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议论文分论点并列集锦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议论文分论点并列集锦篇一:议论文并列式分论点设置法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法

一、【写作指导】

一篇议论文大致可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要有新意、有深意、有个性、有层次,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

(一)议论文论点分解的方法

一、横向分解法

横向分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横向展开分解论点。我们通常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在同一篇文章中将这三问题全部阐释清楚,可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

(1)横向分解“是什么”。

①从中心论点的内涵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如:

2006年高考湖南一考生写“意气”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意气”内涵的发掘,对其进行分解的:

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

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

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

虽然作者以“充满意气的人”为引子展开,但三个层次的实质都集中在“意气”的内涵上,即坚韧不屈、勇敢不惧、自信乐观。

2006年高考安徽考生写的《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从“阅读”内涵的角度分解论述的: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②从中心论点的外延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的角度其进行分解。如:

2007年高考江西一考生写“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语文”的外延拓展,对其进行分解的:

在那一泓清泉里,我看到了历史的沧桑;

在那一泓清泉里,我观赏了优美的生活图景;

在那一泓清泉里,我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

在那一泓清泉里,我领悟了宽容的博大。

考生着眼于“语文”的外延,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人文,从不同的侧面,向人们展示“语文”的丰富博大。

(2)横向分解“为什么”。

这是一种因果分解,主要分析提出中心论点的意义和原因。如:

2007年高考吉林省一考生写的《帮助——盛开的花朵》一文,在提出“帮助,是盛开的花朵,自有她的芬芳和硕果”之后,这样安排分论点:

帮助是盛开的花,她点燃生命的希望;

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开出了青春的芬芳;

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结出了事业的辉煌。

实际上,作者也正是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帮助”的意义。

(3)横向分解“怎么办”。

就是从解决问题办法的角度分解论点。如:

2007年高考广东考生写的《爱,用心来传递》,在确立了“爱,需要我们用心来传递”的中心论点之后,从三个方面分解论点:

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 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 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

作者从“笑出真诚”“做出宽容”“伸出援手”三个方面,阐述传递爱心的途径和方法。

二、纵向分解法

纵向分解,就是按照议论文由浅入深的顺序,或者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逐步地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1)时间为序,纵深推移。

如:《在荣誉面前》一文这样分解论点:

荣誉只表明过去;

有了荣誉时不能骄傲;

应把荣誉当成新的进步的起点。

作者将“荣誉”放在时间的链条上,着眼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视角安排分论点,从而将议论引向了纵深。

(2)由表及里,逐层剖析。

如:《扫盲表彰会》一文这样安排分论点:

四位“脱盲先进”却有三位未脱盲,其原因是当事者不重实效而又好大喜功;

此举可以糊弄不重调查、喜听好言的上级领导,其后果是欺骗愚弄群众,贻误大业;

铲除官僚主义,让形式主义在大众面前曝光,使之无地可容是杜绝这类现象的方法。

(3)步步推进,解决问题。

这种分解方法,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步步跟进,以解决问题为归宿。如: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文在提出“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之后,这样分解论点:

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②为什么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议论文分论点并列集锦篇二:议论文分论点并列式

议论文分论点并列集锦篇三: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议论文并列式分论点的有效教学模式设计

一、 问题的提出:

在议论文写作中,不少同学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是及格上下。也有的同学能拟写几个分论点,但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硬贴标签),从而影响作文得分。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

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

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解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并列式分论点的设计方法并能快速准确拟写好三个分论点

教学难点:三个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三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交叉,不重复 ,不包容,不矛盾并能很好地证明中心论点。

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讲练结合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并列式分论点的设计方法(见图表)

分论点并列式议论文结构: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本论 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五、拟写并列式分论点的常用角度、方法及示例

(一)三个角度: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办

(二)方法:

A概念分析法 (角度一:“是什么”)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示例1:要写一篇以“坦然,才是美的真谛!”为中心论点的议论文《坦然》,请设置三个分论点。 方法:从“是什么”角度阐述“坦然”的 内涵 )

分论点1:坦然是快乐和美丽的源头活水。

分论点2:坦然是物我两忘后的一种超脱。

分论点3:坦然是尔虞我诈外的一份闲适。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

示例2: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这样分解三个分论点:

(方法:从“是什么”角度阐述“肩膀”的外延)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B:因果分析法 (角度二:“为什么”)

