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人与动物之间亲昵的画画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人与动物之间亲昵的画画篇一:14 亲昵-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师:

这些美妙的瞬间是不是也勾起了你和爸爸妈妈之间亲昵场景的回忆呢?你们是用哪些方法表现“亲昵”的呢?把你的经历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小朋友们讲的,

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友好感情。

爱是世界上

最美好的字眼,亲昵是生活中最动人的景象,不仅仅是人类,人类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也会用“亲昵”来表达他们的亲情、友情和爱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如何表达的。

(欣赏

一组图片)

师:每个画面、每个表情、每个姿态都是动物们独特的爱的表达。哪一个画面最能打动你,你能和同学一起来模仿一下吗?

瞧!这两个同学模仿的大熊猫和小熊猫在一起头靠着头,多亲密呀!

瞧!这两只大猩猩一看就是好朋友,相互挠着痒痒!

看,同学们模仿得如同真的一般,这些动物多像一家人啊!

师:动物没有人类丰富的语言,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情感,我们也可以用独特的方式留下它们动人的景象。

2. 你听过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故事吗?(播放视频)哪些情节能打动你?

这些是人和动物亲昵的照片,能得到动物的信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们做到了!

思考:多么感人、多么温馨的场面啊!小朋友们,这样和谐、美好的“亲昵”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原来在这些亲昵的举动中包含了友情、亲情和爱心。

(老师板书:亲昵等于爱、友情、亲情)

其实在生活中这些美好的场面到处都有,只是我们可能没有留意到。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其实“亲昵”是世界上最美、最动人的景象。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一定能够感受到。

今天就请你找一找、做一做,用紫砂泥把最动人的情节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亲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难以直接表达,因此教师分别出示了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亲昵的几组画面,引发学生讨论,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三、欣赏感悟 启发创作

访问艺术家:

师:让我们来欣赏艺术家们是怎样把亲昵的画面定格在瞬间的?

1. 这是挪威雕刻家维格兰德为一座公园所做的雕塑,给你怎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在奥斯陆的弗罗格纳公园,维格兰德花费了四十年时间塑造了数以百计的浮雕、圆雕、群雕。这些雕塑规模宏大、造型各异,公园也因此成了世界闻名的“雕塑公园”。

2. 罗马尼亚布朗库西的《吻》

3. 我国汉代的陶俑

4. 清代的砖雕

5. 摇椅上的母子

设计意图:紧扣主线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艺术家是如何观察表现生活中“亲昵”的场面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带来了不竭动力。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用陶泥来表现亲昵这个主题,看看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出示PPT课件)

用黏土做成的两个好朋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也许是久别重逢,也许是依依不舍地道别。 从独特的视角,抓住了父亲和孩子之间游戏的瞬间,你感受到了作品背后那真挚的情感了吗?

师:看了这些作品,请你们说说打算通过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亲昵?

设计意图:欣赏是儿童表现活动的基础,通过欣赏,儿童将自己模糊不清的构思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儿童还借助范例发现亲昵的多种表现方法。只有当儿童对欣赏的作品感兴趣,才会将自己要表现的兴趣与意愿相联系,并在作品中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创作。

四、示范指导 学生创作

看看老师做的亲昵时的神态表情是什么样子的,重点夸张眼睛和嘴巴。

1. 眼睛的刻画:在泥球上用勺子工具刻出月牙形眼睛。

2. 嘴巴的刻画:同样的方法刻画嘴,夸张嘴部表情,挖出大大的嘴巴,贴上厚厚的嘴唇,安装牙齿和舌头。

人与动物之间亲昵的画画篇二:课改动态

课改动态报告

4月12日,我参加了《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标与教学指导研讨会》。学习了两整天,听了四节课三个专题讲

座,课分别是五年级的《爱如茉莉》,四年级的《鱼游到了纸上》,六年级的<<草原上的花>>和《老人与海鸥》。专题讲座的题目《语文教学给学生留下什么》《用好教材发展学生完善自己》《语文课标修该设计思路》.下面我把在沈阳学习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传达。

