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一件艺术品,唐三彩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0    阅读:

一件艺术品,唐三彩篇一:民间工艺品唐三彩的工艺与特点

民间工艺品唐三彩的工艺与特点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自然垂流、相互渗化,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现今所见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于盛唐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制的最高水平,然而从晚唐开始,唐三彩的制作逐渐走向衰败。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摄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工艺品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唐三彩的特点我们现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它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呢,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的出土的马也不同。首先它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一件艺术品,唐三彩篇二:陶瓷欣赏——唐三彩赏析

唐代三彩釉陶赏析

(郭晓斌)

说起唐代的三彩釉陶,也就是唐三彩,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即使没有见过,也应该有所耳闻。首先,我们都知道,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另外,从唐三彩的烧制工艺上讲,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也称三彩釉陶。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它是用白色粘土作胎,经1000度以上高温烧制,再以含铁、铜、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在釉里加入一定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做助熔剂 ,经过八百多度的温度二次烧制而成。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如此,而从这些烧制工艺上可以看出,古代工匠们的技术有多么厉害,让我们不得不心生佩服之意。

还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昌盛,文化艺术上更是群芳争艳,而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彩陶工艺品。唐三彩绚丽的色彩、丰富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代表了唐代陶瓷业发展的最高成就,并以色彩艳丽、造型生动逼真和富有生活气息著称。且唐三彩的种类也是非常丰富的,以人物的,动物的居多,还包括房屋、家具、文具一类。但大多数的人是较为喜欢马俑的,可能是马俑一类的造型比较能满足人的欣赏眼光和品味吧。而其中人的造型中有妇女、天王、武将和文官等,他们都是以人物的等级及社会地位为依据,使得烧制的人物各具特色,性格表现很明显。比如,贵妇的面部就显得非常丰满和圆润,大多都梳着各式各样发型,天王就是一副雄壮威武,怒目圆睁的样子,至于文官就是文质彬彬,武官当然是显得勇猛刚烈一点。

可见,能够做出一件好的艺术品,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做出好的艺术品的技术工艺,还要对社会生活有很深的感触和理解,两者不可缺其一啊,不然的话,人们是不可能做出真正的艺术品的。

说到这里,我们就应该会想到,这么好的艺术品不会是就这么凭空出现的,也就是说,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我们都会知道这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的,就是这样,说具体一点就叫做陶瓷业的发展,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伴随着的是雕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这些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也是

有一定历史必然性的。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明文有明文的规定,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去做这种厚葬。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全国出土的唐三彩的地区除了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外,还有江苏扬州、山西太原、甘肃秦安、辽宁朝阳等地区,其中西安、洛阳出土数量较多,而一带是陆上和海上丝绸古道的联接点。在古丝绸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骆驼。可以想见,在沙漠中,人和骆驼艰难跋涉,相依为命,所以人和骆驼有一种亲密感。它那高大的形态和坚毅负重的神情,似乎还带着丝绸古道的万里风尘。

大约在1905-1909年,也就是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由于工程原因而毁坏了一批建于唐代时期墓葬,当时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真可谓是琳琅满目,当然,这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待的。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现在是大不相同的,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在国内保存下来的三彩藏品为数是极少的。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政府对文物的工作的高度重视,,文物工作者不仅开始关注并征集流散在民间各处的唐三彩文物,而且在配合工农业基本建设的过程中,对发现的唐代墓葬和遗址及时地进行了科学的发掘,从而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器物和一些其它的珍贵文物。

从现在出土的唐三彩器物来看,唐三彩的类型真可谓是丰富多彩了,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这个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但按照器物的品种可分为六大类,包括镇墓佣类、外出仪仗佣类、家内使役佣类、动物模型佣类、生活用具类、建筑模型类。无论怎样个分法,这都体现了唐代三彩的精美和现代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

现今所见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于盛唐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制的最高水平。作为我国陶瓷器物类中的一只奇葩,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那么唐三彩必定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有其独到之处,也就是说唐三彩有着突出的特点。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点就是造型,第二点也就是釉色了。

从造型方面来讲,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三彩马与其它年代出土的马也不同。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这个当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联系,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需要马,农民耕田需要马,交通

运输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是比较多的。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这可能和当时中外贸易有密切关联,大家都知道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且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所以说,匠人们把它反映在工艺品上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经济和文化艺术是息息相关的,这种现象就反映的是当时的宫廷生活。如此可见古代工艺品的考古价值所在了。

三彩马的造型比较肥硕,据说这个马的品种来于别国,好想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也可见匠人们高超的制作工艺了。

从造型方面来看,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后又经浇融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唐三彩的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但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壮硕的特征是一致的。三彩的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

唐三彩这一种工艺品的特点,它有中西文化的交流特点在里面,有个造型是鸡头器皿,从现在的考证它当时是西域国家甚至中东国家的一种盛酒用的器皿,但是作为中原地区把它作为一种工艺品来制作,并且人们的使用可以看到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随着社会的进步,复制和仿制工艺的不断提高,唐三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洛阳人在传统唐三彩造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平面唐三彩,他们还将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唐三彩作品。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

相当得要的作用。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考古界的挖掘,在丝绸之路、地中海沿岸和西亚的一些国家都曾经挖掘出来过唐代三彩的器物碎片。那么这种文化传流到国外也对他们的陶瓷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在日本和朝鲜。日本奈良时期曾经仿制中国的三彩制作出来过三彩器物,当时被称为奈良三彩,朝鲜的新罗时期也曾仿造中国的三彩而制作过三彩的器物,叫新罗三彩。正因为唐三彩有如此的魅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放,喜爱收藏唐三彩的人越来越多。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己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的师傅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也得以继承和发展。洛阳唐三彩造型丰满、圆浑,生动传神,釉色通过熔融流动,自然渗化,呈五光十色,独具民族风格,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总之,在谈到我国古代工艺品时,关于唐三彩的话题是跑不了的。唐三彩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记录古代人民生活情景的可贵证明,不仅有着技术参考价值,还有珍贵的收藏价值和考古价值。唐三彩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一件艺术品,唐三彩篇三:浅谈唐三彩

浅谈唐三彩的艺术特色

摘要:唐三彩是中国陶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唐三彩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在中国的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所需原料和技术并不复杂昂贵,短时到达的艺术效果和生产的文化价值之高,却与之投入之低不成比例。各种各样的唐三彩有其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是以普通的黏土制成的,运用火的艺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可以说,唐三彩是吧中国陶文化的全部潜能、优势都充分展现出来,是中国陶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所积累的经验与技术、艺术感受与文化底蕴的光辉结晶。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化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朝形成特点,所以又被人称“唐三彩”。本文以唐三彩的由来、造型、釉色及其它的发展来阐述唐三彩。 关键词:唐三彩 釉陶器 釉色

一、 唐三彩的由来与渊源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釉色有黄、绿、褐、蓝、黑、白等,其中黄绿褐三种釉彩。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彩色中的一种颜色,人们称为单彩或一彩;带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二彩;带两种以上颜色的则称三彩。

唐三彩是在汉代低温铅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由单色釉到三彩釉的演变过程,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陶瓷工艺的杰出成就之一。根据考古材料发现,这种陶器在在陕西关中地区首先出现,但在汉武帝时期的墓葬中任很少发现,大约自汉宣帝以后,铅釉技术开始获得比较快的发展,此时关东的河南等地也有了较多发现。到了东汉时期,铅釉陶流行地域十分广阔,西至甘肃,北达长城地带,东到山东地区,南抵湖南、江西等地均有出土。这种低温铅釉陶,是

