、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 ABC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9、从法律的历史和实践来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一般来说,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 ABC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D.法条上的等量关系10、追求公平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从法律运行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 CD )A.实体公正 B.程序公正C.立法公正 D.执法公正11、执法公正的要求主要包括( BCD )A.坚持公平正义原则 B.坚持合法合理原则C.坚持及时高效原则 D.坚持程序公正原则12、一般来说,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证据具有( BCD )A.公开性 B.合法性C.客观性 D.关联性13、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 CD )A.经济安全 B.科技安全C.政治安全 D.国防安全14、下列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BCD )A.它反映和指导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B.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C.它是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D.它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15、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点有( ACD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B.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C.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D.依法治国的最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16、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

安全。除此之外,全新的国家安全观还应当包括( BCD  )A.人身安全 B.经济安全C.科技安全 D.文化安全17、下列叙述中,正确揭示了法律本质和特征的有( ACD ) A.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 B.法是体现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社会规范 C.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D.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18、法律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活动。下列活动中属于法律实施的有( BC )A.法律制定 B.法律适用C.法律执行 D.法律解释19、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要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 ABC )A.实体公正 B.程序公正C.及时高效 D.效率优先20、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便产生了国家,相应地也产生了法。法的产生方式有( AB ) A.国家制定 B.国家认可 C.法律移植 D.约定俗成 三、简答题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哪些主要法律部门构成的。(1)宪法(2)行政法(3)民商法(4)经济法(5)刑法(6)程序法(7)社会法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1)法律制定(立法)(2)法律遵守(守法)(3)法律执行(执法)(4)法律适用(司法)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4、如何理解法律的一般涵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5、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及特征。含义:法律思维: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特征:(1)讲法律。法律思维首先要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2)讲证据。法律思维要讲证据,以证据为根据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3)讲程序。法律思维要讲程序,从程序出发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4)讲法理。法律思维要讲法理,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 6、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篇三:高起专《法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法理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位科学巨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

2. 率先提出公法与私法划分学说的是(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 ).

3.一个国家的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为(法学体系)。

4.法的最高任务是(维护统治阶级意志 )。

5. 概念是认识之网上的(纽结 ).

6. 法律关系作为专门概念存在是到(19世纪 ).

7. 权利滥用指定于法国的(〈〈人权宣言〉〉 ).

8. 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是正当程序的(原则源头 ).

9.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剥削阶级类型法是(奴隶制的法律制度 ).

10.古代西方世界法律制度发展的顶峰是(古罗马 ).

11. 法制运转机智和运转环节的全系统为(法制体系 ).

12. 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是( 法的实现 ).

13. 多数国家行使公布法的权力是(国家元首 )。

14. 在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的(标准文本 ).

15. 在中国行使公布法律权的是( 国家主席 ).

16.具有不同职权管辖范围的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执行法律所构成的和谐整体为(执法体系 )。

17.实现政府职能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是(执法 )。

18. 享有国家司法权能依法处理案件的专门组织机构所构造的体系为(司法体系 ).

19. 一国不同种类的法律监督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法律监督体系 )。

20. 我国的律师组织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

21.法律人材娴熟运用法律术语和法学术语进行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是(法律职业的语言特征 )。

22.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是( 归纳推理 )。

23.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情况下比照相应的法律规定加以处理的推理形式为( 类比推理 )。

24.从一般的法律规定到个别特殊行为的推理是(演绎推理 )。

25.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对法律进行的解释是(立法解释 )

二.单项选择题

1.据考证汉语中的法理学一词来自于(B )。

A.英语 B.日语 C.法语 D.德语

2.下列哪一项是以法的创制和适用范围为标准对法所做的分类(A )。

A.国内法与国际法 B.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C.一般法与个别法 D.根本法与普通法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依概念涉及的内容所进行的分类(D )。

A.涉人 B.涉事 C.涉物 D.涉证据

4. 下列哪些是属于涉人的概念(B ).

A.物 B.法官 C.故意 D.代理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概念具有的功能(C ).

A.认识功能 B.表达功能 C.评价功能 D.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度功能

6.下列哪一项属于按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所进行的分类(B ). A.基本原则 具体原则 B.政策原则 公理原则 C.实体原则 程序原则 D.一般原则 特殊原则

7. 从法律规则的强制程度上可将它划分为(D ).

A.确定性 B.禁止性 C.允许性 D.指导性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行为(C ).

A.社会意义 B.法律性 C.正确性 D.为人意志控制

9. 根据权利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分为(C ).

A.一般权利义务 B.特殊权利义务 C.第一性权利义务 D.普通权利义务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D ).

A.人身 B.精神产品 C.行为 D.精神

11.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为(A )

A.权利能力 B.教育能力 C.工作能力 D.领导能力

12.第一次对法律关系作理论阐述的法律家是(A ).

A.萨维尼 B.柏拉图 C.卢梭 D.阿奎纳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定归结法律责任应遵循的原则(D ). A.责任法定 B.责任自负 C. 罪责相当 D.数罪并罚

14.正式出现现代所说的“正当程序的条款”是在(B ). A.1215年 B.1354年 C.1276年 D.1219年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法律制度特征(A ).

A.政策与道德的统一 B.阶级性与人民性统一 C.一国两制统一 D.国情与公理统一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特征(D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契约自由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诚实信用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封建制法的特点( A )。

A.否认人的法律人格 B.封建等级森严 C.维护专制王权 D.肯定人身依附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两大法系的区别( ).

A.法律渊源不同 B.法律结构不同 C.诉讼程序不同 D.强制程度不同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世界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C ).

A.内发型 B.外发型 C.国际型 D.混合型

三.多选题

1. 下列哪几项属于法理学的特征(ABD ).

A. 一般理论 B. 基础理论 C.重要理论 D.方法论

2. 下列哪些不属于法的特殊分类( CD ).

A.公法与私法 B.普通法与衡平法 C.一般法与特别法 D.根本法与普通法

3.下列哪些是属于涉人的概念(AB ).

A.公民 B.法官 C.故意 D.代理

4. 各国法的对象效力所实行的原则大体有(ABCD ).

A. 属人原则 B. 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5. 法律规则的特点为( ABC ).

A.微观指导 B.可操作性强 C.确定性程度高 D.权威性

6.从法律规则的形式上特征上可将它分为(AB ).

