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关于全民健身的文章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0    阅读:

关于全民健身的文章篇一:全民健身日的价值意义

全民健身日的价值意义

2008年于中国竞技体育是极度辉煌的一年。当烟花散尽,繁华消退,全民奥运热潮渐渐褪去时,中国体育也悄然回归本位。在后奥运时代,群众体育必将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国务院批准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将健康向上的大众体育精神传达给公众,推广健康生活的理念。

全民健身日目的何在

刘鹏介绍说,胡锦涛总书记曾讲了四个重要体育已经成为推广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方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沟通世界、联系世界的重要桥梁。因此,全民健身日是一个标杆,是一个推动力,推进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化,推动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

从扩大全民健身节日的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人们更广泛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弘扬积极向上的奥林匹克精神,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角度讲,8月8日设立全民健身日的目的还在于,让中华民族铭记中国体育的辉煌时刻。通过‘全民健身日’的宣传和带动,让健身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让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刘鹏表示,这将是全民健身日最成功之处。 全民健身日分量几何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剑表示,200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设立节日、纪念日和活动日的通知。全民健身日与植树节并行排列,属于国家政府立法规定,国务院批准的活动日,以后会制度化。

全民健身日有其显着的特征,呼吁全体人民群众走向运动场,走进健身行列。同时,8月8日也有着深远的意义,纪念中华百年奥运梦圆时刻。

据张剑介绍,由于社会流行节日过多,中央政府下发文件从严设立节日。2008年,中央政府共批准设立两个节日,其中包括全民健身日,反映了老百姓的共同愿望。

是否设立全民健身日的讨论由来已久,近年两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全民健身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比如设立法定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节日,倡导健康、文明、快乐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日的设立,是国家关注民生、顺应民意的重大举措。

全民健身日好处在哪

有了节日,人民群众如何过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说:每个人就在所在的地方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就是最好的方式。在这一天,公共体育设施将向

公众优惠或免费开放,并提供优惠的健身指导服务。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北京奥运会遗产的全民化和社会化。目前,全民健身日的实施方案正在谋划,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介绍,活动主题的选择,节日气氛的营造要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广泛参与性和健身时效性,探索已开展十多年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动与全民健身日活动形式的结合,创新活动内容和组织渠道、方式,努力使组织开展的活动与群众日常健身活动有机结合,强化各级政府体育服务职能,提供更多的健身机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提供让老百姓乐于参与的方式,使节日的健身乐趣惠及广大人民。

关于全民健身的文章篇二:全民健身视野下小学生体育意识和锻炼能力的研究

全民健身视野下小学生体育意识和锻炼能力的研究

作者:陆月仙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年第06期

一、引言

20世纪中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它以全民族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为实施重点,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确立了学校体育对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的基础性地位。由此可见,青少年体育对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乃至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意义。因此,在各级学校尤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学生体育意识和锻炼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此次研究,以苏州市高新区的五所小学展开调查,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小学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苏州市镇湖中心小学、阳山实验小学、东渚实验小学、许浒中心小学、通安中心小学五所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法、访谈法。在与部分学生面谈和对老师的咨询访问基础上,设计问卷。主要就学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知情况、影响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个人自我体育锻炼能力以及他们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0份,其中有效问卷386份(男生184份,女生202份),有效率为98.9%。

三、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知情况

小学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知是他们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基础,其掌握的程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掌握现代体育运动知识的水平,另一方面从侧面也透视出学校体育教师对学生们进行关于全民健身知识的教育程度。据调查显示:“知道并了解”的占15.6%,“知道但不知道内容”的占28.2%,“好像听说过”的占31.0%,“从来没听说过”的占20.2%,整个调查结果呈“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学生对“全民健身”普遍都曾听说过,但对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点以及意义的了解比较粗浅,他们大多以为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只是大人们所要做的事情,与自己体育锻炼没有多大关系。总体来看,小学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知还处于启蒙阶段。从积极的方面讲,小学生对“全民健身计划”有了一定的认知,为今后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打下了基础。从客观方面讲,小学生对“全民健身”的认识还是低水平、不深入的,这种低水平表现在对全民健身知识掌握比较少,对全民健身内容、意义和价值的学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上说明了学校在贯彻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做了一定的工作,诸如学校报栏的宣传给小学生留下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印象,但是从小学生掌握的水平来看,学校还不太重视全民健身知识在整个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有必要在课堂上加强全民健身知识教育。

2.影响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

影响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概括主要有客观的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兴趣和动机,而客观因素主要包括时间、场地设施和组织。从调查结果上看,占据影响第一位的是“无时间”,为33.5%;第二位的是28.2%,“无技术指导”和“无兴趣”分别为15.4%和16.0%,两者基本相当。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为客观因素,“无时间”主要还是来自外部学习的压力。虽然学生个人有着比较明显的体育锻炼动机,但是学校布置的作业以及家庭的学习教导,使体育锻炼的时间被挤占。虽然教育部曾大力提倡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下让学生放下沉重的学习负担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这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和思考。另外,场地设施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学校场地的设施是主要的锻炼场所,但学校的体育经费投入有限,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也大大受到限制。在访谈中还了解到,学生放学后回到自己居住的社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并不充足,并且在多数社区中,“全民健身路径”健身器械是主要的体育设施,并不太适合小学生身体锻炼的条件和要求,并且在社区服务中心并没有专业的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主观因素方面考虑,还有一部分学生缺少体育兴趣,“无兴趣”占16.0%,一方面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小学生沉溺于当今的电脑游戏。这理应引起学校和家庭双方的重视。