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枝瑰丽的花朵。它不仅有着翡翠般美丽的绿色,

而且釉层清澈透亮,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光彩照人。汉代的铅釉陶与唐三彩在釉料里掺入大量的铅这一点是相同的,它是唐三彩的渊源。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汉铅釉陶和唐三彩中间,或者说在北齐釉陶出现之后,应有彩绘釉陶这一过渡阶段。彩绘釉陶是在釉陶器表面施彩,用来美化器物,满足了人们对雕塑和绘画艺术的要求,但彩容易脱落,为克服这一缺陷,工匠们在这方面不断实践,始改进为加彩以后再用火烧,十七牢固。所以,彩绘釉陶应是三彩发展的前身。

之后,唐三彩诞生于唐代是有其文化渊源的。首先,成熟的陶瓷技术是唐三彩诞生的物质基础;其次,唐代盛极一时的厚葬之风是促成其诞生的直接导向;第三,唐代各个领域的历史文化是孕育其最好的艺术养料。唐三彩的诞生也是三彩釉装饰工艺的诞生,是釉彩装饰和胎体装饰结合的过程。辉煌璀璨的唐三彩,其绚丽斑斓的艺术效果在雕塑精美、造型生动的俑上得到了完美的发挥和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唐三彩的特点

唐三彩的艺术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出土的马也不同。

(一)造型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最完整的手工艺品,几乎没有一种唐代手工艺品的种类可以超过

唐三彩的品种。出土的唐三彩,从现在分类来看主要也是分为动物、器皿和人物三类,尤其以动物居多,这个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需要马,农民耕田需要马,交通运输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这可能和当时中外贸易有关,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且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所以说,匠人们把它反映在工艺品上。而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这个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宫廷生活了。

如图,马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也可见匠人们高超的制作工艺了。

(二)釉色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唐三彩的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唐三彩的施釉方法常用的有两种,即分区施釉法和点彩施釉法。分区施釉法是在不同部位涂上不同的釉色,几种釉色同施在一件器物上,釉色之间的组合和交融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效果。点彩施釉法,是用毛笔在器物的一些部位点上大小一致或不一致、或点状、或块状的点,或带状线条。有的排列整齐,有的自然随意,经过高温熔融,釉彩的流串和交融,形成奇幻的画面,虚虚实实,斑斑驳驳,如晚霞,如梦境,形成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术风格。釉彩之间相互流淌交融,创造了唐三彩艺术辉煌华丽的时代风格。

三、 唐三彩的艺术魅力——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壮硕的特征是一致的。三彩的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

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技俑、武士、枕头等。

其中代表作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造型新颖浪漫。驼背部架一平台,铺方格纹长毯,上有乐舞俑8个,7男乐俑1女舞俑。乐俑环坐平台四周,分别执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板、排箫7种乐器,在全神贯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于7个乐俑中间,轻拂长袖,边歌边舞。这组乐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唐代艺术家用浪漫的手法将舞台设置在驼背上,可谓匠心独具。

唐代的开放,迎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带来的各种奇珍异宝,让唐代人爱不释手;带来的异域音乐和舞蹈,使唐朝人喜不自禁。能歌善舞的各国艺人在唐代首都长安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演绎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该件载乐骆驼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唱、有伴奏,骆驼背上放置一平台。一般人坐在高高的骆驼背上都有点心惊肉跳,而该七个人却围着圈坐在平台边沿上演奏,个个神态坦然,全神贯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尤其是那位唱歌的女子,梳着唐朝妇女典型的发型,身穿高束腰的长裙,线条流畅,头向上扬,右臂动作优美,神态优雅、自信,骆驼在走,她却站在乐队中间婉转歌唱。整件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活,骆驼显得沉稳有加,踏着乐步徐徐行进。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虽经地下埋葬一千三百多年,出土时仍光彩夺目。它是唯一一件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四、唐三彩的艺术价值

中国陶瓷和丝绸一样,在中国古代输出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中,曾起过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古

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于唐代陶瓷输出的情况,史书失记,正是不朽的陶瓷器记录了古代人民友好往来的踪迹。从考古资料上看,发现唐三彩的亚洲国家有朝鲜、日本、伊拉克等,非洲的埃及和欧洲的意大利也有唐三彩的踪迹。随着唐文化的发展,唐三彩很快传销的世界各地并产生巨大影响,借鉴三彩技术,造出了各种带有民族特色的三彩器。朝鲜在文化上注意吸收唐朝的文化,受唐三彩的影响,烧成了精美的三彩陶器,称为“新罗三彩”。从8世纪开始,仿照唐三彩,波斯烧出了带有伊斯兰色调的铅釉陶,即波斯三彩。唐三彩传到日本后,奈良宫廷就研究出唐三彩的制法,使用与唐三彩基本相同的工艺,烧成了在造型和釉色方面都酷似唐三彩的一种陶器,称为奈良三彩。这些都是中外友好往来的实物见证,也反映了唐三彩在世界的影响之广。

参考文献:

钱治,大家谈收藏,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3

阎存良,古陶珍宝唐三彩,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6

一件艺术品,唐三彩篇四:陶瓷 工艺 唐三彩

2009——2010第三学期社会调查报告(河洛唐三彩公司)

陶瓷·河洛·唐三彩

吉林大学材料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二班

陶是瓷的源,瓷是陶的流,源远流长的陶瓷,是古代华夏文明的起点。在我国悠远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千百年来,陶瓷在文人和工匠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完善。元代以后,景德镇作为瓷都,地位显赫。青花、釉里红、颜色釉、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以及妙肖的仿生瓷应运而生,装点古人的生活。

陶瓷是人类利用的最古老的材质,而又是最为现代的材质,说它古老,无可置疑,因为人类对它进行了近万年的研究,说它现代,是因为陶瓷这一种特殊的材质,至今还没有任何材料可以取而代之,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用,随着科学技术在陶瓷领域中的应用,使得陶瓷这一古老的材料,更具有时代应用的特殊价值。

陶瓷有多种的分类方法,一般人们习惯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①按用途来分,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陈列)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电器陶瓷,电子陶瓷,化工陶瓷,纺织陶瓷,透千(燃气输机)陶瓷等等。

②按是否施釉来分,可分为有釉陶瓷和无釉陶瓷两类。

③人们为了生产、研究和学习上的方便,有时不按化学组成,而根据陶瓷的性能,把它们分为高强度陶瓷,铁电陶瓷、耐酸陶瓷,高温陶瓷、压电陶瓷,高韧性陶瓷,电解质陶瓷、光学陶瓷(即透明陶瓷),磁性陶瓷,电介质陶瓷,磁性陶瓷和生物陶瓷等等。

④可简单分为硬质瓷,软质瓷、特种瓷三大类。

至此,陶瓷已成为大众的必需。文人赋予她思想,工匠赋予她生命。这个原本仅与生活相关的器物,竟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在这片祥云的笼罩下,陶瓷功能由单一变多元,由实用趋向艺术。汉唐无法想象宋元,宋元也无法想象明清。当汉的辉煌,唐的张扬,宋的含蓄,元的舒旷,明的斑斓,清的华彰,一并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才知道自己仅是匆匆的过客,但我们依然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能面对如此丰厚的遗存,并有欣赏和选择的自由。