这里的“因”可以指分论点,“果”可以指中心论点;也可以是“因”指中心论点,“果”指分论点。在拟写分论点时,可以从中心论点出发,分别找出三个结果或三个原因。

示例1:08年广东高考作文: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方法:把中心论点作为原因,去揭示该原因产生的结果或作用、价值、地位等。

分论点1: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遭遇挫折时,更加理智更加坚韧;

分论点2: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面对苦难时,更加沉着更加勇敢;

分论点3: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示例2:2000年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请拟写三个分论点。

方法: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原因。

分论点1: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2: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3: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C条件分析法。 (角度三:“怎么办(样)”)

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

示例:07年湖南高考作文:《诗意地生活》 请以“人应当诗意地生活”为中心论点,从“怎么办”角度拟写三个分论点。

方法:从“怎么办”角度提问: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诗意地生活?(即找出满足中心论点这一结果的条件)

分论点1: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分论点2: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分论点3: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六、拟分论点的总体要求:

1、分论点的位置: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分论点的数量: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个。

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七、温馨提示:平行排列的各个分论点是按照同一的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八、拓展练习

为“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 拟写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1: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

分论点2: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

分论点3:青年时代是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时代。

练习一:以“爱心让世界更美好” 为中心论点,(或以“爱心”为话题)列出至少三个分论点: 答案: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它使贫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它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

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荫庇。

爱心是一道飞架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

爱心是一股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清凉恬静;

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冷静思索;

爱心是一块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莲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从“是什么”角度,运用比喻手法,阐释“爱心”的内涵:给人温暖、希望等)

练习二:

1、为“我们应播种希望” 拟写三个分论点。

方法:把中心论点作为原因,去揭示该原因产生的结果或作用、价值、地位等。

分论点1:播种希望才能有耐心;

分论点2:播种希望才能坚忍;

分论点3:播种希望才能有自信。

练习三:

要论证“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这个中心论点,请拟写三个分论点。

分析:从“怎么办”角度,采用条件分析法。先设想一下:要做跨世纪的接班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得到下列三个分论点:

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

②要有过硬的本领,

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并列式议论文提炼分论点的方法有三种:因果分析法、概念分析法、条件分析法。

1、因果分析法

从“为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炼分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构成因果关系。 示例1:我想握住你的手

中心论点:我想握住奋斗的手

分论点: ① 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战胜生活挫折的法宝;

② 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石;

③ 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充实自我素质的条件。

示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⑶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仿写训练:请运用因果分析法,给论点“创造是幸福的源泉”提炼若干分论点。

2、概念分析法

从“是什么”的角度,阐述中心论点里关键概念的内涵,提炼分论点。

示例1:话题:理想

分论点:(1)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2)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3)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示例2:话题“宽容”

分论点一: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分论点二:宽容是一种高远境界。

分论点三:宽容是一种正直的品格。

分论点四:宽容是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

仿写训练:请运用概念分析法,给论点“幸福是什么”这一概念寻找若干的意象,阐明幸福的含义,提炼为分论点。 《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一词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一种是指(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3、条件分析法:

从“怎么办”的角度,以中心论点作为结果,提炼满足这一结果的“条件”来设立分论点。

示例1:战胜挫折

⑴ 战胜挫折,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勾践)

⑵战胜挫折,我们要有永不言弃的顽强品格。(林肯)

⑶战胜挫折,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爱迪生)

示例2:学会欣赏别人: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仿写训练:请运用条件分析法,给论点“给幸福上一道保险”提炼若干分论点,阐明获得幸福的途径和方法。 注意事项

第一,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第二,一般来说,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本无前后之分,但在写作时最好将重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使顺序更加合理。

第三,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开头。

附:2010年全国卷1高考满分作文

坚者,守之

我是想做一只坚守本分的猫——题记

关于坚守,此刻想到的,便是多数战争题材的影片中,总会有人信心百倍的说,保证坚守阵地。那时的人们总能坚守住自己的阵地,而现在又有多少人为自己坚守?

这是一个物欲纵横的年代,到处充斥的诱惑早已使多数人迷失了自我,而总有一部分人坚守自我,为自己的心坚守阵地!

坚守是一种责任。

07年的贺岁档中,出现了一部并不喜庆的影片,指导此作的冯小刚导演希望借此突破,它便是《集结号》。相信,大家都为主人公谷子地的精神所感动。可又有多少人想过,他的无限奔走,只为那一声永远不会响起的集结号。只是为了在他身边倒下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他一直在坚守,只为了一个外人看似请怪的名分。而这个名分的背后,却是他对责任的坚守!一直坚守的责任!