1、 这四节课给人留下的感受是朴实、真实。说他朴实因为课堂上处处弥漫着浓郁的语文味,用语文教学手段听说读写思来解决语文教学问题,让学生撷取了沉甸甸的语文硕果。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刻意追求,没有哗众取宠,一切像是飘飘洒洒的春雨点点入地,一切又像是淙淙流淌的小溪,清亮透明,富于活力。

2、 感受二授课者真是做到了人课合一,课人同体。看不到煽情,看不到慷慨的做秀,他是沉在语言文字里和作者对话,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和学生的沟通就像行云流水那样自然朴实。我认为教者做到了不光是人与文和谐,还做到了师与生的和谐,情与理的和谐,倒与放的和谐,思与悟的和谐。营造出了湖光秋月般和美的课堂氛围。

3、 感受三教师有丰厚的文化功底。对学生的发言,不是叙述,也不是点评,分明是在沉静中动情的话语给情感升腾做铺垫。 二说一说大家熟悉的两节课教学过程。上每一节课80分钟,包括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

四年级的《鱼游到了纸上》六年级的《老人与海鸥》。

1、以小见大,巧抓关键字词,打开熟悉文本世界的窗。 王老师进行了师生互动交流后问:课文预习怎么样?大屏幕出示了一组词语:花港 泉白如玉 玉泉 清澈见底 可能很多老师认为指导朗读只是局限于句段篇章的朗读 ,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才能读出感情,进行感悟体验从而升华感情。但王老师却训练学生在个别字词中读出字词温度,读出深含在字词间的情感。比如这一组词语的指导朗读就让学生感受到了玉泉池水的清、美。接着把这一组词语所在的句子展示出来, 1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实赏心悦目。接着王老师又出示一组描写青年作画认真的词语: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举止特别 忘我 一方面很自然地引出课文主人公作画青年,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青年作画动作,用粗线条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了青年作画认真的形象。并通过这句话前后词语很好地理解了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一丝不苟词语。最后老师通过三个词语玉泉、举止特别、忘我、说出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样朴实的教学层层递进,如行云流水般顺畅,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王老师通过字词揭开了文本神秘面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窗。

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张龙老师是分类来处理词语的:出示一组词语 亲昵退开抑扬顿挫。。。。,又出示一词语 翻飞 盘旋 连声

鸣叫 肃立不动之后问学生这两组词都用在描写谁的身上?学生一下子就能通过词语感受到文章描写的人与动物鲜明与特征。通过读进一步来感受词语间温度,初步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情感。设计巧妙。

2、整体把握,用语文手段解决语文本问题。

接着教者请学生走进课文,找找哪些句子说明他爱鱼爱到了忘我境界?学生读文,其他学生画出。汇报。学生从读读画画想想说说 这些简单方法来解读文本的,却深刻地剖析了主人公的内心,融读、品、悟为一体,升华了学生情感。

3、拓展延伸,为文本空白出着色。

文中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围观的人都有谁并没有提到,王老师抓住这一空白,围观的人假如是一个美术学院的学生,这个学生会说。。。。如果是一个商人,。。。会说记得一个学生说:这幅画买回去一定会卖一个好价钱,接着老师有训练了不同观众赞叹的话连在一起说,教者训练了了学生说的能力与思维。这样人物形象就会更加丰满。

老人与海鸥最后出示老人生活资料,。。。。。。老人吴庆恒病逝后,人们清点他的遗物,最值钱的家当,竟然只有六个鸡蛋,而那时他准备给海鸥的饼干定配料。更体现老人与海鸥之间那种亲人间的关系。教科书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文本最终的指向是广阔的生活,有效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的升华。这两次的扩展突

出了文章主题,没有冲淡教学内容。

二说一说讲座内容。

1《用好教材发展学生完善自己》这里我主要说一说教材具备哪些教学价值。

2时间允许加一分教师教什么语文为谁教?为学生而教因为学生是主体,是教学对象,是课堂主人。

教什么?教语文思想、观点、方法、价值观等,具体要落实在字、词、句、篇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实践上。语文要有语文味。 精美绝伦的画面,惟妙惟肖的音响,并非真正语文。

怎样教?因材施教,要启迪学生,要授之以渔。不要舍本求末,琐碎分析,无效提问,把课文讲“肿”。将学生问累,到头来,学生依旧不会读,不会写。

出示:五个“留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到底要留给孩子们什么呢?