工艺陶瓷主要用于生活环境中的点缀装饰,供人们欣赏工艺陶瓷特别注重艺术的效果,造型和装饰都有比较强的感染力,讲究与环境协调的整体效果,要求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较高的艺术性。工艺陶瓷的主要功能是美化人们的生活,是供人们欣赏的。工艺陶瓷造型的变化不受使用的要求制约,造型应该更丰富多样,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去创造。一件工艺陶瓷作品摆在家里,要长时间为人们所欣赏,达到耐人寻味,就必须有优美的造型,漂亮的釉色,精致的工艺,这样才能使人反复欣赏,回味无穷。

近几十年来,人们利用科学的手段对陶瓷的工艺流程、原料配方、窑炉窑具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大大地提高了陶瓷生产的水平。如烧造陶瓷的窑炉和窑具的更新,从五十年代传统的鸭蛋柴窑逐渐改进成圆包煤窑、隧道煤窑、隧道煤气窑、梭式煤气窑等。窑炉的改进实现了无匣烧成,产品质量得到提高,能源得到节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环境污染也得到了进一步地控制。陶瓷的成型工艺也由原始的手工拉坯成型,逐渐发展成石膏模具,注浆和压坯成型,塑胶成型和更为先进的等静压成型。

在位居中原的河南陶瓷业中,河南洛阳的唐三彩,禹州的钧瓷、焦作炻器、鹤壁瓷砖、长葛卫生洁具等品种,它们都是中原腹地大省——河南最有特色的陶瓷产品。河南陶瓷历史悠久,陶瓷文化璀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重要影响与许多经典之作。赵青云编著的《河南陶瓷史》《河南钧瓷、汝瓷与三彩》让我们对河南陶瓷有着一定的了解与认识。面对历史的痕迹,探索陶瓷的进程,找寻陶瓷的价值。其间,对唐三彩产生了好奇与喜好。洛阳自古帝王乡,三彩名陶出洛阳。

洛阳唐三彩简单介绍: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三 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唐时多以红、绿、黄为主,故称“唐三彩”。 三彩是通称,并不限于三种颜色。除红、绿、黄外,还有白、黑、兰紫等颜色。唐代这种艺术珍品,大部在洛阳发掘出来,故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唐三彩”的釉色绚丽缤纷,这多数唐三彩的染色剂——各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的功劳。当时的工匠们凭借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化学知识,掌握了这些矿物的不同性能和呈色肌理。这样,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可以将釉料和着色剂比例灵活增减,随意作适当的调配。施满各种釉汁的胎体入窑后,经过800~900℃的高温焙烧,使彩釉熔化,各种着色剂也同时向四周扩散、流动。各色浸润,形成斑驳灿烂、变幻无穷的彩色釉,这个混合诸色的过程称作“窑变”。

“唐三彩”的造型特点及其艺术风格:作为唐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唐三彩,确实称得上是形神具备、纯属精炼之作。它既继承了艺术创作的写实风格,又通过绚烂肆意的釉彩变换而富有浪漫气息。其中,三彩马的造型特别令人喜爱,总的特征是饱满、壮健而富有神韵、姿态雍容。

“唐三彩”几乎遍迹与欧、亚、非三大洲。有些是中外交频繁后由我国运去的;有的则是受到我国影响而字型烧制的器物,如朝鲜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等。“唐三彩”作为古代中外友好往来的见证,屡见于异国他乡,足见这一精美的艺术品影响之广!

唐三彩遗产给我们带来的享受是深层次的,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是不经意的。正是这些享受和乐趣,让我们有机会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河洛地区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在河洛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唐三彩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始终有着特殊的地位!那么,就让我们略为了解一下河洛唐三彩公司。正是有了这类公司的存在与发展,才有了陶瓷事业的保留与创新。

公司简介:

[河洛唐三彩]是一家从事唐三彩工艺品、仿古唐三彩、古玩唐三彩的生产、销售、服务专业网站。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手工陶瓷技术,让它在现代文化氛围中仍能得到升华、推崇!公司网址

公司目标:

保持发展高档、精品唐三彩的同时,也保持中低档产品供应。力求让现代生活的人拥有生活品位,能体会人文历史和浓浓的文化氛围,也使喜欢收藏、崇尚文化的消费者有一个了解这些产品信息的窗口,提高唐三彩鉴赏的水平。让其艺术源源不断传播,使更多的人们可以拥有和欣赏这千丽不变艺术魅力,从而给客户及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带来更多雅致、古朴、性价比高的产品。

公司产品:

唐三彩马、唐三彩骆驼、唐三彩器皿、 唐三彩壁画、唐三彩首饰盒、唐三彩家居用品(钟表、磁帖、 茶杯垫 、 托餐盘)同时仿制各种陶制兵马俑、唐三彩等文物复制品。

洛阳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仿制出三彩俑、三彩马、三彩骆驼和器皿等。这些仿制品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风格,被海内外视为瑰宝而珍藏也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唐三彩,同时,洛阳在当代仿三彩的设计和工艺方面也颇有建树。

现代“洛阳唐三彩”的造型及工艺特色

现代“洛阳唐三彩”吸收了中国雕塑、陶瓷、绘画等艺术精华,种类分为高仿古唐三彩和现代工艺唐三彩,产品有马、骆驼、陶俑、壁画等。现代“洛阳唐三彩”造型浑厚丰满、生动传神;线条细腻流畅、古朴庄重;形成了“以线画体,以体托线,线体结合”的造型技法;注重强化圆方构成,具有象征性的效果。造型追求以静为主,静中有动;底板的设计也多有变化,站立马的底板多为长方形,抬腿马的底板多为三角形,还有菱形、前缺角和中空底板等不同形状的底板。陶俑脸部采用“开相”的技法,即人物俑的脸部不上釉料,以防釉料在高温下造成的流动,破坏人物的表情,而是在陶俑的脸部施以白粉,在唇、面颊上涂加朱红,用墨色描绘眼眸和眉睫,以此增强写实生动的效果。

在装饰上,现代“洛阳唐三彩”运用了刻花、印花、贴花、划花、堆塑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的处理。印花多饰于模印手制的器物,贴花多饰于轮制的器物,划花多与釉彩相结合饰于器物平面。器物装饰广泛采用了宝相花、荷花、铺首、莲花流苏等纹样,使它们具有独特的立体感和节奏感。釉色运用了我国独有的流淌工艺,巧妙地利用高温烧制出现的铅釉流动原理,交错的釉色变化,创造出辉煌华丽的民族特色与时代风格。

现代“洛阳唐三彩”的工艺制作流程

1.选料:选土配料、碾磨成粉、浸泡坯土、搅和制泥。

现代“洛阳唐三彩”的胎坯,均为瓷土制成,灰黄色是高岭土,深色是黏土,白色是长石粉。瓷土因产地不同胎色有所不同,白色产于巩县、洛阳龙门等地。 泥料的质量十分重要,好的泥坯质量直接影响成品的效果。

现代“洛阳唐三彩”瓷土特点如下:(1) 吸水性强,器物黏接牢固,不裂口;(2) 不粘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3) 经火烧,器物强度加大,比一般陶质结实;(4) 器物烧后胎质变白,挂釉后釉色鲜艳。