坚守是一种信仰。

几年前,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让我们认识了一群真男人,这是一部男人的戏,更是男人该看的戏—《士兵突击》。我们或许笑过许三多的愚笨,或许对高成的傲慢感到难以理解,对班长的离去而心痛,对成才的自信而担忧,对所有所有出现在此剧中鲜活角色的深深记忆。最后都幻化成一句“你不抛弃,不放弃”!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成为了所有人坚定的信仰。成为每一个铁血男儿为之骄傲的力量。这是一种坚守,对信仰的坚守。这是一群男人对自己的坚守,他们哭过,笑过,离开过,但是始终不变的,是深深烙印在心底的坚守,一份始终不能磨灭,对信仰的坚守!

坚守是一种理想。

十四世纪,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历史,他便是开创一代大明伟业的朱元璋。而在此之后的万历年间,有这样一个人却鲜有人闻。他出生卑微,为博得功名而拼命苦读,他曾卷入政斗的旋涡,忍辱偷生,他曾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是张居正,一个被人忘记的斗士。他一声都在变动中度过,沉浮中未变的是一心求变的理想,一生未改的,是对理想的坚守。他的努力只为心中难以割舍的坚守!

现在,处于十字路口的人们,已快忘记了坚守,唯有坚守,才能让自己看穿诱惑,才能永葆清醒,也

只有坚守,才能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为了责任,不断迈进。既然不甘随波逐流,何不坚守自己!

【例文】 等待着辉煌

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总该有什么为别人所铭记,即使无法像太阳那样不断发散着光芒,也至少可以像流星,在划破天际时迸发出自己的光辉。

也许辉煌只是一瞬的,但为了一瞬的辉煌,我们也必须不断地等待,等待是成功必须经历的过程。 等待是对过去的反思。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次成功的。在失败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正是说在失败中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走向成功。而等待正是这个学习的过程。小仲马可以凭借父亲的才名进入文坛,但他没有,他在一次次投稿失败中学习,等待,终于爆发,有了《茶花女》这一巨著。在等待中成长,完善,最终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等待是力量的积累。非洲沙漠中的依(疑为“苡”)米花,为了一次绽放,要经历四年的等待,在四年中,它们扎根于荒漠,吸收营养,最终绽放出有着红、黄、蓝、紫四色的依米花。为了绽放,依米花用了四年的等待;为了复国,勾践卧薪尝胆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等待;为了科学,万·列文虎克用了一生在磨镜。在等待中,他们积蓄着力量;在等待中,依米花绽放了;勾践“三千越甲可吞吴”;列文虎克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微生物。在等待中,我们走向了成功。

等待,是对自己意志的挑战。想一想当年的司马迁,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惨遭宫刑,那是一种怎样的奇耻大辱!如果他没有坚定的意志,他怎能忍辱负重10年?世界又怎能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想一想在茫茫大漠里看了几十年羊的苏武,如果不是心存“生为汉臣,死为汉鬼”的坚定志向,他怎能忍受大漠的风沙和无边的寂寞?

在等待中,我们坚定了信念,完善了自我,成就了人生。

“小不忍则乱大谋”,在机遇来临时,我们在等待中的准备便显现出来,我们在等待后抓住了机遇,走向了成功。

等待,成功的必经之路。

【启示】1.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是并列式议论文的关键。2.事例论据与分论点需要一致。3.语言要严密。

【满分作文示例】 发现与创新

人因发现与创新而不断充实,生活因发现与创新而不断完善,民族因发现与创新而走向繁荣。(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道尔顿发现自己的色觉异常,通过不断的研究,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色盲症空白;安腾百福从拉面中获得灵感,创新出方便面,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乔利在工作中发现了煤油的去污能力,最终研究出了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在人类的社会进程中,发现和创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会创新的脑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民族长久发展。(概括回扣材料)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发现与创新。有人曾说过:“一个不懂得发现的人,只能生活在狭小的空洞里。而一个不懂得创新的人,则使那个空洞更加乏味。”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中发现了可供生存的食物,还用各色泥土创造出了最早的颜料。发现和创新让原始居民得以生存,并从中满足绘画带来的精神娱乐。将空间拉回我们自身。无论是学生、领导还是其他领域的人物,只有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创造出一种合乎实际的应对方案,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可见,发现与创新在人的发展中功不可没。(提出第一个分论点并论证)