我们的语文课堂到底要留给孩子们什么呢?

五个“留下”:

留下语言、留下方法、留下情感、留下形象、留下思考。

当我们不知道怎么上好一篇文章时,试着在这五点上着重考虑一点,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

人与动物之间亲昵的画画篇三:小学五年级语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册)

《 老 与

海 鸥 》 执教者:许杏敏 人

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感情。

2、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3、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

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句,体会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学习老人爱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老人与海鸥》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海鸥图片

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2,谈话: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已的情怀,自已的

智慧。这节课,我们通过发生在昆明湖一个真实的故事,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和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和

1、首先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为我们讲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

哪几个感人的片段。

2、通过这些片段,你认为老人和海鸥有着怎样的情感? (板书 老人 海鸥)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文中有一句概括地告诉了我们答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 (课件出示)

三、读句品词,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亲情。

1、自由读课文1-13自然段。

讨论交流:

(1) 课文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用横线划出来并声情并茂的读一读。

(2) 老人是如何呼唤海鸥的?文中用到了哪个词?你能试

着呼唤一下吗?。

(3) 请你发挥想象,以“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他

想„„”为开头写一句话。

喂海鸥

“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的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抓住“放”“应声而来”“立刻”等词语体会老人对海

鸥的爱。

(2)朗读这段话,想象画画,体会老人情感。

唤海鸥

“ 在海鸥的鸣叫声中,老人抑扬顿挫的唱着什么。侧耳细

听,原来是亲昵的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

嘴”“老沙”“公主”„„”

师:老人呼唤海鸥一定充满了爱,下面就让我们读出老人的

爱(学生学着老人的样子呼唤海鸥)。

谈海鸥

“ 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来,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他们那小模样!啧啧„„”

过渡:老人对海鸥的情感无人能比,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

人呀,你能用课文中的具体描述把老人的形象展现在

我们面前吗?

(1)抓住“褪色”“驼背”“步行二十余里”“只是为了”体

会老人。

(2)(课件出示老人资料)

教师配乐讲述老人吴庆恒的真实情况,学生谈对老人的看法。

四、读词品句,感受海鸥对老人的留恋。

谈话:海鸥把老人当朋友,老人把海鸥当亲人,海鸥已经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学生读14-17自然段,自由发表意见。(课件出示句子)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

发生了什么事。”

1、“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2、引导学生抓住“飞、叫”研读课文,感悟海鸥情。

谈话:海鸥看到照片,为什么翻飞盘旋,连鸣带叫,姿势跟平时不一样?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谈话:海鸥为什么会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站成两排?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想对老人说什么话?

“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么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把“扑”换成“飞”好不好?为什么?

2、当我们不得不收起老人的遗像时,海鸥有什么表现?

如果你变成了一只海鸥,此时你会怎么讲?

3、指导学生反复地,深情地朗读这段话。

思考:究竟是什么使海鸥做出了这么多的意想不到(板书:爱)

五、拓展交流

孩子们,假如此刻你来到了美丽的翠湖边,你面对着老人的雕像,你会对老人,对海鸥、对围观群众,对地球上所有的人与动物说些什么?(交流汇报)

六、小结全文

千言万语难以表达老人与海鸥所带给我们的震撼,这不仅仅

人与动物之间亲昵的画画篇四:教学设计《我和动物朋友》

《我和动物朋友》

苏教版美术教材第5册第10课教学设计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 房文婷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突出人与动物是朋友这一主题。先通过听视频音乐欣赏,使课堂气氛活跃,再通过讨论、表演、绘画、制作等多种综合手段,在学生观察人和动物朋友相处时的情景时,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动物,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让学生更加充分认识与动物该如何正确相处,从而更加热爱动物,热爱身边的人和国家以及地球这个大环境。再加上学习相关的表现、绘画人和动物的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得到美术技能提高。教师教学出发点站的要高,才能让学生从本课中收获更大。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爱护生命,热爱自然。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与友爱精神,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作美的情趣和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有助于学生成为积极的评价主体,提高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动物,发现身边的人和动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采用绘画或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人和动物相处时有趣的情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讨论、游戏、表演、绘画、制作的有关活动中,更好地体验动物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感受人和动物之间的友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动物、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在绘画或制作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与友爱精神。