A.规范性 B.标准性 C.确定性 D.选择性

7. 从法律规则的内容上可将他分为(ABC ).

A. 授权性 B. 义务性 C.权义复合性 D.标准性

8.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为(ABC ).

A.外在行动 B.行为方式 C.具有法律意义结果 D.具有社会意义

9.判断法律行为结果的标准是(AB ).

A.行为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B.行为结果从法律角度进行评价 C.参考与时间空间相关的行为 D.行为方式

10.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C ).

A. 行为手段 B. 行为方式 C. 行为意思 D.行为任职

11.世界各国的法律一般将公民行为能力划分为(ABC ).

A.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部分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12.法律事实的种类为(AB ).

A.法律事件 B.法律行为 C.行为方式 D.行为手段

四.名词解释

1. 法学体系

指一个国家的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有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属性。

2. 构成性规则

组织人们按规则规定的行为去活动的规则,从逻辑上讲规则所制定的行为在逻辑上依赖规则本身。

3. 授权性规则

指示人们可以作为,不作为或要求别人作为,不作为的规则。

4. 调整性规则

对已有行为方式进行调整的规则,它的功能在于控制行为。

5. 法律体系

只有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统一整体。

6. 法律行为的确认

由法律规定的机关或个人审查在形式上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和效力,并给予法律上的认定。

7. 法的效力

各种法的约束力的通称。凡具有法的约束力的事务具有法的效力。

8. 责任能力

违法者应对自己出于自由意志做出的违法行为负责。

9. 行政责任

因违反行政法律或因行政法规定的事由而应当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

10. 违宪责任

因违返宪法而应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

11. 民事制裁

依照民事法律规定对责任主体以其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通常是由侵权或违约引起的,主要包括在国家强制下支付违约金或赔偿等。

12.行政制裁

依照行政法律规定对责任主体以其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处分。

13.违宪制裁

依照宪法的规定对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违宪责任而实施的一种强制措施。

五.简答题

1. 作为一门系统科学的法学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具体内容.

(1) 既要对法进行历史性研究——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对法进行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相互关系。

(2) 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又要研究法的外部方面——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相互作用。

(3) 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及法律关系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价值。

总之凡属于法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研究范围之内。

2. 中国法对外国人的适用内容?

(1) 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如果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或法有另外规定的,一般不适用中国法。这些人包括驻中国的外国使节、来访的国家元首和国家政要,以及这些人的配偶、未成年的儿子和未婚女儿,其它外国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适用中国法。

(2) 中国领域外的外国人对中国或中国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犯罪的,按中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型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中国刑法规定,但按犯罪地的法不受处罚的除外。

3. 法律概念具有的功能?

(1) 表达功能

(2) 认识功能

(3) 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度的功能

4. 法律原则功能的主要表现?

(1) 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对法律的制度具有指导意义,对理解法律规则也有指导意义。

(2) 直接作为审判依据。

(3) 法律原则可以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已纠正严格执行实在法可能带来的不公。

5. 举例说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主要有三要素说和二要素说:

三要素说占主导地位,由法律规则的假定、处理、制裁构成。

二要素说世上世纪90年代在批评三要素说的基础上星期的一种新的学说,将法律规则的结构分为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两部分。

6. 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

(1) 以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划分。

(2) 以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划分。

7. 法律行为的特征?

(1) 法律行为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2) 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

(3) 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具有意志性。

8. 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

三个最低限度的特征:

(1) 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作出利益界定及权利义务的分界,明确其所属所归。

(2) 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为我之物”。

(3) 它必须是独立于主体的“自在之物”。

9. 法律关系客体的物与物理意义上的物联系区别?

它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而且应具有法律属性。

10. 权利与义务的守恒定律?

该定律表现为权利义务在不同关系中的三大比例关系:

(1) 在权利义务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私权利义务与公权利义务间成反比例关系。

(2) 私权利主体间的权利义务成等比例关系。

(3) 权力义务相对于一国经济、社会文化及民主的状况成正比例关系。

11、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

(1) 权利义务的对立统一。

(2)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社会的权力总量与义务总量的等式关系。

(3) 权利义务关系是价值的一致性与功能的互补性。

(4) 权利义务守恒定律关系。

12.责罚相当原则的具体内容?

(1) 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性质相适应。

(2)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轻重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具体情节相适应。

(3) 法律责任的轻重与种类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

13.法律程序的特征

(1) 法律程序是针对特定的行为而作出要求的。

(2) 法律程序是由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构成的。

(3) 法律程序具有形式性。

14.法律程序对法律适用的作用

(1) 法律程序是约束适用法律者的权利的重要机制。

(2) 法律程序是进行理性选择的有效措施。

(3) 法律程序是法律适用结论妥当性的前提。

六.论述题

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篇四:华师在线2011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作业答案

单选题

第1题 (2) 分 不正确的交友方式或观念是(D )

A、君子之交淡如水

B、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C、要想朋友好,银钱少打扰

D、对友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第2题 (2) 分 某汽车司机在行车途中,为躲避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迫不得已将车向右猛拐,撞坏了路边停放的几辆自行车。该司机的行为是( B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伤害

D、过失伤害

第3题 (2) 分 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A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各部、委、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4题 (2) 分 决定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国家机关是(C )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5题 (2) 分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C )

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

C、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做出牺牲

第6题 (2) 分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条件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 D )。

A、民事权利能力

B、民事权力能力

C、经济能力

D、民事行为能力

第7题 (2) 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D )

A、各省、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

B、各省、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C、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第8题 (2) 分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D )。

A、奉献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为人民服务

第9题 (2) 分 ( D )是人们对人类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属性的一种概括。

A、丑

B、恶

C、善

D、美

第10题 (2) 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公民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C )

A、始于出生

B、始于10周岁

C、始于18周岁

D、始于20周岁

第11题 (2) 分 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是(A )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第12题 (2) 分 我国宪法规定,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B )

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13题 (2) 分 .“真正的爱情就是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这表明了爱情的( A)

A、纯洁严肃性

B、平等互爱性

C、专一排他性

D、强烈持久性

第14题 (2) 分 ( A )是指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A、要约

B、要约邀请

C、承诺

D、合同

第15题 (2) 分 下列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不设立常务委员会的是(B )

A、省人民代表大会

B、乡人民代表大会

C、县人民代表大会

D、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多选题

第16题 (4) 分 (ABCD )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A、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B、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C、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D、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第17题 (4) 分 法律关系三大要素是(ABD )。