3.小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能力

此次调查内容从小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掌握和体育锻炼能力概念的理解上,设计了两方面的内容进行问答,结果显示,首先,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主要作用“增强体质”的意义有了相当大的认识,占82.1%。其次,小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调节生活”的社会意义还有了一定的理解。可见,小学生在自身体育知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对体育不同层次的价值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有利于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增强以及今后全民健身运动在小学的开展;在“每天是否坚持锻炼”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每天坚持锻炼的占20.8%,否定占64.1%,位居首位;而没有坚持下来,在初始阶段放弃锻炼的占15.1%,总体来看,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体育行为方面的持续性程度比较低,不利于终身体育锻炼的形成,有待下一步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和引导。

四、 结论与建议

1.加强全民健身知识教育,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

小学生是接受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初始阶段,这对今后他们个人终身体育锻炼乃至整个社会的全民健身运动都具有基础性意义。教师应首先树立终身体育健身观,在教学中将技能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尤其应将全民健身知识作为重要的内容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仅了解体育锻炼的个人意义,并且意识到体育对增强国家人力资本的社会价值。

2.学校、家庭、社会三大主体应切实关心学生体育活动,为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创造条件 首先,学校应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老师少布置作业,让学生多一点时间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其次,学校应和家长积极配合,注意学生课外时间的安排,在家长减少额外课外负担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有利于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体育锻炼;第三,在社会上尤其是社区服务方面,应注重青少年在社会中的地位,切实安排符合青少年运动的器械和场地设施。

3.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体育教学向纵深发展

面向基础教育新课标的实施要求,继续将教学改革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主线,考虑个人的健康、休闲,以及社会的全民健身要求等因素,完善小学生体育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到小学生这一阶段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而且还要顾及全民健身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培养小学生自我体育锻炼能力和终身体育思想,真正使小学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进行接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在学校的广泛开展。♪

关于全民健身的文章篇三:全民健身广场游记

《全民健身广场游记》全民健身广场游记  国庆节那天,我和爸爸骑着自行车去全民健身广场游玩。还没到广场,就可以听见里面的欢声笑语。  走进广场,只见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健身器多的不可计数。人们有的玩单杠,有的玩双杠,有的玩攀登,有的练举重,还有的玩其他一些说不上名字的健身器材真热闹啊。  再往北走,就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美丽的花草,有一串红,菊花,小柏树它们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抬着头好像在欢迎你。再往前走就是滑冰场。只见场里有许多小朋友在滑冰。一位小朋友因为刚学滑冰,心情有点儿紧张,所以一会儿就摔了一下,但是,他并不气馁,他继续练习,看,他现在滑的多优美自如啊。  再往西走,就可以看到人工做的草坪。在草坪上,十几个大哥哥在踢球。每一个大哥哥在球场上都健步如飞。“好球,快射门!”我大声喊道,只见一位大哥哥凌空一脚把球踢进了球门。“好球!”周围的观众兴奋地大喊起来。  继续向前走,就到了羽毛球场。只见有几个小朋友在打羽毛球,虽然年龄小,打得不怎么精彩,但他们都认真地去打,锻炼身体。  羽毛球场南边是篮球场。因为还没有施工完,场上没有活动的人群,但那几个篮球架已装好了,好象随时都在欢迎人们去锻炼似的。  我和爸爸也玩了一些健身器。我练攀爬,能一直到头呢,看着周围的小朋友羡慕的目光,我心里得意极了,像个小冠军呢!前段时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刚刚结束,许多冠军的风采还在我眼前浮现。现在看看人们锻炼的情景,我想,我也要好好锻炼,说不定将来我也能成为世界冠军呢!  天快黑了,爸爸叫我回家,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全民健身广场,直到现在它还在我脑海中浮现,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关于全民健身的文章篇四: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研究的文献综述_李钊军

第31卷第2期2012年4月福建体育科技

FujianSportsScienceandTechnologyVol.31No.2April2012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研究的文献综述

李钊军,张晓红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1997~2011年间全民健身路径的研究进行了分析,

得出结论:我国全民健身路径方面的研究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还存在较大研究空间;全民健身路径方面研究的科研层次还有待提高;全民健身路径的研究视角较为集中,利用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理论进行研究的文章比较少。

关键词:全民健身路径;健身路径;文献综述文章编号:1004-8790(2012)02-0012-03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LiteraturereviewofthestudyoffitnesspathinChina

Li-zhaojunetal

(PhysicalEducationandHealthCollegeofZhejiangNormalUniversity,Zhejiang,jinhua,321004)Abstract:Thisarticleanalysisnationalfitnesspathintheliteratureanddataanalysiswayin1997-2011andcon-cluded:(1)NationalFitnesspathresearchwasatrendofincreasingyearbyyear,thereisabigspace.(2)na-tionalfitnesspathofscientificresearchleveltobeimproved.(3)nationalfitnesspathperspectiveismoreconcen-trated,interdisciplinarytheoreticalresearcharticle.