3.审美目标: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爱护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认识、了解、体验人和动物相处时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索、研究、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从而掌握表现、绘画人和动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画出或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的人和动物相处时有趣的情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油泥、色卡纸、剪刀、胶带、范作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油泥、色卡纸、胶棒等(还可以适当地带些蔬菜、水果等)

【教学方法】:呈现法、实践法、发现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听一听:

1.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为什么喜欢呢?

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的可爱、忠诚、给人类帮助等等方面。

2.看一段歌曲视频《和动物做朋友》。

要求:听的时候注意歌词,其中唱到哪些动物?在听的时候看到唱到歌词时,老师就和学生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

3.教师小结:歌词里最后唱到:“一起来,保护动物学会爱。”爱动物才是我们与动物相处的最好方式!

【设计理念】:这里不作单独提问,只是在欣赏歌曲时和学生一起叫出动物的名字,这样课堂气氛热烈,

而且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里

直接感受每个动物的特征,及

时而准确。

二、观察比较。

比一比回答问题:

1. 两张图片各是什么内

容?

(第一张:一个人正在挥动着拳头向一只野猪砸过去,眼看这只野猪已经要被他打死了。第二张:一个年轻人跟一只豹子头靠着靠,它们都眯着眼很温柔的样子,一看就知道,它们彼此十分地友好。)

2.它们谁更像朋友呢?当然是第二张图片里的人和动物啦。

3.看了这张图片,我们明白了:原来,友好是可以用动作来表达的啊!同学们,这教室里有你的好朋友吗?如果有,邀请他来和你一起表演一下友好吧。

(学生邀请自己的好友,用挽着胳膊、磨蹭着脸,手拉着手、肩搭着肩等等的造型来表达,男女生有不同的动作特点。)

4.老师小结:

看得出来,你们都是好孩子,有一颗爱心,所以同学才都会有自己的好朋友。老师觉得你们真幸福!

【设计理念】:模仿人和动物亲昵的动作、表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模仿动物的习惯性动作,体验动物给人类带来的乐趣。加深学生的主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

三、心理揣摩。

1.配音:先看明白图片,然后以自己的感受来替动物说句话。

充满爱心的孩子一定也会去爱动物,老

师这里有一些照片请大家来看一看,如果你

是聪明的孩子,帮这些动物配个音好不好?

说说它们在想什么?

图片一:一个当兵的人,正在看一封家

书,陪在他身边的警犬两只前爪很贴心地趴

在他肩上,心里一定在想:“想家了吧?

没关系,有我陪着你呢!”

图片二:一个是人类的小宝宝,一

个是猩猩的小宝宝,他们依偎在一起,

人的小宝宝显得特别开心,

小猩猩也许

在想:“你的肚皮好柔软,靠着你,像在妈妈的怀里。”

图片三:海豚和一个穿开档裤的男孩

在水里亲亲,海豚也许会说:“我是动

物当中最聪明的,跟你这个小家伙比,”

图片四:鳄鱼和这个勇敢的男人在水

里相遇,鳄鱼也许会说:“虽然他们都

说我很凶恶,但是勇敢的你愿意和我靠

这么近,我绝不会伤害你的,来友好一

下吧!”

图片五:企鹅在说:“你戴帽子我穿

衣服,这圣诞节的美衣啊,我们都不冷了,

一看就像一家人!”