A、主体

B、客体

C、权利

D、内容

第18题 (4) 分 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法具有(ABCD )。

A、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B、法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C、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

第19题 (4) 分 甲2001年结婚,2005年病逝,未留下遗嘱。尚未生育,父母健在,有两个哥哥和三个姐姐。甲的下列亲属中,可以作为甲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其遗产的有( AB)

A、甲的母亲

B、甲的妻子

C、甲的姐姐

D、甲的哥哥

第20题 (4) 分 刑罚的主刑包括(ABCD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死刑

第21题 (4) 分 诉讼管辖可以分为(ABCD )。

A、指定管辖

B、级别管辖

C、地域管辖

D、移送管辖

第22题 (4) 分 (BC )是美的两个显著的特征。

A、表面性

B、形象性

C、固定性

D、感染性

第23题 (4) 分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ABCD

)。

A、最惠国待遇原则

B、国民待遇原则

C、自由贸易原则

D、透明度原则

第24题 (4) 分 社会主义法的特征是(ABCD )。

A、阶级性和人民性得统一

B、规范性和社会性得统一

C、科学性和公正性得统一

D、权利和义务得统一

第25题 (4) 分 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带有( BCD )。

A、继承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历史性

判断题

第26题 (2) 分 在我国的刑罚中,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是管制。

正确

错误 X

第27题 (2) 分 理想就是梦想。

正确

错误 X

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篇五:第二章 法的现象与本质试题

第二章 法的现象与本质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指南:法的本质是法的概念内容之一,是与法的现象相对的范畴,指的是法这一事物的内在联系,是法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学习本章的意义,在于了解法的本质的基本内容,以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与阶级、与物质生活条件相互关系的认识。

一、填空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揭露了资产阶级法的实质,揭示了阶级社会法的本质和特点。

2、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的

3、法是被奉为 的统治阶级意志。

4、法所反映的阶级意志,归根到底是由这一阶级的决定的。

二、判断题

1、 在阶级社会中,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阶级性。

2、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在世界各国几乎都是神学的法律思想。

3、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凡是统治阶级的意志都要表现为法律。

4、 内容决定形式,相同阶级本质的法律,其形式在同一条件下都是相同的。

5、 法律制定是统治阶级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变成为国家意志的基本方式。

6、 凡是国家意志就是法。

7、 法是被奉为法律的国家意志,有强烈的阶级性,所以与正义无关。

三、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的本质是〔 〕。

A、理性 B、人性

C、正义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表现。”对法律的本质作出这一论述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3、法是统治阶级的〔 〕。

A、整体意志 B、个别意志的总和

C、每一个成员的意志 D、领导下的全社会意志

4、法在统治阶级内部〔 〕。

A、不起作用 B、起重要作用

C、起次要作用 D、可要可不要

5、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 〕。

A、 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重要形式

B、 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唯一形式

C、 社会公众意志的表现形式

D、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意志的表现形式

6、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所以〔 〕。

A、 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

B、 国家领导人的意志就是法

C、 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文件都是法

D、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才是法

7、我国1954年宪法第10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此条款主要反映了〔 〕。

A、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B、 法律是被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C、 法律是中间阶级意志的反映

D、法律也反映统治阶级的同盟者的意志

8、理解法应当从〔 〕。

A、 法的自身出发

B、 法的意志、法的概念出发

C、 法的形式出发

D、经济关系出发

9、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A、 地理环境

B、人口状况

C、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意志

D、社会生产方式

10、法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 〕。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阶级斗争 D、思想关系

四、多项选择题

1、法的本质属性包括〔 〕。

A、阶级性 B、规范性

C、人民性 D、强制性

2、法的非本质属性有〔 〕。

A、国家强制性 B、规范性

C、阶级性 D、预测性

3、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家把法的本质归结为,法是〔 〕。

A、 神的意志的体现

B、 公共意志的体现

C、 民族精神的体现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4、法的内容〔 〕。

A、 决定于经济

B、 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 只受经济制约

D、决定于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

5、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影响法的形式、特点的因素还包括〔

A、 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观点

B、 宗教道德观点

C、 文化历史传统

D、 阶级力量对比

。 〕

五、名词解释

1、法的本质 2、法的现象

六、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法的本质?

2、物质生活条件对法有何作用?

3、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的本质有何影响?

4、法的基本特征与法的本质是什么关系?

5、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共产党宣言 2、整体意志 3、法律 4、物质生活条件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B 5、A

6、D 7、D 8、D 9、D 10、A

四、多项选择题

1、A、C 2、A、B、D 3、A、B、C 4、 A、B、D 5、A、B、C、D

五、名词解释

1、法的本质,与法的现象相对立,指的是法这一事物的内在联系,是法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

2、法的现象,是与法的本质相对立的范畴,指法的社会存在,法这一事物的外部联系。

六、简答题

1、虽然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法学家们都对法的本质问题发表过不少看法,但是,科学的揭示法的本质问题的则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法的本质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法的内容归根到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社会生产方式等许多内容。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即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在阶级社会中,也是决定法的本质、现象、价值的主要因素。一定社会的法,虽然会受到地理环境、人口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是受到社会生产方式影响的结果,它总是要与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发达程度相适应,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下去。

3、法在内容上主要是由物质生活条件中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即经济因素决定的,但是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对法的内容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法也和这些因素在经济条件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情况下相互作用。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范围很广泛,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民族、宗教、习惯等因素。

4、所谓法的基本特征,是指法区别于其他事物、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基本特征,而法的本质是指法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规定性,正因为如此,法的基本特征其实是对法的本质特征的抽象与概括,是法的本质的基本特征。

5、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从规范的性质上看,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第二,从创制的机关上看,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第三,从内容上看,法是通过权利和义务来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第四,从实施的方式上看,法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篇六:全国2012年1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与答案

建筑科技大学2012级成教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说明人才素质的灵魂是( )

A德 B智 C体 D美 2.“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形象地说明( ) A.理想就是现实

C.理想是可以自发实现的

B.现实不能成为理想

D.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日战争,这些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 A.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B.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C.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D.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4.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救亡图存

C.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B.实现共产主义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如何处理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爱国主义已经过时

C.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目的是( ) A.为人民服务

C.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 的是( )