Keywords:NationalFitnessPath;FitnessPath;LiteratureReview

纲要》颁布十周年之际,相关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5年科研论文达到11篇。随后研究论文保持在每年11篇以上的水平,特别是2008-2011年这4年间,平均每年都能达到24篇文章,约占全部研究论文的63.9%。到2011年,有关全民健身路径方面的研究出现了新高,达到了30篇。2.2

1997-2011年全民健身路径研究论文刊载情况分析通过对全部155篇刊载期刊论文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表2略),发表在体育类期刊上的有关全民健身路径的文章共80篇,占总期刊发表数量的51.6%;而发表在非体育类期刊论文有共62篇,占总期刊发表数量的40%;优秀硕士论文共13篇,占总期刊发表数量的8.4%;目前还没有人发表相关的博士论文。同时,通过对155篇论文研究分析,1997年—2011年间,仅有33篇研究论文发表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占体育类期刊发表文章总数的41.2%,占总期刊发表数量的21.3%,其中200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十周年之际,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数量最多,发表了

1研究对象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检索项:题目;在检索词

中输入:健身路径,共检索出相关论文231篇。通过整理剔除报纸(55篇)、会议总结(9篇)和无权限访问的医药类文章(12篇)总计76篇,获得相关论文155篇,即本文以这155篇论文为研究对象。22.1

结果与分析

各年份全民健身路径研究文献分布状况

通过对全民健身路径方面研究相关文章的统计发现,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与全民健身路径建设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155篇相关文章的统计显示(表1略):1997-2002年间,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研究相对零散,论文数量只有10篇,约占全部研究论文的6.5%;在2003-2007年间,是一个快速上升期,特别是在《全民健身计划

作者简介:李钊军,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健身理论与实践。

第2期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研究的文献综述

13

7篇文章,占体育类核心期刊总数量的21.2%;其次是2009年,发表了6篇文章,占体育类核心期刊总数量的18.2%。

但总体来看,1997-2011年这15年间,总共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33篇,平均每年发表数量约为2.5篇。这反映出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研究论文的总体研究层次还有待提高。相比较体育类非核心期刊和非体育类期刊这两个方面来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说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关注到这个领域,而且跨学科、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也在增加,全民健身路径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2.3

全民健身路径相关论文研究视角的分析

对155篇期刊论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表3略),区域现状及对策研究方面的文章最多,达到了73篇,占期刊发表总量的47.1%,接近期刊发表总量的一半。其次是有关全民健身路径宏观理论方面的文章,达到了20篇,占期刊发表总量的13%,再次是全民健身路径社会效益及影响方面的研究,发表了13篇,占期刊发表总量的8.4%。这三类文章在所有全民健身路径方面的研究最多,合计占论文总期刊发表数量的68.5%。

这说明近15年间,科研人员主要关注了区域全民健身路径现状以及理论层面的研究,特别是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意义、影响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在宏观上为全民健身路径的广泛开展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到了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区域、运动处方、使用对象、具体的锻炼方法和管理问题等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但研究的比例较少,且研究的角度比较分散。2.42.4.1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具体研究内容分析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区域现状及对策方面的研究通过统计和分析,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区域现状及对策方面的研究最多,有73篇论文属于这种类型,占全部发表期刊论文的47.1%。这部分论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客观全面描述省市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依据研究目的对区域内健身路径的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如下:

罗炯在《粤北地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分析》一文中,对粤北地区梅州、韶关两市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的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健身人群、锻炼方法、目的倾向以及不同的训练强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梁亭在其硕士论文《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与发展研究》一文中,对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在健身路径功能、布局、质量、管理方面发展的对策。马瑞等在《哈尔滨市健身路径使用现状及设计对策研究》一文中,对哈尔滨市健身路径使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练习者以老年、女性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练习者居多;练习者的人际环境呈多样化,且为提高身体机

能的目的性强,同时也提出在设计上应增加对关节疾病具有预防和康复作用的器械、提高全面力量及具有北方特色的器械产品。2.4.2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宏观理论方面的研究

经检索和统计,共有20篇文章是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宏观理论的研究,占全部发表文章的13%,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

王敏在其硕士论文《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中,系统的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包括全民健身路径的概况、管理状况、器材情况,以及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对策。谢恩杰,张建业在《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与发展探析》一文中,论述了当前健身工程发展的现状,对我国全民健身工程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指出应在资源配置、投资体制、工程布局、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改善提升。李相如,范青慧在《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特征与未来发展》一文中,论述了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意义和成就,分析了路径工程发展的3个阶段,系统阐述了健身路径工程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特征,对我国健身路径工程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张建业,王艳红在《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的思考》文章中提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已经由城市社区走向农村乡镇,发展也很迅速,从器材的安装、使用宣传和管理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模式。但是,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多,要走进农村将面临挑战。2.4.3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社会效益及影响方面的研究经研究发现,全民健身路径社会效益及影响方面的文章有13篇,占全部期刊发表量的8.4%,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

陈上越在《福建省“全民健身路径”社会效益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19条“全民健身路径”锻炼者的情况及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发现“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健身意识,其中锻炼人群、文化层次和锻炼方式实现了多样化,全民健身路径的设计、布局、管理有待完善。刘嘉丽的《河南省全民健身路径社会效益的调研》一文中,对河南省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锻炼者的基本情况及社会效益进行调查后发现,近几年全民健身路径的推广,提高了群众的健身意识,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但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布局设计以及锻炼方法有待提升。秦风冰在《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活动现况及社会效益的研究》一文中,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建设概况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全民健身路径的社会效益及参加路径健身群体的内涵。张向群在《全民健身路径社会效益调查与分析》中发现,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参与者性别与年龄有所失衡,健身路径损坏严重,器械处于淘汰未更新状态。33.1

研究结果与讨论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方面的研究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特

14

福建体育科技

[D].华中师范大学,2009:4

第31卷

别是近5年内增速很快,这说明全民健身路径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且存在较大研究空间。3.2