2.教师小结:动物的心理也许就跟孩

子们想的一样,你们说的非常有意思,语

言也十分幽默,可见你们就是理解和热爱

动物的人,老师对你们的友善十分满意。

【设计理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眼里的这些动物是怎样的心理,老师给予正面指引,课堂气氛往轻松快乐的方面发展,赞扬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更加喜欢这一课。

四、行为判断。

1.行为提问:我们都知道要去爱护动物,

下面来说一说,我们能为动物做些什么吧。

2.解读图片:说说图片中的人为动物做

了些什么?

a.一只受伤的鸟,医生正在给它包扎,

就像对受伤的人一样,而不是看到鸟受伤了把

它带回去做成美味。

b.灾区的救援军人,他手里有一只救来的小狗,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的救援对动物一视同仁,体现了人类的爱心。

c.一个“男妈妈”正在为他的小猴子宝宝梳理头发呢,看他多有爱心啊!

2.行为引导:有一

颗善良的爱心,就会引导

你去做善良有爱心的事

情,所以同学们很容易判

断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哪

些是不该做的。

【设计理念】:这个

环节让学生去思考我们

还能为动物做哪些事,爱

心启发,行为引导,让学生更加具体明白爱动物不光是说说而已,还有更实在的内容需要去做,这也是本课的意义所在。

五、范作欣赏。

(课件出示三张幻灯片)

1.分析表现方法:

可以是绘画方法,也可以是废

旧材料制作,还可以是泥塑作品。

有的材料进行联

想,分组研究讨论怎

样利用自己的材料制

作,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方法制作。(剪、贴、折、撕、粘、挖……)

2.分析作品结构:

以某一个角色为画面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安排在作品主要位置,其它为辅助陪衬位置。

3.表现内容:

表现出人与人物亲热的样子,突出本课“好朋友”的主题特色。

人与动物之间亲昵的画画篇五:苏教版语文四年级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珍珠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只有与动物和谐共处,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悟生命的真谛。

教学重点: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教师:昨天,我们初步认识了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冯老先生那如诗如画的文章中去,进一步了解那珍珠鸟。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1、2自然段。

1、教师: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给他们安了一个家。

2、出示图片:绿蔓蒙盖下的鸟笼。

3、教师:瞧,这就是那对珍珠鸟的家,如果你就是那对珍珠鸟,你想给自己的家起个什么名字呢?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1、2小节,然后你来说说你起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4、 交流“给家起名字”,说说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5、 教师:从作者为这对珍珠鸟安了一个温暖、舒适、安全的家,你体会到什么?

(作者对这对珍珠鸟的喜爱)

6、 朗读1、2小节。

让我们带着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一起读读1、2小节。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 教师:三个月过去了,那绿蔓愈发繁茂了,突然有一天……

听录音(鸟叫声)

我猜想,是他们有了雏儿,想看看那小家伙吗?

2、 学生自由第三小节,到课文中去看看那小家伙吧!

3、 教师:你看到那小家伙了吗?它长什么样儿?

4、 学生交流读出课文中描写小珍珠鸟的句子。

5、 教师:想看看这个小家伙的图片吗?

出示图片:小珍珠鸟

谁来跟它打个招呼?

学生:嗨,小家伙,你好!

学生:嗨,你好!可爱的小珍珠鸟!

你觉得这个小家伙怎么样?(可爱,美丽)

这么美丽、可爱的小家伙,你们喜欢吗?谁来这句话读好了?指导读好句子。

6、 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作者跟我们一样,也是满心欢喜,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三小节。

四、品读4、5、6自然段。

1、 教师:小家伙一天天长大,它开始出来活动了,自己读读4、5小节,说说你从课文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珍珠鸟?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圈圈画画,写写批注。

2、把你读书思考体会的结果与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交流:活泼可爱、淘气、胆子越来越大,与我越来越亲近 ★句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说说体会(活泼可爱),指导朗读句子。评议。

★句子:落到桌子上……蹦到杯子上……俯下头喝水……偏过脸来瞧瞧我的反应。(试探,一点点亲近,那样子像个顽皮的小孩。)

说说体会,小家伙一点点接近我的一系列举动,哪些举动最逗人?指导朗读 ★句子:用小红嘴啄我的笔尖……啄我手指(完全放心了,友好)

说说体会,指导朗读。

★小鸟与我的感情越来越好,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

句子:再三呼唤……(对我依恋,跟我感情越来越好)

教师:课文还向我们展示了小家伙回笼子时的有趣镜头,谁能读好这段话?指导朗读句子。

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钻进去……(有趣)

4、师:直至有一天,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a) 出示图片(人鸟和谐共处),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b) 珍珠鸟是一种很怕人的鸟,可这小家伙为什么在我面前这么大胆,和我这么亲近呢?