生活的完善离不开发现与创新。除去前面提到的各色发明人、科学家,所有的科技发明人都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他们的创新思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生活更加充实而美好。纺织工人在工作实践中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爱迪生的电灯点亮了世界。汽车、电脑、手机„„无数的发明让生活更便捷,而正是不断地发现与创新造就了这一切。(提出第二个分论点并论证)

民族的繁荣离不开发现与创新。就拿中华民族来说吧,中国在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沉淀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无疑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了卓越的成效。中华民族在生活中发现并创新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光彩夺目。在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懂得发现本民族文化中的美,并用创新的思路在保存其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它,使它与中国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毋庸置疑,发现与创新在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议论文分论点并列集锦篇四: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定

议论文分论点并列集锦篇五:议论文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分论点并列集锦篇六:如何设置议论文的分论点(精华篇)

如何设置议论文的分论点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

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是勉强及格。

相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

一个重要环节。,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对而言的论点而服务。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文章

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那

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解方法。

1、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如"说'面子'",有篇文章论证的中心

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要论述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来说: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这

就是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

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

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三

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3、辩证分析法。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②对中心论点进行

一分为二的分析。①正反对照分析,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

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

观点。②一分为二地分析,如要论证 "成才的关键不在于逆境",便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a、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b、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这两个论点看似矛盾,但都统一在"逆境能否出人才"的总论点之下。

4、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如要论证

"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对于这个题目就可以采用条件分析的方法,先设想一下,"要做跨世

纪的接班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得到下列三个分论点: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②要有过硬的本领,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比较分析法。这是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常用的比较简易的一种方法。如"常立志

与立常志",这篇文章的中心是提倡树立远大志向,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论述时,可以把"常立志"和"立常志"这两种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特征和不同的结果,通过

比较阐明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为之奋斗才能有所建树。

以上是我们常用的几种方法,如果一时想不到好的分析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常规

的分析方法,即面对论题,可以提一些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

此列出分论点,然后再进行筛选。南师大文学院何永康先生曾经说过:"在高考作文中,由于

通篇字数有限,每一小论点的阐述最好控制在260字左右,大体阐述过程是:先用几句话点

明小论点,然后再简要地分析议论一番,接下去可联系实际,摆出事实,最后收拢。"这段话

较具体地讲明了一个分论点的实施过程。

一、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如以《谈风度》

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

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

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二、分类法。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

门别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

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

来的。

三、层进法。是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如以《当学生

干部的得与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阐明当学生干部的职责;②分析当学

生干部而产生矛盾的两个方面:a、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b、工作多会影响学习;③阐明克

服当学生干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

四、对比法。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

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如以《如何估价自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正确估价

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

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五、辩证法。是依据辩证思维的法则,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由点到面,由主到

次,由表及里地提炼分论点。如以《学与问》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学而知、

学而广,勤学与好问是连在一起的;②不能问者,则学不能进,不能学者,则不能有问。

以上归纳的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为了介绍的方便起见,将它们分开来讲述,其实,在

实际的运用、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交叉、综合使用的。如"设疑法"与"层进法"就很难明确地

分开来,"对比法"与其它各种方法均可交叉使用。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掌握

好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的原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按以上方法训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操练,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品质,分析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理屈词穷"的现象也会有所改观。

议论文分论点建立的技巧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议论文呢?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是分析说理,首先就要解决好说理的角

度和说理的层次问题;而分论点的切割和建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曾学过议论

文的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它揭示的是文章论点与分论点以及分论点

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如果能够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再对

各个分论点进行有层次的分析论述,那么困扰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分析难的问题不就迎刃而

解了吗?从论证结构入手,就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分论点的技巧问题,提供一些行之有

效的办法。

一、并列式

先看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谈骨气》(吴晗作),"谈骨气"是一个论题型的标题,可谈

的东西很多,但作者从孟子的名言入手,认为只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者中之一的就是"大丈夫",就是有骨气的人,而这类人古往今来,不胜枚举。因此作者把"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定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把它切割成三个分论点,来有力地支撑这个中心论点,请看图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心论点)

分论点①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宁死不屈,拒绝高官厚禄

分论点② 贫贱不能移:古代一贫者宁可饿死,不受嗟来之食

分论点③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面对国民党手枪,拍案而起

为了有力地论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作者从经济利益、人格尊严、个人安危三个方面入手,并举出典型的事例,使每一个分论点都强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建立并列式分论点的好处在于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论述观点,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述充分,避免了论述片面、空泛的不足。