2. 制胎模具工艺

现代“洛阳唐三彩”的成型方法主要有雕塑、模制和轮制,这三种制作时常用两种以上的方法。首先对陶泥进行创作修改成型,然后制模,将作品进行分割、翻模。复杂的造型如天王俑、马等需要翻制的模具较多,有时还需要有套模,这类模具往往多达十几件。如一匹三彩马,要先把成品分成马头、马身、马尾、马腿等几部分,分别制模后再独立印坯,然后用泥浆黏接成型 。

翻模的浇铸多用石膏制成。制好模型后,将拌好的泥浆注入模型,泥浆会自动吸附到模型的内壁,当吸附到一定程度时,将多余的泥浆倒出后,注浆工作就完成了。大型产品一般不用注浆法,而是用手把泥料直接拍压到模具中,其厚度可根据器物大小灵活掌握。当模具里的陶泥有一定强度时,便取出部件,用泥浆黏接合成模型,再用专用刀具将黏合部修平,使胎体均匀、薄厚适中、天衣无缝、宛若一体。

3. 造型素烧

现代“洛阳唐三彩”是低温釉陶器,由氧化焰烧成,采用二次烧成法,分为素烧和釉烧。素烧是将做好的泥胎坯体,成型彻底阴干后, 放入窑内,以免高温烧制造成胎体变形和开裂。用1000℃或1100℃左右的温度进行素烧,烧成后的白色胎体称为“素胎”。

4. 釉料调制,施釉与釉烧

素胎冷却后,在素胎表面涂上深浅不同的红色釉料。烧好后,这些红色釉料就会有白、绿、红等不同的釉色变化。施釉时,釉料可施在器物的不同部位,也可以几种釉料同施在一件器物上;还可以点彩施釉,用毛笔在器物的局部画点、线或面。经过高温烧制各种釉料会相互流淌交融,产生复杂奇妙的 “窑变”。艺人们就是利用这种“窑变”形成的斑驳绮丽效果,创造出辉煌华丽的唐三彩风格。

唐三彩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铅和金属呈色剂,呈色剂是各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釉料中加入石英和铅粉,再适量加入铜、铁、钴、锰、锑、铬等成分,然后放进窑内,经过800℃~900℃的温度,便还原成各种斑驳晕缬的釉彩效果。唐三彩马的绿釉用氧化铜、红丹、石英石等;白釉用石英,长石、白铅粉、氧化锌等;黄釉则用氧化铁,红丹、石英、长石等配合。如褐色为铁、蓝色为铜或钴、紫色为锰,从而配制出浅黄、赭黄、翠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釉彩,并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烧成三彩或多彩。不仅如此,焙烧的火候也要控制得当,窑内火焰辐射要均匀马才能让釉料与胎体的膨胀系数均衡,使器物在冷却时收缩趋向一致,确保器物的成形完整。

目前洛阳唐三彩的作品在形体上,丰满、夸张,在仿制唐三彩的时间上最早,生产规模大,品种多而色彩鲜艳,旅游者多乐于购买产品古香古色,保持唐代原物风格特点,深受收藏家的欢迎。另外洛阳三彩釉色浓厚,也使其华多姿。当前,烧造仿唐三彩器很多,几乎达到乱真的地步,但是真伪有别,能够区分。

第一,在真伪鉴别方面要掌握艺术风格与造型。仿烧唐三彩器,仅能仿出形而仿不出其“神”。在雕塑古代的动物、人物中,很难将当时的风格全面表现出来,总是带有现在的气息或本人的特点,原因是时代不同了,人们的审美观念雕刻技巧也不同了。天衣无缝地将唐三彩器塑造出来,达到“尽善尽美”是很难的。就是用唐代器物翻范制模,再以此制成品,它的棱角是呈现圆滑,修胎与刻画的线条生硬而不自然。总之,弊病是难以掩盖的。

第二,唐三彩胎体有二种,一为泥质红胎,质粗疏松;另一种含瓷土的白胎,较为坚硬,分量较重,粉白质感。粗松胎的器物胎釉结合不牢固。故易出现冰裂纹,一般是没有规律。但是仿制品同样出现冰裂纹,以冰裂区分真伪品是很难的。

第三,关于釉质,真正的唐代三彩一般釉较厚,具有温润玻璃光,质感不强,亮度均匀,色深沉,色彩自然,微微闪蛤蜊光。但是这些特征并不是在烧造过程中温度不到或温度过高呈现的釉面,而是天长日久形成的。旧仿(指民国时期)的釉面也有蛤蜊光,但经过化学处理的仿品釉面光亮不均匀,常常出现处理不到有较强的玻璃光,釉色鲜亮。还有地域不同也有差异,例如同在一个省内的长安城烧制的与耀县黄堡窑烧制就有差异,从造型、釉面都可以看出,但是,唐代风格共性特征都是一致的。

总之,在鉴别真伪唐三彩形器时,首先抓住时代的特征,这是鉴别中的主要依据。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它以活生生的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意气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民族文化,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发展与变化,伴随着民族的喜与悲而前行 。

工艺陶瓷点缀着我们的生活,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它,博古通今,是一部形神兼具的史书巨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它的制作工艺与外观功用也会得到理所当然的提升。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陶瓷有着不解的情缘,我国的陶瓷事业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不仅仅指唐三彩,也不仅仅是工艺陶瓷,而是整个陶瓷行业的契机。

当然,作为当代无机非金属专业的大学生,应努力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间的关系,具有材料测试、生产过程设计、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的能力。在自己的领域,创出属于自己也属于专业的辉煌。

一件艺术品,唐三彩篇五: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

《中国传世国宝鉴赏》课程论文

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

学 院 名 称: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2014年 6 月

目录

摘要 ............................................................................................................. 4

1.唐三彩的简介 ......................................................................................... 5

2.唐三彩的制作 ......................................................................................... 6

3.唐三彩的特点 ......................................................................................... 6

4.唐三彩的鉴定 ......................................................................................... 7

5.唐三彩的艺术价值 ................................................................................. 9

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

摘要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陶器,驰名中外。它是用粘土作胎,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入窑焙烧,形成多种色调,制作工艺十分复 杂。唐三彩的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它在自身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疏松,防 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唐三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造型和釉色上,一般会从胎质、釉彩、施釉方法和制作成型等方面对唐三彩的真伪进 行鉴定,但应该注意的是不同地方出土的唐三彩也存在差别。已有1300多年生产历史的唐三彩在造型、色彩、装饰和神韵方面有其存在的艺术价值。它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充分显示了盛唐时期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水平,也是中国艺术品的精髓所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陶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关键词:古陶瓷 唐三彩 唐朝 冥器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也是驰名中外的艺术杰作。它是用粘土作胎,经素烧之后,用铜、铁、钴、锰等元素加入铅釉中作催化剂,涂在器物表面,再入窑焙烧,经过800℃温度烧制而成。唐三彩是由黄、绿、蓝三色作基调,入窑焙烧,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经过复杂的窑变,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流淌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多种色调,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因釉料中含有大量的助熔剂铅,使釉的熔点降低,胎体表面的釉料在焙烧过程中向四周扩散流淌,各种颜色互相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瑰丽的三彩釉。由于是唐代创烧,又以三彩作基调,所以人们习惯称之谓“唐三彩”。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到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到950摄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3.唐三彩的特点