A.个人只能被社会所决定 C.个人可以不依赖于社会而存在 展

B.社会的存在不依赖于个人 D.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个人的生存发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B.民族国家的界限已经不太明显 D.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主权和利益

6.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的科学、高尚的人生

7.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基础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关系表述正确

8.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发展了道德。下列选项中科学说明了道德起源的是( )

A.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或欲望 B.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 C.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或“神”的启示 D.道德产生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9.道德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多种功能。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道德的( ) A.调节功能 C.激励功能

B.认识功能 D.沟通功能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言警句,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 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内容 C.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内容 建设( ) A.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B.以公民道德为核心

C.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D.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 12. .国体决定了一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外出旅游时,游客主动把瓜子壳、水果皮等收拾干净,放到垃圾箱里。这种行为是( )

A.多此一举,因为有专人打扫

B.保护环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 C.勤奋劳作,自觉遵守家庭美德的表现 D.服务群众,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现

14.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这是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中( ) A.办事公道的要求 C.诚实守信的要求

B.爱岗敬业的要求 D.奉献社会的要求

B.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内容 D.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内容

11.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

15.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对社会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有着基本的道德要求。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男女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是( ) ...A.坦诚交流,真诚相待 C.互相尊重,人格平等

B.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D.文明相爱,健康交往

16.“亲愿亲好,邻愿邻安。”亲属邻里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

是家庭美德中( ) A.尊老爱幼的要求 C.勤俭持家的要求

B.邻里团结的要求 D.男女平等的要求

17.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在努力向模范人物学习、作出高尚行为的时候,也对自己从情感和道德上作出了深刻的评价。”这句话体现的道德修养方( ) A.省察克治 C.积善成德

B.学习榜样 D.慎独自律

18.“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句话阐述的( ) A.依法治国的内涵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

B.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下列选项中,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和核心的是( ) A.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人民当家作主 D.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20 劳动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后,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 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 10日内 B 15日内 C 20日内 D 30日内 21.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法律 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简单相加 志

22.法的内容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 A.历史传统

B.基本国情

C.统治阶级意志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3.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询问查证,最长时间不得超过( )。

A 4小时 B 8小时 C 16小时 D 24小时 24、“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的环保原则,其目的在于(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立足长远

B明确环境污染者和破坏者的责任,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挂勾 C促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障人体健康

25.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 A.民法 C.宪法

B.刑法 D.行政法

B.法是最高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D.法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

26.居于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多层结构的核心,并决定着国家性质的是( ) A.政体 C.政党制度

B.国体

D.基本经济制度

27.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管理社会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国家机关是( ) 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8不属于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必备条件是( ) 。

A 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B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C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D男女双方亲自进行婚姻登记

29.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称为民事权利能力。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 A.出生 C.16周岁

B.10周岁 D.18周岁

30.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某种权益的最为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的是( ) A.管制 C.罚款

B.拘役 D.没收财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2.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主张爱国,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把爱国主义当作伟大的精神品格加以敬仰和推崇。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有( ) A.爱祖国的河山 C.爱自己的同胞

B.爱人类的一切 D.爱自己的国家

3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这因为,诚信是( ) 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B.安身之本、为人之道、成事之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34.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荣辱意识。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中,

就有重视荣辱的观念。下列格言警句中包含了这一观念的有( ) A.士可杀不可辱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要表现在( ) A.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B.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C.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D.奠定了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

36.良好的个人品德体现为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自觉遵守。下列选项中,属于良好个人品德表现的有( ) A.勇敢进取

B.敬业好学

C.骄傲自满 D.勤劳节俭

37.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下列属于人格权的有( )

A.配偶权 B.姓名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38.法的作用可以分为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下列选项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有( ) A.指引作用

C.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

B.制裁作用

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B.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D.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

3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其

39.人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下列选项属于人权范畴的有( ) A.自由权

B.财产权

C.生存权 D.发展权

40. 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

A.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B.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C.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D.是人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全部道德文明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当代大学生如何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42.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43.简述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

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篇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

思考与练习

1、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民主和法制的模式主要是由( C )设计的

A、哲理法学派 B、分析法学派

C、自然法学派 D、历史法学派

2、19世纪初期,标志着法学作为独立学科出现的西方法学学派是( B )

A、哲理法学派 B、分析法学派

C、自然法学派 D、历史法学派

3、历史法学派是19世纪兴起的一个法学派别,下列选项代表该学派的观点是(B )

A、法是一种历史现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B、法和语言、风俗、政治一样,是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的

C、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D、法是在所有的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

4、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和正义的西方法学流派是( A )

A、古典自然法学派 B、历史法学派

C、纯粹法学派 D、分折法学派

5、不能构成法学体系中独立分科的是( B )

A、国内法学 B、法律史学

C、应用法学 D、理论法学

6、下列关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法学体系是法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

B、在一个国家中,法学体系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律体系会有数个

C、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的范围广泛

D、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的基础

1、阶级分析方法作为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其独特的功能方要有(ABCD

A、是避免走入唯心主义法学误区的必要指南

B、是探索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历史演变规律的基本线索

C、对法律制度进行定量分析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D、是确立和坚持我国法制根本宗旨的重要理论参照

2、价值分析方法之所以是法学的基本方法,就在于( BCD )

A、法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揭示法的实然状态,即回答法实际上是怎样的

B、法学的另一个基本任务是揭示法的应然状态,即回答法应当是怎样的

C、从终极的意义上说,法的存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一定价值的手段

D、法作为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规范体系,其本身就是一定价值观念的体现

3、下列属于法学实证研究方法的有( ABD )

A、观察法 B、历史文献分析方法

C、价值分析方法 D、逻辑与语义分析方法

4、当代中国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根本方法是( C )

A、历史考查的方法 B、社会调查的方法

C、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D、分析和比较的方法

1、下列属于我国法理学内容的是( ABCD )

A、法的价值论问题 B、法的本体论问题

C、法的历史问题 D、法的运行问题

2、下列有关法理学的表述,属于正确的是( C )

A、法理学是一门理论法学,因而没有实践价值

B.汉语中“法理学”一词来自于日语,与法哲学没有任何关系

C.法理学既是沟通法学诸学科的桥梁,也是法学与其他科学相联系的纽带

D、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因此部门法学对法理学的研究没有影响

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的阶级性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性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都是由一定阶级即统治阶级来代表的

B、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只有通过统治阶级及其国家的意志这一中介才能体现在法律中

D、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正是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分析中得出的