近5年内,全民健身路径方面研究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的发表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这说明关于此方面的科研层次还有待提高。3.3

在全民健身路径的研究视角上,大多集中于区域现状及对策、宏观理论、影响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较为集中,利用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理论进行研究的文章还比较少。4

参考文献:

辉,王庆伟等.全民健身路径锻炼方法

[4]马瑞,葛春林,陆跃琴.哈尔滨市健身路径使用现状

及设计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

[5]张伟.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与维护研究[J].体育文

化导刊,2011(05)

[6]仝润平,王志强.“健身路径”与体育设施的配置

[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04)

[7]谷晨.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健身路径”运动处方[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0(07)

[8]梁亭.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与发展研究[D].南

京师范大学,2008:1

[9]谢恩杰,张建业.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探析

[J].体育文化导刊,2005(03)

[10]于可红,江铁锋.杭州市社区体育“全民健身路径”

的使用与管理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02)

[1]李相如,凌

(06)

与游戏竞赛规则的研制[J].中国体育科技,2000[2]高泽谨,康姮.甘肃省农村全民健身路径配置现状研

J].中国社区医师,2011(36)究[

[3]王敏.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

(上接第11页)优美的景观形象、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让业态作为一种高端产业聚集、人脉商气汇聚的载体,引领现代生活,让市民享受更多更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方式,从而综合打造出品牌和效益、生活方式和服务消费协调发展的新型景观体育。55.1

景观体育发展的思考

抓住景观体育产业本质,深度挖掘商业价值。景观体育的产业本质属性,使得景观体育一进入我国就蓬蓬勃勃发展起来。原本以办赛成本高、组织难度大著称的马拉松赛,目前国内已有20多个形成规模和声势的赛事;而原本无人问津的自行车赛事,近些年越办越多,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的赛事就有上百个。国内马拉松赛、自行车赛的走红,与这些赛事能够将竞技运动与城市建筑、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息息相关。而各地对筹办包括自行车赛、马拉松赛在内的景观体育青睐有加,看重的是通过办赛拉动旅游、聚敛人气、打造地方名片。景观体育遍布大江南北,所有的体育活动比赛都往景观体育上靠拢,泛景观体育化日益凸显。景观体育虽然可以让一个城市或风景名胜区一夜成名,但要维持这种“风光”并不容易,很多大手,一夜成名后就没有了下文。笔的策划往往是“虎头蛇尾”

景观体育偏离了其商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化发展方,而关键是体育和向。因此不是“体育+景观=景观体育”

景观的融合是否能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是否能产生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否则光靠人为的推动或行政的干预注定是不能长久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体育不是政绩工程。因此,判断是不是景观体育,景观体育能不能举办关

键要看是否体现出景观体育的产业本质属性,是否能进行商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5.2

体现景观体育内涵,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

景观体育所体现出的生态、形态和业态独特内涵,符合了21世纪人类文明社会对产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从本质上看,景观体育是一种创新融合,是一种新的业态形式。景观体育既是旅游的一种新业态,又是体育的一种新业态,这样使得景观体育发展的途径和形式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景观体育是景观、体育、旅游景观、体育旅游多业态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体育产品,全新的旅游形式,全新的景观,全新的体育。因此,对于景观体育而言既是旅游通道,又是体育赛道,既是体育纪念品又是旅游商品,既是参与体育活动又是体验旅游过程,既是一种新生活方式践行又是一种心灵精神的放飞。因此,在设计举办发展景观体育时,要体现出景观体育的独特内涵,要体现出景观体育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6

参考文献

[1]景观体育.关键词,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

据库,1979—2010

[2]秦文光,经飞跃.当前景观体育概念特点及其再构建

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08):的重要意义[6-8

[3]王紫雯,叶青.景观概念的拓展与跨学科景观研究的

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3):90-95发展趋势[

[4]邢中有.产业融合视角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8):1-7

关于全民健身的文章篇五: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的综述

INTELLIGENCE实践与探索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的综述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刘建坤余

经过多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国内群众体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初具规模。通过检索期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目前关于全民健身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全民健身基本理论的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研究;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研究;全民健身现状的研究;全民健身发展趋势、战略的研究;健身体系的研究等。

一、国内外全民健身的比较研究梁文的《系统化的日本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4),日本是大众体育活动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短时期内其群众体育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为了提示日本群众体育活动发展的规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作者对日本的大众体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曲小锋的《从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看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山东体育学院1997.3),文章介绍了大众体育思学报,

想、国外大众体育的兴起与发展状况及其对策和措施,指出了我国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我国健身运动的基本任务;熊斗寅的《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全民健身(体育科学,1998.3),计划的发展前景》

作者运用大量最新信息,列举了国际大众体育的8大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开展全民健身提供经验和例证;梁进,邵淑月的《中、日、美、德大众体育兴起的社会、经济背景比较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3),对中、日、美、德四国大众体育兴起的时间进行了界定,对四国大

众体育兴起的社会经济背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我国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提供了借鉴。

二、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研究韩佐生,熊振强的《中国国情及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应采取的对策》(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4),作者认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必须坚持增强体质,保护健康,预防疾病并重的思想,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协调发展,并提出了相应《论全民的对策;刘耀烈,刘骏,李小蓉的健身计划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4),作者认为,全民健身,提高身体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陈智寿的《试论全民健身的目标与对策》(福建体育科技,1997.2),文章认为,全民健身的目标在于提高全民的素质,政府与个人均应有各自的目标,并提出了全民健身的对策;安儒亮,卢耿华,任文龙等的《现阶段特点及对策》我国全民健身的基本动因、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1),作者在分析现阶段全民健身总体形式的基础上,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锻炼的动因、特点进行了探讨,并为管理部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黄元汛,王忠信的《全民健(中国体育科技,1999.12),身法规研究》