首先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比如说,唐三彩中的马与其他时代出土的马就不同。首先它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跟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

一件艺术品,唐三彩篇六:唐三彩的特点及鉴别知识

唐三彩的特点及鉴别知识

从本质上讲,唐三彩不是瓷器,而是一种低温烧造的陶器,是一种亮釉,其光泽亮丽柔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釉色斑斓,具有古瓷器表面的莹润感。唐代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唐代也是当时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唐三彩各种形象的器物都气宇轩昂,有个性、有情调、有姿态,线条流畅,骨肉停匀,神完气足,有着独特的动感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再加上斑斓绚丽的彩釉,使唐三彩造型更是不同凡响。唐三彩富有弹性的线条,既流畅又有力的组成形体,变化自然,生机勃勃,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是光辉灿烂大唐文化的一个体现。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玉立,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则以马和骆驼为多。

古代唐三彩主要用于做随葬的器物,称为“冥器”。唐三彩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出土,其中以西安、洛阳出土最多,长安和洛阳是唐代都城所在,是唐代政治、经济中心,王公、官僚、士大夫以及富商的墓葬集中,所以唐三彩出土的数量也多,因而有“洛阳唐三彩”之说。

唐三彩釉陶制品在拍卖市场中行情看好。2003年香港富豪刘銮雄收藏的一对罕见的唐三彩陶马,在苏富比纽约拍卖会上,被一位犹太商人以高达157.6万美元购得,创当年同类古董拍卖价最高纪录,拍卖的一对唐三彩陶马,造型完美、栩栩如生。其中一只是黑马,白色长鬃,绿色马鞍,身高27口寸,长30口寸;另一只咖啡色马,深棕色短鬃,身有白色斑点,高26口寸,长30口寸。两只马体态健壮,姿势雄美,是刘銮雄于六七年前低价购入的。2005年3月30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举办的中国瓷器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上拍的21组共计29件唐三彩器物获得了圆满成功,成交12组计15件,其中估价20万-30万美元的第135号拍品为一对唐三彩镇墓兽以38万美元成交,估价15万-18万美元的第145号拍品唐三彩马(以蓝三彩为主)以19万美元成交,第139号唐三彩马以13万美元位列第三。一件高15厘米的唐三彩龙柄壶以64506元人民币成交,这是近年来国际范围内上拍唐三彩数量最多的一次。2005年9月20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高58.3厘米的唐三彩仕女俑以595440元人民币成交;2006年5月2日在崇源国际拍卖会上,一件唐三彩打马球女俑(一对)以3742330元人民币成交;2006年6月22日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件高49厘米的唐三彩马以440000元人民币成交。中国嘉德举办的第79期周末拍卖会上,曾以10万元拍出一件海外回流的唐三彩马。该公司举办的第82期小拍上,由海外回流的第2214号拍品唐三彩骆驼激起了竞买者的热情,经多方竞价,最终以9.2万元成交。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的成交价格相差甚远,这与国家的文物保护法规有着直接联系,但是近年来中国艺术市场成交良好,大部分拍品从海外回流,对于青睐收藏唐三彩的人来说,目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

由于唐三彩传世数量有限,目前市场上所能见到可以买卖的唐三彩器,只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传世品,其二是海外回流品。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己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对真品、高仿品的鉴别有四要:一要先品造型、神韵,二要查胎体、胎质,三要看釉质、釉色,四要分析装饰、底板。真品唐三彩装饰物很多,件件饰物做工都一丝不苟,十分到位,而仿品则很难做到处处都天衣无缝。

仿品则因为生产时间不长,器物表面没有经过酸、碱、盐等地下化学物质的千年腐蚀,釉面新而明亮,上手摸釉面光滑而顺手,没有真品的“涩滞”感。经过打磨作旧的仿品,虽然看表面没有那种光滑明亮的感觉,但这种仿制品往往在器物表面留下了磨擦的痕迹。如果侧光仔细观察,在釉面就能看到经过打磨而产生一道一道的摩擦痕,用手抚摸器物,有刺

手的感觉。真品三彩柱型器都是使用模制法成型,双模左右拼合而成,局部修胎。器物底部或主体下部中间留有一孔洞,透过孔洞可以清楚地看到留有合模时的痕迹,并可以看到器壁上留有一些不规则的手工痕迹。仿制品则用现代高精度的打磨器处理,反倒双模拼合处画蛇添足。唐三彩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划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矿有力。

一件艺术品,唐三彩篇七:中国美术史考题—-唐三彩

唐三彩

1.历史背景:

提到唐三彩,大家都知道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它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人物、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

在唐右卫大将军墓中出土了一件骆驼载乐俑。这匹骆驼昂首伫立,

通体棕黄色,从头顶到颈部,由下颔到腹间以及两前肢上部都有下垂长毛,柔丽漂亮。驼背上架有平台并铺有毛毯。平台上左右各坐胡乐俑二人,而且是背对背而坐,正在吹打乐器,有一俑站在中央,翩翩起舞。这三个乐俑个个深目高鼻,络腮胡须,身穿绿色翻领长衣,白色毡靴,只有前面一人穿黄色通肩大衣。这件高大的驼载乐舞俑精美绝伦,令人赞叹!

唐三彩的产地西安、洛阳、扬州是陆上和海上丝绸古道的联接点。在古丝绸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骆驼。可以想见,在沙漠中,人和骆驼艰难跋涉,相依为命,所以人和骆驼有一种亲密感。它那高大的形态和坚毅负重的神情,似乎还带着丝绸古道的万里风尘。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我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2.前今后世:

▲▲唐三彩与洛阳三彩

提起洛阳三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唐三彩。从事三彩工艺研究20多年的中国三彩艺术馆馆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爱和先生,听说我要写洛阳唐三彩的文章,首先给我更正了一个概念,说洛阳唐三彩只是三彩发展的一个阶段,准确的叫法应为“洛阳三彩”。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艺术品的总称,而洛阳三彩除了唐三彩外,还有隋三彩、辽三彩、宋三彩、明三彩等。

2009年1月,郭爱和先生的“三彩艺”作品《梦幻鸟巢》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同年10月,在浙江宁波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大奖颁奖典礼上,洛阳另一位三彩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传统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制作的高仿唐三彩作品《啃蹄马》,荣获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最高奖——山花奖,其代表作《三彩饮水马》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性珍藏。

随着洛阳三彩工艺品在各种国家级展览或节会上频繁亮相并获得大奖,社会各界再次聚焦洛阳三彩,从而在国内外再次掀起洛阳三彩的收藏热潮。

▲▲一条铁路带来的惊世瑰宝

洛阳三彩始于东汉,兴于盛唐,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由于唐代是洛阳三彩工艺发展的顶峰时期,所以说起洛阳三彩,自然要先从唐三彩说起。

唐三彩是继东汉单色釉陶之后发展起来的低温铅釉陶器,因盛产于唐代,其色大多以红、绿、白或黄、绿、白三色为主,故称唐三彩。又因这种陶器首先在洛阳被发现,又被称为洛阳唐三彩。