二、对照式

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的观点和做法都有与之对立的观点和做法存在。写作议论文时,如果能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和做法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建立对照式的分论点,必定能更好地彰显正确观点的可信,暴露错误观点的荒谬。请看例子:文题--《知耻应后勇》分论点① 知耻不后勇,必定自甘堕落,遗恨千古。分论点② 知耻而后勇,化耻辱为上进的动力,也有成功的一天要把"知耻应后勇"的理由论述充分,把中心论点切割成两个对立的分论点,在对照中显现"知耻而后勇"的重要,"知耻不后勇"的恶果,中心论点自然可以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建立对照式分论点的好处在于能使观点、做法的利弊善恶对比更加鲜明直观,论述更有力量,说理的穿透性更强。

三、层进式

人们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是有一定的层次规律的,事物和问题的本身也并非平板一块,有着自身的种种逻辑关系,因此,写作议论文时常常要求我们不断延伸拓展,逐层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这就宜建立层进式的分论点。这种层进既可以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可表现在思想内容上。

例:文题--《谈惜时》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中心论点)

分论点① 珍惜时间是珍惜生命的表现。(思想认识)...

分论点② 珍惜时间是学有所成的保证。(作用) ...

分论点③ 珍惜时间应落实到行动中去。(做法) ...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这一中心论点,其实包含着三层含义:(1)是什么,(2)为什么,

(3)怎么做。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只有先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认清其意义和作用,才会把"惜时"化为自觉的行动。建立这样的层进式的分论点,能使说理透彻,逻辑思路清晰。

再看一个例子:《说节俭》,可以先确立一个中心论点,教育广大青年勿忘节俭精神。这是针对当今青年学生生活奢侈浪费的现象有感而发的,因此,论述时把"对青年学生的劝导"放在最后,也就是最应强调突出的一层,前面再设置两层作为铺垫,于是又可切割成在内容上逐层深入的三个层进式的分论点:节俭精神不可丢(中心论点)

分论点① 节俭是古圣今贤提倡的美德

分论点② 当今社会仍需提倡节俭

分论点③ 我们青年学生尤其应该提倡节俭

上面两个例子,一个属于结构上的层进式分层论证,一个属于内容上的层进式分层论证。运用层进式论证方法能使文章分析层次清楚,更好地显示分析论证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四、综合式

以上阐述了三种单一的分析方法。实际上,一篇成功的议论文不可能仅用其中的一种结构方式,大多数情况是多种结构方式并用。我们称之为综合式。看下面一个例子:《习惯》(上海市高考试题),这也是一个论题型标题,先确定一个中心论点。由于习惯有好坏之分,于是论点也应包含两方面:我们应培养良好习惯,杜绝恶习。仔细审题,该中心论点的论述侧重点应是多方面的:我们先要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再谈清"怎样才能做到这样",也就是说文章总体上应是层进式结构;但由于每个部分都包含对"好习惯"和"坏习惯"两方面的阐述,因而在每一部分内部又要有并列式或对照式结构,根据分析,可切割成以下分论 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习惯,杜绝恶习(中心论点)

分论点① 良好的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

分论点② 恶习将对你遗害无穷

分论点③ 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

分论点④ 克服恶习要有坚强的意志

综合式分论点的建立,能把复杂的问题论述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能体现高度的论辩技巧,为许多成功的习作所采用。

请用下列话题自我训练:1、学会承受

2、敢于超越为国奉献

[论点]

1、 爱国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2、 爱国就要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

3、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 爱国应该为国家而奉献。

5、 爱国者理应受到人们的尊敬。

理想追求

[论点]

1、 想是引领人们前行的灯塔。

2、 追求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3、 理想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

4、 追求的过程比追求的结果更重要。

5、不同的追求会有不同的结果。

利益取舍

[论点]

1、取舍应有明确的标准。

2、利益取舍需要勇气。

3、正确的取舍有利于自身成长。

4、不同的取舍会有不同的结果。

5、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取舍。

正视生死

[论点]

1、我们应该确立的生死观。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死观。

3、为伟大事业而献身者最崇高。

4、智者既不厌倦生,也不畏惧死。

5、生命在闪光中显出灿烂。

真理追求

[论点]

1、们应该勇敢地追求真理。

2、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

3、追求真理需要大无畏的精神。

4、追求真理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

5、追求真理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议论文分论点并列集锦篇七:2014届高考议论文并列式分论点的五种拟写技巧

议论文分论点并列集锦篇八:议论文并列结构

议论文分论点并列集锦篇九:议论文---并列式()

议论文分论点并列集锦篇十:议论文并列式分论点提取(修改)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