文章对已出台的地方性全民健身法规的类型、内容、存在问题等进行研究,对全民健身法规的必要内容、难点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李益群,骆玉峰,杜文等的《城市化、老龄化与中国体育公共政策研究》(体育科学,2003.2),文章认为:中国城市化、老龄化趋势将加速,体育的发

展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政府制定的体育发展政策应适应城市化、老龄化的趋势,提供的体育产品应努力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

三、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研究魏东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特殊作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4),在论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特殊作用;韩锡曾,马光华的《浅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地位和作用》,(浙江体育科学,1996.3),阐述了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在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崔乐泉的《论民族传统健身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4),认为我国民族传统健身体育的存在和特点,是目前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基础,其运动形式是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内容,将与中华民族有密切关系的传统健身体育形式推广、应用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去,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方略。

四、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研究刘芳、苗耀祥的《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及对策的探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1),作者从高校体育资源的时空因素、人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其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并建议通过立法、宣传等方式实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的共享;蒋心萍的《高校体育教学改

256

INTELLIGENCE实践与探索

革与全民健身计划》(体育科技,1999.2),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应冲破传统的陈旧观念,建立以全民健身为主要目的,以强身育人为中心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想,并论述了高校体育教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意义;张子岚,韩勤英,刘献国的《围绕全民健身战略目标改(武汉体育学院学革普通高校体育教学》

1994.4),文章围绕全民健身战略目报,

标,探讨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提出了普通高校学校体育“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刘光肃的《“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浙江体育科学,1995.1),作者认为,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块“踏板”,探索高校体育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贯彻落实,必须抓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转移,教学重点的调整,教学考核内容的改革;蒋智慧的《学校体育应努力为全民健身作贡献》(四川体育科学,1997.1),作者从学校体育的角度,对“全民健身”的基础、保证以及学校体育的作用、任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新思路;姜喜波的《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改革》(山东体育科技,2001.6),文章探讨了全民健身计划对学校体育的新要求,提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五、全民健身的现状研究

朱越彤、李树怡的《中国社会体育指(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导需求调查》

1999.4),对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较小,从质量上也不能满足社会要求,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牛辉、李淑芳的《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的发展现状,描述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农民在体育健身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阻碍农民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王智平,赵保钢,何建文的《我国老、中、青年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0.4)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6岁以上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从宏观角度研究了我国老、中、青

年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上海体育科研,2003.1),对上海、北京等六大城市残疾人健身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影响残疾人开展健身锻炼的观念和管理等诸多因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白海波、李相如的《沈阳市社区实施(中国全民健身工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002.1),对沈阳市社区实施体育科技,

全民健身工程以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此类研究结合现状调查进行对策研究,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宋杰,归明的《山东省城市社区健身器材使用的现状分析》(体育学刊,2002.4),对山东省17市部分社区健身器械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山东省城市社区的健身器械利用率不高,健身器械的维护不及时,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健身效果,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六、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战略研究任海,王凯珍,王渡等的《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体育与科学,1998.4),文章在讨论了构建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模式的基本依据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基本结构:应由领导、协调及操作三个子系统以区、街道、锻炼点四个层次组成;及市、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4),文章探索了学校场地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的社区发展模式,并对不同层次居民、不同时间带开放的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学区体育是打破学校与社区界限,推广终身体育的较好形式。施芳芳的《杭州市全民健身俱乐部发展模式的研究》,作者通过对杭州市全民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调查剖析,探讨了新形势下城市社会全民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模式;高力翔、王正伦,王志光等的《苏南富裕乡镇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战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4),在分析苏南富裕乡镇体育设施现状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富裕乡镇体育设施建设的发展战

略;范文杰,李学君,高清伟的《重庆市居(中国体育科民体育生活发展趋势研究》

学学报,2002.6),作者在对重庆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重庆市2010年体育生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七、全民健身体系的研究

李慧玲,吴晓阳的《构建残疾人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嘉兴学院学报,2002.4文章展示了国内外残疾人健身运动的基本现状,提出了构建我国残疾人健身服务体系的基本对策和框架;裴立《天津市社区体新,周兰君,王旭光等的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一)———组织与活动系统现状调查与对策》(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1),通过对天津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和经验总结,提出了天津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与活动系统建设的对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议;聂锐新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思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针对当前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五项措施;裴立新的《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中国体育科技,2003.6),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内涵,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乔玉成的《构筑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体育科技,2004.1),作者探讨了如何在小康社会进程中建立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并针对目前全民健身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综上研究可知,有关我国全民健身的研究起步较晚,现状研究较多一些,且大多从某一角度、某一层面进行研究,缺乏对我国全民健身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因此,本课题借助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大众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257

关于全民健身的文章篇六:论中国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届 别 2012届

学 号 200814010321

毕业设计(论文)

论中国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郴州市市区为例

姓 名 刘 维 佳 系 别、 专 业 导 师 姓 名、职 称 章德发 助 教 完 成 时 间 2012年04月16日

目 录

摘 要 ......................................................................................................... III ABSTRACT ................................................................................................ IV 前言............................................................................................................... 1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

1.1 研究对象 .......................................................................................................................... 1 1.2 研究方法 ......................................................................................................................... 1