学生:是我对它的爱,我不去伤害它。板书:爱

教师:我有哪些爱的举动?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学生:不去伤害它;抚一抚(对它和亲昵爱护);手中的笔停了,生怕惊跑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教师:你们真会读书,很会体会。是的,如果小家伙在屋里乱飞的时候,我轻轻吆喝一声,它还会接近我吗?如果在它俯下身子喝我杯子里的茶时,我不耐烦地移动杯子,它还会来接近我吗?如果在它啄我笔尖、啄我手指时,我挥挥手驱赶它,他还会接近我吗?正是我的宽容、我的爱使小鸟对我产生亲近和信赖。板书:信赖

教师:用你看到和感受到的,试着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写在课文的插图旁边。 学生:信赖 美好的境界 亲密无间……

五、品读第7自然段。

1、 师生接读。

教师: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学生: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 再读最后一句话,换一种说法。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创造美好境界

3、 教师:只要我们人人心中充满爱,这种美好的境界就不会只出现在作者的书房里,就会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4、 欣赏画面(配上音乐)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用心去感受那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板书设计: 珍珠鸟---------我 创造美好境界

信赖

人与动物之间亲昵的画画篇六:第五册美术教学计划

第五册美术教学计划

人与动物之间亲昵的画画篇七:君山小学 五年级 语文 科导学案 设计老师

人与动物之间亲昵的画画篇八:人教版语文五上《珍珠鸟》精品课件

人与动物之间亲昵的画画篇九:苏教版四年级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只有与动物和谐共处,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悟生命的真谛。

教学重点: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教师:昨天,我们初步认识了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冯老先生那如诗如画的文章中去,进一步了解那珍珠鸟。

2、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1、2自然段。

1、教师: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给他们安了一个家。

2、出示图片:绿蔓蒙盖下的鸟笼。

3、

教师:瞧,这就是那对珍珠鸟的家,如果你就是那对珍珠鸟,你想给自己的家起个什么名字呢?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1、2小节,然后你来说说你起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4、交流“给家起名字”,说说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5、教师:从作者为这对珍珠鸟安了一个温暖、舒适、安全的家,你体会到什么? (作者对这对珍珠鸟的喜爱)

6、朗读1、2小节。

让我们带着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一起读读1、2小节。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教师:三个月过去了,那绿蔓愈发繁茂了,突然有一天„„

听录音(鸟叫声)

我猜想,是他们有了雏儿,想看看那小家伙吗?

2、学生自由第三小节,到课文中去看看那小家伙吧!

3、教师:你看到那小家伙了吗?它长什么样儿?

4、学生交流读出课文中描写小珍珠鸟的句子。

5、教师:想看看这个小家伙的图片吗?

出示图片:小珍珠鸟

谁来跟它打个招呼?

学生:嗨,小家伙,你好!

学生:嗨,你好!可爱的小珍珠鸟!

你觉得这个小家伙怎么样?(可爱,美丽)

这么美丽、可爱的小家伙,你们喜欢吗?谁来这句话读好了?指导读好句子。

6、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作者跟我们一样,也是满心欢喜,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三小节。

四、品读4、5、6自然段。

1、

教师:小家伙一天天长大,它开始出来活动了,自己读读4、5小节,说说你从课文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珍珠鸟?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圈圈画画,写写批注。

2、把你读书思考体会的结果与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交流:活泼可爱、淘气、胆子越来越大,与我越来越亲近 ★句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说说体会(活泼可爱),指导朗读句子。评议。

★句子:落到桌子上„„蹦到杯子上„„俯下头喝水„„偏过脸来瞧瞧我的反应。(试探,一点点亲近,那样子像个顽皮的小孩。)

说说体会,小家伙一点点接近我的一系列举动,哪些举动最逗人?指导朗读 ★句子:用小红嘴啄我的笔尖„„啄我手指(完全放心了,友好)

说说体会,指导朗读。

★小鸟与我的感情越来越好,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

句子:再三呼唤„„(对我依恋,跟我感情越来越好)

教师:课文还向我们展示了小家伙回笼子时的有趣镜头,谁能读好这段话?指导朗读句子。

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钻进去„„(有趣)

4、师:直至有一天,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a)出示图片(人鸟和谐共处),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b)珍珠鸟是一种很怕人的鸟,可这小家伙为什么在我面前这么大胆,和我这么亲近呢?