说起洛阳唐三彩的发现,著名考古学家、洛阳文物收藏学会会长蔡运章心情很复杂,他既为唐三彩的靓丽出土、重见天日而高兴,同时又为唐三彩的保护不力甚至遭到破坏而痛心。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清政府修筑连接洛阳和开封的洛汴铁路(今陇海铁路前身),铁路要从洛阳北邙山下穿过。洛阳邙山是古墓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自古便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之说。随着筑路工人的镐挖锨翻,一座座古代墓葬被挖开,一件件文物重见天日。墓葬里自然有不少金银宝器,一经挖出便被一抢而光。除了那些能引得大批盗墓者和古董商人蜂拥而来、你争我抢的金器、银器、玉器外,比较多的还有两样东西:一是大小不等、风格各异的石碑,二是花花绿绿的或人或物或器皿造型的上了釉的陶器。那些石碑被酷爱金石字画的新安籍国民党爱国将领张钫看到后,高度重视,广为搜求,辟地建斋,妥为保存,和以前收集到的志石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全国珍藏唐志最集中的“千唐志斋博物馆”。

而那些花花绿绿的陶器(当时称之为“瓦器”),却引不起人的兴趣。直到有一天,它们有幸遇到了两位名满天下的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这些陶器才在骤然间改变了命运。

两位大师从北京琉璃厂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看到洛阳出土的这些陶器后大为惊讶,被其生动传神的造型、神秘变幻的釉色和雍容华贵的气质深深吸引,一致认为:“古冥器见于人间之始,是时海内外好古之士尚无知之者。”一言既出,惊天动地,这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瓦器”开始名扬四海,身价倍增,引来国外收藏者疯狂收集。直到那时,那些盛产于唐代,釉色以黄、绿、红三彩为主的陶器,才正式有了自己的名字——唐三彩。

3.影响:

唐三彩种类丰富,其内容涵盖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有尽有;造型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相一致,在朴实自然中透露着富贵华丽,对后世的辽、宋、金三彩及明、清景德镇釉上彩瓷器和朝鲜半岛的新罗三彩、日本奈良三彩和西亚的波斯三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三彩是一种彩色低温铅釉陶器,最早出现在唐高宗时期,武则天至唐玄宗开元年间最为盛行。其釉彩有黄、赭黄、绿、翠绿、褐红、蓝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调。斑斓璀璨的唐三彩是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唐代艺术的典型代表。

唐三彩种类丰富,其内容涵盖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有尽有;造型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相一致,在朴实自然中透露着富贵华丽。唐三彩对后世的辽、宋、金三彩及明、清景德镇釉上彩瓷器和朝鲜半岛的新罗三彩、日本奈良三彩和西亚的波斯三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4.意义: 唐三彩是中华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这一人类智慧和灵感的产物,留给后人的,不单是直接取法的经验和模式,而且是重新创作的基础和空间。

辽、宋和金的三彩,琉璃河珐华,明清的素三彩都是唐三彩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再生和更新。 三彩康熙后已很少生产,晚清光绪及民国初出现过一些仿制品,也相当精美。

一件艺术品,唐三彩篇八:唐三彩

唐三彩

唐代陶瓷器中,唐三彩是最能呈现大唐气象与盛唐的文化形态, 唐三彩多半出现在盛唐经济繁荣、民富国强时期,充分反映出唐代陶瓷艺术的高度水准和华丽侈奢的大唐社会生活。

「唐三彩」的发现 最早发现唐三彩是在清末,当时陇海铁路修到了洛阳附近,自东向西穿过位于洛阳城北自汉唐以来以历代墓葬区闻名的北邙山,破坏了无数的古际,在唐墓中出土的大量珍贵遗物中,未曾一闻的唐三彩便就此问世。「唐三彩」名称的由来 「唐三彩」这个名词在古籍中未曾纪录, 直到民国初年, 唐三彩在洛阳出土后,古董商们将其运至北京,引起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因其盛行于唐代,釉彩主要由黄、绿、白三种颜色,所以被称为 “ 唐三彩 ”,实际上,它所用的色彩还有蓝、褚、紫、黑等,三」为极数,用以形容多彩陶也甚恰当,因此这个名词很快为陶瓷家所接受, 正式流通使用,因唐三彩最早、 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唐三彩」崛起的时代背景 唐三彩的制作正当唐朝国力最强盛的时候, 朝政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当时的长安、洛阳、广州、杨州各地住了许多域外人士,国都长安严然是世界政治、文化及经济的枢纽。

「唐三彩」的艺术价值 唐三彩是融雕塑,绘画,陶艺三种技术于一炉的艺术结晶;就审美观而言,唐三彩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着重表现「造型」和「釉色」。就造型上来说, 唐三彩是写实的,从而有超现实的意念,造型的泉源仍是自然实物的体会, 统一而完美,令人神往。从色彩上言, 唐三彩是浪漫的。他们追求的是天真无邪、自然流露及淋漓尽致的美感,表现水乳交融下毫不做作的那种浑沌感觉,使写实的实体显得神气活现。

「唐三彩」陶器的分类与制作 唐三彩陶器大致分为明器和生活用具两大类。专门提供随葬用的明器包括仪仗队伍所用文官、五官、镇墓兽、天王神像、模型、男女侍俑和小动物俑等,多数由唐代墓葬所出土。供以宗教仪式或用于生活上的用品,如:水盂、碗、盘、杯、壶、罐、瓶、枕等器物,以瓷土或陶土做成胎,约在摄氏 1000~1100 度高温先经素烧后施釉,第二次入窑约在摄氏 800 度至 900 度烘烧而成。由 于釉烧温度比素烧温较低,所以在烧窑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变形或窑变,釉和胎土的密合度良好,釉中的「铅」使溶点降低,流动性加强,

烧窑时各种釉色互相交融混合,形成渲染流淌的现象, 成为唐三彩陶器非常华丽、 特殊的装饰趣味。 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自然垂流、相互渗化, 色彩自然协调, 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制作工艺复杂,以经过精细加工的高岭土作为坯体,用含铜、铁、钴、锰、金等矿物作为釉料的着色剂,并在釉中加入适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为助剂。先将素坯入窑焙烧,陶坯烧成后,再上釉彩,再次入窑烧至800℃左右而成。由于铅釉的流动性强,在烧制的过程中釉面向四周扩散流淌,各色釉互相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绚丽的色彩。

「唐三彩」的发展 唐三彩在洛阳出土后, 吸引大批工匠和艺人为恢复唐三彩烧制工艺而费尽心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工艺技术逐步完善,烧制水平不断提高。 20 世纪八十年代初,洛阳市生产的唐三彩,曾在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旅游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旅游工艺品, 得到了外国客商的高度赞赏,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唐三彩大马、大驼等曾作为国礼,赠送给 50 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 唐三彩不仅贵在釉色浓艳瑰丽,而且骆驼、马和人物等的造型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气息,所以一经烧出,就深得封建统治者的赏识。当时的国际市场上,唐三彩也负有盛名,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物品之一。目前,亚洲的印尼、日本、朝鲜、伊拉克、伊朗,非洲的埃及、欧洲的意大利都有中国的唐三彩出土。在中外交流的过程中,唐三彩的烧制工艺也随之传到海外,仿造中国唐三彩的烧制,西亚的波斯烧出了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烧出了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烧出了奈良三彩。唐三彩对世界陶瓷工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唐三彩」马的鉴别 三彩陶马是唐代雕塑艺术品中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博物馆、艺术馆、社会个人收藏家总是重金收购,作为艺术瑰宝收藏。而以制作假古董发财致富的人,自然把仿唐三彩陶马作为生财之道,生产出各种形象和规格的三彩马。一般粗制滥造和新手作的赝品很容易鉴定,而有几十年制作经验的高手,特别是那些工艺技术力量很强的三彩陶厂精心仿制的作品判断起来很难。如何判定呢?