1.2.1 文献资料法............................................................................................................. 1

1.2.2 问卷调查法 ............................................................................................................ 1 1.2.3数理统计法............................................................................................................. 1 1.2.4逻辑分析法............................................................................................................. 1

2 结果与分析................................................................................................ 2

2.1郴州市市民参与体育锻炼与锻炼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 2

2.1.1郴州市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 2 2.1.2郴州市市民参与体育锻炼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2 2.2郴州市市民以传统武术作为锻炼方式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 2

2.2.1郴州市市民以传统武术作为锻炼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 2 2.2.2影响市民以传统武术作为锻炼方式原因调查与分析 ................................................. 3 2.3传统武术 .......................................................................................................................... 3

2.3.1传统武术自古以来是我国人民的主要健身方式 ........................................................ 4 2.3.2传统武术是独具中华名族特色文化内涵的健身术..................................................... 4 2.3.3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优势.......................................................................... 4 2.3.4传统武术在健身中的作用........................................................................................ 5 2.4全民健身 .......................................................................................................................... 6

2.4.1全民健身活动的意义............................................................................................... 6

2.4.2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 6

3 结论与建议................................................................................................ 7 参考文献 ....................................................................................................... 8 致 谢 ........................................................................................................... 9 附录............................................................................................................. 10

摘 要

《全民健身计划》是由全民参与的体质建设计划,目的是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华武术的健身养身之道颇有见地,富有哲理,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契合;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文化内容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具有容纳和统筹多种活动内容与形式为一体的文化整合力,具有把相同文化背景的全体国民团结起来的文化凝聚力。本文对武术在全民健身中应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全民健身;武术;作用

ABSTRACT

The plan of the whole people's body-building is a paln of consititution constrution of the whole people.The Chinese Wushu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of distinct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widerange of mass popularity.It has original content of life care and philosophy which coincidetd great extent with the need of people imposed by moderrn social delopment.Its rich cultural content and extensive andprofound knowledge are the highlight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which have the power tocontain and unify the form and contents of various activities and the cultural cohessionto unite the whle n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It's surpose is to build uppeople's health and constitution.The essay discusses the role played by Wushu in thebody-building of people.

Keywords:the whole people's constitution;Wushu;Role

前言

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养生之道,所以求健身之法,觅延年之方,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汁划,目的在“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魄宝一武术,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人民健身、修身、防身的一门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本文通过对武术特有作用的研究,旨在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郴州市市区健身市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选部分健身市民为调查对象,拟定调查问卷400份。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笔者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2004---2010年)中我国关于体育方面的文献与理论研究成果,正式发表的有关中国传统武术和全民健身等方面的文章;阅读相关的书籍,并参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学校体育学、训练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论著。在对以上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形成了论文的主要方向和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郴州市部分小区、部分广场内健身运动的群众进行问卷调查,统一时间内,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75份。有效问卷为375份,应答率为94%。 1.2.3数理统计法

对所搜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

应用逻辑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由此归纳出郴州市区内中国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现状,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关于全民健身的文章篇七:全面健身--于子竣

全民健身

于子竣---飞鱼

今夜,月朗星疏。我和妈妈到嬉水公园散步,看到了真正的“全民健身”。

嬉水公园小广场灯火通明,响着阵阵优美的音乐,这里地砖平整,有很多老年人、年轻人和小孩子。外面一圈是暴走的,里面一圈是跳舞的。你瞧!那跳舞的人群中,多半是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可她们满面春风,身体随着音乐的节拍一扭一扭的,一点也不笨拙,反而身轻如燕,翩翩起舞,好像年轻了好几十岁一样,显得很有活力,让人看了不禁拍手叫好,连连称赞。你再看那个老大爷,正跟着暴走团,甩开膀子,大步流星的走着,从他脸上一点也看不出疲累,这位老大爷一定走了很长时间了,真是太厉害了。我和妈妈也加入到暴走队伍中,走了起来,暴走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我没走几步就要跑一跑,否则根本就跟不上。我和妈妈走了三圈就累了,腿发酸,满头大汗,可是那些爷爷奶奶一点也不觉得累,真是老当益壮啊!

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全民健身使人们真正享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关于全民健身的文章篇八:关于全民健身运动误区的研究

关于全民健身运动误区的研究

徐文 陈鹏

(温州大学 浙江 温州 325035)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运动健身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保证

健康、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健身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匮乏及认识的偏差,往往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本文以人们日常健身运动中常见的误区为视角,通过对全民健身常见错误的研究,从而引导人们对健身运动有一个新的认识,以期对全民健身运动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全民健身运动 误区 引导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015-02

前言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8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体育法》,将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纳入国家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全民健身的法律地位。从此,全民健身成为了与我国竞技体育同等重要的大事,老百姓的健康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国家大力扶持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全国上下掀起了空前的全民健身高潮,健身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个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利与弊,正确的健身有助于促进人的发展,错误的健身则对人的身心会造成过多的负担,指出健身误区并正确引导健身者,是发展群众体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催化剂。