2.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B )(司考.04.卷一.) 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3.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C )

A.法是有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B.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法是由严格的程序而来的,具有程序性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有的国家意志都表现为法

B.所有的“国家”意义上的法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C.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D.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这种特殊就在于它具有国家意志性

5.法不同于同一上层建筑中思想意识和政治组织的特征是(D )

A.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B.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D.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6.下列有关法的强制性与国家强制力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法的强制性是国家强制力的一种表现

B.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强制力的外在力量渊源,对法来说不可或缺

C.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强制性的外在力量渊源,对法来说可有可无

D.法本身只有国家强制性而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7.国家制定或认可,也就是使之有“国家意志”的形式。这一特征明显地表明法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规范、政党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以及习惯礼仪等的差别。结合上述关于法的“国家意志性”观点,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是从法作为一个整体并以国家名义制定和认可来说的。实际上构成这一整体的各个法律、法规是由各种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别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B.法的“国家意志性”在涉及到习惯法时是不适用的,因为习惯不经国家机关依法认可就具有法律效力而成为习惯法

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征,对以成文法或制定法为主的国家,如德国、法国以及当代中国是非常适合的,而对于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来说,法院的判例同样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因而判例的形成也就意味着对于国家意志性的例外

D.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一基本特征,也就表明法又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同一性的非本质属性

8.“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在表述法律„„„”“法是完全没有自己的历史的”,关于下列选择项中,正确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

A.法律受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受到社会客观规律的支配

B.法律虽然反映客观规律,但是也可以不反映客观规律

C.法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法律史

D.法律能否反映客观规律,完全受立法者自身素质所决定

下列属于法的渊源中资源性要素的是(A )

A国家政策 B.人民意志C乡规民约 D道德规范

2、下列属于法的渊源中进路性要素的是(ABCD )

A立法 B.司法C行政 D国际交往

3、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较轻的,适用本法。”这一规定表明我国刑法在有无溯及力问题上采用( C )原则。

A、从旧原则 B、从轻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4、对法律汇编与法内编纂之间区别的理解,可以有多种角度。下列哪一表述准确地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D

A、法律汇编既可以由个人进行,也可以由社会团体乃至国家机关进行;法典编纂只能由国家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进行

B、法律汇编是为了形成新的统一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典编纂是将不同时代的法典汇编成册

C、法律汇编可以按年代、发布机关及涉及社会关系内容的不同,适当地对汇编的法律进行改变;法典编纂不能改变原来法律规范的内容

D、法律汇编不属于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污典编纂是一种在清理已有立法文件基础上的立法活动

5、根据法的形式的分类,下列不属于“法律”这一法的形式的有( D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B、《宪法修正案》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6、当代中国的法适用于(ABCD )。

A、悬挂中国国旗停泊在汉堡港的油轮

B、西沙群岛

C、吉林省吉林市石文镇

D、中国驻英国大使馆

7、某法院在审理一行政案件中认为某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表述何者为正确?( BCD )(司考.04.卷一.)

A、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对地方性法规的合宪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

B、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应当适用国家法律进行审判

C、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通过所在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

D、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公民的名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8、下列有关法源的说法哪些不正确?(BC )(司考.05.卷一.)

A、大陆法系的主要法源是制定法

B、英美法系的法源中没有成文宪法

C、不同国家的法源之间不能进行移植

D、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一般先适用正式法源,然后适用非正式法源

1、下列原则中属于程序性法律原则的是( C )。

A、诚实信用原则

B、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原则

C、无罪推定原则

D、罪刑法定原则

2、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司考.04.卷一.)

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

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

3、《公司法》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公司股票可以到境外上市,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作出特别规定。该规则属于( D )。

A、义务性规则 B、准用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 D、委任性规则

4、《宪法》第35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条规定属于(C )。(司考.04.卷一.)

A、命令性法律规范

B、禁止性法律规范

C、授权性法律规范

D、义务性法律规范

5、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成立?(A )(司考.04.卷一.)

A、《律师法》第14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

B、《中小企业促进法》第31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

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

C、《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

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

6、法律原则可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下列属于政策性的原则是(BCD )。

A、诚实信用原则

B、四项基本原则

C、国家实行计划生育

D、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

A、法律规则在逻辑结构上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

B、并非每个法律规则在逻辑结构上都是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

C、行为模式是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

D、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是法律后果的前提

8、《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裁定的,上诉或者抗诉,经过审查后,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参照本法第189条、第191条和第192条的规定,分别情形用裁定驳回上诉、抗诉或者撤诉、变更原裁定。这一规定属于( C )。

A、义务性规则 B、授权性规则

C、准用性规则 D、委任性规则

9、下列哪些内容的表述,不属于法律规则?(CD )

A、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弄;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B、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C、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D、本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10、下列条文表述的法律规则属于确定性规则的是( B )

A.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38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B、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但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居间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

C、当事人约定易货交易,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的,参照买卖合同的规则。

D、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非营利性的组织,其设立方式、权利义务、著作权许可使用费的收取和分配,以及对其监督和管理等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1、下列有关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一个部门法

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篇八:浙大远程2012年秋法理学离线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

1. 如何理解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答:法理学是法律世界观和法学方法论的统一。它既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基础理论,提供一系列关于法的基本思想、理论,又是法学的方法论,提供一系列研究法律现象的基本方法。法理学之所以是法学的方法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法理学的理论对法学研究具有方法论价值。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两类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经常相互转化的。当人们自觉运用一定的理论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时,理论实际上就已经成为指导或规范研究活动的方法。法理学的使命不仅在于认识和理解法律现象,为人们提供法的理论、思想,而且在于支配和指导人们的认识活动。法理学所提供的科学理论往往构成人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法律现象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第二,法学方法论是法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由于研究方法是否正确和有效对法学研究至关重要,作为法学之基础学科的法理学,越来越重视对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努力为法学建立起科学的方法论。近年来,中国法理学特别注重研究如何把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一般方法即哲学方法论具体为认识法律现象的具体方法;注重总结法学者在法学研究中积累起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并通过理性化的升华,使之成为普遍有效的研究方法;注重移植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批判地借鉴国外法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

2. 简述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答:法的形成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是私有制和阶级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孕育、萌芽,并与国家相伴随而发展和确定起来的;2、法的形成经历了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3、法、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从混沌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相对立的规范系统。