学生:是我对它的爱,我不去伤害它。板书:爱

教师:我有哪些爱的举动?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学生:不去伤害它;抚一抚(对它和亲昵爱护);手中的笔停了,生怕惊跑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教师:你们真会读书,很会体会。是的,如果小家伙在屋里乱飞的时候,我轻轻吆喝一声,它还会接近我吗?如果在它俯下身子喝我杯子里的茶时,我不耐烦地移动杯子,它还会来接近我吗?如果在它啄我笔尖、啄我手指时,我挥挥手驱赶它,他还会接近我吗?正是我的宽容、我的爱使小鸟对我产生亲近和信赖。板书:信赖 教师:用你看到和感受到的,试着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写在课文的插图旁边。 学生:信赖美好的境界亲密无间„„

五、品读第7自然段。

1、师生接读。

教师: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学生: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再读最后一句话,换一种说法。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创造美好境界

3、教师:只要我们人人心中充满爱,这种美好的境界就不会只出现在作者的书房里,就会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4、欣赏画面(配上音乐)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用心去感受那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板书设计:珍珠鸟---------我创造美好境界

人与动物之间亲昵的画画篇十: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全套教案(第五册美术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全套教案(第一课 三原色、三间色)

第一课 三原色、三间色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自然界和生活里的三原色和三间色,让学生逐步了解自然界的光影变化。学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有关知识

2、首次接触水粉,学习掌握简单的水粉画的表现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的情感,激发表现自然美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款诉说出色环中的三原色和三间色。

2、学习水分调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想象。

4、多给学生一些欣赏作品。

教学准备:

师:各种有关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图片、影片、自制的抽拉玩具、试管、水粉等。

生:水粉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 欣赏:

师播放有关一段各种色彩的影片,学生欣赏感受自然界中的色彩美。

—— 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哪一种?为什么?这些颜色会使你想到什么?

—— 回忆:

和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有关三原色的知识:无数种色彩都可以用红、黄、蓝三种色调出来,它们是色彩王国的老祖宗,称为三原色。

—— 游戏:

和学生一起做抽拉玩具的小游戏,在抽拉玩具的底板、图形画、外盒上分别涂上三原色,看它们在抽拉中会产生什么现象?任意改变三原色的位置,看看又会出现什么新效果?。

—— 总结:

师告诉学生三原色两辆相配,就产生了橙、绿、紫,叫三间色。它们是三原色的第一批后代。原色和间色是太阳和彩虹的色彩,是世界上最鲜艳的色彩。

看:

学生观看老师进行插接制作。先用硬纸片剪一些基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心形、花形、以及其他较简单的图形。在这些图形的一边剪开一道小口,就可以进行相互插接了。

—— 实验: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发一套试管,动手将三原色两辆相配,调处的三间色。

—— 讨论:

学生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如:颜色的比例不同,形成颜色也不同等。

—— 示范:

师在实物投影仪下用水粉示范色彩的调配。提醒学生注意水的比例、颜料的比例,尽量调匀等。

—— 练习:

请学生用水粉色跳出不同的间色。

—— 展示: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绘画时的感受、自己的作品有些想什么?等。

—— 教学建议:

本课可以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用水粉调配三间色,第二课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调配,如:色织剪贴、水粉吹画、油画棒涂色、橡皮泥捏制等。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全套教案(第二课 粉印纸版画 )

第二课 粉印纸版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版画制作的兴趣,进一步开拓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2.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粉印纸版画制作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绘制动物形象,增进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粉印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画出生动的动物形象。

3、启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准备:

师:粉印纸版画示范作品、动物叫声录音、动物形象特征录像、演示作画用品。

生:画板、吹塑纸、黑白拓印纸、水粉画具、铅笔、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 听赏:

请学生听录音。

问:听到了什么声音?(各种动物叫声)小朋友喜爱动物吗?为什么喜爱动物?小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 欣赏:

请学生看录像,了解动物的特征。

—— 模仿:

请学生来模仿动物的形态、声音。

—— 总结:

各种动物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我们抓住了它们的特征,就可以准确地画出它们的形象。如果把它们的形象看成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梯形、菱形等基本形状的组合,我们便能够较容易地画出它们的形象。

—— 比较:

师出示两幅表现动物的画,请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引出今天的内容——粉印纸版画,介绍粉印纸版画的特点:可以反复拓印出多幅作品。

如果表现的形象颜色较浅,可以用深色纸来进行拓印,画面效果会更好。展示用深色纸拓印的作品数幅。 —— 讲授:

(1)什么叫“粉印纸版画”呢?就是用(吹塑)纸作版子,在上面刻出要表现的形象的轮廓,然后涂上水粉颜料拓印出来的画,叫做“粉印纸版画”。

( 2)以小鸟形象为例,讲解并演示作画的方法和步骤。

①用彩色水笔在吹塑纸上轻轻地画出形象的轮廓,注意大小布局。

板书:1.画形。

②用铅笔稍用力地将轮廓线刻出,注意线条要流畅、一气呵成。

板书:2.刻版。

③覆上一张黑纸与版子对齐用夹子夹好,涂上水粉颜料进行拓印。

板书:3.拓(tà)印。颜料要调厚些,涂好后盖上黑纸,用手轻轻的来回磨擦,然后将纸轻轻揭开,如果有觉得效果不满意的地方,可重新涂色再印,直至满意为止。

—— 练习:

请学生用粉印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个自己所喜爱的动物形象,可以是天上飞的,也可以是地上跑的,还可以是水里游的。要求又快又好地完成。

—— 辅导:

(1)用投影展示动物形象资料,供学生作业参考。

(2)要学生注意画面的大小布局要合适。

(3)提醒学生用彩笔打轮廓时用力要轻,以免划伤吹塑纸面。

(4)要学生在刻版时,做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

(5)指导学生将拓印纸与版子对齐夹好,操作时勿错位。

(6)要学生将拓印的颜料调厚些,以免印出的画面模糊不清。

—— 小结:

(1)集体评议作业,表扬作业优秀的学生,指出不足之处。

(2)鼓励学生课外用粉印纸版画的形式画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 教学建议:

本课可以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用来详细介绍粉印纸版画的制作方法,第二课时用来复习,第三课时用来创作。创作时可以采取单独画、合作等形式,印在不同的纸上或布上,做成卡片、书签等。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全套教案(第三课 点彩游戏)

第三课 点彩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点彩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派,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尝试进行点彩画的创作,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点彩派的特点。

2、学习点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启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

4、多给学生一些欣赏作品。

教学准备:

师:各种于点彩有关的图片、实物、纸张等。

生:收集各种不同材质的点、绘画及粘贴工具、各种颜色的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 欣赏:

师出示一些点彩派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 讨论:

学生说一说看后的想法,在哪里见过?和我们以前见过的画有什么不同?

—— 讲述:

师讲述点彩的特点、点彩派、代表人物——法国画家修拉、代表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等。 —— 观察:

师请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印刷品、彩电荧屏,发现美丽的画面原来是由无数的小彩点组成的。

—— 游戏:

师生共同做游戏,用打孔机在一张红色的纸上打出许多小孔,在下面衬一张黄色的纸,放远看一看,颜色有什么变化?(引出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关系)

—— 启发:

启发学生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点(不同材质、不同工具等)。

—— 制作:

每人动手用自己喜欢方法进行点彩游戏,可以用彩纸粘贴,也可以用水粉来点,还可以用各种圆形的物品(如:瓶盖)进行拓印。

—— 评比:

学生可以在完成作品以后,评出最有创意、最有意思、最细致作品等。

—— 教学建议:

本课可以分成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进行点彩游戏;第二课时用来临摹。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