一、全民健身误区分析与讨论

(一)对空腹晨练偏差的认识不够

据调查,早晨空腹锻炼的人高达90%以上,虽然说空腹晨练对身体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从运动保健学的角度来说,人体肝脏在早晨含糖量最低,而空腹运动容易导致血糖降低,而且人在经过一夜的睡眠时虽然没有进食进水,但身体还处于不显性出汗、呼吸等仍然在继续失水,再加上空腹晨练,会导致热量不足,体力消耗过多,会使大脑供血不足,容易出现头晕等症状,严重时会感到心慌、腿软,伸直站立不稳。因此在晨练前可以适当地补充些淡盐水,降低血粘度,缓解机体缺水现象。此外还可以补充少量糖类、蛋乳品,补充锻炼时所需的能量。有关专家认为,运动时间以上午10~12时和下午3~7时比较适合。早上五六点时,人的生物钟规律是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且肾上腺素一般比晚上要高,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如果早上运动剧烈,就很容易出事,严重时会出现心脏停搏。在晨练之前一定先要吃点东西,中老年人在晨练之前最好吃一些牛奶、豆浆、点心之类的松软温热性食物,另外也可以吃一些鸡蛋、稀饭、馒头等食物。

(二)运动不足或运动过量

近年来,在人们的生活中会经常听到一个新的病名:运动不足病。很多人认为,运动不足至多是吃饭吃的少了,体力差了,动起来费劲了,并不是病,如今为何也称为病呢?专家们说,运动不足病亦称“城市文明病”。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现代生活设施的不断完

善等原因,导致过多的热量积存而引起肥胖症、心血管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生活中人们的运动量普遍严重不足,故通称“运动不足病”[1]。从《第三次我国城乡居民体育参与状况调查》结果看,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只有28.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繁重的体力劳动逐渐机械化、自动化,人们的劳动强度减小,劳动时间缩短;交通事业的发展,使人们出门以车代步;生活的便利化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受益匪浅。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危机——运动不足,导致体力下降,进而发生运动不足病等。凡因工作需要久坐的人,每天不要连续超过8小时,工作中每隔1~2个小时应进行一次约10分钟的活动,或自由走动,或做做保健操之类的运动。

时至今日,全面健身运动正开展得热火朝天,从中很多人享受到了健身带来的乐趣。适当的运动量能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而剧烈的健身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的平衡,加速体现体内某些器官的“磨损”,造成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导致人的生命进程缩短,容易出现早衰或早逝。每次活动应达到相当于中速步行1000步以上的活动量,运动锻炼应量力而行,体质差的人活动量可以少一点;体质好的人,可以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根据能量消耗量,骑车、跑步、游泳、打球、健身器械练习等活动都可以转换为相当于走1000步的时间。类似这样的活动能够使50%的人明显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30%的人减少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病率[2]。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能承受的活动量也不同,个人的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也不同,在选择运动时间、内容、强度和频度时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这要根据自身的条件。

在我国后汉时期,名医华佗曾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告诫人们经常活动可防病养生。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又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2]。科学的健身运动必须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运动量,以及计划地进行经常性锻炼,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三)缺乏适当的医务监控体系

参加运动既有益处,也有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如果锻炼负荷不当,患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危险就会增加,所以运动前应做个医疗评价。尽管长跑能使心血管系统适应运动应激,但一些中老年长跑爱好者在进行心功能负荷运动时,由于增加心脏负荷量、心肌耗氧量增加,若冠状

(转14页)

责任编辑:吕卉

徐文(1986-),女,山东淄博人,温州大学体育学院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一般理论与方法。陈鹏(1986-),男,山东淄博人,温州大学体育学院10级研究生。

15

决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水平。因此,应该把发展县域经

济作为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支撑点,运用改革开放的新思路来探寻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体制与新模式,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的务工收入,增加国家财政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在此基础上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参与社会养老保障的经济承受能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意识制度是对社会现实和需求的反映,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那么它就很难长久存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是如此,社会养老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居民必须从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意识向现代的社会保障意识进行根本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必然会受到传统心理、文化、思想以及价值取向的阻滞。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村居民对社会养老这个新生事物的认识不足,很多人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甚至有的人认为这是乱收费。因此,要想使所有的农村居民都能理解、支持和参加社会养老保障,就必须认真做好扎实而又细致的宣传普及工作,使农村居民的养老意识发生根本的转变。结合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传播媒介和舆论工具,有针对性地采取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抓住农民养老心态,形成全方位的宣传效果;其次,在宣传内容上,要认真耐心地向农村居民宣传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方针政策;再次,要本着先领导后群众的原则分层次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认识的自觉性,做好示范工作,通过多方努力增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意识,引导农村居民由思想上的“要我保障”向行动上的“我要保障”转变,使他们真正明白这是为了自己的将来。

(四)缴费方式多元化

传统的养老保障缴费方式主要是由农村基层工作人员逐户上门去收,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不但工作成本高,而(上接15页)

动脉有病变或心力储备差时,仍会产生心肌供血不足、缺氧症状等症状。林晓光的研究证实:有26.32%的中老年锻炼者的心功能负荷检查结果呈阳性和可疑阳性。表明在长跑爱好者中一部分人有隐匿冠心病和心功能状态的改变。进行适当运动负荷的医疗评价,应该是与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相配套的措施,只有运行实施才能真正达到全民健身、利国强民的目的。

(四)没有针对性,盲目夸大健身的作用,缺乏健身常识一些人不了解自己的健身状况,同时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士经常参加身体锻炼不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锻炼,而是盲目跟随他人运动,导致健身效果不明显。还有一些人,缺乏科学知识,听信一些迷信,盲目夸大健身的作用,误认为健身运动能“治百病”,其结果往往恰得其反。为了使健身运动达到安全、有效和科学的目的,必须对健身运动知识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认真地去执行和运用到健身运动的实践中。为了科学地进行健身运动,使机体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或提高机能水平,有效地防病、治病、消除疲劳,还需要相应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3]。制订运动处方前要对自己的体能、健康状况、各项素质进行检查与预测。