3. 法的本质。

答: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造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它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是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它是通过利益调整从而实现某种社会目标的工具。

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把法的本质归结为以下两方面:

(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第一,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意志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过程、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是法,只有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才是法。所以说,法是意志的反映,意志的结果、意志的产物。正因为法是意志的产物,所以才可以说法属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

第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在任何情况下,被统治阶级的意志都不能作为独立的意志直接体现在法律里面。它只有经过统治阶级的筛选,吸收到统治阶级的意志之中,转化为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才能反映到法律中。所以,归根到底,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第三,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成员的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统治阶级的正式代表以整个阶级的共同的根本的利益为基础所集中起来的一般意志。

第四,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马克思、恩格斯说,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意味着统治阶级意志本身也不是法,只有“被奉为法律”才是法。“奉为法律”,就是经过国家机关把统治积极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客观化为法律规定。

(二)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除了物质生活条件以外,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民族、科技等因素也对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法律制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4. 论述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答: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1、宪法。宪法是每一民主国家最根本的法的渊源,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它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或标志,宪法的权威直接来源于人民。我国宪法规定了当代中国的根本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各种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各主要国家机关的组成和职权、职责等,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宪法是由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宪法的地位决定了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极其严格。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在中国.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并监督宪法的实施,对违反宪法的行为于以追究。

2、法律。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们这里仅用狭义的法律。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由于制定机关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另一类为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如文物保护法、商标法等。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不同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条件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我国的《立法法》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国家主权的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对国有财产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等。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规定、办法等,也属于“法律”类的法的渊源。当代中国在制定法律的同时十分重视该法律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法律的制定。我国的实施细则一般都比较详尽、具体。

2、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国务院所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凡属于规范性的,也属于法的渊源之列。目前我国行政法规的数量远远超过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数量。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行政法规调整的范围包括为了执行法律而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涉及的各种事项和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如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功中的职权、职责,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较为广泛。我国行政法规的名称,按照2001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4条的规定为“条例”、“规定”、“办法”。

4、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这三类都是由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是一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的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宪法和1986年修改后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立法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

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此外.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执行机关所制定的决定、命令、决议,凡属规范性者,在其行政区域内,也都属于法的渊源之列。地方性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才有效。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我国的地方性法规,一般采用“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等名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行使宪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同时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应报全国或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之后才生效。自条例是一种综合性法规,内容比较广泛。单行条例是有关某一方面事务的规范性文件,一般采用“条例”、“规定”、“变通规定”、“变通办法”等名称。民族自治法规只在本自治区域内有效。经济特区是指我国在改革开放中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特别是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而实行某些特殊政策的地区。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广东省、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1988年全国人大授权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在海南经济特区实施的法规。1992年全国人大授权深圳市人大和深圳市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经济特区的这些规范性文件,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制定的,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同于一般的法规、规章。从理论上说,假如经济特区制定井适用的规范性文件与上一位阶的规范性文件有不同规定的,并不一定因此而被宣布无效或撤销。

5、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在宪法上的体现。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制度,即在若干年内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因而在立法权限和法律形式上也有特殊性,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成为单独的一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于1990年4月和1993年3月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6、规章。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则文件,从其制定机关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另一种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的事项;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规章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7、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条约生效后,根据“条约必须遵守”的国际惯例,对缔约国的国家机关、团体和公民就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因而国际条约也是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其中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同时还规定加入多边条约和协定.分别由全国人大或国务院决定;接受多边条约和协定由国务院决定。国际惯例是指以国际法院等各种国际裁决机构的判例所体现或确认的国际法规则和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习惯。国际惯例是国际条约的补充。我国国内法中还规定了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法的效力,如民法通则第1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

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需要指出的是,国家政策是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之一。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完成一定时期的任务而规定的活动准则。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6条的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因此国家政策就成为我国法的渊源。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政策有其特殊意义。此外,在法学上一般也认为,习惯应视为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俗成或约定所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地有许多良好的习惯和传统。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习惯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相抵触的,经国家认可部分就具有正式法的渊源的意义,其他部分则为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在当代中国,不采用判例法制度,判例不具有拘束力,不是法的正式渊源之一。但我国应当重视判例的作用。

5. 论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答:法律规则通常由严密的逻辑结构。对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的分析,法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要素说和二要素说。

三要素说是占主导地位的学说。主要内容是:法律规则由假定、处理、制裁三部分构成。假定是法律规则中指出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处理是法律规则中具体要求人们做什么或禁止人们做什么的那一部分;制裁是法律规则中指出行为要承担的法律后果的部分。三要素说虽然传之久远,但由于内在的缺陷而在近年逐渐被相当一部分人放弃。人们对三要素说的批评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制裁只是法律的否定性结果,而否定性结果只是法律结果中的一种,在逻辑上有以偏概全之嫌;二是如果将肯定性或奖励性的结果也包括在内,则与中文“制裁”一词的含义相差甚远;三是“处理”一词的含义也与中文“处理”的本义不合。

二要素说是上世纪90年代在批评三要素说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新的学说。二要素说将法律规则的结构分为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两部分。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可以行为、应该行为、不得行为的行为方式,它可以是课以义务的,也可以是授权的。法律后果是指规则中指示可能的法律结果或法律反应的部分。

6. 论述法律概念的功能。

答:法律概念是法律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法律概念与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概念不同,它具有明确性、规范性、统一性等特点。法律概念是构成整个法律体系的原子,是法律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法律概念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表达功能,法律概念及概念间的连接使法律得以表达,没有法律概念,法律是难以想象的;

二是认识功能,法律概念使人们得以认识和理解法律,不借助法律概念,人们便无法认识法律的内容,难以进行法律交流,更无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法律实践活动;

三是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度的功能,丰富而明确的法律概念可以提高法律的明确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使法律成为专门的工具,使法律工作成为独立的职业。法律概念与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同等重要。

7. 论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参阅第5题。

8. 试论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享有立法权和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及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而制定并修正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法律体系的总称。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 这表明法律体系的形成只是实现了立法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并不意味着立法任务的终结。

2011年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

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五)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9. 论述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的联系和区别。

答:一、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的联系:

1、法律体系是法学体系形成、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2、法律体系也是法学体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3、法学体系反过来也会成为法律体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根据。

二、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的区别:

1、法学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有意识形态和文化属性;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体系,属于社会规范体系范畴,是社会及个人的行为准则,有实际法律效力,并产生实际的法律后果。(外在的本质区别)