第一,体会三彩陶马的时代氛围三彩陶马是雕塑艺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产物。大唐盛世国运昌盛,文化教育艺术发达,孕育出生机勃勃的雕塑艺术。马,这种动物形体结构本来就得美,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包括宫廷生活的祝寿、庆典、游

猎,沙场征战,商业运输和日常生产生活都不开马。唐太宗时起,以出骏马著名的西域地区就不断地向宫廷献良马,例如骨利干遣使献良种马百匹,唐太宗亲自命名,并制定一套评马的标准。他的陵墓就雕有骏马形象。养马的官吏品级都相当高。唐朝工匠作马时总是将其放在最高等级上来塑造的,把马的形象和精神升华为大唐盛世精神的体现。因此,唐三彩各种形象的马都气宇轩昂,有个性,有情调,有姿态,以内在劲而发外在的形,线条流畅,骨肉停匀,神完气足,加上斑灿绚丽的彩釉,使马的雕塑不同凡响。唐朝以后没有一个时代的马的形象有唐马这样多姿多彩,这样神骏的。假古董制造者首先是没有这样高超的技艺,也没有大唐盛世的时代气氛,他们根本就无法塑出三彩马这样的艺术形象。他们只能照考古发掘品,博物馆陈列品和出版物上的形象模仿。模仿不是创作,既没有生活体验,又没有激情,塑造的马外形可以像马,但没有生气,比如线条不够流畅。如真唐三彩陶马的头、颈、胸、背脊、肚腹、臀部、腿蹄的结构,线型是用富有弹性的线条,既流畅又有力的组成形体,变化自然。而假陶马面部扁平,眉骨、颧骨、鼻梁、嘴唇起伏变化不大,比较死板。颈部线条太直,丰满的胸部和臀部为了夸张,作的几乎成方形,出不来真品的圆润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真品生机勃勃,强烈的时代精神,把人引导到一千多年唐朝社会,三彩马就是光辉灿烂的大唐文化的一个体现。假陶马则死气沉沉,没有生机。这个体会有助于对真假三彩马的判断。

第二,看胎体判断真假 制作唐三彩的原料是北方次生高岭土,即坩子土,一般说来,加工并不精细,胎泥颗粒并不均匀,有的还相当粗。以900度以上的温度烧胎体,施釉以后, 以低于此温度来烧釉。大多数胎体不够坚硬,经过埋藏地下,地下水腐蚀等因素使胎体老化,一般都有老化剥蚀的现象。由于烧成气氛的关系,胎色略微泛红,白度不高。假古董又白又细,烧成温度高达1100-1200度,没有任何剥蚀粉化的现象。

唐三彩的鉴定应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真伪鉴定,第二层次是真品鉴定。第二层次的真品鉴定是进一步研究其烧制地点和烧制时间。

真伪鉴定

一、看胎质。从出土情况看,河南洛阳巩县窑三彩真品多为白色陶胎,胎质较细腻、疏松、白中泛红,属藕粉胎。另一种胎质坚硬,白中泛青,听之声音清

亮,属钢胎。用放大镜观察真品的伤残处可看到,胎质中含有少量黑色杂质沙粒,如把真品露胎部分放进水中,取出后会呈现中度粉红状。如用毛刷清洗脏土后,真品露胎部分会出现很多沙质小坑。仿品胎质细腻洁白或者发灰,硬度大,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色,同时可闻到一种煤烟气和硫酸的气味。

二、看造型。古代工匠往往是长期从事陶瓷制作的,他们技艺娴熟,随心所欲,所制器物古朴生动,有粗糙厚薄不均的感觉。 仿品则在造型、大小尺寸上颇为相似,但器型生硬,整体与局部比例上欠谐调,马、骆驼、俑等器物底部四周有刀削痕迹,显得过于规整,给人一种刻意造作的感觉,器物的内部过于洁白,没有锈斑和自然尘旧土层现象。 三、看釉色。真品无论刷釉或者点釉,流淌自然,色彩较为光亮莹润,釉面有一种柔和的光泽,俗称“宝光”,有部分釉

面出现白色银片,用水洗过后会出现鲜艳的光泽,干燥后会马上露出白色银片。 仿品釉面光彩夺目,有刺眼感,在日光灯下斜看仿品釉面时会呈现紫色、金黄色、鲜绿色三种颜色,釉面上的白色银片洗后很少出现银片,这是因为硫酸腐蚀过后才会出现的反应。

四、看纹片。真品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一种无色的细碎纹片,大片基本均匀,纹片四周轻微有上翘感,纹线多数是由左向右发展,纹线短中交错。 仿品纹片较大,没有上翘感,纹线多从上往下发展,纹线长而直。

五、闻气味。真品的气味近似土腥气,放入水中一尺内便可闻出,我们称它为葬气,真品在经过几百或者上千年缓慢的水土和尸体浸蚀,这种气味会被器物的胎质所吸收。

仿品经水后可闻到一种煤烟气味,是烧窑时的煤烟气。近年来有几家仿制高手为达到葬气的效果,曾采用农药六六粉水浸蚀陶胎,以求达到葬气效果。

六、看土锈。真品的表面及内部经过几百年水土的浸蚀后,三彩器物内部露胎处,会出现很多针尖大的铁红色斑点,整齐有序

出土地点的辩识

唐三彩出土以西安和洛阳为多,扬州次之,其它地区仅见零星报道。各地出土物的胎釉造型特点不同。理清并总结唐三彩的地域性特徽有重要意义,早年出土的三彩借助这种认识可搞清一些“身世”,同样,又为真伪辩识提供了一条线索。 出土地点和生产地点之间有些联系,但并不等同。同一墓出土的可来自

几个窑,同一窑产品也可以出现于几个地方的墓葬。在古代运输不便的情况下,巨型三彩佣不可能长途跋涉,出土地点和烧制地点回较近。西安和洛阳三彩的明显区别也证实了这一点。至于每件三彩是什么地方

胎质——陕西三彩胎骨较粗松,其中红泥胎延续时间较长,在出土三彩中占一定比例。河南出土的三彩,胎骨较坚致,不见红泥胎。

釉彩——陕西三彩的釉色清亮素雅,玻璃质感弱,用淡绿、淡黄、褐色装饰较多。釉彩装饰以各种垂流交融的发为特徽。河南唐三彩釉色严厉浓重,多见集合形点彩花纹和垂带状花纹,流釉控制较好,有些纹饰仿丝、毛织物,施彩不顾及造型,带有明显的装饰性。

造型——西安三彩女俑以丰满肥硕为主,男佣身材矮短,武士佣均体形彪壮,短颈粗腰。河南三彩女俑俏丽飘逸,男佣胖瘦得体,武士佣威猛瘦劲。三彩楼阁、亭院、山峦、水池等模型唯见陕西出土。河南三彩的造型总的来说不及西安三彩精致,似官窑和民窑之区别。