(五)关于运动猝死

1990年WHO和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定义运动猝死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h内意外死亡[4]。对我国2000年到2007年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案14 且容易引起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障的抵触情绪,因此应该采取

灵活多样的缴费方式。例如,农民可以自己选择按月、季、年或者一次性足额缴费的方式。同时,在某段时间内出现经济困难的农民可以暂缓缴费,以后再补交或者续交。在缴费时间上,针对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每年分夏、秋或者夏、秋、冬缴纳,有条件的农村居民也可一次性缴纳。如果遇到农业灾害等特殊情况的发生也可以暂缓缴纳。出资形式多样化,既可以是钱,也可以是实物。

四、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山东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山东省农村养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山东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对策及优化建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主客观原因,本文尚存在缺陷,有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不仅是对农村居民的关注,更是对国家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注,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研究必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洪波.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阶段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

[2]田雪原.“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思路[J].社会保障制度,2006(4).

[3]申延平.中国农村社会转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1.

[4]穆怀中.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42-46.

[5]姜向群.老年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J].经济问题,1997,(2):56-63.

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运动猝死案例103例,涉及23个省(市)[4]。运动猝死的原因总体来说主要有两个:一是运动员患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二是超负荷的运动导致心肌缺血。全民健身运动中,务必要重视参加健身运动者进行心功能检查,确保健身者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心脏猝死事件的发生。

二、结论

全民健身在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增进人们身体健康,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身体的运动不但要有节奏、有控制,还要按运动的自身规律以及锻炼者身体的生理规律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锻炼。在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今天,我们不但要牢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还要树立“更合理、更科学、更健康”的全民健身思想。只有这样,人们的健身能力、健身效果才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容小翔.运动不足为何也称病[J].中国医药报,2003(10).[2]谭宏彦,闰振龙,陈善平.全民健身运动新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6(3).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高晓嶙,常芸.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年(2).

关于全民健身的文章篇九:克拉玛依市中考满分作文-陆良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陆良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1、 本项目占地285.26亩。

2、 本项目位于县城西部,国道326西侧,原真理水泥厂附近。

3、 主要技术方案

项目占地面积190173.43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其中体育场为9000平方米、体育馆、游泳馆及演艺中心分别为17000、5000和4000平方米;绿地率40%、建筑密度14%、容积率0.26,内设1000余个机动车位。

4、 建设规模

体育场:建设内容包括400米八道次塑胶运动场地、标准足球场人造草皮、两侧看台(7924座)。

体育馆:内设一个固定座位4500余座,活动座位1000余座,容纳观众5500余人的室内标准篮球场,具备举办体操、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柔道、摔跤、演出、展览等大中型活动的功能。并附设办公室、训练室、贵宾和运动员休息室、小型会议室、器材保管室、配电室、消防控制系统、值班室、卫生间等。

游泳馆:8道50m游泳池,能够满足全民健身活动需求的游泳馆。

演艺中心:内设有办公室、排练室、化妆室、保管室、创编室、录音制作室、艺术多功能培训室、贵宾休息室、卫生间等功能的小型剧场

其它配套设施:建设6块室外篮球场,4块室外网球场,2块室内网球场,1000余个停车位,合理设置数个健身、休闲、

娱乐活动小广场,配置竖条健身路径,合理规划建设绿化景观。

5、 建设方案

体育场:(1)设计标准

本项目为体育馆建设项目,依据相关规范确定设计标准,本工程体育赛事等级为乙级,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规模为4500固定座椅+1000活动座椅的综合体育馆,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屋面防水等级三级。

(2)平面功能

该项目主要分为比赛区、看台区和业务用房房区。

(3)立面造型设置

采取现代体育建筑简约风格,以曲线线条为主,流畅的金属线条与玻璃窗的格局强化了建筑体块的虚实对比,通过体育馆飞碟状的建筑形象,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

(4)剖面设计

该工程为主体比赛场1层,附属房3层的体育馆,根据比赛场地的技术要求,比赛场地净高定为17m,建筑总高度23.8m。

体育馆、游泳馆、演艺中心:

(1)设计标准

本项目为体育馆建设项目,依据相关规范确定设计标准,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屋面防水等级三级。

(2)平面功能

该项目主要分为比赛区、看台区和业务用房房区。

(3)立面造型设置

采取现代体育建筑简约风格,以曲线线条为主,流畅的金属线条与玻璃窗的格局强化了建筑体块的虚实对比,通过体育馆飞碟状的建筑形象,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

(4)剖面设计

该工程为主体比赛场1层,附属房3层的体育馆,根据比赛场地的技术要求,比赛场地净高定为17m,建筑总高度23.8m。

(5)建筑防火设计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地上三层的体育公共建筑。

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总平面设计:

a、防火间距

本工程建筑单体与周围建筑的防火间距均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b、消防车道

建筑物四周设置消防车环道,以满足建筑防火和疏散要求;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小于9m;消防车道路基荷载按30t计算。

建筑设计:

a、建筑类别及耐火等级

本建筑建筑单体为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b、安全疏散

本项目安全疏散出口均满足规范要求。

无障碍设计:

在建筑进出口处设无障碍通道,内部设置电梯方便残疾人上下楼,并设有无障碍专用侧位等。

(5)辅助工程

一层设置了配电房、风机房、消防控制室等附属用房。

6、 投资估算表

体育场投资5263.14万元,体育馆投资为9237万元,

关于全民健身的文章篇十:全民健身对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