2、法学体系的内容和范围比法律体系的内容和范围要大得多,如法学体系有法哲学、法理学、法律心理学、法律历史等等,而法律体系则不含这些内容。

3、法学体系具有跨国性,多个国家可能在法学体系方面具有相同性或相同性,相互间可以学习、交流、借鉴;法律体系具有属国性,它一般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表现形式,在该主权范围内发生效力。

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篇九:201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

课程代码:0370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是坚强的,行为是坚决的,而且始终不渝。这说明,信念是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B.一种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思想观念

C.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人们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2.理想信念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但它又不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包含着行动意志的复合现象,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这就是说,理想信念具有

A.思想性和实践性 B.多样性和共同性

C.时代性和阶级性 D.社会性和个体性

3.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的是

A.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B.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而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D.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4.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当人们发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时,应该 ════════════════════════════════════════════════════════════════════

A.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B.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C.在行动中化理想为现实 D.否认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

5.古往今来,无论那些对历史作出过较大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还是那些在祖国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千千万万普通劳动群众,启迪、指引他们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自由主义 D.社会主义

6.在当代,对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来说,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A.热爱社会主义中国

B.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

C.全面肯定和接受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D.把中国纳入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

7.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A.时代精神 B.民族精神

C.奉献精神 D.敬业精神

8.在人生观中,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是

A.人生态度 B.人生目的

C.人生价值 D.人生境遇

9.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以“我们自身的完美”为主要指针,就是追求我们自身的人格高尚、才智发展、生活幸福,这是

A.人生的现实境遇 B.人生的存在状态

C.人生的自我价值 D.人生的社会价值

1O.在人生道路上,任何人都要面对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下列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必须消极地依赖自然

B.人来源于自然,但又凌驾于自然之上

C.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D.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在逐步缩小

11.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发展了道德。下列有关道德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感和互助本能

C.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D.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2.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道德最主要的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

A.道德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关系 B.道德能够提供社会状况的信息

C.道德能够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 D.道德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人生的意义

13.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着道德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A.以文明礼貌为核心 B.以诚实守信为核心

C.以明荣辨耻为核心 D.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坚持

A.个人本位主义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

D.在任何情况下,都为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15.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成事之基,中华民族历来敬重诚实守信,我国社会主义道德

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了诚实守信道德要求的是

A.“人无志,非人也” B.“民生在勤,勤而不匮”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6.公共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有关公共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的领域在逐步缩小

B.维护现代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是政策和法律

C.就交往对象之间的社会联系而言,公共生活比私人生活更为简单

D.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互相影响和联系着

17.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所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称为

════════════════════════════════════════════════════════════════════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18.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一个从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

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C.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D.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9.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要受到道德的约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一个人把应当藏在内心深处的、隐秘的、不可侵犯的感情拿出来示众,是一种愚蠢的、下流的行为。”这句话主要是说,在恋爱过程中双方应该

A.文明相亲相爱 B.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C.以财富和地位为交往基础 D.追求脱离现实的“纯精神”生活

20.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及其规范作用的治国理念是

A.法制 B.法治

C.礼治 D.人治

21.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其支柱和核心包括国防安全和

A.经济安全 B.政治安全

C.文化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22.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

A.法是最高统治者的意志 B.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法律

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简单相加 D.法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

23.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在此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A.法律汇编 B.法律体系

C.法律编纂 D.法律渊源

24.法律的实施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执行。其中,法律适用的主体,除了人民法院之外还有

A.公安机关 B.人大机关

C.人民政府 D.人民检察院

2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及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中

A.人民主权原则的要求 B.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

C.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要求 D.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要求

26.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列选项中,既属于公民权利,又属于公民义务的是

A.劳动 B.政治自由

C.人身自由 D.依法纳税

27.行政行为有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之分。下列选项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立法 B.行政许可

C.行政征收 D.行政处罚

28.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这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自愿原则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9.对犯罪进行定罪量刑时,要坚持“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罚当其罪。”这体现了

A.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B.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D.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

30.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在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称为

════════════════════════════════════════════════════════════════════

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篇十:法理学复习题

《法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 法的概念、本质和作用

一、选择题

1. 《管子》云: “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该句话体现了法的:

A. 法的规则说 B. 法的命令说 C. 法的意志说 D.法的自由说

2. 美国法律人类学家霍贝尔认为,法律是这样一种社会规范,即如果有人对它置之不理或违犯,拥有社会承认的权力的个人或集团就会以使用武力相威胁或实际使用武力。该说法体现了:

A.法的自由说 B. 法的命令说 C. 法的规范说 D.法的强制说

3.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下列何种学派的观点

A. 自然法学派 B. 哲理法学派 C.历史法学派 D.实用主义法学派

4.下列何项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本质的揭示

A. 法是能使每个人的意志依据自由的普遍法则和他人的意志相协调的条件之总和

B. 法是道德行为的规则,它责成人们作出公正的行为

C.法是统治阶级或执政阶级意志的体现,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D.我把法理解为发达的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高度专门化的社会控制形式——一种通过有系统有秩序地适用社会强力的社控制。

5.法的普遍性主要体现为

A. 法的适用对象 B. 法的适用范围 C. 法的形式 D. 法的规范

6.法的明确性和肯定性主要体现为

A. 法的形式 B.法的适用对象 C. 法的规范 D.法的适用范围

7.下列何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作为法的调整对象的行为是指人的外在行为 B. 调整和约束人的内心思想、情感

C. 法可以影响人的思想、观念 D.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8法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意味着

A. 国家强制力是法的最后一道防线;

B. 法的每一个实施过程,每一个法律规范的实施都要借助于国家的系统化的暴力;

C. 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实施的唯一力量

D. 只有法律规范才具有强制性

9.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

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

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答案:D

解析:除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外,法律社会学派也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因此,A项错

误。B选项说:“法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意志的体现”,这是非马克思法学观点,马克思法

学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选项的说法有些绝对。

10..梁某认为尽管道路上车辆众多,但只要人们遵守交通法规,各行其道,人们的安全就有

保证。梁某的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法具有:()

A.评价作用 B.强制作用 C.预测作用 D.教育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中考察的作用对象是人们相互的行为,是对大家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的一种

预测,所以,C项当选。

11.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 )

A.准则 B.刑罚 C.公平 D.正义

12. 法的规范性是指( )