成型——陕西三彩的人佣制作较多采用捏塑方法,人物的衣衫单个捏塑,如武士佣肩上飘带飞旋各不相同,在河南三彩中则未见到。

除西安和洛阳外,出土三彩一扬州为多。扬州三彩的产地有不同说法。扬州发现过唐代窑址,应有当地产品。但作为外销重要窗口的扬州,贸易三彩必然大多由别处运来,估计有四川、湖南、河南等地。

扬州三彩和西安,洛阳三彩相比还是有区别,主要特徽为:

胎淡红色、淡黄色和白色,较粗。另有白、褐螺旋形纹胎装饰。

施釉有单面和里外双面两种,各种釉色中,以绿色最多,有浅绿、中绿、深绿等几种。

欺侮均日用器皿和小形玩具,不见大型随葬佣。

唐三彩制造时间的确定

唐三彩制作时间始于高宗晚期,约七世纪六十年代,但其下限尚难肯定。对每件唐三彩的烧制时间的确定,目前只能以纪年墓的出土物为参照,提出一些零碎的、不精确的依据,作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阶梯。

大型三彩镇墓佣(镇墓兽,武士佣或天王佣,文官佣,十二支神佣),一般是七世纪九十年代至八世纪三十年代的产品。

一件艺术品,唐三彩篇九:唐三彩

唐三彩哪里鉴定拍卖出手私下洽购权威?

唐三彩陶瓷马是在高宗时期才开始生产的,因为在此之前的墓葬中没有发现过三彩器。高宗时唐王朝国力日渐强盛,统治阶级的奢侈之风也愈演愈烈。那么唐三彩陶瓷马的装饰手法有哪些呢?

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唐代的多彩釉陶制品,因其釉色以黄、绿、白三种颜色为主,故被称为“唐三彩”。它因其质美、色美、触美、音美,在陶瓷艺术中被人们所钟爱。唐三彩主要体现在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上。唐三彩凝结着中原文化的深厚内涵,形象地记录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智慧与聪颖的技能以及精美的创造。不少人一直都很好奇,那么唐三彩为什么能烧得那么美呢?

造型

分人物动物器物三种讲究形态美

唐三彩久负盛名,其一源于其造型美。而这则归根于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如轮制、模制、雕塑及黏结等技法的成熟运用,使其加快了创新步伐;又因唐三

彩继承了深邃洞达、极态尽妍的汉文化,融会贯通了豪迈奔放、达观质朴的异域文化,形成了橘黄典重、雄浑灿烂的大唐文化。

从唐三彩具体的造型而言,常见的造型有人物形象造型、动物造型和器物造型三大类。就人物造型来看,若按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等级来划分的话,有少女、贵妇、文官、武士、侍女等人物。单就侍女的造型来说,人物的表情有着千差万别。如侍女的形体有胖瘦、立坐之分,其姿态行走,有梳妆、演奏、跳舞之别;就表情看,有喜怒哀伤忧愁之态;共性方面,她们的态度是谦虚而卑微的,因为她们是侍奉主人生活与娱乐的。

从唐三彩女俑的造型看,一般为釉色厚重、面颊丰满、体态丰腴,而肥硕艳媚成为一代美人的标志。因此,三彩女俑都被塑造为“丰颊腴体”的胖俑。大唐盛世,实行了比较开朗和开放政策,这种开放之风也在妇女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有的妇女偏爱戎装,有的喜好男装,有的喜爱胡装,虽然爱好不同,但都喜爱娇艳而华丽的服饰。

从唐三彩的动物造型看,马与骆驼居多,马是艺匠最熟悉并塑造最为成功的对象之一。它的特点是头瘦臀圆、膘肥体壮、骨肉分明、线条流畅 。或饮颈长啸,或低头啃草,或扬蹄奔跑,或驰骋疆场,其中尤以雄健奋髦、矫健似龙的骏马最为出色,可谓唐三彩的珍品。再看骆驼的造型亦十分丰富,一般为昂首阔步、任重道远的模样。有的驮载乐队,有的满载丝绸,都各具神态,它们是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工具。

唐三彩器物的造型质量要求也很高,如碗、盘、瓶、壶,个个玲珑剔透、晶莹可爱。

色彩

搭配好釉彩是关键奥妙之处在窑变

唐三彩,其色彩之美至关重要。三彩釉陶的最大特色在哪?就在于高度发挥低温铅釉的性能,运用黄、绿、白、褐、蓝等多色铅釉,做成复杂华丽的装饰。

由于唐三彩的彩釉流动性大,不同颜色的彩釉处于一种互相掺杂、相互融合的状态中,玉石便产生了“异色兮纵横,奇光兮灿烂”的瑰丽缤纷的奇异现象,这种多色彩釉混合的现象,正是唐三彩的奥妙之处,入窑一色,出窑万千,这种窑变形成了一种自然天成的画面。

由此可见,使用釉彩是唐三彩色彩之美的关键,而搭配好釉彩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此,只有将釉彩搭配得精细而准确,做到浓淡相宜、轻重适度、明暗适中,才能制作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装饰

贴花刻花纹盘等技法造就美中之美

如果说唐三彩的色彩美主要是指它的釉彩流动所造成的千变万化之美,那么装饰美则是指釉彩美自然流动所造成的美,再加上各种精美图案,以及贴花、刻花、纹盘等技法而造成的美中之美。

就其装饰美而言,有几下几种,一种是图案与彩带装饰。用笔敷各色釉汁画成彩色斜线,由交叉起来的斜线构成网状菱形、方形、三角形图案,或在器物的外壁上划分几个部分,构成不同的图案,有的为竖线,有的为平行线,构成总体规整和谐而又美观的图案。而彩带装饰,是用各种釉彩在器物上画成彩条,经过高温形成条状自上而下的彩带。这种彩带由于器物表面的凸凹与起伏,釉彩的轻、重、浓、淡,相互浸润和流淌,由上而下流淌成一条条斑驳淋漓的彩带,形成变幻莫测,自然天成的垂流条纹,绚丽无比。

一种是搅胎工艺装饰。何谓搅胎?亦称为纹胎。这是一种技艺要求较高的工艺。具体是先选用白、褐等不同颜色的瓷土,再把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有规则地搅拌在一起,随即将泥料切成薄片,一层一层叠压和泥块,并用模具拉坯而成形而后入窑烘烧而成。

另一种是多种工艺综合装饰。即在同一器物上把模印、捏塑、贴花(刻花、印花、划花)彩绘等工艺结合运用,形成多姿多彩的三彩艺术。

唐三彩不仅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而且通过神奇的造型、缤纷的色彩、华丽的装饰,充分表现了人和物的精、气、神,给人以神奇、灵动、飘逸,呼之欲出的感觉,使唐三彩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和谐统一。

成交

LOT

014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唐三彩马俑 250-250436万 2015-01-19

LOT

2

004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万 万 120-168

唐三彩马 (一对)

万 万 0

004

唐三彩骆驼 (一对)

1

003

唐三彩镇墓兽 (一对)

9

107

古原 2014年作 唐三

1

220万 2011-12-31 80-100万 万 176万 2011-12-31 38-40万 万 88万 2011-12-31 2014-1 2-025-42万 万 55.2万 9

一件艺术品,唐三彩篇十:唐三彩鉴定方法详细介绍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