A.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 B.法为人们提供了是非标准

C.法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 D.法总结和概括了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13、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有效说法的( )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7.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法的本质首先表现为法的国家性,即法是由国

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的国家性表明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的本质其次反映为法的阶级性,即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

治阶级的遗志,而不是社会成员的公共意志。法的本质最终表现为法的社会性,即法的内容

是受一定社会因素制约的,最终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具有阶级统治的职能

即政治职能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即社会职能。从上述分析可知,ACD表述错误。

二.名词解释

1.法 2.法的现象 3.法的本质 4.法的作用

三、简答题

1.简述法的质的规定性。

2.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4.如何理解法本质两种层次的关系。

5.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第二章 法的历史类型

一、选择题

1.马克思在下列何著作中始终围绕着社会经济关系与人的价值、地位之间的相互关联这一主

线来考察法的现象的历史运动。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B. 德意志意识形态 C.资本论 D.共产党宣言

2.“德主法辅”和“以礼统法”政治主张体现了:

A. 身份法和特权法为法律的基本特征

B. 法律依附于权力,是权力主体用来控制民众的政治工具

C. 法律在社会调整体系中的地位较低

D.最符合这种社会文化要求的不是法律,而是道德。

二、名词解释

1.法的历史类型

三、简述题

1.简述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的法律类型的特征。

第三章 法律渊源

一、选择题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 )

A 、历史渊源 B.理论渊源 C.形式渊源 D.效力渊源

2.从世界和历史的眼光看,法的主要渊源通常包括

A.制定法 B.判例法 C.习惯法 D.公认的价值

3.制定法的制定主体包括

A.国家立法机关 B.国际社会有权的机关

C.国家内的社会自治单位 D.社会团体

4.人们寻求的制定法的间接权威包括

A.神 B.哲学论证的价值或外力 C.立法权威

D.从经验上找到人民主权,认为立法权是治权,来自人民主权

5判例法的基本原则是:

A.判例优先 B.遵循先例 C.司法审查 D.演绎推理

6.我国古代的法源包括

A.制定法 B.判例法 C.习惯法 D.法律解释

7.下列何项属于法的一般分类

A.国内法、国际法和超国家法 B. 根本法和普通法

C.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D.公法与私法

8.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 )

A.古希腊 B.古罗马 C.英国 D.美国

9.国务院有权制定( )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地方性法规

10.按照法律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可分为(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习惯法

二、名词解释

1.制定法 2.判例法 3.习惯法 4.不成文法 5.衡平法

三、简述题

1.简述制定法与判例法的基本区别。

2.简述一个习惯被吸纳为法律或作为法源被引用必须具备的条件。

3.简述法的一般分类和特殊分类

四、论述题

1.论述我国(大陆地区)的主要法律渊源。

第四章 法律的效力和位阶

一、选择题

1.法律效力问题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

A.法律的效力来源问题 B.法律效力的适用范围问题

C.不同法律相互间的效力关系问题,即法律的效力等级或法律位阶问题。

D.判决书、罚款单、合同等法律文书的效力

2.关于法律规范的有效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即使某一规范被违反了,它也仍然是有效的,只要该违反在社会交往中被视为违反;

B.规范的社会现实性或有效性,意味着其在具体事件中得到的遵循;

C.规范指导着行动或者没有被破坏;而如果规范被破坏,它仍然总是能够指导制裁性行动;

D.规范被认可,作为把活动解释为属于或者不属于某一秩序的标准,而把种种偏离性活动

贬低为边缘性的东西。

3.法律效力范围分为

A.属时的效力范围 B.属地的效力范围 C.属人的效力范围 D.属事的效力范围

4.最早的概括性的从旧兼从轻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唐代《狱官令》 B.中国《宋庆元条法事类》

C.1787年美国宪法 D.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4.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答案:A

解析:D项“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这个选项也是出得比较多的套路,前半句是真话,后半句是假话。C项“法律仅仅适用于将

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书上只是提了从旧兼从轻原则,

当然还有很多原则书上没有具体说出来,从旧原则、从新原则、从旧兼从轻、从新兼从轻,

等等,不知道具体含义没有关系,可以推论一下,从新原则就是有溯及力,对于它颁布生效

以前的行为,从旧兼从轻就是讲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新法和旧法相比较的时候新法不认为

是犯罪,或者新法的处罚更轻的时候就要按照新法来处理,这个时候有溯及力了,所以这个

说法也是错误的。B项错误在于法律效力的高低是由法律渊源即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决

定的,不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决定的。A项,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公布是法律真正具有效力的关键步骤。

5.下列哪些规范性法律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A.国务院《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B.《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天津市信访工作若干规定》

D.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

答案:ABD

6.同一法域内在选择法律时应遵守原则包括:

A.高位阶法优于低位阶法 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C. 公法优于私法 D.新法优于旧法

7.在我国,可作为高位阶法优于低位阶法原则例外适用的法律包括

A.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B.民族自治地方经法律授权为母法制定的实施细则、实施办法

C.经济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规

D.经济特区政府制定的规章

8.我国《立法法》第82条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该规定体现了: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 B.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的例外

C.高位阶法优于低位阶法原则 D. 高位阶法优于低位阶法原则的例外

二、名词解释

1.法律效力 2.法律实效 3.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确定法的对人效力的原则。

第六章 法律要素

一、选择题

1.下列何项属于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

A.公民 B.人身自由权利、经济权利

C.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 D.给付义务、

2. 下列何项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A.给付义务 B.动产 C.作品 D.死亡

3.按法律概念是否承载某种价值评价或标准,可分为

A.描述性概念 B.法律事件概念 C.法律行为概念 D.规范性概念

4.按照法律规则在法律调整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

A.调整性规则 B.保护性规则 C.绝对确定性规则 D.相对确定性规则

5.《深圳经济特区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餐饮业营业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徕、诱导顾客。”这一规范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A.任意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确定性规范 D.刑事规范

答案:C

解析: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以强制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往往是权利性的规定,可以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强制性规范一般都是义务性的规定,当事人不能自由选择。按照确定性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确定性规范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者参照其他法律规范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范;委任性规范是指具体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范;准用性规范是指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者参照其他相应内容的规范。本题中深圳经济特区的这一规定属于强制性规范和确定性规范,而且是行政规范,因此本题答案为C。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该条规定的法律规则属于:

A.羁束性规则 B.可裁量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